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宗镜录

宗镜录卷第九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菩萨处胎经云。譬如泉源陂池。五河驶流。各各有名。悉归于海。便无本名。亦如须弥。峙立难动。杂色众鸟。往依附山。皆同一色。便无本色。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净佛国土。亦复如是。众生心识。所念不同。若干思想。能令一切至解脱门。想定意灭。便无本念。同一解脱。

十善业道经云。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乃至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云。佛告贤护。寂照神变三摩地者。谓一切法平等性智。一切言说不现行智。乃至悟入心智。于心自性。能随觉智。于引不引。及引发中成善巧智。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云。佛言。如是一法。随心变现。即能具足六波罗蜜。应当广说。教化众生。为大利益。乃至成佛。

贤劫定意经云。若有菩萨平等三昧。诸根具足。圣慧成就。是曰一心。又云。其在禅定。不着内外。亦无中间。是曰一心。

舍利弗陀罗尼经云。唯修一心念佛。不以色见如来。不以无色见如来。不以相。不以好。不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以生。不以家。不以姓不以眷属。乃至非自作。非他作。若能如是。名为念佛。

商主天子所问经云。商主天子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能清净心。答言。天子。若知诸心。皆是一心。如是菩萨。名得净心。

大乘流转诸有经偈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离于能诠语。所诠不可得。释曰。故知法但有名。因名立法。又名因于语。语因觉观。觉观心不起。能所悉皆空。

弘道广显定意经云。佛言。又复三事。心之所生。诸法无常。从其心生。诸法皆苦。亦由心生。诸法无我。亦从心生。乃至能一其心。知众生心。顺行化之。是则心力。

阿含经偈云。我与己为亲。不与他为亲。智者善调我。则得生善趣。释曰。所以云。天下至亲。无过于心。可谓入道真要。修行妙门。若善调之。速登大果。所以般若经云。调心为善哉。调心招乐果。

杂藏经偈云。心能导世间。心能遍摄受。如是心一法。皆自在随行。

文殊菩萨问法身经云。如言摩尼宝舍有四角。从一角视。悉见诸角。无所缺减。是故见诸本际。释曰。若了一心本际何法不通。以诸法从心所生。皆同一际。住此际中。一一圆满。举目咸是。何待意思。智不能知。言不能及。故云。金刚宝藏。无所缺减。

象腋经偈云。种种幻无实。凡夫人见异。是中无有异。一切同一相。

老姥经云。眼见好色即是意。意即是色。是二者。俱空无所有生。灭亦如是。

无所希望经云。时舍利弗。知诸众会心之所念。即时告此诸比丘言。仁等何故发于斯言。吾等之身。从今已往。无佛世尊。因从异学。出为沙门。时诸比丘。报舍利弗。吾从今始敬事六师。一切所归。为一相耳。不倚六入。是以不见若干种师。不想出家沙门也。释曰。倚六入而为差。妄分邪正。归一相而为本。彼我双亡。如是解者。可谓真出家矣。

寂调音所问经云。寂调音天子言。文殊师利。何等如与垢净等。文殊师利言。空无相无愿如。所以者何。涅槃空故。天子。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无二无别。如是天子。垢空净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释曰。器虽不等。空本无形。垢净虽殊。性何曾异。如是了者。入无相门。顿悟真空。不堕修证。

月藏经偈云。诸法无有二。导师舍憎爱。一道如虚空。此是佛境界。又偈云。不分别诸法。不见有众生。诸法唯一相。得见佛境界。

佛语经云。佛言。若有处语。是魔王语。是魔见语。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一切诸处语者。是名佛语。释曰。无一切诸处语者。因是无所证之法。亦无能证之智。既无有法。岂可说耶。但了唯心。自然无语。无语是真语。故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若着处所。若有所说。悉违本宗。不见法性。如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

杂藏经偈云。如世有良医。以妙药救病。诸佛亦如是。为物说唯心。

大乘理趣经偈云。一切有为法。如乾闼婆城。众生妄心取。虽现非实有。诸法非因生。亦非无因生。虚妄分别有。是故说唯心。无明妄想见。而是色相因。藏识为所依。随缘现众像。如是目有翳。妄见空中华。习气扰浊心。从是三有现。眼识依赖耶。能现种种色。譬如镜中像。分别不在外。所见皆自在。非常亦非断。赖耶识所变。能现于世间。法性皆平等。一切法所依。藏识恒不断。末那计为我。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识。是故说唯心。心外诸境界。妄见毛轮华。所执实皆无。咸是识心变。色具色功德。皆依赖耶识。凡愚妄分别。谓是真实有。睡眠与惛醉。行住及坐卧。作业及士用。皆依藏识起。有情器世间。非由自在作。亦非神我造。非世性微尘。如木中火性。虽有未能烧。因燧方火生。由此破诸暗。展转互为因。赖耶为依止。诸识从彼生。能起漏无漏。如海遇风缘。起种种波浪。现前作用转。无有间断时。藏识海亦然。境界风所动。恒起诸识浪。无间断亦然。如酪未钻摇。其酥人不见。施功既不已。醍醐方可得。赖耶妄熏习。隐覆如来藏。修习纯熟时。正智方明了。诸识随缘转。不见本觉心。自觉智现前。真性常不动。

宝雨经云。菩萨云何行心念处。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心实无常执着为常。实是其苦。执着为乐。本无有我。执着为我。本来不净执着为净。其心轻动。无时暂停。以不停故。于诸杂染。能为根本。坏灭善道。开恶趣门。生长三毒。与随烦恼等。作其因缘。为主为导。又能积集。净不净业。迅速流转。如旋火轮。亦如奔马。如火焚烧。如水增长。遍知诸境。如世彩画。菩萨如是观察心时。便得自在。得自在已。于诸法中。亦无挂碍。是名菩萨善行心念处。

持地经云。佛言。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修心观心。菩萨摩诃萨。观心生灭住异相。如是观时。作是念。是心无所来。去无所至。但识缘相故生。无有本体。无一定法可得。是心无来无去。无住异可得。是心非过去未来现在。是心识缘故。从忆念起。是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是心无一生起相。是心无性无定。无有生者。无使生者。起杂业故。说名为心。识杂缘故。说名为心。念念生灭相续不断故。说名为心。但令众生通达心缘相故。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已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客尘烦恼染。故有分别。心不知心。亦不见心。何以故。是心空。性。空故。本体无所有。是心无有一定法。定法不可得故。是心无法。若合若散。是心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是心无形。无能见者。心不自见。不知自性。但凡夫颠倒相应。以虚妄缘识相故起。是心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坚牢。无不变异相。如是思惟得修心念处。是人尔时。不分别是心是非心。但善知心无生相。通达是心无生性。何以故。心无决定性。亦无决定相。智者通达是心无生无相。尔时如实观心集没灭相。如是观时不得心。若集相。若没灭相。不复分别心灭不灭。而能得心真清净相。诸菩萨以是清净心。客尘所不能恼。何以故。诸菩萨见知心清净相。亦知众生心清净。作是念。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如是思惟时。不得心垢相。不得心净相。但知是心常清净相。持世。诸菩萨摩诃萨。修心观心如是。

宝网经偈云。普遍诸佛土。法王之境界。释师子人尊。一毛光所照。释曰。如无量无边诸佛土。不出一毛头心地。以智了达者。故云光所照。

十住经云。金刚藏菩萨。是菩萨。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时问难。以无量无边音声差别问难。是菩萨于一念中。悉受如是问难。但以一音。皆令开解。释曰。但以一音皆令开解者。万法从心。何疑不释。依心所示。何法不融。可谓得佛法之精华。开人天之眼目。

广博严净经偈云。自在世导师。不可说而说。于空中作结。即空而解之。释曰。心有即结。心空即解。若无于心。无结无解。故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六结不同。修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释曰。左右偏掣况有无二见。当于结心。即正明中道。所以味真。空而有无情起。执根尘而一六义生。谛了自心。解缚俱泯。故知垢净解缚。悉从自心。以心垢故见垢。心净故见净。心缚故见缚。心解故见解。若无于心。何垢何净。如首楞严三昧经云。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魔界行不污。现于魔宫。语恶魔言。汝宁不闻。佛说首楞严三昧。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出汝境界。亦皆当复度脱余人。出汝境界。魔即报言。我闻佛说首楞严三昧名字。以被五缚。不能得往。所谓两手两足。及颈。又问恶魔。谁系汝者。魔即答言。我适发心。欲往坏乱听受。首楞严三昧者。即被五缚。我适复念。诸佛菩萨有大威德难可坏乱。我若往者。或当自坏。不如自住于此宫殿。作是念已。即于五缚。而得解脱。菩萨答言。如是。一切凡夫。忆想。分别颠倒取相。是故有缚。动念戏论。是故有缚。见闻觉知。是故有缚。此中实无缚者解者。所以者何。诸法无缚。本解脱故。诸法无解。本无缚故。常解脱相。无有愚痴。如来以此法门说法。若有众生得知此义。欲求解脱。勤心精进。则于诸缚。而得解脱。

宝箧经云。文殊师利。告大德舍利弗。如恒沙劫。火灾炽然。终不烧空。如是舍利弗。一一众生恒河沙劫。造作逆罪不善之业。然其心性终不可污。

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偈云。虚空离生灭。法界无去来。众色现于空。诸法依心住。空无色非色。心性亦复然。虚空唯假名。心意识如是。

庵提遮女经偈云。我虽内室中。尊如目前现。仁称阿罗汉。常随不能见。释曰。故知念念释迦出世。步步弥勒下生。以自业所遮。对面不见。十地尚隔罗縠。二乘可知。

守护国主陀罗尼经云。尔时世尊。告一切法自在王菩萨摩诃萨言。此深三昧。以菩提心而为其因。以大慈悲而为根本。方便修习无上菩提。以为究竟。善男子。此中何者名为菩提。善男子。欲知菩提。当了自心。若了自心。即了菩提。何以故。心与菩提。真实之相。毕竟推求。俱不可得。同于虚空。故菩提相。即虚空相。是故菩提无所证相。无能证相。亦无能所契合之相。何以故。菩提毕竟无诸相故。善男子。以一切法。即虚空相。是故菩提毕竟无相。尔时一切法自在王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此菩提同虚空。一切智体当何所求。云何证得菩提现前。一切智智当于何生。佛告一切法自在王菩萨言。善男子。一切智体。当于心求。一切智智。及与菩提。从心而生。何以故。心之实性。本清净故。善男子。此心之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善男子。一切如来说此心相。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非紫。亦非金色。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非男女。亦复非是亦男亦女。善男子。此心非欲界性。非色界性。非无色界性。非天龙。非夜叉。非乾闼婆。非阿修罗。非迦楼罗。非紧那罗。非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同类。善男子。此心不住于眼。亦复不住耳鼻舌身意。于三世中。亦不可见。何以故。此心同于虚空相故。以是义故。远离一切粗细分别。何以故。此虚空性。即心性故。如其心性。即菩提性。如菩提性。即陀罗尼性。善男子。是故此心。虚空菩提。陀罗尼性。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如是一切。皆以大慈大悲而为根本。方便波罗蜜之所摄受。善男子。是故当知。我今于此诸菩萨等大众之中。说如是法。为净广大菩提心故。为令一切了自心故。是故。一切法自在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知菩提真实性者。当了自心。如其心性。即菩提性。云何而能了知心性。谓此心性。于一切相。若形若显。乃至若五阴。若六入。若十二处。若十八界。如是等法。观察推求竟不可得。善男子。若诸菩萨如是了知。即得成就第一清净法光明门。住此门已。任运得此不可思议一切智智。诸佛境界甚深三昧。

文殊般若经云。佛告文殊师利。汝已供养几所诸佛。文殊师利言。我及诸佛。如幻化相。不见供养及与受者。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可不住佛乘耶。文殊师利言。如我思惟。不见一法。何当得住于佛乘。佛言。文殊师利。汝不得佛乘乎。文殊师利言。如佛乘者。但有名字。非可得。亦不可见。我云何得。佛言。文殊。汝得无碍智乎。文殊师利言。我即无碍。云何以无碍而得无碍。佛言。汝坐道场乎。文殊师利言。一切如来。不坐道场。我今云何独坐道场。何以故。现见诸法。住实际故。释曰。若了一心实际。则一切无所得。于无所得中。故。能成办无边佛事。于事事中。皆不违实际故。若如是解者。未必是不坐道场。是坐道场。当坐道场时。是不坐道场矣。何以故。道场等不出实际故。

大品经云。若住一切法。不住般若波罗蜜。不住一切法。方住般若波罗蜜。释曰。若住法。则不见般若。若住般若。则不见法。以法有相。般若无相。有无相反故尔。又非离有相法。别立无相般若。以相即无相。全是般若故。经云。色无边故。般若无边。又云。若学般若。应学一切法。何以故。夫般若者。是无住义。起心即是住着。若不住一切法。即是般若。故云若学般若。应学一切法。设住般若。亦成愚闇。但一切处皆无住。则无非般若。

金刚场陀罗尼经云。文殊白佛言。颇有一法。菩萨行已。能入一切陀罗尼诸法门不佛言。有一字法门。菩萨得已。能说千万字法门。而此一字法门。亦不可尽。说。诸法已。还摄入一字法门。

转女身经云。若于诸法不见差别。是则必能成就众生。又云。若知诸法皆解脱相。是则名为究竟解脱。释曰。执心为境。触目尘劳。知境是心。无非解脱。所以二乘只证人空。但离人我虚妄。名为解脱。末得法空一切解脱。以不识心故。如入楞伽经偈云。诸法无法体。而说唯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

出曜经云。身被戒铠。心无慧剑者。则不能坏结使元首。故知若不观心。妙慧成就。则不能断无明根本。所以首楞严经云。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正法华经云。第一大道。无有两正。释曰。志当归一万法所宗。如国无二王。家无二主。若离此别有所求则成两道。如菩萨行方便经云。夫求法者。名不求于一切诸法。又云。若有所求则不能师子吼也。若无所求能师子吼。释曰。

涅槃经云。师子吼者。决定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若知自心。佛性具足。则性外岂有法而可求耶。

那先经云。王问那先。何等为一其心者。那先言。诸善独有一心最第一。一其心者。诸善皆随之。那先言。譬若楼陛。当有所倚。诸善道者。皆着一心。

杂藏经云。阇王施宝衣与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忽于座上隐身不见。如是展转施诸菩萨声闻。亦复如是。乃至自着。亦不见身。因兹悟道。释曰。夫祖佛起教之由。莫不皆是破身心二执。故金刚经云。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宝藏论云。清虚之理。毕竟无身。心亦如是。若能直悟自他身心。俱不可得。心外无法。万境皆空。即同阇王所悟。

无量义经云。佛告大庄严菩萨。有一法门。能令菩萨疾得菩提。世尊。是法门者。字号何等。其义云何。善男子。是一法门。名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释曰。是一法门名无量义者。即是一心门。能生无量义。以不守自性。随缘成诸法。正随缘时。亦不失自性。以众生不了故。但随起动之缘。不见寂灭之性。故于诸法。横计有无。彼此得失。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云。大王当知。譬如男子。或诸女人。于其梦中。梦心所见。可爱园林。可爱山谷。可爱国邑。及诸异类。彼梦觉已。所见皆无。如是大王。国祚身命。虚伪无常。一切皆如梦之所见。故知梦中境界。觉时境界。唯心所见。更无有异。世人但信梦境是虚。例执昼境是实。是以大觉垂愍。说况比知。将所信之虚。破所信之实。令所信之实。同所信之虚。顿悟法空。皆入宗镜。

入法界体性经云。尔时长老舍利弗。从自住处出。往诣文殊师利童子住处。到已。不见文殊师利。即诣佛所。到已。在佛别门外边而住。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是舍利弗比丘。今在门外。为欲听法。汝令使入。文殊师利言。世尊。若彼舍利弗际。若法界际。世尊。此二际。岂有在内在外。若中间二耶。佛言。不也。文殊师利言。世尊。言实际者。亦非实际。如是际非际。无内无外。不来不去。世尊。长老舍利弗际。即是实际。舍利弗界。即是法界。世尊。然此法界。无出无入。不来不去。其长老舍利弗。从何处来。当入何所。佛言。文殊师利。若我在内共诸声闻语论。汝在于外而不听入。汝意岂不生苦恼想耶。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凡所说法。不离法界。如来说法。即是法界。法界即是如来界。说法界。如法界。言说界无二无别。所有名者说者。此等皆不离法界。世尊。以是义故。我不苦恼。世尊。若我恒河沙劫等不来。至世尊说法所。我时不生爱乐。亦无忧恼。何以故。若有二者。即生忧恼。法界无二。故无恼耶。释曰。是以内外无际。真俗一原。入宗镜中。忻戚不盈于怀抱。住无二处。增爱靡挂于情田。故知不去不来。见佛匪移于当念。非近非远。闻法岂越于毫端。得文殊之心。方知法尔。起众生之见。自隔情尘。

深密解脱经云。诸佛如来。善觉所觉。离于二行。到无相处。行诸佛行。得诸如来一切平等。到无障碍之所去处。能到一切不退*轮。能到不可降伏境界。不可思议体。能到一切三世平等。遍至一切诸世界身。到于诸法无疑之处。能到一切究竟智行。悉能到于法智无疑境界。得诸一切无分别身。能答一切菩萨问智。能到无二行之彼岸。能到诸佛无有差别解脱智处。能到无边无中三昧境界。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尽未来际。释曰。夫亲到诸法无疑之处。悟心方知。顿照万境无相之门。见性方了。斯乃如来行处。大觉所知。故云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无始无终。尽未来际。

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经云。端身正坐。作是思惟。一切诸法从自心起。从本已来皆无所有。

弥勒成佛经偈云。久念众生苦。欲拔无由脱。今日证菩提。豁然无所有。释曰。心识念念攀缘系缚尘境。不得自在。即是众生苦。若了境空无缚。内结不生。证会一心。根尘俱寂。即入性空法界。证无相菩提。所以法华三昧经云。无著无所依。无累心寂灭。本性如虚空。是名无上道。又法华经云。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是以诸佛八相成道。菩萨四摄度生。自利利他。悉皆于此本性空中成办。

杂藏经云。譬如两木相揩。则自生火。还烧其木。火不从风出。不从水出。不从地出。其四魔者。亦复如是。皆从心生。不从外来。譬如画师。画作形像。随手大小。虽因缘合。有彩有板有笔。画师不画。不能成像。四魔如是。心已坚固。便无所起。释曰。是以一心不动。法不现前。如画师不画。且无形像故。不动一心。有大功德。如法句经云。佛言。善男子。善知识者。有大功德。能令汝等。于贪欲嗔恚。愚痴邪见。五盖五欲。众尘劳中建立佛法。不起一心有大功德。譬如有人。持坚牢船渡于大海。不动身心。而到彼岸。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