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周易浅述

周易浅述卷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翰林院编修陈梦雷撰

咸咸卦、下艮上兌。取相感之义。兌少女。艮、少男也。男女相感之深、莫如少者。又艮体笃实、兌体和说。男以笃实下交、女心说而上应、感之至也。故名为咸。下经首咸。按、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夫妇、有夫妇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天地、万物之本。夫妇、人伦之始。

所以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继以恒也。又按、繫辞、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位欲其对待而分、故天地分为二卦。气欲其流行而合、故山泽合为一卦也。全卦取男女夫妇之义、唯正则吉。六爻皆以人身取象。下卦象下体、自拇而腓而股。上卦象上体、自心而背而口。拇腓股随体而动、应感者也。

晦不能思、无感者也。口以言为说、不足以感人者也。皆不能尽感之道。

唯心为感之主。乃无心者无所感、有心者憧憧往来亦不能以为感。则感道之难言也。此全彖六爻之大略也。

咸。亨。利贞。取女吉。

咸、感也。不曰感而曰咸。咸、皆也。无心之感、无所不感也。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若有心于感、则非易之道矣。故卦名咸。

艮以少男先下于兌、感之专也。兌以少女而悦少男、应之至也。男先下女、得男女之正。感则必通、故占为亨。然必贞而取女则吉。若不以正、则失其亨而所为皆凶矣。又按、八卦各有正位。艮在三、兌在六。艮属阳三、则以阳居阳。兌属阴六、则以阴居阴。男女皆其正、故曰贞吉。

彖曰。咸、感也。

本卦二体初阴四阳、二阴五阳、三阳六阴。皆阳感阴应、阴感阳应。

六画皆相与、卦之名义由[文澜本“由”作“如”]此。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以卦体言之、兌柔在上、艮刚在下。六画阴阳相应。以卦德言之、艮止则情专、兌说则应切。以卦象言之、少男先下於少女。柔上刚下、感应相与、所以亨也。夫妇之道、止而不说则离、说而不止则乱。止而说、所以利贞也。婚姻之道、无女先于男、必女守正而男先下之、所以取女吉也。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地无心而成化、一自然之运也。圣人有心而无为、一至诚之理也。

诚能动物。人心之和平、一至诚之理也。诚能动物。人心之和平、一至诚所感、非邀结之为也。分言之。天地自天地、圣人自圣人。合言之。则天地之翕闢、即圣人之呼吸。天地之惨舒、即人之哀乐。故有感必通、天地万物之情所同也。寂然不动者性[文澜本“性”作“心”]、感而遂通者情。

即有感必通之道。引伸之而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泽性润下、土性受润。泽之润有以感乎山、山之虚有以受乎泽、咸之象也。山上有泽、气以虚而通。人心以虚而受、虚受则能感矣。若心之不虚、私意先入为主。虽投之不受、感通之机窒矣。

初六。咸其拇。

拇、足大指也。卦取男女之感。六爻皆以人心取象。初在下、有拇之象。拇非能感人者、特以人身形体上下、象所感有浅深耳。拇随足而动、欲进未能。初感於最下、所感尚浅。以其未至妄动、故不言吉凶。

象曰。咸其拇、志在下也。

初与四正应。虽所感尚浅、未遽动、而志知其在九四矣。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腓、足肚也。欲行则先自动、妄不能固守者也。二在下体之中、故有腓象。二与五为正应、然君位非可妄动求感。二变巽为入、则不待五之感而先动、躁妄故失之凶。然有中正之德、故能居其所、则吉也。又按、艮之六二曰艮其腓、象与咸同而不言凶。今咸曰凶者、以动故也。能居、则如艮之本体、可以吉矣。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吉言居者、非戒之使不得感也。阴性本静、艮体本止。顺其本然、不累於欲、感可不害矣。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三居下体之上、互巽有股象。执者、专主之意。股、主於随足而动、不能自专者也。下二爻皆欲动。三以阳刚不能自守、欲应於上六[文澜本“六”作“矣”)]上悦体之极。三往而从之、但主于随。以人事言、犹君子说小人之富贵者、往必吝矣。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亦者、对下二爻而言。二爻阴、躁其动固也。三以阳刚居止之极、乃不自安处而但随人。所守污下、不足言矣。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九四居股之上、脢之下。三阳之中、心之象、咸之主也。心之感物、必正而固、乃得其理。九四以阳居阴、非其正也。而曰贞吉悔亡、戒之也。

憧憧往来、谓一心计我之所以感、又计彼之所以应。有明道计功之意。初与四为正应、有朋象。思者、心之用也。心不可见、故言心之用。九四心之象、咸之主。若能正而固、则虚中无我、无所不感[文澜本无“无所不感”四字]、无所不应而自然获吉、悔可亡矣。若此心一有计功谋利之私、则未免憧憧然於往来、不过其朋类从之。又安能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而无所不通哉。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未感害、当从程传、未为私感所害也。憧憧往来、以私心相感、则感之道狭矣、故曰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脢、背肉。在心之上、而相背昧、无所知、不能感物者也。五在上卦之中、心之上、故以取象。然以其无私係也、故亦可以无悔。此卦诸爻皆动而无静、五则静而无动、皆非心之正也。仅以无私係而得无悔、非取之也。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孤孑绝物、所志已末。

上六。咸其辅颊舌。

兌为口舌。上六居卦之最上、故有辅颊舌之象。舌动则辅应而颊从之、三者相须、皆所用以言者。以阴居说之终、处咸之极、无其实而徒以口舌感人者也。人情喜谀说佞、口舌容有感人之时。然其事已不足道矣、故凶悔吝、皆可不言也。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滕、腾通。驰骋其辞辩、以取说於人也。全卦以相感为义。感之道莫大於男女、故彖以取女言之、而要於正则吉。感之用莫神於心、故六爻以四之心为主、而要於正则悔亡。心有动有静。静而无动则脢也、不能感者也。动而不静、腓也股也辅颊舌也、感之不以正者也。盖上卦虽主於说、下卦则取於止。必也未感之先、心本於虚。方感之时、一出於正。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庶得咸之义矣。又按、苏传、咸者以神交。夫神者将遗其心、況於身乎、身忘而后神存。心不遗则身不忘、身不忘则神忘。

故神与身非两存也、必有一忘。足不忘屦、则屦之累也甚於桎梏。要不忘带、则带之为虐也甚於缧絏。人之所以终日蹑屦束带而不知厌者、以其忘之也。道之可以名言者、皆非其至。而咸之可以分[文澜本“分”作“象”]别者、皆其粗也。是故在卦者、咸之全也。在爻者、咸之粗也。爻配一体、自拇而上至於口。当其处者有其德、德有优劣而吉凶生焉。合而用之、则拇履腓行心虑口言、六职并举而我不知。此其为卦也。离而观之、则拇能履而不能提、口能言而不能听。此其为爻也。方其为卦也、见为咸而不知其所以咸。犹其为人也、见其人而不见其体也。六体各见、非全人也。见其所以咸、非全德也。是故六爻未有不相应者、而皆病焉。不凶则吝、其善者免於悔而已。此说可叅。

恒恒卦、巽下震上。取有常能久之意。彖传取义有四。刚上柔下、一也。

雷动风应、二也。由顺而动、事乃可久、三也。刚柔相应、乃理之常、四也。故卦名恒。恒次於咸。按、序卦、夫妇之道不可以久也、故受之以恒。

恒、久也。咸、夫妇之道。夫妇之道、终身不变者也。故咸之后继以恒也。

咸少男在少女之下、以男下女、男女交感之义也。恒长男在长女之上、男尊女卑、夫妇居室之常也。论交感之情则少为亲切、论尊卑之序则长为谨严、故兌艮为咸而震巽为恒也。全彖以有常则亨、又贵於得正。以往兼不易不已二义、能尽乎恒之道者也。六爻虽上下相应、而皆於恒之义未尽。

初在下之下、四在上之下。皆未及乎恒者、故泥常而不知变。三在下之上、上在上之上。皆已过乎恒者、故好变而不知常。惟二五得上下体之中、似知恒之义者。而五位刚爻柔、以柔中为恒。故不能制义、而但为妇人之吉。

二位柔爻刚、以刚中为恒。而居位不当、亦不能尽守常之义、故但可悔亡亾而已。盖恒之道难言、必如彖所云而后可也。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恒、常久也。常有不易之义、久有不已之义。字从心从一日、立心如一日也。人能常久其道、则可以亨通而无咎。然必利於得正、乃得常久之道而利於有所往也。利贞、有不易之意。利有攸往、有不已之意。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

以卦体言之、艮刚上而巽柔下。名分之常。以卦象言之、雷震则风从。

气化之常。以卦德言之、巽顺理而雷动有为。操行之常。又以卦体言之、六爻刚柔皆应。情理之常。此皆以释卦之名义也。

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本义重贞字。按、文意宜重道字。道即贞也。言恒亨、无咎、而必曰利贞者。恒之义虽取於久、必久於其道也。天地之所以恒久不已者、道也。

若久而非道、则不得谓之贞矣、安得亨而无咎乎。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久於其道、终也。利有攸往、始也。盖一定不易之中、即有随时变易之理。天地昼之终即夜之始、寒之终即暑之始。循环无端、所以可常可久。

故居恒而利於往也。此二节释彖辞。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

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此极言恒久之道、见恒之利於贞也。日月阴阳之精。以得天之道、往来盈亏而能久照。四时阴阳之气。亦得天之道而变化之、故寒暑相禅以成岁功。圣人亦常久於道、皆出於正、故天下化之以成风俗。故恒有所以恒者、道也。即贞也。日月之久照、四时之久成、圣人之化成、皆以此也。

故曰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方、理之不可易者。巽性入而在内、雷性动而在外、雷风至变而不失其常。君子体之。常变经权皆不可易之理、非胶于一定之谓也。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初与四为正应、理之常也。然在下、未可深有所求。四震体、阳性动而不下、又为二三所隔、应初之意異乎常(文澜本“异乎常”作“甚微”)矣。初之柔暗不能度势、巽性善(文澜本“善”作“务”)入故深。以常理求之、为浚恒之象。如是则虽贞亦凶、而无所利矣、況爻象本不正乎。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交际之道、自有浅深。交始而遽以深望之、岂常理哉。

九二。悔亡以阳居阴、本当有悔。以久於中道、故悔可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过不及皆不能久。可久之道唯中而已。诸爻以不中故不能久。盖正者或未必中、中者可以兼正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位虽得正、然过则不中、志从于上而不能久。盖巽为不果、又为躁卦、故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之象。承、进也。或者、不知谁何。人得而进之以羞也、如是则虽正亦吝矣。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过刚、又介二刚之间、进退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

坤为众。四变坤有田象。应初巽为无禽象。师六五变坎中实、所应又刚、故为有禽。此变坤阴虚、所应又柔、故有无禽之象。以阳居阴、已非其位。所处不中、震体好动。曲学異端返之身心而无益、措之天下而无功者也。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以阳居阴、非所久而久也。九二亦非位而悔可亡、此则不然者。又中与不中之辩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以柔中而应刚中、阴柔之正、有恒其德贞之象。五变兌为少女、妇人之象。以柔为恒、妇人之道、非夫子所宜。故妇人得此爻则吉、在夫子则凶也。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妇人从一夫而终、无专制之义。夫子刚断、以义制事。乃柔顺而从妇道、则凶矣。

上六。振恒。凶。

以一卦之极言之、居恒之极、不能常矣。以上卦之极言之、处震之终、过於动矣。以上六之一爻言之、质阴柔不能固守居上、又非所安矣。故有震动其恒之象、而其占则凶也。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居上必有恒德、乃可有功。躁动如此、安能有所成乎。曰大无功、上无益於国家、下不利於生民也。恒卦象甚善、而六爻鲜有全吉。盖以爻配位、阴阳得失各有不同。大抵或守常而失之拘、或厌常而失之躁。皆不能中正以尽乎恒之义。初四皆守常而拘者也、而初之凶甚於四。三上皆厌常而躁者也、而上之凶甚於三。二五皆中而不正、故五有不能制义之凶、即二亦仅悔亡而已。尽恒之义、必如彖之所云乎。

遯遯卦、艮下乾上。二阴浸长、阳当退避。又乾阳外往而艮能止、有违遯之义。故为遯。不言退而言遯者、退但有退后之义、无避去之义故也。

遯卦次恒。按、序卦、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久则有退去之理、遯所以次恒也。全彖以君子能遯、则身退而道亨。小人则不可以阴之浸长、而遽迫於阳。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独二不言遯。盖全卦以二阴迫阳、二乃卦之所以为遯者、故[文澜本“故”作“故其”]遯之意至坚。而不言遯、恐其迫阳也。遯贵速而远。三近二、故有係。四应初、故有小人之戒。五得中、为嘉遯。上最远、为肥遯。独初与同体而在众阳之后、则又以不遯免災。故当遯之时、不可不见机远去也。

遯。亨、小利贞。

遯卦阴浸长而阳避、六月之卦也。亨指四阳而言。知时而遯、故身虽退而道亨。小利贞、程传谓不可大贞而尚利小贞。本义以小为小人言。小人当利於守正、不可以浸长而迫於阳也。今按、此句宜指二阴而言、本义为是。盖易虽为君子谋、未尝不望小人之为君子。小而能贞、则亦君子矣。

当遯之时、君子固以遯而亨、小人亦以正为利。讽君子而儆小人、亦扶阳抑阴之意。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五以阳刚中正与二之阴柔中正相应。二阴能顺五、可以不遯矣。然二阴浸长、时不可以不遯。有知时而遯之能、所以致亨。

小利贞、浸而长也。

二阴浸长、而利於贞。不以势之将盛而凌君子、小人之福也。

遁之时义大矣哉。

阴方长而处之甚难、时在天而义在我。不审时、不知遯。不断以义、不能遯。去就大节所关、非与时偕行者不能也。易中大矣哉有二。有赞其所係之大者、豫革之类是也。有叹其所处之难者、大过遯之类是也。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天不必远於山也。乃山势虽高、而天去之自远。君子不必示恶声厉色於小人也。乃小人虽近、君子远之自严。不恶者、待彼之礼。严者、守己之节。远小人、艮止之象。不恶而严、乾刚之象也。

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遯而在后、尾之象。其势已危、欲往不及。然在下无位、所居不正。

无德无位之凡民、遯亦无益。晦处静俟、庶可免耳。

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災也。

不往、即晦藏之意。初所居非贞、不往即其贞也。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二阴迫阳、卦之所由以遯者、而艮为手、有执之之象。二居中阴画、黄牛象。本义谓二以中顺自守、志在必遯、人莫能解、故有此象。然卦以阳遯阴、故阳爻皆言遯、二阴不必言遯。盖二、阴也。勿迫乎阳、必坚其交五之志而不可解。此说虽与本义悖、而与彖小利贞句相应。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旧说谓志之固、非外物所能移也。此爻卦之所以为[文澜本“为”作“谓”]遯而不言遯、盖未行而志之決、实由於此也。今作固其交五之志。

盖君子皆遯。小人岂能自存、小人得志能固留君子、小人之贞也。

九三。係遯、有疾厉。畜臣妾。吉。

二阴迫阳、阳宜遯矣。然三与阴近、又艮体为止、故有遯而有所係之象。艮为阍寺、有臣妾象。君子不可有所係於小人。若臣妾之属、则抚之以恩以得其心亦可。然曰畜之、则亦不使侵逼於阳矣。

象曰。係遯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当遯而係、势必困惫矣。臣妾畜之则吉、非可使之干预大事也。一作臣妾最易係恋、畜养之则可。若出处去就之大事、则不可有所係也。此二意宜兼。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下应初六、有情好之象。而乾体刚健、能绝之以遯之象。惟以义制欲、刚克之君子能之、小人不能。故占者君子得之则吉、小人则否也。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小人有係恋之私、必不能自克也。

九五。嘉遁。贞吉。

阳刚中正、下应六二、亦柔顺而中正。然不以相应而有所係、遯之嘉美者也。占者能正则吉矣。五虽君位、而遯非人君之事、故不以君言。此君子未见疎於小人、而能与时偕行。超然远引、可不遯而遯者也。随六三言係而五曰孚於嘉、遯亦於三言係於五言嘉。盖非正应而相昵曰係、以中正而相应则曰嘉也。

象曰。嘉遯贞吉、以正志也。

九五嘉遯、无係无执无好。不事于外、正在我之志而已。二以阴应阳、其志当固。五以阳应阴、其志当正。

上九。肥遯。无不利。

肥者、宽裕自得之意。阳道常饶、或损者、阴剥之也。以阳刚居卦之外、去柔最远。高而能应刚而无決、无有疾惫、故称肥焉。而占无不利也。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刚健決去、无所复疑。有係者惫、无疑则肥矣。全卦虽主于遯。然下三爻艮体主止、故为不往为执为係。上三爻乾体主行、故为好遯为嘉为肥。

盖四阳以遯为亨、二阴以不迫阳为贞。三虽阳而艮体、不免于係。故欲尽彖遯亨之义、唯乾之三爻用可言之。

大壮大壮、乾下震上。四阳盛长、大者壮盛、故为大壮。乾刚震动、以刚而动、大壮之义。又雷之威震于天上、大壮之象。故为大壮。大壮次遯。

按、序卦、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遯为违去、壮为壮盛。消而复长、违去之后仍复壮盛。遯则必壮、大壮所以次遯也。全彖以阳壮之时亨不待言、唯利于得正。天地之情、亦不过正大而已。六爻当阳壮之时、多以处阴位为美。九四乃壮之所以为壮者、以不极其刚许其決藩。二亦履柔能守者也、故贞吉。初三皆以刚居刚、躁进过暴、所以征凶而羸角也。若上之二阴、则五以柔中受阳之壮、故可以无悔。若上以柔居柔、则以不能壮者而用壮、所以有不能退不能遂之戒也。此全卦六爻之大略也。

大壮。利贞。

大谓阳也。四阳盛长、大者壮盛、二月之卦也。阳壮则亨不待言、但利于正而已。六爻初三正而二四不正、而四为成卦之主。喜其震动得时、又恐以刚动而失其正也、故戒之。又大壮与遯相综之卦。阴之进不正、则小人得以凌君子、故遯言小者利于贞。阳之进不正、则君子不能胜小人、故大壮言大者利于贞也。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

以卦体言、四阳盛长。大者壮也。以卦德言、乾刚震动。所以壮也。

卦体则势壮、卦德则理壮。此皆以释卦之名义也。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所以大者、以其正也。阳正阴邪、阳大阴小。若不正则非大矣。天地无不覆载、无不生成、其情不过正大。大者正、大字指阳。下正大二字就理言。雷在地中、天地生物之机未露、有以见天地之心。雷在天上、天地生物之心已达、有以见天地之情。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

人之克己、能如雷在天上、则威严果決、非礼在所必去矣。曰勿履、犹禁止之辞。弗、则自不为矣。雷在天上、声势之壮。非礼弗履、义理之壮。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初阳在下、当壮时而急于进、有壮于趾之象。征凶有孚、言进必取凶也。此以刚居刚、刚之过者也。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言必困穷。

九二。贞吉。

以阳居阴、非正也。然所处得中、不恃其刚。使因中求正、非礼弗履、则吉矣。王注谓居中得位[文澜本作“居得中位”)]以阳居阴、履谦不亢、是以贞吉。亦通。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中则不恃壮妄进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罔、宜如不思则罔之罔、冒昧而进也。过刚不中、当壮之时。在小人用之以为壮、君子用之为罔而已。血气之刚、无礼之勇、虽以九居三、正亦危矣。三四五为兌有羊象。三欲应上而隔于四。震为竹木、有藩象。阳刚欲进、有角象。为四所困、有羸象。此恃壮轻进而取困者也。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小人之壮、非真壮也。在小人以为壮、在君子则不过冒昧妄行而已。

其困不待言矣。

九四。贞吉悔亡。藩決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九四前二阴、震为大涂。附[文澜本“附”作“互”]兌为附決、有潘決之象。輹、车之中干也。輹壮则车强。四变坤、下乘三阳、有大舆壮輹之象。以阳居阴、疑於不正。所处非中、似乎有悔。然当壮之时、为壮之主。以刚居柔、行不违谦。不极其刚、不失其壮。故凡事得正则吉、悔可亡也。所以然者、前临二阴如藩之決、无阻隔之势。后乘三阳、如輹之壮、有大行之具也。贞吉悔咸九四同。但在咸为不得其正、故有憧憧往来之戒。

在壮又为不极其刚、所以有藩決不羸之喜也。又大畜九二在三阳之中、为六五正应所畜、故有脱輹之象。壮则九四在三阳之上、六五阴势方衰、故有壮輹之象也。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九二但能自守而已、四则可以往矣。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全卦似兌、多取象于羊。羊性抵触、外柔内刚。五又互兌、有羊象。

易、宜作疆场之场。卦以阳盛名大壮。而六五无阳、以柔居尊、不能抵触、或失其壮、有丧羊于易之象。然阳势方盛、阴柔不敌、理之宜也、故亦得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以阴居阳、又在尊位。过于畏缩、宜有所丧。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全卦有羊象。壮终动极、有触藩不能退之象。质柔非壮、有不能遂之象。犹幸不刚、不敢妄进、有艰难自守之象。一变为大有、有终得吉之象。

盖以柔居刚、不能刚而强为刚、则无利。若能量己详审、犹可得吉也。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质本非刚、见刚之壮亦从之、不详审故也。艰难自守、久则变矣、故虽有咎不长也。临三变泰、大壮上变大有、故咎皆不长也。全卦当阳壮之时、必以正得吉、不正则虽壮不可恃也。六爻又皆以不恃壮者为吉、人未有违谦越礼能全其壮者也。故方壮之始、宜如二之贞吉、不宜如初之壮趾。

方壮之盛、宜如四之決藩、不宜如三之羸角。居壮之位、无壮之才、因不免于有丧。处壮之极、有不敢恃壮之心、庶几其终得吉。君子但当以正大为心、不宜以用罔取困也。

晉晉卦、下坤上离。日出地上、进而益明。以综卦言之、明夷之离在下。

今则进而上行、故为晉。不言进而言晉者、进但有前进之义、无明之义。

晉则进而光明故也。晉次大壮。按、序卦、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晉。

晉者、进也。既壮无止、理必进、以至于极。晉所以次大壮也。全彖取方盛明之时、以坤顺之臣、上接离明之君。而君复以柔进居尊、是以有功臣受宠之象。六爻以五为主、专取柔进之义。五自下而升、已进者也、故往吉无不利。下三爻皆欲进者、九四以刚间之、故有鼫鼠之象。三与五近、下接二柔、志在上行、众莫能间、故悔亡。二去五渐远、忧不得进、故愁。

初最远于五、应四反为所抑、故摧。上居卦之穷、无可进矣、故有吉而不免于吝。此全卦六爻之大略也。

晉。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晉、进也。康侯、能致一世於康宁之侯也。锡马蕃庶、言受赐之多。

画日三接、言亲礼之至也。坤有土有民、有康侯象。坤为牝马为众、有锡马蕃庶象。离为日为中虚、坤为众为文、有画日三接之象。全卦明出地上、为盛明之时。坤顺附於离明、则君臣道合。六五柔中虚己之君。当明盛之时、臣以功进、君以恩接、故礼遇之隆如此。占者得之、有是德者、宜受是宠也。

彖曰。晉、进也。

释卦名义。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以卦象言之、以离乘坤、明出地上。此赏罚清明之时也。以卦德言之、坤顺丽乎离明。顺德之臣附於大明之君也。以卦综言之、明夷下卦之离、进而为上卦之离。柔中此虚己之君也。康侯遇是时、有是德、遇是君、是以有用锡马蕃庶画日三接之象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日本明也。然入地则晦、出地则明矣。人之德性本明也。物欲蔽之则昏、自强不息则昭矣。至健莫如天、君子以之自强。至明莫如日、君子以之自昭。程传专就去蔽致知言之、然兼力行言亦可。盖此即大学所谓明明德也。

初六。晉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居初应四、欲进者也。但所居既不中正、所应又不中正。四互二三为艮为止、有在下始进而见摧抑之象。与四正应、贞吉之象。互坎为狐疑、罔字之象。坤土宽广、初在下、有宽裕无咎之象。盖当卑下之位、使以人之未信而戚戚不能自安、则有咎矣。故摧如在彼、吾不可以不贞。罔字在彼、而吾不可以不裕。盖初以阴居阳非正、故戒以唯贞则吉。才柔志刚非裕、故戒之以唯裕则无咎。此君子之受抑而守正、以俟时者也。

象曰。晉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独行正、言虽摧不可失其正也。宽裕以处、何以无咎。以未受君命、无官守言责故也。若已受命而不见信、则一日不可居矣。安得宽裕以旷其官乎。初居最下、应四不应五、有未受命之象。

六二。晉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二与五非正应、三四五互为坎为加忧、故有欲进而愁之象。然二居中得正、故许以贞吉。又五以阴居柔尊、有王母之象。上下同德、亦有受福之象。二不以应之有无为吉凶、而以在我不失其正为吉。故始虽若愁如、而终乃受福也。初与二、进身之始、皆言贞吉。初未有贞、言贞、勉之也。

二本贞、因其贞而欲其固守之也。圣人欲人始进之必以正也如此。

象曰。受之介福、以中正也。

二本中正、与初不同、故得言受福也。

六三。众允。悔亡。

三不中正宜有悔。然居坤体之上、与下二阴皆欲上进、是以为众所允而悔亾也。坤为众、有众象。顺之极、有允象。居下之上、众阴之长、康侯之谓也。从此上进、则丽乎大明矣。故无摧愁之象、而不中正之悔可无也。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上附於大明之君也。

九四。晉如鼫鼠。贞厉。

九四互二三为艮、有鼠象。不中不正而居高位、三阴上进而己间之、贪位而忌能者。鼫鼠、田间食粟豆者、贪而畏人者也。其象如此、虽正亦危、況不正乎。

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不中不正、以间柔进之三阴、皆不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以阴居阳宜有悔矣。然以大明在上、下皆顺从、故悔可亡也。当进之时、易生得失之心。大明之中而才柔、易有得失之累。故戒以勿恤。言但当用其明于所当明、去其一切计功谋利之心。持此以往、自吉而无不利也。

三阴为四所间、有失象。终与五合、有得象。离火无定体、或得或失之象。

互坎加忧、恤之象。五变不成坎、勿恤之象。变乾健行、往吉之象。五柔疑于进、故勉以往吉。失得勿恤者、立心宜然。吉无不利、又理势之必然也。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心惟无私、乃自有庆。有纯王之心、乃有纯王之化也。

上九。晉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角、刚而居上者也。上九刚进之极、有晉其角之象。应三坤为土、有邑象。离为戈兵、有伐之之象。刚躁之极、他无可用、惟以伐其私邑。过刚虽不无危厉、然以阳制阴、有必胜之势、故吉而无咎。但离明在上、所照不远。仅治小邑、则虽正亦吝矣。他卦皆取扶阳抑阴、此独不足于刚。

四有鼫鼠之厉。上有贞吝之戒。所以然者、卦取柔进上行、离明以柔为主故也。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离体光明、今不能光被天下、而仅治一邑故也。全彖当明盛之时、有功德之臣、以柔顺受宠於离明之君、晉道之盛者也。君子难进易退、故六爻宜柔而不宜刚、遯尾厉、恶其后也。晉其角厉、恶其先也。晉角之躁、鼫鼠之贪、皆以刚而失者也。四阴爻。则在上者宜有得失勿恤之心、人自进附于我。在下者宜有宽裕贞正之守、我乃可进而受宠于君。故未受命则以裕而无咎、已受命者则以贞而受福。而居下之上者、亦必由信友而获上。

凡以柔进上行、道宜如此也。又按、需卦九五一阳在位、三阳在下卦反为需。晉则以阴居五、三阴在下卦乃为晉。则君子宜以刚德自强、而进退之际、宜柔顺不宜刚躁。以可见矣。

明夷明夷、下离上坤。是入地中、明伤而暗。以人事言之、则昏君在上、明者见伤之时也。故为明夷。明夷次晉。按、序卦、晉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进之不已、必有所伤、理自然也。明夷所以次晉也。

全彖言处明夷之道、在艰难而不失其正。文王箕子、后世之法也。然以二体言之、则离明为坤暗所伤。以六爻言之、则上一爻为暗君、下五爻皆为所伤。初去上最远、垂翼而已。二伤股则害已深、而居中去上犹远、故犹可拯也。三与上应、则以明而能去其暗者矣。四已入暗而浅、犹有可去之道。五则迫逐受伤、惟有自晦而已。此处明夷、随其远近浅深不同如此。

明夷。利艰贞。

以全卦言、日入地中、明而见伤。以六爻言、下五皆为上六所伤。占者得此、在艰难委曲以守其正、亦以自晦其明也。不必专指六五一爻。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离日在坤地之下、此以卦象释卦名也。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离明坤顺、卦德如是。文王内有文明之德、不失其已。而外柔顺以事纣、得免於祸。故虽见囚於纣而终得释也。

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以六五一爻之义释卦辞。内难、谓为纣近亲、六五近於上六者也。文王箕子皆晦其明者。而箕子佯狂受辱、故艰贞於箕子尤切。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自昭明德、以治己也。用晦而明、以治人也。不以察察为明、而宽容之中物情自照、用晦而明也。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离为雉、有飞鸟之象。在下见伤犹浅、有飞而垂巽之象。行、往、皆去也。主人、所之之地主我者也。君子见几而作、行而三日不得食。然宁不食、不可以不行、行重于食故也。所往之地主我者、或讶其去之早然宁[文澜本“早然宁”作“非宜、是”]主人有言、不可以不往。君子之独见、非众人所知也。大全以为伯夷太公之事、近之。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去就以义、不食其实禄亦义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君臣一体、故明夷以人身取象。上为首而四腹心、二股肱也。二变为乾、有马象。伤股、害于行矣。而左股、则伤未切。得马之壮者、则救之速、可以去矣。盖二较近于初、而犹有三四五之隔、故伤未甚而犹可救也。

所谓吉者、得免而已、非可有为也。如文王赖散宜生有美女奇物之献、以脱羑里之囚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居中得正、二之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离居南为戈兵、有南狩象。上失位而居最高。有大首象。九三以刚居刚、明之极而屈於至暗之下、正与上六为应、故有向明除害、得其首恶之象。以明伐昏似正矣、然此事间不容髪。天命已绝、则为独夫。一日之间天命未绝、犹为天子。不可以为正、而急疾行之也。离性暴、故戒之。此汤武之事也。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志在救命去害、非利天下也。必有汤武之志乃可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

坤为腹。左者、隐僻之所、又右前而左后。六四隔六五、是五入其右、四入其左矣。四在坤体之下、四变互巽为入、有入于左腹之象。阴偶为门、互震为足为动、四柔而得正、居闇尚浅、有获明夷之心出门庭之象。程传谓邪臣以隐僻结君心、而后行之于外也。按、卦以明见伤。邪臣得意、非明夷之义。本义谓得意而远去。然大臣去国非得意之事。大全以微子之行遯言之。微子、纣至亲。故知纣幽僻之事、至悉知其心意、決不可辅、故去之也。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凡人心腹中事难知。今入于左腹、已深知其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明夷以象暗主、高而失位者也。故于上九象君、而五不言君。然居坤之中、近至暗之主。同体而亲、宗臣之象。以柔居中、阴居阳位、自晦其明者、故为箕子之象。以六居五、疑于不贞、故戒占者如箕子之贞乃可耳。

彖言艰贞、此独言贞者、盖如箕子、则艰不待言矣。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明可晦不可息者、若失其贞则明息矣。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以阴居坤之极、有不明而晦之象。下五爻以明而受夷者、上则晦而夷人者也。上居高位而夷人、有登于天之象。终则自伤而坠厥命、有入于地之象。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照四国、以位言之、言居其位宜有其明也。而后乃入于地、失其明、不足为四方之则也。六二受人之夷者、以顺则而自全其明。上六夷人者、以失则而自坠厥命。大全以此爻为纣之事也。合全卦而论之、凡乱世君臣皆有此象。后人因商周之事有可拟合者、故因彖传文王箕子之言、五爻箕子之占、因逐爻拟其人其事以明之。而圣人作易立教、初非以纪商周之事也。

家人家人、下离上巽。风自火出、有由家及外之象。又卦中二五有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之象。以六爻推之、有上父初子、五三夫四二妇、五兄三弟之象、故为家人。家人次明夷。按、序卦、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被伤于外必反于内、家人所以次明夷也。彖专言女而彖传推之一家、内正而外无不正也。六爻内三爻多言女子之事、外三爻多言男子之事。其间内外刚柔皆有定位、所以为家道之善也。

家人。利女贞。

家人、一家之人也。九五居外、六二居内、男女正位之象。长女居上、中女居下、尊卑有序之象。四阳二阴、阳强阴弱、夫唱妇随之象。二柔皆居柔位、执柔不敢抗之象。内明外巽、处家之象。自初至五皆贞、尊卑安于其分之象。而卦曰利女贞、女先正乎内也。八卦正位、离在二、巽在四。

此卦长女位四、中女位二、女之贞也。正天下莫难于一家、一家莫难于一妇。一妇正则内正、而外无不正矣。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卦专言女、此兼言男。盖男女内外俱正、乃为治家之道、故即卦中九五六二二爻而推言之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严君、尊严之君长也。前既言男女之正、此又推本于父母之严。盖父母者、一家之君长也。君长严则臣下肃。父母严则家道齐。必父母之严于其子。如君之严于臣、则伦理一定、上下截然整齐矣。或疑父严母慈而此皆称严者。盖母之不严则庇子弟之过、乱内外之别、家之不齐率由於此。

故亦称严、正恐其过于慈也。此节本义谓亦指二五。然五刚二柔于严义未甚合。按、大全丘氏谓此卦内三爻女子之事、外三爻男子之事。初为人女、二为人妻、三为人母。四为人子、五为人夫、上为人父。三上皆刚、有合于严君之义。且前节言夫妇、此言父母、末又以六爻旁通、取象一家。意尤曲尽。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上父初子、上下相去甚远而其分严。五兄三弟、上下相去甚近而其情亲。五夫四妇、三夫二妇、虽相比而亦未尝无上下之分也。卦但言女贞、夫子即爻象旁通言外之意、而治家之道乃尽也。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火炽则风生。君子观风火之象、知凡事由家而出、而家之本又在乎身也。脩身莫大于言行。言必有物、实而不虚。行必有恒、常而不变。则身修而家治矣。

初九。闲有家。悔亡。

离体中虚有家象。变艮为门为止、有防闲之之象。凡事谨始。初之时当闲、而九之刚明能闲之。盖离则有先见之明、阳刚则有威如之吉。如男不入、女不出、皆所以闲之也。推此类、凡事闲之于初、悔可无矣。然能谨闲可免悔、不闲且如何哉。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志未变而豫防之、则易。若已变而治之、则伤恩失义亦无及矣。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六二上应九五、有无遂事而顺从其夫之象。在下卦之中、互坎为酒食、有居中唯酒食是议之象。柔顺中正、女之正位乎内者也、故曰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柔顺中正而上应九五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九三重刚不中、故有嗃嗃严厉之象。比乎二四两柔之间、又有妇子嘻嘻之象。治家之道、过刚不中、不无悔厉。然以义胜情、犹可获吉。若纵情败度、则家道以坏矣、岂不终可吝乎。悔自凶趋吉、吝自吉趋凶。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过严未失治家之道、失节则必乱矣。

六四。富家。大吉。

阳主义、阴主利。六四以阴居阴、得位之正、介乎九三九五之间。以柔得刚、以虚受实。又巽为利市三倍。故有能富盛其家之象、大吉之占也。

大全以主家之妇言之。时解以言大臣理财、于家人之义未协。然为人臣者占得之、则以为理财之占亦可也。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以柔顺而居阴之正位、能保其富者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假、至也。九五刚健中正、应六二之柔顺中正、能修身以至于其家者。

勿用忧恤、吉可知矣。初闲有家、家道之始。此有家、家道之成。中互坎为忧。此出坎外、故有勿恤之象。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五爱二之内助、二爱五之刑家、所谓假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阳爻实、有有孚之象。以刚居上、有威如之象。有孚则至诚恻怛、可联一家之心而不至于离。威如则整齐严肃、可振一家之事而不至于瀆。故长久得吉也。三以刚居刚、故有悔厉。上以刚居柔、又卦之终以威为正家之本、故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反身自治则人畏服、非作意以威之也。如言有物、物有恒是也。全卦以正家必先乎内、又上下卦为长女中女之象、故专言女贞。彖传六爻、则推为一家之象。彖传以上为父、初为子、五三夫、四二妇、五兄、三弟、而一家之长幼备矣。先儒又谓内三爻女子之事、外三爻男子之事。男女有定位、而爻之刚柔亦不可易。女子未嫁、律身宜严、故九居初以自闲也。

妇道宜顺、故六居二、无遂事也。母道恐慈之过、故宁为九三之嗃嗃。此女正位乎内也。子道宜顺、故六四为富家。夫道贵义、故九居五则刑家。

上则为人父之事、严君一家之主、威如所以吉也。此男正位乎外也。盖正家之道莫详於此、而占者又随事以求其义、未可泥也。

睽睽卦、下兌上离。火炎上而泽润下、二体相违、睽之义也。又二女同居、志不同行、亦睽之义也。睽次家人。按、序卦、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睽综家人。家人离阴在二、巽阴在四。皆得其正。睽则兌阴居三、离居五。皆居阳位、不得其正。家道之穷必乖、睽所以次家人也。全卦以卦德、内说外明。卦综、柔进居刚。卦体、六五下应九二。

故离不宜大事、而小事犹吉。六爻皆有始睽终合之象。初丧马、至四遇元夫而初四合。二遇巷、至五往何咎而二五合。三舆曳牛掣、至上遇雨而三上合。内卦皆睽而有所待、外卦皆反而有所应。天下未有终睽而不合者也。

睽。小事吉。

睽、乖異也。上火下泽、性相违異。中女少女、志不同归。故为睽。

长女中女同居则为家人、而中女少女同居则为睽者。家人离阴在二、巽阴在四、得女之正。睽则兌阴在三、离阴在五、非女之正也。离上兌下为睽、仅可小事。兌上离下为革、则曰元亨利贞者。革以九居五、六居二。刚柔得位、故为汤武之大事。睽以六居五而九居二。刚柔失位、是以为小事也。

又凡卦阳刚为主、则可以大事。睽柔进乎五者也、小过柔过乎刚、故不可大事。睽柔进居刚、故小事吉也。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火炎上而泽润下、无相得之性。二女少则同处、长则各有夫家、有难合之情。此以卦象释卦名义也。

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以卦德言之、兌说丽乎离明。则心气和平、明烛事机矣。以卦综言之、家人下卦之离、进为睽之上卦。六居五尊位、有势矣。以卦体言之、则以六五虚中之主、下应九二刚中之臣。得辅矣。然三者皆柔之为也。故仅小事吉而已。柔进上行、得中而应乎刚、在鼎则为元亨、在睽仅为小事、则爻同而事異故也。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天高地下、睽也。然阳降阴升而成化育之事、则同矣。男女異质、睽也。然男倡女随、志则通矣。生物万殊、睽也。然此感彼应、事则类矣。

睽、小也。睽而终同、则其用大矣。故极赞之。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異。

二卦合体而性不同。君子以此、于大同之中知所当異。和而不流、羣而不党是也。彖传于睽言合、君子济睽之功也。象于同言異、君子不苟同之性也。然惟有不苟同之君子、乃能合天下之睽。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初无正应、宜有悔也。然居睽之时、阳刚得正、悔亦可亡。下卦为兌为毁折、有所丧失之象。四互三五为坎为亟心之马、有丧马勿逐自复之象。

坎又为盜、恶人之象。见恶人亦可无咎。所谓见者、不得已而遇之之词。

如孔子之于阳货也。若往求见、则为逐矣。此爻言当睽之时、正应不可必得、不可强人之合。惟去者不追、听其自还。来者不拒、虽恶人亦见。其善于处睽者也。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此咎作殃咎之咎。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二变互三四为艮为径路、巷之象。二五正应、遇之之象。二五本正应也。以当睽之时、多所乖隔。二以刚中之才、具和悦之性、委曲相求、以得遇主而成济睽之功。故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正应、非有邪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三互坎有舆象。二以刚在后、舆为曳之象。离有牛象。四以刚居前、其牛掣之象。天、去髪之刑、劓、去鼻之刑。皆伤于上者。天而又劓、重伤也。离为目、有见之象。三与上皆言见、非实有是事、而见为如此耳。

三与上本正应、而二在后、有见舆曳之象。四隔于前、有见牛掣之象。上九猜狠方深、见为被伤天且劓之象。二阳厄之如此、是无初也。终得正应、有终矣。三以不正之阴、承乘应皆不正之阳、故其象如此。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以六居三、在二阳之间、不当也。遇刚、正应也。三虽善遇、非上之刚明、亦不得遇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九四无应、上下皆阴柔小人、有睽孤之象。初九同德、有遇元夫交孚之象。元善之长、恶之友初刚而得正、故为元夫。然当睽之时、惟恐交孚之不至、必以危厉处之、乃无咎也。初视四为恶人、四视初为元夫者、初得正而四不正也。不正而终有遇者、喜其阳刚之同德也。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得人以济睽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睽时以阴居阳、有悔也、然居中得应、悔可亡矣。厥宗、指九二于五、犹宗臣也。二兌口有噬肤象。噬肤、本义谓其易合。程传谓五虽阴柔之才、二辅以阳刚之道而深入之。如姬公之于周成、入之者深也。今兼用之五柔易合、二入之者、深明良道、合往以济睽、何咎之有。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传推言之、言睽可济天下之庆、岂但免咎已乎。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往遇雨则吉。

上九六三正应、非孤而曰孤者。睽极多疑、孤生于所见也。三互四五为坎有豕象、又为水有涂象。三以阴居二阳之上、又坎为隐伏、有载鬼一车象。三见四、有牛掣象。上见三、为豕之负涂、且疑其污我矣。三见二、有舆曳象。上见三、则为载鬼一车、且疑祟我矣。弓矢本取象于睽。又坎为弓、又为狐疑。先张之弧、疑之也。后脱之弧、疑渐去矣。上变震为归妹、有婚媾象。匪寇婚媾、知三非寇而实亲也。坎又为雨、阴阳和则雨。

遇雨则吉、遇六三也。言疑尽释、睽终复合也。

象曰。遇雨之吉、羣疑亡也。

羣疑、指上所见。全卦当睽之时、是以不可大有所为。而睽有终合之理、故小事犹可获吉。六爻皆始睽终合。二五、三上以正应而终合。初四非应、以同德而亦终合。天下事未有终于乖违者、所以贵有济睽之功也。

蹇蹇卦、下艮上坎。险在前而止不能进也、故为蹇。蹇卦次睽。按、序卦、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睽乖之时、必有蹇难、蹇所以次睽也。全彖取后天八卦艮坎在东北方、离坤在西南方。艮坎为蹇、则对方为出蹇矣。又九五以刚健中正之君在上、而六二以柔顺中正之臣在下、又有利见大人之象。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以五为济蹇之君。

二为同患之臣。余四爻虽处蹇、而无济蹇之责。唯三以刚实具济蹇之才。

独以与五非近非应、而反就二以同往、故言喜。四以比三、故言连。上以应三、故言来硕。盖蹇中非有阳刚之才不能济。故五之所待者、三之来也。

三反从二以来、则朋来矣。独初六才柔位卑、故以来誉勉之。此六爻之大略也。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蹇、足不能进、行之难也。前有水之陷、后有山之阻。又为见险而止之义。故曰蹇。又睽卦尽反则为蹇。睽取目有所见、重离在前也。蹇取足不能进、重坎在前也。利西南不利东北、按、本义谓西南平易、东北险阻。

程传谓西南坤方。坤、地也。体顺而易。东北艮方。艮、山也。体止而险。

今按、卦象中无坤而言坤者、其说有二。以后天八卦言之。艮坎东北与西南离坤相对。艮坎合为蹇、不利东北。离坤合为晉、是为利西南矣。蹇卦无西南、就东北对方言之。犹坤卦言西南得朋、而兼言东北丧朋也。又以卦之六爻言之。蹇难之时、非有阳刚之才不可有为。卦中唯五与三为阳。

五以阳刚为济蹇之君。三非正应、然反而就二连四应上以辅乎五。五三变为纯坤、则出东北之险阻、入西南之平易、蹇乃济矣。故有利西南不利东北之象。六二柔顺中正之臣、三反就之、遂与四上皆来互辅于五、以共济蹇、有利见大人之象。六爻唯初不正、故宜见险待时。二以上皆正、可以济蹇、故曰贞吉。占者得之。则见险者贵于能止、而不必终于止处。险者贵于能进、而又不可失其正也。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以卦德释卦名义而赞之。蹇固足不能进之义。然知其不能进而不轻进、即知也。山水为蒙、水山为蹇。知者、蒙之友。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以卦综言之、蹇卦综解。解下卦之坎、往为蹇上卦之坎、九五得其中也。后天震在东、艮在东北。解上卦之震、下为蹇下卦之艮。正在蹇之方、其道穷也。以卦体言之、二五正应、三反四连而上来硕、皆可济险、往有功也。自二至上、位皆得正。初虽不当、而阴柔在下亦正也。上下皆正、则邦可正、蹇可济矣。坎睽蹇皆非顺境、夫子以为此时、亦有可用者、故极赞其大。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水之蹇也、止而不流。君王之蹇也、反而自修。反身即思不出其位之义、艮象也。修德即常德行之义、坎象也。象传言反身修德、五爻曰大蹇朋来。盖得人心以反诸身为本、即孟子所谓[文澜本“谓”作“云”]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也。

初六。往蹇。来誉。

往、上进也。来、止而不进。蹇、行之难也。故诸爻皆以往来为言。

他爻来字、指下一爻而言。初无可来、以不进为来。六非济蹇之才、初非济蹇之位。往则犯难、来则有见险能止之誉也。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待时而往、非终止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六二与五为正应、辅五以济蹇者、有王臣之象。他爻外卦一坎而已。

二互三四又得坎体、有蹇而又蹇之象。入难之深、致身王事。非为私也、故曰匪躬之故。他爻皆喜来恶往、二五独不然。五乃济蹇之君、二之柔顺中正、济蹇之臣也。当蹇之任、鞠躬尽力而已。成败利钝、皆非所计。故不言吉凶也。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事虽不济、亦无可尤也。二匪躬而不言济蹇者、阴柔短于才故也。君子取其义而恕其才、故无尤。

九三。往蹇来反。

三与五非正应、非当蹇之任者、故往则蹇。来、下就二也。此爻变为水地比、有亲比于人之象。二有蹇之任、三有刚阳[文澜本“刚阳”作“阳刚”]之才、下就二以图共济、则反而得所安矣。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内指二阴、喜从阳。三有济蹇之才、虽未当其任、而匪躬之臣、有得人之喜矣。

六四。往蹇来连。

六四已入险中、而阴柔不足以济。往则益蹇、唯连于九三、则合力可以共济矣。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阴虚阳实、九三阳居阳位。言所以连于三者、以三之实、所居当位、可以共济蹇也。

九五。大蹇朋来。

五君位而在险中、天下安危所係。而有阳刚中正之德以居之、故曰大蹇。五变坤为众、朋来之象。来者皆就二以辅五也。二与五为正应、既有匪躬之志。三于二能来反、复具济蹇之才。四比三而上承五、协力以济蹇。

占者有其德、则有是助矣。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居位得中、可以节制联属之、故能成正邦之功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硕、大也。阳为大。本义大全皆作就九五以成大功。今按、六爻之义宜就三爻言之。盖当蹇之时、非阳刚不足以济。上以阴居蹇极、往则益蹇。

唯来就九三之阳、可成大功。又蹇极将变为渐、则进矣。故许其吉。利见大人指九五言。就九三阳刚之才、利见九五之君、以济其蹇也。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大全以在内指九五、时解从之。然于从贵之言似复複。今以在内、指内卦之九三言之。上柔无济蹇之才、志在得内卦阳刚之才以共济、而从九五之君也。全彖以卦象、有利西南不利东北之占。以卦体二五相应、有利见大人之占。大抵当蹇之时、欲其知止以善处蹇之道、又欲其阳刚以大济蹇之功。需众爻以济蹇者五、故曰朋来。在蹇而辅蹇者二也、故曰匪躬。

君臣当蹇之任者、故不得言往来。余四爻皆不任济蹇之责、故皆喜来而恶往。然蹇之时、惟阳刚与五同德、乃能共济。三有济蹇之才者、反而就二、则可以共济矣。四以比三而来、上以应三而来、皆济蹇之朋、能辅五者也。

惟初阴柔在下、则惟有待时而往耳。然则蹇之时、在下者贵于知止、而在上者贵于济蹇、庶几得其正乎。

解解卦、下坎上震、动于险外、出乎险也、故为患难解散之象。又震雷坎雨、阴阳交感、和畅解散。故为解。解卦次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难极必解散、所以次蹇也。全彖以解散之后、利于平易安静、不宜久为烦扰。然小人者乱之根也。故六爻之义主于去小人。六三一阴为小人、非据以致天下兵者、诸爻皆欲去之。二之获狐、获三也。

四之解拇、解三也。上之射隼、射三也。五之有孚、亦退三也。唯初六才柔位卑、不任解难而在解时、无咎而已。此全彖六爻之大指也。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解、难之散也。在险能动、出乎险之外、故为解。难既解、则宜于平易安静、不可久为烦扰。其卦上震下坎、后天亦居东北之位。与坤亦对。

蹇与解相综、褰在险中、故言利西南、兼言不利东北。解已出险外、则但言利西南、而不利东北可不必言矣。无所往其来复者、复东北也。难已解、故复亦吉也。有所往、往西南也。夙、早也。若可往西南、又以早为吉也。

蹇上卦之坎、来解为下卦、而二[“二”当作“五”、从文澜本]仍居中、有来复吉之象。蹇下卦艮、综解为上卦之震、反艮止为震动、有所往而夙之象。震东方日之初出、故曰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

以卦德释卦名义也。蹇遇险而止、才之不足也。解遇险而动、才之有余也。屯动乎险中、难之未平。解动乎险外、则难之已散也。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以卦综释卦辞。坤为众、西南入于坤体、故为得众。得中有功、本义大全皆谓指九二、时解从之。然六爻独重九二、未得其解。愚意谓指两阳爻也。无所往则来复、取坎之得中。有所往则贵夙、取震之能动。蹇上卦之坎、来解下卦、仍在下卦之中。来复得中、所以吉也。蹇下卦之艮、综为解之震。震动有为、所以有功也。圣人于患难方平之际、不欲人以多事自疲、亦不欲人以无事自怠。故得中则不养祸、亦不扰民矣。有功则恶不滋、难永息矣。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

云雷为屯、故雷雨作为解。穷冬之时、阴阳固结不通。及阴阳交泰、则百果草木或甲或拆。天地所以成化功也。此极言而赞其大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雷者天之威、雨者天之泽。威中有泽、刑狱之有赦宥也。有过者、赦而不问可也。罪恶而赦之、非义也。矜其无知、宥而从轻而已[文澜本“宥而从轻而已”作“而罪疑从轻”]。此所以推广天地之仁也。雷雨交作、天地以之解万物之屯。赦过宥罪、君子以之解万民之难。故襍卦曰解缓也。

初六。无咎。

震阳动于险上、初与为应。卦之所藉以解散者、何咎之有。又方解之初、宜安静而休息之、故爻辞简以示意。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初柔四刚。际、过也。难之方解、不宜过刚过柔、以刚柔相际为得宜也。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狐者、邪媚之兽。本义谓卦凡四阴、除六五君位、余三阴、狐之象也。

今按、三阴爻上得正而初在下有应、爻辞皆不深贬。唯三不中不正、又无正应、又居下卦之上、犹小人以邪媚居高位者。当解之时、小人而在高位、在所必去。唯二以阳刚能去之。又坎为狐。六三居三之位、故有田获三狐之象。黄、中色。矢、直物。九二居中、有刚直之德、有得黄矢之象。九居二若非正、而中、自无不正矣、故曰贞吉。此大臣得君、能去邪佞以行其中直之道者也。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居中自能守正也。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以六居三、在下卦之上。坎为舆。有负荷之小人而乘车之象。二视三为狐。上视三为隼。四视三为拇。羣起而攻、有致寇至之象。六三非贞而言贞者、高位乃君所与、亦贞也。虽以正得之、亦可羞也。唯避而去之可也。卦以解名、解难莫要于解小人。故诸爻皆欲解三、而三亦唯有自解而去、则寇亦解矣。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负无可丑。负且乘、则可丑。戎由自致、不言凶而凶可知。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按、本义以拇为初、朋为二。按、王注以拇为三、朋为初。皆未当。

今以朋指二、拇指三。盖震为足、三在足下、有拇象。二与四同阳刚之德、四居大臣之位、宜与二同心以解难者。三以小人间之、解去三之拇、则二得以上比于四、同类之朋可相信矣。此大臣之去邪党、以亲善类者也。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以九居四而与三比、故曰未当。设若居三居初、则得正而与二比。居五、则得当而与二同德矣。观象传、益见解拇宜指三。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按、本义卦凡四阴而六五当君位、与三阴同类者。必解而去之、则吉也。孚、验也。君子有解、以小人之退为验也。按、王注居尊履中而应乎刚、可以有解而获吉矣。以君子之道解难释险、小人虽闇犹知服之而无怨矣。今时解皆从本义、谓人君以去小人为验也。然详王注语意、释有孚尤明顺。六五当君位而得中、亦得称君子。然五阴柔、非能解者。以应阳刚之二、能获三狐。比阳刚之四、能解其拇。是能逐恶之贤臣、而五能信任之、故曰有解也。五维能任二四以解难、凡卦中诸阴皆信服而退听。此贤君能用贤臣以除患、使小人畏服者也。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从本义作退去之退、从注疏作退听之退。可兼。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上六居卦之最上、又震体、故有公象。三居下卦之上、互二四为离为飞鸟。有隼在高墉之象。上与三非应、则敌也、有射隼于高墉之上之象。

九二刚中、视三柔而不中、象狐之邪媚。上柔正、视三居刚不正、又象隼之鸷害。繫辞以三为小人、以上为藏器待时之君子。六爻唯上独正故也。

易于震动多有戒辞、今曰无不利。盖自坎来、经历多难。所谓待时而动者、动必不妄也。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三窃位而不应、悖逆者也。故解之宜速也。此卦彖传及二爻四爻五爻上爻、所见皆与本义不同。非敢求異、姑存疑义耳。

损损卦、下兌上艮。取损下益上之义、其说有四。山体高泽体深、下深而上益高。一也。泽在山下、其气上通、润及草木。二也。下为兌说、三爻皆上应、说以奉上。三也。损下乾刚而益柔、益上坤柔而成刚。四也。

损上益下谓之益、损下益上谓之损。譬损墙上之土以培基、则安益也。取墙基之土以增其高、必危损矣。散君惠[文澜本“散君”作“君施”]以结民心、益也。剥民以奉其上、损矣。故卦名损。损次解。按、序卦、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纵缓必失、失则有损、损所以次解也。

全彖以损所当损则得、而要之于时。六爻则下三爻皆知损者、上三爻皆损中受益者。盖损者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唯合于时则得。若不宜损而损、则所损又不待言矣。此全卦之大旨也。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损为减省之义。以人事言之、损下益上、损内益外、剥民奉君、皆是也。损非人情所欲。故必损所当损、使人皆有孚信之心。则有乐从之吉、无贪鄙之咎。可垂诸万世而贞、可通行天下而利有攸往也。占辞繁而不杀。

盖以损之事、本未能大善而吉、未必可固守、未必可有往。唯损所当损而至于有孚、则兼得之。故损、不可不慎也。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曷、何也、问答之辞。言当损之时何所用乎。虽以二簋之薄、可用以享而无害于礼矣。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以卦体释卦名义。损益二卦、皆损有余以补不足也。损乾之九四曰损上、损乾之九三曰损下。盖阳实阴虚、损下体本乾皆实、在所当损。上体本坤皆虚、在所当益。此所以损下益上而合于道之当然也。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当其可之谓时。二簋之用、时当损故也。以卦爻推之。凡损刚益柔皆有时、非刚皆所宜损也。以天下之理推之。凡损其盈、益其虚、益极复盈而损、损极复虚而益。皆随时以行、虽圣人不能违乎时也。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忿易发难制。故曰惩。惩者、惩于今而戒于后也。欲之起甚微、故曰窒。窒者、遏绝之使不行、思礼义以胜之也。君子观山之象以惩忿。盖忿之来氯涌如山、況多忿如少男乎、故惩忿当如摧山。观泽之象以窒欲。盖欲之溺浸淫如泽、况多欲如少女乎、故窒欲当如防泽。忿之不惩、必至于迁怒。欲之不窒、必至于贰过、君子修身所当损者、莫切于此。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初九当损下益上之时、而以刚居刚、处于有余、上应六四。故宜辍其所为之事、速往以益四则为无咎。然当损之初、又不宜自损之过。故当酌其浅深之时宜、庶不自伤其本量也。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尚、上通。上与四合、宜速往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二刚中、无有不正。然不能自守而妄进、则不正矣。故戒以征凶也。

弗损益之、盖损己益人者、益止于所损。以弗损为益、其益已无方。初曰酌损、二则弗损者。初以刚居刚、势处有余、在所宜损。二以刚居柔、已得其中、又为说体、若过损以益上、是屈己以取媚、非贞者矣。故弗损者、不变其所守也。然以阳刚与六五相应、刚柔相济、五已受其益、是弗损而有以益之也。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居二处说、疑于非正。中以为志、不以损为益则正矣。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此爻独言损之义。天地间阴阳对待、唯两而已、三则余其一而当损。

盖两相与则专、三则杂而乱。下卦本乾、损上爻以益坤、三人行而损一人也。一阳上而一阴下、一人行而得其友也。上与三以刚柔相易而谓之损者、但言其减一耳。夫子繫辞以男女媾精言之、即指三上二爻。程传又谓初二二阳、四五二阴同德相比、三与上应、皆两相与。则又因夫子之言而推之六爻、以广得友之义也。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一人行而得一人为友、三则疑其所与、理当损去其余也。然细绎此爻取象、不过谓有余在所当损、损而得当、则为得友耳。夫子繫辞以男女言之、盖阴阳对待、不容或过。犹男女有偶、不容或叅。故道有所宜损者耳。

非谓取友者、有取于二而不容有三也。若以辞害意、则不可通矣。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四变互坎为心病、疾之象。卦取损下益上。四在上卦、宜不言损矣。

然居损之时、在上之下、与刚相应、是能自损其阴柔之疾、以受阳刚之益者也。惟速则善而无咎矣。四与初皆言遄。盖初方舍其事而速于益四、四亦必急去其疾以受初之益。若彼方汲汲、此乃悠悠、非受益者矣。初曰遄往、四曰使遄。初之过四、有以使之也。此能变化气质以受益者也。占者能如是、则无咎矣。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疾本无可喜。能因人而损之、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自二至上、中虚其体、似离而大、有十朋之龟之象。按、食货志两贝为朋。元龟长尺二寸。大贝十朋。朋直二百一十六、十朋直二千一百六十、大宝也。二应于五。而二既守正、以弗损为益。五虚中居尊、以受天下之益。若不知其益之所自来者、故曰或益之。而有其德则其实亦有不得辞者、故曰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德能动天、天祐之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按、本义谓上九受益之极、欲自损以益人。然惠而不费、不待损己、然后可以益人也。惠而不费、则惠广矣。故又曰得臣无家。今时解皆从之。

然上虽损卦之终、不得遽言损上益下之事。且上正受下之益者、又不得反言益人。按、王注处损之终、上无所奉。损终反益、刚德不损。处损之极、尚夫刚德。为物所归、故曰得臣。天下为一、故无家也。此解虽不言益下、而于受益之义亦未明。愚意此弗损益之与二爻不同。二爻言不损己以益人、此则不损人以自益也。盖上爻乃损下卦之阳、益此爻之阴而成上九。今既称九、则无可益。下应六三、三亦不容复损矣。盖在全卦为损之极、在此爻为受益之极。故以不损于三为益也。损下之极、不复过损、于义无咎。

然以九居上、疑于不正、故戒以唯贞刚吉。盖取民有制、非若蠲租市惠之为、如是则利有所往矣。上以三为臣、三与上应、有得臣之象。然不过求于三、非以三为私有者、有得臣无家之象。若陈氏之以家量贷民以固人心、则意在得臣、实以为其家矣。得臣而非以为家、亦受益之中而自寓贬损之意者。如此则于损卦之义较合、姑以此备阙疑。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不损于下、为众所归。其益乃大、得其志矣。全彖当损之时、必信服于人心、乃得其当。故下三爻主损、皆知损者。初以爻位俱刚而可损、然在初刚宜酌。二爻刚位柔则不必损下以益上矣。三正当损者也。上三爻皆受益者。四自损以受人之益者也。五不求益而下乐损以益之者也。上已受益而不欲过损于下矣。损非美事、而得其道则皆吉、此彖辞所以详言之也。

周易浅述卷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