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经义考

卷二百七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拟经【九】

孙氏【盛】晋阳秋

隋志三十二卷【唐志二十二卷】

晋书孙盛着晋阳秋辞直理正直书枋头之事桓温见之怒其子请删改之盛不可子遂私改之太元中孝武博求异闻始得别本於辽东考校多不同书遂两存

中兴书目晋阳秋本二十二卷今止存宣帝一卷怀帝下一卷唐人所书康帝一卷余亡盛不名春秋而曰阳秋者避郑太后名也

周密曰简文郑后讳阿春故以春秋为阳秋

习氏【凿齿】汉晋阳秋

隋志四十七卷【唐志五十四卷】

檀道鸾曰凿齿少而博学才情秀逸温甚奇之自州从事岁中三转至治中後以忤旨左迁户曹参军荥阳太守在郡着汉晋春秋斥温觊觎之心也

世说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後至都见简文忤旨出为荥阳郡於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晋书桓温觊觎非望凿齿着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於晋愍帝於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凡五十四卷

邓氏【粲】晋阳秋

唐志三十二卷

晋书粲长沙人少以高洁着名不应州郡辟命荆州刺史桓冲请为别驾

檀氏【道鸾】续晋阳秋

隋志二十卷

隋志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

刘知几曰晋江左史官自邓粲孙盛王韶之檀道鸾已下相次继作远则偏记两帝近则惟序六朝 又曰道鸾好出奇语

萧氏【方等】三十国春秋

隋志三十一卷【唐志三十卷】

隋志梁湘东世子萧方等撰

梁书忠壮世子方等字实相世祖长子也时河东王为湘州刺史不受督府之令方等乞征之世祖拜为都督令率精卒二万南讨至麻溪河东王率军逆战方等击之军败溺死

刘知几曰刘石等称制各有国家实同王者晋世臣子比诸羣盗忘夫至公至萧方等始存诸国名諡僭帝者称之以王

中兴书目方等采削诸史以晋为主附列汉刘渊以下二十九国又取吴孙皓事起宣帝讫恭帝

王应麟曰方等梁元帝子为三十国春秋通监晋元兴三年引方等论纲目但云萧方误削等字

杨慎曰佛氏有方等经犹云平等世界也故萧氏取以为名

按今刊本新旧唐书宋史通志畧皆削去等字矣

武氏【敏之】三十国春秋

唐志一百卷

崔氏【鸿】十六国春秋

隋志一百卷【唐志一百二十卷】

北史後魏崔鸿以刘元海石勒慕容隽苻健慕容垂姚苌慕容德赫连勃勃张轨李雄吕光乞伏国仁秃髪乌孤李暠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各有国书未有统一鸿乃撰为十六国春秋勒成百卷因其旧记时有增损褒贬鸿二世仕江左故不录晋刘萧之书稽以长历考诸旧志又别作序例一卷年志一卷凡一百二卷

刘知几曰崔鸿鸠诸伪史聚成春秋其所列者十有六家魏收以鸿世仕江左故不录司马刘萧之书今观鸿书之纪纲皆以晋为主亦犹班书之载陈项必系汉年陈志之述孙刘皆宗魏世 又曰魏世黄门侍郎崔鸿考核衆家辨其同异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谓之十六国春秋鸿始以景明之初求诸国逸史逮至始元年鸠集稽备而以犹阙蜀事不果成书推求十有五年始於江东购获乃增其篇目勒为十卷鸿没後永安中其子缮写奏上请藏诸秘阁由是宣布大行於时

国史志鸿书世有二十余卷旧志乃五十卷盖献书者妄分篇第

晁说之曰司马公休言温公所考十六国春秋非崔鸿全书

按今世所传十六国春秋乃後人采晋书北史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集成之非原书也

杜氏【延业】晋春秋畧

唐志二十卷

延业自序曰萧方等采削羣史着三十国春秋囊括两晋之言网罗诸国之事以晋国为主附列二十九国延业删缉题曰晋春秋畧

晁公武曰唐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撰自王隐而下诸书及诸僭伪传记皆所详究而以萧方等三十国春秋删缉为此书馆阁书目作杜光业撰按唐志亦曰延业考新旧史他无所见未详何时人

赵希弁曰右隋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所述载唐书艺文志

中兴书目唐秘书省正字杜光业撰并序起晋宣帝讫恭帝一百五十六年以後魏崔鸿撰十六国春秋尚未究尽梁萧方等着三十国春秋以晋为主附列二十九国采集为广遂加删缉号曰晋春秋畧凡一百八万余言

王氏【范】交广春秋

裴松之曰太康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春秋

索氏【绥】凉国春秋

五十卷

崔鸿曰绥字士艾炖煌人举孝廉为记室祭酒母丧去官又举秀才着凉国春秋五十卷以着述功封平乐亭侯

刘知几曰张骏命其西曹边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索绥作凉国春秋五十卷

鲍氏【衡卿】宋春秋

唐志二十卷

王氏【琰】宋春秋

隋志二十卷

隋志梁吴兴令王琰撰

吴氏【均】齐春秋

隋志三十卷

隋志梁奉朝请吴均撰

刘知几曰梁奉朝请吴均表请撰齐史乞给起居注并羣臣行状有诏齐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均遂撰齐春秋三十篇其书称梁帝为齐明佐命帝恶其实诏燔之然其私本竟能与萧氏所撰并传於後 又曰春秋嗣子谅闇未踰年而废者既不成君故不别加篇目是以鲁公十二恶视不预其流及秦之子婴汉之昌邑咸亦因胡亥而得记附孝昭而获闻而吴均齐春秋乃以郁林为记事不师古何滋乖之甚与 又曰春秋三传并兴各释经义如公羊传屡云何以书记其事也此则先引经语而继以释辞势使之然非史体也而吴均齐春秋每书灾变亦曰何以书记异也夫事无他议言从已出辄自问而自答岂是叙事之体

裴氏【子野】齐梁春秋

南史裴子野撰齐梁春秋始草创未就而卒

蔡氏【允恭】後梁春秋

唐志十卷

旧唐书蔡允恭荆州江陵人仕隋历着作佐郎起居舍人贞观初除太子洗马撰後梁春秋十卷

姚氏【士粦】後梁春秋

二卷

李作舟序曰余读姚子所着後梁春秋而知夺嫡之不祥仁贤之有後天道若阴为剂量不爽眉髪者吁可畏也盖六代贤胤无过昭明不幸以一眚慙没嫡冢失嗣至有梁神器一归之简文再归之孝元两君固皆武帝子也藉令天意而在两君则当使之长有天下子孙永享顾两君无论身死人手而聨翩血胤斩刈不翅草菅孝元凶忍固宜简文懦弱而诸子断割尤苦仅仅遗一大圜岂梁武夺嫡之际简文亦不无阴计於其间耶乃宣帝父子则虽羇栖一旅直以弹丸荆土依托周魏用抗强陈者三十余载而两主称帝诸子为王昆孙蕃衍七叶宰相与唐盛衰终始岂非上天明戒夺嫡默报仁贤之意乎更观一时为孝元破长沙害河东者莫僧辨若也而僧辨之死似实假手霸先至於後梁股肱若蔡王岑柳诸姓莫不显着隋唐而文本亦复作相天意从可知矣此意冥秘千古未有能道之者适濮阳明府以此书相示因共谋梓使此意灼然昭垂於千百年後且谓姚子编述是书不独在继絶存亡已也姚子名士粦经生而贫力於古者尚有西魏春秋余为廪之以需其成万历丁未

顔欲章序曰後梁春秋者何曰姚子以亲亲而尊尊贤贤而恶恶内内而外外续梁统也亲亲者何宣帝为梁武孙昭明子於派为嫡於名为顺简文孝元处非其据咸以凶终帝以三世嗣梁历载三十有三神明之胄可无统乎尊尊者何陈氏偷有神器僭假名号然梁有一日未亡之胤则有一日未亡之号故其上则有帝后太子诸王下则有公侯令仆文武以及即位崩薨赠諡之法虽小朝廷可无位号乎贤贤者何释裴政之诛昭忠也听柳遐之归旌孝也蔡大有李广许孝敬书官书死明节也来徵沈重崇儒也归我三州美字小也恶恶者何张缵伏诛恶祸本也还师江陵杀河东王誉罪孝元也帝杀殷亮明宇文杀也复置江陵总管着隋志也内内而外外者何华皎内附与其归也城安湘伐公安不克我所宜讐也吴明彻章昭达入宼统在我也客星犯楚荧惑犯太微天象在梁也所谓内也陈篡梁而不备书讐相篡也周魏之际陈氏诸主仅各一书所谓外也若夫太清三年梁犹未亡寻继以魏之大统此从先帝志也实所以明孝元之无父也何也宣帝以贤储宗胤不容於孝元将骈首就戮若河东桂阳则萧氏宗脉无噍类矣不得已而附魏以全宗也附魏则书魏统也孝元以全楚兵力乐其父兄之危拥兵不下第与宣帝兄弟讐杀坐致父兄死於逆景之手固不得为人君且不得为子为弟为臣三纲絶矣是梁不亡於敬帝而亡於孝元矣书以魏统盖用王通氏以元嘉遇弑其後不复备书以魏太和继之之义也此余以春秋之义许姚子以尊尊而亲亲贤贤而恶恶内内而外外续梁统之说也

吴氏【兢】唐春秋

唐志三十卷

唐书本传兢景龙间任史事时武张监领事多不实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春秋未就至开元中匄官笔札冀得成书诏兢就集贤院论次後贬荆州司马以史草自随萧嵩领国史遣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余篇

唐会要开元十四年七月六日左庶子吴兢奏臣潜心积思别撰唐书九十八卷唐春秋三十卷用藏私室历二十余年尚刊削未就於是弥纶旧纪重加删缉虽文则不工而事皆从实断自隋大业十三年迄於开元十四年春三月即皇家一代之典尽在斯矣诏兢就集贤院论次俄令就史馆其书未就兢迁荆州司马上令中使往荆州取得五十余卷

韦氏【述】唐春秋

唐志三十卷

唐书本传述举进士时方少考功宋之问曰童子何业述曰性嗜书所撰唐春秋三十篇未毕他惟命之问曰本求茂才乃得迁固遂上第

陆氏【长源】唐春秋

唐志六十卷

孙樵曰陆长源唐春秋乃编年杂录掇其洁切峭独可以示惩劝

郭氏【昭庆】唐春秋

三十卷

南唐书郭昭庆庐陵人博学能自力着唐春秋三十卷保大中补扬子尉後主时擢着作郎

赵氏【瞻】唐春秋

五十卷

包氏【諝】河洛春秋

唐志二卷

唐志注记安禄山史思明事

郑樵曰起安禄山叛讫史朝义败

陈振孙曰唐祥州司功包諝撰记安史之乱

尹氏【洙】五代春秋

通志二卷【读书附志五卷】

赵希弁曰右河南先生尹洙师鲁所作也由梁太祖开平元年四月甲子迄於周显德七年正月甲辰

王氏【轸】五朝春秋

宋志二十五卷

玉海景佑三年七月工部郎中王轸直秘阁轸上五朝春秋二十五卷托始於吴越特擢之

吴氏【任臣】十国春秋

十卷

魏禧序曰钱塘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成以示宁都易堂魏禧而属之序禧不敏不敢辞於是序之曰史才之难也久矣世之言史者率右司马迁而左班固禧尝以谓迁当以文章雄天下史之体则固为得盖史主记事固详密於体为宜迁则主於为文而已文欲畧而後工者则势不得更详而欧阳修五代史亦於事为畧至十国尤不备任臣生七八百年之後传闻濶絶书籍散亡毅然起而补之其功甚钜事亦最难禧读其书采择详博而精於辨核为文明健有法自史记汉书五代史而外岂亦有能先之者哉禧惟天下之势分之久则必合合之久则必分而其自合而之分也天下鱼溃肉烂不可收拾当时所号为豪杰者非有殊尤絶异之才其德力皆不能相一峻法重歛战争不休生民之苦於是为极然吾尝观分崩之际其人才每为特盛盖天下之治礼法明而风俗厚人心安和虽有奇才异能皆帖首抑志以就?墨及其乱也愤郁而思动铤而走险上焉者纪纲法度不立而其下得肆志妄作以自尽其才故自周秦之末以及五代莫不有特起之英踔厉沈深自奋於功名王侯将相皆以智力相取而非有幸得当其时有大力者出而驱之则合无大力者驱之则分彼帝制自为角立争雄长者要皆韩彭冯邓秦李曹石之流亚然後知天下盖无时而无才顾所以用之者何如耳分崩之际最不足数莫如後五代而十国中人才可观者既已如是任臣是书岂独补古史之阙取备见闻云尔哉士不幸生其时当思所以自奋毋徒碌碌以苟全性命为自得且观其得则知十国之能分者何在观其失则知十国之终於分而不能合者何故夫能以智力争城畧地而不知定天下之有规模能屈志协力以得将士之用而不能深仁厚泽以得民心呜呼此有志之士所为掩卷长太息者也任臣志行端慤博学而思深着有山海经广注字彚补已版行而是书关系古今尤大惜无有能授之梓人以传於世者传曰人之欲善谁不如我吾知其必有望矣

苟氏【廷诏】蜀国春秋

按苟氏蜀国春秋予幼时见川中刻本经乱先人遗书尽失不能记其卷目体例矣苟氏名廷诏字宣子华阳人崇祯十六年进士

亡名氏历代善恶春秋

宋志二十卷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