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四曰滑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题解】

本篇出自《溪山琴况》中的“溜”况。“溜”况开篇讲“溜者,滑也”,此处将其反转为“滑者,溜也”。本篇全文除“乃往来之鼓动,如风发发”借用《溪山琴况》原文“而往来上下之际,更如风之发发”外,内容基本为新写。《溪山琴况》中“溜”强调筋力的运用,为“治涩之法”,本篇中所论为“滑”与“涩”的对应辩证关系。

在音乐中“滑”较容易理解,“涩”则是近似传统绘画中的“涩笔”。文中“固贵其滑,而亦有时乎贵留”的提法非常有见地,这是《溪山琴况》中所没有论及之处。“有涩不可无滑,有滑不可无留”为全文之妙笔,指出左手走手过程中涩与滑的不同运指方式,既矛盾又统一。本篇亦属于十六法中描述精彩有新意的一例。

滑者,溜也,又涩之反也。音尝欲涩,而指尝欲滑1。音本喜慢,而缓缓出之,若流泉之呜咽,时滴滴不已,故曰涩。指取走弦,而滞则不灵,乃往来之鼓动,如风发发,故曰滑。然指法之运用,固贵其滑,而亦有时乎贵留。盖其留者,即滑中之安顿处也2。故有涩不可无滑,有滑不可无留,意有在耳3。

【注释】

1音尝欲涩,而指尝欲滑:两“尝”字当作“常”。

2安顿:安稳,安详。

3意有在耳:《蕉窗九录》作“意各有在耳”。

【译文】

“滑”就是“溜”,是“涩”的反面。音往往需要涩,而指往往需要滑。琴音本来就需要慢,缓缓弹出,就像流泉的呜咽一样滴滴无尽,所以叫“涩”。手指需要在弦上滑动,如果僵滞的话就会不灵动,往来鼓动时应该像飘风一般迅疾流畅,所以叫“滑”。但是,尽管指法的运用以“滑”为贵,而有时也应以“留”为贵。所谓的“留”,就是“滑”中的安适闲稳之处。所以有“涩”不可以无“滑”,有“滑”不可以无“留”,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