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承宋祚,理学到了元代也起了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理学有它自身演变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由于元蒙入主中原的原因。十三世纪,崛起漠北的蒙古人,在消灭金和南宋的过程中,也开始了他们的封建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吸取以儒学为主的汉族思想文化。当然,他们也同时把自己的思想传统传播到中原来,形成民族之间的思想交融。还在成吉思汗和蒙哥从欧洲回师东向,征战中原的时候,就网罗以耶律楚材为首的亡金儒士大夫,如王楫、李藻、郭宝玉、李国昌、元好问、郝经、姚枢、杨惟中等人。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南北“声教不通”,南方的理学,还没有传到北方,因此当时蒙古人所接触的儒学,也只是北方的经学章句。如严实当年在东平兴学,所用的亡金儒士,只是“授章句”。许衡早年受学,也是金之“落第老儒”的“句读”。但是,也就是这些儒士大夫,对于汉民族文化的保存,对于汉、蒙思想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以及对于后来蒙古在征战南宋时期,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保护,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当窝阔台进兵南宋时,杨惟中、姚枢随军在湖北俘获理学名儒赵复,加以保护,并礼送至燕京太极书院,请他传授程朱理学。自此,北方的儒士大夫姚枢、刘因、许衡、窦默、郝经等人,才得知理学的奥义。然而,北方的理学虽传自赵复,但赵复不愿用世,只处于师儒的地位,且不久又隐迹于真定。在北方传授理学,影响最大的,却是间接受学于赵复的许衡。这正如全祖望所说:“河北之学,传自江汉(赵复)先生,曰姚枢、曰窦默、曰郝经,而鲁斋(许衡)其大宗也,元时实赖之”(《宋元学案·鲁斋学案》)。许衡在理学上私淑朱熹,但他对于理学只是注意普及,不重“义奥”。他力劝元帝兴儒学,以作为推行“汉法”的重要内容。朱学在元代能成为官学,与许衡父子有很大的关系,故明、清的理学家对他是颂词连篇,称他是“朱子之后一人”,是道统的接续者。
与许衡同时的刘因,初从章句之学,后转而崇信理学。与许衡不同,刘因高蹈不仕,消极用世,故在理学上倡主静、不动心,借庄子学说以逃避现实。但他提出“古无经史之分”和理学本于六经的求实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许衡、刘因是元初北方的两个理学家,而吴澄则是南方的理学家。吴澄到了元中期,随着许衡、刘因的相继去世而成为元代著名的理学大师。他于理学、经学,乃至天文、律算,都有所涉猎。元代人称他是“通儒先之户牖,以极先圣之阃奥”,“考据援引,博极古今,近世以来,未能或之先也”(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五《送李扩序》)。吴澄从其师承来看,虽为朱学系统,但他在元代的理学中,却是一位“和会朱、陆”的代表人物,一度被人目为陆学(见《元史》本传)。
在元代,除了许衡、刘因、吴澄三个比较重要的理学家之外,也还有在浙东金华一支的北山何基的弟子金履祥、许谦等人,他们入元之后,多隐迹不仕,以讲学授徒终生。他们坚持朱学门户,仍与陆学对立,所以他们与许衡、吴澄虽同称朱学,但又各具特色。作为元末明初的名儒显宦宋濂等人,就是出自这一朱学系统。
朱学虽然在元代列为科场程式,开始成为官学,但陆学并未因此衰竭。相反,陆学在被压抑的情况下,其势固不及朱学,但如赵偕、陈苑这些陆学徒裔,仍在坚持陆学“门墙”,一直与朱学敌垒,而作为元代的一个理学派别存在着。当然,元代陆学比起杨简来说更加禅学化,由所谓“静观”能见“虚明之妙”,“无际皆在目中”,以至“闻蛙声而悟”(《宋元学案·静明宝峰学案》)。
与南宋的理学比较,元代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除一部分坚守朱、陆学统的门徒以外,有不少朱学和陆学的人物,如吴澄、许衡、郑玉、史蒙卿、徐霖、胡长孺、许谦、宋濂等,这些有影响的理学家,他们看到南宋朱、陆的争论,一是“支离”,一是“简易”,各走极端,以致使各自的学统,难以为继,所以他们主张打破门户,以汇综朱、陆两家之长。即陆学方面的人物固然坚持反求自悟的本心论,但也兼取朱学致知、笃实的“下学”工夫,使陆学不致于“谈空说妙”,流入禅门。而朱学方面的人物,虽然坚持笃实的工夫,但也兼取陆学“简易”的本心论,以避免朱学的“支离”泛滥。此即所谓折中朱、陆两家,可以兼长避短,“足以补两家之未备”。当然,这种“和会朱陆”,实际上是以陆学的本心论,兼取朱学的某些观点,而且也兼取朱学的理气论与理欲之辨。至此,由北宋二程那里就已出现的诚、敬与致知,博与约的“两橛”矛盾,中经南宋朱、陆的争论,到了元代,复又折中融合,从而导致了朱、陆的合流。而明代王阳明的所谓“范围朱、陆而进退之”,这或者可以说是沿承元代朱、陆合流的趋势,只不过是王阳明以陆学为主,在朱、陆之间更加圆融周备,熔铸而为所谓“博大、精细”的王学体系。从这一点来说,元代的理学,是宋、明之间的过渡环节。
总之,由北宋兴起的理学,到了元代有所变异,首先是朱学开始成为官学。与此同时,在元人修撰的《宋史》中,首开《道学传》,把程、朱和与程、朱观点相接近的两宋理学人物,正式列入孔、孟以后的所谓儒学“道统”中。这两点,在理学上的影响,直至于明、清。其次是就理学的心性问题而言,元代的理学,虽然许衡、吴澄、刘因这些理学家也有些看法,但总的来说,并无重大的发展。不过,许衡在理学中提出的“治生”论,刘因提出的理学根基于质朴的六经和“古无经史之分”等思想,却具有特色。最后,由北宋以来的理学,发展到元代所出现的朱、陆合流,诚是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迹象。以上这几个方面,都说明元代理学,在理学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