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首楞严经通议序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首楞严经者。诸佛如来大总持门秘密心印。统摄一大藏教五时三乘圣凡真妄迷悟因果摄法无遗。修证邪正之阶差。轮回颠倒之情状。了然目前如观掌果。可谓澈一心之源该万法之致无尚此经之广大悉备者。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舍此别无开导矣。故判教者局于一时一教岂非管窥蠡测哉。自入中土解者凡十余家。如会解之外近世缁白各出手眼而弘通者非一。崇尚已极。刻意已深。而披文释义靡不参详精确发无余蕴。又何俟其蛇足哉。但历览诸说有所未惬者独理观未见会通。故言句虽明而大旨未畅。是于学者未免摸象之叹。余昔居五台冰雪中参究向上以此经印证。坚凝正心以照瞩之豁然有得。及至东海枯坐三年。偶阅此经一夕于海湛空澄雪月光交之际恍然大悟。忽身心世界当下平沈如空华影落。是夜秉烛述悬镜一卷。乃依一心三观融会一经。谓迷悟不出一心究竟不离三观以提大纲。但以理观为主于文则略。如华严法界之设。意在得义而言可忘也。说者又以文字为障不能融入观心犹心为缺故予久有议蕴藉胸中。及投灾荒虽波流瘴海而一念不忘者二十余年。至万历甲寅以投老南岳寓灵湖之万圣兰若。结夏时。粤门人超逸侍予最久。甘苦疾病患难。靡不同之。予感其精诚。因入室请益悬镜触发先心。遂直笔成帙。较悬镜虽多。无非广发一心三观之旨。而文不暇详释。题曰通议。盖取春秋经世先王之法议而不辨之意。所谓议其条贯而通其大纲。是于向上一路实以为赘。其于初机之士可以饮海一滴而吞百川之味也。或曰。佛不思议法可得而议之耶。曰。不然。法本离言。而坚执邪见者非言不破。佛说优波提舍名为论议以折邪慢之幢。良以此经摧九界之邪锋。拆圣凡之执垒。靡不毕见于广长舌端。种种坚壁一镞而破之。直使智竭情枯降心归顺而后已。以经尽发其情。苟不议明正令无由以净法界之妖氛彰

觉皇之大化。是可以文字目之哉。得意遗言是在金刚正眼。

万历丁巳端阳日

憨山道人德清书于吴门之贝叶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