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停琴馀牍

●呈明督宪杂款无措请将布局股分抵赔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同时

专摺开呈徵收钱粮实情并善后事宜

谨将所办监利钱粮徵收实在详细情形。另摺开呈。伏乞大人全览

监利地大粮广。银徵三万。米称是。咸丰之初。三匿其二。 胡文忠大丈监田民譟。卒复旧额。弃里归院。为五百六十馀区。设六柜分徵。知根三千馀人。家藏鳞册。共任督催。十年一大推收。鄂中钱粮。无监利之清者。四十年来。拖疲至今。旧弊全作每岁应徵。实不过半而止。灾熟枉倒。茫如乱丝。例缓起科。蒙不报部。吏伸陈案。岁益求减。往复紊乱。务求合乎所报之数。隐示蒙徵。蠹蝗串弊。倚名蚀食。不知共几何人。稍有势面。无不因以为利。知根乘弊尤其较著。黠者将已完纳。巧蚀蒙吞。横者并已不完。硬行不法。凡诸病窦。不可殚陈。强民众抗。方隅全不破白。芒棘丛繁。官縳于案。书差弊著。痞棍出而挟之。徵解由是日蹙。号称大缺。稍灾即不能办公。清慎之员。无不赔累。良可恠歎。卑职到任查明。愈清愈骇。深维任土之义。 国有常经。张江陵清丈。责粮于田。胡文忠筹饷。首日钱粮。次乃釐金。当时谋丈监田。厯时三年。费帑数万而后成。盖非易事。与县令论催科书。曰当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又曰官不真催钱粮。犹奴僕不顾主穷。又曰不令民完钱粮。犹责祖父日养子孙。不令子孙上供父母。而江陵令。催科不理词讼。则令人教之。批监利禀钱漕。谓胍理不清。百药不效。认真办法在清釐户册。纲举目张。本立标举。持论公忠。读之生感。而况方今当筹款艰难之会。值札书严迫之时。舍正供自然毫无剥削之款而不求。更将何措。且监利自名臣贤吏。经营区画之后。制则科规。久明无紊。后之人宜。何如保护。邑令但不用心所以愈办愈坏耳。五百馀院。犹五百馀碗。爽若列眉。某涸某淹举目即得。属在应徵。与院灾毫无干涉。其勘理也易明。院额多寡。 部省案定。不能以意增减。其查报也易确。除侵蚀外其弊多由强猾。包户不完。其抗半係富家。买田不过。病皆知根不职。并非绝户逃亡。其催徵也易效。于此而不整顿。安用令为。然卑职非为利设也。倘使违道干誉。不难弛徵少报。先搏仁厚之名。而就中巧取。则柜书入卯有钱。拈柜有钱。减少报多有钱。拏获书侵不顾公款有钱。稍如旧法数千金立致。何必好为此难。私心自念。一官须报称自读书志世。颇闻经济之言。天鉴在上。何敢巧名弋利。不顾 国家大计。畏强愚弱。所以尽心为之。不敢稍懈如左。

丁酉十月甫受篆。报灾期限已过。查照前案循旧而行。不实之咎。与昔同之。客夏澈底查清。费尽艰瘁。分别灾熟。手绘其全图。出亩额清单。饬承投报。吏惊不肯叙稿。明白开示。宽其既往。告以有过官当。卒不敢抗。梁子府民等院。早涸丰甚。列入较轻。例缓案中。清出久徵八院。详请报部。以昭核实。藩粮书费。今尚无以给之。缓徵之示。胪列遍张。书差绅民。无稍蒙蔽。查灾之清报灾之确。报徵之多。请缓之明。盖为数十年所未有。而不肖书差。与夫地方豪猾。及知根抗户等闻之。心多不愿焉。政先洁己。先后裁革不明賍规。约计钱三千串。次体书情。不骤为无理之刻。抑豪强。凡有声势向不完粮者。不稍假借。立族块稽册。分别良抗存记。设核对表。分算劵算户算数三层。以清诸弊奖。罚严明。劝惩不少贷。规模既柣。成效昭然。客岁中秋。清出陈欠隐抗。徵获急公五千。夫岂真有急公哉。应徵熟院。实实查明。故可徵而获之。其查明未吐者。尚不胜计。下忙更形踊跃。自计两年。诸弊可淨。旧额从此立复矣。而催徵项下。数十年来。向有章程不善。累致闹事。厯来均不能改之四条。

一曰全用投柜。盖包收不利民而利公。究之终利民。投柜不利公而利民。究之终不利民。监利情形兼用包收为善。专用投柜为苦。未亲其事。实实为民打算。徒务投柜美名。而全用之。不知所以调剂。其病民也实甚。监粮地大公疲。科清户小。新陈十四柜。年轮口?衔接。局永书稀。閒冗不齐。乡民远至完粮。动逾数日。误农倩工。在街火食。往往正供有限。而缴用多过廿倍。并有往返数次。不能了结者。老弱妇女。早夜奔驰。粮之不完多由于是。柜书又于其閒掯劵不给。勒归中饱。零星琐众。一官耳目难周。刁痞舞弄。设法撞骗。种种难困。数之不尽。非细察不知。不善一也。

一曰知根催粮。名目未定。清丈后利权全归知根。保正废而不用。谕无人充。知根隐瞒税契。包揽钱粮。世袭其利。亦遂任催不觉署无档案。不知始自何年。新陈开徵。每知根发谕帖一通。由单一纸。饬之督催。籤拏抗户。首署知根。令同拏比。拖疲舞弊者责以裁劵。名曰揭徵。盖犹保正也。知根父死子承。兄终弟及。往往争充成讼。强者舞弊自肥。嬴弱者租人朋顶。侵渔隐匿。徵收之坏。是为大端。拏到抗户究之。无不中含此弊。外如粮田控案。当堂讯出。诸病不可枚计。有利争趋。无利争卸。官不能骤绳以法。书差得乘其弊挟之而官不见。知根如此。其得利也无名。未经明定。又不敢控以求伸。责之不顺不责无著。上下含糊。良莠苦乐不均。不善二也。

一曰多收劵钱。湖北州县劵钱不一。十二二十三十。相地情形各分多寡。监利前无定章。书用不足。私收六八十文不等。光绪中定章十文。多收如故。先后十数任。讼闹频仍。立法太高。并未遵办。通国之所皆知。平心论之。十文万不能办。官度其多收数文无害。不能明白定章。口讲手判。柜书遂漫无限制。畏强凌弱。等差异常。上书层索。私费年加。豪强挟借。书力愈困。恃此挹注。无复持平知足之理。匪徒联捏多名。藉端上控。蒙批歛费。累百盈千。费得而止。传并不到。此嬴彼效。视为利估。官难于词。不敢迳上。而痞尤瞿国樑柳恺兴数谋设清算局。花户上柜。勒令入局挂号。取钱五十。实则正供板劵。何所用算。所索号费。浮又倍于劵钱。恒署令拏获瞿痞。临卸开释。卸任之前一月。大张告示。遍减劵钱。享盛名以去。而后任作不能到。中章未定。著手为难。不善三也。

一曰游差白役累民。限后差催。非籤拏不至。柜养催差二名。官给口食。照例鸣锣。毫无所济。其籤拏抗户。则每柜向有游差白役不给口食之百数十人。拚年累月。充当此任。官刷印票存柜。书开抗名。由徵幕填籤发给。按名拏比。至次腊收柜乃止。一县之中。六柜干人。日夜在外。狼虎鬼蜮。安能一律廉洁。被差之户。非给差钱带柜。书不收粮。倘误收之。乡民又执劵殴差。大约差拏十户。抗者二。完者三。差与知根刁徒。弊蚀其五。无论几票。皆必有以肥差囊。其中差肥。浮于正供徙倍。官无善法。听其所为。而民愚希图拖骗。亦竟蹈此而不悟。至聚抗之处。又恃梗不完。差役不敢过问。催强不足。陵弱有馀。用之不妥。不用不能。不善四也。

以上四不善病民。而病官病国因之。厯来闹事无不由此。从无一任禀上。初甚不觧。稍久乃知其故。事体重大。筹改实係不易。戊戌补缺。上郡禀道府。回省上言未获。谒汉阳府一陈。谓宜裁减定章。反县筹思。是夏酌拟数法。

一拟仿隣县江陵保正。兼用知根代收。择殷实公正知根。待以首士。如他县里胥。裁劵予之。令将所管全块。收齐缴柜。先行出示。讲明所以体恤花户之道。严禁格外浮派。其劵钱照章十文。由知根彙给柜书。不准稍增。柜书不劳而获。虽少无怨。知根块大粮众。可以见官。书自不敢留索。令花户于省用项下。每名派帮知根代完费约数十文。在花户众擎易举。所出不多。即享无穷之利。而知根集腋成裘。其获已众。盖天下无无钱之公事。可使人办者。平时知根管田包税尚且争充不遑。再加此项。更易得人经理。又况为祛其害。代收不完者。准其就近将劵缴柜。不令受累。此项甚稀。另案拏办。知根人少。倘有不肖。官不难于稽究。然此不过立其章程。使知根花户。知利自趋。劝急公而体恤之。以备一格。所以剂自封投柜之苛拘。其知根不愿。或花户近柜。情愿自完。不由知根代纳者听。概不准丝毫勉强。

二拟知根催粮。申明定章钱粮徵章。省县不一。里胥书差。大抵各用所宜。保正催粮正办也。而监利之保正。不预此事已三十年。缘梦泽水乡。冲淤变迁不定。自清丈弃里归院后。并都图里甲无之。向时保正俱废。其闻有保正。或地方私团私保私族所置。土豪藉供驱遣。多不由。官偶由号差禀充。百不存一。因无沾润。所以不管催徵。前任示谕。总不遵举。辟如井田之废。乡官名目碍难再复。其催粮责任。势不能不移于明备有利之知根。可见风俗相沿。前人亦非无理。不用知根。遍地花户。无头脑矣。且知根向由丈长改名。以之催粮。提纲挈领。有数益焉。一管块不大。五里十里。行动不劳。二丈亩世传亲见。人不敢欺。三田亩买卖。必由知根过割。可无飞洒诡寄。而所以杜知根之隐匿包揽把持。即在其中。惟品流不一。颇因无案为难。必须通禀立章。易其绅衿。汰其老弱。明定出息稍优。择妥人承充。以示责成。而其督催正章。仍以催令花户上柜自完为正义。

三□花户上柜自完。不由知根代纳者。其柜上劵钱。仿照京山及隣邑沔阳州章程。酌加禀定为二三十文。使柜书有润无累。足以养其身家。然后责以公事。违者革办。驭以严法。期在必行。在柜书守此有利之世业。自当爱惜。既虑以多收为包完之知根敺鱼。又恐以苛索被需补之他书羼缺而自行投柜旧章。乃愈可永远长守。

四拟游差白役。由此渐除。以用绅用士之法用知根。礼法兼施即 胡文忠所谓纲举目张。又明定功过。逾限不完之块。责成知根查禀。兼以杜其扶隐诸弊。官择其块大户。名曰顶户。由署籤差专拏。一块疲玩。究其顶户。并不牵动全局。以次递降。务获重惩。如水赴壑。如虫??脱蜕。法简而肃。游差渐次无用。不禁而自绝。

凡此皆治本之法。章程畧定。访诸正绅可行。准拟秋后回禀。而刁蠹太多。不惟不愿除弊。并且惟恐无弊。将不能藉名渔利。事格于例。不敢冒昧上禀。夏秋襄溃。险患频来。日夜抢勘。不能回省。姑仍前旧。先用其意治标。

见柜完之过拘也。下乡亲催。择佳者知根。试办。四月白螺裁者二人。五月朱河裁者二人。七月新沟裁者数人。八月程集裁者一二人花户便之。自是不能抗匿。而知根弊蠹甚多。咸虑吐出。且闻风心虚。完者不少。心滋不悦。又虑日后澈底澂清。不能弊蚀。然无辞可措。但令其完。皆不深究。大约鼓动者才十之三。而大致己见可行。

审知根之必任也。赴柜催粮。添给督催一谕。开诚布公。披却导窾。以责其成。能催全完者。接以优礼。嘉言。奖劳。传有弊知根数人责之。赏善绌恶。劝惩大明。

憾劵钱之太多也。开徵接徵。照章出示十文。正绅来说。请示二十文。以违章未许。柜书见面。严辞训之。在柜亲督完纳。不准分文多收。遇控劵钱。立究总书。丁酉十月。柳柜控撤书忘名。戊戌五月。又控。撤李建中。九月中柜控。押苏伯成。十一月新柜控。撤程瑞周。己亥正月螺柜未控。革吴汉远。有事必办。无复前任含容。

恶游差之滋扰也。卯差带柜。按日口食。传谕知根。即予抗单。令其督催。不更零拘花户。启差役开花之门。催户多而用差少。用示体恤。游差闻风散去。拏获著名劣役。严讯惩办。一时肃清。

由是行之。弊去泰甚。客秋八月。徵收所以大旺。己浸浸有复额之机。抗户知根豪衿刁棍。不肖书差人等。食利多。分肥久。一旦失业。或己吞复吐。或累抗乍完。或弊窦忽呈。或体面顿失。怨语时形。谣风日布。非谓急公不解。即谓报数浮多。加以此次推收。知根串谋短额数千不遂。心怀缺望。而朱河地段。前任开释之瞿国樑。乘机煽惑。诸色人等从而和之。欲控官而官无可控。谓一闹即可毁官。十一月冬至纠合东院痞民数十。乘市人丛杂。良莠难分。器械蜂拥。抄局抢书。时值川湘荆宜。羽檄交至。未敢仓卒冐禀。星陈道府。往视无碍。葢查古昔粮案。只有镇静解释择。尤例办之法。断无张星激变。动请兵勦之条。川之东乡。鄂之广济。其明鉴也。又况章程不善。官被恶名。刁人有词可借。非妥定其章。名正言顺。立成善法。官民有所守。断不可任性冒昧。激成大狱。因从正绅吁请。免其通禀。府委未至而事了。会同禀覆。择尤拏办完案。转瞬新正。初九日朿装。正拟回省面陈。而法美两教。聚众数百人械鬬。朱市为之几罢。两关羽檄交至。解散巳逾一旬。教委重来。延至月底。乃得勘隄上郡。禀明道府。请先用上意访拏匪首瞿国樑。以儆效尤。一面仿沔阳明加劵钱。实禁浮索。府宪仁明。仰蒙允詧。春政蝟集。遵不下省补年。回县开徵。钱粮复旧。但不复如去秋大旺。是月出办牙捐六千串。三四两月。积穀团保堰塘讼章。叠札严催。昕夕弗遑。亦遂未及此事。

先是道府仁明。诸蒙荃察。而内中苦心孤诣。匪可言传。先后情长。事难尽述。本年二月以来。府控批颇难测。邑人上府。归言辄騐。而在府学幕富家。又因抗粮被催。咸有谣言。于是劵钱之加。既不敢陈。拏人之禀。又复蒙驳。私心危惧。不得己举十文定章。严法举禁。亘古老弊。一旦廓清。明知于民无益。误公即从此始。不能不自立无过。但试可以办动。则亦何乐不为。行之两月。徵收日败。差书星散。百事掣肘。柜亏幕欠。纷至沓来。移挪苦不能撑。又因勘确报多。收不足解。五月报销。挪借数千。垫觧十分艰窘。而朱河柜地。因撶龙船。聚聚千人。谋打教堂。星驰弹压。先期解释照旧籤催。徵收又复大起。朱柜一日百竿。他柜闻风皆动。隄修水涸。年穀丰登。苟得再一秋漕。收足两年公事。赔累自可弥缝。大公亦能禀办。旋奉撤参。民间以为催粮被劾。六柜一时塌下。万金之亏。遂无挽捄。

总之粮多不完。县之实事。藉端闹事。痞之惯习。章程不善。邑之老政。整顿已效未成。除弊未淨先轻。非三年不能报竣。此中实情。无人能悉。长繁之事。公牍难陈。且一闹已平之后。地方无事。无端上禀。大请改章。而兼包徵陋政也。责知根无名也。加劵钱劣誉也。杜游差又应分之事不待宣言也。种种艰窒。苦难措辞。而通计先后两年。又祗上府三次。回省一次。第一次丁酉十月初。一到任。十九日到荆州府。满汉衙门。荆沙寮友寻常应酬。照例参谒。又兼关署祝寿。进出五日。二十三上舟。二十六回县。第二次戊戌三月上府。扺沙接补缺之电。一谒道府。进出不过两日。由轮下。省又值督宪北行。

前抚宪为沙市教案未见。由螺山回县挖闸。第三次。则本年正月二十九起程勘隄。二月初三至府。衙参酬应。进出四日。初六下船。初九回县丁祭。赴郡实稀。虽然缕悉。回省罔暇。未获面陈。所以实情无从上达。此中山川井里。沿革废兴。出入度支。物候之消长财力之盈虚。与夫政事之利钝。轻重缓急。权衡之当。非学有体用。而又身亲其事者。旁观之人。一时殆不能知。即今当局事后追谭。亦虑言不尽意。踌蹰己久。要章迄未能定。首尾三年。搜剔整作。小试颇效。大格未行。官民两承其弊。使终不自明。则一官弃置无足惜。而地方后患方长。昔人流连山水。尚欲终焉。况两年饮水其间者乎。款帑艰难。司农仰屋。倘皆听其弊蚀不完。臣子何忍。官力愈不能胜。否或蒙取上意。罗织株连。不求本原之地。久远之规。则民情蛮野。前之怀疑者殆不自安。又加催徵。书役必因而肆虐。难免不激变故。昔粤匪起衅。即由钱粮。一念不平。杀机隐伏。然后从而刑之。己非赞化之仁。隐微忱悃。终不能不求谅于

大人先生之前。用是不揣冐昧。披沥直陈。如其不以人废。诚有一二可采。饬下现任踵行。地方钱粮。或者不无禆益。即铜符两载误公不职。犹得以一言建白而去也。谨呈。

附录推收

推收之政。他县无之。监邑自 胡文忠清丈。买田者后不投税过割。乃议约十年一办推收。即丈长充知根。知根者谓知钱粮之根。推去花户旧名。收入新名。故曰推收也。而通县额有定数。 部省府县铁案载明。不能增减。自知根渔利分肥。包揽税契不过。而隐弊钱粮之窦。即由此启。良不敌莠。盖权之所在。利即归之。包揽税契。办公之款犹可言也。侵假而舞乱钱粮之不已。又谋减额。第二次推收。合计通县。短去正额不少。至今与 部案不符。然己不能深究矣。本任三次推收。风闻知根。串谋大短数千。以为官不能察。卑职查出大惊。虑其一成。且兴大狱。乃先示意局绅。故露其事。令速传知四乡。急早弥缝。倘有缴册额短者。定予严办。于是谋者惧而意阻。而去冬今春。所有已成待缴之册。亦均不敢呈缴。食其利者心咸不悦焉然而弥于未形。护守 胡文忠旧则。保正额。免官过。杜民罪。销祸于无穷。盖不得已也。又呈。

迪楚敬维 胡文忠公抚鄂减漕一政。其事足与周官王制相表里。孟子所谓分田制禄画井区征诸政。莫不在是。求之汉后名臣。殆难多见。监利清。丈正赋。在各州县为先。事属创办。其始未能精备。亦势所然。后之人不善保守前制。以致四十年弊祸相寻。变本加厉。额赋坐坏。官民交亏。迪楚不才昕夕穷究。阅年有半而始得其条理。未能上请施行。檮昧无能。理应降黜。罢归以后。经代庖人以已了漕案上揭。奉文株拏。亦非得已。实情未出。祸转滋深。今故通上此摺。凡事贵考实蹟。是非有。一定之衡。迪楚无才。总之不敢欺上一字。至于是否有当。则刍荛未敢自知。未奉明文。谨存岸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