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脾主湿
〔世〕
白附丸
通治小儿咳嗽有痰,感冒发热,吐泻,心神不安,神效。
南星(二两)半夏白附子白矾(各一两)上为细末,姜汁糊丸如桐子大。一岁儿服八丸,用薄荷汤化下。(南星、半夏用冬藏雪水于六月六日浸起,晒干,又浸,凡九次方用。)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吐泻
〔钱〕小儿初生三日内吐泻,壮热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伤寒,当下之并和胃。下用白饼子,和胃用益黄散主之。
儿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泻,身温凉,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实下虚也,更有五脏兼见证:肺,睡露睛,喘气;心,惊悸,饮水;脾,困倦,饶睡;肝,呵欠,烦闷;肾,不语,畏明。当先视儿兼脏症,先泻其所实者,而补其虚。如脾虚益黄散主之。此二症,多病于秋夏也。
五月夏至后吐泻,身壮热者,此热也,盖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食不消,泻深黄色,玉露散主之。
玉露散
一名甘露散。
寒水石(半两,软而微青黑中有细纹者)生甘草(一钱)石膏(半两,坚白而有墙壁,手不可折者。
如无,以方解石代之,坚白似石膏,敲之段段皆方者是)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钱,食后温汤调下。(海藏云:非肾热相火大盛者,不宜服此。)六月大暑后吐泻,身大温而似热,脏腑中六分热四分冷也。吐呕,乳食不消,泻黄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广亲宫五太尉病吐泻不止,米谷不化。众医用温药,一日而加喘,吐不定。钱氏曰:当以凉药治之。所以然者,谓伤热在内也。用石膏汤三服,并服之。众医皆言吐泻多而米谷又不化,当补脾,何以用凉药?王信众医,皆用补脾,丁香散三服。钱医后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后必腹满身热,饮水吐逆。三日外果如所言。所以然者,谓六月热甚,伏入腹中,而令引饮,热伤脾胃,即大吐泻也。医又行温药,使上焦亦热,故喘而引饮,三日当甚。众师不能治,复召钱至。见其热证,以白虎汤三服,更以白饼子下之。一日减药二分。二日三日又与白虎汤各二服。四日用石膏汤一服,及旋合麦门冬、黄芩、脑子、牛黄、天竺黄、茯苓,以朱砂为衣,服五丸,竹叶汤化下,热退而安。
七月立秋后吐泻,身温,脏腑中三分热,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闷乱哽气,长出气,睡露睛,唇白多哕,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广亲宫七太尉七岁,病吐泻,是时七月,其症全不食而昏睡,睡觉而闷乱,哽气干呕,大便或有或无,不渴。众医作惊治之,疑睡故也。钱曰:先补脾,后退热。与使君子丸补脾,石膏汤退热。次日又以水银硫黄末研和,以生姜水调下一字。钱曰:凡吐泻五月内九分下而一分补,八月内九分补而一分下。此者是脾虚泻,医妄治之至于虚损,下之即死。即当补脾,若以使君子丸恐缓,已,又留温胃益脾药治之。医者李生曰:何食而哕?钱曰:脾虚津少即呕逆。曰:何泻青褐水?曰:肠胃至虚冷极故也。钱治而愈。
八月秋分后吐泻身冷,无阳也。不能食乳,干呕哕,泻青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可下也。
〔田〕凡小儿盛暑吐泻,邪热在下焦则泻,在上焦则吐,亡津必渴,用玉露散。虽吐时时与啜之,过三日必愈。如身热脉大,小便黄,用五苓、益元各半,热汤调,温服之。如身凉脉细,小便青,早晨益黄散,午后玉露散。如过四五日困弱,宜异功散、和中丸、开胃丸。
〔洁〕如有风而泻,用防风、羌活。(谓吐泻兼肝病,风搐拘急也。)有热而泻,用黄连、黄芩、大黄。
(谓吐泻兼心病身热也。)有寒而泻,用附子。(谓吐泻兼肾病,身冷或足胫寒而逆也。)有湿而泻,用白术、茯苓。(谓吐泻兼本脏脾病,多睡体重昏倦也。)有肺病而泻,用芍药、桂心;定喘,麦冬、人参,甚者多槟榔;大便不通,加大黄。(谓吐泻兼肺病喘嗽也。)更详看病新旧。新则止之,久则有肠风之患,宜推陈致新。法当宣风散,导过后用入脏君臣药调之,宜益黄散。
〔钱〕伤寒吐泻,身温,乍凉乍热,睡多气粗,大便黄白色,呕吐,乳食不消,时咳嗽,更有五脏兼见症,当煎入脏君臣药,先服大青膏,后服益黄散。如先曾下,或无下证,慎不可下。此乃脾肺受寒,不能入脾也。
(洁古云:身温吐泻咳嗽是风木入于脾,母虚其子亦弱,法当煎槟榔豆蔻汤,下大青膏,后服益黄散。)伤风吐泻,身热多睡,能食乳,饮水不止,吐痰,大便黄水,此为胃虚热渴吐泻也。当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止后用发散药。止渴,多服白术散;发散,大青膏主之。(洁古云:吐泻身热而渴,小便少者,五苓散主之。身热而呕者,当服白术散,后煎槟榔木香汤下大青膏。)伤风吐泻,身凉吐沫,泻青白色,闷乱不渴,哽气长出气,睡露睛,此伤风荏苒轻怯,因成吐泻,当补脾后发散。补脾,益黄散;发散,大青膏主之。此二证,多病于春冬也。(洁古云:身凉吐泻不渴者,则知为寒,煎附子桂枝汤,下大青膏。)小儿伤于风冷,病吐泻。医谓脾虚,以温补之,不已,复以凉药治之,又不能散。谓之本伤风,医者乱攻之,因脾气积虚,内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余日,其证多睡露睛,身温,风在脾胃,故大便不聚而为泻,当去脾间风,风退则痢止,宣风散主之。后用使君子丸补其胃。亦有诸吐痢久不瘥者,则脾虚生风而成慢惊矣。
〔海〕吐泻过多,脾胃虚乏,欲生风候者,四君子加白附子减半,生姜煎服。
〔钱〕玉露散(方见上。)
和中散
和胃止吐泻,定烦渴,治腹痛。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炙)干葛黄(炙)白扁豆(炒)藿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去核,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温服。(海藏云:和中散,四君子汤加减法。)〔丹〕小儿周岁吐乳腹泻。
滑石(,二钱)白术(炒,三钱)干葛(一钱)陈皮(炙,三分)上为粗末,煎饮之。
吐泻身热,泻黄多渴,钱氏作热病治。在夏秋用玉露散,兼益黄散,相间服;在春冬用白术散、大青膏,亦相间服。
〔丹〕万安膏(方见吐门。)〔海〕吐利,四肢胀满,脑门低陷。四君子加藿香、丁香、芍药等分,煎服。
钱氏益黄散。(方见小儿大法条。)〔世〕
和胃丸
治吐泻不止,欲生慢惊。
丁香白术(各一两)半夏(五钱)藿香蝎尾(各一钱)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小豆大。三岁儿三十丸,姜汤下。
〔阎〕理中丸治吐利不歇,米谷不化,手足厥冷。(方见伤寒。)
金液丹
治吐利日久,脾胃虚损,手足厥冷,精神昏塞,多睡露睛,口鼻气凉,欲成慢惊风。又治大人阳虚阴盛,身冷脉微,自汗吐利,小便不禁。
舶上硫黄(十两,先飞,拣去砂石,杵研为末。用砂盒子盛令八分满,水和赤石脂盐泥固封,晒干。
露地先埋一水罐盛水满,坐盒子在上,又以泥固济讫。常以三斤火养三日三夜足,加顶火一斤,成冷取药)上以柳木槌乳钵,研为末,每服二钱,生姜米饮调下,多服取效。大人药末一两,蒸饼一两,水浸,去水,饼和丸桐子大,晒干,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米饮空心下。
阎氏云:吐泻虚极,当速生胃气,宜与理中丸。并研金液丹末,煎生姜米饮调灌之,惟多服乃效。俟胃气已生,手足渐热,然犹螈,即减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兼用异功散、羌活膏、温白丸、钩藤饮子之类,仍频与粥,虽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十救八九。沈存中论金液丹,见小儿吐利剧,气已绝,服之得活者数人,须多服方验。
〔钱〕
豆蔻散
治吐泻烦渴,腹胀,小便少。
舶上硫黄(一钱)滑石(五分)丁香豆蔻(各半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字至半钱,米饮调下无时。
豆蔻散治虚寒而渴。(方见本条)白术散治虚热而渴。(方见下吐条。)吐泻身温,泻黄白,似渴,钱氏作寒热杂合病治。在夏秋用玉露散、益黄散相间服,在冬春用益黄散、大青膏相间服之。
〔钱〕
异功散
温中和气,治吐泻不思乳食,凡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正其气。(一方加木香。)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海藏云:此方四君子汤、补脾汤加减法也。)
温中丸
治小儿泻白,胃寒故也,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饮食,霍乱吐泻。
人参白术甘草(各等分)上为末,姜汁面糊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二三十丸,无时。
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吐泻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
胃虚热治法,钱氏白术散、和中散是也。胃实热治法,钱氏玉露散、河间益元散是也。
半粟散
治小儿脾胃虚寒吐泻等疾,及治寒痰。
半夏(汤浸,切,焙,一两)陈粟米(陈粳米亦得,用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半,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温服。
〔世〕白附丸(方见上脾主湿条。)钱氏吐泻乳不化,伤食也,宜下之。
冯承务子五岁,吐泻,壮热不思食饮,钱氏见儿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白,曰:此子必多病。
面色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肾虚也。黑睛属水,本怯而虚,故多病也。纵长成,必肌肤不壮,不耐寒暑,易虚易实,脾胃亦怯,更不可纵恣酒欲,若不保养,不过壮年也。面上常无精神光泽者,如妇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壮热者,伤食也。又虚怯不可下,下之虚,入肺则嗽,入心则惊,入脾则泻,入肾则益虚。但宜以消积丸磨化之,为微有食也。如伤甚,则可下。不下,则成癖也。若实食在内,亦可下也。下毕补脾,必愈。随其虚实,无不效者。
〔丹〕小儿吐泻黄胆。
三棱蓬术陈皮青皮神曲麦芽黄连甘草白术茯苓上为细末,生姜灯心汤调服。伤乳食吐泻加山楂,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吐
〔丹〕
万安膏
调脾顺气,定惊,脾胃不足,吐乳黄胆,治小儿一切等疾。
木香(三钱)沉香(二钱)檀香(三钱)香附(一两)槟榔(半两)白术(二两)肉蔻(半两)薄荷(二两)人参(半两)甘草(二两)辰砂(三钱)琥珀真珠青黛犀角(各二钱半)黄(一两)麝香(五分)使君子(一两)天竺黄(半两)上为末,炼蜜丸,临卧服,薄荷汁或蜜水米饮化下。
〔世〕
万安膏
治小儿脾胃虚弱,腹生疳虫,瘕,食积泄泻,常服消疳去积,助胃气,和中,疏气滞。
人参(一两)木香沉香藿香(各半两)浓朴(姜制,一两)甘草(半两)陈皮青皮干姜肉桂(各一两,夏不用)使君子(炮,十个)泽泻(冬不用,春秋减半用)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食前米饮化下。如热,薄荷汤下。一方无木香、沉香、藿香、青皮、使君子,有白术、苍术、茯苓、猪苓。
〔钱〕吐沫及痰,或白绿水,皆胃虚冷。吐稠涎及血,皆肺热,久则虚。吐痰涎冷者,温之。
〔田〕
朱沉丹
治小儿呕吐不止。
朱砂(二钱半)沉香(二钱)藿香(三钱)滑石(半两)丁香(十四粒)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用新汲水一盏,芝麻油滴成花子,抄药在上,须臾坠,滤去水,却用别水空心送下。
定吐紫金核
治小儿一切呕吐不止。
半夏(汤洗七次,姜制)人参白术木香丁香藿香(各二钱半)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李核大,后用沉香一钱为末,朱砂一钱水飞,二味同研匀为衣,阴干,每服一丸,用小枣一枚,去核,纳药在内,湿纸裹,烧熟,嚼与小儿服,后以米饮压之。
〔钱〕
香银丸
治吐。
丁香干葛(各一钱)半夏(汤浸,切,焙)水银(各半两)上上三味同为细末,将水银与药研匀,生姜汁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丸至五七丸,煎金银花汤下,无时。
〔《本》〕
白术散
治小儿吐呕,脉迟细有寒。
白术人参半夏曲(各二钱)茯苓干姜甘草(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二三。(一方无半夏曲,有木香、藿香。)〔汤〕小儿寒吐者,由乳母当风取凉解脱,致令风冷,入乳变败,儿若饮之,故呕吐也。乳母当食后捏去旧宿败乳,急服理中汤,次用酿乳法。其候是寒,清痰夹乳吐出是也。凡有此候,服药不效,胃气将绝,药不能下,当服灵砂丸,如大便通,宜来复丹。二药常用,验。
〔丹〕吐乳。寻田中蚯蚓屎研如泥,食前米饮下五分,不过三四次,妙。(《圣惠方》)〔钱〕
藿香散
治脾胃虚,有热,面赤,呕吐涎嗽,及转过度者宜服。
麦门冬(去心,焙)半夏曲(炒)甘草(炙。各半两)藿香(一两,用叶)石膏(半两)上为末,每服五分至一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温服。
〔《本》〕治小儿呕吐,脉数有热,
麦门冬散
麦门冬半夏人参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渣温服,日二三服。
钱氏玉露散(方见吐泻。)〔汤〕治小儿伏暑呕吐,
清膈饮子
香薷淡竹叶(各一两)白茯苓人参半夏檀香甘草(炙。各半两)白粳米(一合)上咀,姜煎温服,大小加减。
小儿秋夏伏暑,多有热吐。其吐黄涎,头额温,五心热,小便或赤而少,乃热吐也,或干呕而无物,宜香薷饮。(方见中暑。)〔《本》〕治小儿疳积,黄瘦吐食。
川乌(一钱)定粉(三钱)艾灰(二钱)龙骨(二钱)上为末,滴水丸如龙眼核大。捏作饼子,每服一饼,米饮磨下。
〔钱〕
铁粉丸
治涎盛潮搐吐逆。
水银(砂子,二钱)朱砂(一分)铁粉天南星(各一分,炮去皮脐,取末)轻粉(二分)上同研,水银星散尽为度,姜汁糊丸如粟米大。煎生姜汤下十五丸至二三十丸,无时。
田氏朱沉煎紫金核(方见上寒条。)〔《经》〕治小儿吐不定。用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湿纸裹,炮过,同捣为末,每服米泔调下半钱匕,瘥。
〔钱〕
二气散
治虚实冷热,霍乱吐逆。
硫黄(不夹石者,细研,半两)水银(一分,与硫黄同研)上同研如墨煤色,不见星为度,每服一字至五分,干姜水调下,不拘时,量儿大小加减。此散浮泛难调,先洒少水,以指缓缓研之,稍稍增汤调之。治大人小儿一切吐逆,诸药不效者,服此顷刻如神。
〔汤〕凡小儿乳哺,不宜饱满,饱满而必溢,故呕吐。生下吐(见胎病。)〔《明》〕吐乳:灸中庭一壮。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吐水吐虫
〔钱〕面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丹〕冬月吐蛔,多是胃虚寒而虫作吐,用钱氏白术散加丁香三粒。
〔钱〕吐水不止者,属心痛胃冷。吐水心痛者,虫痛。口中吐沫水者,后必虫痛。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泄泻
〔丹〕万安膏治吐泻腹痛吐乳。(方见吐门。)〔海〕吐泻。四君子加陈皮、浓朴等分,同煎。(一法加陈皮、姜、枣。)脏腑滑泄。四君子加诃子五分,米饮调下。
〔钱〕黄承务子二岁,病伤食而泻,众医与止之,十余日,便青白,乳食不消,身凉,加哽气昏睡。咸谓困笃,召钱。钱先与益黄散、补肺散各三服,三日身温而不哽气,后以白饼子微下之,又与益脾散三服,利止。何以然?利本脾虚伤食,初不与下之,留连十日,上实下虚,脾气弱则引肺亦虚,脾肺子母故也。今先补脾,则肺病自退,即身温不哽气也,然后下其所伤。或曰:何不先下后补?曰:便青为下脏冷。若先下,必大虚。今先实脾而后下,则不虚矣。后更与补之乃安。(益黄散方见小儿大法。)温中丸治胃寒泻白,腹痛肠鸣。(方见吐泻。)〔丹〕泻青亦是寒,宜用苏合香丸、平胃散各等分,蜜汤调服。
〔田〕便青者,因惊风五内脾气不和,治宜白术汤。
〔洁〕凡大泻引饮者,其病不以新久,皆宜服白术散,痢病亦同治。
〔丹〕小儿夏月泄泻,用益黄散。泻黄、赤、黑,皆热,用益元散、黄柏丸之类。
〔钱〕使君子丸治疳瘦泄痢,腹胁胀满。(方见疳门。)〔《脉》〕小儿大便青瓣飧泄,脉小,手足寒,难已;脉小,手足温,易已。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乳食不化
〔钱〕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洁〕乳食不消,初病忽然气出冷,四肢亦冷,面白无光泽,精神不定,此乃胃气不和,可以大温药治之,使君子丸、益黄散主之。若病泄泻日久不瘥,乳食不化,是脾胃有风冷。先服益黄散二服,后用宣风散导之,胃宜再补。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赤白痢
〔丹〕治小儿痢疾。
黄连黄芩大黄甘草上煎服。赤痢加红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汤〕治痢之法,若欲取积,只用官局进食丸甚稳,虽取积又能治痢,万无一失。积已下,急以四君子汤加豆蔻、诃子补之,次服浓肠香连丸得效。
〔丹〕治小儿赤白痢多,体弱不堪下,大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为末,每服一钱匕,蜜浆水和服,效。
疳泻痢日久不瘥。(见疳门独泻不胀条。)〔钱〕泻黄、红、赤、黑者,皆热毒。泻青、白,谷不化者,胃冷。
白附香连丸
治肠胃气暴伤,乳哺冷热相杂,渴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扭撮,昼夜频并,乳食减少。
黄连木香(各一钱)白附尖(二个)上末,饭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前日夜各四五服。
豆蔻香连丸
治泄泻不拘寒热赤白,阴阳不调,腹痛,肠鸣切痛,立效如神。
黄连(炒,三分)肉豆蔻木香(各一钱)上为细末,粟米饭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日夜各四服,食前米饮下。
〔田〕
木香丸
治小儿泄泻青白脓血相杂。
黄连(吴茱萸同炒,去茱萸,一两)肉蔻(煨,二个)木香(一钱)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赤痢粟米饮下,白痢浓朴汤下,空心。
〔钱〕
小香连丸
治冷热腹痛,水谷利,肠滑。
木香诃子肉(各一分)黄连(半两)上为细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频服之。
〔海〕赤痢,四君子加赤芍药、当归,入粟米少许,同煎。
〔汤〕治热痢备急方。用井花水调腊茶,蜜磨生姜,渴则饮之。
〔钱〕
黄柏丸
治小儿热痢下血。
黄柏(去皮,半两)赤芍药(四钱)上为末,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量儿加减。
〔《本》〕治小儿赤痢。捣青蓝汁二升,分四服。(《圣惠方》治小儿中蛊下血。)〔姚〕治小儿尿血。甘草五分,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渣,一岁儿一日服令尽。
〔海〕白痢。四君子等分,加干姜减半,入粟米少许,同煎。
〔《广》〕治小儿久痢淋沥,水谷不消。枳实六分,捣末,以米饮调二钱匕。二岁儿服一钱。
〔丹〕小儿噤口痢,酿乳法。
浓朴枳壳(各五分)白术芍药(各半两)滑石(一两)木通陈皮甘草(各五分)上分四帖,细研桃仁七枚,水二盏半,煎取一盏,与母服。服时去宿乳令尽,为妙。
黄连例(钱氏法:)加黄柏为二圣丸。(治疳。)加橘皮为橘连丸。(治疳。)加榆仁为榆连丸。(治疳。)加黄芩、大黄为三黄丸。(治积热。)加阿胶、茯苓为阿胶丸。(治痢。)加诃子、木香为小香连丸。(治痢。)加豆蔻、木香为豆蔻香连丸。(治泻。)加木香、白附子为白附子香连丸。(治痢。)加阿胶、当归、干姜为驻车丸。(治痢。)〔田〕小儿胁下满,泻痢体重,四肢不收,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脾二穴。(在背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明》〕秋深,冷痢不止:脐下二三寸间动脉中(二壮。)痢下赤白,脱肛:十二椎下节间(三壮。)又法:翠尾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又法:龟尾(一壮,脊端穹骨也。)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腹胀
(附丁奚)〔洁〕腹胀虚实凡久病吐泻之后,虚则其脉微细。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黄,目胞腮虚肿,手足冷,先服塌气丸,后服异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汤、益黄散之类,用诸温药养真气。(异功散、和中丸方见吐泻,四君子汤方见治虚实法。)
塌气丸
胡椒(一两)蝎尾(半两)上为末,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钱。)〔《本》〕
调中丸
治小儿久伤脾胃,腹胀。
干姜橘红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官桂良姜(各等分)上细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熟水下。
〔洁〕实则脉洪实,不因吐泻久病后,亦不因痢下,腹胀而喘急闷乱,更有痰有热,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胀者,宜服白饼子、大黄丸、解毒丸下之。兼须详认大小便,如都不通,先利小便,后利大便。(白饼子方见癖。解毒丸方见喉痹。大黄丸方见伤寒。)〔云〕小儿热结于内,腹胀壮热,大便赤黄,躁闷烦乱者,宜泻青丸。
〔钱〕腹胀由脾胃虚气攻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饼子。(此言未下而喘者为实,故可下,若误下而喘者为虚气附肺,不可下也。紫霜丸、白饼子方见癖。)不喘者虚也,不可下,若误下之,则脾虚气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气虚甚,即目胞腮肿,四肢黄色,治之用塌气丸渐消之,未愈,渐加丸数,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温散药治之。何以然?脾虚气未出,故虽腹胀而不喘,可以温散药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气则愈矣。若气虚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儿易为虚实,脾虚则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
胃久虚热多生疸病,或引饮不止。脾虚不能胜肾,随肺气上行于四肢,而目肿若水状。肾气漫浮于肺,即大喘也。此当用塌气丸,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复故也。(此下后喘,故宜塌气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治腹胀者,譬如行兵,战寇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则必有失,当以意渐收之,即顺也。(寇未出林谓虚气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肿,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温散药上下分消其气而愈也。寇已出林,谓虚气已出为喘,为目腮肿,须用塌气丸渐消之。)治小儿虚腹胀,先服塌气丸。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能食者,可下之。
盖脾初虚而后有积,所治宜先补脾,然后下之,后又补脾,即愈也。不可补肺,恐生虚喘。
〔丹〕
阿魏丸
治小儿食积,腹如蜘蛛状,肚痛,小便白浊。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半两)黄连(炒,半两)花碱(研如粉,三钱)山楂肉(一两)连翘(一两半)半夏(皂角水浸一宿,一两)上为末,炒神曲糊丸如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吃果子多者加胡黄连,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楂,肉食多者加阿魏。
又
阿魏丸
阿魏(一两)黄连(酒煮,六两)上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汤浸,蒸饼丸。如元气不足,加人参。
小阿魏丸
山楂肉(三两)石碱(三钱)半夏(一两)上为末,阿魏半两,醋浸糊丸,白汤下。
小儿疳病,或腹大。
胡黄连(二钱,去果积)阿魏(一两半,去肉积)神曲(二两,去食积)黄连(二钱,去热积)麝香(四粒,通窍)上为末,每服十二粒,白术汤下。
〔无〕
肥儿丸
治小儿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脏腑胃虚虫动,日渐羸瘦,腹大不能行,发竖,发热,无精神。
黄连神曲(各一两)麦芽(炒,半两)木香(二钱)槟榔(三个,不见火)使君子肉豆蔻(面裹煨。各半两)上为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量儿加减,熟水吞下。
六神丸
治如前证。
丁香木香肉豆蔻(用面裹煨。各五钱)诃子(煨,去核,半两)使君子芦荟(研。各一两)上为末,以枣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米饮下,食前。
丁奚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无辜、哺露三候,大体相似,轻重立名,宜服十全丹。
十全丹
治丁奚、哺露神效方。
槟榔枳壳(麸炒)青皮陈皮三棱(炒)蓬术(炒)砂仁(各半两)丁香木香(各一分)香附(一两)上为末,神曲糊丸如黍米大。空心食前,米饮下百丸。一方,去香附、砂仁、丁香、三棱、枳壳,加五灵脂、白蔻、使君子、芦荟、虾蟆、川芎。
〔世〕治小儿腹如蜘蛛,四肢瘦者。用黑骨鸡子破顶,入蜘蛛一枚于内,以湿纸糊窍,用文武火煨熟,去蜘蛛,食其鸡子,累效。必数枚方愈。
〔垣〕
中满分消丸
黄连枳实浓朴(各五钱)干姜姜黄猪苓砂仁泽泻茯苓(各三分)陈皮白术(各一分)半夏(四分)黄芩(一两二钱)甘草(一分)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消痞丸
快利之剂。
黄连(半两)枳实黄芩甘草人参(各三钱)浓朴(七分)干姜(四分)橘皮(一钱)姜黄(五分)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随乳下。
〔丹〕腹胀。
萝卜子苏梗干葛陈皮(各等分)甘草(减半)如食减,加白术煎服。
〔垣〕
升阳滋血汤
二月间,一小儿未满百日,病腹胀,不大便,二日便瘦弱,遍身黄色,宜升阳气,滋血和血补血,利大便。
蝎梢(二分)神曲(三分)浓朴当归(各一钱)桃仁(十个)升麻(三分)上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渣,食前服。
麻黄升麻汤
治小儿面色痿黄,腹胀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儿服之神效。
麻黄(二分)桂枝(一分)杏仁吴茱萸草豆蔻浓朴曲末羌活(各一分)柴胡根(五分)白茯苓(一分)白术青皮(各五分)升麻根苍术泽泻猪苓陈皮(各一分)黄连(五分)黄柏(一分)上咀,作一服,水一大盏,煎七分,去渣,食前热服。
〔丹〕寄子年五岁,痘后肚急。
白术(一钱)陈皮木通(各五分)犀角屑川芎白芷苏梗甘草(炙。各三分)上咀,水煎服。
〔田〕治腹胀引背,食饮多,渐渐羸瘦黄。可灸脾二穴七壮,在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黄胆灸三壮。
〔《甲》〕小儿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
丁奚即胀,治见胀门丹溪条。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水肿
〔丹〕白文举儿五岁,身面皆肿,尿多。
山栀(炒)桑皮(炒。各一钱)黄芩(二钱半)白术苏梗(各一钱半)上咀,作三帖,水一盏半,煎至半盏,食前温服。
〔汤〕退肿散气方。
赤小豆陈皮萝卜子甘草(炙。各半两)木香(炮,七分)上为粗末,姜、枣煎服,大小加减。
又方白术(炒)木香(炮)甘草(炙)茴香(炒)青皮(各半两,巴豆三十粒,去膜同青皮炒,去巴豆不用)上为末,米饮调下。
又方用钱氏益黄散加木香,去丁香,加萝卜子,去诃子,为末,大小加减,米饮调下。
〔钱〕肿病肾热传于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脾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若加喘者,重也。何以然?肾水胜而克退脾土,反胜心火,心又胜肺,肺为心克,故喘。或问曰:心刑肺,肺本见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五脏逆;二者肾水气上行,旁侵于肺,故令大喘,此皆难治。
〔《明》〕水气浮肿:分水三壮。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疳
〔洁〕疳者小儿病癖,或久吐泻,医者妄投转过之药,小儿易为虚实,致令胃虚而亡津液,内发虚热,外消肌肉,一脏虚则诸脏皆弱,其病目胞肿腹胀,痢色无常,渐加瘦瘠,久不痊可。是肠胃有风积,法当宣风散导之后,各根据本脏补其母。
〔钱〕诸疳皆根据本脏补其母及与治疳药,冷则木香丸,热则胡黄连丸主之。疳在内,目肿腹胀,利色无常,或沫青白,渐瘦弱,此冷证也,宜使君子丸。
使君子丸
治脏腑滑及疳瘦,下痢,腹胁胀满,不思乳食,常服安虫补胃,消疳肥肌。
浓朴(去粗皮,姜汁涂炙,半两)使君子(去壳,一两,面裹煨)陈皮(去白,一分)甘草(炙,锉,半两)诃子(半两。半生半煨,去核)青黛(半两,是兼惊及带热渴者宜此方,如只脏腑不调不用青黛)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鸡头大。每服一丸,米饮化下。儿生百日以上,三岁以下,服半丸,乳汁化下。元方无青黛。
〔垣〕
浓肠丸
治小儿失乳,以食饲之,不能克化,或生腹胀,四肢瘦弱,或利色无常。
陈皮(三分)麦(五分)半夏(三分)枳壳(五分)苍术(三分)青皮(二分)人参(三分)浓朴(二分)曲末(五分)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汤送下。忌饱食。
〔《本》〕
芎朴丸
治小儿疳瘦,泻白水,腹胀。
芎浓朴(各一两)白术(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每服一丸,米饮化下。三岁以下半丸。
〔《圣》〕治小儿无辜疳,肚胀或时泻痢,冷热不调。以漏芦一两杵为散,每服以猪肝一两,散子一钱匕,盐少许,水煮熟,空心顿服。
〔世〕小儿腹大泄泻,水谷不化,吃食不知饥饱,累效。
神曲(炒)麦芽(炒)三棱青皮香附山楂浓朴甘草藿香枳实地黄砂仁黄连枣子(各等分)上为末,白汤调下,量儿加减。
〔丹〕一富家子年十四岁,面黄,善啖易饥,非肉不饱,泄泻一月,来求治。脉之,两手皆大。怪不甚瘦倦,以为湿热,当脾困而食少,令反形健而多食,且不渴,予意其疾必疳虫作痢也。取大便视之,果蛔虫所为。
适往他处,有一小儿医在侧,教其用治虫药治之,禁其勿用去积药。约回途当为一看诊而止痢也,后勿果。至次年春夏之交,其泻复作,腹不痛而口干。予曰:此去年治虫而不治疳故也。遂以去疳热之药,浓煎白术汤下,三日而泻止。半月后偶过其家,见其子甚瘦,予教以白术为君,芍药为臣,川芎、陈皮、黄连、胡黄连,入少芦荟为丸,白术汤服之,半月而止。禁其勿食肉与甜物,三年当自愈。
〔钱〕
大芦荟丸
治疳杀虫,和胃止泻。
胡黄连黄连白芜荑(用仁)芦荟木香青皮雷丸(破开白者佳,赤者勿用)鹤虱(微炒。各五钱)麝香(另研,一钱)上为细末,粟米饮和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一二十丸,不拘时。
胡黄连麝香丸
治疳气羸瘦,出白虫。
胡黄连白芜荑(仁。各一两半)黄连木香(各半两)辰砂(另研,一分)麝香(另研,一钱)上为细末,面糊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五七丸至十丸。三五岁以上者,十五丸至二十丸。服无时。
榆仁丸
治疳热瘦悴有虫,久服充肥。
榆仁(去皮)黄连(去须。各一两)上为细末,用猪胆七个,破开取汁,与二药同和入碗内,甑上蒸九分,每日一次,候日数足,研麝香五分,蒸饼汤浸一宿,同和成剂,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饮下,无时。
上四方,治泻而多食,为虫疳也。
〔钱〕木香丸治时时下利,唇口青白。如圣丸治冷热疳泻。(二方并见本条。)
没石子丸
治泄泻白浊,及疳利滑肠闷痛。
木香黄连(各一分)没石子(一枚)豆蔻仁(二个)诃子肉(三个)上为细末,饭和丸如麻子大。米饮下十五丸,量儿加减,食前。
〔汤〕休息痢及疳泻痢,迁延日月,百药俱试,饮食不妨,便痢不止。用鸡子一枚,打破,熔黄蜡一块如指大,以鸡子和炒,空心吃尽,百医百效,无不获安。
〔《本》〕小儿疳痢垂死者。取益母草炙食之,取足瘥止,甚佳。
上治泻而少食,为冷疳也。
独胀不泻,治法见胀门。
〔钱〕疳在外,鼻下臭烂,自揉鼻,头上有疮,不着痂,渐绕耳生疮。
〔世〕走马牙疳神效。干姜、白矾、枣子,烧焦存性为末,敷患处。
〔田〕鼻疳治法。先用甘草白矾汤洗净,后糁芦荟、黄连、黄柏末,日三敷。一方,用米泔洗黄连末敷,日三四次,亦佳。
〔世〕
红铅散
治走马疳。
绿矾不以多少,色鲜明者,入干锅,用炭火烧锅赤,倾出,以好酒洒拌匀,再入锅。如此数遍,色红研作细末,入麝香少许,先以温浆水洗漱净,用指蘸药,有疳处贴之。
〔罗〕
乳香丸
治走马牙疳如神。
乳香轻粉砒(研。各五分)麝香(少许)上先将乳香研细,入轻粉、麝、砒,共再研匀,用薄纸一韭叶阔,去药内按过,揉纸少许,丸如黄米大,临卧将药填在患处,至明则愈。忌食酱、醋、盐等物。
〔钱〕
兰香散
治鼻疮烂。
兰香叶(烧灰,二钱)铜青(五分)轻粉(二字)上末,令匀,看疮大小干贴之。
龙骨散
治口疳走马疳。
砒霜(一字)粉霜(半钱)龙骨(一钱)定粉(一钱半)龙脑(半字)蟾酥(一钱半)上先研砒粉极细,次入龙骨等研,次入定粉等同研,每用少许敷之。
〔《经》〕治小儿走马疳,蚀透损骨,及小小攻蚀必效方。天南星一个,当心作坑子,安雄黄一块在内,用面裹烧,候雄黄作汁,以盏子合定,出火毒。去面,研为末,入麝香少许,拂疮验。
〔钱〕
白粉散
治诸疮。
乌贼鱼骨末(三匕)白芨末(二匕)轻粉(一匕)上末,先用清浆水洗,拭过贴之。
〔《山》〕小儿牙疳。用茴香、桔梗烧灰存性敷之,如干,油调敷。
〔汤〕
五福化毒丹
治鼻,清膈凉血。
玄参桔梗(去芦。各一两)赤茯苓人参牙硝青黛甘草(各一钱)麝香(五分)一方有龙脑五分。
上除麝香,牙硝另研,一处为末,次和青黛等,炼蜜丸如芡实大。金银箔为衣,薄荷汤化下。疮疹余毒,磨生犀角水下。上焦热壅,口齿鲜血,宣露臭气,用生地黄汁化下,食后。
〔钱〕大抵疳病当辨冷热肥瘦,其初病者为肥热疳,久病者为瘦冷疳是也。冷者木香丸,热者黄连丸主之。冷热之疳,尤宜服如圣丸。
胡黄连丸
胡黄连黄连(各半两)朱砂(一分)上二物为细末,研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于砂铫子内悬胎煮一饭时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饮下,食后。一方,加虾蟆半两,不烧。
木香丸
木香青黛(另研)槟榔肉蔻(去皮。各一分)麝香(另研,一钱半)续随子(一两半,炒)虾蟆(三个,先用绳系晒干,烧存性)上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汤下,食前。
如圣丸
治冷热疳泻。
胡黄连川黄连白芜荑(去皮炒。各三两,一本作一两)使君子(去壳,一两)麝香(另研,五分)干虾蟆(五个,酒浸,煮成膏)上前药为末,与膏丸如麻子大。每服人参汤下,二三岁五七丸,以上十丸至十五丸,无时。
〔汤〕小儿冷疳,多渴,好卧冷地,烦躁啼叫,饮食不进,渐成羸瘦,其候难明,有若热证,但大便滑泄,百药不效是也。因女子百药俱试而无偶中者,竟与钱氏木香丸,不数服而愈,自后凡有此证,无不获验。
钱氏肝疳,白膜遮睛。
汤氏肝疳,眼白青,两眼睛痒。
钱氏筋疳,泻血而瘦,并当补肝,地黄丸主之。(方见劳瘵即六味地黄丸。)
麝香丸
治小儿一切惊疳等病。
草龙胆胡黄连(各半两)木香蝉蜕(去头足,洗净。各一钱)瓜蒂龙脑麝香牛黄(各一钱,并各自研)上猪胆为丸如桐子及绿豆大。惊疳或秘或泻,清米饮送下。小儿五七粒至一二十粒。眼疳,猪肝汤下。疳渴,猪汤下,猪肉汤下亦得。惊风发搐眼上窜,薄荷汤下一丸,更水研一丸滴鼻中。牙疳、疮,口疮,研贴。虫痛,苦楝根汤或白芜荑汤送下。百日内小儿大小便不通,水研封脐中。有虫候,干漆、麝香各少许,并入生油一两,点温水化下一大丸。慢惊勿服。
〔《本》〕
睡惊丸
治小儿一切惊疳食积风痫之证。
使君子(五十粒)香墨(枣大,一块)金银箔(各七片)腻粉(二钱)上先将使君子存性同墨研细,次入金银箔。乳钵内研,次入腻粉并麝香少许,研令极细,稀糊丸如桐子大,阴干,每服一丸,薄荷汤磨下。一岁以下半丸。一名青金丹,极效。
田氏凉惊丸治小儿惊热疳瘦乳癖。(方见惊搐。)钱氏心疳,面黄颊赤,身壮热,当补心安神丸主之。(方见治虚实法。)汤氏心疳,口内生疮。
田氏安神丸治心虚疳热,面黄颊赤,壮热惊啼,神志恍惚不宁。(方见治虚实法。)〔汤〕
鳖甲散
治疳劳骨蒸。
鳖甲(九肋者,汤浸,用童便涂炙)黄氏(蜜炙)白芍药(各一两)生熟地地骨皮当归人参(去芦。各半两)上咀,每服二钱,水半盏,煎服。
猪肚丸
治骨蒸疳劳,肌体黄瘦。
木香(半两)黄连生地青皮银柴胡(去芦)鳖甲(九肋者,汤浸,用童便涂炙。各一两)上为末,猪肚一枚,入药于内,以线缠之,于砂罐内悬胎煮熟,取出细研,猪肚为丸如麻子大,米饮送下,大小加减,不拘时服。
〔无〕
龙胆丸
治疳病发热。
龙胆黄连使君子肉青皮(各等分)上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粒,量儿加减,临卧,热水下。
上四方,治疳热。安神丸,甘寒补心。鳖甲散,甘温补脾。后二方,苦寒泻脾,泻湿热也。
〔世〕
乌犀丸
治小儿疳热,腹内生虫,肚大,手足疲弱,丁奚羸。(此方治疳热如神。)黑牵牛(二两)使君子(七钱半)青皮(二两)雷丸(二钱半)苦楝皮(半两,一方不用楝皮,用芦荟钱半)鹤虱(五钱)上同入锅内炒焦为末,面糊丸如黍米大。三岁儿二十丸,米饮下。食前乌犀丸,食后黄龙丸。
二丁丸治乳癖、食癖、疳热,如神。(方见癖条。)〔汤〕疳热,当服进食丸磨积,仍间服化虫丸,后服鳖甲散退热,次服肥儿丸。(进食丸方见癖,鳖甲散方见前。)治疳热,
化虫丸
白芜荑黄连神曲麦芽(各炒,等分)上末,糊丸如黍米大。空心米饮下,猪胆汁尤佳。
肥儿丸(方见前腹胀。)上疳热,当以积热门参用。如热有作止者,与潮热门参用可也。
〔钱〕脾疳面黄腹大,食泥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方见治虚实法。)〔汤〕脾疳,食不消,胃疳多吐。
〔钱〕
大胡黄连丸
治一切惊疳腹胀,虫动,好吃泥土、生米,不思饮食,多睡吼,脏腑或泻或秘,肌肤黄瘦,毛焦发黄,饮水,五心烦热,能杀虫进饮食,兼治疮癣,常服不泻痢。(,泥如切,欲呕声)胡黄连黄连苦楝子(各一两)白芜荑(去壳半两,秋初三钱)干蟾头(烧,存性,另研,一分)麝香(另研,一钱)青黛(另研,一钱半)芦荟(另研,一分)上先将前四味为细末,猪胆汁和为剂,每一丸如胡桃大。入巴豆仁一枚,置其中。用油单纸一重裹之,同米一升许蒸,米熟为度,入后四味为丸,少入面,糊丸如麻子大。与十丸或十五丸,清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
〔垣〕
大芫荑汤
又名
栀子茯苓汤
。治黄胆土色,(为热、为湿。)当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知黄色为燥胃经中大热。)发黄脱落,(知膀胱、肾俱受土邪,乃湿热之症。)鼻下断作疮者。(土逆行,营气伏火也。)能乳者,(胃中有热故也。)喜食土者,(胃气不足。)面色黑者,(为寒为痹。)大便青(属寒)褐色,血黑色,(热蓄血中。)间黄色,(肠胃有热,)治法当滋营润燥,内除寒热,外致津液。
山栀(三分)黄柏甘草(炙各二分)大芜荑(五分)黄连麻黄羌活柴胡(各三分)防风(一分)白术(五分)茯苓(三分)当归(四分)上件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
上三方治疳黄食土。前一方寒多者宜服,后二方热多者宜之。
〔丹〕疳黄食积。
白术黄连苦参山楂(各等分)上用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术汤下十五丸。
〔《山》〕小儿疳黄。鸡蛋剜一小窍,入巴豆净一粒,纸糊孔煨熟,去巴豆食之,隔一日再吃一二个。
〔丹〕小儿吃泥。石膏、黄芩、陈皮、茯苓、甘草,白术,水煎服。
〔《经》〕治小儿吃泥及kt肚。腻粉一分,用砂糖搜丸如麻子大。空心米饮下一丸,泻出土瘥。(kt,如掌切,胀也。)〔钱〕初病疳,津液少者,当生胃之津液,白术散主之,唯多则妙。
龙粉丸
治疳渴。
草龙胆定粉(微炒)乌梅肉(焙)黄连(各二分)上为细末,炼蜜丸如麻子大,米饮下一二十丸,无时。
〔汤〕
三棱散
治小儿尿白浊,久则成疳,宜疏脾土,消食化滞。
三棱蓬术(炒)益智仁甘草(各一两)神曲(炒)麦芽(炒)橘红(各半两)上为末,白汤调下。
〔世〕
黄龙丸
治停食,化积磨积。
三棱蓬术(各三两)青皮陈皮(各一两半)山楂干姜(各七钱半)槟榔(半两)上晒干为末,糊丸黍米大。三岁儿每二十丸,食后姜汤下,食前乌犀丸,相间服。此治小儿疳积等证,无不效者。(乌犀丸方见疳热条。)〔钱〕
胆矾丸
治疳消癖,进食止泻,和胃追虫。
绿矾(真者,二两)胆矾(真者,为粗末,一钱)大枣(四十个,去核)好醋(一升)以上四物,同熬令枣烂,候和后药:使君子(去壳,二两)枳实(炒,三两)黄连诃子(去核,各为粗末。各一两)巴豆(二十七个,去皮,破之)以上五味,同炒黑,约三分干,入后药:夜明砂虾蟆(烧存性,各一两)苦楝根皮(五钱)以上三味,再入炒候干,同前四物杵罗为末,同前膏和入臼中杵千下。如未成,旋入熟枣肉,亦不可多,恐服之难化。太干即入温水亦可,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温水下,不拘时。
〔丹〕
肥儿丸
治小儿疳积。
芦荟(另研)胡黄连(各二钱)神曲(四钱)黄连白术山楂(炒。各半两)芜荑(炒,二钱半)上为末,将芦荟末拌匀,猪胆汁丸如粟米大。每服六十丸,食前白汤下。
〔《本》〕
芦荟丸
治小儿疳积秘方。
芦荟荆芥黑丑青皮(各等分)上治炮为末,面糊丸如粟米大。一岁儿以下一丸,或二丸亦不妨,量大小加减。
〔钱〕肺疳气喘,口鼻生疮,当补脾肺,益黄散主之。(方见治虚实法。)肾疳极瘦,身有疮疥,当补肾,地黄丸主之。(方见劳瘵,即六味地黄丸。)〔汤〕肾疳,齿爪黑。
上肾疳羸瘦疮疥治法,当与虚羸门相参用之。
〔钱〕骨疳,喜卧冷地。
〔汤〕木香丸治渴,好卧冷地。
〔世〕
五疳保童丸
治小儿乳食不择冷热,好餐肥腻,恣食甘咸,脏腑不和,生疳。
青黛苦楝根皮夜明砂五倍子芦荟黄连龙胆草白芜荑干蟾(各一分)麝香(少)蝉蜕(去嘴爪,一分)猪胆(大者五个,拌诸药焙干)上件粟米煮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三丸,不拘时,米饮下,日三服。忌猪肉。
〔《圣》〕治小儿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面黄羸瘦,益脑。用鲫鱼胆滴于鼻中,连滴三五日效。
〔汤〕小儿脑疳者,是胎热所为,但头皮光急,头发作穗,或有头疮。肿至囟,囟肿则多损眼。此疾因儿在胎中,母临月房事不已而成。项软倒,肥而不瘦。(天柱骨倒也。)附子(生,去皮脐)南星上末,生姜自然汁调摊贴患处,次服防风丸并泻青丸。
〔世〕小儿久患疳疾体虚,久不进饮食,患久诸候退,只是天柱骨无力,医者不识,谓之五软。用白僵蚕真者去丝炒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薄荷酒调下,日三。更须贴药。
贴药
生筋散
木鳖子(三个)蓖麻子(三十粒)上各取肉同研,用一钱,津调,先烘上令热,贴之。
上疳五软盖痿属也。不若用地黄丸及黄柏龟板之类为愈。
〔世〕小儿无辜疳者,其候面黄发直,时时壮热,饮食不生肌肤,积经日月,遂致死者,谓之无辜疳也。
言天有鸟,名曰无辜,昼伏夜游,洗浣衣褥,露之经宿,或遇此鸟,飞从上过,将衣褥与小儿穿卧,便令儿有此疾。如禽兽生下有噤虫,若不速去,当损其命。又脑后有核,初生软而不觉痛,其中有虫如米粉,得热气渐长大,则筋结定,虫随气血流散,所以停留。子母相生,侵蚀脏腑,肌肉作疮,或大便泄脓血,致使小儿渐渐黄瘦,头大发竖,手足细弱,生十二件无辜疾症:天吊、胡孙噤、鹅口、木舌、悬痈、重、着噤、脐风、撮口、重舌、乳渊、龟胸。
鳖甲散
鳖甲(醋炙,三分)槟榔(三个)沉香(一分)漏芦甘草(炙)牛蒡子(炒)使君子赤芍药诃子(炮,去核。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煎六分,去渣温服。
〔《明》〕多疳者:囟会(一壮。)疮蚀龈断,臭秽冲人:劳宫(一壮。)〔钱〕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大病或吐泻后,医又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亡失津液。
且小儿病疳,皆愚医之所坏病。假如潮热,是一脏虚一脏实,而内发虚热也,法当补母而泻本脏则愈。假令日中发潮热,是心虚热也,肝为心母,法宜先补肝母,肝实而后泻心。心得母气,则内平而潮热自愈。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乃以大黄、牙硝辈诸冷药利之,利既多而不能禁,则津液内亡,渐成疳也。又如癖病发作寒热,饮水,胁下有形硬痛,法当用药渐消磨之。医反以巴豆、砂辈快药下之,小儿易虚易实,下之既过,胃中津液耗损,渐成疳瘦。又有病伤寒五六日,间有下证,以冷药下之太过,致脾胃虚而津液少,即便引饮不止而生热也,热气内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证变诸端,亦成疳病。又有吐泻久病,或医妄下之,其虚益甚,津液燥损,亦能成疳也。
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不止,或喘而嗽,与潮热相类。若不早治,必成劳疳。以其有癖症,则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发热,故引饮也。饮多,即荡涤脾胃,亡失津液,不能传化水谷,其脉沉细,益不能饮食,致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羸瘦而成疳矣。肥疳即脾疳也,身瘦虚黄干而有疮疥,其候不一,种种异端,今略举言之。目涩或生白膜,唇赤,身干黄或黑,喜卧冷地,或食泥土,身有疮疥,泻青白黄沫水,痢色变易,腹满,身耳鼻皆有疮,发鬓作穗,头大项细,极瘦,饮水,皆其证也。
〔世〕心疳者,苦要惊啼,常只吃水,少食辛味,耳边有青脉,舌上有焦点者不治。肝疳者,目带青,左胁下硬,多吐沫,眼、头黑者不治。脾疳者,肚大青筋,唇口无血色,人中平,下痢不止者不治。肺疳者,咳逆气急,泻白水,身上黑斑者不治。肾疳者,要吃咸醋,吃水不住,小便如粉汁,齿黑有疮,骨出耳干脑焦不治。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虚羸
〔钱〕虚羸,脾胃不和,不能食乳,致肌瘦,亦因大病,或吐泻后,脾胃尚弱,不能传化谷气。有冷者,时时下痢,唇口青白。有热者身壮热,肌肉微黄,此冷热虚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有证则少服之。热者胡黄连丸。冬月不可服,如有证则少服之。(虚羸与疳门同治也。木香丸、胡黄连丸方并见疳条。)〔汤〕小儿疳积,其状渐黄瘦,拍背如鼓鸣,脊骨如锯,乃积而生热成疳也,宜服芦荟丸、露星膏。
芦荟丸
龙胆草黄连芜荑(去皮,先炒黄色,次入前二味,一处炒赤色。各一两)上为末,另入芦荟一分,和匀,烂饭丸如黍米大。三岁儿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露星膏
黄(蜜水炙)胡黄连地骨皮柴胡(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隔宿酒浸,露一宿,次日澄去酒,薄荷汤浸服之。
〔钱〕
橘连丸
治疳瘦,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
橘皮(一两)黄连(米泔浸一宿,一两半)上为细末。另研入麝香五分,用猪胆七个,分药入胆内,浆水煮,候临熟,以针微刺破,以熟为度,煮粟米粥,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儿加减,无时。(海藏云:黄连苦燥可以泻脾火,长肌肉。)
二圣丸
治小儿脏腑,或好或泻,久不愈,羸瘦,宜常服。
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各一两)上为细末,入猪胆内,重汤煮熟,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儿加减,频服无妨。
〔洁〕小儿疳病,肌羸,血气不足,同大人劳瘵之疾治之。
上以洁古此言论之,不拘冷热虚羸,皆用四君子、地黄丸与前药相兼服为得也。
〔圣〕又方治小儿尸疰劳瘦,或时寒热。方用鳖头一枚,烧灰杵末,新汲水下五分匕,立可。
〔《明》〕羸瘦不生肌肤:胃(灸一壮。)〔田〕小儿疳瘦。于胸下骨尖上灸三壮,次于脊下端尾翠骨尖上灸三壮。
小儿疳瘦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悴,诸方不瘥者,取尾翠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壮。
小儿身羸瘦,贲豚腹肿,四肢懈惰,肩背不举,章门二穴,各灸七壮。
〔世〕母气不足,则羸瘦肉极。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鹤节
(即虚羸之异名也)〔汤〕小儿鹤节,由禀赋不足,血气不荣,肌肉瘦瘠,则骨节皆露,如鹤之足,皆肾虚不生骨髓之故。治法宜钱氏地黄丸加鹿茸、牛膝。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宿食
〔汤〕
消食丸
治宿食不消。又名
消乳丸
砂仁陈皮(炒)三棱(炒)神曲(炒)麦芽(炒。各半两)香附(炒。一两)上末,曲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送下,大小加减。
七圣丸
三棱蓬术川楝青皮陈皮芫花杏仁上件等分,先用醋浸芫花一宿,炒渐干,次入蓬、棱同炒赤色。又入陈、楝等再同炒一处,令微焦,取出为末。前药如各半两,杏仁亦用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不用,细研,入巴豆二十粒,去油,和匀,醋糊丸如黍米大。一岁儿常服二丸,临卧温热汤送下,使日间所飧之物,一夜而化,永无疳疾,能使黄瘦子顿作化生儿。今之小儿可去巴豆,只入杏仁,名七圣丸是也。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痞
〔洁〕枳术丸(方见内伤饮食。)饮食不进,四君子加姜、枣煎。枳实理中丸(方见伤寒。)〔汤〕痞者,塞也,其病腹内气结,胀满壮热是也。当疏利大便,破结散气,常服进食丸。
〔《圣》〕
甘遂散
治小儿痞结,虽服汤药暂利,而滞实不去,心下坚胀,按之辄啼,内有伏热。破结。
甘遂(煨赤)青皮黄芩大黄(炒。各半两)上咀,煎,去渣服,量大小加减,以利则止,用之无不效。
〔汤〕户部张侍郎小娘子,患此蕴积结聚已经年矣。其候腹满壮热,大小便闭,不食,诸医皆作虚热潮热,或作胃寒不食治。然既不食,大小便自然少,又欲作疳热治。百药俱试,而无一中,势已窘迫,招予视之。
问曰:合服何药?答曰:当服甘遂、大黄。张惊骇曰:前诸医者皆用补剂,此女不进食久矣,不宜利动肠胃。
予答曰:信我者生,逆我者死。张曰:更有无甘遂而次于此药方者可否?予令即服大承气汤,二服而愈。次日诊之,尚有余滞积实,其症必过数日而复闭。须服前药,始可除根。数日后果再闭腹满痞结,再投此药,一服而痊。
〔钱〕小儿急欲乳,不能食,由客风热入儿脐,流入心脾经,即舌浓唇燥,口不能吮乳,当凉心脾。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哺露
〔汤〕哺露者,因乳哺不消,脾胃衰弱,渐不能食,血气减损,肌肉不荣,柴骨羸露,吸吸苦热,谓之哺露也,宜麝香进食丸。(方见本条。)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癖
〔汤〕小儿积症:面黄肿,肚胀,面合卧地,小便如油,多呕,眼睛黄,腹内虚鸣,多睡眼白黄,赤白痢下,发黄,眼赤,多泻。
凡有积滞,须辨虚实,况孩儿虚瘦,长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论也。予今之法,实者可服进食丸,虚而微白及疳瘦者,宜服肥儿丸。(肥儿丸方见疳门心疳条为丸如黍米大,儿一岁十丸,饭饮下。)〔钱〕小儿腹中有癖,不食,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送下。
白饼子
滑石轻粉半夏(汤洗,焙干)南星(各一钱,为末)巴豆(二十四个,去皮膜,水一升,煮水尽为度)上研匀,巴豆后入众药,以糯米饭为丸如小绿豆大。捏作饼子,儿三岁以上三五饼,四岁以下一二饼,葱白汤下,临卧服。
〔《局》〕
进食丸
治乳食不化,心胸胀满,疳积肚疼。
木香(炮)枳壳(去白,炒)当归代赭石朱砂(另研,三钱)巴豆(去油膜,一钱)麝香(另研,五分)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一岁二丸,量儿大小加减,米饮送下。
〔《活》〕
双圣丸
治小儿身热头痛,饮食不消,心腹胀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数起。未瘥,可再服。
巴豆(六十个,去皮心膜,研去油)甘遂麦门冬(去心,三两五钱)甘草(炙,一两)朱砂(另研,一钱)牡蛎(二两)蕤核(取仁,四两半,另研)上麦门冬、甘草、甘遂、牡蛎四味为细末,入巴豆、朱砂、蕤仁,合和捣二千杵,更入少蜜捣和极熟旋丸。
儿半岁服如苏子大,儿一岁服如麻子大,分为二丸。儿二岁服如麻子大一丸,儿三四岁服如麻子大二丸,五六岁服如麻子大三丸。儿七八岁服小豆大二丸,儿十岁微大如小豆大三丸,以鸡鸣时分服之。如至日出不下者,热粥饮数合,投之即下,丸药皆双出也。若利甚,浓煎冷粥数合与之即止。
〔钱〕
珍珠丸
治小儿一切积聚,惊涎,宿食,乳癖,大小便涩滞,疗腹胀,行滞气。
巴豆仁(十四个,水浸一宿,细研)木香白丁香丁香(各五分)滑石(二钱)轻粉(五分,留少许为衣)上为末,研匀,湿纸裹,烧粟米饭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一丸,八九岁至十五岁服八丸,枣子煎汤,放冷下。如挟风热难动者,先服凉药一帖。乳癖者,临卧服数丸。
〔《本》〕
消积丸
治小儿食积气、湿气,面黄白多肿,大便黄赤酸臭。
砂仁(十二个)丁香(九粒)乌梅肉(三个)巴豆(去油,三粒)上细末,糊丸如粟米大。三岁以上五六丸,以下二三丸,用温水下,无时服。大凡小儿身温壮热,非变蒸之候,大便白而酸臭,为胃有蓄冷,宜此药消下,后服温胃药。若身温壮热,大便赤而酸臭,为胃有蓄热,宜此药下,后服凉胃药,无不愈。(一方有使君子七枚。)〔丹〕
丁香化癖散
治乳癖。
白丁香密陀僧硫黄(以上各二钱)砂(五分)轻粉(少许)上研细末,每一岁儿服五分,男病女乳调,女病男乳调,出下黑粪为度,后用通膈丸泄之。
〔世〕
二丁丸
治小儿乳癖。
白丁香(半两)丁香密陀僧(各一两)韶粉(一钱)硫黄(三钱)上细末,糊丸如小豆大。三岁儿十丸,日晡时米饮下。饮乳者,乳汁下。次日当取下恶物,热即随退。加黄莺屎一钱,尤妙。
〔钱〕
紫霜丸
代赭石(细研,水飞,二钱)杏仁(二十一个,去皮尖)巴豆(二十一粒,去油心皮膜)上为细末,饭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皂荚子汤下,无时。海藏云:五色加减,并见治法。
〔汤〕惊癖,须用礞石药方可治之。
上七方治癖皆峻剂。若稍涉虚者,必用四君子及益黄散之类兼服之。
〔《秘录》〕治小儿气癖。取三棱针作羹粥,以米面为之,与乳母食。每日取一枣大与儿吃,亦得作粥与羹热食之。治小儿十岁以下及新生百日,无问痫热无辜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者。
〔田〕小儿癖气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门二穴各七壮。章门在大横外直脐季胁肋端,侧卧,曲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从ht下取病患四指定穴,并灸脐后脊骨中二七壮,无不验。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脾弱多困
〔海〕脾胃不和,四君子加白术一倍,姜枣煎。脾困,四君子加木香、砂仁、人参各半钱煎。脾胃虚弱,生气多困,四君子加炒半夏曲、没石子等分为末,入冬瓜子少许同煎。
〔《本》〕治脾风多困,用
人参散
。入慢惊参用。
人参冬瓜仁(各半两)南星(切片,用浆水姜汁煮存性,一两)上为细末,每一钱,水半盏,煎二三分,温服。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渴
〔洁〕渴有三种:一者,乘热积于心脾,烦躁,大渴引饮,宜白汤,谓不因吐泻大病忽然而作。二者,因久病或取转过度,致脾虚引饮,宜白术散。(方见消瘅。)海藏云:治发渴,四君子加干葛、枇杷叶(先以枣汤煮过,炙干用。)各等分,入木瓜少许,同煎服,亦治虚渴法也。三者,因患湿热病,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大渴引饮,有表里症者,宜五苓散主之。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大小便秘
〔《无》〕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妇人以温水先漱口了,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每一处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赤红为度,须臾自通,不尔,无生意。有此证者,遇此方可得再生矣。
〔田〕生下不大便治法。先以硬葱针入肛门,如大便不下,后用牛黄散送朱砂丸,一时自见。
握宣丸
治小儿便难燥结,或服涩药,腹胀闷乱,命在须臾。可用此丸,不移时大小便自利。
巴豆(一钱半)硫黄良姜附子槟榔甘遂(各等分)上为细末,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用椒汤洗小儿男左女右手,握之,用绵裹定,看行数多少,置药洗去不用即止。
〔钱〕
郁李仁丸
治襁褓小儿,大小便不通,并惊热痰实欲得溏动者。
大黄(一两,酒浸半日,炒干,为细末)郁李仁(去皮,研,二两)滑石(细研,十两)上先将郁李仁研成膏,和大黄、滑石,丸如黍米大。二岁儿服三二丸,量大小与之,或乳汁或薄荷汤下,食前。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黄胆
〔洁〕阳黄则大小便赤涩,身热,是脾土与心火相搏,为阳病,法当先利小便,后下大便。
凡治黄病腹胀,当用茵陈蒿汤调下五苓散。若欲利小便,去大黄;欲利大便,则加大黄之类。
有阳证可服,谓面赤饮水者是也。(茵陈汤、五苓散方俱见伤寒。)〔汤〕身疼膊背强,大小便涩,皮肤面目齿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利者易治,涩者难治。宜服五苓散加茵陈,煎汤调。又宜服导赤散加茵陈煎或身热,宜服小柴胡汤。甚者,服承气汤。
〔田〕小儿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青橘之黄,白睛亦然,湿热所致也,宜
加减泻黄散
主之。
此药能退脾土,复肾水,降心火。
黄连茵陈(各五分)黄柏黄芩(各四分)栀子茯苓泽泻(各三分)上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渣,稍热服,食前。
〔洁〕阴黄则清便自调,面目及身黄,四肢冷,是脾虚不能制肾水,当用益黄散下使君子丸。(益黄散方见治法,使君子丸方见疳。)淡黄白者,胃不和也,平胃散、调中丸。渴者人参白术散。(平胃散方见泄泻。调中丸方见腹痛,人参白术散方见消渴。)月里生黄(见胎惊条。)〔《明》〕饮水不渴面黄:阳刚穴(一壮。)〔钱〕黄相似: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尽黄,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着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胆也。此一证多发于大病后。又有一证,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黄也。又书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不和也。
栀子柏皮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
栀子(八枚)黄柏(一两)甘草(炙,半两)上水煎,去渣,温服。
犀角散
治小儿黄胆,一身尽黄。
犀角(一两)茵陈干葛升麻龙胆草生地(各半两)寒水石(七钱半)上咀,白水煎服。
一方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尽干黄。以干葛汁和蜜调服。(《袖珍方》无干葛,用栝蒌。)
连翘赤小豆汤
治小儿伤寒发热身黄。
麻黄连翘甘草生姜赤小豆生梓白皮(各二两)杏仁(四十个)大枣(十二个)上咀,水煎服。一方,生小麦苗,捣汁服之,立效。
消食丸
治小儿脾胃不和。常服宽中快气,消乳食,正颜色。
砂仁陈皮三棱蓬术神曲(炒)麦芽(炒)香附(米泔浸,炒)枳壳槟榔乌梅(各半两)丁香(二钱半)上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食后,紫苏汤下二三十丸。
茯苓渗湿汤
治小儿黄胆,寒热呕吐,而渴欲饮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得安卧,不思食饮。
茯苓(五分)泽泻(三分)茵陈(六分)猪苓黄芩黄连山栀防己白术苍术陈皮青皮枳壳(各二钱)上咀,水煎,徐徐温服。
〔丹〕治小儿吐泻,黄胆。
三棱蓬术青皮陈皮神曲麦芽黄连甘草白术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温水调服。若伤乳食吐泻加山楂;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
瓜蒂散
治小儿忽发心满坚硬,脚手心热,变为黄胆。不急治,则杀人。
瓜蒂(七个)赤小豆(七粒)秫米(七粒)上为末,用一字,吹两鼻内,令黄水出。余末尽水调服之,得吐出黄水即愈。一方,瓜蒂一两,赤小豆四两,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服。药下即卧,当吐清黄汁为效。虚者不宜服。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腹痛
〔汤〕小儿腹痛曲腰,干哭无泪,面青白,唇黑,肢冷,为盘肠内吊。凡有此证,急煎葱汤淋洗其腹揉之,葱熨脐腹间。良久,尿自痛中出,其疼立止。续次服药。
乳香没药(各少许透明者,细研)上件,木香一块,于乳钵内磨,水一分,滚数沸,调乳、没末。
此药只一服效。
〔钱〕
钩藤膏
治小儿腹中极痛,干啼后偃,名盘肠内吊。
乳香(研)没药(研)木香姜黄(各四钱)木鳖子仁(二十一个)上先将后三味同为细末,次研入上二味,炼蜜和成剂,收贮。每一岁儿可服半皂子大,余以意加减。
煎钩藤汤化下,无时。次用魏香散。
魏香散
蓬术(半两)阿魏(一钱)上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术一昼夜,培干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煎紫苏米饮,空心调下。
〔无〕
蒜乳丸
治冷证腹痛夜啼。
大蒜(一棵,慢火煨香熟,研烂)乳香(另研,五分)上研,为丸如芥菜子大。每服七粒,乳汁送下。
上四方,治寒腹痛,属盘肠内吊,其候曲腰干哭是也。
〔钱〕胃虚冷,面白色,腹痛不思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若不下利者,调中丸主之。(益黄散治下利而痛也,调中丸治不利而痛也。)
调中丸
白术人参甘草(炒。各半两)干姜(炮,四钱)上为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食前,温水下。(海藏云:仲景理中例也。)
当归散
凡小儿夜啼者,脏寒而腹痛,面青手冷,不吐乳是也,宜此方。服之效。
当归(去芦头)白芍药人参(各一钱)甘草(炙,五分)桔梗陈皮(各一钱)上咀,煎五分,时时少服愈。
上三方,治寒腹痛,属胃虚,其候不思食是也。
热痛亦啼叫不止,夜发,面赤唇焦,小便赤黄,与三黄丸、人参汤下。(三黄丸方见发热法。)〔丹〕腹痛夜啼。服牛黄丸如豆大,乳化吃之,于脐下书田字,立安。(《圣惠方》)〔钱〕积痛,口中气温,面黄白,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当磨积,宜消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和胃,用白术散。(消积丸、白饼子方见癖。白术散方见消渴。)〔丹〕食积腹痛硬。必用紫苏、萝卜子之类。
〔世〕小儿好吃粽成腹痛。用黄连、白酒药等分,为丸服。
〔汤〕
三棱散
治积气肚痛。
砂仁甘草益智(炒,去壳)三棱蓬术青皮(炒,各等分)为末,白汤点下。
虫痛,面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安虫散主之。小儿本怯者,多此病。
(田氏云:虫痛,啼哭俯仰,坐卧不安,自按心腹,时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唇白。又目无精色,口吐涎沫,此为虫痛。)〔钱〕
安虫散
治小儿虫痛。
胡粉(炒黄)鹤虱(炒黄)川楝子(去皮核)白矾(枯,二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大者五分,米饮调下,痛时服。
〔汤〕治虫动,痛极不可忍。用干漆半两,槟榔一枚生用,窑老一块,再细研,三件一处为末,空心热酒调,良久,取下虫,立愈,验。(窑老,恐窑中过泥物也。)又方用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尽出,用新汲水入生麻油,空心调下。
〔钱〕
安虫丸
治上中二焦虚,或胃寒虫动及痛。
干漆(炒烟尽,二分)雄黄(一分)巴豆霜(一钱)上为细末,糊丸如黍米大,量儿大小服之。取东引石榴根煎汤下,或苦楝根,或芜荑汤下五七丸至二三十丸,发时服。
芜荑散
主治同前。凡小儿痛时,便高声啼叫,人中上鼻头唇口一时黑色,脉法当沉弱而弦,今反脉大,是虫症也。
白芜荑干漆(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或一钱,米饮调下,发时服。
〔丹〕蛔虫。用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煎下。
〔钱〕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异。惟虫痛者当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随其症用药。虫与痫相似,小儿本怯故胃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症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虫散主之。
辛氏女子五岁,病虫痛。诸医以巴豆、干漆、砂之属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睡卧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卧转不安。召钱至,钱详视之。用芜荑散三服,见目不除青色。大惊曰:此病大困,若更加泻,则为逆也。至次日,辛见钱曰:夜来三更果泻。钱于泻盆中看,如药汁,以杖搅之,见有丸药。钱曰:此子肌浓,当气实,今证反虚,不可治也。辛曰:何以然?钱曰:脾虚胃冷则虫动,而今反目青,此肝乘脾。又更加泻,知其气极虚也。
而丸药随粪下,即脾胃已脱,兼形病不相应,故知死病。后五日昏笃,七日而死。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鹅口
〔汤〕《巢氏病源》鹅口候者,小儿初生,口里白屑,满舌上如鹅口,故曰鹅口。此乃胎热,而心脾最盛,熏发于口也。治用发缠指头,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时,黄丹出火气,掺于舌上。(葛氏方。)如用前法,其舌上白屑不脱,可煮栗汁令浓,以绵缠指头拭之。若春夏无栗子,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小儿初出腹,有连舌,下有膜如石榴子者,中隔连其舌下,后令儿言语不发,舌不转也。可以爪甲摘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血出不止,烧发灰敷之,即止。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口疮
(见心主热门)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口噤
〔田〕大人小儿,口噤不开,牙关紧者,诸药无效。天南星末一钱,脑子少许,相和研匀。用指蘸生姜自然汁,蘸药于左右大牙根上擦之,立开。
〔丹〕初生口噤不开,不收乳。用赤脚蜈蚣,去足炙末,猪乳汁调下五分,三四服愈。
〔《圣》〕小儿生下七日口噤。牛黄些少,竹沥调下一字,以猪乳滴口中。
口噤搐鼻法。用郁金、藜芦、瓜蒂为末,水调搐之。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滞颐
(口角垂涎是也)〔肃〕清心导痰丸治舌纵涎下。(方见大人门。曾用甚妙。)〔汤〕小儿滞颐者,多涎流出,积于颐上,此由脾胃冷,涎多故也。脾之液为涎,缘脾胃虚冷,不能制其津液,故流出于颐,法当补脾。(按《内经》云:舌纵涎下皆属热。此恐汤氏之偏见,今两存之,以备参考。)张涣
温脾丹
治滞颐效。
白术青皮(各半两)半夏曲丁香(各一两)干姜(炮,半两)上为细末,糊丸如黍米大,一岁儿十丸,二岁二十丸,米饮下。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脐风撮口
〔钱〕小儿洗浴,拭脐不干,风入作疮,令儿撮口,甚者是胃虚,气不和,口频撮,
调气益黄散
主之。
赤脚金头蜈蚣(一条)蝎尾(四尾)僵蚕(七条)瞿麦(五分)上为末,先以鹅毛管吹豆大入鼻内,嚏喷啼叫可医,更用薄荷汤下。
〔钱〕
柏墨散
治断脐后为水湿所伤,或袍湿气伤于脐中,或解脱,风冷所乘,致令小儿四肢不和,脐肿多啼,不能乳哺,宜速疗之。
黄柏釜下墨乳发(烧。各五分)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之。
〔丹〕脐风。湿盐二两,豉二合,杵成饼子如钱,炙热,熨脐上安。又,以黄柏末敷之。
〔姚〕小儿脐肿。桂心炙热熨之,日四五。
〔《秘》〕脐风疮。用年久东壁泥,研,敷之。
〔《圣》〕脐风久者成疮,不干,伏龙肝敷之。又,马齿苋,烧叶末敷之。(《千金方》)〔《子母》〕治小儿脐赤肿。杏仁杵如脂,敷脐肿上。
〔《圣》〕治小儿脐中汁出不止并赤肿。用枯白矾,研细,敷之。
〔世〕治婴儿因剪脐伤外风,致疮不干,用白矾、白龙骨各等分,同为末,每用少许敷之。又方,绵烧灰,研细,每少许干掺之。
〔丹〕撮口。夜合花枝煮汁,拭口并洗,愈。
〔田〕撮口治法,用白僵蚕为末,蜜调涂儿谷道。又,牛黄一钱,竹沥一合,时时抹口中即瘥。
〔无〕小儿初生一七日内,忽患脐风撮口,百无一效,坐视其死,良可悯也。有一法,世罕知者,凡患此证,看儿齿龈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状,以温水蘸熟帛裹指,轻轻擦破,即开口便安,不药神效。
小儿初生,脐风撮口,诸药不效者。灸然谷,穴在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可灸三壮,针入三分,不宜见血,立效。
〔《甲》〕脐风,目上插,刺丝竹空。
〔《明》〕脐肿:腰对脐骨节间。(三壮。)〔世〕脐风撮口,在百日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