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十八 疸证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卷之十八\疸证门] 病机叙论

《内经》云∶溺黄赤,安卧者,疸病。

《巢氏病源》云∶黄胆之病,此由酒食过度,脏腑不和,水谷相并,移于脾胃,复为风湿所搏,瘀结不散,热气郁蒸,故食已如饥。令身体、面目、及爪甲、小便尽黄而欲安卧。若身体多赤黑,多青皆见者,必寒热身疼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胆也。

渴而疸者,其病难治;疸而不渴,其病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微热。

又云∶黄胆者,一身尽痛,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壮热,口里有血,当下之,法如肫肝状,其人少腹内急;若其人眼睛涩痛,鼻骨痛,两膊及项强,腰背急,即其患黄,多大便涩、但令得小便快,即不虑死。不用大便多,多则心腹胀,不食,此由寒湿在表,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烦郁不得消,则大、小便不得通,故身体、面目皆变黄色。

[卷之十八\疸证门] 病机叙论

一曰黄胆,二曰黄汗,三曰谷疸,四曰酒疸,五曰女劳疸。

黄汗疸为病,身体俱肿,汗出而渴,其汗能染衣,黄如柏汁,此由脾胃,有出入水,或风所闭,热结而成黄汗也。

黄胆即前酒食过度,脏腑不和,水谷相并,结于脾胃,风湿相搏,热气熏蒸云云,而成黄胆。

谷疸之证,食毕即头眩,心中怫郁不安,遍身发黄,此脾胃有热,因饥过食所伤胃气所致也。

酒疸之证,身目发黄,心中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此由饥中饮酒大醉,当风入水所致。其证心中懊,面热,不能食,时欲呕吐者是也。

女劳疸身目俱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不利,此由过于劳伤,极于房室,大热大劳而交接所致也。

[卷之十八\疸证门] 病机叙论

丹溪云∶疸证不必分五种,同是湿热,如酱相似。

[卷之十八\疸证门] 病机叙论

《略例》云∶内伤劳役,饮食失节生黄,只用建中、理中足矣,不必用茵陈。

新病必须消导,久病从谷疸治之。

[卷之十八\疸证门] 病机叙论

(详见本门)

[卷之十八\疸证门] 脉候

《脉经》曰∶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皆发黄也。脉浮者,宜汗之、吐之;脉沉者,宜下之,利之。《要略》曰∶寸口脉,浮而缓,则为风,缓则为脾疸,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不行,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寸口近掌无脉,口鼻黑色,不治。

[卷之十八\疸证门] 治法

一身尽痛而黄者,湿邪胜,在表也。伤寒,当汗不汗则生黄,邪在表也,并宜汗之。不痛,干燥,热胜而黄,脉沉弦者,邪在表也,宜先下之。上膈烦闷,其脉浮,或欲呕者,宜先吐之。原发黄证,皆其湿热郁结,必表里分消疏利之,立愈矣。

[卷之十八\疸证门] 治法

黄胆多为脾湿不流并积热而成。此病目睛、皮肤、小水皆黄。必须利小水乃为捷径。小水一清,而黄即退。

疸证虽有五种,总为湿热不散。身热身痛,发黄,小便涩,当渗利之,以五苓散、茵陈、黄连之类。

轻者,小温中丸;重者,大温中丸。热多加黄连,湿多加茵陈,五苓散加食积药。

[卷之十八\疸证门] 治法

疸而渴者,难治;疸而不渴音,易治。

疸病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为疾。剧者为难治。

寸口无脉,鼻出冷汗,腹膨,形如烟熏,摇头直视为难治。环口黎黑,油汗发黄为脾绝。死,不治。凡五疸,久久变黑者,皆难治。

疸证服解利之药,久而不愈,及口淡怔仲,耳鸣脚软,憎寒发热,小便浊,皆为虚甚,宜四君子汤,吞八味丸,不可强服凉药,通利以致脾气虚弱,肾水枯涸,必至危笃。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热,薄暮则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腹满者,多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加味五苓散

治湿热郁滞为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山茵陈山栀子(各一钱)白术赤茯苓猪苓泽泻黄连(各七分)甘草(三分)上水二盏,灯草十根,煎八分,食远温服。

(《活人》)

茯苓渗湿汤

治黄胆寒热呕吐而渴,身目俱黄,小便不利,食少。

白茯苓泽泻茵陈(各五分)栀子仁黄芩(各八分)青皮陈皮防己(各五分)白术苍术(各一钱)枳实黄连(各九分)上水煎服。

茵陈汤

治疸证发热,大小便涩。

茵陈栀子仁(各二钱)赤茯苓葶苈(各钱半)枳实甘草(各五分)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秦艽散

治五疸,口淡耳鸣,脚热发寒热,小便白浊。

秦艽当归(酒洗)芍药白术官桂赤茯苓陈皮熟地黄小草川芎(各一钱)半夏(七钱)炙甘草(五分)上分二帖,每帖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小温中丸

治黄胆与食积,又可制肝燥脾,脾虚须用白术汤使。

针砂(十两,醋炒七次,令通红,另研)苦参(夏加冬减)白术(五两)山楂(各二两)吴茱萸(一两,冬加夏减)苍术(半斤)川芎(夏减)神曲(各半斤)香附米(一斤,童便浸一宿,炒)上为细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盐汤下。

大温中丸

针砂(十四两,制如前)陈皮苍术青皮浓朴(姜制)三棱(醋煮)莪术(醋煮)黄连苦参白术(各五两)生甘草(二两)香附子(一斤,制如前)上为细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盐汤下。

必效散

治黄胆通用。

葶苈(隔纸炒)草龙胆山栀子茵陈枳实甘草(各五分)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柴苓栀子汤

治黄胆,清解之剂。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各八分)陈皮炙甘草白术茯苓(各一钱)猪苓泽泻山栀(各七分)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一盏,食远服。

(叔和)

硝石矾石散

二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大麦粥汁和服,日三服,取汗愈。若小腹满急,小便不利,用滑石、石膏各三钱,入粳米一撮,同煎服。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金匮》)

桂枝加黄汤

治黄汗身肿汗出,出已辄轻,久久必身,胸中痛,腰以下无汗,不能食,烦躁,小便不利。

桂枝苍术(各一钱)甘草(五分)黄(二钱)水煎,加姜枣,食粥,以助药力。

黄散

治汗黄身肿,发热不渴,汗出染衣,色黄。

黄(蜜炙)麦门冬茵陈赤芍药(各一钱)石膏(二钱)豆豉(一撮)甘草(炙,五分)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芍桂酒汤

治汗出入水,水从汗孔入而成黄汗。

黄(五两)芍药(三两)桂(二两)上三味,以苦酒一斗,水七升,煎三升,温服一升。空心服至六七日,乃解。苦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茵陈栝蒌散

治黄胆。

茵陈(二钱)木通山栀(各钱半)大黄(炮一钱)石膏(二钱)栝蒌壳(一钱半)上水二盏,姜三片、葱一茎,煎八分,食前温服。

(《金匮》)

小半夏汤

治黄胆,小便色不异欲利,腹满而喘。

半夏(炮七次,姜汁拌)每服三钱,入姜十片,水煎服。

栀子滑石汤

治黄胆腹满,小便不利,面赤自汗,为里实,当下之。

大黄黄柏(各二两)栀子(十五枚)滑石(四两)上水六升煮四升,去渣澄清,更取一升顿服。

一曰病黄胆,发热烦满,胸满口燥者,以病发,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劫大发而黄,壮热在里,当下之。

黄连散

治黄胆,大小便秘涩壅热,累效。

黄连大黄(酒炒。各二两)黄芩(酒炒)炙甘草(各一两)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温水调下,日三服。先用瓜蒂散搐鼻,所下黄水即服黄连散。

搐鼻瓜蒂散

治黄胆,小便、身如金色,兼治酒疸。

瓜蒂(二钱)母丁香(一钱)黍米(四十九粒)赤小豆(五分)上为细末,每用夜卧。先含水一口,却于两鼻孔中搐入半字。至明日取下黄水便服黄连散。病轻者,五日效;重者,半月效。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葛根汤

治酒疸。

葛根(六钱)枳实(麸炒)山栀子豆豉(各三钱)甘草(五分)上咀作二剂,每剂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白术汤

治酒疸。因下后变成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韭状。皮肤不仁,其脉微而数。

桂心白术(炒。各三两)豆豉葛根杏仁(去皮尖)炙甘草(钱半)枳壳(麸炒,三钱)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酒蒸黄连丸

治酒疸发黄,小便不利。

川黄连(去须净,二斤)好酒(五升)上将黄连以酒煮干为度,研为细末,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煎二陈汤,加葛根、茵陈,煎汤送下。又疗伤酒过度,热毒下血,大便泄泻,温米饮下。

如神散

治酒疸,积毒不散,发黄,久积流入清气道中,用此吹鼻。

苦葫芦子苦瓜子(各七粒)黄黍米(三百粒)安息香(皂角子大,二粒)上为细末,以一字吹入鼻内,滴出黄水一升,吹勿过多。或过多者,即以黍米穣烧灰,麝香少许吹鼻内,立止。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谷芽枳实小柴胡汤

治谷疸食已即饥而头眩,心中郁怫不安,饥饱所致蒸疸而黄。

谷芽枳实浓朴(各一钱)山栀大黄柴胡黄芩(各六分)陈皮半夏人参炙甘草(各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茵陈蒿汤

治谷疸,寒热不食,食即头眩,久久黄色为谷疸。

茵陈(九钱)大黄(四钱半)山栀(钱半)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谷疸丸

治饥饱失宜,蕴热发黄。

苦参(二两)龙胆草(一两)牛胆(一枚)上二味为末,以牛胆汁入,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一方不用牛胆,用猪胆加山栀(五钱)人参(七钱)大麦饮下。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滑石散

治女劳疸病。

滑石(两半)枯矾(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大麦粥汤食前调下,以小便出黄水为度。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胆矾丸

治男妇食劳黄胆疰癖。

胆矾(三钱)黄蜡(一两)肥枣(五十枚)上用瓷石器内,先下米醋,次下矾、枣,慢火熬半日,取枣,去核,次下蜡,再慢火熬一二时,成膏,入腊茶末二两和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茶清送下。

枣矾丸

治食劳疸,身目皆黄色。

皂矾(不拘多少,砂锅令通红,醋点赤红用)红枣(煮烂,干)上为细末,枣肉捣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无择)

养劳汤

治五疸虚弱,脚软心悸,口淡耳鸣,微发寒热,气急,小便白浊,当作虚劳治之。

黄当归桂心甘草(炙)橘皮白术人参(各一两)白芍药(三两)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二钱)远志(五钱)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三枚,煎七分,空心服。

小建中汤

治虚人疸证。(方见虚损门。)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罗谦甫云∶六月时雨淋漓,人多病瘟疫。一人因劳役过度,渴饮凉茶及食冷物,遂令腹痛,肢节亦疼,身体沉重,腹满不食。以为外感伤重,通圣散服,添身体困甚。医治之以百解散发其汗。越四日,以小柴胡汤二服后加烦躁;抵六日,以三一承气汤下之,烦躁又甚;又投白虎加人参汤、柴胡饮子之类,病愈增。又易医,用黄连解毒汤、朱砂膏服至十七日后,病势稍增传变,身目似黄,肢体沉重;背恶寒,皮肤冷,心下痞硬,按之而痛;眼涩不欲开,目睛不了了;谵语自汗,小便利,大便秘,面不赤,命予治之。诊其脉紧细,按之虚空,两寸脉短不及本位。此证得之因热而饮冷,加以寒药过度,助水乘心及木侮土。先因其母,凌传于子。经云∶传所不胜,乘其所胜也。时复淋雨,乃寒湿相合,此证阴证发黄明也。予以茵陈附子干姜汤主之。经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住以苦辛;湿淫所胜,治以苦热,以淡渗之,以苦燥之。附子、干姜辛甘大热散黄治寒,故以为主;半夏,草豆蔻辛热,白术、陈皮甘温健脾燥湿,故以为臣;生姜辛温以散之,泽泻甘平以渗之,枳实微苦寒泻其痞闭,茵陈微苦寒,其气轻浮,佐以姜附,能去肤膜间之寒湿而退其黄,故为佐使也。

煎服一剂,前证减半,再服悉去。又以理中汤服之。数日气得平复。或者难曰∶发黄皆以为热。今暑隆盛,又以热药治之,何也?予曰∶理所当然。热因寒用,非为时也。始虽阳证,过用寒凉,如为湿热,终为寒湿,非急反者,不能治也。

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

因服寒药过度,身目俱黄,皮冷心下痞,眼涩不开,自汗,小便利。

熟附子(三钱)干姜(炮二钱)茵陈(钱半)草豆蔻(一钱,面包煨)茯苓(五分)枳实泽泻(各五分)白术(五分)半夏(制)陈皮(三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服。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黄胆久久变为黑疸,身黄额黑,或身面俱黑是也。酒疸下之,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韭状;大便黑,皮肤不仁。虽有白术汤治,法多难愈。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一方∶

治黄疽变成黑疽,医所不治者。用土瓜根,不拘多少,捣取汁一盏。空心作一服,不愈再服。

《食疗》方∶

治黄胆。用生茅根一握,细切,以猪肉一斤同煮,以熟为度,食肉饮汁愈。

又方∶

用好罗纹秦艽一两,咀作二帖,用好酒一盏,煎至半盏。空心服,得利止。

又方∶

用萝卜子炒为末。白饮调下方寸匕,日三服。

一方∶

治黑疸多死。急用栝蒌根捣汁六合,顿服。当有黄水从小便中出。如未出,更服之。

一方∶

治黄胆。以丝瓜连子烧灰存性,为末。因面病,面汤下;酒病,酒汤下。数服愈。

一方∶

以梅树根酒煎服,效。

一方∶

治疸。用麻黄一把,去节,以绵裹,用酒五盏,煎服半盏,去渣,不拘时温服之。

又治伤寒证发黄胆,宜汗之则愈。冬月酒煎,春夏用水。

一方∶

治急心黄胆。以百合蒸,和蜜食之效。一种红花者,名山丹,不可食;白花者,即百合也。

一方∶

治疸,皮肤眼目如金色,小便赤。取青小麦捣汁。每服一盏,空心服。或取青麦苗捣汁,不拘时多服良。

一方∶

以野苎根煎汤服。多服止渴,解毒极好。

一方∶

用葛根一味,加白豆蔻五粒,酒煎空心服,效。

《外台秘要》∶

取杨枝一握细捣,水一钟,煎半钟,不拘时服。

一方∶

取东引桃枝煎服。忌女人鸡犬见之。

[卷之十八\疸证门] 药方

黄肿病即世俗所谓黄胖,起于食积湿郁而成。由脾湿不行,积滞所致。丹溪用大小温中丸俱效。(大温中丸、小温中丸二方并见前疸证门。)

粉矾平胃丸

治脾胃积滞,湿郁黄胖,而似浮肿。

苍术(米泔浸)白术(各二两)浓朴(姜汁炒,半两)陈皮(一两)甘草砂仁(各五钱)皂矾(二两,用粉制)上为末,除皂矾另制。用红米粉一升,先将皂矾砂锅内炒,去烟尽,再下粉,炒香熟为度,取起,和前平胃末一处醋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日二服。姜汤吞下。忌面食生冷。

紫金丸

治黄胖,理脾胃,进饮食。

紫金皮针沙陈皮青皮香附子苍术浓朴(姜汁炒)三棱砂仁(各一两)上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白汤下;或酒与川椒汤下俱可。忌牛肉、鱼、面。

一方

用平胃散加神曲、麦芽、砂仁、皂矾制,如前服。

(《纲目》)

绿矾丸

治黄胖。

绿矾(六两,以米醋铁杓内炒七次,干为度,放地上出火气)南星(一两,咀,炒黄色)曲(一两,炒黄色)大皂角(一斤,铁锅水煮烂,操出浓胶,滤去渣,净汁入锅,加枣肉再熬成浓胶,和前药用)红枣(六两,蒸,去皮核,入皂角胶内用)上前三味为细末,和入皂角及枣胶内捣匀,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清晨下床每用姜汤下,夜卧上床再服。

忌油腻煎炒。如身上发红斑,急煎枣汤解之自愈。

枣矾丸

治黄胖。

皂矾(五两)枣肉(三两)干蒸饼(三两)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二服。上矾味酸,以泻肝∶枣味甘,以补脾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