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十 幼幼汇集(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阴肿疝气
(第十六)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阴肿疝气
小儿阴肿者,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下通于阴,或有少阴之经虚而受风邪者,气冲于阴,气与血搏结则阴肿也。然儿有大小、壮弱,起止中节可也。苟肾气虚,或坐石不起,冷气凝之,或近地经久,风邪湿气伤之,不为阴肿几希矣。间有啼叫,怒气闭击于下,结聚不散,加以水窦不行,亦能发为此疾。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阴肿疝气
小儿外肾肿大宜牡蛎,不拘多少,研极细,以津唾涂肿处,敷蛎于其上,或鸡子清调涂亦佳。又有疝气,名偏坠肿大,盖小儿生下如此者,不疼痛,不须攻击,不治自愈。若肿痛甚则急服药,宜五苓散、青木香丸并疏气药服之。《济生方》用牡丹皮、防风为末,酒调服极效。五苓散内加防风、牡丹皮亦效。热者三黄丸服。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阴肿疝气
匀气散
治婴儿调补通利后及冷疝腹痛,气滞不和。
桔梗(一两炒)陈皮(去白,半两)砂仁茴香(各二钱)白姜(炮,钱半)甘草(炙,二钱)上为细末,滚白汤调下,冷疝腹痛,烧盐汤下,食前服。
乌梅散
治婴儿腹痛,初生脐下冷痛,疝气。
乌梅(一个,去核)延胡索甘草(半生半炙。各二钱半)乳香没药钩藤(各一钱半)上咀水煎,食前服。
金茱丸
治婴儿冷疝气痛,及脬囊浮肿。
金铃子肉(半两)吴茱萸(二钱半)上末,酒煮糊丸,黍米大。食前盐汤下二七丸。
青木香丸
宽中快膈,腹痛,心下坚痞,肠中水声及阴肿。
黑豆(炒,一两半)木香破故纸(炒)荜澄茄槟榔(各四钱)上先将槟榔、粟饭包湿纸包裹,煨焦,去饭,用槟榔同前药为末,滴水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白汤下。
敷药方
治小儿外肾肿大光明。
牡蛎灰(二钱)干地龙(一钱)为末,津唾调涂,热者,鸡子清调。
蝉蜕散
治小儿阴肿或坐湿地,或风寒,或虫蚓吹者。用蝉蜕半两,水二碗,煎汤洗肿处则消,再温再洗。又服五苓灯芯汤则愈。又方,用葱、园内蚓泥、甘草汤调敷肿上,亦消肿止痛。
地龙膏
治小儿疝气肿痛及阴疮。先以葱椒汤洗,次用地龙末、鸡子清调敷。又方,研桃仁泥唾调敷。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盘肠气
(第十七)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盘肠气
小儿盘肠气者,痛则腰曲,干啼,额上有汗,是小肠为冷气所搏然耳。其证口闭,脚冷,上唇干者是也。
此是生下洗迟,感受风冷,或大便青色不实,宜服钩藤膏、魏香散、苏合香丸、当归散。乳母服乌沉汤或沉香降气汤。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盘肠气
乳香散
治盘肠气。凡有此证,急煎葱汤淋洗其腹,揉其葱熨脐腹间,良久,尿自涌出,其疼自止,服此药。
乳香没药(各等分)为末,木香汤调下,或煎数沸亦可。
当归散
凡小儿夜啼者,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吃乳者,是盘肠气也,宜服之。
当归芍药人参(各一钱)炙甘草(五分)桔梗陈皮(各一钱)上未,每服二钱,水煎。有热痛啼哭不止,面赤唇焦,小水黄,宜三黄丸,人参汤下。
钩藤膏
(方见天钓门。)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汗门
(第十八)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汗门
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气血平则宁,偏则病。
经云∶阴虚阳必辏,则发热而自汗,阳虚而阴必乘,则发厥而自汗,皆由阴阳偏胜而致也。小儿气血嫩弱,肤腠未密,若浓衣太暖,脏腑生热,搏心为邪所胜,津液不能内藏,蒸出肌肤而为汗也。又或伤于冷热,阴阳不和,津液发泄,亦令睡中汗出。其有虚者,诸病后汗出多,血气弱,潮热自汗。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儿黄瘦,失治则变骨蒸疳痨是也。盗汗乃熟睡时溱溱然汗,以觉则止而不复出矣。是亦心虚,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钱氏云∶上至头,下至项,谓之六阳虚汗,不须治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汗门
钱氏云∶小儿睡而自汗出者,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至胸,下至脐,此胃虚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有实证自汗,外因感冒风邪,发热无间,昏醒浸浸汗出,或浓衣卧而额汗出也,当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止汗散主之。
小见无疾,但睡中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此名积证盗汗,脾冷所致,宜三棱散,次益黄散主之。
有时时冷汗渐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然,此为惊汗,宜镇惊丸、琥珀抱龙丸及茯苓汤加麻黄根取效。有病困睡,寐中而身体汗流,此因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瘦瘠,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茯神汤加黄主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汗门
团参汤
治小儿虚汗,或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此药收敛心气。
拣人参川当归(各三钱)咀,用猪心一枚,切三片。每服二钱,猪心一片,井水二盏,煎六、七分,食前作二次服。
扑汗方
黄连牡蛎粉贝母(各二两)米粉(一升,敷)上为细末,以绢囊盛扑。
牡蛎散
治血虚自汗,或病后暴虚,津液不固自汗。
牡蛎(二两)黄生地黄(各一两)上末,每服二钱,或加小麦煎。
止汗散
治小儿睡汗,用故蒲扇烧灰扑身上,如无扇,故蒲亦可。
通神丸
治小儿夜间通身多汗。
草龙胆(不拘多少)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
又方
治睡中汗出,用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调服。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淋候
(第十九)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淋候
小儿诸淋者,肾与膀胱也。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小便也。膀胱津液内郁,水道不通,停积于胞,热则涩,故令水道不利,小便淋沥,故谓之淋。
其状小便出少,小腹急痛引脐是也。有石淋、气淋、血淋,名虽有五,总属于热。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淋候
治淋之法,金沙散立效,五苓散、木通散、八正散、导赤散等剂服之,亦与大方脉相参用药。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淋候
葵子散
治小儿诸淋,小便不通。
葵子车前子木通瞿麦赤伏苓桑白皮栀子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服二钱,葱白二寸,煎,乳食前服。
八正散
治心经蕴热遗于小肠,口燥咽干,五淋之证。(方见大人门。)
导赤散
治小儿血淋。(方见热门。)
冬葵子散
治小儿小腹急闷,小便淋漓。
冬葵子(一两)木通(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灯芯一束煎服。
车前子散
治小水不利。
茯苓猪苓香薷车前子人参(各等分)上末,每服二钱,灯芯汤下。
尿血方
生蒲黄生地黄赤茯苓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一钱,煎调发灰,食前服。
金沙散
治小便淋沥不通。
郁金海金沙滑石甘草(各等分)上末,每服二钱,煎木通、灯芯汤下,或冬瓜汤下亦可。
局方五淋散
治诸淋,小便血尿如豆汁,如膏。(方见大人门。)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白浊门
(第二十)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白浊门
小儿尿白者,由乳母乳哺失节,过伤于脾,故使清浊不分,而尿白如米泔也。久则成疳,亦心膈伏热而得之。宜实脾土;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也。茯苓散、三棱散、厘清饮子可选而用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白浊门
茯苓散
治小儿尿白,状如米泔。
三棱莪术砂仁赤茯苓(各半两)青皮陈皮滑石甘草(各二钱半)上为末,每服一钱,麦门冬汤调下,或加灯芯煎。
三棱散
治小儿尿白,久而成疳。此药实脾土,消食化疳积。
三棱(炮)莪术(炮。各一两)益智仁甘草(炙)神曲(炒)麦芽(炒)陈皮(各半两)上末,每服二钱,灯芯汤调下。
厘清饮
通心气,补漏精,治小便余溺,赤白浊。
益智仁川萆石菖蒲乌药(各等分)上咀,每服二钱,灯芯煎,可加茯苓、白芍各等分。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遗尿门
(第二十一)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遗尿门
小儿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夫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府,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衰弱故不能约制,其水出而不禁,故遗尿也。又有尿床者,亦由膀胱冷。夜属阴,小便不禁,胞里自出,谓之尿床也,宜破故纸散、益智仁散、鸡肠散服。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遗尿门
鸡肠散
治小儿遗尿床。
鸡肠牡蛎白茯苓肉桂龙骨(各二钱半)桑螵蛸(炒。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姜黄汤调服。
鸡散
治小儿遗尿。
鸡(一具)鸡肠(烧)猪胞(炙焦)上为末,每用一钱,酒调服,男雌女雄。
又方
破故纸(一两)炒为末,每服一钱,热汤下。
一方
益智仁、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米汤下。
一方
五倍子半生半炒,为末,米糕丸,空心,白汤下一钱。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大小便不通候
(第二十二)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大小便不通候
小儿大便不通者,乃是肺家有热在里,流入大肠,以致秘结不通,乃实热也。当以四顺清凉饮加柴胡,或神芎丸、大柴胡汤以流利之。小便不通者,皆因心经不顺,或伏热、或惊起。
心火上炎,不能降济,肾水不上升,故使心经愈热,而小肠与心合,所以小便不通也。宜木通散主之,甚者,八正散服之。小便不通,脐腹妨闷,心神烦热,宜栀子散主之。又有伤寒体热,头目昏沉,不思饮食,夹惊夹食,寒热,大小便皆闭涩不通,烦躁作渴,冷汗妄流,变积伤滞,膈满胀急,青黄体瘦,日夜大热,及伤风、伤暑、惊痫、客忤、筋骨肾脏疳气等热,大小便不通者,并宜脱甲散、大连翘饮加大黄、神芎丸皆可服之。小儿惊风、积热、大小便闭涩,用掩脐法,以连须葱不洗带土、生姜块、淡豉二十一粒,盐二匙同研烂作饼ht子,烘热掩脐中,以绵条札定,良久气通自利。不然再换一剂,如不通,服药。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大小便不通候
木通汤
治小儿小便不通。
木通滑石(各一两)黑豆(炒,半两)上咀,灯芯、葱白煎服,量大小,以意加减。
栀子仁散
治小儿小便不通,脐腹妨闷,心神烦躁。
栀子(五枚)茅根冬葵子(各半两)甘草上咀,每服二钱,不拘时煎服。
掩脐法
海狮(四十九个)黑豆(七粒)葱根(七个)盐(少许)上烂捣细作饼,烘热着于脐上。
八正散
(方见淋门。)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便血脏毒
(第二十三)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便血脏毒
论曰∶小儿初生,七日内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气热盛所致也。母食酒面炙爆热物,流入心肺,儿在胎内,禀受热毒,亦传心肺。且女子热入于心,故小便有之;男子热入于肺,故大肠有之。血出淡淡有水,胚红色,盛则其血鲜。凡有此证,不可以他药,只以生地黄取自然汁,入蜜少许和匀,温服自愈,男女皆效。甘露饮兼服茅根及茅花汤煎浓服亦好,犀角地黄汤可服。脏毒,聚金丸、地黄丸主之。瘀血,桃仁承气汤主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便血脏毒
甘露饮
治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或肌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住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治身面皆黄,肢体肿,大便不调,小便涩黄并治。
熟地黄麦门冬(去心)枳壳(炒)甘草(炙)茵陈枇杷叶(拭去毛)石斛黄芩生地黄天门冬(去心。各等分)上咀,每服二钱,水煎,食后服。
聚金丸
治大便下血,发热烦躁,腹中热痛作渴,脉来弦数。或惊热,目赤昏涩;或有酒毒去血,并治之。
黄连(一两,水浸晒干,一两炒,一两泡,一两生用)黄芩防风(各一两)上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千金地黄丸
治心热肠风,脏毒去血。
生地黄(半斤,研,取汁连渣,二味拌匀晒干)黄连(四两)上未,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麦门冬汤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脱肛痔证候
(第二十四)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脱肛痔证候
小儿蜕肛者,皆因久患泻痢得之。大肠头自粪门出,宜用葱汤熏洗,令软送上。先服止泻药,然后服槐角等药,又用五倍子煎汤,入明矾末熏洗而缩上。有兼痔证肿痛,此为乳母所伤,浓味爆感之而得者。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脱肛痔证候
宜用丹石散、胜雪膏等涂之肿处甚佳,服黄连解毒汤,苦参汤洗,又用防风、荆芥等煎汤洗。或用密陀僧、白矾、冰片末敷上亦妙。又用蓖麻子研成膏,贴顶上,肠即入,急洗蓖麻子去之。及用苦参汤洗亦效。凡肠头作痒即有虫,可用生艾、川楝根煎汤熏洗。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脱肛痔证候
龙骨散
治婴儿大肠虚肛门脱出。
龙骨(二钱半)诃子肉(煨)没石子(二枚)赤石脂罂粟壳(去筋醋炒。各二钱)为末,米饮调化,食前服。
涩肠散
治小儿久痢,大肠头脱出不收。
诃子肉(煨)赤石脂龙骨(各等分)为末,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以帛揉入。治痢,木通汤调下。
丹石散
治外痔如神。
黄丹滑石(各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涂,日上五次。
胜雪膏
治坠肠,翻花等痔,热痛不可忍,或已成疮者并治。
脑子铅霜(各少许)以好醋研成膏,涂之愈。
苦参汤
治脱肛并痔。
枳壳黄连大黄甘草荆芥苦参芍药黄芩(各等分)上咀,每剂半两,车前子、茅草同煎,熏洗。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脱肛痔证候
小儿脱肛,灸百会,穴在顶心旋毛间。灸三炷,如小麦大立止。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五软五硬候
(第二十五)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五软五硬候
五软证,名曰胎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气衰而得。有因母血气弱而孕者,有受胎而母多疾者,或其父母贪色,体气虚弱,或年纪已迈而复见子,有日月不足而生者,或服坠胎之剂不去而竟成胎者。
耗伤真气及降生之后,精气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虚瘦,神色昏慢,致使头、项、手、足、身体软弱,名为五软。歌曰∶禀气元虚髓不充,六淫之气易来攻。头兼手足身羸弱,此证名为五软同。
五硬证,头哽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又有肚大青筋而不宽,宜去积之剂,心腹硬者亦是。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五软五硬候
泻青丸
治五软五硬。(方见前。)
贴项散
贴五软。
附子(制)南星(制。各二钱)为末,姜汁调,摊贴患处。
五加皮散
治项软,三岁不能行。
五加皮为末,酒调敷头骨上,以酒服治行迟。
虎骨丸
治脚软行迟。
虎胫骨(酥炙)生地黄酸枣仁茯苓防风川芎牛膝肉桂(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酒送下或木瓜汤下。
牛膝散
治小儿三岁不能行。
五加皮(六钱)牛膝木瓜(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次入酒二、三滴服。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白虎证
(第二十六)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白虎证
小儿有白虎一病,不可不察。据《统天历游年图》云∶白虎在太岁前一辰也,假如太岁在巳,则为白虎在辰,太岁在申,则白虎在未,余仿此。其神所值之方,小儿不知禁忌,出入居处,稍有触冒,便能为病。其状身微热,有时少冷,啼叫,屈指为数物,手足不螈是也。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白虎证
集香散
治白虎病。
绛真香沉--香檀香安息香人参茯神甘草(炙)酸枣仁(各等分)上咀,水煎,麝一字调入。不拘时服,药渣房内烧。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病证
(第二十七)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病证
,小鬼也。小儿所以有病,因其母未及周年即有胎孕,小儿乳之,故曰病。其证令儿寒热,黄瘦,骨空发落,日渐羸瘦是也。治法,速与断其乳,温平胃气,调和血脉,自然而愈。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病证
龙胆汤
治小儿病。
龙胆草钩藤柴胡桔梗芍药川芎茯苓甘草(炙。各一钱)人参(五分)大黄(蒸,钱半)上咀,每服二钱,用井水煎,食前服。仍夜用红纱袋盛夜明砂与佩之吉。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龟胸龟背证
(第二十八)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龟胸龟背证
胸高肿突,其状如龟,此肺受邪,喘久所致,亦有乳母多食五辛,有感于儿。背高伛偻,此为风寒客入脊骨,或坐早而然,多成痼疾。间有灼艾收功。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龟胸龟背证
百合丹
治小儿龟胸高起。
百合天门冬杏仁木通桑白皮甜葶苈(炒)石膏大黄(三分,焙)上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五丸,食后临卧熟水化下。
枳壳防风丸
治客风入背而高耸。
枳壳防风独活前胡麻黄当归大黄(煨。各一钱)上为末,面糊丸,黍米大。食后米饮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龟胸龟背证
肺俞膈俞小儿中指中节灸,艾如小麦炷三壮,治龟背。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语迟候
(第二十九)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语迟候
《保幼须知》云∶言,心之声也。小儿在胎时,其母卒有惊怖,邪气乘心,故儿感受母气,心宫不守,舌本不通。四、五岁而不能言者,菖蒲丸。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语迟候
菖蒲丸
石菖蒲人参麦门冬远志当归川芎(各三钱)乳香朱砂(各二钱)上为末,炼蜜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粳米饮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齿迟候
(第三十)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齿迟候
聂氏云∶禀受肾气不足者,则齿生而迟。齿乃骨之余,骨乃肾之候,肾不足故骨不长,而齿生迟也。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齿迟候
芎黄散
治齿迟。
川芎(半两)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山药炙甘草(各二钱)上未,白汤调,以末掺齿根。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行迟候
(第三十一)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行迟候
聂氏云∶儿生至周岁,三百六十日膝骨成,乃能行也。近世小儿,多因父母气血虚弱,故胎气不强,骨髓软弱,故不能行也。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行迟候
五加皮散
治行迟脚软。
五加皮川牛膝宣木瓜(各等分,为细末)上米饮调服,入酒一、二滴。
虎骨丸
小儿骨弱不能行者。(方见前。)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鹤膝候
(第三十二)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鹤膝候
小儿禀受不足,气血不充,故肌肉瘦薄,骨节呈露,状如鹤膝,抑亦肾虚得之。肾虚则精髓内耗,肤革不荣,易为邪气所袭,日就枯悴,其殆鹤膝之节乎?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鹤膝候
加味地黄丸
治小儿鹤膝。
熟地黄(煮烂捣,四两)山茱萸肉山药(各二两)泽泻(一两)牡丹皮白茯苓(各半两)鹿茸(酥炙)牛膝(各二钱)上为末,面糊丸,如黍米大。三岁儿以上与十五丸。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发斑候
(第三十三)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发斑候
小儿发斑有二∶有温毒发斑,有胃烂发斑。温毒发斑者,冬月温暖,人感乖戾之气未即病,至春或被积寒所折,毒瓦斯不能泄,至天气暄热,温毒始发,则肌肉斑烂,疹如锦纹。治法用葛根橘皮汤、黄连橘皮汤主之。若胃烂发斑者,伤寒未下即发斑,下早亦发斑,盖不当下而下之,热乘虚而入胃,当下而失下,则胃热不得泄,所以皆发斑。不可用表药,盖表虚里实,若发其汗,重令升泄,更增斑烂,表虚故也,玄参升麻汤、化斑汤主之。伤寒发斑只是热在脏腑,先攻肠胃,里蕴成疮,方发出外。赤者易冶,黑者难治。盖毒瓦斯入胃之深故也。羌活散(见伤寒)加蝉蜕治赤斑。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发斑候
葛根橘皮汤
治小儿发斑瘾疹如锦纹,呕吐清汁,发热。
葛根橘皮杏仁麻黄知母黄芩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二钱,白水煎。有热不吐去陈皮,不热去黄芩、知母。
黄连橘皮汤
温毒发斑,兼治麻证泄泻并去血。
黄连陈皮杏仁(去皮尖)枳实(炒)麻黄葛根(各半两)浓朴(炒)甘草(炙。各钱半)上咀,每服二钱,白水煎服。
玄参升麻汤
治伤寒汗、下后,毒瓦斯不散,表虚里实,身发锦斑,甚则烦躁谵语。
玄参升麻甘草(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服。
化斑汤
(方见伤寒门)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赤游丹毒
(第三十四)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赤游丹毒
小儿丹毒赤游肿者,盖热毒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皮上,赤如丹砂,热毒与血相击,而风乘之,所以赤肿游走遍身也。此由乳母食酒面煎炙等物过度,与夫烘衣与儿,不候冷即着,多成此疾。或发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令儿燥闷,腹胀如火,其痛不可言。有入腹之证,便不可救。仍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皆未坚固,譬如草木茸芽之状,未经寒暑,即娇嫩不坚。故小儿一周之内,不可频频洗浴。恐湿热之气,郁蒸不散,遂成赤游肿,或片片如胭脂涂染,皆肿而壮热。若毒入腹中者,则腹胀硬,多致不救。凡此证候,皆洗浴脱着而得之也。赤游丹肿者,急用蜞针法刺之,使吮其恶血而毒解矣。次服水黄散、葛根白术散、五和散,皆可选而用之。及丹热、实热、龙带热者,并用大连翘汤加大灯心煎服,败毒散,解毒丸并宜服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赤游丹毒
犀角解毒散
治小儿赤白丹瘤,壮热狂躁,睡卧不安,胸膈痞闷,咽喉肿痛,遍身丹毒。
牛蒡子(炒,两半)荆芥(半两)防风甘草(各二钱半)犀角(钱半)上咀,每服三钱,竹叶煎,食远服。
防风升麻汤
治小儿丹瘤赤肿。
防风升麻山栀麦门冬木通甘草(各一钱)上咀,竹叶煎服。
碧绿散
绿豆粉(半两)大黄末(二钱)和匀,姜汁、薄荷汁,蜜调涂患处。
冰黄散
治小儿赤瘤丹毒。
芒硝(半两)大黄(一钱)为细末,新汲水调涂患处。
拂毒散
治小儿诸风热,阴毒肿核,已结未溃。
半夏(一两)贝母大黄朴硝五倍子(各半两)上末,醇醋调涂患处,干再涂,仍服疏风化毒剂。
白玉散
治赤游丹毒。
滑石寒水石(各一两)上为末,米醋调涂肿处,或肿至外肾有破处,只用水调。
五和汤
治赤游肿。
当归茯苓大黄(各七钱)甘草(半两)枳壳(七钱半)上咀,每服三钱,水煎服。
升麻散
治五种丹毒。
升麻郁金桔梗甘草葛根天花粉(各等分)为末,薄荷汤入蜜少许调下。
蜞针法
治赤游丹毒,一切肿痛。
先用湿纸搭毒上,看其肿处一点先干即是正顶。以大笔管一个,安于顶上,却以水蜞一条于管中,频频以冷水灌之,吮其脓血出,其毒自散。如毒甚,可用三、四条方见功。更蜞要脱大,即吮其血,吮其正穴,其蜞必死。若不吮其恶血,十无一生。如血不止,以藕节泥涂之即止。
一方
治赤游丹肿,用青黛、五味为末,井水入蜜调敷。
一方
治赤丹急发,一时无药,恐其入腹,以瓷器打碎,以锋刺红肿处,其毒血出即愈。
急救方
治小儿丹毒,用灶心土研细,新汲水调涂,干则易上。
败毒散、清毒饮
并治丹肿。(方见伤寒门。)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痈毒肿疖
(第三十五)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痈毒肿疖
小儿痈毒肿疖四证者,皆因血气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故结聚成痈疖肿毒也。始初微见头红起,疼者,急用不语唾,夜半频频涂之即消。如不退,用万病解毒丸磨涂并服立效。
若已成,当用天乌散贴。凡小儿诸痈疮毒皆可服漏芦汤。热甚者,解毒丸、四顺清凉饮加防风、连翘、玄参之剂,五福化毒丹、连翘汤之类。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痈毒肿疖
天乌散
涂一切肿毒。
天南星草乌赤小豆黄(各等分)上为末,生姜自然汁调贴患处,或用米醋亦佳。
解毒丸
治小儿一切疮肿毒疖、丹毒、赤游肿。
玄参连翘升麻黄芩芍药(各三钱)当归羌活防风生地黄荆芥甘草(各一钱)上末,炼蜜丸,如鸡头子大,以青黛为衣,灯芯、薄荷汤下。
五福化毒丹
治小儿蕴积热毒,口舌生疮,身体多疥。
玄参桔梗(各半两)茯苓(二两)人参牙硝青黛(各半两)甘草(七钱)麝香(一字)金银箔(各十片)上末,炼蜜丸,芡实大。一岁儿服一丸,分四服,薄荷汤化下。及治痘疹后痘毒上攻,口齿涎血、臭气,仍以鸡翎扫药于口内。
玄参剂
解诸热,消疮毒。
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半两,煨)为末,炼蜜丸,灯芯、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有加防风、羌活、赤芍、连翘。
漏芦汤
治小儿痈疮,及丹毒疮疖。
漏芦麻黄(去节)连翘升麻黄芩甘草芒硝(各二钱)大黄(一两)白蔹(七钱)上咀,每服一钱,白水煎,量大小加减。
青解丸
治小儿五脏积热,毒瓦斯上攻,胸肿咽喉痛,头面发热,唇口干燥,两颊生疮,惊风潮热,痰壅。
寒水石石膏(各四两)青黛(一两)上未,蒸饼丸,芡实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磨下。
一方
治软疖久不愈,用出窑新砖为末,醋调敷。
一方
用大枳壳一枚,去穣,于空地上磨,令口平,以调面糊搭四围,粘在疖上,自破脓出尽,更无痕迹。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悬瘫候
(第三十六)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悬瘫候
小儿初生,口内血气凝结,上及舌上有泡如疖,或如芦fs样,名曰悬痈,一名垂痈。凡有此,急宜以针用绵缠裹,惟留针锋,如粟米许,刺泡上,泄出黄赤血汁,用盐汤洗,用蜜调一字散、如圣散,鹅翎蘸刷之。一刺不消,次日再刺,不过数次,自消尽。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悬瘫候
一字散
朱砂硼砂(各五分)冰片(少许)上为细末,蜜调少许,鹅翎刷入口内,咽下无妨。
如圣散
真铅粉(一钱)牛黄辰砂太阴玄精石上各等分,为细末,掺入口内患处。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瘰候
(第三十七)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瘰候
小儿瘰,是脏腑久伏积热,而颈项筋宛之中及项下有核如梅李初生,渐次而多,谓之瘰。瘰者,结核是也。或在耳后,或在耳前,或在耳下,连及颐项,或在颈下连缺盆,皆谓瘰。或胸前及胸侧,或在两胁,是为马刀疮,手足少阳经主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瘰候
散汤
小儿结核成,先用此方。
连翘桔梗梢甘草梢贝母天花粉黄大黄玄参青皮赤芍药(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灯芯二十根,煎六分,食后临晚卧服。
槲皮散
小儿瘰痛,以此洗之。
槲皮(去粗皮,此木在处有之,即包益槲叶木是也)不拘多少,切碎水煎,温汤频洗。
白芨散
治瘰已溃,脓汁出不干。
白芨贝母(各半两)轻粉(一钱)上为细末,先以槲皮散洗过,后用清油调敷。
其余瘰治法与大人大同,惟在量其大小虚实加减耳。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疮癣疥候
(第三十八)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小儿脏腑,本是火多,况有失调,外受风寒,郁而为热,内袭母乳、五味、七情之火。发于内者,则为内惊,发于皮肤之间,则为疮癣疖毒。治法当先清其乳母,谨忌食味,次调和小儿气血。不可峻用攻发之剂,当缓以和之,得其治道也。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疮癣疥候
小儿勿指月,耳后生疮,名曰月蚀,用虾蟆末敷。
蔷薇散
治小儿月蚀疮。
蔷薇根(四钱)地榆皮(二钱)轻粉(五分)上为细末,先用盐汤洗过,后敷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疮癣疥候
小儿眉间生疮,名曰链银疮。
金银散
金银锅(一个)轻粉(五分)为细末,麻油调敷。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疮癣疥候
小儿热壅伤肺,肺开窍于鼻,故鼻上生疮,红点集集,名曰肺风。或鼻下两傍及人中湿烂痒溃,名曰鼻。
其疮有不痛者,疮汁流处却又成疮,名淫沥疮,后方神效。
秘验方
治黄水浸湿,流汁成疮。
枯矾海螵蛸(各一钱)赤石脂铅粉(各二钱)雄黄(一钱)黄丹(二钱)轻粉孩儿茶(各五分)上为末,干搽上。不粘者,香油调敷。
清金散
敷鼻下烂疮。
铜青白矾(各一钱)为末,敷患处。
一方
用熊胆泡汁汤,以鸡翎扫上。
泽泻散
小儿肺经积热,鼻上生疮及鼻下赤烂。
泽泻郁金山栀仁甘草上为细末,用甘草煎汤,食后调服。量大小与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疮癣疥候
耳者,肾之外候。小儿肾经气实,其热上冲于耳,遂使津液壅滞为稠脓,为精汁者此也。
亦有沐浴水入耳中,水湿停留,传于气血,酿成耳脓,久不瘥,变成耳重。
龙骨散
治耳脓。
枯矾(一钱)龙骨(。一钱半)黄丹胭脂(各一钱)麝香(少许,共为细末)上先用绵杖子捻出耳中脓水,次用鹅翎管吹入耳中一字。
麝香散
治前证。
蜘蛛(一枚)胭脂坯子(五分)麝香(一字)为细末,吹入耳。
耳疮方
黄连蛇床子(各一钱)轻粉(一字)为末,搽疮或吹入耳。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疮癣疥候
头为诸阳之首,多有胎热及热毒上攻于头,故头上成疮不绝。若散而片片白痂,燥痒又类白屑。此因积热而生,名曰白秃。又有浓痂黄汁,汁流又成疮者,名肥疮。若不早治,渐成满头,其势遍延,久而难变成光秃,并不生发,俗名腊梨,不可不早治也。
秘验方
治一切白秃,多有不愈。
沥青(一两)苦参末(半两)杏仁泥百草霜(各三钱)川椒末水银(各五钱)以柏子油调研如糊,不见水银为好。先用大苦茶煎浓热洗,剃去发痂,即涂上,三次愈,忌发物。
连床散
治小儿满头如癞疮毒,及手足身上阴器肤囊痒,则爪烂黄水汁淋漓燥痛。
黄连(净半两)蛇床子(二钱半)五倍子(一钱二分)轻粉(一钱)上为细末,先以荆芥、葱同煎汤,洗拭干后,用清油调敷。
一方
楝根皮烧灰存性,猪油调敷。
鲫鱼方
治小儿白秃。
鲫鱼一尾,重三、四两者,去肠肚,以乱发填满,湿纸包烧存性,为末,加雄黄少许。
麻油调敷,先以荠水洗拭后用药。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疮癣疥候
用羊蹄根、明矾少许同捣烂,以绢帛包,搓疮上,三次尽愈。
一方
用川槿皮末,醋调和水银不见星,掺疮上效。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疮癣疥候
瘭疮方
治卒得瘭疮赤烂,牛粪烧存性敷。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疮癣疥候
疮头黑深,破之黄水出,四畔淳浆,用蛇蜕皮烧存性,细研,鸡子渍调敷。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诸疮癣疥候
白胶香半两,轻粉二钱,同调猪膏或猪骨髓敷之。
[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 小儿灸法
(第三十九)《明堂灸经》曰∶小儿之患,详悉幽玄,默而抱疾,自不能言也,故曰哑科。或胎中受病,或生后伤风,动发无时,寒温各异,证候多端。治疗之法,皆有凭于灸艾。然诸家穴法不同,则治法亦多舛谬。
今按《明堂》之内,精选小儿应验七十二穴,曾是并经用治,累验神功。大抵穴法与大人无异,艾炷大小之别耳。凡儿灸艾,其小如麦炷许,今附穴法于下云。
小儿惊痫者,先惊悸啼叫后乃发也,灸顶上旋中三壮及耳后青络脉,炷如小麦大。
小儿慢惊风,灸尺泽各一壮,在肘下横纹约上动脉中。
小儿风痫,先屈指如数物,乃发病也,灸鼻柱上发际宛宛中三壮。
小儿二、三岁忽发两眼大小俱赤,灸手大指次指间后一寸五分陷中各三壮。
小儿囟门不合,灸脐上、脐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壮,灸疮未发,囟门先合最效。
小儿夜啼,上灯啼,鸡鸣止者,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一壮。
小儿喉中鸣,咽乳不利,灸璇玑一穴三壮,在天突下一寸陷中。
痫病者,小儿恶疾也。呼吸之间,不及求师,致困者不少。谚云∶国无良医,枉死者半。
小儿猪痫病,如口秽吐沫,灸巨阙穴三壮,在鸠尾下一寸陷中。
小儿睡中惊,目不合,灸屈肘横纹中上三分各一壮。
小儿口有疮蚀龈,臭秽气冲人,灸劳宫二穴各一壮,在手心中,以名指屈指尖到处是也。
小儿鸡痫,惊搐自摇,灸手少阴三壮,在掌后去腕半寸。
小儿久疟不愈者,灸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各一壮。
小儿身强,角弓反张,灸鼻上入发际三分三壮,次灸大椎下节间。
小儿龟胸,缘肺热胀满,攻胸膈所生,又缘乳母过食五辛之致。灸两乳前各一寸半上两行,三骨罅间六处各三壮。
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在手大指次指两骨间陷中,灸三壮。
小儿秋后冷痢不止者,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
小儿惊痫,灸鬼禄穴,在上唇内中央弦上,以快剪断更佳。
小儿水肿腹大,灸脐上一寸三壮,名水分穴。
小儿热毒风盛,眼睛疼痛,灸手中指本节头三壮,名拳尖也。
小儿龟背,初生时被客风吹着脊骨所致,肺俞、心俞、膈俞各三壮。取法∶
肺俞
(在三椎下两旁各开一寸五分。)
心俞
在五椎下两旁各开一寸五分。)
膈俞
(七惟下两旁一寸半。)小儿脐肿,灸腰节脐骨间,灸三壮,名命门穴。
小儿急惊风,灸前顶一穴三壮。取法∶在百会前一寸,若不愈,须灸两眉头及鼻下人中一穴。
小儿风痫治不瘥,灸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嚼而取之,名率谷也。
小儿呕吐乳汁,灸中庭一穴一壮,在膻中穴下一寸陷中。
小儿目涩怕明,状如青盲,灸中渚二穴各一壮,在手小指次指大节后陷中。
小儿雀目,夜不见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节横纹头白肉际各一壮。
小儿睡中惊掣,灸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甲如韭叶各一壮。
小儿多疳者,是脑门被风拍着及肺寒也,灸囟会一穴二壮,在上星上一寸直鼻上。
小儿急喉痹,天突一穴灸一壮,在结喉下三寸耳骨间。
小儿食痫者,前发热洒淅乃恶发也,灸鸠尾上五分,灸三壮。
小儿牛痫,目直视,腹胀乃欲发也,鸠尾一穴灸二壮。
小儿马痫,张口摇头,身反张,马鸣也。仆参二穴,灸各三壮,在足跟骨下白肉际陷中,拱足取之。
小儿阴肿,灸内昆仑二穴各三壮,在内踝后五分,筋骨间陷中。
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撮痛不可忍,灸百会一穴三壮,在颠中旋毛间。
小儿初生三四日、七日内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风中脐,循流至心脾二经,遂舌强唇。灸承浆一穴七壮,在下唇宛宛中,次灸颊车二穴,在耳下曲颊骨后。
小儿三、五岁,两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灸九椎上一壮。
小儿五、六岁不语者,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转难。灸心俞穴三壮,在五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陷中。
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灸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灸一壮。
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憔悴,诸医不效者。灸尾骨上三寸陷中三壮。岐伯云∶兼三伏时内用柽柳水浴孩子,午正时当日灸之。后用青帛拭,兼有似见疳虫子随汗出也。
此法神效。
小儿脱肛泻血不愈,灸龟尾一壮,脊端穷骨也。
小儿斑疮入眼,灸大椎二穴,项后第一椎下两傍各一寸半。
小儿奶避,目不明者,灸肩中俞二穴各一壮,在肩甲内廉去脊二寸陷中。
小儿羊痫,目瞪吐舌,羊鸣,灸第九椎下节间。
小儿饮水不歇,面目黄者,灸阳刚二穴各一壮,在十四椎下两傍各开一寸陷中。
小儿禀胎疝卵偏肿者,灸囊下十字缝中三壮,春灸夏效,冬灸春效。
小儿羸瘦,饮食少进,不生肌肉,灸胃俞二穴各一壮,在十二椎下两傍各开一寸半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