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医学纲目

药性不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图(图缺)

〔《素》〕浓味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浓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浓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浓则发热。(《阴阳应象论》)

〔东垣〕: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防风 升麻 羌活 柴胡 葛根 威灵仙 细辛 独活 白芷 桔梗 黍粘子 本 川芎 蔓荆子 秦艽 天麻 麻黄 荆芥 薄荷 前胡

热浮长,气之浓者,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

附子 乌头 干姜 生姜 良姜 肉桂 桂枝 草豆蔻 丁香 浓朴 木香 益智 白豆蔻 川椒 吴茱萸 茴香 玄胡索 缩砂 红花 神曲

湿化成,其兼气味(气温凉寒热,在人则以胃应之。味甘辛咸苦,在人则以脾应之)。

黄 人参 甘草 当归 熟地 半夏 苍术 白术 陈皮 青皮 藿香 槟榔 莪术 三棱 阿胶 诃子 杏仁 麦芽 桃仁 紫草 苏木

燥降收,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

茯苓 泽泻 猪苓 滑石 瞿麦 车前子 木通 灯草 五味子 桑白皮 犀角 白芍药 天门冬 乌梅 牡丹皮 地骨皮 枳壳 琥珀 连翘 枳实 麦门冬

寒沉藏,味之浓者,阴中之阴,味浓则泄。

大黄 黄柏 黄芩 黄连 石膏 草龙胆 生地黄 知母 防己 茵陈 牡蛎 栝蒌根 朴硝 玄参 山栀 川楝子 香豉 地榆(脾不主时,于四季末各旺一十八日,乃坤土也,生化一十一藏,受胃之禀乃能生化。)

天有阴阳,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寒凉者,天之阴也。地有阴阳,辛、甘、淡、酸、苦咸六味是也。辛甘淡,地之阳也;酸苦咸,地之阴也。轻清成象,味薄,细茶之类,本乎天者亲上。重浊成形,味浓,大黄之类,本乎地者亲下,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浓者,为阴中之阴。味浓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浓者,为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

清阳发腠理,清之清者也。清阳实四肢,清之浊者也。

浊阴归六腑,浊之浊者也。浊阴走五脏,浊之清者也。

粥,淡,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茶,苦,阴中之阳,所以清眼目。

苦药平升,微寒平亦升,甘辛药平降,甘寒泻火,苦寒泻湿热,苦甘寒泻血热。

〔《素》〕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阴阳应象论》),壮火,姜、附之属,少火,升麻、葛根之属。

帝曰:五味阴阳之用如何?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至真要大论》)

〔垣〕辛能散结润燥,苦能燥湿坚软,咸能软坚,酸能收缓收散,甘能缓急,淡能利窍。五辣:蒜辣心,姜辣颊,葱辣鼻,芥辣眼,蓼辣舌。

〔《素》〕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宣明五气篇》)

东垣:引经药:

太阳经 手,羌活;足,黄柏。

阳明经 手,白芷、升麻;足,石膏。

少阳经 手,柴胡;足,青皮。

太阴经 手,桔梗;足,白芍药。

少阴经 手,独活;足,知母。

厥阴经 手,柴胡;足,青皮。

手太阴肺

南星 款冬花 升麻 桔梗 山药 檀香 粳米 五味子 白茯苓 天门冬 麦门冬 阿胶 桑白皮 葱白 杏仁 麻黄 益智 丁香 白豆蔻 砂仁(檀香、豆蔻为使) 知母 栀子 黄芩 石膏

足太阴脾

草豆蔻 茱萸 砂仁(人参、益智为使) 防风 当归 益智 黄 苍术 白术 胶饴 代赭石 茯苓 麻子 甘草 半夏

通入手足太阴肺脾

升麻 芍药 木瓜 藿香 白芍药 玄胡索 砂仁

手阳明大肠

升麻 白芷 麻子 秦艽 薤白 白石脂 砂仁(白石脂为使) 肉豆蔻 石膏

足阳明胃

丁香 草豆蔻 砂仁 防风 石膏 知母 白术 神曲 葛根 乌药 半夏 苍术 升麻 白芷 葱白

通入手足阳明

麻黄(酒) 大黄(酒) 连翘 升麻 白术 葛根 石膏 檀香(佐以他药) 白芷

手少阳三焦

川芎 大黄(酒) 柴胡 青皮 白术 熟地 黄 地骨皮 石膏 细辛 附子。

足少阳胆

半夏 草龙胆 柴胡

通入手足少阳

青皮 川芎 柴胡 连翘

手厥阴心包络

沙参 白术 柴胡 熟地 牡丹皮 败酱

足厥阴肝

草龙胆 蔓荆子 阿胶 瞿麦 桃仁 山茱萸 代赭石 紫石英 当归 甘草 青皮 羌活 吴茱萸 白术

通入手足厥阴

青皮 熟地 柴胡 川芎 皂角 苦茶 桃仁

手太阳小肠

白术 生地黄 羌活 赤茯苓 赤石脂 砂仁(赤石脂为使)

足太阳膀胱

蔓荆子 滑石 茵陈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桂枝 黄柏 羌活 麻黄

通入手足太阳

防风 羌活 本 蔓荆子 茴香 黄柏 白术 泽泻 防己 大黄(酒)

手少阴心

麻黄 桂心 当归 生地 黄连 代赭石 紫石英 栀子 独活 赤茯苓

足少阴肾

知母 黄柏 地骨皮 阿胶 猪肤 牡丹皮 玄参 败酱 牡蛎 乌药 山茱萸 天门冬 猪苓 泽泻白 茯苓 檀香 甘草 五味子 吴茱萸 益智 丁香 独活(或用梢)桔梗(或用梢) 砂仁(黄柏、茯苓为使)

通入手足少阴

细辛 熟地 五味子 泽泻 地榆 附子 知母 白术

命门

附子 沉香 益智 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