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黄帝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胜者为行痹,(行痹者,行而不定也,称为走注疼痛及历节之类是也),寒气胜者为痛痹(痛痹者,疼痛苦楚,世称为痛风及白虎飞尸之类是也),湿气胜者为着痹(着痹者,着而不移,世称为麻木不仁之类是也。凡麻木不仁必着而不移,河间所谓气之道路着而麻者得矣。或痛着一处,始终不移者是也)。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凡风寒湿所为行痹、痛痹、着痹之病,冬遇此者为骨痹,春遇此者为筋痹,夏遇此者为脉痹,长夏遇此者为肌痹,秋遇此者为皮痹,皆以所遇之时,所客之处命名。非此行痹、痛痹、着痹之外,又别有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也)。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治见飧泄门)。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治见淋门)。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王注云:淫气谓气之妄行者,各随脏之所主而入为痹也)。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见痹论篇)
冬感风寒湿者,为骨痹。久不已,则内入于肾,病肾胀,足挛,尻以代踵,身蜷,脊以代头。取太溪、委中。
春感风寒湿者,为筋痹。久而不已,则内入于肝,病卧则惊,多饮,数小便。取太冲、阳陵泉。
夏感风寒湿者,为脉痹。久而不已,则内入于心,病心下满,暴喘嗌干,善噫恐惧。取大陵、小海。
长夏感风寒湿者,为肉痹。久而不已,则内入于脾,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取太白、三里。
秋感风寒湿者,为皮痹。久而不已,则内入于肺,病烦满喘呕。取太渊、合谷。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 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疾,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治见痛痹)。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治见着痹)。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治见痛风条酒渍巾熨)。其热多,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乘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为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而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帝曰:善。(俱痹论)
〔河〕升麻汤 治热痹,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纵,皮色变,诸风皆治。
升麻(三两) 茯神(去皮) 人参 防风 犀角(镑) 羚羊角(镑) 羌活(各一两) 官桂(半两)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二块,碎,竹沥少许,同煎至一盏,温服,不计时候。
〔《素》〕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不足,病肺痹。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四时刺逆从论)。肺脉微大为肺痹,引胸背,起恶日光。心脉微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全文见诊)
〔《灵》〕黄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黄帝曰:痹之高下有处乎?少俞答曰:欲知高下者,各视其部。(五变论)
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五色篇)。浮络多青则痛,黑则痹(全文见皮)。络脉暴黑者,留久痹也。(全文见阴阳)
〔《素》〕脉涩曰痹。(平人气象论)
行痹(即走注疼痛)
〔仲〕诸肢节疼痛,身体 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兀兀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两,炮)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麻黄 芍药 黄 (各三两) 甘草(炙) 川乌(五枚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去乌头)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蜜再煎,服七合,不时尽服之。
〔河〕防风汤 治行痹走注无定。
防风 甘草 当归 赤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炒熟) 桂(以上各一两) 黄芩 秦艽 葛根(各三钱) 升麻(去节,半两)
上为末。服五钱,水酒各二盏,枣三枚,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本》〕治湿伤肾,肾不养肝,肝自生风,遂成风湿,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肌肉疼痛,渐入左指中,薏苡仁散。
薏苡仁(一两) 当归 小川芎 干姜 茵芋 甘草 官桂 川乌 防风 人参 羌活 白术 麻黄 独活(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临卧酒调下,日三服。
治白虎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啮,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疼痛,麝香丸。
川乌(大八角者,三个,用生) 全蝎(二十一个,生用) 黑豆(二十一个,生用) 地龙(半两)
上为细末。入麝香半字同研匀,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卧令膈空,温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予得此方,凡得历节及不测疼痛,一二服便瘥。在歙州日,有一贵家妇人,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则发,如虫啮其肌,多作鬼邪治。予曰,此正历节病也,三服愈(歙,尸叶切)。
〔丹〕龙虎丹 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疼痛。
草乌 苍术 白芷(各一两)
上研为末,水拌发热过,再入乳香二钱,当归、牛膝各半两,酒糊丸,如弹子大。酒化下。
〔无〕附子八物汤 治历节风,四肢疼痛,如锤锻,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 芍药 茯苓 半夏 桂心(各三两) 白术(四两) 人参(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丹〕痛风走注疼痛。
黄柏(酒炒) 苍术(酒炒,各二钱)
上作一服,煎就,调酒威灵仙末、羚羊角灰,臣苍术,佐芥子,使用姜一片,入药末一钱,擂碎,以前药再温服。
〔东)和血散痛汤 治两手十指,一指疼了一指疼,疼后又肿,骨头里痛,膝痛,左膝痛了右膝痛,发时多则五日,少则三日,昼轻夜重,痛时觉热,行则痛轻,肿却重。解云,先血后气,乃先痛后肿,形伤气也。
羌活身 升麻 麻黄(去节,各钱半) 桃仁(十个) 柴胡(二钱) 红花(一分) 归身(一分) 防风(一钱) 甘草(炙,二分) 独活(五分) 猪苓(五分) 黄柏(一钱) 防己(六分) 知母(酒,一钱) 黄连(酒)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一大盏,煎至一半,去渣,空心热服。
〔罗〕真定府张大,素好嗜酒,五月间病手指节肿痛,屈伸不利,膝髌亦然,心下痞满,身体沉重,不欲饮食,食即欲吐,面色痿黄,精神减少。至六月间,求予治之。诊其脉沉而缓,缓者脾也。《难经》云:俞主体重节痛。俞者,脾之所主,四肢属脾。盖其人素饮酒,加之时助,湿气大胜,流于四肢,故为肿痛。《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仲景云:湿流关节,肢体烦痛,此之谓也。宜以大羌活汤主之。《内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以苦发之,以淡渗之。又云:风胜湿。羌活、独活苦温,透关节而胜湿,故以为君。升麻苦平,威灵仙、苍术、防风苦辛温发之者也,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辛温以散之。甘草甘温益气,泽泻咸平,茯苓甘平,导湿而利小便,以淡渗之。使气味相合,上下分散其湿也。
羌活 升麻(各一钱) 独活(七分) 苍术 防风 甘草 威灵仙 茯苓 当归 泽泻(各半两)
上锉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食前一服,食后一服。忌酒、面、生冷、硬物。
〔《本》〕麻黄汤 治历节。
麻黄(一两) 羌活(一两) 黄芩(三分) 细辛 黄 (各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渣,温服,接续三四日。有汗慎风。
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其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散。
牛蒡子 新豆豉(炒) 羌活(各三两) 生地(二两半) 黄 (一两半)
上为细末。汤调二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此病胸膈生痰,久则赤肿,附着肢节,久久不退,遂成疠风。此孙真人预戒也,宜早治之。
〔河〕大豆 散 治周痹注五脏留滞,胃中结聚。益气出毒,润泽皮毛,补肾。
用大豆 一升,炒香熟,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空心加至一钱,日三服。(本草云:大豆消瘀血,破妇人恶血,治热痹筋挛膝痛。古人多用酒沃豆 取汗,盖表药也)
〔无〕控涎丹 凡人忽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俗医不晓,谓之走注,便用风药及针灸,皆无益。又疑是风毒结聚,欲为痈疽,乱投药帖,亦非也。此乃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变为疾。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思昏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口流唾涎,手脚重,腿冷,痹气不通,误认为瘫痪,亦非也。凡有此疾,但用是药,不过数服,其疾如失。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上为末,煮糊丸,如桐子大。晒干,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其效如神。
〔《千》〕犀角汤 治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
犀角(二两) 羚羊角(一两) 前胡 黄芩 栀子仁 射干 大黄 升麻(各四两) 豉(一升)
上九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服。
〔《本》〕茵芋丸 治历节肿满疼痛。
茵芋 朱砂 薏苡仁(各一两) 牵牛(一两半) 郁李仁(半两)
上细末,炼蜜杵丸,如桐子大,轻粉滚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或二十丸,五更温水下,到晚未利,可二三服,快利为度,白粥将息。
〔子和〕治一税官,风寒湿痹,腰脚沉重浮肿,夜则痛甚,两足恶寒,经五六月间,犹绵胫,靴足膝,皮肤少有跣露,则冷风袭之,流入经络,其病转剧,走注上下,往来无定,其痛极处,便挛急而肿起,肉色不变,腠理如虫行。每遇风冷,病必转增,饮食减,肌体瘦乏,须人扶,稍能行立。所服者,乌、附、姜、桂种种燥热。燔针着灸,莫知其数,前后三年不愈。一日予脉之,其两手皆沉滑有力,先以导水丸、通经散各一服,是夜泻三十余行,痛减半,渐服赤茯苓汤、川芎汤、防风汤,此三方在《宣明论》中治痹方是也,日三服,煎七八钱 然汗出。余又作玲珑灶法熏蒸,血热必增剧,诸汗法古方多有之,惟以吐发汗者,世罕知之。故予尝曰:吐法兼汗,良以此夫。
〔《千》〕治游风,行走无定,或如盘大,或加瓯,或着腹背,或着臂,或着脚,悉主之。
海藻 茯苓 防风 独活 附子 白术(各三两) 大黄(五两) 鬼箭羽 当归(各二两) 上九味, 咀。以水二斗,渍五日,初服二合,渐加,以知为度。
〔丹〕控涎散 治身及胁走痛,痰挟死血。加桃仁泥丸,治走注疼痛。
威灵仙(一钱) 川芎(七钱) 栀子(炒,一钱) 当归(一钱) 肉桂(一分) 苍术(一钱) 桃仁(七个)甘草(五分)
上用生姜五片,水二盏,煎半干,入童便半盏,竹沥半盏,沸热服。忌肉面鸡。
定痛方 治一切风湿痹痛。
乳香 没药 地龙(去土) 木鳖(去皮) 金星石 五灵脂
上等分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临卧酒下。
〔《外》〕治历节诸风,百节酸疼不可忍。用松脂三十斤,炼四、五十遍,以炼酥三升,温和松脂三升,熟搅令极调匀,每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数日。食面粥为佳,慎勿食血腥生冷 物果子。百日瘥。
松节酒 治历节风,四肢疼痛。
松节二十斤,酒五斗,渍三七日,服一合,日五六服。(丹溪云:松属金,能渗血中之湿)
〔《千》〕松叶酒 治历节。
松叶三十斤,酒二石五斗,渍三七日,服一合,日服五六度。
寒走注疼痛治法及热走注疼痛治法,并见表寒表热条。
〔垣〕:身体沉重,走注疼痛,湿热相搏,而风热郁不得伸,附着于有形也,宜苍术、黄柏之类。
〔李绛〕《兵部手集》方。治臂胫痛,不计深浅皆效。用虎胫骨二大两,粗舂熬黄,羚羊角一大两,屑,新芍药二大两,细切。三物以无灰酒浸之,春夏七日,秋冬倍日,每旦空腹饮一杯。冬月速要服,即以银器物盛,火炉中暖养之,三两日即可服也。
〔《经》〕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具,涂酥炙黄,槌碎,绢袋盛,用清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二合,日三服。
〔《圣》〕治历节风,百节疼痛,不可忍。用虎头骨一具,涂酥炙黄,槌碎,绢袋盛,用清酒二斗,浸五宿,随性多少,缓饮之妙。
〔《灵》〕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搐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黄帝曰:愿闻众痹。岐伯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它痹发,发则如是。此内则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周痹当作众痹,夫周痹邪在分肉血脉,今云邪独居分肉之间而命曰周痹者,是众痹之误为周痹也明矣。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者,所谓更止更居也。痛解则厥,厥则它痹发者,所谓更发更起也。自黄帝曰善,此痛安生,至此一百十四字,原误在后刺其下以脱之上,今移于此)。黄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帝曰:善。愿闻周痹如何?岐伯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坚,转引而行之。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周痹篇。大络血结不通为实,脉陷空为虚。“过”字一作“遏”,下同)
按:缪刺论云: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之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 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渐多之,十五日十五,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
详此亦刺众痹于所痛之法,当与前众痹法相参用之。
刺五脏六腑痹法,见诸痹条。
〔《千》〕治历节,但于痛处,灸三七壮,佳。
〔《怪》〕白虎历节风痛:两踝尖(在内外两踝尖灸之)。浑身疼痛,往来上下无常:阳辅。如足跟不得履地:风池。如膝盖肿起:曲池(一寸半),阳陵泉(一寸半)。
〔《心》〕妇人四旬,因小产成病,百节痛,无常处,卧床不起,八字(五分),环跳(四寸半),五枢(三寸半),曲池、液门(各寸半),绝骨(二寸半)。如脊背痛者,人中、大椎节下(各五分),委中(七分见血立效)。
〔无〕附骨疽,与白虎飞尸历节皆相类。历节痛则走注不定,白虎飞尸痛浅按之则便止,附骨疽痛深按之亦无益。又一说,白虎飞尸亦能作脓,着骨而生,及其腐渍,碎骨出尽,方愈。如是则附骨与白虎飞尸同是一病,但浅深不同耳。
〔仲〕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则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痛痹(即痛风)
〔丹〕痛风论 气行脉外,血行脉内,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此平人之造化也。得寒则行迟而不及,得热则行速而太过。内伤于七情,外伤于六气,则气血之运或迟或速,而疾作矣。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涉于冷水,或立湿地,或扇风取凉,或坐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治法以辛热之剂,流散寒湿,发腠理。其血得行,与气相和,其病自安。然亦有数种,治法各异,谨书一二,以证予言。一治东阳傅丈腿痛,一治朱宅阃内痛挛,一治邻鲍子痢后风,皆数十帖半年安(详见后丹溪先治内热条)。或问:比见邻人,用草药研酒饮之,不过数帖,亦有安者,如子之言,类皆经久取效,无乃太缓乎?予曰:此劫病草药,石上采丝为之君,过山龙等佐之,皆性热而燥者,不能养阴,却能燥湿。病之浅者,湿疾得燥则开,热血得热则行,亦可取效。彼病深而血少者,愈劫愈虚,愈劫愈深,若朱之病是也。子以我为迂缓乎!(朱之病,即朱阃挛痛医十月不应,而丹溪起之也)
潜行散 治痛风。黄柏一味,酒浸焙干,为末。生姜汁和酒调服,必兼四物等汤相间服之妙。
二妙散 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如有气加气药;如血虚加补血药;如痛甚以姜汁热辣服之。
黄柏(炒) 苍术(炒制,去皮)
上为粗末。生姜研入,汤煎沸,调服。此二物皆有雄壮之气,如表实气实者,少酒佐之。一法,二妙为君,加甘草、羌活各二钱,陈皮、芍药各一钱,酒炒威灵仙半钱,为末服之佳。
一男子,家贫多劳,秋凉忽浑身发热,两臂膊及腕,两足及胯,皆疼痛如锻,昼轻夜剧。医与风药则愈痛,与血药则不效,惟待毙而已。予脉之,两手俱涩而数,右甚于左。问其饮食,则如平时。形瘦则如削尽,盖大痛而瘦,非病也。用苍术一钱半,酒黄柏一钱半,生附一片,生甘草三分,麻黄五分,研桃仁九个,作一帖煎,入姜汁些少令辣,热服。至四帖后,去附子,加牛膝一钱。至八帖后,来告急云:气上喘促不得睡,痛似微减。此时昏黑不能前去诊视,予意其血虚,因服麻黄过剂,阳虚被发动而上奔,当与补血镇坠带味酸之药以收之。遂以四物汤加川芎、芍药、人参二钱,五味子十二粒,作一帖。与二帖服之,喘促随定,是夜遂安。三日脉之,数减大半,涩脉如旧。问其痛,则曰不减,然呻吟之声却无。察其起居,则疲弱无力,病患却自谓不弱。遂以四物汤加牛膝、白术、人参、桃仁、陈皮、甘草、槟榔,入姜三片煎服。如此药与五十帖而安。一月后,因负重担,痛复作,饮食亦少,再与此药,每帖加黄 三分,又二十帖方全愈。东阳傅丈,年逾六十,性急作劳,患两腿痛,动作则痛甚。予视之曰:此兼虚证,当补血虚,病自安。遂与四物汤加桃仁、陈皮、牛膝、生甘草,煎入生姜,研潜行散,热饮,三四十帖而安。
何县长,年四十余,形瘦性急,因作劳背疼,臂痛,骨节疼,足心发热,可与四物汤。
带热,下大补丸,保和丸共六十粒,食前服。
妇人脚疼,脚怕冷,夜剧日轻。
生地 白芍 归尾(各五钱) 黄柏(炒) 黄芩 白术 陈皮(各三钱) 牛膝(二钱) 苍术(三钱)甘草梢(一钱)
上分六帖,煎服。食前热饮之。
邻人鲍子,年二十余,因患血痢,用涩药取效。后患痛风,号叫撼邻里。予视之曰:此恶血入经络证,血受湿热,久为凝浊,所下未尽,留滞隧道,所以作痛,经久不治,恐成枯细。遂与四物汤、桃仁、红花、牛膝、黄芩、陈皮、甘草,煎生姜汁,研潜行散,入少酒饮之,数十帖。又与刺委中,出黑血近三合而安。
痢后风,系血入腑腑,下未尽,复还经络,不得行故也。松明节一两,以乳香一钱,炒焦存性,苍术一两,紫葳一两半,甘草半两,黄柏一两,桃仁去皮不去尖一两,俱为末。每服三钱,生姜同杵细,水荡起二三沸服。
朱宅阃内,年三十,食味甚浓,性亦躁急,患痛风挛缩数月,医不应。予视之曰:此挟痰与气症,当和血疏痰导气,病自安。遂以潜行散,入生甘草、牛膝、枳壳、通草、陈皮、桃仁、姜汁煎饮半年而安。
陆郎左腿ht 骨旧痛,小便赤少,此积忧痰涎所为。
白术 枳壳 赤芍(一钱) 条芩 连翘 通草 甘草梢(三分)
六安人脚ht 骨痛。
苍术 白术 陈皮 芍药(三分) 木通(二钱) 甘草(五分)
分四帖煎下大补丸四十粒。
上丹溪治痛风法,主于血热、血虚、血污,或挟痰,皆不离四物、潜行、黄柏、牛膝、生甘草、桃仁、陈皮、苍术、生姜汁,而随症加减,发前人之所未发,医世俗之所不医,其有功于世也大矣。
〔《本》〕王检正患鼻额间痛,或麻痹不仁,如是数年。忽一日,连口唇颊车发际皆痛,不开口,虽言语饮食,亦妨,在额与颊上常如糊,手触之则痛。予作足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经络,血凝滞而不行,故有此症。或者以排风、小续命、透髓丹之类与之,皆不效。制此
犀角升麻汤赠之,数日而愈。
犀角(一两一钱) 升麻 防风 羌活(各三两) 川芎 白附 白芷 黄芩(各半两) 甘草(一分)
上粗末。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通口食后服,临卧一服,日三四服。足阳明,胃也。经云:肠胃为市。又云:阳明多血多气。
胃之中,腥膻五味,无所不纳,如市廛无所不有也。六经之中,血气俱多,腐熟饮食,故饮食之毒,聚于胃。此方以犀角为主,解饮食之毒也。阳明经络环唇挟舌,起于鼻合中,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王公所患,皆一经络也,故以升麻佐之。余药皆涤除风热,升麻、黄芩,专入胃经,稍通者自能晓。
〔海〕四物苍术各半汤 治肢肿,不能举动。四物汤、苍术各半两,同煎服效(与活血丹相表里)。
活血丹 与四物苍术各半汤相表里,治遍身骨节疼痛如神。
熟地黄(三两) 当归 白术 白芍 续断 人参(各一两)
上细末。酒糊丸,如桐子大。
〔东垣〕苍术复煎散 治寒湿相合,脑户痛,恶寒,项筋脊强,肩背胛卵痛,膝膑痛,无力行步,能食,身沉重,其脉沉缓洪上急。
苍术(四两,水二碗煎至二大盏,去渣,入下药) 羌活(一钱) 升麻 柴胡 本 泽泻 白术(各五分) 黄柏(三分) 红花(少许)
上为粗末。用苍术汤二盏,煎至一大盏,去渣温服,空心,微汗为效。忌酒面。
缓筋汤 治目如火肿痛,两足及伏兔骨筋痛,膝少力,身重腰痛,夜恶寒痰嗽,项颈筋骨皆急痛,目多眵泪,食不下。
羌活(二钱) 独活(二钱) 本(三分) 麻黄(三分) 苏木(一分) 升麻(三分) 甘草(炙,二分) 草蔻(三分) 生地 黄芩 黄柏(各三分) 苍术(五分) 归身(三分) 柴胡(三分) 熟地(二分) 生甘草根(二分)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食远。
〔仲〕桂枝芍药知母汤
〔河间〕防风汤。(以上二方治痛风神妙,并见行痹表条)
〔世〕治痛风。
草乌(四两,去尖) 木鳖子(三两,去壳) 自然铜(一两, ) 香白芷(三两) 没药(二两,另研)南星(二两) 威灵仙(二两) 地龙(三两)
糊为丸。每服十五粒。
〔罗〕活血应痛丸 治风湿客于肾经,血脉凝滞,腰背肿疼,不能转侧,皮肤不仁,遍身麻木,上攻头目虚肿,耳内常鸣,下注脚膝重痛少力,行履艰难,项背拘急,不得舒畅。常服和血脉,壮筋骨,使气脉宣通。
狗脊(去毛,六两) 苍术(泔浸一宿,十两) 香附(炒,十二两) 陈皮(九两) 没药(一两二钱)草乌(二两半,炮) 威灵仙(三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或热汤送下,不拘时候。久服。忌桃李雀鸽诸血物。
〔丹〕八珍汤 治一切痛风,脚气头风。
乳香 没药 代赭石 穿山甲(生用,三钱) 川乌(不去皮尖,生用,一两) 草乌(不去皮尖,生用,五钱) 羌活(半两) 全蝎(二十一个,用头尾全者)
上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一丸。
〔罗〕乌灵丸 治久患风寒,麻木痛,行步艰难。
五灵脂(二两) 川乌(一两,炮,去皮脐)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忌一切冷物。
史丞相遇仙方 治诸般痛风,手足艰难,筋骨疼痛,口眼 斜,言语謇涩。
附子(炮,去皮脐) 川乌(炮,去皮脐) 当归(酒浸,焙) 川芎 羌活 肉苁蓉(酒浸,炮) 杜仲(去皮,炒去丝,姜汁制) 黄 白蒺藜(炒,去刺) 白术 人参 川牛膝(酒浸,焙去芦) 防风 天麻(去苗) 白茯苓 萆 狗脊(炒,去毛) 续断 独活 肉桂(去粗皮) 赤芍(各一两) 虎胫骨 (二两半,酥炙)
上二十二味,切细,以生绢袋盛之,用无灰酒浸,密封瓶口,春三日,夏二日,秋七日,冬十日,取出晒,焙干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用浸药酒一盏,送下五十丸,空心服。
忌生冷油腻豆腐面食发风之物。
〔世〕五加皮酒 治风湿遍身疼痛,俗名痛风,或肿或瘫,或脚气不能步履者。
用五加皮,不拘多少,入白曲内,同酿白酒饮之,或入在曲内,造好酒尤妙。
〔丹〕治环跳痛不已,防生附骨痈方。以苍术佐黄柏之辛,行以青皮,冬加桂枝,夏加黄芩;体虚者,加杜仲、牛膝,以甘草为使,大料煎入酒。深者恐术、柏、桂枝十数帖发不动,以少麻黄一二帖又不动者,恐痈将成。撅地成坑,以火 红,沃以小便,赤体坐其上,以被席围抱下体,使热蒸腠理间,血气畅而愈。
时行热毒,攻手足大痛欲死,作地坑,深三尺,可容则止。却烧令热,以酒沃之,乘热着履,坐其上,包裹勿泄气,立安。若手痛者,暖酒浸之。(《伤寒类要》)
〔《衍》〕用三升醇酒,拌蚕屎五升,甑蒸热,于暖室中铺于油单上,令患风冷气闭及近感痈风人,就所患一边卧着温热处,浓盖覆,汗出为度。若虚人,须在左右防大热昏冒,仍令头面壅覆。未全愈,间再作。
〔《外》〕治风痛肿,白虎病。以三年酽醋五升,热煎三四沸,切葱白二三升,煮一沸滤出。布帛热裹,当病上熨之,瘥为度。
〔《灵》〕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淬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黄帝曰:药熨奈何?伯高答曰:用醇酒二十斤,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 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纳酒中,置酒马矢 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绵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 其日,乃出干之,并用滓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其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热也。(内,音纳。寿夭刚柔篇)
〔罗〕拈痛散 治肢节疼痛,熨烙药。
羌活 独活 细辛 肉桂 防风 白术 良姜 麻黄(不去节) 天麻(去苗) 川乌(生,去皮) 吴茱萸 乳香(研) 小椒(去目) 全蝎(生) 当归(各一两) 川姜(五钱) 葛根(一两)
上为粗末。入乳香研匀,每抄药一十钱,甚者十五钱,同细盐一升,炒令极热,绢袋盛熨烙痛处,不拘早晚频用,药冷再炒一次,用毕甚妙。
〔仲〕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用红蓝花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顷之,再服。
〔《济》〕虚骨丸 治经络凝滞,骨节疼痛,筋脉挛急,遇阴寒愈痛。
乳香 没药(各另研) 赤芍 熟地 虎胫骨(酥炙黄) 当归(各一两) 血竭(五钱)
上为末。用木瓜一枚,切破去子,入乳香末在内,以麻线缠定,勿令透气,好酒六升煮,酒尽取木瓜,去皮研和泥,更入熟蜜少许,杵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温酒下。
〔罗〕木瓜虎骨丸 治风寒湿合而成痹,脚重不仁,疼痛少力,足下瘾痛,不能踏地,脚膝筋拳,不能屈伸,及项背拘急,手足无力,耳内蝉鸣,头眩目运诸证。脚气行步艰难,并皆治之。
木瓜 麒麟竭(研) 虎胫骨(酒炙) 木香 自然铜(醋淬七次) 枫香脂 龟板(醋炙)骨碎补(去毛) 甜瓜子 桂皮 当归 没药(各一两) 乳香(研,半两) 地龙(去土) 安息香(重汤酒煮入药,各二两)
上件十五味,除没药外,为细末,拌匀,酒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煎木瓜汤送下亦得;渐加至五十丸,空心食前服。
〔《济》〕麒麟竭散 治寒湿传于经络,疼痛不可忍。
血竭 南乳香 没药 白芍 当归(各六钱) 水蛭(杵碎,炒令烟尽) 麝香(各三钱) 虎胫骨(酥炙黄,五钱)
上八味,为细末。和匀,每服三钱,食前温酒下。
〔丹〕趁痛散
乳香 没药 桃仁 红花 当归 地龙 五灵脂 牛膝(酒浸) 羌活(酒浸) 香附(便浸) 生甘草
如痰热,加酒芩、酒柏。
痛风大法,苍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酒芩。在上者,加羌活、威灵仙、桂枝;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薄桂,治痛风。无味而薄者,独此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等至痛处。
上中下痛风方。
南星(二两) 台芎(一两) 白芷(五钱) 桃仁(五钱) 桂枝(三钱,横行手臂) 汉防己(半两,下行)龙胆草(半两,下行) 苍术(米泔浸一宿二两) 黄柏(二两,酒炒) 红花(一钱半,酒洗) 神曲(一两,炒) 羌活(三钱,通身走骨节) 威灵仙(二钱,去芦,上下行)
上为末,面糊丸。食前服一百丸。
〔世〕茯苓丸治臂痛如神(方见补遗)。控涎丹治肩背臂痛如神(方见行痹)。
控涎丹加去油木鳖子一两,桂五钱,治臂痛,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妙。
〔丹〕治臂痛。
半夏(一钱) 陈皮(半钱) 茯苓(五分) 苍术(二钱) 威灵仙(三分) 酒芩(一钱) 白术(一钱) 南星(一钱) 香附(一钱) 甘草(少许)
〔世〕治臂痛。
红花(炒) 神曲(炒黄)俱为末。调服之。
姜黄散 治臂痛,非风非痰。
姜黄(四两) 甘草 羌活(各一两) 白术(二两)
腰以下痛者,加海桐皮、当归、芍药。
〔垣〕:臂痛有六道经络,究其痛在何经络之间,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血气通则愈矣。若表上诸疼痛,便下之则不可,当详细辨之。
上东垣云:臂痛有六道经络,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者,盖以两手伸直,其臂贴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后而定之。而其臂 之前廉痛者,属阳明经,以升麻、白芷、干葛行之。后廉痛者,属太阳经,以 本、羌活行之。外廉痛者,属少阳,以柴胡行之。内廉痛者,属厥阴,以柴胡、青皮行之。内前廉痛者,属太阴,以升麻、白芷、葱白行之。内后廉痛者,属少阴,以细辛、独活行之。并用针灸法,视其何经而取之也。
足痛,新病以痛风法治之,久病非脚气,以鹤膝风治之,各自有门。痛风多属血虚,然后寒热得以侵之。(治法并见血热血虚条)
〔丹〕张子元气血虚有痰,小便白浊,阴火间起,痛风时作。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熟地(二两) 川黄柏(炒,各二两) 山药 海石(好者,一两,炒) 锁阳 干姜(煨,半两) 南星(一两) 败龟板(二两,炙)
上粥为丸,如梧子大。淡盐汤下。
痛风,有痰带热,先以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之,后以趁痛散调血。如痰热,趁痛散加酒芩、酒柏。治痛风方糯米(一盏) 黄踯躅根(一把) 黑豆(半盏)
上件用酒水各一碗,煎半干,徐徐服之。大吐大泻,一服住,便能行动。
〔子和〕一男子六十余,病腰尻脊胯皆痛,数岁不愈,昼静夜躁,大痛往来,屡求自尽,天旦则定,夕则痛作,必令人手槌击,至五更鸡鸣则渐减,向曙则痛止。戴人诊其脉,两手皆沉滑坚劲有力,如张弓弦。谓之曰:病虽瘦,难任。然腰尻脊胯皆痛者,必大便坚燥。其左右曰:有五七日,或八九日,见燥屎一两块,如弹丸,结硬不可言,浑身燥痒,皮肤皱揭枯涩如麸片。戴人既得病之虚实,阴用大承气,以姜枣前之,加牵牛头末二钱,不敢言是泻剂。盖病者闻暖则悦,闻寒则惧,说补则从,说泻则逆,此弊非一日也,而况一齐众楚。于是药煎成,使稍热咽之,从少至多,累至三日,天且晚,脏腑下泄四五行,约半盆,以灯视之,皆燥屎硬块,及瘀血杂脏腑,秽不可近,须臾痛减九分,昏睡,鼻息调如常人。睡至明日,始觉饥而索粥,温凉与之,又困睡一二日,其痛尽去。次令饮食调养,日服导饮丸、甘露散滑利便溺之药,四十余日及复。常仲明之妻,每遇冬寒两手热痛。戴人曰:四肢诸阳之本也,当时散越而不痛,及乎秋冬收敛则痛。以三花神 丸大下之,热遂去。
运气 痹有二:
一曰湿。经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病 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治以苦热是也。
二曰燥。经曰:阳明所至,为尻阴股膝髀 足痛。又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甚则尻阴股膝髀 足皆痛是也。
〔《内经》〕刺灸诸痛法,先明经脉,次别浅深。盖经脉者,为手足十二经脉也。
手前廉痛,属阴明。经云:手阳明脉所生,病者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后廉痛属太阳。经云:手太阳脉是动,则病肩似拔, 似折。所生病者,肩 肘臂外后廉痛。外廉痛,取少阳。经云:手少阳脉所生病者,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又云:邪客手少阳之络,令人臂外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左取右,右取左。内廉痛,取厥阴。经云:手厥阴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经云:足阳明脉所生病者,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后廉痛,属太阳。经云:足太阳脉是动,则病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 如裂,是谓踝厥,所生病者,项背腰尻 脚背痛,小指不用。外廉痛,属少阳。经云:足少阳所生病者,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又云: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又云: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内廉痛,属太阴。经云:足太阴脉所生病者,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内后廉痛,属少阴。经云:足少阴脉所生病者,脊股内后廉痛,足下热而痛。内前廉痛,属厥阴。经云:足厥阴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此十二经手足脉痛,皆视虚实寒热陷下,而施补泻疾留灸之法也。(以上全文,并见针灸门十二经条。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也)浅深者,谓皮脉内筋骨之浅深也。病在皮,调之皮,盖取血络也。病在脉,调之脉,即取前手足十二经之血脉也。病在肉,调之分肉。《内经》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为热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病在筋,调之筋。经云: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在骨,调之骨。经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骨,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又云: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取之涌泉、昆仑。有血者,尽取之。又云: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阳之经补之(一作三阴)。
此皮脉肉筋骨之浅深,随其处取之也。
又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
痛痹久,而入脏腑为病,刺法见诸痹条。
〔《玉》〕浑身疼痛,但于痛处针,不拘经穴,须避筋骨,穴名天应穴。
〔《撮》〕臂膊疼痛:肩 手三里 外关
〔《摘》〕臂膊疼痛,并麻痹:肩 肩井 曲池
〔《集》〕臂膊麻痹疼痛:肩 曲池 手上廉 合谷 不应再取:肩井 列缺
〔《玉》〕臂痛连腕:液门(沿皮向后透阳池泻) 中渚(沿皮透腕骨泻)
〔《撮》〕臂内廉痛:经渠(一分,忌灸) 灵道(一分,卧针,向前三分) 少海(五分)
〔东〕臂酸挛:肘 窍阴 尺泽 前谷 后溪
〔《甲》〕手臂不得上头,尺泽主之。臂不可举,头项痛,咽肿不可咽,前谷主之。肘臂腕中痛,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痛眩,淫泺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肘痛不能自带衣起,头眩颔痛,面黑,恶风,肩痛不可顾,关冲主之。肘痛引肩,不可屈伸,寒热,颈项肩背痛,痿痹不仁,天井主之(《千金》云:肩肉麻木)。肘中濯濯,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外关主之。肘痛,尺泽主之。
〔《撮》〕腕痛:阳溪 曲池
〔《玉》〕腕无力并痛:腕骨(横针入三分,痛则泻,无力则补) 曲池(补泻同上)
〔《撮》〕五指拘挛:三间(一分,先泻后补炙之) 前谷(一分,泻之,灸) 五指皆痛:阳池外关 合谷 胯痛腿支风:环跳(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方可针。可入三寸半,补少泻多,留八吸) 居 (一寸二分,留八吸,泻之) 委中出血
〔《标幽》〕胯痛蹶足:环跳 悬钟(《摘英》作丘墟,针五分,留三呼,灸三壮)
〔《集》〕胯痛腿支风,不能转侧,举动艰难:环跳(三寸半灸七七壮) 风市(灸二七壮)、居 (三寸半灸,五七壮) 委中 昆仑 三里 阳陵泉;不已取下穴:五枢 阳辅 腰脚痛:委中 昆仑 人中
〔桑〕侧脚风:绝骨 太冲
〔东〕脾枢痛,足胫寒热,足外廉皮骨痛:临泣(一分) 足三阴(寸半),阳辅
〔《甲》〕髀枢中痛,不可举,以毫针寒留之,以月死生为 数,(一作息数)立已,长针亦可。腰胁相引痛急,痹筋 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
〔东〕髀筋急胫痛,纵缓痿痹, 疼膝冷,外廉不可屈伸,湿痹流肿:风市 中渎阳关 悬钟 腿痛:阳陵泉 三里 伏兔 阴市 腿膝拘挛,痛引胁,或青或焦,或黧,或枯如腐木状:风市(灸) 阳陵泉 曲泉 昆仑 腿膝外廉痛,股肿 酸,转痿痹,或膝胫热,不能行动:侠溪(五分) 髀关 光明(各一寸) 髀痹引膝股外廉急痛,胫酸,摇动有声,诸节酸不能行:阴陵泉 绝骨 中封
〔《甲》〕膝外廉痛,热病汗不出,目外 赤痛,头眩两额痛,逆寒泣出,耳鸣,多汗,目痒,胸中痛不可反侧,痛无常处,侠溪主之: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阳关主之;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膝内廉痛引髌,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膝关主之。
〔东〕腿膝内廉痛引髌,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太冲(五分) 中封 膝关 胫酸寒,足下热,不能久立,湿痹不仁:中都 冲阳 承山 承筋 胫寒四肢重,少气难言,不得卧:至阳 三阴交
〔《甲》〕痹胫重,足 不收,跟痛,巨虚不廉主之。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胫苕苕苦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
〔《玉》〕草鞋风,昆仑(泻,留六呼) 太溪(泻,留六呼) 申脉(五分,补少泻多,留二吸,忌灸)
〔《撮》〕草鞋风,足腕痛:昆仑(透太溪) 丘墟 商丘(各寸半,泻,灸)
〔《集》〕又法:昆仑 丘墟 商丘 照海(不已取后穴) 太冲 解溪 足腕不用痿 ,坐不起,髀脚痛:光明(沿皮五分) 丘墟(直五分) 腕缓不收,覆足不任胫酸:然谷 浮白 昆仑
〔《撮》〕外踝红肿痛:申脉(半寸泻。)
〔《摘》〕绕踝风:曲池(如绕外踝痛,兼刺孙络足少阳小指间三分。如绕内踝痛,兼刺大都三分。如腕前廉痛,刺行间六分)
〔《集》〕又法:太冲 临泣 行间 内庭 不已。取下穴:昆仑 丘墟
〔《撮》〕大拇指本节前骨疼:太冲(弹针出血) 足五指尽痛,不得践地:涌泉(二分) 然谷(一分)
〔《甲》〕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处,至阴主之。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骨痹烦满,商丘主之。肤痛痿痹,外丘主之。寒气在分肉间痛,上下痹不仁,中渎主之。
着痹(即麻木不仁)
〔《灵》〕卫气不行,则为麻木。(刺真节邪篇)
〔垣〕:神效黄 汤 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左或右,半身麻木,或面,或头,或手臂,或脚腿,麻木不仁,并皆治之。(方见目门倒睫拳毛)
芍药补气汤 治皮肤间有麻木,此肺气不行也。(洁古老人立效神方)
黄 (一两) 白芍药(两半) 橘皮(一两) 泽泻(半两) 甘草(一两,炙)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肌肉麻,必待泻营气而愈。如湿热相合,四肢沉痛。当泻湿热。
〔垣〕:杜彦达患左手右腿麻木,右手大指次指亦常麻木至腕,已三四年矣。诸医不效,求治明之,明之曰:麻者,气之虚也,真气弱,不能流通,填塞经络,四肢俱虚,故生麻木不仁。与一药,决三日夜。遂制人参益气汤。服二日,便觉手心热,手指中间如气满胀。至三日后,又觉两手指中间皮肉如不敢触者,似痒痛满胀之意,指上瑟瑟,不敢用手擦傍触之。
明之云:真气遍至矣。遂于两手指甲傍各以三棱针一刺之,微见血如黍粘许,则痹自息矣。
又为处第二、第三服之。
人参益气汤 治五六月间,两手麻木,四肢困倦,怠堕嗜卧。乃湿热伤元气也,以此药治之。
黄 (八钱) 人参 甘草(各五钱,生) 甘草(炙,二钱) 五味子(一百二十粒) 升麻(二钱) 柴胡(二钱半) 芍药(三钱)
上 咀。每服称半两,水五盏,煎一盏,去渣,空心温服,服后令少卧。于麻痹处,按摩屈伸少时,午饭前,又一服,日二服。
第二次药,煎服如前。
黄 (八钱) 红花(五分) 陈皮(一钱) 泽泻
第三次服药
黄 (六钱) 黄柏(一钱二分) 橘皮(三钱) 泽泻 升麻(各二钱) 白芍(五钱) 生甘草(四钱) 五味(一百粒) 生芩(八钱) 炙甘草(一分)
上 咀。分作四服,煎服如前法,稍热服。秋凉去五味,冬月去黄芩,服之大效。
除湿补气汤 治左腿麻木沉重。
黄 (八钱) 甘草梢(六钱) 五味(一百二十粒) 升麻梢 当归 柴胡梢 泽泻(各二钱) 红花(二钱半) 陈皮(一钱) 青皮(四钱)
上 咀。分作四服,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
〔仲〕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形如风状,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 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 芍药 桂枝(各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罗〕中书左丞张仲谦,至元戊辰春正月,在大都患风证,半身麻木。一医欲下之,未决可否,命予决之。予曰:治风当通因通用,汗之可也。然此地此时,虽交春令,寒气犹存,汗之则虚,其表必有恶风、恶寒之证。仲谦欲速瘥,遂汗之,身体轻快。后数日,再来邀予视之。曰:果如君言,官事繁剧,不敢出行,当如之何?予曰:仲景云,大法夏宜汗,阳气在外故也。今时阳气尚弱,初出于地,汗之则使卫气亟夺,卫气失守,不能肥实腠理,表上无阳,见风必大恶矣。《内经》曰: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又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当此之时,犹有过汗之戒。况不当汗而汗之者乎。遂与黄 建中汤加白术服之,滋养脾胃,生发荣卫之气,又以温粉扑其皮肤,待春气盛,表气渐实,即愈矣。
《内经》曰:化不可伐,时不可违,此之谓也。
黄 建中汤(方见治虚实条。)
〔垣〕:戊申春,节使赵君,年七旬,病体热麻,股膝无力,饮食有汗,妄喜笑,善饥,痰涎不利,舌强难言,声嗄不鸣,身重如山。求治于先师,诊得左手脉洪大而有力,是邪热客于经络中也。两臂外有数瘢,遂问其故。对以燃香所致。先师曰:君之病,皆此也,夫人之十二经,灌溉周身终而复始。盖手之三阳,从手表上行于头,加之以火邪,阳并于阳,势甚炽焉。故邪热毒行流散于周身而热麻。《针经》云: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热伤元气,而沉重无力。饮食入胃, 悍之气,不循常度,故多汗。心火盛,则妄喜笑。脾胃热,则消谷善饥。肺金衰,则声嗄不鸣。仲景云: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焦枯伤筋,血难复也。君奉养以膏粱之味,无故加以火毒热伤于经络,而为此病明矣。《内经》曰:热淫所胜,治以苦寒,佐以苦甘,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当以黄柏、知母之苦寒为君,以泻火邪,壮筋骨。又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黄 、生甘草之甘寒,泻热补表。五味子酸止汗,补肺气之不足,以为臣。灸甘草、当归之甘辛,和血润燥,柴胡、升麻之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自地升天,以苦发之者也,以为佐。 咀。同煎取清汁服之。更缪刺四肢,以泻诸阳之本,使十二经络相接,而泄火邪。不旬日而良愈,遂名其方曰清阳补气汤。
苍术(四钱) 本(二钱) 升麻(六钱) 柴胡(三钱) 五味(一钱半) 黄柏(酒制,三钱) 知母(酒,二钱) 陈皮(二钱半) 甘草(生,二钱) 当归(二钱) 黄 (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之。待少时,复以美膳压之。
补气升阳和中汤 李正臣夫人病,诊得六脉中俱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弦在其上,是风热下陷入阴中,阳道不行。其症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而夜甚。觉而目开,则麻木渐退,久则绝止。常开其目,此症不作。惧其麻木,不敢合眼,故不得眠。身体皆重,时有痰嗽,觉胸中常是有痰而不利,时烦燥,气短促而喘,肌肤充盛,饮食大小便如常,惟畏麻木,不敢合眼,为最苦。观其色脉形病相应而不逆,《内经》曰:阳盛瞑目而动轻,阴病闭目而静重。又云:诸脉皆属于目。《灵枢》曰:开目则阳道行,阳气遍布周身,闭目则阳道闭而不行,如昼夜之分,知其阳衰而阴旺也。且麻木为风,虽三尺之童,皆以为然。细校之则非,如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假为绳系缚之人释之,觉麻木作而不敢动,久则自已。以此验之,非有风邪,乃气不行也。不须治风,当补其肺中之气,则麻木自去矣。知其经脉,阴火乘其阳分,火动于中,为麻木也,当兼去阴火则愈矣。时痰嗽者,秋凉在外,湿在上作也,当实其皮毛,以湿剂。身重脉缓者,湿气伏匿而作也。时见燥作,当升阳助气益血,微泻阴火去湿,通行经脉,调其阴阳则已。非五脏六腑之本有邪也,补气升阳和中汤主之。
黄 (五钱) 人参(三钱) 甘草(炙,四钱) 陈皮(二钱) 当归(身二钱) 生草根(一钱,去肾热)佛耳草(四钱) 白芍(三钱) 草豆蔻(钱半,益阳退寒) 黄柏(一钱,酒洗,除湿泻火) 白术(二钱)苍术(钱半,除热调中) 白茯苓(一钱,除湿导火) 泽泻(一钱,用同上) 升麻(一钱,行阳明经)柴胡(一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早饭后午饭前服之,至八服而愈。
温经除湿汤 李夫人,十月二十日,得立冬严霜作时病,四肢无力,乃痿厥,湿热在下焦也。醋心者,是浊气不降欲满也。合眼麻木者,阳道不行也。开目不麻木者,目开助阳道,故阴寒之气少退也。头旋眩运者,风气下陷于血分,不伸越而作也。
羌活(七分) 独活(三分) 柴胡(二分) 黄 (二分) 人参(一钱) 甘草(炙,一钱) 白芍(三钱) 陈皮(二钱) 白术(一钱) 苍术(二钱) 泽泻(一钱) 猪苓(一钱) 黄柏(三分) 黄连 木香(各二分) 草豆蔻(二分) 神曲(二分) 麻黄(去节,三分) 升麻(五分) 当归(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作二服,水二大盏,煎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治肢节沉重疼痛无力之圣药也。
湿气风症不退,眩运麻木不已,除风湿,羌活汤主之。
羌活(一两) 防风(一两) 柴胡(五分) 本(三分) 独活(五分) 苍术(米泔制,一钱) 茯苓(二钱)泽泻(二分) 猪苓(去皮,二分) 甘草(炙,五分) 黄 (一钱) 陈皮(三分) 黄柏(三分) 黄连(去须,一分) 升麻(七分) 川芎(三分,去头痛)
上 咀。每服三钱或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量虚实施用。如不尽证候,根据加减法用之。
〔丹〕手足木者,是湿痰死血。十指麻,是胃中有湿痰死血。
〔子和〕郾城梁贾人,年六十余,忽晓梳发,觉左手指麻,斯须半臂麻,又一臂麻,斯须头一半麻,比及梳毕,从胁至足皆麻,大便二三日不通。往问他医,皆云风,或药,或针,皆不解,求治于戴人。戴人曰:左手三部脉皆伏,比右手小三倍,此枯涩痹也,不可纯归之风,亦有火燥相兼。乃命一涌一泄一汗,其麻立已。后以辛凉之剂调之,润燥之剂濡之,惟小指次指尚麻。戴人云:病根已去,此余烈也,可针溪谷。溪谷者,骨空也,一日晴和往针之,用《灵枢》中鸡足法,向上卧针,三进三引讫。复卓针起向下卧针,送入十指间皆然,手热如火,其麻全愈。
〔《济》〕茯苓汤 治停蓄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半夏(汤泡) 赤茯苓(去皮) 陈皮(各一两) 枳实(去穣,麸炒) 桔梗(去芦)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煎服,不拘时。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全文见治法)
〔《衍》〕一法。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半两,川乌头一两半,炮去皮,同为末,滴水丸如弹大。每服一丸,生姜温酒下,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
风论云:风气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全文见诸风)
又气穴论云:肉分之间,溪谷之会,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大寒留于溪谷。此亦风寒相干卫气,故卫气不行而不仁也。(全文见气穴论)
〔仲〕黄 五物汤。(方见本守卫气条)
世传恶风而麻木者,乌、附最验。
〔《本》〕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粥法。
川乌生,为末
上用白米作粥半碗。药末四钱,同米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匙许,蜜三大匙,搅匀空心啜之,温为佳。如是湿。更入薏苡仁二钱,增米作一钟服。此粥治四肢不随,痛重不能举者,有此证,预宜防之。左氏曰:风淫末疾,谓四肢为四末也。脾主四肢,风邪客于肝则淫脾,脾为肝克,故疾在末。谷气引风湿之药,径入脾经,故四肢得安。此汤剂极有力,予常用此方以授人,服者良验。
治风湿,四肢浮肿,肌肉麻痹,甚则手足无力,筋脉缓急,宜续断丸。
川续断 萆 当归(微炒) 附子 防风 天麻(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半两) 川芎(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或饮下,空心食前服。
〔丹溪〕刘河间作《原病式》,尝以麻为涩,同归于燥门中,真能识病机者也。
〔河〕前胡散 治荣虚卫实,肌肉不仁,致令 重,名曰肉苛。
前胡 白芷 细辛 官桂 白术 川芎(各三两) 附子(炮) 吴茱萸(汤炮,炒) 当归(各二两) 川椒(去目并闭目者,生用,二两)
上锉。以茶酒三升,拌匀,同窨一宿,以炼成猪脂膏五斤,入药煎。候白芷黄紫色,漉去渣成膏。病在处摩之。凡大 瘕疮痍皆治,并去诸风疮痒,痛伤折坠损。
《内经》针灸着痹分新久,新者,汤熨灸之。经云:风寒客入皮肤,或痹不仁肿痛,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是也(全文治法见师传条)。久者,淬针刺之。经云:着痹不去,久寒不已,淬取三里是也。(四时气篇)
〔垣〕:陕帅郭巨济,偏枯,二指着痹,足不能伸。迎先师治之。以长针刺委中,至深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墨,又且缪刺之。如是者六七次,服药三月,病良愈。
〔《甲》〕膝寒痹不仁,不屈伸,髀关主之。
着痹不移, 肉破,身热,脉偏绝,是逆也(全文见诊生死)。着痹久而入脏腑者为逆。(刺法见诸痹)
〔《素》〕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逆调论)
〔《脉》〕诊人被风不仁痿蹙,其脉虚者生,紧急疾者死。
鹤膝风(即历节之类)
〔罗〕 丸 治鹤膝风,腰膝风缩之疾。
(头尾全者,一条) 桃仁(生) 白附 阿魏 桂心 安息(桃仁同研) 白芷(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三分,以上九味用童便酒二升炒熟另处) 北漏芦 当归 白芍 牛膝 羌活 地骨皮 威灵仙(各一两,为末)
上蜜为丸,弹子大。空心温酒化下一丸。胡楚望博士,病风 ,手足指节皆如桃李,痛不可忍,服之悉愈。
〔丹〕一丈人,年七十岁,患脚膝疼稍肿。
生地 归头 白芍 苍术 炒柏(三钱) 川芎 桂(二钱) 木通(一钱半)
分四帖,煎取小盏,食前热服。
一男子年近三十,滋味素浓,性多焦怒,秋间髀枢左右一点发痛,延及膝,昼静夜剧,痛剧恶寒,口或渴或不渴,或痞或不痞。医多用风药,兼用补血。至次年春,其膝渐肿,痛愈甚,食渐减,形瘦赢。至春末,膝肿如桃,不可屈伸。诊其脉,左弦大颇实,寸涩甚,大率皆数,知其小便必数而短。遂作饮食痰积在太阳、阳明治之。炒柏一两,生甘草梢、犀角屑、苍术盐炒各三钱,川芎二钱,陈皮、牛膝、木通、芍药各五钱,遇暄热,加条芩三钱为细末,每三钱重,与生姜自然汁同研细。多少以水荡起煎令沸,带热食前饮之,一昼夜四次与。至半月后,数脉渐减,痛渐轻。去犀角,加牛膝、败龟板半两,当归半两,如前服。又与半月,肿渐减,食渐进,不恶寒。唯脚膝酸软,未能久立久行,去苍术、黄芩,时当夏热,加炒黄柏至一两半。予根据本方内加牛膝,春夏用茎叶,冬用根,杵取汁用之,效尤速。须断酒、肉、湿曲、胡椒,当仲夏、加生地黄半两;冬加茱萸、桂枝。
〔世〕换骨丹 通治风,兼治鹤膝风。
防风 牛膝 当归 虎骨(酥炙,各一两) 枸杞(二两半) 羌活 独活 败龟板 秦艽 萆 松节 蚕砂(各一两) 茄根(二两,洗) 苍术(四两)
酒浸,或酒糊丸,皆可。
〔《食》〕脚筋急痛,煮木瓜令烂,研作粥浆样,用裹痛处,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热裹便瘥。煮木瓜时,入一半酒煮之。
〔子和〕:岭北李文卿,病两膝膑屈伸有声剥剥然。或以为骨鸣,戴人曰:非也。骨不戛,焉能鸣,此筋湿也。湿则筋急,缓者不鸣,急者鸣也。若用予之药,一涌一泄,上下去其水,则自无声矣。李文卿从其言,既而果然。
〔《素》〕蹇膝伸不屈,治其楗(骨空论。下同。经云:辅骨上横骨下为楗。王注云:髀辅骨上,横骨下,股外之中,侧立摇动取之,筋动应手。滑寿云:楗,骨之下为髀枢,盖楗即两骨相接处为楗也)。坐而膝痛,治其机(经云:挟髋为机。王注云:髋骨两傍相接处。滑寿云:髋骨挟腰两傍,髋骨为机,机后为臂)。立而暑解,治其骸关(经云:膝解为骸关。王注云:暑,热也。若膝痛起立而膝骨解中热者,治其骸关。经云:起而引膝骨,解之中也。滑寿云:挟膝解中为膑)膝痛,痛及拇指,治其 (经云:辅上为 。王注云: 为膝解之后,曲脚之中,委中穴)。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经云: 上为关。王注云:关在 上。当楗之后,背立按之动摇筋应手)。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王注云:大杼穴也)。连 若折,治阳明中俞 (王注云:若膝痛不可屈伸,连 痛如折者,则针阳明脉中俞 ,三里穴也)。膝痛若别,治巨阳少阴荥(王注云:若痛而膝如别离者,则治足太阳荥通谷穴,足少阴荥然谷穴也)。淫泺胫酸,不能立久,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外上当作外踝上。王注:淫泺谓似酸痛而无力也。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也)
右楗机骸关诸穴,更参订之。
〔《灵》〕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之,发而间之,针大如 ,刺膝无疑。(杂病篇)
〔《玉》〕鹤膝风肿及腿痛:髋骨(在膝盖骨上一寸,梁丘穴两傍各五分,针入五分,留一吸,泻之) 膝关(在膝盖骨下,犊鼻内傍,横针透膝眼,在犊鼻外傍,禁灸,留八呼,泻之)
〔《集》〕又法:膝关 委中(三寸半但紫脉上出血为妙) 三里 不已,取下穴:阳陵泉中脘 丰隆
〔通〕膝肿:行间
〔《撮要》〕阳陵泉(横透阴陵泉,补生,泻成) 阴陵泉(横透阳陵泉。补生,泻成) 膝关(法见前玉龙下)
〔世〕脚拗痛,委中出血。
〔桑〕脚膝痛筋急:风池 三间 三阴交 三里
挛
热挛者,经所谓肝气热则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全文见痿门)
又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之类是也。(全文见阴阳。丹溪云:大筋 短者,热伤血不能养,故为拘挛。小筋弛长者,湿伤筋不能束骨,故为痿弱)
〔丹〕王秀,湿热大作,脚痛后,手筋拘挛,足乏力。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术(各二钱) 苍术(一钱半) 甘草(炙三分) 木通煎汤,下大补丸三十丸。大补丸须炒暖。
〔《心》〕薏苡仁散 治筋脉拘挛,久风湿痹。
薏苡仁(一升捣散,以水二升,取末数匙作粥,空腹食之。《衍义》云:筋急拘挛有两等,《素问》大筋受热,热则缩而短,故挛急不伸,则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筋急,不可用也)
寒挛者,经所谓寒多则筋挛骨痛者是也。
〔《本》〕同官歙丞张德操,常言其内子昔患筋挛,脚不得屈伸,逾年,动则令人拘持,求医于泗水杨吉老。云:此筋病,宜服下三方。一年而愈。
治筋极,养血地黄丸,春夏服之。
熟地(一分) 蔓荆(一分) 山茱萸(五分) 黑狗脊(炙) 地肤子 白术 干漆 蛴螬(炒) 天雄 车前子(各三分) 萆 山芋(即山药) 泽泻 牛膝(各一两)
上细末,炼蜜和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卧服。
治筋痹肢节束痛,羚羊汤,秋服之。
羚羊角 肉桂 附子 独活(各一两三钱半) 白芍 防风 芎 (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取清汁服,日可二三服。
治寒冷湿痹留于筋脉,缩不能转侧,乌头汤,冬服之。
大乌头 细辛 川椒 甘草 秦艽 附子 官桂 白芍(各七分) 干姜 白伏 防风(炙)当归(各一两) 独活(一两三钱半)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渣,空心食前服。
〔《千》〕薏苡仁汤 治筋挛不可屈伸。
白蔹 薏苡仁 芍药 桂心 酸枣仁 干姜 牛膝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三枚)
上九味 咀。以醇酒三斗,渍一宿,微火煎三沸,每服一升,日三。扶杖起行,不耐酒,服五合。
〔垣〕活血通经汤 灵寿县董监军,癸卯年十二月间,大雪初霁,时因事到真定,忽觉有风气暴仆,诊候,得六脉俱弦甚,按之洪实有力。其症手挛急,大便闭涩,面赤热,此风寒始至加于身也。四肢者脾也,以风寒之邪伤人,则搐急而挛痹,乃风淫末疾,而寒在外也。
《内经》云:寒则筋挛,正此谓也,本人素多饮酒,内有实热,乘于肠胃之间,故大便闭涩而面赤热。内则手足阳明受邪,外则足太阴脾经受风寒之邪,用桂枝、甘草以却其寒邪,而缓其急搐。用黄柏之苦寒,滑以泻实而润澡,急救肾水。用升麻、葛根以升阳气,行手足阳明之经,不令遏绝。更以桂枝辛热,入手阳明之经,为引用润燥。复以芍药、甘草专补脾气,使不受风寒之邪,而退木邪专益肺金也。加人参以补元气为之辅佐,加当归身去里急而和血润燥,名之曰活血通经汤。
升麻(一钱) 葛根(一钱) 桂枝(二钱) 当归(一钱) 人参(一钱) 芍药(五分) 甘草(炙,一钱) 酒柏(二钱)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令暖房中近火,摩搓其手乃愈。
虚挛者,经所谓虚邪搏于筋,则为筋挛。又云:脉弗荣则筋急(全文见诊生死门)。
又仲景云:血虚则筋急。此皆血脉弗荣于筋,而筋成挛,故丹溪治挛用四物加减,《本事》治筋急极,用养血地黄丸,盖本乎此也。
〔《灵》〕黄帝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岐伯曰:以候五脏。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遇,血脉之所游。气血固。邪不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
〔丹〕一村夫,背伛偻而足挛,已成废人。予诊其脉,两手皆沉弦而涩。遂以戴人煨肾散与之,上吐下泻。过月余久,吐泻交作,如此凡三帖,然后平复。(煨肾散用甘遂末三钱,猪腰子细批破,少盐椒淹透,渗药末在内,荷叶包裹烧热,温酒嚼服之)
挛皆属肝。经云:肝主身之筋故也。又云:阳明之复,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又云: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
〔《心》〕除一切风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三两捣末,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渣呷。
〔《食》〕酒煮木瓜粥,裹筋急痛处。佳。(方见鹤膝风门)
《内经》针灸法 取挛,有筋挛、脉挛之异。取筋挛者,经云: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筋炅病已止者是也(全文见痛痹门)。取筋脉者,经云:手厥阴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腕挛急,腋肿,辨虚实寒热,陷下取之,是取筋脉之挛也(全文见针灸门十二经条)。又曰: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则肘挛取之所别也(全文见针灸门十五络条)。又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 (全文见针灸门缪刺络条)。是取络脉之挛也。
〔《千》〕灸筋急不能行,内踝筋急,灸内踝四十壮,外踝筋急,灸外踝三十壮,立愈。
〔《玉》〕两肘俱挛:曲池(九分,先泻后补,补四呼,泻九吸) 尺泽(手如弓,方可针五分,先补后泻)
〔标〕筋挛骨痛:魂门(补)
〔张仲文〕禅山灸法,治脚筋挛急。(见腰痛门。两脚内外曲交尖)
〔《撮》〕膝曲筋急不能舒:曲泉(一寸半)
〔《怪》〕膝筋拘挛不开:两膝(外曲交尖,灸二十七壮,即委阳穴)
〔《甲》〕两手挛不收伸及掖偏枯不仁,手 偏小筋急,大陵主之。掖拘挛,暴脉急引胁而痛,内引心肺, 主之。
一身尽痛
一身尽痛,其病暴似伤寒,属湿痹,并见伤寒太阳症门。其留连难已者,于此求之。寒而一身痛苦,甘草附子汤。热者,拈痛汤。(甘草附子汤,方见伤寒身疼门)
〔垣〕拈痛汤 治湿热相搏,肩背沉重疼痛,上热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
羌活(半两) 人参(二钱) 甘草(五钱) 防风(三钱,去头) 苦参(三钱,酒炒) 升麻(二钱,去芦)葛根(二钱) 知母(二钱,酒炒) 黄芩(二钱,酒炒) 泽泻(三钱) 猪苓(三钱) 茵陈(五钱,酒) 白术(钱半) 当归(三钱,酒) 苍术(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或空心,日一服。
〔丹〕妇人患身痛食少,脉涩、略沉,重取弦实,此气滞也。
白术(二钱) 青皮 黄芩 芍药 木通 陈皮(半两) 神曲(炒一两) 桂(二钱) 甘草(五分)苏梗(二分)
上分十帖煎。
〔垣〕麻黄桂枝升麻汤 李夫人患浑身麻木,睡觉则少减,开目久则全已,闭目则麻复至。此症用药已全去,又因家事不和,心中烦恼,遍身骨节疼,身体沉重,饮食减少,腹中气不转运。
麻黄(不去节五分) 桂枝(三分) 升麻 人参(五分) 白术(三分) 甘草(炙三分)黄 (五分) 半夏(二分) 生姜(一分) 陈皮(二分) 浓朴(二分) 木香(一分) 茯苓(三分) 泽泻(二分) 黄柏(二分) 附子(二分) 草豆蔻(二分)
上 咀。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
〔《本》〕治遍身皆痛如劳证者,若伤寒身体痛者,不可服。但少年虚损冷惫,老人诸疾,并皆治之。
黄 人参 甘草 附子(炮) 羌活 木香 知母 芍药 川芎 前胡 枳壳 桔梗白术 当归 茯苓 半夏(制以上各五钱) 柴胡 鳖甲(醋炙各一两) 桂心 酸枣仁(三分)杏仁(半两,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个,乌梅三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实则身尽痛。此脉若罗络之血,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全文见针灸)
〔洁〕百节痛实无所知:绝骨(三棱针出血)
产后身痛
〔云〕趁痛散 治产后气弱血滞,遍身疼痛,及身热头疼。
牛膝 当归 桂心 白术 黄 独活 生姜(各半两) 甘草 薤白(各三钱半)
上 咀。每服半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渣,食前服。
五积散加酒煎,治感寒头痛身疼,方见伤寒门。恐与四物各半服之稳当。加桃仁煎,治腰痛,逐败血,去风湿。
〔《大》〕治产后遍身青肿疼痛,及众疾。
牛膝 大麦 (等分)
上为细末,以新瓦罐子中填一重麦 ,一重牛膝,如此填满,用盐泥固济,火过赤,放冷,研为散。但是产后诸疾,热酒调二钱下。
风痹杂合病
风痹,风与痹杂合病也。盖风痹痿厥四者多杂合。如风痹、风痿、痿厥、痹厥、风厥之类是也。风痿、风痱病,今集中风门。痿厥、痹厥,即脚气病,今集入厥门。风厥、痿痹,散见各门。风痹,今入痹门焉。
《灵枢》:病在阳者,命曰风(寿夭刚柔篇)。东垣云:此病在阳,因十二经各受风邪,以高言之气分也。故身半以上,风之中也,用针当引而去之也。又曰:散而去之,用药以辛温发散,通因通用,又热因热用是也。
《灵枢》:病在阴者,命曰痹。东垣云:身半以下,湿之中也,命曰痹。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得之劳倦,脾胃气虚而下陷,运气荣气,不得升浮经营心肺也。
阴阳俱病,命曰风痹(言阴阳气血俱病也)。尺肤涩者,风痹也。(全文见诊法)
《灵枢》云:风痹淫泺,病不可已,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泺,烦心头痛(伤肾脾)。时呕时 ,眩已汗出(伤心)。久则目眩(伤肝)。悲以善恐,短气不乐(伤肺)。不出三年,死也(一云:三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