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十章 海王星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1.鸟瞰

有关人类的故事,我已经讲述了从起源至灭绝的一半内容。这漫长的时期包括人类在地球和金星上的生活经历,同时也介绍了他们在愚昧无知和启蒙开化之间跌宕起伏的悲怆历史。人类即将进入的海王星时期同样漫长,或许同样悲怆,但经历的生活内容却多姿多彩,特别是其最后阶段更是无比灿烂辉煌。如果按照先前的结构叙述人类在海王星上的生活,恐怕效果不会很好,因为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无法被地球人理解,还有不少则只是重复地球和金星上的主题,只不过具体情境换到了海王星。为了能全面领会这部伟大生命史诗的丰富内容和精巧结构,我们本应该毫不迟疑地用忠实和谨慎的心态详述每一个乐章,但任何人都无法做到。所以,我们只能关注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并希望抓住某些零散的线索去理解庞大复杂结构的整体轮廓。另外,本书的读者还处在这部恢宏乐章的开篇,所以我主要会谈与他们生活相近的事情,哪怕这样做会略掉许多实际上更了不起的事迹。

在继续我们的长途飞行以前,让我们环顾下四周。迄今为止,我们在时间中的跨越都是近景式的,包含大量细节描述。现在我们要来到高处,用一种新的方式加速前行。为此我们必须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更宽的视域中,还必须从天体而非人类的视角去考虑事物。我说过,我们已经来到人类整体发展的中途。回顾遥远的发展初期,我们意识到涵盖从猿人到巴塔哥尼亚灾难的初人阶段只是一个不可分解的点。即使之前的早期哺乳动物和初人之间更漫长的时期——大约两千五百万年——现在都显得微不足道。这段时期加上初人时代,或许只能说是位于太阳系行星二十亿年前形成与二十亿年后消亡之间的中点。用更加广阔的视野观察,我们发现,这漫长的四十亿年与太阳的寿命相比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在太阳诞生以前,构成银河的星云已存在了更久的时间。然而即使这些极漫长的时期,与无数巨大星云(即后来的星系)由弥漫的雾气到凝结前所历经的时间相比,也显得极其短暂。所以,人类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哪怕有那么多代人种,每一代人种又有那么多代人,那也只是宇宙生命中的一瞬间。从空间上说,人类也是渺小得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把银河系想象成一个远古地球的王国,那么太空中就有数百万个类似的王国,每个王国之间的距离都极其遥远。在相同的比例下,包罗万象的宇宙会像一个巨大的球体,其直径大约比月球轨道大二十倍。在这个漂浮在太空里的小王国(即银河系)里,太阳系会是一个极微小的点,里面最大的行星就更不知道小成什么样子了。

我们已经观察了连续八代人类长达十亿年的沧桑,此时人类已经走完了整个发展期的半程。现在又相继有十代人类在海王星的平原上生活,他们属于同一个时代。我们末人是第十八代人类。我们已经看到,在海王星之前时期的八代人类中,有的一直保持着原始状态,也有几个实现了文明——哪怕纠结而又短暂,而耀眼的第五代人类的人性更是充分觉醒,直到灾难使之崩溃。生活在海王星上的十代人类呈现了更强烈的多样性,从天生不通理性的野蛮人一直到从未有过的思想深刻的民族。野蛮颓废的人类类型主要是那些生活在海王星上前六亿年的人类。在海王星时期的前半程,人类在做一些准备性工作,虽然几乎被恶劣的环境吞噬,但逐渐地定居在广袤的北半球。此时人类是凶残的野兽,而不是文明人,因为文明人已经不存在了。在六亿年准备期的后半程,人类精神才得以逐步地再次被唤醒,并开始经历具有海王星之前时期特点的进步、衰落交替的过程。但随后人类在海王星上奋斗的最后四亿年中,在走向完全心灵成熟的道路上几乎取得了稳步的发展。

现在,让我们更近距离地观察人类历史中这三个重要的时代。

2.重生

在金星生活的最后一群人类在绝望的匆忙中设计、培育出了全新的人种,用于海王星的移民活动。由于距离遥远,人类不能对海王星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与了解,所以新人类的身体组织只是部分地适应了未来的环境。因此,他们不可避免地被设计成身材矮小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身材才可抵御过大的重力。新人类大脑容量很小,除了人体必需的组织外都被删除了。正因如此,第九代人类的身体纤弱无比,无法抗击海王星上凶猛的自然力量。设计者严重低估了环境的险恶,所以只是满足于把自己同比例缩小罢了。他们设计出的人类应该具备的特点是:强壮粗犷,生殖能力强,在生存搏击中足智多谋。最重要的是性格坚韧,富于创造力,对外界事件不敏感,就此而论这种被设计出的人类简直算不得人类了。第八代人类应该相信,一旦这粒原始的种子生根,自然的力量迟早会从这粒种子身上唤起更具人性的品质。不幸的是,他们培育出的人种遭受着体型矮小带来的必然的脆弱之苦,并且设计完全只是为了迎合文明的环境,殊不知虚弱无能的人根本无法在狂暴的世界里生存下去。碰巧,依然年轻的巨大海王星正在进入地壳收缩期,所以时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于是脆弱的移民者发现,自己越发陷入被突然喷发的火山吞噬并被埋在火山灰下的危险之中。另外,他们低矮的建筑物即使没有被熔岩流毁坏,或者被错位的地面扭曲破碎,也容易被凶猛狂暴的大气摧毁。进一步说,空气中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会使一个即使在有利的环境中都注定会神经过敏的人种失去快乐和勇气。

幸运的是,这一极大的痛苦没有无限期地持续下去。逐渐地,文明崩溃并倒退到原始状态,对更加美好事物的不切实际的憧憬彻底消失,人们的意识受到约束,变得粗俗,进而失去了一切人类的情感。野蛮人侥幸地逃脱厄运,勉强地存活了下来。

第九代人类在失去人性之后许久,大自然以其自身缓慢和笨拙的方式在人类失败的地方恢复了生机。这一代人类的野蛮后代最终很好地适应了他们的世界。后来,在海王星陆地和海洋呈现的各类环境中出现了许多人类物种。但没有一个物种来到接近赤道的地方,因为膨胀的太阳此时已经使热带地区变得非常炎热,导致任何生命都无法生存。即使在北极,持久的夏季也使所有的生命都处于紧张状态,唯有最顽强的生物得以存活。

此时,海王星上的一年大约相当于原来地球上的一百六十五倍。漫长的季节变化对生命自身的节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了生命最短暂的生物以外,所有生物至少会存活一整年,高级哺乳动物生存的时间更长一些。在生长后期,这种自然的长寿命会对人类活力的恢复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个体生长速度越发缓慢,每一代人成熟所需的时间随之延长。这就妨碍了在海王星上的自然进化过程,所以与在地球和金星上的成长期相比,此时生物进化的历程要缓慢许多。

第九代人类衰落后的“亚人”全部采用四足行走,这样较好地应对了重力问题。起初他们只是偶尔用手指撑地,但最后许多真正用四足行走的物种出现了。许多擅长奔跑的物种,其手指变成了脚趾,最终进化成蹄,但蹄不是长在原来的手指指尖上并折弯萎缩,而是长在指关节上。

太阳撞击后的两亿年,无数亚人类食草动物竞相出现在北极大陆。它们的鼻子嘴巴很长,像绵羊一样,臼齿宽大。这些亚人类几乎演化出了反刍系统。捕食这些猎物的亚人食肉动物,有的在追猎时奔跑速度快,有的善于围捕和突然跳跃。但是由于在海王星上跳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猫形物种都个头小巧。它们捕食长得如同兔鼠一般的人类后裔,如兔子和鼠,或以大型哺乳动物的腐肉为食,或吃健壮的蠕虫和甲壳虫。这些虫子源于意外从金星带过去的害虫,在古老的金星动物群中,只有人类、少数昆虫、其他无脊椎动物和多种微生物成功在海王星上幸存下来。植物中有许多种类是专为新世界培育的,从这些植物中又分化出许多草类、开花植物、粗壮的灌木和新种海藻。一些高度进化的海洋蠕虫便以海洋植物群为食,它们中有的最终进化成了脊椎动物或食肉动物,或动作敏捷,或性情冷淡。人类后来演化出了若干水生物种,有的类似海豹,有的类似高度特化的海豚,它们便以这些海洋生物为食。人类后裔中最不同寻常的一类先是变成以昆虫为食、滑翔飞行的蝙蝠人,最后演化为多种真正拥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它们的大小还比不上蜂鸟,但有时如燕子一样敏捷。

典型的人形物种已经完全消失了。这里只有野兽,身体结构和本能使它们适应了广阔无垠世界的某个生态位。

人类心智的痕迹依然残存于各处,就像大部分亚人物种的前肢依然留有灵巧手指的痕迹一样。一些食草动物在遭受危险时会聚在一起狂吠,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或者坐在地上,前肢紧贴在一起,聆听首领的呼叫,并用呻吟声和呜咽声断续地做出反应,最后陷入狂躁状态。还有一些食肉类动物在发春的时候会突然停止求爱、争斗、每日的狩猎,独自坐在高处,日复一日,夜复一夜,观望等待,直至最后饥饿迫使其行动起来。

时机已经到来,在太阳撞击后的大约三亿地球年后,体型小巧、无毛似兔的生物奔跑在北极的草地上,它们经常被来自南方的敏捷猎犬骚扰。这种生物是人类的后裔,身体上没有特殊的本领,亦无有效的防御方法和飞行能力。它们的种族几乎要被消灭掉了。于是,一些兔子进入茂密粗壮的灌木丛逃生,或者去猎犬无法跟进的地方。在新的环境中,它们必须改变食性和习性,放弃草根浆果,甚至蠕虫和甲壳虫。它们的前肢越来越多地用于挖洞和攀爬,最终用枝条和禾秆筑巢。该亚人物种的手指从未长在一起,而是向内弯曲,于是前爪变得如同由伸长外露的指关节构成的攥着的小拳头,而分开的足趾则沿着指关节向外伸出。现在指关节继续延伸,最终变成了一组新的手指。在新进化的小“猴掌”上仍保留着人类以往手指的痕迹,现在往里弯曲。

3.漫长的征服之路

在一百万地球年中,这些长臂无毛动物在广袤的北部大陆四处建设木屋,推广使用骨制工具;在接下来的几百万年里,他们保持了霸主地位,但在文化建设上却停滞不前,因为在海王星上生物进化和文化发展确实缓慢。最终第十代人类遭到一种微生物的侵袭,他们的家园被彻底毁坏。从废墟中进化出几个原始人种,他们在遥远的地区与世隔绝达几千万年,直到最后才有了机会,或者说有了勇气与外界接触。这些原始人种中,有一个人种身体呈蹲伏状,长着长牙。为了获取他们的长牙,另一个更强大的人种经常诱捕他们,最终使其灭绝。还有一个人种鼻口修长,身体下半部丰满,习惯像袋鼠一样蹲坐在腰腿部上。在这个勤劳群居的人种制造出轮子后,另一个更原始但更好战的人种如浪潮般侵入他们的领地,并制服了他们。这些矮胖残忍的野兽直立行走,体宽与身高几乎相等,遍布整个北极和亚北极地区,过了大约几百万年的进化与衰退交替循环,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后来他们的原生质发生腐朽,几乎终结了人类的进化进程。但极长的黑暗期过后,出现了另一个矮胖的、脑部更大的人种。他们首次在海王星创造出了传递爱的宗教,而且经受了精神希望与痛苦。这些思想只有在地球和金星上才常常萦绕在人类的脑海里,当然有时也是徒劳的。此时又出现了封建帝国、军国主义国家和阶级战争,世界国家不止一次在北半球建立,也不止一次于人类争斗中消失。这些人首次乘坐装备冷却系统的电力船越过赤道,到广袤的南部进行探险。在南半球,他们没有发现任何生命,因为即使在那个时期,也没有任何生命能够不依靠人工制冷跨越炙热的热带地区。实际上,只是因为太阳暂时的复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人类才能凭借其机智,跨越长距离的热带来到南半球。

与初人和许多其他自然人种一样,第十四代人类并不完美。与初人一样,他们怀有远大的理想,但无序的社会结构却从来不能使之实现,或者根本无法实施。但与初人不同的是,他们在长达三亿年的时间里没有经历多少生理变化。即使经历了如此漫长的时期,也没能完善其并不完美的心理状态。第十四代人类一次又一次地从野蛮状态走到世界文明,然后又回到野蛮状态。他们局限在天性之内,就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如同笼中之鸟会笨拙地处理筑巢原料,并不时地破坏盲目劳作的成果一样,这些受束缚的人也会亲手毁坏自己创造的文明。

然而,人类在海王星上跌宕起伏的第二个历史阶段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在人类首次定居海王星后六亿年的时候,大自然凭借其自身的力量终于创造出了自然人种的最完美人种——第十五代人类,之前只有第二代人类达到过这样的高度。而且,此时也没有火星人来打扰。此处不会赘述这些勇敢的人们如何努力改善身体严重的不足之处——过重的颅骨和不灵便的身体比例。我们只需留意:他们度过了漫长的不成熟期,包括一次大规模的南北半球的机械化战争。此后第十五代人类战胜了各种疾病,丢掉了幼稚的幻想,统一为一个世界国家。他们的文明从经济上说是基于火山能,从精神上说是基于全身心地实践人类精神的才能。这代人类首次在海王星上提出要大规模地重塑人类本性,并将其作为长期的奋斗目标。

此后尽管出现了多次灾难,如另一个地震和火山多发期、突发气候变化、数次瘟疫和生物变异,但人类的进步还是相对稳定的。无论如何,前进的步伐并非迅速和坚实。第十五代人类还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时间长度甚至可能超过整个初人的拼搏历程,才能使人类精神从开拓期转向巩固征服者地位的时代,或者再次堕入野蛮。但似乎他们再也不会倒退至原始的野兽时代,并被其他物种征服了。

在追溯人类追求人性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只能谈一些最宽泛的特征。但实际上,寿命极长的第十五代人类足足繁衍了数千代。无数个人过着独特的生活,互相心旷神怡地进行交流,并将自己的热血献给了人类的共同发展事业,然后死去,将机会留给了别人。我在这里不能描述他们漫长的个人生活,人类的鲜活性正是由这些生活构成的;与以前一样,我只能追溯第十五代人类创造的文明走向没落的过程。

第十五代人类决心铲除五大恶魔,即疾病、令人窒息的辛劳、衰老、争执和敌意。关于他们奉献牺牲,进行无数次灾难性的实验,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我无法在这里讲述。我也无法讲述他们如何学会并使用从湮灭的物质获取能量的神奇方法,也无法讲述他们如何研发太空飞船去探索相邻的星球,也无法讲述他们如何经过长期的实验设计并培育新的人类——第十六代人类,并且取代了自己。

新一代人类与殖民金星的第五代人类类似。人工合成的坚硬原子被植入其骨骼,以便支撑高大的躯体和巨大的大脑。另外,他们的大脑细胞结构极其精细,复杂度得以提升。“心灵感应”也再次得以实现,但不是通过植入火星人身体单元的方式,而是通过研发相似类型的新分子团实现的,因为很早以前这些单元就已经灭绝了。“心灵感应”交流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相互间的理解,另外神经系统的相互协调也得到了改善。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自私这一顽疾从正常人思维中被彻底地革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冲动只要不服从管制,都将被视为精神错乱的症状。新一代人类的感知能力当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甚至在他们的头后部也多出了一双眼睛。此后人类就拥有了三百六十度的视野,取代了从前的半环形视野。许多问题从前被认为无法解决,然而现在只需要一瞬间的洞悉就迎刃而解。这就是新一代人类的整体智力水平。

第十六代人类将自身强大的能力应用到了许多实际的工作中,这里只需提及一项作为例证:他们获得了支配星球运动的能力。在发展早期,他们凭借无限的能源将海王星引导到更大的轨道上运行。这样海王星整体的气候条件就变得更加温和,有时两极地区还会有降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强度逐渐减弱,所以有必要进行逆向处理,使他们居住的星球逐渐地靠近太阳。

当第十六代人类成为世界主宰接近五千万年的时候,与第五代人类一样,他们学会了进入前人的精神世界。第十六代人类对此比前辈更加激动,因为他们对先前人类在地球和金星上的生活经历一无所知。与前辈们一样,他们对人类过去遭受的漫长巨大苦难感到如此沮丧,以至尽管享受着无比的幸福和自发的快乐,但还是感觉自己的生存似乎一直被嘲笑。但后来第十六代人类逐步认识到,过去的苦难就是一种挑战。他们告诫自己,过去正在向他们呼唤,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必须发动一场“解救历史的运动”。如何具体实施,他们还没有具体构思,但他们决心要将这一设想作为雄心勃勃的奋斗计划中的一部分牢记在心。这个计划就是实现人类整体的超越,现在已经成为全种族的首要问题。

显然在创造力和理解力方面,人类已经达到了个体大脑互相分离的情况下所能实现的最高成就。然而,第十六代人类还是受到自身缺陷的阻碍。尽管在哲学领域研究的深度远超前人,但即使在成果最丰硕的年代,他们也发现成果不过是沧海一粟。特别是对三个古老的问题感到苦恼,其中两个是纯粹的认知问题,即时间的奥秘、心灵与世界的关系。第三个问题则是要协调两种力量:一种力量源自对生命的坚守,他们将生命理解为与死亡的永恒战斗;另一种力量源自超脱生死争斗之上、超然地看待死亡的冲动,这种冲动越来越强。

第十六代人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才得以顺利成长,他们建设了一个又一个文明。思想运动一次次在所有可能的精神模式之中徘徊,人类不断地发现古老主题的全新意义。然而纵观这一新时代,上述三大问题仍未被解决,这使每个人都陷在困惑之中,使人类发展的策略变得无效。

最终,第十六代人类被迫在精神停滞与冒险投入未知世界之间做出抉择。第十六代人类决心融合众多个体的精神,从而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或许能够觉醒进入新意识状态的大脑。人类希望这样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存在”的内核,无论最终的结果是赞赏还是厌恶。因此,一直由于缺乏哲学知识而陷于混沌的人类,最终目标变得清晰明朗。

有关第十六代人类培育出新人类前一亿年时间里发生的情况,我不能停下来去具体讲述。第十六代人类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内心的愿望,但实际上培育出的奇妙人种经受着连设计者都无法理解的缺陷所带来的痛苦。结果,第十七代人类刚刚占据整个星球,取得一定的文化成就之后,便同时投入精力去培育新的人种。新的人类与他们类似,但有所改进。于是,经历几十年充满辉煌和痛苦的短暂历程后,第十七代人类终于被第十八代人类取代了。由于所有之前的文明在末人时代都得以实现,所以我会略过它们,直接讲述我们当代的生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