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养吉斋丛录卷之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顺治元年,建堂子于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元旦必先致祭于此。其祭为国朝循用旧制,历代祀典所无。又康熙年间定,祭堂子,汉官不随往。故汉官无知者。询之满洲官,亦不能言其详。惟会典诸书所载,自挂纸钱以至司祝、擎神刀、祷祝、歌鄂啰啰,始末毕陈,并无神异之说。祭神殿南向,拜天圜殿北向,上神殿南向。上神殿,即尚钖神亭。按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尚锡之神,即田苗神,其圜殿祝辞,所称钮欢台吉、武笃本贝子,皆不得其缘起。

坤宁宫,广九楹。每岁正月、十月祀神于此,赐王公大臣吃肉。至朝祭、夕祭,则每日皆然。宫内西大炕,供朝祭神位;北炕,供夕祭神位。朝以寅卯,夕以未申。祭均用豕,并设香碟、净水及糕。糕以黄苴、稷米为之。朝则司祝擎神刀,诵神歌,三弦琵琶和之以致祝,遂进牲。夕则司祝束腰铃,执手鼓,锵步诵神歌以祷,鼓拍板和之,亦进牲。撤香灶、灯火,展背灯青幕,众退出,阖户。司祝振铃诵歌四次致祷,所谓背灯祭也。既乃卷幕开户,明灯撤供。朝祭神为释加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夕祭神为穆哩罕神、画像神、蒙古神,而祝词有阿珲、年锡、安泰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纳丹岱珲、纳尔珲轩初、恩都哩僧固、拜满章京、纳丹延瑚哩、恩都蒙鄂乐、喀屯诺延诸号,中惟丹岱珲为七星之祀。其喀屯诺延,即蒙古神,以先世有德而祀,余无可考。又背灯祭,四时献鲜,春雏鸡,夏鹅,秋鱼,冬雉。凡祭神供献之际,撒麻以清纽阳止口神。俗谓撒麻太太,即旧会典赞祀女官长、赞祀女官类也。又司香妇长、司香妇、掌爨妇、碓房妇等,皆只承祀事者。又满洲富贵之家,每岁祭神,亦有背灯祭。

坤宁宫每日祭神及春秋立竿大祭,皆依昔年盛京清宁宫旧制。凡圣驾东巡盛京,亦必于清宁官举祀神礼。

按:嘉庆丙辰,内禅以后,仁宗仍居毓庆宫,故即在毓庆宫立竿祀神,并在宫中行祀灶诸礼。

国家最重祭神,有大丧,则百日不举,及复祭,则帏幕器具皆更以新,亦祓除之意。见高宗御制诗注。祀神之先,蒸糕酿醴,以昭吉蠲。祭之日,必于正寝执豕,以致诚恪。

祭天、祭神及背蹬献神报、祭求福面猪、祭天去祟、[一]祭田苗神、祭马神,皆以祝辞为重。乾隆间,详考原宇原音,分别编纂,并绘祭器形式,为书六卷,名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盂春祈谷日,宜用辛。然正月得辛,在立春以后,殊乖乘阳之义。如立春与上辛皆在年内,亦不当隔岁行祭礼。或上辛在正月初四日前,则除夕元旦典礼甚多,宿坛、斋宫皆有窒碍。乾隆初,正月初三以前值上辛,则改用次辛,或初四得辛,亦用次辛,因值皇太后万寿,有应行典礼也。四十六年以后,遇初四上辛,不复改用矣。嘉庆四年定制,立春后得辛,在正月初四后,则用上辛;初四前,则用次辛。

旧制,郊祀惟冬至用燔柴礼,祈谷坛则不燔柴。顺治十七年,命亦行燔柴礼。燔时,柴百数十担,火光烛天,侍班者相去远,尚觉半面发热。

南郊殿宇,始仍明旧,曰大享殿,瓦用青、黄、绿三色。乾隆十六年重修,瓦易用纯青,更名祈年殴。

北郊大祀,每值望雨之时,即不御辇。并撤卤簿,以示寅畏之意。

北郊向无斋宫,乾隆癸亥始创建。然国家惟南郊、祈谷、常雩三大祀始宿坛,前二日宿养心殿,斋宫前一日宿坛内斋宫。余祀皆即养心殿斋宿而已。又嘉庆间,高宗升配方泽,仁宗斟酌礼宜,特诣雍和宫斋宿,非恒典也。

[一]「祟」原作「崇」,据二稿本改。

旧制,诣南郊斋宫,御礼轿。乾隆七年,始乘辇。或值石街冰冻难行,仍御礼轿。

国初郊祀,奉太祖配享。顺治十四年,乃奉太宗与太祖配享。

按:太宗配享,以夏至在迩,冬至尚远,若先方泽,而后圜丘,于序为紊。若俟冬至郊天,方行配享,又觉太迟。命于是年三月,先奉太宗配享圜丘,及夏至配享方泽。康熙六年冬至,奉世祖配享圜丘,越十日即行配享方泽礼。两朝巨典,均是特行。古来因事而郊,不必定在二至也。乾隆元年,遵循旧章,于夏至前行圜丘配享礼,及夏至行方泽配享礼。又按:康熙间,北郊配位之议,学士徐干学、韩荚主改正以西为左,位应西设东向。徐又为地坛配位或问。陈廷敬亦有方泽坛左右辨。议久不决,时诸臣多持两端,既而觇上无改意,检讨毛奇龄为少宰龚鼎孳作北郊配位尊西向议,以和通诸家之说。龚乃昌言曰:仍旧贯,何必改作。

遂罢议。此说见顾栋高记。

道光庚戊,宣宗上宾。寝宫锚匣有朱谕四条:一不拊庙,一不郊配,一不立五孔桥碑,一裁省陈设冠裳也。郊坛地隘,配位递增,难乎为继。睿虑深远,不惟执谦崇俭而已。文宗以配拊典巨,集王大臣九卿议,有谓宜遵遗命,但升拊而不郊配者。遂两议以上。然功德巍巍,若配天之礼不行,则孝思曷慰?故命仍依列圣旧制。后复降旨,升配之礼,即以三祖五宗为定,不得再增。并御制诗章,阐明此义,晅不来兹,盖敬慎之至也。

国初郊庙祭器,尚沿明制。徒存其名,皆以瓷盘代之。乾隆间,敕廷臣议,更古制。

戊辰冬至,始用之于南郊。自是而诸祀皆用古礼器矣。

社稷坛用玉,自乾隆间始。坛上五色土,由涿、霸二州豫办。祭时,坛下司竿四人,以防飞鸟,盖其地林木丛郁也。礼成,大驾还宫时,自午门以内两旁列鼓如干,同时齐鸣,其声如雷。

常雩之礼,乾隆癸亥始举行。监臣于孟夏蠲吉,其在立夏前后,无一定也。书言龙见而雩,占星者自以节候推测,非以孟夏为断。嘉庆癸酉,定议立夏后数日举行。如立夏在三月,则于四月初举行。

太庙四孟,时享用朔。元旦典礼繁重,故时享以初十日举行。又凡祭日,圣驾出午门,皆呜锺,惟祭太庙,则伐鼓。

太庙沿明旧,戟门外有桥而无水。乾隆间。引金水河之水流经桥下,始协形胜。

顺治十三年,建奉先殿于景运门之东。其始,惟祀太祖、太宗,十七年,定四祖合享之礼。

雍正元年,于大内寿皇殿及畅春园奉安圣祖御容。乾隆初,就寿皇殿东室奉世宗御容。复于圆明园创殿庑之规为九室,东一室奉世宗御容,所谓安佑宫也。惟时太祖、太宗、世祖及列后圣容,皆于体仁阁尊藏,无展谒献祭之礼。十五年,恭奉列祖列后圣容于寿皇殿,如奉先殿昭穆次序,皆南向按室悬像,行献祭礼。翌日,收奉于殿左之衍庆殿,左曰衍庆,右曰延禧。比祧庙之制。每岁除夕恭悬,元旦瞻拜。嗣后,列宗列后皆于此奉安神御。

按:寿皇殿向止三楹,乾隆庚午重建,一视安佑宫之制。工成于六月望日,重安神御。

又每年十二月二十一二日,掌仪司奏派恭悬圣容之亲郡王、贝勒、贝子一人,恭收圣容一人。

康熙十年、二十一年、三十七年,凡三谒祖陵。世宗在潜邸时,于康熙六十年代祀福陵。

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凡四诣盛京谒陵。嘉庆十年、二十三年,凡两诣盛京谒陵。

曩时陵寝奉安之后,简满、汉大臣数员至陵守护,谓之守陵。率皆曾获愆咎,恩眷衰替者。越数年,仍蒙放还。宣宗晚年命停此例。其谕旨于军机处存记,未奉明发,故外廷鲜有知者。

文庙春秋二祭,向皆遣官,世宗乃始亲祭。献帛、爵,向例不跪,雍正四年秋祭忽跪献。

世宗曰:「非误也,立献于先师之前,心不安耳。」命记之档案,以为恒制。

旧时,京师文庙正殿题榜日「先师庙」,二门曰「庙门」,大门则无书额,盖沿明旧也。

乾隆三十三年修葺讫工,御书榜宇,正殿日「大成殿」,二门日「大成门」,殿与门易用黄瓦,大门增「先师庙」额。

顺治二年,从祭酒李若琳请,改书「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神位」。盖袭用元武宗旧谧,特不称王耳。十四年,给事中张文光疏言其非,请去「大成文宣」四字,从之。

十哲之称,始于唐开元八年。盖四科弟子颜子以下十人也。二十七年,以颜子配享,乃升曾子于十哲,居子夏之次。宋端平二年,升子思子。咸淳三年,曾子、子思子升配享,乃升子张。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升朱子。乾隆三年,升有子。于是十哲实为十二哲。

附录:圣祖尝谓:朱子全书,粹然孔孟之传,宜跻位四配之次。李文贞光地对曰:朱子造诣,诚与四配伯仲,但时世相后千有余载,一旦位先十哲,恐朱子心有未安。乃定列于十哲之末。

康熙三十年,修理阙里圣庙大成等殿五十四间,大成等门六十一间,围房八十八间,估银八万六千零十八两,特发内帑办理。雍正二年,阙里孔庙灾,命山东巡抚陈世倌监修。正殿用黄瓦,两庑用绿瓦,以黄瓦娘砌屋脊。圣像选内府匠人用脱胎法装壕。定大门名曰「圣时」,二门旦宏道」。

孔子父叔梁公,宋真宗时封启圣公。叔梁公以上无封爵,亦未崇祀。雍正元年,封先世五代王爵。叔梁公祠旧称魬圣祠,以合祀五代,易名「崇圣」,改用绿瓦。

嘉庆九年,驾幸翰林院,诣先师位行礼。旧典二跪六拜,仁宗特行三跪九拜礼。

文庙祭祀,武职副将以下向不与祭。康熙四十九年,太原总兵官马见伯疏请,依文臣一体行礼。兵部议驳,特旨允行。

雍正间,以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禁屠宰。近日仍循例奏行,而民间鲜有知者。

本朝崇祀关帝,宫内祠宇亦多。顺治间封「忠义神武大帝」。旧时惟五月十三日致祭。

雍正六年,定春秋二祭,如文庙仪。乾隆、嘉庆以来,屡加封号,纂四库书时,命将三国志之谧改书「忠义」,内府陈设书籍,一律刊正。咸丰间,楚粤逆匪之乱,显佑昭昭,大军克捷,因升春秋二祭为中祀。又前门月城内有关帝庙,香火极盛。曩时南郊礼毕,圣驾人城,必诣庙行香。

嘉庆间,御史程世淳请避关帝神讳,增赵累、王甫等从祀。仁宗以前代帝王、往哲明神,其名概不避用,盖临文不讳之义。至关平、周仓塑像,相沿已久,到处皆同,其赵累、王甫遇难事实,史传所载不同,毋庸增设从祀。

文昌向不列祀典。嘉庆初,川督勒公保奏言:「五年二月,贼骑至梓潼,见七曲山旗帜森列,遂退,以为神佑昭然信。」仁宗即御书「化成耆定」额,颁七曲山祠。因询大学士朱公珪:二乐城何以无专祠?」朱以地安门外有元、明废祠对。乃命步军统领勘修,发帑三千余金,各官输银一万有奇。六年五月告成,仁宗亲临荐香,行三跪九拜礼。诏礼官依关圣祠典礼,厘定春秋秩祀,复御制七言诗一章,并谕旨刻于石。咸丰六年升中祀。

雍正五年,命督、抚委员赴京迎龙神像,一大一小,至各省建祠供奉。

祀龙神,行六叩礼,惟云南矿脉龙神,当时部颁礼节,行九叩礼,至今循用未改。宋人杂着多言五龙祠,今山东尚有沿五龙之称者,他省则惟称龙神祠。

乾隆七年,始建先蚕坛于西苑之东北隅。皇后亲祭西陵氏之神。月以季春,日以吉巳。从采桑者妃嫔二位,公主、命妇、福晋七人,依三十六禾词例,唱采桑歌,执桑旗者七十人。厥后画孝贤皇后亲蚕图成,命奔藏蚕馆,并系以御制七律,以志追怀贤懿之意。诗云:「农桑并重以身先,创举崇祠荐吉蠲。秋叶哀蝉惊一旦,春风浴茧罢三年。宛看盆手成新卷,益觉椎心忆旧弦。柘馆萧条液池上,分明过眼阅云烟。」浙人重饲蚕,向在斩辕庙祀先蚕,官则未尝致祭也。乾隆五十九年,以蚕为杭嘉湖三府生业所关,先蚕祀典,宜官主之。颁御书匾额,悬轩辕黄帝庙及先蚕后殿。

国家有大庆典,遣官祭岳渎。如西海、北海、河渎、长白山皆望祭,余皆因庙行礼。长白山,清语日果勒敏珊延。望祭于林城西南之温德亨山。乾隆以前,多由京师遣官,后则命各省大员如副都统等致祭,所以恤邮传也。其直省所在山川诸神,及捍灾御患,有封号,建专祠。守土官致祭者百数十区,详会典。

按:唐宋以来,祭北岳于直隶之曲阳。明尚书马文升、巡抚胡东贡惑于俗说,请移祀山西之浑源州,礼侍倪岳、礼尚沈鲤驳寝。顺治十七年,刑科给事中粘本盛请改祭于浑源,太常陶正靖尝疏论其误。今仍祭于浑源,未改也。又康熙二十六年,副都御史徐元珙请改望祭北海于混同江,疏略曰:「历代北海祀典,唐望祭洛州,即今河南府;床望祭孟州,即今怀庆府;明亦望祭于陵庆。本朝沿宋、明之旧,仍祀怀庆。臣愚以为岳镇方位,当以天子所都为准,往南而祭北海,义窃未安。谨按北镇医巫闾山,在今奉天府境,山既为北镇,则北海之祭,应更定于迤北近海地界」云云。事下九卿议,改望祭于混同江。今通礼称祭于山海关。又其时徐干学议,谓宜祭于永平,以医巫闾在辽之广宁,去海远,永平则南临大海也。

太山碧霞元君庙,旧时派御前侍卫,或干清门侍卫前往进香,后颇有骚扰驿站者。嘉庆六年后,惟派内务府司员一人,斋香供至山东省城,交巡抚祗领,司员即日出城。四月十四日,或巡抚,或司道一员,斋诣太山。十六日到山,十八日行礼。又京师丫髻山碧霞元君庙,乾隆丙戌,皇太后亲诣拈香。今每岁内务府请派拈香之人,或皇子,或亲、郡王,其期亦以四月十八日。

按:都人崇奉元君,随方立庙,称为五顶。以四月十八为元君诞辰,旛华结会,繁丽殊常。如南苑东红门外马驹桥、北红门外南顶,亦尝命皇子等拈香也。又乾隆五年,太山元君庙灾,旧存供献珍物十九煨烬。此后大内所颁,现存者如绣黄缎金龙净十团袍、蓝田石大红鞋带,铜笔、砚,炉、镜、鼎、钹、赤虎料珠、琉璃、金丝等旛,玻璃瓶、甍奔巴瓶壶、磁提梁卣、磁花浇、磁挑竿、磁靶盅、磁靶盌、洋磁五供养,金龙油灯、金轮、银轮、磁轮、银马、银象、银鱼、银螺、银将军、银男、银女、银盖、银罐、银肠、银缴,文竹方瓶、竹如意,玉磬,沈香狮子、女儿香、香盒、香濮,金藏佛塔,纱扇、藤掌扇等,不可殚述。又有玉长三尺五寸,宽八尺,名温凉玉,半温半凉。为乾隆三十六年所供。又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缴、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

乾隆四十四年,仪封决口,久未合龙。高宗以古有沈璧礼河之事,特制白玉璧一,亲制祭文,由驿递往虔祷。

明代河臣,以陈公瑄、潘公季驯并称。曩时清江浦有陈专祠,而幡未列祀典。乾隆问,命以陈、潘并祠。本朝河臣最著者,靳公辅而外,齐公苏勒、嵇公曾筠、高公斌次之,先后奉旨于江南建祠。

河南河神,最著者为灵佑襄济显惠王。本姓黄,名守才,河南偃师人。世称「黄大王」。

乾隆间,以其子孙一人为奉祀生。又顺治间,总河朱公之锡,殁为河神。乾隆间,从阿文成公等请,封助顺永宁佑安侯,世称「朱大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