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增上心学分第八[1]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原典

如是已说增上戒殊胜,增上心殊胜云何可见?略由六种差别应知:一、由所缘差别故,二、由种种差别故,三、由对治差别故,四、由堪能差别故,五、由引发差别故,六、由作业差别故。

所缘差别者,谓大乘法为所缘故。

种种差别者,谓大乘光明[2]、集福定王[3]、贤守[4]、健行[5]三摩地,种种无量故。

对治差别者,谓一切法总相缘智[6],以楔出楔道理,遣阿赖耶识中一切障粗重故。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引发差别者,谓能引发一切世界无碍神通[7]故。

作业差别者,谓能振动,炽然,遍满,显示,转变,往来,卷舒,一切色像皆入身中,所往同类。或显或隐,所作自在,伏他神通,施辩念乐,放大光明,引发如是大神通故。

注释

[1]增上心学分第八,《藏要》本校注称:“以下藏本第四卷,不分品,魏本同,陈本作依心学胜相第七,隋本作增上心学胜相胜语第七。”

[2]大乘光明:初地至三地菩萨修习大乘光明定,能够从定发出无分别慧光,照了大乘佛教的教、理、行、果。

[3]集福定王:四地至七地菩萨在禅定中,修集无量福德,自由自在,犹如国王。

[4]贤守:“贤”意谓仁慈,“守”意谓守护,八地、九地菩萨修习贤守定,能够深入慈悲心,守护利乐有情众生。

[5]健行:即首楞严三摩地,十地菩萨所修的禅定,非常刚健,所以称为健行。

[6]总相缘智:即无分别智。

[7]神通:梵文的意译,另译神通力、神力、通力等,通过禅定所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佛、菩萨、罗汉有五神通或六神通。

译文

这就讲完了增上戒殊胜,增上心殊胜云何可见呢?简略来说,由六种差别应当知道:一、由所缘差别,二、由种种差别,三、由对治差别,四、由堪能差别,五、由引发差别,六、由作业差别。

关于所缘差别问题,意谓大乘教法都是菩萨定心的所缘。

关于种种差别的问题,意谓大乘光明、集福定王、贤守、健行三摩地,种种无量。

关于对治差别的问题,意谓一切事物的总相缘智,这种无分别智就像以楔出楔的道理一样,遣除阿赖耶识中的二障粗重。

关于堪能差别问题,菩萨安住于静虑之中,就是进入第三禅之乐,也能随其所欲而受生。

关于引发差别的问题,即能引发世界上的无碍神通。

关于作业差别问题,就是能够振动一切世界,放出光明炽然的烈焰,其光明遍十方,使幽暗处也显示可见,神通力使四大体性互相转变,又能往来十方世界,又能卷须弥入一芥子,舒一芥子纳须弥,一切有情无情的色像都可以摄入身中,随所往而化身,与之同类。或者显示出来,或者隐藏起来,一切所作都自由自在。菩萨的神通,能够蔽伏其他一切凡小的神通,加被说法者,施与辩才无碍;加被听法者,能施念乐,为了摄化他方一切有情众生来集会听法,大放光明,引发如此广大神通。

原典

又能引发摄诸难行十难行故[1]。十难行者:一、自誓难行,誓受无上菩提愿故;二、不退难行,生死众苦不能退故;三、不背难行,一切有情虽行邪行而不弃故;四、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五、不染难行,生在世闲,不为世法所染污故;六、胜解难行,于大乘中虽未能了,然于一切广大甚深生信解故;七、通达难行,具能通达补特伽罗法无我故;八、随觉难行,于诸如来所说甚深秘密言词能随觉故;九、不离不染难行,不舍生死而不染故;十、加行难行,能修诸佛安住解脱一切障碍,穷生死际不作功用,常起一切有情一切义利行故。

注释

[1]十难行故,《碛砂藏》本没有这四个字,《藏要》本根据藏本及《高丽藏》本加。

译文

还能引发总摄各种很难实行的十种难行,所谓十难行即是:一、自誓难行,发誓受无上菩提大愿;二、不退难行,生死众苦不能使之退屈;三、不背难行,一切有情众生,虽然行邪行,菩萨却不弃舍他们;四、现前难行,即使是与菩萨有大怨仇的有情众生,菩萨仍现作一切饶益他们的事情;五、不染难行,菩萨生于世间,却不为世间法所染污;六、胜解难行,对于大乘教法,虽然还没有明了,但于广大甚深处却生坚固的信解;七、通达难行,菩萨能够具足通达补特伽罗与法无我;八、随觉难行,对于诸佛所说的甚深秘密言词,菩萨能够随其正义而觉了;九、不离不染难行,菩萨能够不舍生死,又不为生死所染污;十、加行难行,菩萨能够像诸佛一样,安住于解脱一切障碍,能穷生死际而不作功用,经常生起度脱一切有情众生的一切义利行。

原典

复次,随觉难行中,于佛何等秘密言词彼诸菩萨能随觉了?谓如经言:云何菩萨能行惠施[1]?若诸菩萨无少所施,然于十方[2]无量世界广行惠施。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3]。云何菩萨于惠施中深生信解[4]?若诸菩萨不信如来而行布施。云何菩萨于施策励?若诸菩萨于惠施中不自策励。云何菩萨于施耽乐?若诸菩萨无有暂时少有所施。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施惠中离娑洛[5]想。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6]悭[7]。云何菩萨其施究竟?若诸菩萨不住究竟。云何菩萨其施自在?若诸菩萨于惠施中不自在转。云何菩萨其施无尽?若诸菩萨不住无尽。如于布施,于戒为初,于慧为后,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注释

[1]惠施:能够广作身内、身外一切的布施,称为惠施。

[2]十方: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

[3]欲乐:意谓五欲之乐,五欲是色、声、香、味、触五种外境,因为这五种外境能够引起人们的心欲,所以称为五欲。

[4]信解:听闻佛说法,最初信之,然后理解,所以称之为信解。钝根者只是相信,利根者理解。信破除邪见,理解能够破除无明。

[5]娑洛:印顺著《摄大乘论讲记》称:“‘沙洛’表面看来是‘坚密’义,但从另一方面——秘密——看,却是‘流散’的意思。‘于惠施中离沙洛想’,就是在定中行施,没有散乱。”

[6]殟波陀:据印顺著《摄大乘论讲记》,在明显方面说是生起义,在秘密方面讲是拔足义。“菩萨殟波陀悭”,似乎是生起悭心,实际上是拔起悭贪的根本,除了悭贪的根蒂,自然是其施清净。

[7]悭:梵文mātsarya的意译,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小烦恼地法之一,唯识宗的随烦恼之一。意谓对于财施、法施悭吝的心理。《大乘广五蕴论》称:“云何悭?谓施相违,心吝为性。谓于财等,生吝惜故,不能惠施,如是为悭。心遍执着利养众具,是贪之分,与无厌足所依为业。无厌足者,由悭吝故,非所用物,犹恒积聚。”

译文

再者,在随觉难行当中,对于佛的什么秘密言词,那些菩萨们能够随顺觉了呢?如佛经所说:菩萨如何能行惠施呢?就像诸菩萨无少所施,然却已经于十方无量世界广行惠施。菩萨怎样做才是乐行惠施呢?就像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菩萨如何于惠施中深生信解呢?就像诸菩萨不信如来而行惠施。菩萨如何于施策励呢?就像诸菩萨于惠施中不需要自己策励自己。菩萨如何于施耽乐呢?就像诸菩萨没有暂时少有所施。菩萨如何使其施广大呢?就像诸菩萨于惠施中没有娑洛之想。菩萨如何使其施清净呢?就像诸菩萨殟波陀悭。菩萨如何使其施究竟呢?就像诸菩萨不安住于究竟。菩萨如何使其施自在呢?就像诸菩萨于惠施中,悭贪不能自在转起。菩萨如何使其施无尽呢?就像诸菩萨不住于无尽涅槃中。如于布施有此十种秘密言词,于最初的戒,乃至于最后的慧,都随其所应,应当知道,也是这样有十种差别。

原典

云何能杀生?若断众生生死流转[1]。云何不与取?若诸有情无有与者,自然摄取。云何欲邪行?若于诸欲了知是邪而修正行[2]。云何能妄语[3]?若于妄中能说为妄。云何贝戌尼[4]?若能常居最胜空住。云何波鲁师[5]?若善安住所知彼岸[6]。云何绮间语?若正说法品类差别。云何能贪欲?若有数数欲自证得无上静虑。云何能瞋恚[7]?若于其心能正憎害一切烦恼。云何能邪见[8]?若一切处遍行邪性皆如实见。

注释

[1]流转:梵文的意译。“流”是相续之义,“转”是生起义。意谓有为法的因果相续而生起。凡夫由于作善恶之业,招感苦乐之果,轮回于六趣之中。

[2]正行:对邪行而言,意谓正确的行为。净土宗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要五种正行:(一)读诵正行,即读诵净土三经;(二)观察正行,即观想净土之相;(三)礼拜正行,即礼拜阿弥陀佛;(四)称名正行,专称阿弥陀佛之名;(五)赞叹供养正行,赞叹供养阿弥陀佛。

[3]妄语:十恶之一,为了欺骗别人而说假话。

[4]贝戌尼:梵文音译,意译为两舌或离间语。

[5]波鲁师:梵文音译,意译为粗恶语。按其密意而言,波是善,鲁是所知。

[6]所知彼岸:即生死那边的大涅槃。

[7]瞋恚:三毒(贪、瞋、痴)之一,梵文krodha的意译,音译讫罗驮。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不定地法之一,唯识宗的烦恼法之一,意谓仇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称:“云何为瞋?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8]邪见:梵文的意译,否定因果报应的错误见解。

译文

什么是能杀生呢?就像断灭有情众生的生死流转。什么是不与取呢?有情众生,虽没有施与者,但是菩萨自然地将他们摄取过来。什么是欲邪行呢?就像于各种欲行,了知它是邪行,而修正行。什么是能妄语呢?就像于虚妄法中能说它为妄。什么是贝戌尼呢?就像能够经常安居于最胜的空住。什么是波鲁师呢?就像很好地安住于所知彼岸。什么是绮间语呢?就像正确说明佛法的品类差别。什么是能贪欲呢?就像是念念都想自己证得无上静虑。什么是能瞋恚呢?就像于其心,能够正确憎恶厌害一切烦恼。什么是能邪见呢?就像在依他起的一切处,所依的遍行遍计所执的邪性,都能如实地知见。

原典

甚深佛法者,云何名为甚深佛法?此中应释:谓常住法是诸佛法,以其法身是常住故。又断灭法是诸佛法,以一切障永断灭故。又生起法是诸佛法,以变化身现生起故。又有所得法是诸佛法,八万四千诸有情行及彼对治皆可得故。又有贪法是诸佛法,自誓摄受有贪有情为己体故。又有瞋法是诸佛法,又有痴法是诸佛法,又异生[1]法是诸佛法,应知亦尔。又无染法是诸佛法,成满真如,一切障垢不能染故。又无污法是诸佛法,生在世闲,诸世闲法不能污故。是故说名甚深佛法。又能引发修到彼岸,成熟有情,净佛国土,诸佛法故,应知亦是菩萨等持作业差别。

注释

[1]异生:梵文的意译,音译婆罗必栗托那。凡夫的异名,因为凡夫轮回于六道,受各种各样的别异果报。而且,凡夫种种变异而生邪见造恶,所以称为异生。《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称:“异有二义:一、别异名异,谓圣唯生人、天趣,此通五趣故。又变异名异,此转变为邪见等故,生谓生类。”

译文

所说的甚深佛法,为什么称为甚深佛法呢?这里应当正确解释:常住法是各种佛法,因为佛的法身是常住的。而且,断灭法也是各种佛法,因为一切障垢永远会断灭的缘故。而且,生起法也是各种佛法,因为佛的变化身随类应现,从法身生起。而且,所得法也是各种佛法,因为各类有情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行,以及对其进行对治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可得的。而且,有贪法也是各种佛法,因为佛、菩萨自己发过誓愿,摄受有贪的有情众生为己体。而且,有瞋法也是各种佛法,又有痴法,也是各种佛法。而且,异生法也是各种佛法,应当知道,也是这样。而且,无染法也是各种佛法,因为成就圆满的真如,一切障垢都不能使之染污。而且,无染法也是各种佛法,因为佛、菩萨生于世间,各种世间法都不能使之染污。所以称为甚深佛法。而且,修三摩地,能够引发修行到彼岸,使有情众生成就起来,使佛国土清净起来,这是由于各种佛法的缘故,应当知道,这也是菩萨等持的作业差别。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