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十 时令类
《岁时广记》四卷
宋陈元靓撰。分四时为四卷,杂引诸书所记关于节序者,案月分隶。据钱曾《读书敏求记》,卷前尚有图说,此本已佚之矣。
《御定月令辑要》二十四卷,《图说》一卷
康熙五十四年,大学士李光地等奉敕撰。因明冯应京、戴任《月令广义》,删其芜杂,补其阙遗。征引详赅,而义例简括。于授时政典,尤为明备,不但缕述故实,点缀岁华也。
右时令类。二部,二十九卷。
史部十一 地理类
《三辅黄图》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盖六朝旧笈,而唐人删补。故晋灼注《汉书》引之,而中又有唐地名也。所记皆汉代三辅古迹,而于宫殿苑囿之制,条分缕析,尤为详备,故录冠宫殿疏之首。
《禁扁》五卷
元王士点撰。凡十五篇,分目一百一十六。所记皆历代宫殿、门观、池馆、苑籞诸名。其曰“禁扁”者,考何晏《景福殿赋》曰:“爰有禁楄,勒分翼张。”注称《说文》“扁从户册署门户也”,楄与扁同云。
右地理类宫殿疏之属。二部,十一卷。
谨案:晋有宫殿疏之名。刘知几《史通·表志篇》,欲祖其规模,别创一志。今从知几之说,以宫殿疏立为子目,冠地理类之首。
《元和郡县志》四十卷
唐李吉甫撰。旧有四十七图,冠诸镇之首,至宋已佚。此本又佚七卷有半。今以宋人重编《水经注》例,各注所阙,仍厘为四十卷。古舆记中存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
《太平寰宇记》一百九十三卷
宋乐史撰。本二百卷,今佚其七卷。史进书序,颇讥李吉甫之漏阙,故其书采摭繁富,惟取赅博,人物艺文,多所登载。盖地理之书,至是而记录始详,亦至是而体例大变焉。
《元丰九域志》十卷
宋王存等奉敕撰。始于四京,次以二十三路,终于省废军州。叙述简括,而体例详于元和、太平兴国二志,于乡镇之名、土贡之数,皆一一具载。
《舆地广记》三十八卷
宋欧阳忞撰。前四卷先叙历代疆域,提其纲要;五卷以后,乃列宋郡县名。其前代州邑,宋不能有者,亦附见各道之末,名曰化外州。体例特为详整。
《方舆胜览》七十卷
宋祝穆撰。书成于理宗嘉熙己亥,时中原久弃,所述者南渡疆域而已。于名胜古迹,多所罗列,诗赋序记,所载尤繁。至于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赋户口,关塞险要之类,皆在所略。盖为登临题咏设,不为考证地理设也。志乘之尽失古法,自是书始,然亦久而为例矣。
《明一统志》九十卷
明李贤等奉敕撰。其体例悉仍元岳铉等《大一统志》之旧,故书名亦沿用之。编次颇为疏舛,然职方图籍,必考沿革于历朝,既此书尚存,即不容阙明一代,故录之以见胜国之疆域焉。
《大清一统志》五百卷
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初于乾隆八年纂辑成书,嗣以天威震叠,戡定西域,拓地二万余里,而府州县并省改隶,与旧制亦有异同,乃特诏重修。迨削平两金川之后,版章益廓,亦并载焉。体例虽仍其旧,而搜罗弥广,考证弥详,允足昭大同之盛。
右地理类总志之属。七部,九百四十一卷。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
宋朱长文撰。分二十八门,征引博而叙述简。其曰“续记”者,吴郡有大中祥符中官撰《图经》长文于元丰中继有此作也。
《乾道临安志》三卷
宋周淙撰。原本十五卷,今惟存首三卷。其第一卷记宫阙官署,题曰“行在”,以别于府志,可为都城舆记之法。
《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
宋梁克家撰。凡分九门。朱彝尊跋,谓其附山川于寺观,未免失伦。今观其人物惟收科第,士俗特出谣谶,亦皆非法。然大旨在考求掌故,不在述乡贤、夸名胜,未可以常格绳也。
《吴郡志》五十卷
宋范成大撰。凡分三十九门。典赡而不芜杂,为地志之善本。艺文即附各条下,不别立一门,亦足以涤冗滥。惟汪泰亨所补,与本书相混,颇嫌淆杂。
《新安志》十卷
宋罗愿撰。愿古文在南渡以后称作者,所学亦博。是志自序,以为儒者之书,具有微旨,不同抄取记簿,非夸也。
《剡录》十卷
宋高似孙撰。乃所作嵊县志,嵊故汉剡县地,故名曰“剡录”。征引赅洽,多唐以前遗文轶事。其《先贤传》,必注所据之书,可为地志纪人物之法。其《山水纪》,仿郦道元《水经注》例,脉络井井,亦可为地志纪山水之法。
《嘉泰会稽志》二十卷,《宝庆续志》八卷
《会稽志》,宋施宿等撰;《续志》,张淏撰。宿书终于嘉泰元年辛酉。宝庆元年,淏为续录辛酉后二十五年事迹,并补正前志之讹缺。宿常补缀其父元之《东坡诗注》,淏常撰《云谷杂记》,其学皆有根柢,故是书亦具有条理。
《嘉定赤城志》四十卷
宋陈耆卿撰。乃所撰台州志,称“赤城”者,梁代旧名也。以所属五县事迹艺文,条分件系,颇有体裁。明谢铎尝续之,实远不逮。据《书录解题》,原本尚有十三图,今已佚矣。
《宝庆四明志》二十一卷,《开庆续志》十二卷
《四明志》,宋罗浚撰;《续志》,宋梅应发、刘锡同撰。《四明志》前十一卷为郡志,后十卷为所属六县志;盖明州虽建府而无附郭之县,仍领疆土故也。叙次颇不失古法。《续志》名为郡志,实则录吴潜一人之事迹诗词,殊乖体例,以潜为名臣,姑并存焉。
《澉水志》八卷
宋常棠撰。澉水镇在海盐县东三十里。绍定三年,盐税官罗叔韶使棠为志。首为舆图,次为十四门,虽称八卷,实止四十四页。明韩邦靖《朝邑县志》,世称绝作,实仿此书也。
谨案:澉水虽见《水经注》,然是书乃志地,非志水,不可入之山水中。以镇亦郡县之分区,故附缀于都会郡县类焉。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
宋周应合撰。自建炎二年,即金陵为建康府,遂为留都重镇。景定中,知府事马光祖,属应合删补旧志为此书。首为留都四卷,如《临安志》例,次为图表志传四十五卷,次为补遗一卷。体例详明,所考证皆有典据。
《景定严州续志》十卷
宋郑瑶、方仁荣同撰。原本但题“新定续志”,不题“严州”,盖刊附绍兴旧志之末,而旧志佚也。所记上起淳熙,下讫咸淳。叙次颇简洁。惟物产外增瑞产一门,乡饮外增乡会一门,亦可以附录之事而别出,为蛇足耳。
《咸淳临安志》九十三卷
宋潜说友撰。说友人不足道,而是书乃颇有条理。前十五卷为行在所录,十六卷以后乃为府志。体例与周淙志同。其以宋代诏令,置前代之后,用《汉志》及《玉台新咏》例也。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元徐硕撰。因宋志旧本,广其门目,为三十三志。中兼及松江府华亭县,盖元时原隶嘉兴路也。序次赅洽,辨定亦审。碑碣一门,多至十一卷,知于金石文字,考证最详。惟不立官师一门,为略所不当略;楼阁堂馆亭宇,析为三门,为繁所不必繁。
《大德昌国州图志》七卷
元冯复京、郭荐等同撰。原本首有三图,故曰“图志”。今图佚而志存,分为八门。其大旨在翦削浮词,故简而能括,不在韩邦靖、康海等所撰下也。
《延祐四明志》十七卷
元袁桷撰。分十二门,义例谨严,最有体要。原本二十卷,今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并佚。
《齐乘》六卷
元于钦撰。总括三齐舆地,分为八类。首尾淹贯,而叙述不冗不漏,在元代地志之中,极为有法。顾炎武《山东考古录》,尝摘其谬误一二事,然不以累全书也。
《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
元张铉撰。根据宋周应合《建康志》凡例,而摭戚光《续志》,补宋以后事。其讥戚志删去地图,良是。至周志世表年表,深为蛇足,戚志删去,实合体例,一概讥之,则误矣。
《无锡县志》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考无锡由县升州,在元成宗元贞初;由州降县,在明太祖洪武初。此志称无锡县,而所记乡举之年,有至正辛巳,是明初所修也。其书分邑里、山川、事物、词章四大纲,而区为二十三子目,颇简而赅。
《姑苏志》六十卷
明王鏊撰。是书发端于吴宽、张习、都穆。鏊与杜启、祝允明、蔡羽、文徵明等,取宽未成之稿,因其凡例,共相厘订。计始终其事者,皆一时耆旧,终有典型,故在明人地志之中,最为近古。
《武功县志》三卷
明康海撰。是书削地志繁滥之例,以山川、城郭、古迹、宅墓并入地理,以官署、学校、津梁、市集并入建置,以祠庙、寺观并入祠祀,而艺文则用《吴郡志》例,散附各条。故书止七篇,而义例分明,纲目具括。
《朝邑县志》二卷
明韩邦靖撰。上卷四篇,曰总志、曰风俗、曰物产、曰田赋;下卷三篇,曰名宦、曰人物、曰杂记。书止二十余页,而上下数千年,包括巨细,叙次点缀,若有余闲,无局促束缚之迹。明以来推为绝作,信不虚矣。
《岭海舆图》一卷
明姚虞撰。凡十二图,首为广东全图,次十府十图,终以南夷图。图各有叙,首述沿革、形势、利病,次户口、田赋、税课,次军马。其总图则首以职官而分,统以布政、按察二司。其时巡抚犹为使臣也。南夷诸国,虽通市不通贡者,亦载。为海防计也。盖古之舆图,其体不过如此。
《滇略》十卷
明谢肇淛撰。分为十门,虽大抵本《图经》旧文,然肇淛本文士,又多见古书,故引据有征,叙述有法,体例特为雅洁。
《吴兴备志》三十二卷
明董斯张撰。分二十六门,皆征引古书,录其原文。有所考证,则附著于下。盖用张鸣凤《桂胜》之例。后朱彝尊《日下旧闻》,亦沿用之。皆明其信而有征也。
《钦定热河志》八十卷
乾隆二十一年奉敕撰。凡二十四门。热河为塞北上腴,辽、金、元以来皆陪京重镇。至我圣祖仁皇帝建避暑山庄以搜狩朝觐,銮辂岁临。我皇上绳继前徽,勤劳罔懈,亦恒以夏秋行幸,奋武卫而柔藩封。故是编所载,非但山川、风土、壮观、奥区,即盛典之频仍,宸章之繁富,亦自古舆图所未有也。
《钦定日下旧闻考》一百二十卷
乾隆三十九年奉敕撰。于朱彝尊原本十三门外,增苑囿、官署二门,而石鼓考并入国子监。凡原本所引古书,并删繁补漏,所列古迹,并一一勘其所在,证验有无。自古纪述都邑,未有如是之征实不诬者也。
《钦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
乾隆四十二年,大学士阿桂等奉敕撰。凡四门:一曰部族,述肃慎氏以下源流分合;二曰疆域,附以宫室建置及古迹;三曰山川,列白山、黑水诸名胜;四曰国俗,附以官制及文字。并仰禀睿裁,援引旧文,考验地理。据见闻之实证,订史传之讹词。本本元元,足信今而传后。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五十二卷
乾隆二十一年,大学士刘统勋奉敕撰。嗣以西域版图日扩,规制日详,又随事增修,定为今本。凡二十门。冠以天章四卷,次为图考、列表、晷度、疆域、山川、官制、兵防、屯政、贡赋、钱法、学校、封爵、风俗、音乐、服物、土产、藩属、杂录,分四十八卷。千古未有之武功,与万世永安之睿算,条分胪载,经纬详明;目见耳闻,记载典核。非马迁、班固,徒传闻于译史;法显、玄奘,多附会于佛书者所可比也。
《皇清职贡图》九卷
乾隆十六年大学士傅恒等奉敕撰。以朝鲜诸国为首,其余诸藩诸蛮,各以省分类次。会圣武远扬,平定西域,增入各部落三百余种,并绘图系说,厘为八卷。自乾隆二十八年以后,四裔之奉表入贡,及款塞内附者,又为续图一卷;并一一征诸实见,非同前代之传闻。
谨案:《西域图志》,于例当入边防;《蒙古源流·职贡图》,于例当入外纪;然国朝威棱震叠,万国一家,悉主悉臣,无分中外,西域已置郡县,《职贡图》所载亦多郡县之所属,未可区分畛域,故皆录载都会郡县之中。
《钦定盛京通志》一百二十卷
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盛京旧有《通志》三十二卷,叙述多所舛漏,因命补正其书,定为此本。凡开创之鸿模,征伐之旧迹,一一缕述。留都掌故,乃灿然明备。其官名、人名、地名,音译失真者,并详为厘订,尤足证旧志之讹。
《畿辅通志》一百二十卷
国朝直隶总督李卫等监修。因康熙十一年郭棻原本订讹补漏,凡分三十一门焉。
谨案:《四库全书》编次体例,凡官撰之书,由武英殿刊印者,皆冠于国朝著述之前,各省通志,虽撰录不由词馆,刊刻不由内廷,而皆于雍正七年奉世宗宪皇帝谕旨纂修,书成皆经奏进,刊版藏贮布政司,是亦官书也,故今与官书一例,编于私家著述之前。又通志虽以总督巡抚董其事,然不与纂录,视总裁官之领修有别,故今皆不题某“撰”,而题某“监修”,从其实也。监修每阅数官,惟题经进一人,唐宋以来之旧例也。谨并发其凡,后均仿此。
《江南通志》二百卷
国朝两江总督赵宏恩等监修。司其事者,中允黄之隽也。较于成龙等旧志,具有条理,惟纂辑刊刻,不出一手。之隽《 堂集》中,尝记其未校正者数事云。
《江西通志》一百六十二卷
国朝江西巡抚谢旻等监修。因康熙二十二年《西江志》旧本加以厘订。《西江志》卷帙虽繁,而征引皆有典据,故是书亦具有体裁。
《浙江通志》二百八十卷
国朝浙江总督嵇曾筠等监修。凡五十四门。所引诸书,皆具载原文,标其名目。近事未有记载者,亦具列其案牍,以示有征。较他志体例特善。
《福建通志》七十八卷
国朝闽浙总督郝玉麟等监修。黄仲昭《八闽通志》称为善本,然作于明之中叶,疆域形势,岁久多更;是书根据旧文,归于今制,分为三十门,如沿海岛澳诸国,关于边防厄塞,皆详绘补入,尤足资考证。
《湖广通志》一百二十卷
国朝湖广总督迈柱等监修。是时已分湖南、湖北为二,仍并为一书者,见上江、下江总为《江南通志》同一例也。其书分目三十一,视康熙甲子旧志为详。惟开局武昌,距长沙诸郡稍远,故湖北详而湖南略,未为赅备云。
《河南通志》八十卷
国朝河东总督黄士俊等监修。《河南通志》创自明嘉靖中,粗具崖略;顺治十八年续修,始条理完具。故康熙中尝颁为志书之式。是书依据旧志,增葺新制,亦颇有法度。
《山东通志》三十六卷
国朝山东巡抚岳浚等监修。于陆钺、张凤仪二志,多所补正,门目亦多所分合。其体例考证,皆较胜于前人。
《山西通志》二百三十卷
国朝山西巡抚觉罗石麟等监修。康熙壬戌,刘梅尝因前明山西旧志,为之补续,采抚虽富,舛谬实多。此编因其旧文,删繁补漏。司其事者,为宜兴储大文。大文夙讲地理之学,其发凡起例,颇得体要。
《陕西通志》一百卷
国朝陕西总督刘于义等监修。陕西地志自《三辅黄图》以下,纪载较多;明代诸府县志亦多有体例。故是编叙述考证,皆能有所依据。
《甘肃通志》五十卷
国朝甘肃巡抚许容等监修。甘肃一省,本以陕西分置,古无专志;新置诸县,尤旧籍无征故是编较他志为简略,盖限于地也。
《四川通志》四十七卷
国朝四川总督黄廷桂等监修。西蜀自古为名都,记载较为详备,而异同抵牾,亦缘是以生。是编虽未能厘剔无遗,视旧志则考正者多矣。
《广东通志》六十四卷
国朝广东巡抚郝玉麟等监修。是书受诏于雍正八年六月,告竣于九年五月。视他省通志,其成独速。故冗蔓舛驳,在所不免。然岭南舆记古籍多存,终有所依据,足资考核。
《广西通志》一百二十八卷
国朝广西巡抚金鉷等监修。广西在昔为蛮荒,至昭代而羁縻之地,咸入版图。其体制与古迥异。旧记所载,不过山川物产、溪峒风俗而已,故是编大旨以征今为主也。
《云南通志》三十卷
国朝云贵总督鄂尔泰等监修。云南先有康熙三十年旧志,门目分合多不得当,叙述繁简亦多不中节。此编删订厘正,较为条理分明。
《贵州通志》四十六卷
国朝云贵总督鄂尔泰等监修。与《云南通志》,皆姚州知州靖道谟所撰。而视《云南通志》为简略,盖旧籍寥寥,无所取材故也。
《历代帝王宅京记》二十卷
国朝顾炎武撰。所录皆历代建都之制。前为总论二卷;后十八卷,上起伏羲,下讫于元,以时代为次,仿《雍录》《长安志》体例,各详载其城郭宫室都邑,及建置年月事迹。
右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四十八部,二千七百六十一卷。
《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旧题汉桑钦撰。然证以书中地理,实三国时人。其注则后魏郦道元作。自明以来,传刻舛误,经注混淆,今以《永乐大典》所载旧本,重为校正,补其佚脱者二千一百二十八字,删其妄补者一千四百四十八字,正其臆改者三千七百一十五字。虽宋本原佚之五卷,不可复补,较诸明刻,亦可谓还其旧观矣。
《水经注集释订讹》四十卷
国朝沈炳巽撰。据明嘉靖间黄省曾所刻《水经注》,博考诸书,参以己意,辨证其同异而诠释之。凡郡县沿革,皆注以今名。虽不必一一皆确而积九年之力,成此一书,所得者亦颇不少。
《水经注释》四十卷,《刊误》十二卷
国朝赵一清撰。是书用全祖望之说,谓《水经注》原本注中有注,本双行夹写,今混为一,殊为无据。然创此义例,亦使经纬分明,便于循览。其考补原佚五卷中二十一水,亦确有佐证。
《吴中水利书》一卷
宋单锷撰。锷究心水利三十年,据所目睹,著为此书。苏轼尝为奏进,虽不见用,然明夏原吉、周忱,皆祖其遗法以成功。据轼进状称,原本有图,今已佚矣。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二卷
宋魏岘撰。它山水在鄞县,灌溉七乡,惟患为江潮所汩。唐时筑堰以捍潮,遂为永利。岁久废坏,岘请于府重修,因作是书。上卷记源流规制及修筑始末;下卷为碑记与题咏。
《河防通议》二卷
元沙克什撰。案:沙克什原作瞻思,今改正 。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分六门,门各有目。凡物料、工程、丁夫、输运,以及安椿、下络、叠埽、修堤之法,一一咸备。
《治河图略》一卷
元王喜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首列六图,图末各系以说,而附《治河方略》及《历代决河总论》二篇于后。
《浙西水利书》三卷
明姚文灏撰。大旨以南直隶之苏州、松江、常州,浙江之杭州、嘉兴、湖州,环居太湖,最为卑湿,围田掩遏,则水势无所发泄,而塘港湮塞。因辑宋以来言浙西水利者,纂为此编。于诸家之言,多所笔削弃取,则以古今异宜也。
《河防一览》十四卷
明潘季驯撰。首敕谕图说,次河议辨惑,次河防险要,次修守事宜,次河源决考,各一卷。次前人治河之议,与明代之奏章,共九卷。大旨总主于束水以刷沙。
《三吴水利录》四卷
明归有光撰。大旨以吴中之水,宜专力于松江,松江既治,则太湖之水东下,而他水不劳余力。因采集前人水议之善者七篇,又自作“水利论”二篇以发明之,而以《三江图》附于其后。
《北河纪》八卷,《纪余》四卷
明谢肇淛撰。首列河道诸图,次分河程、河源、河工、河防、河臣、河政、河议、河灵八纪。至山川古迹、古今题咏,则别为四卷,名曰“纪余”。盖治河之书,以河为主,与他地志例异也。
《敬止集》四卷
明陈应芳撰。应芳以泰州之人,言泰州水利,故以“桑梓敬止”之义为名。其书集当时奏疏、公牍、私札,附以六图十三论。其论又兼田赋、漕运而言之。
《三吴水考》十六卷
明张内蕴、周大韶同撰。万历四年,命御史林应训修浚三吴水利,越六载蒇事,因令内蕴等编为此书。凡分十二类。词不甚文,而源流利弊,一一分明。
《吴中水利书》二十八卷
明张国维撰。首列东南七府水利总图,次为诸水源委,次为艺文。所记仅明一代事,时世较近颇足以资考验。
《钦定河源纪略》三十六卷
乾隆四十七年奉敕撰。冠以御制《河源》诗一章,读《宋史·河渠志》一篇。次图,次表,次质实,次证古,次辨讹,次纪事,次杂志。盖是年命侍卫祭告河神,因西溯河源,得于阿勒坦郭勒。乃诏辑此篇,以正千古之疑误。
《昆仑河源考》一卷
国朝万斯同撰。河有重源之说,自皇上平定西域,始得实征。斯同此书,作于康熙初年,尚未能细究其本。然穿穴古书,能知笃什。案:笃什原作都实,今改正 。之谬误,足见考证之精,在诸家之上。录存其书,益见《御批通鉴辑览》所论,折中精确,超轶万古也。
《两河清汇》八卷
国朝薛凤祚撰。凤祚精于天文,亦究心地理。是书首为黄河、运河二图,一卷至四卷论运河,五卷、六卷论黄河,七卷采录潘季驯、崔维雅之说,八卷则凤祚所著论四篇也。其言率有实征,惟欲复海运一条,为大纰缪耳。
《居济一得》八卷
国朝张伯行撰。乃其总督河道时作。前七卷论东省运河,疏证最详。末一卷为河漕类纂,则仅存梗概。盖职在河不在漕也。伯行平生著作,惟此书切于实用。
《治河奏绩书》四卷,附《河防述言》一卷
国朝靳辅撰。卷一为川泽考、漕运考、河决考、河道考,卷二为职官考、堤堰考及诸修防规制,卷三为所上章奏及部议,卷四为疏浚事宜,皆亲所阅历之言。《河防述言》,张霭生撰,皆述辅幕客陈潢之论。
《直隶河渠志》一卷
国朝陈仪撰。乃其为霸州等处营田观察使时所作。凡畿辅之水二十五,皆巨流也,但详学见在形势,不以征考古迹为长。
《行水金鉴》一百七十五卷
国朝傅泽洪撰。其书总括古今,胪陈利病。上下数千年中,地形之变迁,人事之得失,一一条析分明。言水道者,观此一编,足以见四渎之大凡矣。
《水道提纲》二十八卷
国朝齐召南撰。召南以郦道元《水经注》详北略南,黄宗羲《今水经》又知南而不知北,乃作此书,以巨川为纲,而以所会众流为目,故曰“提纲”。大旨惟以今日水道为主,不屑屑附会古迹。
《海塘录》二十六卷
国朝翟均廉撰。统载浙江海塘形势,由汉唐以至乾隆二十九年,一一胪载。冠以圣谕、圣制。次为图说,次为疆域、建筑、名胜、古迹、祠祀、奏议、艺文、杂志八门,颇为详赡。
右地理类河渠之属。二十三部,五百零七卷。
《筹海图编》十三卷
明胡宗宪撰。盖为嘉靖中备倭而作,所载南北沿海冲要,日本入贡、入寇始末,及战守经略,一一详备。宗宪虽依附赵文华,攘夺战功,而娴于军旅,其才实不可没;盖亦王越之流亚,不以其人废其书也。
《郑开阳杂著》十一卷
明郑若曾撰。若曾在胡宗宪幕中,多所论著,后其五世孙启泓,合为此编。凡《万里海防图论》二卷,《江防图考》一卷,《日本图纂》一卷,《朝鲜图说》一卷,《安南图说》一卷,《琉球图说》一卷,《海防一览图》一卷,《海运全图》一卷,《黄河图议》一卷,《苏松浮粮议》一卷。其《海防一览图》,即《万里海防图》之初稿,以互有详略,故两存焉。
谨案:此书末二种与边防之事无关,然此书大旨以边防为重,二种特其附录,故仍入之边防。
右地理类边防之属。二部,二十四卷。
《南岳小录》一卷
唐道士李冲昭撰。案:冲昭《通志·艺文略》作仲昭,盖字之误 。首列五峰三涧,次叙宫观祠庙坛院之属,而以历代得道飞升之迹附之。虽黄冠自张其教,不足为据,然山志之中,未有古于是书者,亦图经之所宜征也。
《庐山记》三卷,附《庐山纪略》一卷
宋陈圣俞撰。原本五卷,并冠以图。此本仅存前三卷,勘验《永乐大典》,所阙亦同,盖明初已佚也。圣俞谪官南康时,与刘涣以两月之力,遍游庐山,因取涣尝所记录,编为此书。盖处处皆所目睹,故考证精核,与据图作志者迥殊。末缀宋释慧远《庐山纪略》一卷,不知何人所附,六朝古籍,今仍并录焉。
《赤松山志》一卷
宋倪守约撰。首述黄初平兄弟仙迹,次丹类,次洞穴类,次山水类,次宫宇类,次人物类,次制诰类,次碑籍类。志山水而用郡县舆记体例者,自守约是书始。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志余》二十六卷
明田汝成撰。是书虽以“游览”为名,而实非游记,大抵因名胜而附以事迹,可以备史家之考核。《志余》则于南宋轶闻,分门胪载,兼及杭州之事,不尽有关于西湖,故别为一编;盖有此以消纳冗碎,而后本书不病芜杂,是其体例之善也。
《桂胜》十六卷,《桂故》八卷
明张鸣凤撰。《桂胜》以记山水,各引证诸书叙述于前,即以诗文附本条下,于石刻题名之类,搜采尤详。《桂故》以纪故实,分郡国、官名、先政、先献、游寓、杂志六门。
谨案:《桂故》乃志乘之流,宜入都会郡县,以原本联为一书,呜凤原序又称《桂故》辅《桂胜》以行,故以《桂胜》为主,入之于山水。
《钦定盘山志》二十一卷
国朝大学士蒋溥等奉敕撰。盘山为畿东胜境,僧智朴旧志,冗蔓特甚。乾隆十九年,圣驾驻跸,命溥等重辑。是编分图考、名胜、寺宇、流寓、方外、艺文、物产、杂缀八门,而冠以巡典天章五卷。岩壑增辉,照映千古矣。
《西湖志纂》十二卷
国朝大学士梁诗正撰。乾隆十六年圣驾南巡,诗正请重修西湖志,因命以沈德潜所进本,删并为一。其门目减于旧志,而大纲已包括无余。
右地理类山水之属。七部,一百十三卷。
《洛阳伽蓝记》五卷
后魏杨衒之撰。案:杨或作羊,未详孰是 。魏自太和以后,洛阳佛刹甲天下。永熙乱后,衒之行役故都,感怀兴废,因捃拾旧闻,追叙故迹,录成是书。以城内及四门之外,分叙五篇。文词秀逸,且多附轶事,足资考证。
《吴地记》一卷,附《后集》一卷
旧本题唐陆广微撰。然广微僖宗时人,而书中称钱氏讳镠。疑原本散佚,后人抄合而成,有所窜入也。所录皆吴地古迹。《后集》一卷,不知谁作,其叙事止于大中祥符,则北宋人也。
谨案:《吴地记》《雍录》之属,名似乎省志;《长安志》《长安志图》之类,名似乎郡县志;而实皆考究古迹,与他志之体迥殊,故今录于古迹之内。盖编次当循其实,不当循名而收,如《崇文总目》以《树萱录》入种植也。
《长安志》二十卷
宋宋敏求撰。是书考长安古迹,于城郭、宫室、山川道里、津梁、邮传,言之最详。其坊市曲折,及唐时士大夫第宅所在,一一能举其处。地志中之最精核者。
《洛阳名园记》一卷
宋李格非撰。或题李廌者,误也。是书记洛中诸家别墅,凡十九所,叙述颇为雅饬。
《雍录》十卷
宋程大昌撰。乾道、淳熙间,关中已久为金地,故大昌此书,惟据诸书、诸图参考而成。于宫殿、山水、都邑,皆有图说,而尤加意于险要。盖作是书时,孝宗方有阴图中原之志也。
《洞霄图志》六卷
宋邓牧撰。洞霄宫在余杭县大涤洞天,为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此志乃牧入元以后,遁居其地而作。凡六门:曰宫观,曰山水,曰洞府,曰古迹、附以异事,曰人物,曰碑记。旧本有图,故云“图志”,今图则已佚矣。
《长安志图》三卷
元李好文撰。一名《长安图说》。好文以至正四年,再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取吕大防长安故图,删除讹驳,更为图二十有二。其中《泾渠图说》,尤有裨于民事。旧附刻宋敏求《长安志》后,然图本不为《宋志》而作,两不相应,今仍各著录焉。
《汴京遗迹志》二十四卷
明李濂撰。濂以历代都会,皆有专志,惟汴无之,乃摭拾旧文,编次成帙。义例颇整齐,引证亦具有根据。在明人地志之中,尚为善本。
《武林梵志》十二卷
明吴之鲸撰。所述杭州古刹,以城内、城外、南山、北山及诸属为纲,以诸寺院分系。亦《洛阳伽蓝记》之流。惟后附天朝宠锡、宰官护持、古德机缘、历代勋绩四门,不出地志之积习。
《江城名迹》二卷
国朝陈宏绪撰。皆记南昌名迹,以城内、城外为断,去城远者,则不录。卷上为考古,卷下为证今。其古今不以年代为断,而以兴废存亡为断。叙次考证,颇有可采。惟喜载杂事,时参以小说家言,是其一瑕。
《营平二州地名记》一卷
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游永平时,郡人以志属之。炎武未应其求,但采古来营、平二州故实,为六卷付之。原本散佚,此其六卷之中古地名一卷也。
《金鳌退食笔记》二卷
国朝高士奇撰。士奇以康熙甲子,入直内廷。赐居太液池之西,朝夕往来,访求前明故迹,记其梗概,为此书。
《石柱记笺释》五卷
国朝郑元庆撰。唐颜真卿所书《石柱记》,在湖州杼山,载其地山川、陵墓、古器、古迹颇详,岁久残缺,惟存三县。朱彝尊摭诸书补完其二县,元庆因为之笺释。
《关中胜迹图志》三十二卷
国朝陕西巡抚毕沅监修。乾隆四十一年奏进。其书以郡县为纲,系以地理、名山、大川、古迹四子目,后附以图。
谨案:《四库》编纂之例,自官撰诸书外,其人存者,皆不录。此编以经进御览,故得从官书之例录入。然究为私撰,而非敕修,故仍与国朝著述,叙年代先后,不列于前。
右地理类古迹之属。十四部,一百二十五卷。
《南方草木状》三卷
晋嵇含撰。凡分草、木、果、竹四类,共八十种。皆岭南土产也。叙述简雅,非唐以后人所能伪,不得以隋、唐《志》皆不著录为疑。
《荆楚岁时记》一卷
梁宗懔撰。旧本题晋人,误也。据《南史·梁元帝本纪》,懔盖楚人,故述其乡之士俗为此书,凡三十六事。其注相传为隋杜公瞻作,《唐志》有杜公瞻《荆楚岁时记》二卷,其即注懔之书欤。
《北户录》三卷
唐段公路撰。案:《学海类编》作公璐,盖传写之讹 。是书载岭南风土,颇为赅备。于物产为尤详。援据极为博洽,所引之书,今未见者十之七八也。其注亦颇典赡,题登仕郎前参军龟图撰,不著其姓,或公路之族欤。
《桂林风土记》一卷
唐莫休符撰。原本三卷,今佚其两卷。目录凡四十六条,今亦佚其火山、采木二条。其叙述风物,颇为雅赡,所载诸诗,亦多他书所未及。《全唐诗》所录张固等十人诗,即据此收入。唐人著述传世日稀,不以残缺废也。
《岭表录异》三卷
唐刘恂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叙物产、风土,词皆古雅。于虫鱼草木,训诂名义,尤为精核。盖于图经之内,兼有苍、雅之学焉。
《益部方物略记》一卷
宋宋祁撰。乃祁知益州时,因沈立剑《南方物略》,补其阙遗,共得六十五种,各为图而系以赞,并注其形状于赞后。今图已佚,惟赞与注存。文词古雅,有郭璞《山海经赞》之遗。
《岳阳风土记》一卷
宋范致明撰。不分门目,随事记载。书虽不过一卷,而于郡县沿革、川原改易、故迹存亡,考证特详。
《东京梦华录》十卷
宋孟元老撰。乃南渡之后,追忆汴京之盛而作。自都城坊市、节序风俗,及当时典礼仪卫,靡不记载。虽不过识小之流,而朝章国制,实多杂见于其间。
《六朝事迹类编》二卷
宋张敦颐撰。盖补《金陵图经》而作。凡十四门,引据详核。其碑刻一门,尤资考证。惟书以六朝为名,而南唐、北宋之事,往往阑入,不免失于断限。
《会稽三赋》三卷
宋王十朋撰。一曰《会稽风俗赋》,一曰《民事堂赋》,一曰《蓬莱阁赋》。皆有关会稽之风土。嵊县周世则尝为注《会稽风俗赋》;郡人史铸病其不详,乃为增注,并后二赋亦注之。
《中吴纪闻》六卷
宋龚明之撰。采吴中故老嘉言善行及风土人文,为图经所未载者,汇为一编。其体似乎小说,实则补地志之遗也。
《桂海虞衡志》一卷
宋范成大撰。凡十三篇。于山川、物产、土俗、民风,皆叙述典雅,无夸饰附会之习。惟原书三卷,此本仅存一卷。盖明人所删并。观《文献通考·四裔考》中引《桂海虞衡志》,几盈一卷,皆此本所无,知其佚脱者多矣。
《岭外代答》十卷
宋周去非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盖去非自岭外代归,有问其土风物产者,著此书示之,以代应对也。大致与段公路、刘恂、范成大诸书相出入。其边帅、法制、财计诸门,尤足补正史所未备。
《都城纪胜》一卷
旧本题耐得翁撰。不著名氏。书成于端平二年,皆记杭州琐事。分十四门。不及《梦粱录》《武林旧事》之赅备,而详略可以互补。
《梦粱录》二十卷
宋吴自牧撰。其书全仿《东京梦华录》之体,记南宋旧典及杂事,虽拙于辞藻,时杂鄙语,而叙述特为详备。
《武林旧事》十卷
宋周密撰。皆于宋亡之后,追述轶闻。自叙称:欲如吕荣阳《杂记》而加详,如孟元老《梦华》而近雅,足尽是书之长。明人刻本多所佚脱,此本从毛氏汲古阁元椠影抄,犹足本也。
《岁华纪丽谱》一卷,附《笺纸谱》一卷,《蜀锦谱》一卷
元费著撰。记蜀中节候风俗,自元旦至冬至,一一胪载,盖仿《荆楚岁时记》之体;而于兵燹之余,追思繁盛,实有《东京梦华》之思。末附《笺纸》《蜀锦》二谱,二物皆蜀中所擅,故并述及焉。
《吴中旧事》一卷
元陆友仁撰。皆记吴郡轶闻故迹,以补地志之缺。颇能有所考证,不但掇拾之学也。
《平江纪事》一卷
元高德基撰。所记皆吴中故实,而又兼及神仙鬼怪、诙谐谣谚之事,不全为地志,亦不全为小说。为例不纯,无类可隶,姑录之地理类杂记中焉。
《江汉丛谈》二卷
明陈士元撰。其书于楚地故实,众说异同者,各设为问答,以疏通证明,故名为“丛谈”。
《闽中海错疏》三卷
明屠本畯撰。所志闽地水族,凡鳞部一百六十七种,介部九十种,又非闽产而闽所常有者二种。
《益部谈资》三卷
明何宇度撰。皆记蜀中山川、物产及历代轶事。以体例不似图经,故名曰“谈资”,实则地志之支流。
《蜀中广记》一百八卷
明曹学佺撰。大致似通志,而所分十二门则多类杂记,不似通志之以疆域、山川、职官、田赋为主。采掇颇为繁盛。
《增补武林旧事》八卷 案:此部《总目》入存目,此删 。
明朱廷焕撰。本宋末周密所作《武林旧事》一书补缀,其间凡增睿藻、恩泽、开炉、故都宫殿、湖产、灾异六门,共补一百五十四则。
《颜山杂记》四卷
国朝孙廷铨撰。廷铨家于益都颜神镇,采其地旧闻新事,辑为此书。分十有六目。叙述琐屑,工于造语。王士祯《居易录》,尝以配田雯《黔书》。
《岭南风物记》一卷
国朝吴绮撰。宋俊增补,江闿删订。所叙岭南风物,简雅不支,与《桂海虞衡志》可相伯仲。
《台海使槎录》八卷
国朝黄叔璥撰。盖康熙壬寅,叔璥以御史巡视台湾时作。故以“使槎”为名。凡三子目,曰《赤嵌笔谈》、曰《番俗六考》、曰《番俗杂记》。
《龙沙纪略》一卷
国朝方式济撰。式济因省亲至黑龙江,记所见闻,考核山川古迹,以成是书,凡九门。
《东城杂记》二卷
国朝厉鹗撰。鹗居杭州城东之东园,为宋代故址,因旁考里中旧闻轶事,舆记所不载者,为此书。凡八十五条。
右地理类杂记之属。二十八部,二百十三卷。
《游城南记》一卷
宋张礼撰。礼以元祐元年,与其友陈微明游长安城南,访求古迹,因作此书,而自为之注。辨证颇详。又有续注其下者,不知谁作。据注中所言,盖金末元初人也。
《河朔访古记》二卷
元纳新撰。案:纳新原作乃贤,今改正 。乃至正三年,北游所记。原本十六卷,今从《永乐大典》录出,仅存二卷。其一记真定路所见,其一记河南路所见。山川古迹,多今日舆记所未详。
《徐霞客游记》十二卷
明徐宏祖撰霞客,其自号也。少好游,足迹几遍天下。尝西行数千里,求河源。是编皆其纪游之文。旧本残缺失次,杨名时重为编订,以地理区分,定为此本。
右地理类游记之属。三部,十五卷。
《佛国记》一卷
宋释法显撰。案:《通典》引之作法明,盖避中宗讳改 。法显于晋义熙中,自长安游天竺,经历三十余国,归与天竺禅师参互辨定,以成此书。中多自尊其教之词,不足与辨。其山川道里,则未尝不可资考核也。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唐释玄奘译,辨机撰。玄奘以贞观三年,求经西域。归而述所经历,辨机因编类成书。所列凡一百八十三国,多述佛典因果之事,举其地以实之。中第十一卷,有明永乐三年太监郑和一条。核其上下文义,乃后人附注,传写者误作正文也。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
宋徐兢撰。宣和六年,遣路允迪使高丽,兢为从官。归撰此书上之。凡二十八门。于其国地理、风俗、典章、制度,以及接待之仪文,往来之道路,一一具载。惟所绘诸图,自南宋时已佚矣。
《诸蕃志》二卷
宋赵汝适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盖其提举福建市舶时作。所言皆海外诸国,与《宋史·外国传》相出入。惟史详事迹,此详风土物产。则正史之与杂记,各有体裁尔。
《溪蛮丛笑》一卷
宋朱辅撰。溪蛮即武陵五溪蛮也。辅尝官其地,据所闻见,作为此书,记其种类风俗颇备。
《真腊风土记》一卷
元周达观撰。元贞元年,遣使招谕真腊,达观随行。往返三载,因述所闻见为此书。
《岛夷志略》一卷
元汪大渊撰。大渊于至正中,尝附海舶,经数十国。各纪其山川、道里、物产、民风,大半史所不载,即载者亦不及其亲见之详。
《朝鲜赋》一卷
明董越撰。弘治元年正月,越奉使至朝鲜,五月还京。述其风土为此赋。并仿谢灵运《山居赋》例,自为之注。与《明史·朝鲜传》所言,一一相符,知其信而有征。
《海语》三卷
明黄衷撰。衷隶籍南海,晚岁家居,访番舶以海外事。因积所闻,著为此书。分四门:曰风俗、曰物产、曰畏途、曰物怪。颇多恍惚奇怪之谈,天地之大,何所不有,未可遽以为诞也。
《东西洋考》十二卷
明张夑撰。所记惟海国之通互市者,与赵汝适《诸蕃志》同。所录西洋十五国,附见者四;东洋七国,附见者十二。其不通互市者,别为外纪。又缀以税饷、舟师、税珰、艺文、逸事诸考,则赵汝适书所未有也。
《职方外纪》五卷
明西洋艾儒略撰。皆绝域土风,为自古舆图所不载,故曰外纪。凡分天下为五大州,而冠以《万国全图》,附以《四海总说》。大抵《山海经》《十洲记》之流,存之亦足广异闻。
《赤雅》三卷
明邝露撰。乃露游广西猺峒,因为猺女云亸娘书记,述所闻见,为此书。虽不免有所涂饰,而山川物产,序述简雅,实不在《桂海虞衡志》下。
《朝鲜志》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盖故明时朝鲜人作。首述疆域沿革,为一书纲领,次分六大纲为经,曰京都、曰风俗、曰古都、曰古迹、曰山川、曰楼台,而以所属八道为纬。其古迹多杂以神怪,颇类小说。其他遗闻琐事,则多中国史传所未详。
《坤舆图说》二卷
国朝西洋南怀仁撰。与艾儒略《职方外纪》,互相出入,而亦时有详略异同,大致不免有所粉饰,而亦不尽出于虚构。
《异域录》一卷
国朝图理琛撰。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图理琛奉使土尔扈特,由喀尔喀俄罗斯至其地。五十四年三月还京,述其道路所经,进呈御览。首冠以舆图,次为行记,以所历之地为纲,而案日纪载,以为目。
《海国闻见录》二卷
国朝陈伦炯撰。伦炯少随其父昂,习知海道,又历官皆滨海重镇,故以所闻见,著为此书。上卷记八篇,下卷图六幅。事事得诸阅历。视郑若曾等据图籍而谈海防者,固确有据焉。
右地理类外纪之属。十六部,八十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