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海国图志

卷二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北印度各国

《一统志》:巴勒提,在博洛尔南,痕都斯坦东与之接境,贡道由回部,汉唐罽宾近东地也〈(当为唐《西域记》之毕迦试国)〉群山近接,中有长河。有士伯特牝穆巴、克什米尔诸地〈(分两部落,酋长默默帕尔及乌苏完分统之。各有众八千馀人,旧在叶尔羌贸易。乾隆二十五年内附)〉

《西域见闻录》:克什米尔回子,一大国也〈(案:《宋史》曰迦湿弥勒国,元《经世地理图》曰乞石迷耳,英夷地图曰夹氏米里,皆字异音同)〉。叶尔羌西南马行六十馀日,可至其国。中隔一冰山,人畜至此,须土人驼牵而过,其险甚于木素达板。其人深目、高鼻、黄睛、多须,衣圆领窄袖,无发辫,饮食尤多禁忌,礼拜尤虔。语言强半可通,称其君曰汗。所属回众,近百户,城池周三十馀里。椿园氏曰:嘉峪关外多流沙,间有水泉沙石,兀突怪恶,不生草木,至克什米尔以西以南,时既清氵权,山川秀丽,别有天地矣。而温都斯坦各国极热,多雨,无霜雪,一切飞潜动植,与中国之闽广无异,岂以其近海之故欤。人习工巧,制造诡异〈(案:此所云克什弥尔之冰出即唐玄奘《西域记》北印度之大雪山也)〉

《皇清四裔考》曰:爱乌罕,在巴达克山西南,部落最大。汉书西逾葱岭,有北道,北道出大宛,南道出大月氏,此当为大月氏地。有三大城,曰喀奔,曰堪达哈尔,曰默沙特喀奔城。南北西面山,东面平旷。堪达哈尔城,四面俱山,其汗爱哈默特沙居之。默沙特城,旧属伊兰,爱哈默特沙征取之,统治三城。事耕种,无游牧。胜兵十五万,军器鸟枪腰刀之属,无弓矢。善田作,户有馀粮,少物采。自兼并温都斯坦部后,资其金丝缎匹,物力加丰。亦有奄竖,多取诸温都斯坦。商人不至其国。乾隆二十四年,大兵逐霍集占,将入爱乌罕境,为巴达克山酋素尔坦沙擒献。其属下有奔爱乌罕者,唆其兴师问罪于巴达克山。素尔坦沙惧,遣使具言诸不得已状。爱哈默特沙云:大清国地广人稠,见于记载,未知道路远近,今拟与尔部偕往投诚,遂屡贡焉〈(案:爱乌罕亦作阿布额尼,亦作甲布尔)〉。所属阿拉克巴、拉斯阿尔、杂拜延,旧隶伊闲。由喀奔至堪达哈尔,二十八程;由堪达哈尔至默沙特,二十程。北接布哈尔,西有默克札志尔等数部落,中隔沙漠,过此为西海,南有思布部落,过思布亦海也。〈(案西海皆里海,非地中海也。)〉

《地理备考》曰:阿附千国,即加布尔,在亚细亚州之中,印度之西北。北极出地二十八度起,至三十六度止;经线自东五十七度起,至七十度止。东至塞哥国,西连白尔西亚国,南接北罗吉国,北界达尔给国。长三千二百馀里,宽约二千里,地面积方约十五万二千七百馀里,烟户四兆二亿口。本国地势,东南西南,平原坦阔,其馀各方,峻岭重叠。湖河甚少,河之长者惟一,名曰印度河,又名心德河。湖之大者有二,一名卢克湖,一名乌勒尔湖。其田土西方则硗瘠过半,沙漠无垠;馀方则陇亩膴腴,谷果丰盛。土产铁、锡、矾盐、窝宅、硇砂、硫磺、烟叶、绵花、阿魏、青黛、丹参、甘蔗、地毡等物。地气互异,冷热俱极。王位相传,长幼皆得,临御诸臣公举,惟贤继立。所奉之教,乃回教也。技艺庸陋,贸易平常。商贾负贩,结队而行。粤稽本国,来历渺茫。明武宗正德元年,有巴卑尔者,既获加布尔济斯尼、干达尔等处,遂即位称汗,历传二百馀载。康熙五十九年,复取白尔西亚国,归于一统。越十七载,白尔西亚国君那的尔沙,兴师击逐,反取本国。迨薨后,本国复兴,自为一国,时君名亚美里沙。乾隆四十五年,传至塞曼沙者,被弟马慕篡逐。以后纲纪败坏,国乱民变。越十馀载,塞哥国劳尔地酋长林日星者,乘机侵占。其兼摄诸地,亦皆背叛。惟阿付千、西斯丹等处尚存。现改九部:一名加布尔,乃本国都也。建于平原之中,街市繁华,风景美丽。一名罗各曼,一名日剌拉巴,一名合斯那,一名西维,一名千达合尔,一名发来,一名都札克,一名伊隆达尔。其通商冲繁之地,曰加布尔,曰千达合尔,曰合斯那。

案:又名阿付颜尼,即爱乌罕之转音也。

《外国史略》曰:甲布国,或曰押安国,或曰加布额尼,前属白西亚国及北路治。北及西域游牧部,东及五印度,西连白西国。广袤方圆万六千里,居民千四百万。多山谷,故气候土产皆异。在印度界内,惟此地无深渊大河,山顶积雪不消,而山内极热。地肥硗不一,百姓稀少,农夫有五等,每年二收。多麦,产油并阿魏,多驼及绵羊,犬善走,猫亦美,鹰能捉鹿。民朴实,有仇必报,百年不忘。耻买卖,不肯家居,以持械争战为要务。山峡甚多,有外人入之,即绝其归路,故敌国不敢侵,而屡伐他国获胜。尝据五印度地,后为白西国所服,降为藩属。道光十七年,俄罗斯国怂恿其民畔白西,复动干戈。而白西国王率兵围其北界之黑腊城,于是甲布别立新主,调兵以拒退白西国。道光二十一年冬,土民乘冬冻,攻击英兵。英兵乏衣食,多毙者。次年英兵攻之,仍令前王摄权,地始安静。

其都曰加布额尼,城甚坚固,英人破之。千他哈亦交界之城,街广而直,城长而方。民多甲布之族,与白西国所属之黑腊国交界。其国君每驻此,与白西国有隙。地丰盛,民壮健。

哈萨克甲布两地之间,有地曰甲非勒坦山地,奉佛教,与附近甲布之回人交战,族类甚多,地狭险,多岩居,出葡萄、南果,民美丰姿,但未向化。因在岩内负固,回族亦难侮之。无王无君,惟听命于长老,好饮酒,面白,每将其女卖与回人为奴。最轻忽无信,若非山岩险固,久为他国降服矣。

《外国史略》曰:北路治地,南及印度地,北连甲布,东及英藩属地,西连白西亚国。广袤方圆九千一百五十四里,居民二百七十万,地分五部:曰撒拉文,曰云他瓦,曰以哈拉文,曰路士古地。天气殊异,高峰夏亦雪积,平地则热甚,野长六十五里,阔四十里。东多山,高者八百丈。有金、银、铜、锡、铁、铅等矿,出绵花、五谷、青黛。居民分两族,多游牧,颇诚实,喜接旅客。亦有印度白西人,其宗派各有本酋,不相合驻。其拉之地,每年征饷二十五万圆,兵四千。有战则召募民壮至三万五千之多,曾进贡于甲布国,此地形势,未经详察。

案:俾路芝南滨印度海,西北接巴社,居爱乌罕之南,西恒河迤西也。

《地理备考》曰:黑拉德国,又名东哥罗三,在亚细亚州之中,印度之北。北极出地三十三度起,至三十六度止;经线自东五十八度起,至六十五度止。东南界阿付干国,西连白尔西亚国,北接达尔给斯丹国。长约一千五百里,宽约七百里,地面积方约八万里,烟户一兆五亿口。地势崭岩,冈岭络绎,湖河甚少,田亩肥饶,谷果丰稔,草木纷繁,牲畜充刃。土产铁、丝、麻、烟、阿魏、绵花、香料、药材、鸦片等物,地气温和。王位世袭,所奉之教乃回教也。技艺精良,商贾辐辏。通国分为三部:一名黑拉德,乃国都也,建于平原之中,昔甚富丽,今稍凌替。一名夏般,一名巴米昂。

《瀛环志略》曰:阿富汗,波斯东境。明时裂波斯数城,自立为国。前此固统于波斯,别无名号也。世多传其兼并温都斯坦,今考温都斯坦,乃五印度总名。与阿富汗为邻者,为北印度之塞哥国。两国本以印度河为界,阿富汗尝逾河而割塞歌之西境。迨后塞歌亦逾河而割阿富汗之东境。所谓疆场之邑,一彼一此者耳。《西域闻见录》谓敖罕与温都斯坦,地界毗连,各以威力相制,迭为强弱。今考与温都斯坦为邻者,阿富汗之外,别无敖罕国名。盖阿富汗一作爱乌罕,爱乌合音近敖,遂误以爱乌罕为敖罕。而安集延之浩罕,都城亦称敖罕〈(一作豪罕,又作霍罕)〉,论者遂以此讥椿园之谬妄,谓其移极北之回部于南方,实则转音之淆讹,而不足深訾也。又《闻见录》云,敖罕之人,种类不一,有与内地回子相似者,有与安集延相似者,有与土尔扈特相似者,有毛发拳曲,与峨罗斯相似者。又一种人亦回子衣帽,须绕颊如猬,而赤染以茜,其人多力善用木矛,西域人多畏之。又一种人圆领大袖,衣冠类汉唐,貌清奇似朝鲜,人或谓是后汉之遗种云。又云敖罕西域之大国,亦西域之乱邦。诈力相尚,日日皆逐鹿之势,盖自古而然。馀考西洋人地图,阿富汗境土纵横,皆不过三千里,幅员既无莫大之势,种族安得如许之繁,盖其国本波斯所分,迨后由分而合,复由合而分,西域不知波斯国名,遂以波斯各部种类,并归之阿富汗耳。泰西人亦称波斯客籍,流寓种类甚多,语音不一。有额力西者〈(即西腊)〉,有阿丹者〈(即阿剌伯)〉,有罗马者,有土鲁机者,正与《闻见录》所云相合。至两国再合再分,兵争数起,又复时时内讧,迭相篡夺,所云日日皆逐鹿之势,殆不虚也。

俾路芝〈(密罗既,北罗吉,忽鲁谟斯,思布)〉在阿富汗之南,亦回部也。东接西印度,西接波斯,南临印度海,东西约一千七八百里,南北约六七百里。冈{白大}重叠,沙碛广莫,田土甚瘠,仅敷耕食,时序和平,物产与阿富汗略同。国无王,分六部:曰萨拉弯,曰加支干达瓦,曰倭拉弯,曰卢斯,曰美加兰,曰古义斯丹。六部各有酋长,国小而强,习于攻战,与英吉利所属之印度西部,时时构兵,互有胜负。

按:俾路芝立国,不知所自始。明初郑和等使西洋,乃有忽鲁谟斯国名,今四裔考》之思布,皆指俾路芝也。

《地理备考》曰:北罗吉国,一作比路治国,亚细亚州之中,印度之西。北极出地二十五度起,至三十度止;经线自东五十八度起,至六十七度止。东至塞哥、新的亚二国,西连白尔西亚国,南接屙曼海湾,北界阿付干国。长约一千馀里,宽约六百二十里,地面积方约十万馀里,烟户三兆馀口。本国地势,冈陵重叠,沙漠广阔。湖河甚小,逢夏略涸。田土颇瘠,树林稀疏。五谷百果,仅敷所需。各种鸟兽,罔不充刃。土产金、银、铜、铁、锡、铅、矾靛、窝宅、硫磺、硇砂、花石、茜草、绵花等物。地气温和,四季相适。至于朝纲,诸酋统辖,各分部落。所奉之教,乃回教也。技艺庸拙,贸易清淡,通国分为六部:曰萨拉湾,曰加支干达瓦,曰倭拉湾,曰卢斯,曰美加兰,曰古义斯丹。

《地球图说》:皮路直坦国,一作比路斯,其酋亦号士丹,犹痕都之号斯坦也。东界天竺国,南界亚拉北亚海,西界白耳西亚国,北界亚加业坦国。其百姓约有二百万之数,都城名基拉,城内民二万。半述释教,半述回回教。其风俗亦有不善,遇财即劫。多居穹帐,少瓦屋,人尚规矩,又有不居于帐篷者,即不良之徒也。嘉庆年间,本与亚加业坦国为一国,后各自分析立主。国内有极大之旷野,有极峻之高山,故少膏腴,惟牧羊马。

《地球图说》:亚加业坦国,东界天竺国,南界皮路直坦国,西界白耳西亚国,北界大布加利亚国。其百姓约有五百七十万之数,皆半述释教,半述回回教,以牧羊马为生。南有旷野,东南北复有高山,惟中央平坦。人民之状,与皮路直坦国相似。风俗亦无异,惜其民心不睦,时相矛盾。国王失柄,不从其令。心惟愚拙,何异天竺之民也。

《地理备考》曰:布丹国,一名廊尔喀国,在亚细亚州印度西藏二国之间。其国土自北极出地二十六度二十分起,至二十九度止;经线自东八十六度十分起,至九十二度五十五分止。东至亚桑国,西连阿付干国,南接榜加剌地方,北界西藏国。长约一千六百里,宽约七百里。山陵叠起,人烟稠密。田土肥饶,湖河润泽,五谷百果,鸟兽草木,靡弗蕃衍。绵花、大黄、黑金、纹石,宝为丰盛。地气温和。所奉之教,乃黄衣释教。人民黾勉,贸易兴隆,通国分为二大部:一曰德白拉乍,乃国都也,一曰比斯尼。

《俄罗斯与印度构兵记》曰:印度海与后藏,缅到曰邻廓尔喀介其中,其孟阿腊,东印度也;孟迈,南印度也;其温都斯坦,中印度也〈(温都,一作兴都,一作痕都,即印度之转音)〉;克阿弥尔,古罽宾,爱乌罕,古大月氏,北印度也。印度河两岸,巴社各回国,西印度也。皆在葱岭西,南接中国西域。近日英吉利自称管理五印度,盖惟北西印度,未全为所据。其东南中三印度,则几尽并之矣。然康熙雍正间,英夷仅据孟阿腊、孟迈二埠,未窥印度全境。而俄罗斯方与普鲁社构兵,亦未南牧。葱岭西、地中海东,皆统于天方之回教。乾隆中,西域甫平,温都斯坦尚与巴达克山构兵,旋为爱乌罕所并。嘉庆以来,俄罗斯由黄海攻服黑海各部,又沿里海南侵;英夷亦并温都斯坦,溯恒河北上。于是葱岭西除布哈尔、爱乌罕诸大国外,凡里海游牧回部号鞑鞑里者,皆并于俄罗斯。夹恒河及南洋之城郭回国半属于英吉利〈(里海,即加士比唵海,近于咸海,亦名北高海。《明史》谓游牧之蒙古曰鞑靼,西洋人谓游牧之回部曰鞑鞑,皆音近)〉。英吉利及俄罗斯二境中,所隔数国,则爱乌罕为大,或称阿付颜尼,或曰甲布尔。道光十九年,爱乌罕与沙苏野相攻,沙苏野酋请救于英夷。英吉利遂起印度各部落之兵,并力攻破爱乌罕。爱乌罕之酋亦走诉于俄罗斯,俄罗斯复起驻防鞑鞑之兵,南攻巴社,取机洼,取木哈腊,欲恢复爱乌罕故地,以直攻印度。英吉利兵据险力拒,于是英俄二边境,仅隔兴都哥士一大山,而血战无虚日矣〈(兴都,即印度二字音转。其山界北中二印度之间)〉。爱乌罕国及沙苏野部落,皆在是山之南,机洼及木哈腊,皆在是山之北。而沙苏野之部落,亦有轶出山北者,是为英鄂交恶之由与交兵之界。沙苏野王以道光十八年,为爱乌罕所破走,投援印度。时英吉利镇守印度之大兵帅曰□□□,副兵帅曰沙机尼,遂于十九年七月,起孟阿腊、孟迈、温都斯坦三部之兵,使沙机尼将之,而沙苏野酋,自以所部兵乡导。时爱乌罕酋,自都于加模尔城。遣其次子,以兵三千五百,守牙尼士城;长子以兵数千,守加布尔城。牙尼士城本险固,于其城门前,复增重濠重墙,守御甚固。英吉利军先营近郊诱战不出,乃督马炮军、骆驼炮军、步炮军,三路进攻〈(此三军谓以马负炮,以骆驼负炮,以人扛炮也)〉。又开天炮击之,天炮者,仰空发炮飞堕城中,遂逼城而营,并以兵扼加布尔援军之路。爱乌罕之酋遣其长子,领千五百骑,步兵三千,由加布尔城赴援,夹攻后路,为沙苏野部兵击退。次日遂会各营,专攻城门,更番迭进。城内兵亦死力鏖战,既而天炮从空而下,城中震虩,争溃遁,凡二昼夜拔其城,擒其次子,乘胜两路进攻加布尔城。爱乌罕之酋,同其长子,率兵万有三千,守格麻关,而军士夺气,望风解体,父子率三百骑走保麻缅,弃刍糗、火炮、辎械山积,英吉利遂据二城,遣沙苏野王复国,酌留欧罗巴兵、温都斯坦兵、及爱乌罕新降兵,助守其地。此英夷侵北印度之事也。爱乌罕既遁,麻缅则遣使乞师于鄂罗斯,鄂罗斯镇守鞑鞑里之兵帅,久艳东南印度之富,特隔于各回部,至是乘各部自哄,谋由巴社以图印度。巴社者,回回祖国,即来粤贸易之白头番,所谓港脚者也。小白头为温都斯坦,大白头为巴社。巴社虽不属英吉利,而与英吉利睦,故英帅律屋兰者,以兵助巴社拒之。鄂罗斯复以收逃奴为名,袭破机洼,及木哈腊二回部。又攻取沙苏野所属三部之在兴都哥士山北者,遂驻兵荷萨士河,与英吉利中印度接界,并使人习印度法律言语,又购木哈腊人乡导,无一日忘印度。而英吉利亦严兵爱乌罕为备。议还旧酋于故地,以息外构而增藩蔽。议未定,而广东事起,是时,钦差大臣赴广东禁鸦烟,罢互市,声其罪恶,布告诸国。其佛兰西、弥利坚,仇英夷者咸称快。廓尔喀亦白驻藏大臣,愿率所部收东印度〈(姚莹《康纪行》:廓尔喀为我全藏藩簇,而与英吉利有隙。道光十八、九年间,英吉利初扰广东,廓尔喀求助之饷,往攻第里八察。大臣不知第里八察即孟加剌也,不许。及英夷大扰江浙,廓尔喀自以兵乘虚攻之,大有破获。英夷回救不及,乃以所得中国银百万赎其俘千人以和)〉,鄂罗斯使臣亦自比革尔国都起程赴阙,约中国由缅甸西藏夹攻印度。事虽未行,而英夷则惴惴,甚或欲乘鄂国使臣未至,速行入寇。或料中国疑鄂罗斯更甚于疑他国,未必遽信其言。然南洋西洋闻罢市之信,各埠茶叶、大黄已不肯售,踊贵价倍。而英夷国中缴烟价,罢关税,各缺银千馀万员,诸银肆复不出贷,价复翔贵。借贷邻国数百万充兵饷,而弥利坚、佛兰西先后在粤请助兵船,为中国效力者,屡见于粤中督抚及将军章奏,事则可征也;时则可乘也。前廓尔喀记中以夷攻夷之议,尚或迂之而不察,故复述是篇,而以澳门探报附其后。

臣源曰:由近事溯之,乾隆则准酋阿睦尔萨纳之来投请兵也,盈廷喙拒,独高宗排群议用之,遂一戎衣而定伊犁矣。土尔扈特之弃鄂罗斯来附也,盈廷喙拒,独高宗排群议受之,并移檄鄂罗斯,剖明曲直,卒尽臣瓦剌四大部矣。由远事溯之,康熙则俄罗斯所部东逼黑龙江,圣祖附书荷兰,转达鄂汗,海道往还,半载得报,遂扩索伦地数千里矣。准噶尔请授兵六万于鄂罗斯,圣祖移书宣示利害,绝其纠约,噶尔丹败无可投,卒溃窜死矣。圣祖筹运于廊庙之间,而指麾嗾使于数万里之外,岂不在识夷情,洞敌势哉。西藏一陷于准噶尔,再陷于廓尔喀,彼时氛恶焰炽,孰不畏道远劳师,而两朝深维利害,不惜深入挞伐,恢域犁庭,是以北摄准夷,西震印度。弈世而后,尚有愿效驰驱之廓夷,夹攻印度之鄂部,请助海艘之岛国,待我驱策,同我敌忾,故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此击则彼应,威立则令行,事会之来,间不容发哉。

○附澳门月报〈(即所谓新闻纸)〉

道光二十年七月,澳门接印度五月十四日来信〈(即中国四月十三日)〉,论及鄂罗斯欲攻打印度之事。盖我英国之印度兵,攻取兴都哥士山〈(近巴社国)〉南边各部落,而鄂罗斯边境,在此山之北。三年前,尚有回回四五国亘隔英吉利与鄂罗斯属国之间,各远数百里,今止隔一大山而已。鄂罗斯近日直攻至鞑鞑里之机洼〈(鞑鞑里,谓游牧回部,如哈萨克、布鲁特之类,东起葱岭,西至里海,南界印度,北界鄂罗斯,皆是也。机洼乃鞑鞑里南方部落)〉,皆因我等攻取阿付颜尼部〈(此部原属巴社,今为英吉利所据,在印皮之西,巴社之东北,鞑鞑里之南)〉,故鄂罗人亦攻至荷萨士河〈(鞑鞑里,地近机洼)〉,已约木哈腊〈(亦鞑鞑里南方部落,近阿付颜尼)〉,同取阿付颜尼部,以攻打印度,为我英国兵头沙阿力山及马约里治堵御,故计不行。鄂罗斯前在希腊〈(巴社国东方部落,近阿付颜尼)〉,与巴社人立约,欲收服阿付颜尼,以攻取印度,亦因我兵头律屋兰所拒〈(巴社,即白头回国,南抵海,西界都鲁机,北界鞑鞑里)〉。后诡称收回逃散奴仆,突攻取机洼,及木哈腊。人皆谓鄂罗斯既得此二地,当必退兵。乃又日日使人学习印度事务,又与木哈腊人立约,同取阿付颜尼,不知鄂罗斯人要到何地方肯住手。现闻鄂罗斯使者,已自比特革起程,由鞑鞑里到中国〈(此鞑鞑里谓廓尔喀蒙古,盖凡各游牧部皆谓之鞑鞑也)〉,必怂恿中国人与英国人争斗,并欲得北京出谕,与缅甸人使引来攻击。不知何时使臣能到得北京,我等切不可闭目不理。鄂罗斯人曾以兵威自黄海攻至黑海一带地方,以广其国境,所以今日必要堤防,其在荷萨士河驻扎之兵,前来攻击。倘我将阿付颜尼防兵撤回,则鄂罗斯人必带领木哈腊之兵,同攻阿付颜尼矣。我等今年若将阿付颜尼王复立于加模尔城〈(阿付颜尼旧部)〉,即应带兵过兴都哥士大山,取回沙苏野所失去之三部落〈(一曰衮都斯,一曰麻尔格,一曰模特散,皆在阿付颜尼之北,木哈腊之南)〉。然我兵到彼,必定遇鄂罗斯兵与木哈腊兵,约会夹攻我兵。我兵恐即扰乱而回,亦或与鄂罗斯人相持,大抵英鄂二国,在阿细亚洲交战之事,不久即至。我等宜先预备出兵矣。

○南印度各国

南印度地,毗连印度海,地形如箕。海中东南一岛,名曰锡兰,东南西三面距海,北距中印度,西为孟迈〈(一作孟买)〉。孟迈之西,海中有岛,曰槟榔屿,即新埠也。其馀小岛星布,皆无大于此者。

《海国闻见录》曰:小白头南入于海之地,曰戈什峡,东西南三面皆临大海,为大西洋各国市埠所环据。戈什峡东面沿海地名有三:曰网礁腊,则英机黎埔头也;曰房低者里,则佛兰西埔头也;曰泥颜八达;则荷兰埔头也。其西面沿海地名有二:曰苏喇,曰网买,则英机黎埔头,其地俱红毛所建置。此外又悬一岛,曰西仑大珠,即锡兰山也,此皆南天竺地。

《海录》曼达喇萨,在明呀喇西少南,由葛支里沿海陆行约二十馀日,水路顺东风约五六日,俱英吉利所辖地。至此别为一都会,有城郭,英吉利居此者,亦有万人,叙跛兵二三万。此地客商,多阿里敏番,即来粤东戴三角帽者是也。土番名雪那里,风俗与明呀哩略同。土产珊瑚、珍珠、钻石、银铜、绵花、诃子、乳香、没药、鸦片、鱼翅、猳、梭豸,梭豸形如小洋狗。又有金边洋布,价极贵,一匹有值洋银八十枚者,内山为哓包补番。哓包补者,犹华言大也,本回回种类。其间国名甚多,疆域不过数百里。所织布极精细,大西洋各国番多用之。

笨支里,在曼达喇萨西南,为佛郎机所辖地。由曼达喇萨陆行约四五日,水行约日馀即到。土产海参、鱼翅、诃子、棉花、猳、梭豸,内山亦属哓包补。

尼古叭当国,在笨支里西岭界中。疆域甚小,土番名耀亚。

西岭在笨支里少北,又名古鲁慕,由笨支里水路约六七日,陆路约二旬可到,为荷兰所辖地。土番名高车子,风俗与明呀里略同。内山为乃弩王国,土产海参、鱼翅、棉花、苏合油。海参生海中石上,其下有肉盘,盘中生短蒂,蒂末即生海参。或黑或赤,各肖其盘之色,竖立海水中,随潮摇动,盘边三面生三须,各长数尺,浮沉水面,采者以钩断其蒂,捞起剖之,去其秽,煮熟,然后以火焙干。各国俱有,唯大西洋诸国不产。

达冷莽柯国,在西岭西北,顺东南风约二三日可到。疆域甚小,民极贫穷。然性颇淳良,风俗与上略同。属邑有地名珈补者,西洋客商皆居此。土产海参、鱼翅、龙涎、香诃子。

亚英加,在加补西北,顺风约五六日可到。为英吉利所辖地,土番风俗与上略同。土产棉花、燕窝、椰子、诃子。又曰固贞,在亚英加西北,水路顺风约日馀可到,为荷兰所辖地。土番风俗与上略同。内山为晏得尼加国,实回回种类。土产乳香、没药、鱼翅、棉花、椰子、苏合油、血竭、砂仁、诃子、大枫子。

隔沥骨底国,在固贞北少西,水路顺风约二日可到,陆路亦通。风俗与上同。土产胡椒、棉花、椰子,俱运至固贞售卖。内山仍属晏得尼加。

马英,在隔沥骨底北少西,水路顺风约二日可到,为佛郎机所辖地。土产风俗与上略同。内山亦属晏得尼加。达拉赭,在马英西北,陆路相去约数十里,为英吉利所辖地。土番风俗亦与上同。土产胡椒、海参、鱼翅、淡菜。内山仍属晏得尼加。

马喇他国〈(此与孟加腊音近地异,此南印度,彼东印度也。毋混为一)〉,在达拉赭西,疆域自东南至西北长数千里。沿海边地分为三国,一小葡萄,一孟婆罗,一麻伦尼。为回回种类,凡拜庙,庙中不设主像,唯于地上作三级,取各花办,遍撒其上,群向而拜。或中间立一木椎,每月初三,各于所居门外,向月念经,合掌跪拜稽首。土产棉花、胡椒、鱼翅、鸦片。

小葡萄,在马喇他东南,沿海边界,由达拉赭向北少西行,经马喇他境,约六七日到此。为葡萄亚国所辖地。疆域约数百里,土番奉蛇为神,婚嫁与明呀里同,死则葬于土。每年五月男女俱浴于河,延番僧坐河边,女人将起,必以两手掬水洗僧足,僧则念咒取水靧女面,然后穿衣起。又有苏都鲁番、察里多番、古鲁米番三种,多孟婆罗国人,西洋人取以为兵。西洋人居此者有二万人。土产檀香、鱼翅、珊瑚、犀角、象牙、鲍鱼。尝有西洋太医院,随船至此。闻其妻死,特遣土番赍札回大西洋祖家,请于国王,以半俸给其家养儿女。是知此地亦有陆路可通大西洋也。

孟婆罗国,在小葡萄北山中,由小西洋水路顺风,约日馀可至国境,王都在山中,以竹为城。疆域亦数百里,风俗与小西洋同。土产檀香、犀角。

麻伦尼国,在孟婆罗北,水路顺风约日馀可到。疆域风俗与孟婆罗同。土产海参、鱼翅、鲍鱼。二国所产货物,多运至小西洋埔头售卖。

盎几里国,在麻伦尼北少西,水路顺风一二日可到。疆域风俗与小葡萄略同。土产洋葱,其头寸馀,熟食味极清酣;玛瑙、棉花、鸦片。内山亦属哓包补。自曼达喇萨至郎杜,土番多不食豕牛羊犬,唯食鸡鸭鱼虾。男女俱戴耳环。

孟买,在盎几里北少西,相去约数十里。为英吉利所辖地,有城郭,土番名叭史。颜色稍白,性极淳良,家多饶裕。英吉利镇此地者数千里。土产玛瑙、大葱、棉花、阿魏、乳香、没药、鱼膏、鱼翅、鸦片、番<卤见>。棉花最多,亦南洋一大市镇也。邻近马喇他、盎几里、哓包补,即杜诸国。多辇载货物到此贸易,其内山亦属哓包补。

苏辣,在孟买北,水路约三日可到,亦英吉利所辖。土番名阿里敏,土产同上。

淡项〈(读平声)〉在苏辣北,水路约日馀可到,为葡萄亚所辖。土产同孟买。

即杜国,在淡项北,疆域稍大,由淡项水路顺风约二日可到。风俗民情,与盎几里诸国略同。土产鸦片、海参、鱼翅。俱运往苏辣、孟买贩卖。自明牙喇至此,西洋人谓之戈什峡,总称为印度海。土人多以白布缠头,所谓白头回也。遇王及官长,蹲身合掌上于额,俟王及官长过,然后起。子见父母,亦合掌于额,平等亦如之。其来中国贸易,俱附英吉利船。本土船从无至中国,中国船亦无至小西洋各国者。自此以西,海波汹涌,一望万里,舟楫不通,浅深莫测。沿海诸国不可得而纪矣。其即杜内山,则为金眼回回国。闻其疆域极大,不与诸国相往来。故其风俗土产亦不可得而纪也〈(案:金眼回回在南印度山内,当是中印度之莫卧尔白头回国也)〉

《万国地理全图集》曰:马塔剌,南印度之省会也。形势在北极十三度五分,偏东八十度二十一分。海边浪涌涛鸣,上岸甚险,建城于沙坦。居民四十万馀丁,土人面黑,而肢骸趫捷,能翻飞作剧。富户耗费银钱,造庙造像,信佛奉神,不悟天主正教。英国建炮台,保障防御。其屋建于园里,美花香草,芳芬沤郁。佛兰西军屡次攻击英台,虽然获胜,后亦必退。此时英权稳立如磐,断难动移。马塔剌之南,为本地治利城。乾隆间,为佛兰西守据,挑唆土民肇衅驱英。但东得西失,惟留本城而已。此省内所有大城,如左班牙乐,炮台坚固,街衢广丽,内有古王宫殿,被英军所攻败者;北剌利,建在山顶,系要隘,欲上山岭,惟有一路,防兵乘险开炮,无敌敢近;撒林居民,织造布帛,又制火硝;骨他巴,系罪犯徒流之邑;骨他罗利邑,屋宇美,街衢广;西令牙巴坦;昔系王都,锐意欲驱,英民出印度所募民壮军士,不胜其数,因英国之兵夺险逼城,效死力战,土王战败,和银一千万两,割其国三分之一,以免剿灭。于嘉庆三年再开衅隙,王募四十万军士,立心力战,于是英国军士,围攻城池,闯入城内,其王被兵刺死,遂夺全地为英属国。

又曰:网买,在南印度之西边,海滨之左。昔属葡萄牙,此时归英,建立省会。因潮水高涨,掘筑船厂,建造战舰。其房屋甚美,其人贵。白头回惟利是图,拜日祀火,不葬其尸,以供鹰食。恒时买卖获益,亦好布施,厚赒济,故令天下庶民景仰之也。

邻地,丰产棉花,大半运赴中国。亦有胡椒、椰子、珊瑚等货。海船至大者,载二万二千五百石,入水甚深,每年进黄埔厚运货物。省会形势,在北极十八度五十六分,偏东七十二度五十七分。天气热,昔时英人不服水土,此时已经开垦,安居无恙。其居民共计一十七万丁,内有白头一万三千口。前日地硗人贫,今广开通商之路,每年运出物价几百万两,日增裕富。

网买之北苏剌城,昔大兴盛,此际渐衰。城内有禽兽院,养各类老犬老牛。亚麦大八邑,乃回回之城,居民有十万丁。因地震倒坏屋宇,所损不可胜计。埔拿城,嘉庆年间,乃马剌他之雄都。四围山岭,筑建堡台,以防御国敌。英国攻取各台,驱其人而据其地。

网买之南,有葡萄藩属国,曰俄亚者。长一百二十里,阔六十里。于明正德五年,攻取其地,建城保障,胁服邻国。立庙造寺,养僧无算,不久速废。今所留之地,物产不多,生意亦少。

昔荷兰据海边之城,如可陈等处,互市贸易,现已割予英人。是以沿海各地方,大半英人所辖。

《地理备考》曰:马尔地瓦斯国,一曰锡兰山,在亚细亚州之南,居印度海中。北极出地十五分起,至七度二十分止;经线自东七十度三十分起,至七十一度三十分止。周围枕海,地不相连。环以各岛,共一千五百座。四面相向。自南而北约二千里,其烟户所在惟四五十岛。地气温和,寒暑相称。田土不泽,陇亩稀疏。谷果甚鲜,椰子木多。海出鼍龙,土产珊瑚、玳瑁等物。商船络绎,王位相传。所奉之教,乃回教也。国都在马劣岛中,乃通国之首岛。

《外国史略》:锡兰山岛在印度东南,广袤方圆千一百六十二里,居民一百四万五千六百口。北极出地自五度五十六分及九度四十六分,偏东自七十九度三十六分及八十一度五十八分。地高于海自八十丈及三百丈,最高之峰五百处。其一曰亚坦之峰,有石上足痕,或曰佛足迹焉。西北地低,港汊皆流入之。夹以最深之海港,地形如箕舌。时有甘雨,地气常如春时,绝不似印度亢热。地多硗,产桂皮、加非、椰子,海边尤丰。居人榨其油,市与外国。土人用象如牛马。多嫩黄青蓝各色美玉,海产明珠,每年约值银二十万两。内地多出盐,但五谷不登,必买于印度。居民有三种,一为内地之干地人,土民多由五印度来,半奉耶稣教,馀则拜佛。锡兰岛自古有名,珍奇锺萃,号为宝渚。时有中国大商艘,赴岛贸易。亚西亚各国,皆于是港通商。明时回回族类,由亚拉国来侵据此岛。孝宗宏治年,与葡萄亚兵船结盟,岁贡肉桂皮,协力驱亚拉回人,遂为葡萄亚所据,劝土民奉天主教。崇祯四年,干地王招荷兰助驱葡萄亚,而荷兰复夺海边各地开埠。越百三十年,嘉庆元年,又为英人攻据。自后全岛归英国,每年纳饷约百万,尚不足供官费。然贸易日兴,所种珈琲树,每年增至数万石。开道院,劝民奉耶稣教。

其都城曰可伦破,在西南海边,居民六万,筑炮台以护之。内设大炮三百门。干地山水甚美,高海面者六百馀丈,前与北地未通,欲攻击其酷主不能进。此时开通路,辐辏不绝,贸易日兴,其海口曰可道丁马里。又牙利城,东南之坚城。

又曰:马地威群岛,约百八十里。偏东七十二度四十八分,并七十三度四十八分。产珊瑚,有沙石,亦出椰子、粟,多沙鱼。居民勤劳,年年将椰油、咸鱼、贝子、玳瑁、谷等货,赴印度市,以易铁器、布、沙糖。百姓驯朴,今皆遵天主教。

腊其地威十七岛,偏东自七十二度,至七十四度;北极出地自十度,至十二度。惟八洲有居民。种椰子为饮食,民甚贫乏。

尼哥巴群岛,在印度西海中,北极出地在七度。产木料,其烟瘴各岛,多出椰子,槟榔,海出蛤、蚬、螃、海参、香涎等物。居民惰逸,耶稣之徒教化之。大尼国在此开埠,因瘟疫皆毙。道光二十六年,再开垦。

大尼之北为安他曼群岛,土蛮未向化,居草寮,食鱼蚝,泥身不衣,然善用弓箭,互相杀戮,其林箐内有红黑香木,但烟瘴太重。乾隆五十四年,英国人在此开埠,旋退去。后或有船抵此,甫及岸,其土民即突出攻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