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五 众生往生之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本节导读

众生一旦往生净土,无时无刻不在听闻诸佛菩萨的教诲,根本不可能有后悔、反复、退转的机会,自然不会堕入三恶道。他们以相好光明之身,自由自在地云游于诸佛国,听诸佛菩萨演说妙法,依佛教导修行,得三法忍。他们在修慧的同时,供养诸佛,勤修六度,利益大众,以此增长自己的福德。通过自利利他的修行,极乐国土的圣众福慧不断增长,而以观音、势至两大菩萨的成就最高,已获得一生补处的果位。佛陀明确指出,往生极乐国土的所有圣众,最终都能修成观音、势至那样的成就,直至成佛作主。

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阿难!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最终都将成为尽此一生就能成佛的一生补处菩萨,除非他原先发过大愿,想回到十方世界普度所有苦难众生。

赏析与点评

依正常管道修行,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才能证到‌“一生补处”的果位。而一个人一旦成功往生极乐国土,安心修行,一定能证得‌“一生补处”的果位。佛陀以这样的大利益劝告世人发愿往生极乐国土。

阿难!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1,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

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

1 一寻:古代长度单位,伸长两臂为一寻,约六至八尺。

译文

阿难!极乐世界声闻大众,他们身上发出的光明,约有一寻,而菩萨则有上百由旬。其中有两位菩萨最为尊贵,他们的光明能够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问佛陀:这两位菩萨,叫什么名字?

佛陀说:一位叫观世音,另外一位叫大势至。这两位菩萨,曾经于此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命终之后,往生极乐世界。

赏析与点评

观音与大势至两大菩萨为阿弥陀佛的二胁侍,与娑婆世界的众生极为有缘,悟道后不愿立即成佛,而是倒驾慈航,回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他还教我们怎样念佛,他说:‌“由念佛三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无生忍。”

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1。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阿僧祇无生法忍。

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如我国也。

1 诸根明利:诸根,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明利,明察而锐利。

译文

阿难!众生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全都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容貌与佛一样,而且个个圆满成就高超殊胜的智慧,能深入了解佛所说之一切法,究竟畅通佛所说之法的精华妙义。他们能以清净明利的六根,应现种种无碍的神通。其中根性较为愚钝者,也能证得音声忍和柔顺忍两种成就;而根性较为聪利者,则可证得深不可测的无生法忍。

另外,极乐世界的菩萨,一直到他们成佛,永远不会再受三恶趣之痛苦。他们已具足一切神通,又知道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之一切事,所以时常分身到十方世界去广度众生。不过,另有一类菩萨,他们发愿不住极乐,而是生到其他充满罪恶的五浊恶世去度化众生,与众生打成一片,他们示现与众生相同的模样,就像我们这个世界的菩萨一样。

赏析与点评

世人起心动念,不离贪、嗔、痴。依据佛教的理论,贪是饿鬼的因,嗔是地狱的因,痴是畜生的因。从这种意义上讲,很多人生前种下不少畜生、饿鬼、地狱之因。有因必有果,有朝一日定会受报受苦。而极乐国的圣众永离三恶趣,但化世的菩萨,在五浊恶世度众生时也会示现同当地人一样的生存方式,也有生老病死等现象,其目的只是为了方便度化众生,而不是堕落轮回受苦。

〔遍供诸佛〕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世尊。随心所念,华、香、伎乐、衣盖、幢幡,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辄以奉散诸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在虚空中,化成华盖1。光色昱烁,香气普熏。其华周圆,四百里者,如是转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

其诸菩萨,佥然欣悦。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听受经法,欢喜无量。供养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轻举2,还其本国。

1 华盖:众花形成伞状。

2 轻举:佛菩萨神通自在,身体轻轻举起,即可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极乐世界的菩萨,承蒙无量寿佛的威神力加持,能在一顿饭的时间里到达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无数诸佛。所需供养物品,如香花、伎乐、衣盖、幢幡等,无量无数,一想就有,于手中自然变化而生,而且非常珍妙奇特,绝非世间所有。他们就是以这种上好的物品来供养十方诸佛及十方菩萨和声闻大众。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在十方诸佛面前所散的花,随即在虚空中合成一个华盖,有百千种的光色闪烁照耀,还散发出种种香气,普熏十方诸佛世界。所形成的华盖,小的圆周有四百里,它不断地扩大,到最后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些华盖随着各人供养的先后,依照次序自动消失。

这些修供养的菩萨皆怀喜悦,在虚空中奏起天乐,以最美妙的声音来歌颂赞叹佛的无边功德。之后即在佛前听受经法,人人一闻即悟,欢喜无量。就这样,供养完了以后,又飘然腾空而去,回到极乐世界。

赏析与点评

小狗和小猫受到主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小狗心想:‌“主人宠护我、喂养我、供我住、疼爱我,主人一定是神。否则怎可能如此无条件地照顾我呢?”小猫心想:‌“主人宠护我、喂养我、供我住、疼爱我。只有一个可能性:我一定是神。否则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呢?”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如同这只不知惭愧的小猫,把主人的关爱视为理所当然,一点感恩之心也没有。净土圣众喜欢供养十方诸佛,以此表达他们对诸佛菩萨教导之恩的感激,这对当今世人仍有教育意义。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天人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教1,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实时四方,自然风起,吹七宝树,出五音声2。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天上,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其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普散华香,奏诸音乐。前后来往,更相开避。当斯之时,熙怡快乐,不可胜言!

1 道教:成佛之道的教法。

2 出五音声:发出宫、商、角、徴、羽之五种音声。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无量寿佛欲宣扬佛法时,必先集合人天大众及声闻菩萨等于七宝所成的讲堂里,然后才广泛地、详细地演说宣扬成佛之道的一乘妙法。大家亲聆弥陀之法音,莫不满心欢喜,人人心开意解,大彻大悟。就在弥陀说法的时候,阵阵微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吹在讲堂外面的七宝行树间,发出非常悦耳之五音。与此同时,无量的妙花也随微风四处飘散,这些自然的供养,相续不断。而且一切诸天人也都手持百千香花、万种伎乐来供养无量寿佛及一切大众。他们在讲堂内外,普散香花,奏诸音乐,极有秩序地前后往来,互相礼让,绝无争先恐后的现象。他们这时心中的快乐,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

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随顺智慧1,无违无失2。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着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于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之心;柔润调伏,无忿恨心。离盖清净,无厌怠心。等心、胜心、深心、定心,爱法、乐法、喜法之心;灭诸烦恼,离恶趣心。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得深禅定,诸通明慧。游志七觉,修心佛法。

1 随顺智慧:以智慧为导航。

2 无违无失:不违背真理,也无过失。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生于极乐世界的菩萨,常常在适合说法的时候,宣扬正法。他们所说的法,上契诸佛所说之妙理,下契一切众生的根机。他们自行化他,皆随顺智慧而行,故一点也没有违背真理和误导众生的过失。

他们对于极乐世界一切万物,没有视为己有的想法,没有贪欲和执着;来来去去,行住坐卧,身心没有牵挂和障碍,自由自在,无喜无恶,没有自己和他人的分别,没有争吵、争辩。菩萨以大慈悲心对待众生,处处利益众生;用柔和的方法调教众生,没有愤恨之心。(他们)远离烦恼,身心清净,教化众生,没有厌倦和懈怠。极乐世界的菩萨,只有平等心、殊胜心、深广心、禅定心、热爱佛法的心、乐求佛法的心、欢喜佛法的心、灭除各种烦恼的心和舍离三恶趣的心。

这些菩萨已圆满修完一切菩萨所修的道行,已具足成就了无量无边的功德,证得甚深禅定、六种神通和三明智慧,游心志求七觉支,并修心契悟佛法。

赏析与点评

本段显示,净土国中的圣众与修其他法门的菩萨一样,都是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为其修行的核心内容,尤其重视般若波罗蜜的修习。《万善同归集》云:‌“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前五度如同盲人,若无般若智慧作引导,便会迷失方向,怎能到达解脱的彼岸?!所以本经云:‌“得深禅定,诸通明慧。游志七觉,修心佛法。”

〔定慧通明〕肉眼清澈1,靡不分了2。天眼通达3,无量无限。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见真4,能渡彼岸。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智辩无量〕以无碍智,为人演说。等观三界,空无所有。志求佛法,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修诸善本,志崇佛道。

1 肉眼清澈:极乐众生的肉眼很清楚地看见万物本相。

2 靡不分了:无不分明了了。

3 天眼通达:极乐众生的天眼,能通达众生死生轮回业因果报。

4 慧眼见真:指极乐众生的慧眼能彻见宇宙万有的事实真相。

译文

普通人的肉眼只能看见一切色相;菩萨的天眼能彻见十方世界众生死生轮回的业因果报;法眼能遍观六道众生的根性与欲乐及三乘道法的差别相;慧眼能看破假相识得真空,得我空法空之二空,从而得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盘之彼岸;佛眼能见诸法空有不二之法性,有了佛眼就同时具足其他之眼的功能,无所不见,无事不知。

他们都具足四无碍智,能辩才无碍契机契理地为人演说无上之妙义。他们从平等的观察中,明知三界的一切事物,皆缘起性空,如幻如化,空无实体。所以立志追求佛法,获得无碍的辩才以便在无尽的虚空中教化众生,断灭令一切众生生起烦恼的根源。这些大菩萨所说之法乃是从如来的教化而来,他们能彻底明了一切万法事(现象)理(本体)圆融的真相,契合真如本性。他们又善知苦、集、灭、道四谛之理,故能以声音来教化众生。他们不喜欢世间无意义之言谈,爱好契合宇宙人生真相的言论;他们一心修习诸善根功德,立志成就无上佛道。

赏析与点评

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大师(一七四一至一八一○)云:‌“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佛说阿弥陀经》提倡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就是强调止观双修。念佛贵在专注,专注即是禅定。‌“专注”消除了净土与禅宗之间的隔阂。这就是为什么本经在宣扬净土念佛法门的同时,多次提到‌“禅定”的原因,‌“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得深禅定,诸通明慧”。

〔诸法平等〕知一切法,皆悉寂灭。生身烦恼1,二余俱尽2。闻甚深法,心不疑惧,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远微妙,靡不覆载。

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3。于佛教法,该罗无外4。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

1 生身烦恼:生身,生死之身,即苦报身;烦恼,种种错误的思想见解而引发的一切烦恼。

2 二余俱尽:二余生身的苦报与烦恼的余习。生身是苦果,烦恼是业因。这两种都断尽了,叫作‌“二余俱尽”。

3 慧由心出:智慧是由自性清净心中生出。

4 该罗无外:包罗一切,无有例外。

译文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了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是虚妄。毕竟无所有,了不可得,平等空寂。由于生死之身所带来的苦报与烦恼两种余习都已断尽,所以当他们听闻‌“寂灭为乐”的道理时,心中一点也不怀疑和惊惧。这些有大悲大愿的菩萨,就时常住在本来寂灭之体,从体起用,化身千万亿,到十方世界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他们的影响深远且微妙,就如同天之普覆一切,亦如地之普载一切。

他们所修的是究竟圆满的大乘佛法,所以人人都能到达大乘佛法所说的大涅盘的彼岸。由于已断绝了一切疑惑之束缚,智慧自然就从自性清净心中流露出来。他们对佛法无所不知。这些菩萨的智慧深广莫测,就像大海一样;三昧禅定纹丝不动,好像须弥山一般。智慧之光明亮清净,超过日月;身心清净,毫无瑕疵。

赏析与点评

佛陀讲经时,弟子们都专心听讲,欢喜赞叹;而佛陀讲说《法华经》时,却有五千弟子不知佛所云,只能从讲堂退出。佛陀不得不以种种方便,讲说适合众生根机的法,因而有三乘之说,‌“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然而,佛陀讲法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令众生了‌“离苦得乐”的一佛乘,‌“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本文中的‌“究竟一乘”其实也是指‌“一佛乘”,令世人往生净土的解脱法门。

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1,除痴暗。

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

为世灯明,最胜福田。常为师导,等无憎爱。唯乐正道,无余欣戚2。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功慧殊胜,莫不尊敬。灭三垢障,游诸神通。

1 曜慧日:比喻菩萨的智慧光明如日,能照破无明黑暗。

2 无余欣戚:因心无所住,故无欣喜或忧戚的感觉。

译文

极乐世界诸大菩萨已摧灭了人类的劣根性之一的嫉妒心,绝对不会妒忌别人胜过自己。他们一心一意地追求正法,从不满足。时常都为众生演说妙法,从来不感到疲倦、劳苦。他们擂响佛法的大鼓,树起正法的旗帜,智慧之光如日照耀,照破芸芸众生愚昧和无知的黑暗。

这些大菩萨都互相尊敬、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又互相法施,交换修行的心得,皆立志勇猛精进地自行化他,像这样的心永远也不会退却或转弱。

他们如同世间的明灯,能照破一切痴迷和黑暗,是众生最殊胜的福田,是众生的导师,他们平等爱一切众生,无怨无悔。他们一心只爱学佛修道,没有别的喜好。他们为众生拔除爱欲的针刺,使众生获得安宁。功德和智慧殊胜无比,天上人间莫不尊敬。他们熄灭贪、嗔、痴,以种种神通游戏世间,普度众生以利他。

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正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译文

过去宿因的力量,外部条件的力量,思维的力量,菩提心愿的力量,方便善巧的力量,恒常修行的力量,行善的力量,禅定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博闻佛法的力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的力量,正确思维佛法教义的力量,观察佛法真理的力量,神通的力量,知过去宿命、得现在烦恼尽、具未来天眼的三明的力量,依照佛法教化调伏众生的种种力量,全部具备。

赏析与点评

从因力至调伏众生力,一共有十三种力量,加上六度之力,则为十九种力量,是极乐国中圣众必须修的功课,方能更有效地从事自利利他的事业。当然,十九种力量归纳起来只有两种:福德与智慧之力。福慧圆满之时,便是成佛之时。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个个都圆满具足福德与智慧。

〔具足相好〕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称叹。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

〔总结〕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略言之耳,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译文

除此之外,极乐菩萨无不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以及无量的功德和种种辩才,这是没有人可与之相提并论的。他们的福慧虽然已经具足,但是仍然继续不停地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因此常为十方诸佛所赞叹。他们已经到达究竟圆满之彼岸(即佛之果地),不但成就三乘共修之空、无相、无愿的三昧,更成就了大乘不生不灭的一切正定,从此永远地超越了声闻缘觉之境界。

阿难啊!极乐世界的菩萨,成就如上所说之无量功德,我今天只是简略地介绍而已,如果要详细地说,纵使百千万劫,也是说不完的。

赏析与点评

道教学者陈希夷在《心相篇》中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富贵可见。”人之行为表现,必先由大脑起念头,然后才做出种种善与不善的行为。久而久之,其善与恶便显露于言谈举止之间,无形中浮现于面容上。若多行善事,心境平和、宽容,自然面相和悦;反之,若经常行凶作恶,心存歪念,必定提心吊胆,面相便会慢慢变得不善。所以俗语说:‌“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

〔劝进往生〕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

〔再次劝勉〕横截五恶道,道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译文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诸天人等说:住在无量寿佛极乐世界的声闻和菩萨,每一个人的功德和智慧,都大到不可以用言语来称说。而且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也是那么殊胜、微妙、安乐和清净。世人为何不努力修积往生的善因呢?发心念佛求生净土则得往生,那是极其自然的。一往生即住于无比清净平等之净土,同时智慧亦洞悉通达一切,有如虚空无有边际。人人皆应朝此方向努力精进,必然横超三界,断绝生死,往生安乐国。

人人都往生西方,不复在五恶道之中轮回,则五恶道之门自然就被关闭了。世人不可再留恋娑婆,应当念佛发愿求生西方,凡是至心发愿求生的人,无不飞升到广大无边的极乐世界去。不过,西方虽说易往易生,若世人心中仍然留恋娑婆,不修善因,那是不可能往生的,因为欲往生的人,须不违逆‌“念佛为因,往生为果”的因果定律。有因必有果,加上发愿求生,在愿力的牵引下,得以往生,那是很自然的事啊!明白了这种事理因果,世人为何不抛弃凡尘俗事,积极地上求成佛之道,下积广度众生之德呢?因为凭此福德因缘,就能往生极乐,获得永生之涅盘,以及永享无有极限的寿命和妙乐。

赏析与点评

佛陀在宣说本经主体部分后,担心世人慧根浅而业障重,对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之法闻而不信,信而不修,特地在此再一次列举极乐世界之依正庄严,以劝勉世人务必念佛求生净土,可谓苦口婆心,令人动容。佛陀在下文又列举现实人生三毒过患,以劝勉世人务必厌舍娑婆,发往生极乐净土之大愿。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