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藏经 无准和尚奏对语录
(侍者)了南.了垠 编
径山无准和尚入内引对升座语录
侍者 了南了垠 编
绍定六年七月十五日。皇帝御修政殿引见师领本寺僧众山寿毕。提举都知太尉张延庆引见祝皇帝寿。师捧香云。根同天地。秀发山川。熏霭宝炉。瑞腾沙界。恭为祝延皇帝陛下圣躬万岁。万岁。万万岁。指七金山为寿山。巍巍不动。以四大海为福海。渺渺无穷。长居北极之尊。永作中天之主。金枝玉叶。育秀腾芳。八表归仁。万邦入贡。
都知太尉云。请长老敷演。
乃奏云(臣)僧(师范)。一介庸衲。生于西蜀。浪游湖海。今四十年。於道无闻。每切自愧。夙生何幸。两蒙睿旨。扫洒庆元育王。而至双径。自去年八月领职。与四方衲子朝夕禅诵。仰报圣恩。不谓於四月二十一日夜。适遭回禄。然休咎莫逃乎数。实亦(臣)僧薄佑所致。即诣朝廷俯伏待罪。圣恩宽大。未忍诛戮。旋即获奉圣旨。降赐度牒一百道。再荷宸恩。别赐度牒五十道。下本寺重新建造。恩大如天。未知图报之所。切惟本山乃高宗皇帝临幸之地。朝廷第一祈祷去处。建造寺宇。实难稽时。尚赖圣恩。早得圆就。不胜幸甚。
在昔祗园精舍亦罹此厄。唐宜律师尝问韦陀尊天曰。世尊无量福海。当说法时。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诸天龙神悉皆毕集。是谓最吉祥地。最殊胜处。何得有此厄耶。韦天答曰。此南天王天乘大愿力。当重新此寺。是以爇之。今陛下宠加锡赉。重新径山。得非陛下广大圣心。与南天王天愿力等无有二。然此广大之心不离日用。游刃万机。区别邪正。剖决是非。丝毫无隐。如明镜当台。物来斯照。无一法不从心之所现。陛下全此心以活天下。天下咸服。广此心以化万邦。万邦来朝。推此心以崇佛法。佛法乃兴。纯此心以行仁孝。仁孝乃至。此(臣)僧区区效野人之芹。所陈若此。言语无伦。冒渎圣聪。下情不胜恐悚战汗之至。即奉圣旨赐金襕袈裟。谢恩毕。仍赐坐僧众同斋。斋毕。又谢恩下殿。
午时宣诣恭圣仁烈皇太后几筵殿升座。皇帝垂帘。师升座。拈香云。三昧海中流出。非木非烟。九重天上颁来。最尊最贵。恭为恭圣仁烈皇太后上资仙驭。伏愿佛国三千金世界以遨以游。仙家十二玉楼台爰居爰处。遂就座垂语云。灵山的旨。少室真风。一言未剖。四海流通。莫有共相激扬底么。
时有僧出众云。不知大海深多少。直把丝轮探一回。
师云。看脚下。
问云。昔年和月下瑶池。来为人间作母仪。宴罢广寒归路稳。至今厚德播坤维。正恁么时。愿闻提唱。
答云。大千沙界尽沾恩。
进云。天人群生类。皆承此恩力。
答云。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
进云。记得西天国王为母仙游。涕泪悲泣而白佛言。使母命可延者。当以世间一切等物延之。此意如何。
答云。通身俱放下。触处见慈容。
进云。世尊为说微妙上法。且微妙上法作么生说。
答云。山河大地放光明。
进云。国王欢喜顶戴奉行时如何。
答云。须是过量人。方明过量事。
进云。只如和尚今日被旨举扬宗教。与昔时相去几何。
答云。众星皆拱北。万派尽朝宗。
进云。恁么则我皇太后不劳弹指。转身成佛去也。
答云。天真自是黄金骨。不必旃檀入细雕。
进云。消息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
答云。人人仰面看。
进云。孝宗皇帝问佛照禅师道。世尊六年雪山。所成者何事。 圣意如何。
答云。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进云。佛照禅师对云。将谓陛下忘却。还谛当也无。
答云。雪山高映黄金殿。
进云。大小佛照禅师因什么被此一问。直得尽情吐出。
答云。圣主面前岂容藏覆。
进云。昔日君臣庆会。何异如龙得水。似虎靠山。
答云。古今榜样。
进云。今日千载会逢。可谓月印澄潭。风生万壑。
答云。此话已行遍天下。
进云。正当恁么时。感恩一句作么生道。
答云。海阔山高未易言。
进云。林下衲僧无以报。只凭早晚一炉香。
答云。直须恁么。
复有僧出问云。几筵殿上宝炬开。花香散九天。愿闻法要。
答云。须弥顶上击金钟。
进云。恁么则今日得闻於未闻去也。
答云。普请证圆通。
进云。记得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此理如何。
答云。泥牛吼处山河静。木马嘶时日月明。
进云。饮光亲承祖位。达磨直指人心。二千余载流传。未审所传何事。
答云。阖国咸知。
进云。恁么则始信普通年远事。不从葱岭带将来。
答云。朦胧睡眼开。邻鸡已三唱。
进云。只如今日和尚恭为皇太后追崇。举扬所说何法。
师竖拂子云。只凭此个真消息。上荐仙游快乐天。
进云。记得皇太后赞观音大士云。大士具定相。应现不可量。作么生是大士定相。
答云。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
进云。祇劫清净观。天人快安隐。安隐处作么生。
答云。尘尘无向背。念念不思议。
进云。乃至作幻像。如如契本真。且幻像与本真。是一是二。
答云。南天台。北五台。
进云。补陀出世间。若人恭敬礼。如何是出世间事。
答云。不离世间相。
进云。只这一赞。高出古今。与观音大士同一受用。且皇太后即今居何国土。
答云。九莲开合处。百宝自庄严。
进云。还许学人道个诸佛出身处也无。
答云。今日当阳。正好拈出。
进云。九天澄万籁。一月印千江。
答云。好个消息。
复有僧出问云。夜来一雨润乾坤。全露真如不二门。
帝苑法筵今大启。灵山一会俨然存。正恁么时。请师提唱。
答云。杲日当空。香风匝地。
进云。恁么则凤阁龙楼多瑞气。金阶玉殿拥祥光。
答云。特地好乾坤。
进云。记得须菩提岩中宴坐。帝释雨花时如何。
答云。马头偏向富门多。
进云。帝释何得雨花。我见尊者善说般若。又作么生。
答云。满口嚼氷霜。
进云。高山流水知音听。叶落知秋作者谙。
答云。伯牙与子期。不是闲相识。
进云。须菩提云。我於般若未尝说一字。毕竟是说耶。不说耶。
答云。舌柱梵天。
进云。帝释云。尊者无说。我亦无闻。是名真说般若。此理如何。
答云。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进云。今日和尚恭对几筵。举扬般若。上荐皇太后仙游。与须菩提所说是同是别。
答云。西天梵语。此土华言。
进云。上严 太后超三界。仰祝皇图亿万年。
答云。如是。如是。
师云。大道之源。万物之母。虚空莫能喻其广。沧溟未足较其深。可以昭日月之明。可以益山河之固。量包众善。体育群灵。德敷寰宇。犹春在百花。明赞政机。如镜临万像。一周事毕。不守故常。得意生身。随方任运。正恁么时。恭圣仁烈皇太后且道向什么处去。音乐动摇仙子队。彩云缭绕梵王家。(臣)僧(师范)适来得觐清光。蒙赐金襕。又蒙赐斋。感荷圣恩。莫知报称。兹者再奉圣旨。恭对皇太后几筵升坐。举扬如来正法眼藏。涅盘妙心。伏蒙陛下为佛法故。圣驾俯临。但(臣)僧(师范)林野踈拙。语言荒芜。有渎圣聪。尚容事毕俯伏谢罪。
然此一段因缘实为希有。昔闻大舜之至孝。今见陛下之能行。自非深得圣人之心。兼造佛乘之妙。何以臻此。自古帝王留神此道者非一。不敢备举。有如唐代宗。亦尝宣召本山国一祖师。每加礼敬。适遇天寒。 代宗以销金龙袖覆其顶。后竟以龙袖为帽。至今祖师遗像俨然犹存。又如圣朝太宗皇帝。深悟空宗。一日。幸大相国寺。见僧看经次。帝问曰。看什么经。僧曰。仁王护国经。帝曰。既是寡人经。因甚在卿手里。僧无语。后来佛海禅师代以经卷作执笏势云。圣躬万福。
真宗皇帝尝颂西来之旨。云。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教法只传心。后人要悟真如性。密印由来妙旨深。自非洞明教外之宗。岂易得此。仁宗皇帝尝召大觉琏禅师升座。君臣酬唱。至今育王宸奎璨然。英宗.神宗.哲宗皆召净照禅师.佛国禅师於寿庆殿.福宁殿.慈德殿升座。至今续灯具载。高宗皇帝亦召圆悟禅师升坐。有颂云。大福德人修。大福德人受。善因招善果。种谷不生荳。语虽朴野。不妨径直。 孝宗皇帝尤击节禅关。每召诸山无卢十余人。如佛海禅师.别峰.密庵.水庵.自得诸禅师。皆蒙圣眷。佛照禅师五宿观堂。尝谓佛照曰。朕心与佛心通。佛照对曰。直下更无第二人。帝曰。自古帝王英雄者多。信此道者少。如梁武帝亦未彻在。佛照奏曰。当面蹉过达磨。当时君臣问答。金声玉振。实谓自古罕闻。
仰惟陛下以佛法为心。以仁孝为治。圣明天纵。深造至理。以故一时大臣皆皋夔稷契。三教并崇。至於草木昆虫皆蒙德泽。(臣)僧固不敢望前辈。然亦勉摅管见。仰承陛下纯孝之意。前所谓如来正法眼藏。涅盘妙心者。即非他心。乃人人具有之心。上自帝王。下至黎庶。莫不咸具此心。所以释迦世尊昔在雪山。夜睹明星。忽然契悟。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无启口处。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於是起道树。诣鹿苑。说三乘十二分教。满龙宫。盈海藏。见众生根器纯熟。末后遂於百万众前拈起一枝花。以青莲目顾视大众。众皆默然。独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摩诃大迦叶。自后迦叶传阿难。阿难传商那和修。以至西天二十八祖。此土六祖。而后分两宗。列五派。莫不以心传心。如水与水。至於显大机。彰大用。涌出超宗越格之妙。与一切人解粘去缚。拔楔抽钉。使人人明自心。见自性。直到安乐之地。然此心能建立一切法。无一法不从心之建立。所谓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是道也。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至於左右逢原。岂有他哉。然三教圣人同一舌头。各开门户。鞠其旨归。则了无二致。惟禅宗乃教外别传。超出语言情识之表。谓之无门之门。须得其门而入。若果入得无门之门。则尽大地无不是门。方能出入卷舒。得大自在。
只将上来举扬一言一句。一问一答。契佛契祖。契圣契凡功德。恭为恭圣仁烈皇太后上助仙游。仰惟皇太后始居中殿。至处东朝。崇信佛乘。深悟教理。神机独运。慧性圜明。来示母仪。去登果位。伏愿仙乐凌空上升於兜率。金莲捧足即证於菩提。复耀慈光。保佑邦国。恭愿皇帝陛下寿山增峻。福海弥深。荡荡无为。元元自化。中宫皇宫皇妃满宫天眷伏愿千祥并集。万善咸臻。秀育元良。益隆国本。(臣)僧輙罄丹诚。更举一则因缘。记得神宗皇帝为慈圣光献皇太后上仙。斋千法师於庆寿殿。宣十方净因禅院净照禅师升座。时有僧问。太后仙游。今在何处。净照禅师曰。月落不离天。(臣)僧借水献花。輙成一颂。声前得句盖乾坤。的的无私妙不痕。碧落磨铜见秋色。桂轮高洁镇长存。冒渎圣聪。下情 无任激切屏营之至。下座。
皇帝大悦。厚加锡赉。谢恩下殿。
径山无准和尚入内升座语录(终)
径山无准禅师行状
粲无文撰
师讳师范。号无准。生於蜀之梓潼雍氏。九岁依阴平山僧道钦出家。经书过目成诵。而又喜阅宗门语要。师兄澄道印有声讲席。每以机缘诘之。师应答如响。尝因诵经次。遽问曰。看什么经。
师举卷曰。如是经。印惘然。
师一日以女子定话问印。印以义训解释。师笑而已。
绍熙五年十月。登具戒。即欲南询。母何氏病笃。师刲股救疗。明年次成都。坐夏正法。首座老尧。瞎堂高弟。道行四川。师请益坐禅之法。尧曰。禅是何物。坐底是谁。师受其语。昼夜体究。一日。如厕提前话。有省。
六年秋。次荆南玉泉寺。有言老宿者。尝参大慧。觉老宿。见琏穷谷。师周旋二老间。多获其言论风旨。明年辞去。见保宁全无用.金山奇退庵。退庵问曰。远来何为。
师曰。究明己事。
退庵曰。生死到来时如何。
师曰。渠无生死。
退庵曰。参堂去。
久之。游四明。依育王瑞秀岩。时佛照禅师居东庵。印空叟分座。法席人物之盛。为东南第一。如觉无象.康太平.渊清叟.琰淛翁.权孤云.嵩少林辈皆在焉。有老深首座者。蜀人。久病。师为执侍汤药。深平生惟一喝用事。佛照问疾次。谓深曰。深首座何不下一喝。深却喝。
佛照曰。犹作主宰在。
顾谓师曰。何处人。
师曰。剑州人。
佛照曰。带得剑来么。师随声便喝。
佛照笑曰。者乌头子也乱做。师年方二十。而临机不屈类如此。
贫甚。无资剃发。故佛照室中常以乌头子目之。空叟尝指师谓众曰。范年方二十。更二十年未可量也。已而绝钱塘。见岳松源於灵隐。往来南山。屡入充肯堂室。栖迟此山六年。游吴门。谒万寿修无证。
时先破庵住西华秀峰。遂往依焉。堂僧十余辈。皆饱参宿学。有纯颠者。於入室次。横机不让。破庵打至法堂。且欲逐出。师解之曰。禅和家争禅亦常事。何至如此。
破庵曰。岂不闻道。我肚饥。闻板声要吃饭去聻。师闻其语。不觉白汗浃背。
无何。辞往华藏。依演遁庵。三年。复还灵隐。破庵居第一座。斋余同游石笋庵。庵之道者请益曰。胡孙子捉不住。乞师方便。
破庵曰。用捉他作什么。如风吹水。自然成文。师於侍傍。平生碍膺之物不辞而去。
约斋张公镃以广惠新创。请破庵开山。师偕往。执侍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偕师绝红。逮其赴穹窿。师留天童。依观息庵。俾归藏司。不就。破庵退穹窿。归径山。师往省候。破庵迁寂。付密庵法衣.顶相。师不受。惟领圆悟墨迹及密庵法语。既举丧。遂访旧友岩云窠于穹窿。与首众云窠迁瑞光。复居板首。
无何。泉高原有四明梨洲命。高原谓人曰。范首座肯往。吾当一行。不然。虽兜率内院。不往也。师遂与俱。四明诸山以仗锡为高绝。而梨洲距仗锡又二十里。寺在绝顶。高寒荒落。非人所居。师婆娑其上。三年如一日。麻麦粟豆仅给日食。而未尝有饥色。
既而以台雁未到。拉月石溪同游至瑞岩。时云窠领住持事。留分座。忽夜梦伟衣冠者。持把茅见授。翌日。明州清凉专使至。师以倦游。力拒其请。适数僧来访。自言旧业清凉。幽邃深靖。古称小天童。寺之护法者。茅其姓。灵异甚着。师省前梦。乃易书受请。入院。见所谓伽蓝神。衣冠人物与畴昔所梦无异。升堂开法。一香供破庵。真借庵时寓育王。以师开堂语举似秀岩。秀岩惊异曰。始终作家。且曰。之人也。清凉不可久留矣。
三年。京师诸禅以焦山举师。密院札奉化津遣。师不赴。再札。乃行。期年。迁雪窦。三年。被旨移育王。又三年。嵩少林散廗径山。朝命以师补处。抵京师。见丞相史卫王。卫王曰。径山住持。他日皆老宿。无力葺理。众屋弊甚。今挽吾师。不独主法。更张盖第一义也。明年寺毁。先是师梦有烈丈夫授以明珠二十一颗。莫知谓何。及寺焚。则四月二十一日也。师逆知其数。不动容变色。安众行道。如无事时。
是年七月。有旨入内。 上御修政殿引见。师奏对详明。 上为之动色。赐金襕僧伽黎。仍宣诣慈明殿升座。 上垂帘而听。 上谓大参陈公贵谊。留心内典。以师所说法要示之。陈公奏云。简明直截。有补圣治。乃赐佛鉴禅师号并缣帛.金银钱.香合.茶药等。侍僧各赐金帛。有差仍降银绢僧牒。俾助营缮。宠光锡赉。由佛照以来。未之有也。
三年寺成。又六年复毁。师不惊不变。不徐不亟而多助云至。荆湖制师孟侯珙蜀之思播二郡。与夫海外日本。皆遣使委施。不数年。寺宇崇成。飞楼涌殿如画图中物矣。去寺四十里。筑室数百楹。接待云水。堂殿楼观。凡丛林所宜有者悉备。皇帝亲御宸翰。赐额曰万年正续。市良田九千亩。奏其徒以甲乙主之。正续西数百步。结庵一区。为归藏所。上建重阁。秘藏后先所赐御翰。敞室东西偏。奉祖师与先世香火。遇始生日。为饭僧佛事。以赞冥福。盖自狂鞑犯蜀。师之先祀遂绝。天性至爱。有不可解於心者。 上闻而嘉叹。赐扁圆照。详见待制李公心传所记。
洞霄介临安在。衲子登山者。必抂道过之。县市丛脞。食息无所。旧有保锦废寺。师葺新之。买田具爨。至者如归。绍兴初。立国钱塘。北马骈集。至无所容。以浙西濒湖。草泽为牧。荡马政废。许有力者围而为田。赋税加民田三之一。端平。更化廷臣言事者。以围田多隐胃。复行经界。京师豪贵家举不免寺之广陵一庄。悉指为围。师诣阙敷奏。有旨特免。径山虽在万山间。而樵薪不给炊爨。旧募民入山樵采。辍其半以酬力役。四山濯濯。实由於此。师置田千亩。立局收掌。取直庸工。贷山林斧斤之厄。且植松种杉数百万。补其形胜。
淳佑戊申秋。寺再成。师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乞老于朝。而旧疾适作。涉春不愈。三月旦升堂示众曰。山僧既老且病。无力得与诸人东语西话。今日勉强出来。从前所说不到底。尽情向诸人面前抖擞去也。遂起身抖衣云。是多少。十五日。集两班区画后事。亲书遗表及遗书十数。言笑谐谑如平时。
或告以末后大事。和尚宜作主宰。师曰。才作主宰。便不是也。其徒以遗偈为请。师笑曰。我未捡韵略在。医者诊视次。师谓之曰。汝未识者一脉在。
十八日黎明。索笔书偈。侍僧以纸笔至。师曰。第一句道什么。
僧云。此是第二句。
乃执笔疾书云。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移顷而逝。停龛二七日。遗表上闻。 上遣中使降香赐币。四月一日。归正续。二十日。奉全身塔于圆照。
治命也。师风神闲暇。襟度夷旷。宽而不弛。明而不察。无厉声恶色。有徒数百辈。视之如路人。端居丈室。无异玩兼味。澹然如常僧。吴民好施。频年持钵不下十数万。既付主事。不规规焉。计其出入。或负之亦不较。处逆境大变。雍容恬适。略不经意。寺之再火也。师坐喝石岩。诸力负行李。中途发钥。挟出过半。师目击之。终身不道其姓名。尝小出。臧吏失职。为有力者负其所重。后得其人。其徒执而讯之。师曰。吾无是物也。纵不问。炎火方烈。众皆诘责延燎主名。师适见之。遽告曰。若固在是耶。急逸去。主事见执则不尔恕矣。三门右趾建层阁。上安万佛。下敞僧寮。费以数十万。大风一夕而仆。师归自外。众谓不堪其忧。师则曰。犹幸倾覆之早。加以数年。安僧其下。其不伤人乎。宽仁大度率类此。
幼不嗜学。闲居未尝执卷。鼓鸣众集。肆口而说。多不病繁。少不病简。不为险辞怪语。簧鼓后学。平夷而峭峻。简明而圆活。如转丸於千仞之冈。纵横高下。无影迹可寻。踞座筹室。迅机痛快。破山截流。至於随病与药。能曲施方便。常曰。合掌问讯。总识得伊来处。不录过。不没善。不受谮。愬不执法厉众。是以天下之士归之如市。融火煽虐。万瓦灰飞。虽露坐檐宿。不忍舍去。故其得人。视同时诸老为最盛。
异时主径山者。有道如大慧老人。曾不十岁。师大坐方丈垂二十祀。年谷屡登。有众如海。虽两丁大厄。而旋复旧贯。呜呼盛哉。昔人谓前辈言行不见传记。后世学者无所矜式。盖当时门人弟子之罪。其朅来径山。间侍师座。师不鄙其愚。凡其家世之本支。出处之次第。师友之渊源。详以见教。某窃听绪余。佩服惟谨。因恩晓莹之状浮山圆鉴。寂音之传石门云庵。起居言动。纤粟不遗。其师生之义。浮于翰墨。暇日因叙次所闻以付侍史。为他日大书深刻张本。晚学不文。固不敢上班前辈。然义理之在人心。古今天下无二揆也。
此录旧板已漫灭者。命工重刊。置于龟山金刚禅院。伏愿佛种不断。世世建光明幢。祖印亲传。人人开无尽藏。
应安庚戌季夏 天龙东堂比丘 妙葩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