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卷三 急症

五绝

通治神丹

五绝者,缢死、溺死、冻死、魇死、压死也。皆用半夏研细末,冷水和丸如小豆大,塞鼻中,并燥末吹耳内。心温者,死一日犹可活,此扁鹊法。奈人不晓因气绝多不救,惜哉。又急干人中穴及两足大指甲离甲一韭菜叶,各灸三五壮即活。(采《感应篇》后)

缢死救法

凡缢死从早至夜,虽冷犹可救。从夜至早,稍难。若心下温,一日以上亦可救。切勿将绳割断,解下之后,上下安被卧之。先刺鸡冠血滴入口中,男雌女雄。再用生半夏末,或皂角末,吹入鼻内,以通其气。令一人揉其项,捻正喉咙,按摩胸腹。一人对坐于前,用脚裹衣,抵住粪门,勿令泄气,泄气即死。一人摩擦臂足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又按其腹。如此一饭久,即气从口出,得呼吸眼开。苏醒后,更用芦管四个,每个取梁上尘灰如豆大,放筒内,即将四芦管对死人耳鼻,用四人各执一个,着力吹入,无不活者。(节录各医书所载)又法,用老鹅(一只),将香油抹鹅嘴,插入粪门内,一二时自活。若过十三时,则不救矣。(《洗冤 》)

自缢垂死

葱心刺耳,鼻中有血出即苏。(《本草纲目》)

附:杜绝后患法

急于悬缢之地,用大石镇压,于所镇四面、深为挖掘,将所镇土中,层层拔视,或三五寸,或二三尺,定有如鸡骨等类之物、取出焚化,可绝将来之患。稍迟则入地日深,此处常有缢死人矣。屡试屡验,实非幻妄,甘肃刘抚军刊,以救世者也。

溺死救法

凡溺水,惟冬寒难救,余月心头暖者,俱易救。捞起时,切不可倒控,急将口撬开,横衔箸一只,使可出水,再将溺人横伏牛背,牵引徐行,腹中水从口中并大小便流出即活。若居城市无牛,可用阔橙一条,橙上加绵被叠起,被下安绵枕,中高旁低,如牛背式样、抬溺人横伏于上,橙不可放稳,垫虚一橙脚,令一人常常将橙摇动,水控去亦活。春夏秋俱用此法,冬寒溺水,切不可就用火烘,火逼寒气入内,则不能救矣。急将湿衣解去,为之更换。一面炒盐,用布熨脐,一面浓铺被褥,取灶内热灰,多多铺在被上,中安绵枕,将溺人伏卧枕上,仍以灰从头至足浓堆,只留口鼻在外,出水灰上,再加被褥,不可令灰冷。盖灰性暖,而能拔水,凡蝇溺水,以灰埋之,少顷即活,此明验也。

(同上节录各医书)又法,炒白沙,覆死人面上下,惟露七孔,冷湿即易。(《千金方》)

水溺卒死一宿者尚可救

用纸裹皂荚末,纳下部,须臾出水即活。(《外台秘要》)

缢溺并救

人死而心头尚暖者,用艾灸脐中,数十壮即活。如未苏,连灸至百余壮,无不活也。切不可中止,极验。(《同寿 》)

冻死救法

凡冻将死者,急用大锅炒暖灰,盛囊中,熨心上,冷即换之。若不先温其心,便以火烘,则冷气与火争,必死。至落水冻死之人,四肢直,口噤,有微气者,急脱去湿衣,解生人现穿身上热绵衣裹之,再用毡单或蒿荐,将冻死人卷在内,以索系定,放在平稳处,令二人对面,轻轻滚转往来,如毡捍法,候四肢温即活。(同上节录各医书)又,冬月溺水及被冻极之人,虽纤毫人事不知,但胸前有微温,皆可救。倘或微笑,必为急掩其口鼻,如不掩,致笑而不止,不可救矣。切不可骤令近火,恐一见火,则必大笑。不可救药。(《洗冤 》)

魇死救法

魇死不可用灯火照,并不宜近前急唤。但痛咬其足跟及足大拇趾,频频呼其名,唾其面,不苏略移动卧处,徐徐唤之,少苏,以皂角末吹入鼻中取嚏。夜间魇者,原有灯即存灯,无灯切不可点照。(《救急方》)又法,取乌骨鸡血滴口中即活。(《日华本草》)

好魇多梦

烧尸场上灰置枕中,履中自止。(《本草拾遗》)

恶梦常魇

卧时,以鞋一仰一覆,则无魇及恶梦。(《起居杂忌》)

辟禳魇魔

以雄黄戴头上,或以枣许,系左腋下,终身不魇。(《本草类方》)

压死救法

猝压伤重之人,口耳出血,一时昏晕,但视面色尚有生气。身体尚为绵软,则皆可救,切不可多人环绕嘈杂惊慌,致令惊魂不复。急令亲人呼而扶之,坐于地上,先拳其两手两足,紧为抱定,少顷,再轻移于相呼之人杯中,以膝抵其谷道,不令泄气。若稍有知觉,即移于素所寝处,将室内窗棂遮闭令暗,仍拳手足紧抱,不可令卧。急用净土五升蒸热,以旧布重裹,作二包,轮流不住熨烫胸前及伤处,无不活者。(《洗冤 》)

压倒打死

心头温暖者,虽经日亦可救。先将死人盘屈在地上,如僧打坐状。令一人将其头发仰后放低,再以膝顶其屁眼,使不泄气。用半夏末吹入鼻中。如活,即以生姜汁,真麻油搅匀灌之。或急解去衣,用艾灸脐中。如出血不止,取顶好降香刮末掺上。血冲欲死,切忌吃冷水。(《急救良方》)

压伤垂毙

杭城项姓,因修屋倒塌被压,垂死者十二人,用金疮铁扇散,末药敷伤处,一扇 之,一日而愈。

(《海昌沈氏医案》)

附:金疮铁扇散方

象皮五钱(切薄片,用小锅焙黄色,以干为度,勿令焦) 龙骨五钱(用上白者生研) 老材香一两(山、陕等省无漆,民间棺殓,俱用松香。黄蜡涂于棺内。数十年后,有迁葬者,棺朽,另易新棺。其朽棺内之香、蜡,即谓之老材香。东南各省,无老材香,即以数百年陈锻石一两代之,其效与老材香同) 寸柏香一两(即松香中之黑色者) 松香(一两与寸柏香一同熔化搅匀倾入冷水,取出晾干) 飞矾一两(将白矾入锅内,熬透便是) 以上六味,共为细末,贮瓷瓶中。遇有跌压、刀石,一切破伤者,用药敷伤口,以扇向伤处 之立愈,忌卧热处,如伤处发肿,煎黄连水,用翎毛蘸,涂之即消。(《夏氏山右传来》)

卷三 急症

自刎

自刎救法

自刎者,迅速之症,须救在早,迟则额冷气绝,必难救矣。初刎时,气未绝,身未冷,急用活鸡一二只,扯下热鸡皮,冷则无用。将线缝刀口,周遭缠护,用软绢帛并棉花扎之外,将女人旧布裹脚,周遭再缠五六转,勿使泄气,其中自然合一,令刎者仰卧、以高枕枕脑后使头郁而不直,刀口不开。三日后,解去前药,用桃花散掺刀口,或玉红丹敷患处,外用生肌长肉大膏药贴之,仍以绢帛围裹,针线缝紧,候其肉长收功。(《江苏胡臬台刊传方》)

附:桃花散方

锻石(二升) 大黄(四两,切片) 同炒,候锻石变红色,检去大黄,筛极细末,收贮瓶内,过月余,去火气,然后应用。

玉红丹方

黄丹(二钱,炒) 白龙骨(二钱, ) 石膏(三钱, ) 共研细末,贮瓶听用。

生肌长肉膏药

当归 黄 山慈菇 白芷 甘草 血余 天麻 独活 穿山甲 露蜂房 五倍子 天花粉荆芥 金银花 白蔹 肉桂 牛蒡子 白芍各一两(净) 麻油(三斤) 如法熬去渣,入飞过黄丹(一斤半)收之。

再入白占、黄占、血竭、铜绿(各二两)待冷再入轻粉、乳香、没药(各去油)、龙骨( )、象皮(炒)、樟脑、儿茶、赤白脂(各一两),麝香(五厘),冰片(二钱),各制为末,和入搅匀,瓷瓶收贮待用。

用刀自刎

一人因角口,用刀自刎,伤长二寸余,食嗓半断,伤口冒血痛甚,在地滚跌,不能敷药。因缚其手足,令卧凉地,用枕垫其首,使伤口渐合,即敷“铁扇散” 之,少顷血凝,半日后汤饮如常,三日而愈。(《金疮铁扇散医案》)

剃刀自刎

一人因角口忿激,用剃刀自刎,食喉半断,喘气伤口俱有血泡。盖喉间之气已伤于伤口也。用散药敷之, 少顷,血即凝,两日全愈。(同上)

卷三 急症

一切暴死

暴死

烧炭一炉,以陈醋频浇火上,令鼻闻之即活,或韭菜汁灌鼻亦可。(《奇方类编》)

卒死

用雄鸡冠血涂面上,干则再涂,仍吹入鼻中,并以灰营死人一周时。(《魏夫人内传》)

无故忽死

凡人无病,或坐卧、或酒后无故忽死者,名旺痧。将本人口撬(音轿)开,以银簪刺舌下小青筋,血出即活,不可刺正中。(《宜良李氏刊方》)一方,用闷醋灌下少许即活。(同上)

卒死脉动无气

用菖蒲屑末,纳耳鼻孔中,吹之及着舌底。(《简易良方》)

卒死心头尚热

用井底泥涂目,毕,令人垂头于井,呼其姓名便起。(《集效方》)

卒死口张反折

灸两手足大指甲后,各十四壮。(《曹氏经验方》)

卒死不省人事

(兼治中有死,产后昏晕死皆效)取生姜、半夏为末,每用一豆许吹入鼻内,得嚏则气通而苏。

或用皂角末吹之亦好。(《秘方 》)

中恶卒死

(或先病或平居寝卧奄忽而死,皆是中恶) 用葱刺入耳中五寸,以鼻中血出即活也。如无血出,即不可治矣。相传此是扁鹊秘方。(《南阳活人书》)一方,取葱心黄刺入鼻孔中,男左女右,入七八寸,鼻目血出即苏。(《崔氏纂要》)

中恶卒死壮热

矾石(八两),水一斗半,煎汤浸脚及踝,即得苏也。(《肘后方》)

中恶客忤项强欲死

(兼治儿科) 麝香少许,乳汁涂口中取效,醋调亦可。(《贞元广利方》)

烧酒醉死

急以新汲水浸其发,又以青布浸湿贴胸背,仍以盐调,井水细细灌之,至苏乃已。(《李濒湖方》)一方,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之,如冷即更换之,苏省乃止。(《李时珍方》)

卷三 急症

一切暴中

诸凡卒中

牙关不开,不能进药者,用乌梅肉揉南星、细辛末,以中指蘸擦,牙关自开。(《卫生备要》)

卒中仆地不语

皂夹末少许,吹入鼻内自苏。(《百一方》)

卒中昏倒

牙关紧闭,涎潮壅塞,不省人事,急以大指掐人中,候醒。或用半夏末,或用皂角、细辛、菖蒲为末,吹入鼻中取嚏。如口噤不开,以白盐梅蘸僵蚕擦之,待其少醒,然后延医调治。(《单方全集》)

卒中风邪

(药不能入口者) 防风 黄 (各等分) 煮汤令沸,盆盛病患榻下,关闭门户,令药气熏蒸口鼻。

盖以无形之气透开有形之窍也。(《许叔微方》)

卒中邪魔

雄黄末吹鼻中即苏。(《本草类方》)

卒中五尸

其状腹痛胀急,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功两胁,或硬 涌起,或牵引腰脊,此乃身中尸鬼接引为害。取屋上四角茅,入铜器中,以三尺帛覆腹着器,布上烧茅令热,随痛追逐,足下痒即瘥也。(《肘后方》)

卷三 急症

中风

通顶散

病患国中风,昏愦不省人事,口噤不能开者,急用人参、藜芦、甘草(生)、川芎、细辛(各一钱)、石膏(五分)共为末,吹鼻中。一刻就提起头顶心发,立苏。有嚏者可治,无嚏者不可治。(《乾坤生意》)

暗风卒倒不省人事

细辛末吹入鼻中。(《危氏得效方》)

中恶风恶水而肉肿者

取桑根下土,水和敷上,灸二三十壮,热气透入即平。(《拾遗》)

中风痰厥喉痹不醒一切急病

取灯盏内油或灯窝内油,扫入喉内,取吐即醒。(《同寿 》)

中风痰厥气厥中恶喉痹一切急病

咽喉不利,牙关紧闭者,用巴豆研烂,绵纸包压,取油纸作捻,点烟熏鼻中。

或用热烟刺入喉内,实时涎出,或出恶血即苏。此秘方也。(同上)

中风痰壅用此吐痰

江子仁(六粒) 猪牙皂三钱(切片) 明矾(一两) 先将矾化开,入二味和匀,待矾枯为末,每用一字吹鼻内,则涎流口开。若痰涎塞喉者,以五分灯心汤调灌探吐。一方无江子仁。(《证治汇补》)

中风切牙无门下药

南星(五分) 龙脑(二分半) 为末,频揩左右两旁大牙,令牙热自开,然后用药。五月五日午时合者佳。(同上)

中风口

新锻石醋调如泥涂之。左 涂右。右 涂左。立便 牵正。(《寇氏衍义》)

口眼 斜

用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 涂右,右 涂左,如平正即洗去,鳝鱼放之则不发。(《万病回春》)一方,用皂角五两,去皮子为末,以陈醋和之,左 涂右手心,右 涂左手心,以暖水一盏,安向手心,须臾便止,即洗去药,并抽掣中指。(《医镜》)

身体麻木

芥菜子研末,醋调涂之。(《济生秘览》)

年久瘫痪并筋骨疼痛

槐枝 桃枝 柳枝 椿枝 楮枝(一方换柘枝) 茄皮 蕲艾合煎水三桶,大盆浸洗,如冷又添热水,以被盖出汗避风。未愈再洗几次,神效。(《奇方类编》)

卷三 急症

针刺法

中风无汗恶寒 宜针至阴出血

(穴在足小趾外侧爪甲角,针二分)昆仑举跷(穴在足外踝后跟骨,针透太 )。

中风有汗恶风

宜针风府(穴在项后入发一寸,针入三分,禁炙)。

已上二症,皆太阳经中风也。

中风有汗身热不恶寒 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

宜针陷谷(穴在足大趾次趾本节后陷中,针入五分),去阳明之贼,兼刺厉兑(穴在足泻阳明之实。)已上二症皆阳明经中风也。

中风无汗身凉

宜针隐白(穴在足大趾内爪甲角),去太阴之贼。

此太阴经中风也。

中风有汗无热

宜针太 (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刺透昆仑)。

此少阴经中风也。

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

少阳之经绝骨(穴在外踝上三寸,灸五壮),灸以引其热。

厥阴之井大敦

(穴在足大趾甲聚毛间),刺以通其经。(俱《明医指掌》)

分阴阳法

凡治中风,须分阴阳。阴中者,其色青,或黑或白,痰喘昏迷,眩冒多汗,甚者手足厥冷。阳中者,面赤唇焦,牙关紧急,上视强直,掉眩烦渴。(《病机沙篆》)

卷三 急症

中寒

急救法

用硫黄、麝香末填脐中,放葱饼于上,以熨斗盛火熨之,葱烂再易,得暖气入腹,渐醒为度。或以灰炒暖,盛囊中熨心头,冷即易。数次后,若眼开,始进酒浆或米汤。如不醒,以艾灸门牙缝,候喊声出即可救矣。若不先温其心即用火烘,冷与火搏必死。(《濒湖集简方》)

温脐法

用麝香、半夏、皂荚末一匙填脐中,将生姜切薄片贴之,放大艾火于姜片上蒸灸三七壮,灸关元、气海二十壮,热通于中,逼寒出外,手足温暖则生。(《明医指掌》)

中寒无汗

芥菜子研末水调,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简便单方》)

中寒腹痛并绞肠痧

胡椒七粒,以布一层包裹,不拘自己或他人嚼碎,纳脐内,随以膏药粘贴,再以热手按之,盖被而卧。少顷腹中作热,或有汗出,则寒气散而痛自愈矣。(《圣济总 》)

事后中寒腹痛

凡房事后,中寒腹痛,甚者以葱白头捣烂摊脐上,以艾灸之或熨之,得鼻尖有汗,其痛立止。

(《活人书》)

卷三 急症

中暑

中暑不省人事

急取灶内微热灰壅之,复以稍热水蘸手巾,熨肠胁间,良久即苏。切不可便与冷物吃。(《急救方》)

中暑昏眩烦闷欲绝

取田中干泥,做一圈堆在病患肚上,使少壮人撒尿于泥圈肚脐中,片时即得生矣。苏后切不可饮冷水及卧湿地,得冷即死。(《种福堂方》)

中暑大小便不通

田螺(三枚)捣烂,入青盐(三分)摊成膏,贴在脐下一寸即通。(同上)

绞肠痧

绞肠痧者,暑郁中焦,腹痛连心,上下攻绞,不得吐泻,或手足皆冷,乃肠绞缩腹,须臾杀人。急用生熟水调白矾三钱,少顷探吐,去其暑毒即安。或刺委中穴及指爪甲,令出血。如胸背四肢发红点者,以菜油灯火遍之。(《证治汇补》)

旅途中暑卒倒不省

(或稍省而不能运动者)当实时扶入阴凉干处,以布巾衣服等蘸热汤,覆脐下及丹田之上,续以汤淋布帛上,令彻脐腹,但暖则渐苏也。如仓卒无汤处,掬道上热土于脐间,以多为贵,冷则频换。或道途无汤处,即掬热土于脐上,仍拨开作孔,令众人遗尿其中、以代热汤,亦可取效。(《多能鄙事》)

中暑忽然不省人事

宜灸百会、中脘、三里、脾俞、合谷、人中、阴谷,三阴交斟酌用,或针亦可。(《刺灸要诀》)

冒暑大热霍乱吐泻

百劳、委中、合谷、曲池、三里、十宣等穴,酌选针灸。(同上)

中热僵仆不醒

切勿移冷地,寒气一逼即死。须安置于近日暖处,取路上净热土,捏圆圈围脐上,令溺圈内,或将日晒热瓦,熨其人心腹及脐下,气通则醒。(《严用和济生方》)

卷三 急症

中湿

湿痛

糯米一升煮烂饭,将白酒、药六七丸捣入饭内,敷痛处,外用纸布裹,二日愈。(《传家宝》)

风寒湿痛

人腿背各处,患风寒湿气,彻骨疼痛,药饵难治。可于夏伏天,用槽坊内蒸酒的槽,下锅烧热,将布包两包,在痛处热灸,冷即更换,令寒湿尽出即愈。(同上)

风湿臂痛

秦艽(一钱) 防风 归全(各二钱) 木瓜 草 海风藤 白茄根(各三钱) 麻黄(五钱)酒(二斤)沙罐内煎四五滚,在臂上熏洗,每日二次,不可怠略。钱青抡云:家慈尝患此病,亲试立效,后治他人,无不附应。(《经验单方》)

风湿走痛

牛皮胶(一两)同姜汁半杯化成膏,摊纸上,热贴之,冷即易,甚效。一方加乳香、没药一钱。(《笔峰杂兴》)

风湿膝痛

脚气风湿,虚汗少力,多痛及阴汗。烧矾末一匙头,投沸汤,淋洗痛处。(《御药院方》)

腿膝湿痛

用烧酒糟一桶炒热,浓堆患处,冷即换热,转五六次拔出寒湿气,除根。(《初虞世必效方》)

寒湿疼痛

广胶(四两)同生姜汁半碗、米醋一盏熬成膏,入肉桂、花椒、牙皂、川乌、草乌末(各五六钱)、麝香(一钱)搅和摊于 丝上,先以生姜擦患处,烘热粘贴,甚效。(《医学正传》)

筋骨疼痛

猩红(三钱) 枯矾(四钱) 为末。作三纸捻,每旦以一捻蘸油点火熏脐,被覆卧之取汗。(《简要济众方》)

浑身骨痛

破草鞋烧灰,香油和,贴痛处即止。(《本草纲目》)

皮里作痛

不问何处,用何首乌末,姜汁调成膏涂之,以帛裹住,火炙鞋底熨之。(《集效方》)

湿痰肿痛

水红花 萝卜 荚白 金凤花 水龙骨 花椒 槐岑 苍术 金银花 甘草(各等分)煎,熏患处,水稍温即洗之,其效如神。(《单方汇编》)

寒湿痹痛麻木不仁

川乌 草乌 荜茇 甘松 山奈(各五钱) 共为末,炒热布包,熨痛处,神效。(《种福堂方》)

熨背法

(治胸背疼痛而闷,因风寒湿而起者) 肉桂心 附子 羌活 乌头 细辛 川椒(各一钱五分)川芎(一钱) 共为细末,以帛包之,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止。(同上)

麸蒸法

(治风寒湿伤于足膝) 小麦麸(四五升) 葱(三大茎) 川椒盐(各一撮) 酒醋拌匀,至润为度,共放铜器内炒,令极热,将所患腿脚熏蒸,其上盖以衣被,多蒸汗出匀遍,待一两个时辰,觉汗稍解,勿令见风,立效。

(《经验广集良方》)

卷三 急症

中毒

中漆毒

一州牧以生漆涂囚眼,囚即盲。适一村臾见而怜之,语囚曰:汝急寻蟹捣碎取汁,滴眼内,漆当随汁流散。囚如其言,觅得一小蟹用之,目睛果愈,略无损。(《景岳全书》)

中水银毒

水银误入末药,中肌肉,能损筋骨,以金器磨之,金器白则愈。(《宜良李氏刊方》)

中碗丝毒

饮食偶因碗边有丝,服之不知,顷刻喉咙痛胀,用麻 点着,以口如用烟袋状,吸其烟即解。(同上)

中药箭毒

雄黄末敷之,沸汗出愈。(《外台秘要》)姚僧坦云:药箭有三种,交广夷人,用焦铜作箭镞。岭北诸处,以蛇毒螫物,汁着筒中,渍箭镞,此二种。才伤皮内,便洪浓沸烂而死。若中之,即饮粪汁并涂之,最妙。又一种,用射罔煎涂箭镞,亦宜此方。(《集验良方》)

中煤熏毒

一时运倒,不省人事,用萝卜捣汁,灌口鼻,移向风吹便能醒。(《唐瑶经验方》)胡季堂云:中煤毒,土坑漏火气而臭秽者,人受熏蒸,不觉自毙,其尸软而伤,与夜卧梦魇不能复觉者相似。房中置水一盆,并使窗户有透气处,则煤炭虽臭,不能为害矣。(《急救方》)

中轻粉毒

贯众 黄连(各五钱) 水煎,入冰片少许,时时漱之。(《陆氏积德堂方》)一方,陈酱油化水,频漱之。(《集简方》)

中蜀椒毒

用鸡毛烧烟,吸之即愈。(《千金方》)

中水毒

初得恶寒、头目微痛,日轻暮剧,手足逆冷,三日则虫蚀下部,六七日食至五脏杀人。捣蓝青汁敷头身令匝,或捣蒲公英绞汁,以绵染,导其下部。(《津台路史》)一方,用小蒜三升,煮微热,若大热即无力以浴身。如身发赤斑纹者,毋以他病治之也。(《肘后方》)

中沙虱毒

沙虱在水中,人澡浴则着人身,钻入皮里,初得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粟,摩之痛如刺。三日后寒热、发疮毒,若入骨杀人。岭南多此。即以茅叶刮去,以苦菜汁涂之佳。(同上)

中射工溪毒

芥菜子研末和酒,浓敷半日,痛即止。(《千金翼》)

中蠼 尿毒

画地作蠼 形,以刀细取腹中土,涂二次即愈。孙真人云:予得此疾,经五六日不愈,或教此法而瘳,乃知万物相感,莫晓其由也。(同上)一方,如绕腰者,败酱煎汁,涂之良。(《杨氏产乳》)

中蜈蚣毒

舌胀退场门是也。刺雄鸡冠血,浸舌并咽之。(《青囊杂纂》)

附:祛蜈蚣法

凡人家多蜈蚣,以头发常烧烟,或床下、或厨房,闻之入土三尺。(《奇方类编》)

中蜗牛毒

毒行遍身者,蓼子煎汤,浸之立愈。但不可近阴,令弱也。(《陈藏器本草》)

中蝼蛄毒

用醋和锻石,涂之即愈。(《圣惠方》)

中蚯蚓毒

形如大麻风,须眉皆落,即浓煎盐汤浸身,数次愈。小儿受之,盐汤温洗,或鸭血涂之,自愈。(《单方摘要》)一方,用锻石水浸之最妙。(《邵真人经验方》)

中黄蝇毒

乌蒙山峡多小黄蝇,生毒鳞中,啮人初无所觉,渐瘠为疮。勿搔,但以冷水沃之,擦盐少许,即不为害。(《方舆胜览》)

中金蚕毒

雷丸(三钱)为末,同白矾少许调匀,倘见金蚕出见之时,辄以末少许,掺在蚕身之上,立时化为红水如血。(《石室秘 》)《铁围山丛说》)云:金蚕始蜀中,延及湖广、闽粤浸多,有人舍去,谓之嫁金蚕。率以黄金钗器,绵缎置道中,俾他得焉。郁林守为吾言:尝见福清县有讼遭金蚕毒者,县官求治,不得踪。或献谋,取两刺 入捕必获矣。盖金蚕畏 ,入其家,金蚕则不敢动,惟匿榻下砖罅,果为两 擒出之,亦可验也。近来此风少息,然南宁蛮洞中,尚有其毒。识此,以备客游之助。(《端素斋杂缀》)

中诸蛊毒

下血如鸡肝,昼夜不绝,脏腑败坏,待死者,以 荷叶置病患席下,勿令病患知,必自呼蛊主姓名也。(《梅师方》)

附:蛊毒说

蛊毒中土少见之,世传滇粤深山之人,于端午日。以毒蛇、蜈蚣、虾蟆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食,俟一物服存者,则以为蛊,又谓之桃生。凡欲害人,密置其蛊于饮食中,人中其毒,必心腹 痛,如有虫啮,吐下皆如烂絮,若不急治,食人五脏而死。亦有十余日而死。更有缓者,待以岁月,气血羸惫,食尽五脏而后死。(《景岳全书》)

附:验蛊毒法

无论年代近远,但煮一鸭卵,插银钗于内,并含之,约一食顷取,视钗卵俱黑,即是中蛊毒也。

(《奇方纂要》)

附:预防中蛊法

凡入有蛊之乡,所用饮食,但以犀角搅试,有毒者,白沫竦起,无沫即无毒也。(《杨氏南行方》)

附:反蛊及主法

凡入蛊乡,见人家门限屋梁,绝无灰尘洁净者,其家必蓄蛊,当用心防之。如不得已,吃其饮食即潜。于初下箸时,收藏一片在手,尽吃不妨。少顷却将手藏之物,潜埋于人行十字路下,则蛊神反于本家作闹,蛊主必反来恳求,或食时让主先动箸,或明问主人云,莫有蛊么,以箸筑桌而后食,如是则蛊皆不能为害。此皆验于蛊乡云。(《卫生宝鉴》)

剥马中毒

破骨刺破欲死者,以马肠中粟屎捣敷,以尿洗之,大效。(《本草纲目》)

食马肉中毒

捣芦根汁作汤,浴之即解。(《简易良方》)

小儿中马毒客忤

烧马尾烟于前,每日熏之,瘥乃止。(《圣惠方》)

卷三 急症

误吞针铁

误吞针

双杏仁捣烂,以猪脂调贴,其针自出。(《敬修斋方》)

误吞针铁

真磁石如枣核大,钻一孔线穿,吞,拽之立出。(《箧中方》)

卷三 急症

诸物咽

骨 在咽

栗子肉上皮(五钱)为末,乳香(二钱半)、 鱼肝(一个)同捣,丸如梧子大。看鲠远近,以线系,绵裹一丸,水润吞之,提线钩出也。(《圣济总 》)一方,用栗子内薄皮,烧存性,研末吹入咽中即下,神效。(《乾坤生意》)

诸骨 塞

五日午时,韭畦中向东,勿语。取六一泥(即蚯蚓粪)收之。每遇骨 ,用少许擦咽喉外,其骨自消。(《乾坤秘韫》)一方,用獭爪于咽喉外爬之即下。(《便易良方》)

鸡骨

打死活鸡一只,取出鸡内金洗净,灯草裹,于火上烧存性,竹筒吹入喉内即消,不可食肉。(《撮生方》)一方,用五倍子末,掺入喉中即化下。(《海上方》)

诸兽骨

以桑木上虫屑末醋煎。灌漱自下。(《同寿 》)一方,用皂角末吹入鼻中,令嚏即出。(《圣惠方》)

猪骨

象牙刮末,浮于新汲水上,吸之。(《奇方类编》)

鱼骨

将鱼刺一根暗插在他头上,勿说破自下。(《同上》)一方, 至六七日不出,用琥珀珠一串,推入 所,牵引之即出。(《外台秘要》)

鱼刺骨或枣核搁在咽喉不上下者

用活鸡一只,不必杀,就于肚下生取出肠,去污物,不可见水,用尺长弓弦一条,双套入肠内,看骨核在左右,将肠拨动,即粘在肠上,出,再用血竭为末,吹入患处,但不可就食热物。(《录竹堂方》)

木屑抢喉

用铁斧磨水,灌之即愈。(《百一选方》)

喉中物

用生鳅鱼,线缚其头,以尾先入喉中,牵拽出之。(《普济方》)

桃李 咽

用狗骨煮汤,摩头上及喉即安。(《子母秘 》)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