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白话明史

潘季驯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进士。授职为九江推官。升任御史,为广东巡按。推行均平里甲法,广东的人觉得大为便利。临到将离职时,他还上奏请求告诫后来的人遵守此法,皇帝依从了他。晋升为大理寺丞。四十四年,他由左少卿晋升为右佥都御史,总管河道。他与朱衡共同开挖新河,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不久因奔父母的丧事而离职。

隆庆四年(1570),黄河在邳州和睢宁决堤。他出任原职,再度负责河道,堵塞决口。第二年,工程完成,因驱使漕运船只进入新河漂散沉没了很多而获罪,被勘河给事中雒遵弹劾而遭罢免。

万历四年(1576)夏天,他再次出任官职,担任江西巡抚。第二年冬天,被召为刑部右侍郎。当时,黄河在崔镇决口,滔滔黄水向北奔流,清河口淤塞,整个淮河河床南移,高堰的湖堤严重损坏,淮、扬、高邮、宝应地区都是一片汪洋。大学士张居正很忧虑。河漕尚书吴桂芳提议恢复先前的黄河故道,但是总河都御史傅希挚想堵塞决口,约束河水回归河槽,两个人的意见不合。遇上吴桂芳去世,六年的夏天,皇帝任命潘季驯任右都御史兼任工部左侍郎取代他。潘季驯认为黄河故道长期废置,虽然再疏浚,它的深度和宽度必定不如现在的河道,提议在崔镇筑堤堵塞决口,筑长堤以防止溃决。又上奏:“淮河清澈黄河混浊,淮河水弱黄河水强,一斗黄河水,沙占十分之六,夏秋时期达到十分之八,如果不是很湍急,必然导致淤塞滞流。应借淮河的清水冲刷黄河的浊水,在高堰筑堤约束淮河的水流入清口,使之与黄河的水势匹敌,两条河水合流,那么海口就自然疏浚了。就是吴桂芳所开辟的草湾也可以不再修治。”他条陈六件事,诏令同意他的意见。

第二年冬天,两条河的工程完工。第三年春天,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升任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潘季驯初次到黄河上游,视察虞城、夏邑、商丘,估量地势。旧黄河的上游,从新集经过赵家圈、萧县,徐州小浮桥,水势极为深广。自从嘉靖中期黄河北移,河床变浅,迁移无常,曹、单、丰、沛地区人民常受淹没之苦,他上奏请求恢复旧河道。给事中王道成认为刚在崔镇、高堰筑堤,很难同时兴工。河南的抚按大臣也陈述三个困难,于是终止了此议。他调任南京兵部尚书。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他改任刑部职务。

潘季驯的复出,是因为张居正的支持。张居正死后,家属全部被幽禁,儿子张敬修上吊自杀。潘季驯劝谏:“张居正的母亲年过八十,早晚会去世,请求下诏以特别的恩惠宽恕她。”又认为治张居正的罪太急迫了,宣称张居正的家属死于此案的已达数十人。在此之前,御史李植、江东等人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互攻击。潘季驯极力支持申时行、杨巍,痛斥言官,言官们很恼怒。于是李植弹劾潘季驯与张居正结党相庇护,将他削职为民。

万历十三年(1585),御史李栋上奏替他鸣冤:“隆庆年间,黄河在崔镇决口,将漕运通道阻梗。多年来,百姓定居,黄河水安然流淌,人们都说:‘这是潘尚书的功劳。’过去已故大臣宋礼治理会通河,至今都受益,陛下应允了督臣万恭的请求,给予他谥号和荫庇。现在潘季驯的功绩不在宋礼之下,却在身存之日,成为一般平民,难道这不损害大臣建功立业之心,损害朝廷酬报功勋的典制吗?”御史董子行也称潘季驯的罪行轻处罚重。诏令将他们的俸禄全部剥夺了,此后举荐的人不断。

万历十六年(1588),给事中梅国楼又举荐他。于是启用潘季驯任右都御史,全权督察河道。从吴桂芳之后,治河与漕运由一人总理,此时又设置专职官吏。第二年,黄河水暴涨,冲入夏镇,毁坏田园房屋,居民多被淹死。潘季驯又筑堤堵塞决口。十九年冬天,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潘季驯总计四次奉命治理黄河,前后达二十七年,熟习地形的险夷。增筑堤防,设置专员,修建水闸,以至于木石舂埽,他都处理周详,因此积劳成疾。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万历二十年(1592),泗州发大水,城中积水达三尺高,祸患到祖陵。议论者有的主张挖开傅宁湖从六合入江,有的主张疏浚周家桥注入高、宝诸湖,有的人主张开挖寿州的瓦埠河分流淮河上游的水,有的人主张开放张福堤由淮河排泄河水。潘季驯称祖陵的王气不能轻易排泄,但是巡抚周肕、陈于陛,巡按高举称周家桥在祖陵之后百里之地,可以疏浚,意见不一,都给事中杨其休请求允许潘季驯离去。他回乡三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