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白话宋史

唐介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父唐拱死于漳州时,众人知道唐家贫穷,想凑钱为他送葬,唐介虽然年龄幼小,却婉言谢绝了众人的好意。后被人提拔为武陵县尉,又调任平江县令。李财主富有而吝啬,官吏们对他巧取豪夺没有得到满足,诬告他杀人祭鬼。岳州太守逮捕他家老小,不分皂白地加以拷打,都不承认。又派唐介去刑讯,没有什么证据。太守大怒,向朝廷报告,朝廷派御史方偕下来,换一个监狱分别审问李家老小,结果与唐介所审相同。太守以下全部受罚,方偕受赏,唐介也没有主动请功。

唐介又调任莫州任丘县知县。任丘处于辽使往返的道路上,驿站官吏常被使者敲诈勒索,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驿站门口,传令说:“法令没有规定供应的一概不得供应,胆敢毁坏我处的一草一木,就坚决关押。”使者都服服帖帖地离开了。边境水塘年年发大水,淹没良田,中人杨怀敏主持治理,用城西四十一村蓄洪,唐介主持筑堤,老百姓受了益。又改任德州通判,转运使崔峄拿库存绢帛高价配售给老百姓,唐介扣住这道命令不下达,并向安抚司揭发此事。崔峄大为不满,数次派人追逼唐介快快下文。唐介总是拖延,最后终于没有执行这道命令。

后来调到京城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任殿中侍御史。启圣院新造“龙凤车”,装饰珠玉,唐介批评说:“这里是太宗的牌位所在,不可喧闹亵渎;后宫稀奇侈靡的玩具,也不能超出制度的规定。”皇上立即下令毁了龙凤车。张尧佐一步登天的诏命草拟升任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唐介与包拯、吴奎等极力反对,又请中丞王举正同百官一起讨论,结果剥夺了张尧佐两个官职。不久,张尧佐又被任用为宣徽使、河阳知府,唐介对百官说“:皇上是想封他宣徽使,而以河阳知府为名,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然而百官都明哲保身,只唐介坚决出面反对。仁宗说“:任职令是中书省下的。”唐介于是弹劾宰相文彦博在蜀之日曾私自织造错金的奇妙锦缎,勾结宦官,在皇宫寻找内应,才谋得相位;现在又重用张尧佐,显然是想勾结得更紧。建议皇帝撤掉文彦博,任用富弼为相。又批评谏官吴奎脚踩两只船,措词严厉。

仁宗大怒,拒绝看他的奏章,声称要把他调到偏远的地方去。唐介慢慢读完皇帝的意见后说:“臣受忠义的鼓舞,坐监狱、赴刑场也在所不惧,怎会害怕边远地方呢?”仁宗急忙召见执政大臣说“:唐介发表意见是他的职责。至于说文彦博是通过我的嫔妃才得到宰相职位的,岂有此理?启用宰相,嫔妃岂得干预?”当时文彦博在旁,唐介指责说:“彦博应该反躬自省,假使有这种丑事,不能隐瞒。”彦博不停地谢罪,仁宗更加恼怒。梁适喝斥唐介,让他下殿,修起居注蔡襄也上前救护他。结果,仁宗把他降级为春州别驾。王举正认为这个处罚太重了,仁宗醒悟过来,第二天又改派到英州,撤了文彦博的职,吴奎也贬到地方去了。仁宗怕唐介死在路上,自己背上伤害耿直大臣的恶名,就派中使护送他。梅尧臣、李师中都作诗热情地赞美他,从此他坦率耿直嫉恶如仇的美名轰动天下,士大夫们谈论“真正的御史”时,都必然说“唐子方”,而不敢直呼其名。

几月后,受提拔主管郴州税务,任潭州通判、复州知州,又被召回京城任殿中侍御史。到朝廷谢恩时,仁宗慰劳他说:“您从被降职到地方以来,从未写信回来谈私事,可算是操守坚贞啊。”唐介叩头谢恩,从此议论时事更无所顾忌。不久对仁宗说:“臣既然担当御史,说的不被听从必然要力争,争得太激烈了就会得罪陛下,希望能辞职。”于是调任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开封府判官,又任扬州知州,再转任江东转运使。御史吴中复向仁宗说:“唐介不应该长期担任地方官。”文彦博重当宰相后也对仁宗说“:唐介从前对我的批评,确实很针对我的缺点,希望您能采纳中复的意见。”但仁宗只调他到河中。

很久以后,调回京城任度支副使,升天章阁待制,再到谏院任职。仁宗从至和年以后,很少与臣下勾通。唐介说:“君臣关系好比是天地,天地交泰,才是正理。希望能经常召集群臣,做些指示,共同讨论事情,以造福于天下。”又说:“后宫不该替别人向皇上伸手要官;诏命的草拟不通过中书的情况,应该设法制止;赐给嫔妃的钱物,已比前代多几十倍,而且还在天天增长,没有止境,应有所限制;监司推荐的官员多是些只会深文周纳、咬文嚼字的具体办事员,请您下令,精选品行端正、善良敦厚的才子,不可使歹毒刻薄者混入;派往各地的采购人员欺侮地方,应撤回,所需物品直接交给监司采办;兖国公主夜晚擅自开启禁宫的门,应警告宿卫人员的主管,严格宫禁的规章制度。”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

御史中丞韩绛弹劾宰相富弼,富弼回家请求辞职,韩绛也等待处罚。唐介与王陶批评韩绛中伤大臣,结果韩被免职。唐介与右宰相不和,请求外调,任荆南知府。任命书经过门下省时,被知银台司何郯扣住退回,于是重新留任为开封代理知府。不久因为弹劾了陈升之,调任洪州知州。又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枢密直学士、瀛州知州。

英宗治平元年,唐介回京任御史中丞。英宗说“:您在先朝时有敢于仗义直言的美誉,因此我才任用您,不是听了左右人的建议才用您的。”唐介说“:臣没有什么优点,陛下把我说得太好了,我愿意对您尽忠尽力。自古以来想求得天下大治的君主,都不一定要找到惊世骇俗、空前绝后的政策,主要的思路不过是顺乎人心而已。祖宗传下的治世良方,现在都还有踪可寻,望您能以祖宗已经完成了的大业为镜子,天下就会沾您的光了。”次年,唐介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太原知府,英宗对他说:“我认为黄河以东地区的重要性,不在中央政府执法官之下,暂时麻烦您去担此重任吧。”西夏常常侵扰代州边境,并在边境修筑了多个堡垒。唐介派兵撤掉了这些堡垒,发函对西夏晓以利害,于是夏人就不敢再动了。

神宗即位后,召他回来任三司使。熙宁元年(1068),升为参知政事。从前,宰相在待漏舍审阅下面送来的文书时,同僚不能知道。唐介对曾公亮说“:政府官员不了解文书的内容,皇上一旦问起来怎么回答?”从此才容许同僚同看,后来就习以为常了。神宗想起用王安石,曾公亮也顺势推荐他,唐介却说王安石难当大任。神宗说“:王安石的文学才气不够吗?治政能力不够吗?经术不够吗?”唐介回答说:“王安石虽然有学问,但泥古不化,会读书不会活用,因而迂腐顽固,若让他执掌政事,必然会剧烈地变更传统。”散朝后又对曾公亮说“:如果王安石真的受重用,天下必然受害,你们应该明了这一点。”中书省曾呈送拟任官员表,几天无法决定,皇帝说“:可以请王安石最后裁定。”唐介说“:您以为王安石可以重用,重用就是了,岂能让中书省把政事交给一个翰林学士来决断?臣近来听说您常让某事某事请王安石决定,王同意就办,不同意就不行,既然这样,宰相等官还有什么用?这恐怕不是信任大臣,必然是认为臣等无才。我愿意先被罢官。”

王安石任宰相后,启奏皇上说:“皇上直属的中书省处理政务的答刂子(下行文书),都用圣旨的名义,不合理的却有十之八九,应该只让中书省发牒(平行文书)。”神宗吃了一惊。唐介说:“从前寇准发答刂子(下行文书)调冯拯的官职,不合理,遭到冯拯的控告,太宗认为‘:前代中书省只用堂牒(平行文书),权臣趁机作威作福。太祖看到中书的堂帖(下行文书)比圣旨还威风,就取消了中书行下行文书的权力。现在又重新用答刂子(下行文书),这与堂帖有什么不同呢?’张洎解释说:‘废掉了答刂子(下行文书),那中书省行文就没有格式可参照了。’太宗说‘:重要的事由皇帝直接发敕,该用答刂子的小事,也应该先请示皇帝。’所以以后中书的答刂子都称为圣旨。像王安石所说的,那政令就不是皇上所发了。如果宰相忠诚有才,也是越权,若不是那么忠诚能干,岂不误了国家大事?”神宗觉得有理,才没有变更。唐介从此多次同王安石争论。王强辞夺理,而神宗又偏袒他,唐介不胜羞愤,背上发疽而死,年六十岁。

唐介为人淳朴豪爽,以敢讲真话而为人所惧。每次言官空缺,朝野都希望唐介能补任,以便看他发挥才干。神宗称他是先帝遗留给他的忠臣,因而很重用他。但他直接管政事之后,正应大展所长,却受王安石阻扰,少所建树,声名反而不如他担任谏官、御史时。病重时,神宗问起他的病情就哭,还亲往他的宅第吊唁他,因为画师所画的遗像不太准确,神宗还拿出皇宫中收藏的画像赐给他的家人。追认礼部尚书,谥号“质肃”。儿子叫淑问、义问,孙子名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