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阿辽沙
第一节腐臭的气味
已故司祭佐西马长老的遗体预备照规定的仪式下葬。教士和隐修士死后照例不洗。圣礼全书上说:“教士赴上帝宠召时,由被选定的(也就是规定担任这种职司的)教士用温水擦拭他的遗体,先用天然海绵在死者额上、胸前、手足和膝上画十字,别无其他手续。”这一切都由佩西神父亲自办了。擦拭后给他穿上修士服,外面盖上教袍;为此照例先把教袍稍为剪开些,以便盖成十字形状。头上戴修士头巾,头巾上有八角形的十字架。面罩是打开的,死者的脸庞用黑纱蒙住。在他手里放了一尊救世主神像。快到清晨时就这样把他入殓了,——棺材是事前早就预备好的。灵柩打算就停在修道室里,就在去世的长老平时接见修士和俗人的外面一间大屋子里,停放一整天。因为死者职位是司祭,所以司祭和助祭们在他身边诵读的不应该是赞美诗,而应该是福音书。在做完了追悼祭以后,约西夫神父立刻开始诵读;佩西神父打算随后亲自诵读整整一昼夜,然而这时他和隐修庵住持两人正在既忙乱又操心,因为在修道院的教士中间和从修道院的客店里以及从城里来到的大批俗人中间,忽然开始出现一种前所未闻的,甚至“不适宜”的心情激动和急不可耐的期待情绪,而且这种情绪越来越强烈。庵舍住持和佩西神父想方设法,尽可能使这些騷乱激动的人们安静下来。当天已大亮的时候,从城里来的人中竟有携带病人,特别是生病的小孩子的,他们似乎专门在等待着这个时刻,期望会出现那种祛除百病的力量,并且深信它毫不迟延地马上就会出现。到了这时才显出,我们当地的人甚至在已故的长老还 在世时,就已经把他看作是一位毫无疑问的伟大圣徒了。而且赶来的还 远非只是普通平民。这些信徒们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期待是那么急切、坦率,甚至带着迫不及待和近乎强求的样子,在佩西神父看来这无疑是一种诱惑,这种诱惑虽然事前他早已有所预感,但是实际上竟远超过了他的预期。当佩西神父和那些心情激动的教士们相遇时,他甚至责备他们,对他们说:“这样强烈而且急切地期待立刻出现伟大事件的情绪实在是一种儿戏,只有俗人才会这样,我们不应该如此。”但是没有人听他的,他也不安地看出了这一点,尽管就连他自己(如果一切都实话实说的话),虽然也对那种过分急不可耐的期望很感恼火,认为是轻浮和起哄的举动,但暗地里,在自己心灵的深处,却也几乎同样在期待着那些騷乱的人们正在期待的东西,这是他自己不能不承认的。然而尽管如此,他所遇到的某些人还 是使他感到特别地不愉快,而且出于某种预感,还 引起了他很大的疑惑。比如他在死者的修道室里拥挤着的人群中间,满心厌恶地(为此他马上深自责备)看见了拉基金和至今还 住在修道院里的那位远方来的奥勃多尔斯克修道院的客人也混在里面;这两人佩西神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都觉得有点可疑,——尽管可怀疑的其实也不止这两个人。那个奥勃多尔斯克的修士在所有騷乱的人们中间显得最忙乱;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他到处询问,到处倾听,带着一种特别神秘的神色到处向人家切切私语。他脸上显出一种极为急躁的神气,甚至似乎有点恼火那久已期待的事至今尚未出现。至于拉基金,以后才知道是受了霍赫拉柯娃夫人的特别委托老早就到庵舍里来了。这位心善而性格软弱的女人,自己既不可能被准许走进庵舍,因此当她刚刚醒来,知道长老逝世的消息,忽然发生了热烈的好奇心以后,就立刻打发拉基金代她到这儿来,要他观察一切,并随时把所发生的种种事情立即用书面向她报告,每半小时左右就报告一次。她把拉基金看作是一位极虔信的青年人,因为他很善于同一切人相处,还 很会依照每人的喜好加以奉承,只要看出这人多少对自己有点用处。这一天天气晴朗,许多到修道院来朝拜的人聚在庵舍的坟墓附近。这些坟墓散布庵舍各处,但比较集中地聚在教堂的周围。佩西神父在庵舍里巡视时,忽然想起了阿辽沙,他差不多从前一天夜里起,就很久没有看到他了。但刚一想起他来,就立刻在庵舍最远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他,他坐在栅栏旁边一个久已去世、曾以苦行著名的修士的墓碑上面。他坐在那里,背朝庵舍,脸向栅栏,好象有意躲在这碑石后面似的。佩西神父走近去,看见他两手捂着脸在哭泣,虽不出声,却极悲苦,哭得全身不住震颤。佩西神父在他身前站了一会。
“得啦,亲爱的孩子,得啦,好朋友,”他终于满怀深情地说:“你干吗这样?你应该喜欢,而不是哭泣。你不知道今天是他的日子里最伟大的一天么?现在,就在此刻,他在哪儿?你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
阿辽沙看了他一眼,露出象小孩子那样哭得发肿的脸,但是一句话也没说,立刻扭转身子,重新用两手捂住了面孔。
“也许这样也好,”佩西神父沉思地说,“你就哭吧,这眼泪是基督赐给你的。‘你的伤感的眼泪只会使你得到精神的休息,使你可爱的心重获快乐。’”他一面这样自言自语地说着,一面从阿辽沙身边走开了,心里对他十分怜惜。但他还 是赶快地离开了,因为感到再看他,也许自己也会哭起来。同时时间也不早了,修道院的礼拜和追悼仪式依次举行。佩西神父看见约西夫神父还 在灵前,就接替他继续诵读福音书。但是还 没到下午三点钟,就发生了我曾在上一卷终了时提到的那件事情,这件事我们谁也没有料到,并且和大众的期望是那么背道而驰,因而,我重说一句,关于这事的详细而琐碎的情节甚至至今还 生动地留在我们城里和四郊人们的回忆里。我个人在这里还 要补充一句:这个无聊而令人迷惑的事件,本来只是毫无意义而又十分自然的事,我几乎都讨厌再去回想它,而且本来完全可以在我们故事里忽略过去,不去提它的,无奈它在一定程度上强烈地影响到了我们小说里最重要的,尽管是未来的主人公阿辽沙的心灵,几乎成为他心灵发生转折和激变的关键,使他的理智受到震撼,却又在此后的一生中彻底地巩固了它,使它从此确立了某种一定的目标。
现在言归正传。还 在天亮以前,当长老的遗体经过殡葬前的整饰后已经入殓,被抬到第一间屋子,就是以前的会客室里的时候,在当时正在棺旁的人们中曾产生了一个问题:应该不应该开着窗子?但是这个经某人匆匆地偶然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人回答,而且几乎没有人加以注意。也许只有某几个在场的人注意到了,但也只是心里暗想:认为象这样一位死者的尸体会腐烂并发出腐烂的气味,真是万分荒唐,对于提出这个问题来的人的缺乏信仰和轻率鲁莽,甚至只能深表惋惜,——如果说不是嗤之以鼻的话。因为大家期待的事完全与此相反。可是午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某种迹象,起初进进出出的人们只是默默地放在自己心里,甚至每人显然怕把各自开始产生的念头告诉别人,但是到了下午三点钟光景,事情已经变得太明显而且没法否认了,以致这消息当时一下子就传遍整个庵舍,传进所有到庵里来的那些朝拜者的耳朵,并且立刻传到修道院里,使修道院里的全体教士十分惊讶,而在极短时间以后,也传到了城里,使所有的人无论是否信徒全都騷乱起来。不信上帝的人们很高兴,而信徒们中间有许多人甚至比最不信上帝的人还 要高兴得多,因为“人们看到一个正人君子声败名裂总是幸灾乐祸的”,——这是去世的长老在他的教诲中亲自说过的话。原来从棺材里开始渐渐发出了越来越被人们闻到的腐臭的气味,到了下午三点钟已经变得十分明显,而且越来越强烈了。这事发生之后,甚至在教士们本身中间也立刻出现了一种粗鲁放肆到别种情形下不可能有的迷惑,这在我们修道院的历史中是早就没有,而且根本想不起来曾经有过的事。直到后来,甚至过了许多年以后,有些明白事理的教士想起这一天的详细情节的时候,还 对于迷惑竟能达到这般程度,感到深为骇异。因为在这以前,也常有敬畏上帝的长老、生前度着人所共见的虔诚生活的教士死去,而从他们的俭朴谦卑的棺材里面也和从死人身上一样发出过自然出现的腐臭气味,但这并不曾引起迷惑,甚至没有引起一点点的騷乱。自然,在我们的修道院里至今还 生动地传说着,古代也有一些死者,他们的遗骸据说并不发出腐臭,这使教士们感动和发生神秘的感觉,作为一桩奇迹般庄严的事情保留在大家的记忆里,并把它看作一种誓约,预示着只要按上帝的意志时间一到,他们的坟陵还 将产生更大的荣耀。其中特别被人们纪念的是活到一百零五岁的长老约伯,著名的苦修者,伟大的持斋者和缄默者。他在本世纪的初叶就已逝世,修道院里的人时常怀着特别的尊敬把他的坟墓指给第一次来的香客们看,还 神秘地暗示对它所抱的一些伟大的希望(那个坟墓就是早晨佩西神父看见阿辽沙坐在上面的)。除去这位古代的长老以外,被人们同样纪念着的还 有较近逝世的伟大司祭瓦尔索诺菲长老,佐西马长老就是接替他接受了长老的名位的。他在世时,到修道院里来的香客们简直把他当作神圣的疯僧看待。据传说以上这两位躺在棺材里就象活人一样,下葬的时候完全不朽烂,在棺材里他们的脸庞甚至好象发出光芒。有些人甚至坚持说,从他们的身体上显然散出一阵阵的香味。但不管这些回忆多么有说服力,总还 是很难用以直接解释目前这种情况:为什么佐西马长老的灵前竟会发生这种鲁莽、荒唐甚至带有恶意的现象。在我个人看来,我以为在这上面有许多同时产生着影响的种种其他原因。譬如说,其中甚至有对于长老制的根深蒂固的仇恨。在修道院许多教士的心灵深处,还 仍旧暗暗把它看作是一种有害的新花样。另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自然是对于死者的神圣所产生的嫉妒。这种神圣在他的生前就已牢牢地确立,几乎不容人们反驳。虽然去世的长老与其说是以奇迹、不如说是以爱吸引许多人,在他的周围似乎建立了一个热爱他的人的圈子,但同时,而且可以说恰恰因此,也产生了许多妒嫉他的人,以至明里和暗里激烈反对他的敌人,不但在修道院里的人中间,甚至在俗人们中间也是如此。譬如说,他并未危害到任何人,但却有人想:“为什么大家把他看得那么神圣呢?”而且单只是这一个问题,经过逐步不断地反复出现,就终于产生了无数难以消解的仇恨。我想,正因为这样,所以许多人听说他的躯体上发出了腐臭的气味,而且还 发生得这样快,——死去还 不满一天,——才会感觉无比的高兴;而与此同时在忠于长老,并且始终十分尊敬他的人们中间,也立刻有一些人几乎为这事感到气恼,似乎受到了个人的屈辱。下面是这件事发生的前后经过。
腐臭的气味一发现后,从那些走进死者的修道室里来的教士的脸上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为什么来的。一进来,只站一会儿,就连忙出去对正成群地等在外面的人证实这个消息。等候的人们里面有的忧郁地点点头,另有些人则甚至毫不隐瞒他们在心怀恶意的眼神里所明显流露出来的喜悦。而且竟没有人责备他们,没有人出来说一句善良的话,这简直是很奇怪的事情,因为在修道院里对去世的长老怀着耿耿忠心的究竟还 是多数;但看来显然是上帝自己容许少数人在这次暂时占了上风。不久,一些外面来的客人,大多是有知识的,也都摆出这样一副侦探的神气到修道室里来了。普通的老百姓虽然在庵舍门外聚了不少,进来的却不多。毫无疑问,正是在三点钟以后,外来的访客越来越多,而且这正是由于传出了这个使人迷惑的消息。有些人这一天本来也许根本不会来,也不打算来的,现在竟也特地跑了来;其中有几个还 是极有地位的。但是大家表面上总算还 保持着礼节,佩西神父带着严肃的脸色,也继续坚定明晰地诵读着福音,读的声音就好象全未注意到所发生的事,尽管他早就觉察到情况有些异常了。但就连他,也不由渐渐听到了一些切切低语声,开始时很轻,后来就逐步变得坚定而大胆起来。“可见上帝的裁判和人类的裁判是两回事。”佩西神父突然听到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世俗人士、一位本城的官员最先说出来的。他已经是年迈的人,而且公认是个虔信的教徒,但他公开说这句话,其实只不过是把教士们早已在互相反复耳语着的话重复了一下而已。他们早就说出了这句极放肆的话,而且最坏的是在说出这话来以后,某种胜利的情绪几乎随时都在显示并且有所增长。不久,甚至礼节也开始不大遵守了,就好象大家都感到自己有了不遵守礼节的权利似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教士中有人说,起初似乎是惋惜的意思,“他的躯体瘦小枯干,皮包骨头,怎么还 会出来臭气呢?”“那就是说上帝有意要作出指示。”别的人连忙补充说,而他们的意见也立刻毫无争论地被大家接受了,因为他们以为假使和一般有罪的死人一样,自然而然地发出气味,那也总要发生得晚些,至少有一昼夜的工夫,不能这样快,但是“这位竟赶在自然的前面去了”,那一定是上帝和他有意显灵的手在起作用。他在指示着什么。这个意见显得是无可反驳的。死者生前最喜爱的掌图书的司祭、忠厚的约西夫神父开始反驳几个说坏话的人说,“不见得到处都是这样看的,”高僧躯壳的不会朽坏并不是正教教会的什么教条,只是一个意见,即使在正教最盛的国家内,例如在阿索斯,对于腐臭的气味也并不怎么大惊小怪,那里的人并不把躯壳的不朽认作被拯救的人应受荣耀的主要表征,而是在他们的躯壳躺在地下多年,甚至发烂了的时候,看他们骨头的颜色来加以区别。“如果发现骨头象蜡一般的黄,那才是上帝赐荣耀给去世的高僧的主要表征,如果不是黄的,而是黑的,那就是说上帝没有把这荣耀赐给他,——在从古以来正教保存得毫不动摇,而且十分纯洁的伟大的阿索斯,就是这种情形。”约西夫神父最后这样说。但是这位谦逊的神父的话只是白说,毫没有教人信服,甚至还 引起了嘲笑的反驳:“这全是学究气和标新立异,用不着听他。”教士们互相议论说。“我们还 是守老规矩;现在出的新花样不少,能全都模仿么?”另一位人补充说。“我们这里出的圣僧不比他们少。他们困居在土耳其人中间,什么事都忘本了。他们的正教早就混杂不纯,弄得连教堂的钟也没有了。”最好嘲笑的人也凑上去说。约西夫神父郁郁不乐地走开了,况且他自己表示的意见也并不很坚决,似乎自己也不大相信。但是他不安地看出,情况开始变得很不象样,甚至桀骜不驯也开始抬头了。一切明理的人都学着约西夫神父的样逐渐缄口不言了。就象不约而同似的,所有热爱已故的长老而且心悦诚服地支持建立长老制的人,都突然显得心慌意乱起来,彼此相遇的时候只敢提心吊胆地互相呆望望。而把长老制看作新鲜花样加以反对的人却骄傲地昂首阔步起来。“已故的瓦尔索诺菲长老身上不但没有臭味,还 透出香味来,”他们幸灾乐祸地提醒说,“但他所以能这样并不是靠长老制,而是因为他自身是圣洁的。”随着就有种种责备甚至谴责的话加到了刚逝世的长老身上:“他的说教是不正确的;他教训人说,生活是极大的喜悦,而不是含泪的驯顺。”——一些十分糊涂的人说。“他信奉时髦的信仰,不承认地狱里有真的火。”——另一些比他们更加糊涂的人也附和说。“他不严格持斋,吃甜东西,常拿樱桃糖酱就着茶吃,而且很爱吃,是太太们给他送来的。一个苦行修士应该喝茶么?”——有些心怀嫉妒的人这样说。“他高傲地坐在那里,”——那些最幸灾乐祸的人刻薄地回忆说,“自认为圣徒,人们跪在他面前,他当作理所应该的。”“他滥用忏悔的神秘礼。”——最激烈反对长老制的人恶意地低声补充说,这句话竟出于辈分最老,对于礼拜上帝一事最严肃的教士口中,——他们全是真正的持斋者和缄默者,在长老活着的时候经常保持沉默,但是现在忽然开口大讲了起来。这是十分可怕的事,因为他们的话对于年轻的,还 没有判断力的教士们有巨大的影响。奥勃多尔斯克来的那个圣西尔维斯特修道院的修士也注意倾听着这些话,一面点头,一面深深地叹息,心想:“是啊,显然费拉庞特神父昨天的指摘是对的。”正在这时,费拉庞特神父又刚巧出现了。他的出现仿佛正是为了加深人们的震动。
我前面已经提到过,他很少从蜂房旁的木头修道室里出来,甚至连教堂也许久未去,大家以疯僧相待,对他一切宽容,不拿一般人普遍遵守的章程去拘束他。但是老实说,大家对他这样宽容,实在也有几分是出于不得已。因为对一位日夜祈祷的伟大的持斋者和缄默者(甚至睡着了还 跪在那里),如果他自己不愿服从,而别人强要他遵守普通的规则,这简直是有点说不过去的。那时候教士们一定会说,“他比我们大家神圣得多,他修行的艰苦远超过教律所规定的。至于不到教堂里去,那是因为他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去,他有他自己的规律。”大概正因为怕引起这类议论和迷惑,所以别人对费拉庞特神父是一直听其自然。大家全都知道,费拉庞特神父最不喜欢佐西马长老;现在突然连他在自己的修道室里也听到了这样的传言:“可见上帝的裁判和人们的裁判是两回事。”“甚至竟赶在自然的前面去了。”可想而知,这是那位昨天刚去拜访过他,并且当离开时曾吓得心惊胆战的奥勃多尔斯克的客人首先跑去报告的。前面我也提到过,坚定而不动声色地站在棺材前面读着圣经的佩西神父虽然不能听见和看见修道室以外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但心里却已准确无误地料到了一切主要的情况,因为他对自己周围的那班人了解得很透。他并不感到不安,却在等着看还 会闹出些什么事来,心里毫不慌乱,只是用透彻的眼光注视着騷动的结果,这是凭他那内心的真知灼见早就预料得到的。忽然,过道里传来一阵公然不顾礼貌的异乎寻常的喧嚣声,使他吃了一惊。门一下大敞开来,门口出现了费拉庞特神父。在他身后,台阶下面聚集了许多跟他一起来的教士,里面还 夹杂着外界的人,甚至从修道室里都看得很清楚。但跟他前来的人都没有进来,也没有走上台阶,却站在那里等着瞧费拉庞特神父往下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因为他们虽然乍着胆子,却多少甚至有点惊恐地预感到他不是无所谓而来的。费拉庞特神父在门槛旁边站住,举起手来。那位奥勃多尔斯克的客人一双尖锐、好奇的眼睛从他的右臂下窥视着。只有他忍耐不住,在极大的好奇心支配下,随着费拉庞特神父从小台阶上走了进来。除他以外,别人在门砰地一声敞开来的时候,由于突然的惊恐,反而拥挤着往后倒退。费拉庞特神父高举双手,忽然大喝一声:
“魔鬼退避!”然后立刻依次面向四方,用手对修道室的四墙和四角画十字。跟费拉庞特神父前来的人们立即明白了他的这种举动,因为他们知道他不管走到哪里总是这样做,在不驱走魔鬼以前,是不会坐下来说一句话的。
“撒旦,走开;撒旦,走开!”他每画一次十字,就重复一遍,接着又高声喝道:“魔鬼退避!”他穿着粗陋的修士服,用一根绳子系着腰。麻布衬衫底下露出他赤裸的胸脯,上面长满了斑白的毛。脚完全光着。他一挥动双手,在修士服里面带着的沉重的铁链就抖动起来,叮-作响。佩西神父停止了诵经,走上前去,站在他面前,等待着看他究竟要怎样做。
“你来有什么事,正直的神父?你为什么不守规矩?为什么激动驯顺的羊群?”他终于说,严厉地看着他。
“我为什么来?你问为什么?你有什么信仰?”费拉庞特神父疯疯癫癫地喊叫说。“我跑来赶走你的客人们,那些恶鬼。我来看看,我不在这里,他们究竟聚集了多少。我要用桦树扫帚把他们统统扫走。”
“你想驱赶不清洁的魔鬼,可是也许自己正在为他效劳哩,”佩西神父毫不畏缩地继续说,“谁能说自己‘我是神圣的’?你能么,神父?”
“我是不清洁的,我并不神圣。我决不坐在椅子上面,让人家象对偶像似的膜拜!”费拉庞特神父又吼叫起来。“现在有些人在破坏神圣的信仰。去世的这位,你们的圣者,”他转向人群,用手指着棺材说,“他不承认有鬼。他不驱赶恶鬼,却给人吃药。所以你们这里就聚集了这么多,象角落里的蜘蛛似的。现在他自己也发臭了。我们看出这是上帝伟大的指示。”
在佐西马长老活着的时候,他说的事是确实曾经发生过的。教士中有一个人起初梦见不洁的魔鬼,后来白天醒着的时候也看见了。当他十分恐惧地把这事对长老说出来以后,长老劝他不断地祈祷和更严格地持斋。但当这也并不见效时,他就劝他一面仍继续持斋和祈祷,一面吃某种药剂。当时许多人就大为迷惑,互相点头示意,切切私议,其中最厉害的是费拉庞特神父,——因为当时就有几个好指摘的人连忙跑去告诉了他长老这种十分少见的措施中的“不寻常”意味。
“出去吧,神父!”佩西神父用命令的口气说,“能够裁判的只有上帝,而不是人。也许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种‘意旨’,它是你、我和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出去吧,神父,不要激动驯顺的羊群!”他又坚决地重复了一句。
“他不照规矩持斋,所以出现了指示。这是很明显的,隐瞒它才是罪孽!”这个发起无法理喻的蛮劲来的狂信者不肯就此罢休,“他嗜好糖果,太太们在口袋里带来送给他吃,他又爱喝茶,崇拜肚子,用甜东西把它填满,又用骄傲的思想装满他的头脑,……所以才遭到了这种丢脸的事。……”
“你的话太轻率了,神父!”佩西神父也提高了嗓门,“我对于你的持斋和苦行十分敬佩,但是你的话却太轻薄,象外界浮躁而幼稚的少年所说的一样。你出去吧,神父,我命令你。”佩西神父最后厉声喝道。
“我会出去!”费拉庞特神父说,好象有点发窘,但仍没有去掉悻悻的神色,“你们这些学者!你们靠着你们的才智轻视我的寒酸。我来时就没有什么学问,到了这里把所知道的一点也忘光了,全靠上帝自己保护我这个小人物,抵挡你们那绝顶的聪明。……”
佩西神父昂然站在他面前,坚决地等候着。费拉庞特神父沉默了一会,突然神气沮丧地用右手的手掌抚着脸,朝已故长老的灵柩望着,拉长着调子说道:
“明天他们将在他身旁唱诵美妙的赞诗‘扶助者和保护者’,可等我死的时候,对我唱诵的只是一首小小的雅歌:‘生活如何甜蜜’1。”他眼泪汪汪,满心不平地说。“你们摆着架子,神气十足。这地方可真虚荣极了!”他忽然象疯子一样地嚷起来,然后挥挥手,迅速转过身去,快步地走下了门廊前的台阶。下面等候的群众动摇了;有的人立刻跟在他后面走了,但是另外还 有些人逗留不走,因为修道室的门还 敞开着,佩西神父跟着费拉庞特神父走到台阶上来,站在那里观察着。然而感情激动的老人还 不肯完:他走了二十步路,忽然身向落日,高举双手,——好象有人把他砍倒似的猛地摔倒在地,大声喊道:
“我的主战胜了!基督战胜了落日!”他举手向着太陽,拼命地喊着,然后脸伏在地上,放声痛哭,象小孩一般,哭得浑身哆嗦,两手全扒在地上。大家立刻都奔了过去,发出了感叹和同情他的哭声。……所有的人都好象发了狂似的——
注:1修士和苦修士的躯体从修道室里抬到教堂里去,在诵经以后再从教堂抬到坟地的时候,唱诵雅歌“生活如何甜蜜……”;如死者为司祭,则唱诵赞诗“扶助者和保护者……”——
“这才是神圣的人!这才是虔诚的人!”有人已经无所顾忌地喊叫着。“这个人才应该充当长老。”另一些人更恶狠狠地附和说。
“他不会做长老的。……他自己会拒绝,……他才不愿去为讨厌的新花样效力,……不会去仿效他们的蠢事。”另一些人立刻接口说。这种情形最后会弄成什么结局,简直是难于想象的,但是恰巧这时候招呼做礼拜的钟声响了。大家忽然开始画十字。费拉庞特神父也站起来,向自己画着十字,头也不回地朝自己的修道室走去,一面还 继续喊着,但喊的话已经完全混乱不清了。有几个人跟他走去,人数不多,但是大多数的人全纷纷走散,忙着做礼拜去了。佩西神父把诵经的事情交给约西夫神父,自己从台阶上走了下来。他是不会被狂信者的疯狂叫喊所动摇的,但是他的心却突然变得烦恼起来,似乎为了某种特别的原因而感到郁郁不乐。他自己也觉察到了这一点。他站定下来,忽然自忖道:“我这种烦恼到精神颓丧的情绪是哪里来的?”接着立刻惊异地发现,他这种突如其来的烦恼,显然是由于一个极小的、特别的原因而起:原来方才他在拥挤在修道室门前的一大堆騷乱的人群中,也曾发现了阿辽沙,而现在一想起他曾看见过他,立时就感到心里似乎有某种痛苦。“难道这个年轻人会在我的心里占据着这样重要的位置么?”他突然惊异地询问自己。这时候,阿辽沙正巧在他身边走过,好象忙着要到什么地方去,但却不是朝着教堂的方向。他们的目光相遇了。阿辽沙赶快把眼光移开,垂向地上,单单从这青年人的神色看来,佩西神父就猜到他的心里现在正在发生多大的变化。
“难道连你也受到诱惑了么?”佩西神父忽然喊了起来,“难道你也和那些信仰不坚定人站在一起了么?”他伤心地补充说。
阿辽沙停下了,有点迟疑不决地看了佩西神父一眼,但又很快地挪开眼睛,望着地下。他侧身站立,脸不冲着问话的人。佩西神父留心地注视着他。
“你忙着到哪儿去,正在敲钟做礼拜哩?”他又问,但是阿辽沙还 是不回答。
“是不是要离开庵舍?为什么连问都不问一声,也不领受祝福呢?”
阿辽沙忽然苦笑了一下。抬起眼光古怪地、非常古怪地望了望正在发问的神父,他以前的导师、以前的心灵主宰、他的心爱的长老临死时曾将他托付给他的那个人,忽然摆了摆手,还 是一句话也不回答,似乎甚至连礼貌也不想讲了,就快步走向大门,径自走出了隐修庵。
“你还 会回来的!”佩西神父喃喃地说,用伤心而惊异的眼光目送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