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拿破伦

第五章 主国政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拿破仑归法时,正法国内忧外患交集之秋也。先是奥地利结英俄诸国为第二同盟,乘法人不备,尽规复意境所失地。寻渡来因河,袭瑞士,窥法北边。法军事屡失利,益以五督政争权,库藏空匮,民怨沸腾。故拿破仑之归国,国人争倾附之。拿破仑阳示镇静,阴结连诸军士为腹心。一日突发阅兵令,遂入督政府,数诸督政丧师辱国之罪,囚拘之。又以兵临国会,声言将改组政府,为自由平等保障。国会上院故与拿破仑通款,力赞其议。惟下议院颇强项示不屈,拿破仑立命卫士驱议员出院,于是两院同时解散。

此一千七百九十九年十一月九日事也,虽金风铁雨中,万声嚣动,举国欢哗,顾未尝血刃戮一人。拿破仑集国会友党议新宪法,置执政(consul)三人,执行国政,其任期为十年。又别设元老院主顾问,立法院主立法,护民院主司法。拿破仑以众选为三执政之领袖,集国家魁柄于一身,共和政体仅存形式。然人人钦其威望,匪不悦服。宪法定,下议全国,可者三百万人,否者仅一千五百人。

拿破仑既柄国政,弃旧督政署勿居,入居丢勒柳王宫。谓其地据国都形胜,有乱可以屯兵。起居出入,咸用大将军仪卫。行政亦决策于己,权不旁落。革命以来,有护国军,久为治安之梗,至是废置之,令隶常备军。又令地方厅吏直隶政府,为强干弱枝之计。其用人则但论材地,不问宗旨异同,无论贪诈瑕秽之人,苟合时用,必予迁擢。尤能利用各党之互相倾轧,以刺探弊窦。故令行禁止,怀反侧者不敢逞。

拿破仑以国事略定,乃分致国书于俄皇保罗第一(pauli)、英王乔治第三(george iii)、奥皇佛兰西斯第二(francisii)提和议。俄人许之,撤回攻法同盟军,英奥皆不许。论者谓拿破仑之求和,本非其夙心。彼以为国人喜乱,非激以外侮,令悉心向敌,则内乱必不靖,英奥之拒和,适堕其术中耳。

一千八百年(清嘉庆五年,民国前一百十二年)春,拿破仑大募远征军,定征奥之计。盖是时奥军势最强,非先挫之,不足以立声威也。阅三月军成,拿破仑令摩罗(moreau)将第一军,自巴威略(bavaria)西境,迫亚尔萨斯(alsace)。而自率第二军,进掠意大利。时奥军方攻热那亚及尼司,骎骎入法疆。拿破仑欲出不意,直拊敌军之背。乃发密令,令军士越阿尔卑斯(alps)山脊而过。五月十五日,法军入山。二十日,至山之最高顶。越日,自山顶迤逦下,拿破仑率卫士为前导,沿途凿险缒幽,猛进不已。奥军咸望风溃,而其攻尼司之大队,仍未通消息。至六月二日,拿破仑进密兰(milan),截获奥军谍报,犹谓法军抄越阿尔卑斯,为无根之谰言。

法军既得密兰,奥将墨拉斯(melas),始返兵来攻。六月十四日,战于谟伦古(marengo)。初法军颇不利,骑兵已大半溃,大炮亦多落敌手。会摩罗战胜于巴威略,分兵来援,拿破仑乃合军再战。自立马阵前,鼓励将士,将士欢呼,杂以鼓鼙大炮之声,声震山岳。战至日晡,奥军大挫。拿破仑豫设伏截其归路,奥军遂穷迫乞休战。是年十二月,摩罗胜奥军于霍亨林顿(hohenlinden),奥人又请和。以明年二月,定约于路尼维尔(luneville)。

是役也,奥仍以来因河西岸地还法,且认西萨尔宾为共和国。拿破仑出师未一年,督政时代所失之地,尽恢复焉。各国见奥议和,亦相继离纵图自保。惟英人负气不相下,累败法海军,取埃及诸殖民地。拿破仑欲以兵威慑之,聚兵二十万于蒲罗义(boulogne),又聚军舰于法境北海口,张渡海之势。英人惧,亦请和。一千八百二年(清嘉庆七年,民国前一百十年)三月,缔和约于鸦眠(amiens),以所得殖民地之一部归法。

英法既媾和,拿破仑益得专力内政。法国旧时勋阀,久夷为平民,拿破仑特设勋位令,以羁縻上级社会之人心。凡以事功学术,负重名于国中者,咸得受勋位,袭五等之称。又兴复旧教,与罗马教皇和亲。然主教、大主教,悉听政府黜陟,不容教皇干预,亦不虐待新教徒。创建大学,崇奖学术,修复都会,开通道路河渠。每一令下,人皆颂其得体。拿破仑又以法国承封建时代之遣制,法律多失其平,乃设法制编纂会。编新律二千二百八十一条颁布之,名曰拿破仑法典(code napoleon),整齐画一。后来欧洲诸国之成文法,多奉为楷模。

【批评】

昔魏武下令求材,至以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举为标格(建安二十二年八月令),而拿破仑亦喜用贪诈瑕秽之人。霸主用心,后先同揆,盖小人工于心计,其疏附奔走之能,钩距抉摘之术,固时有胜于君子者。然浇醇散朴,毁方败常,其收效于行政者至微,而贻祸于人心风俗者至大,故魏祚不永,拿破仑亦及身而覆国。为政者,亦可以知所取舍矣。

拿破仑欲以外患泯内乱,此实专制君主操纵人心之枕中秘,然军事失利,亦每足为引起革命之媒。如我国之隋炀帝,及英之查理士第一(charles i)是也。谁谓民愚易欺,而政策之可以妄弄耶?

拿破仑为执政,设勋位,复旧教,多与革命时代之宗旨相背。独其编纂法典,去阶级而崇平等,则为欧洲鼎新革故之大关键,功不在华盛顿林肯下。此所以虽创立君统,史家仍称之为平民主义之英雄也。

拿破仑回法国时,正是法国内忧外患的时候。先是奥地利与英国、俄国等国家结成了第二同盟国,趁法国不备,将意大利境内所失去的土地全部夺回。后来又偷渡莱茵河,袭击瑞士,窥伺法国边境。法国军队屡屡失利,又加上五督政府争权夺利,国库空虚,民怨四起。所以当拿破仑归来时,国人争相依附他。拿破仑表面上装得十分平静,私下里却联系各方军士作为自己的心腹。一天,他突然发出阅兵令,于是进入了督政府,详细数落了各督政的丧师辱国的罪过,并因此囚禁了他们。他又带兵到国会,发表言论说将改组政府,为广大人民的自由平等做出保障。国会上院因此与拿破仑通和言好,全力赞成拿破仑的提议。只有下议院颇为顽强,一直不予屈服。拿破仑马上命令士兵将议员赶出了议院,于是上议院和下议同时解散了。

这是1799年11月9日发生的事。虽形势危险,全国各界震动全国民众哗然,但这件事没有杀戮一个人。拿破仑集合国会自己的党羽商议创立新宪法,设立执政三人,执行国政,任期为十年。又分别设立了元老院主顾问,立法院主立法,护民院主司法。拿破仑被大众选为三个执政的首领,集国家朝政大权于一身,共和政体仅存一个形式而已。然而,人人都钦佩他的威望,无不心悦臣服。宪法确定后,下发到全国各地,同意的就有三百万人,而反对的仅仅一千五百人。

拿破仑执掌国政后,便放弃了原来的督政府,入住丢勒柳王宫。他认为丢勒柳王宫的地势险要有利,可凭借地形制胜,发生战乱时可以屯兵士。他的起居出入,全都采用大将军出入的仪仗。

国家事务都由他亲自决策,将权利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从变革以来,护国军成了长久以来防碍国家和社会安宁的阻碍,于是拿破仑下令废除了护国军,归属到常备军。又令地方厅吏直属政府管理,此是为加强自己手中的中央政权、削弱他方势力的计策。拿破仑用人方面只讲究有无才能,不问他是什么党派,观点是否一致,不管他是贪诈之人还是污秽小人,如果符合当时的用人需求,必定给与迁升。他特别善于利用各党派之间相互排挤、打击,来刺探弊害或漏洞。因此国家令行禁止,怀有策反之心的人也不敢出头逞能。

拿破仑认为国事大致上已经安定,于是分别发国书到俄国皇帝保罗一世(paul i)、英王乔治三世(george iii)、奥皇佛兰西斯二世(fracis ii),提出和议。俄国同意了,撤回了攻打法国的同盟军,英奥两国都反对。有研究他的人都说,拿破仑之所以求和,并不是出自他的真心。他以为自己的人民喜好战争,如果不激起外来势力的羞侮,不能让他们尽力去抵抗外敌,这样内部必定不能平息。英国和奥地利拒绝讲和,刚好掉进了他的计谋之中。

1800年(清嘉庆五年,民国前112年)春天,拿破仑大量招募远征军,定下了远征奥地利的计划。此时的奥地利军队势力是最强大的,如果不先挫挫他们的锐气,就不能建立自己的声威。经过三个月的阅兵训练,拿破仑命令摩罗(moreau)将军率领第一军,从巴威略(bavaria)西境,进军亚尔萨斯(alsace)。而自己率领第二军,进攻意大利。此时,奥地利军队正在攻打热那亚及尼司,快速侵入法国境内。拿破仑想出其不意,直捣敌军后方。于是发密令,命令军队从阿尔卑斯(alps)山脊穿过。5月15日,法军入山。20日,到达山顶。第二天,又从山顶曲折而下,拿破仑率领自己的卫兵为前锋,一路上缘绳下坠,穿过险峻幽奇,突飞猛进。奥地利军队望风而逃,而攻打尼司的军队,却仍然没有得到消息。到6月2日,拿破仑进攻密兰(milan),截获奥军的情报,还在说法军从阿尔卑斯山包抄是无稽之谈。

法军夺得了密兰,奥地利将领墨拉斯(melas),才率军回过头来攻打。6月14日,两军在谟伦古(marengo)开战。刚开始,法军打得很是不顺利,骑兵大部分已经被冲散,大炮也多数落到敌人手中。适逢摩罗攻克了巴威略后,分出部分兵马前来援救,拿破仑于是重整军队再战。他亲自带队冲在最前,鼓励将士,将士们欢呼雀跃,夹杂着鼓声、大炮声,声震山岳。战到申时(下午的三点到五点),奥地利军队大败。拿破仑预先设了埋伏,截断了奥地利军队的退路,奥军最终被迫请求停战。这年12月,摩罗在霍亨林顿(hohenlinden)打赢了奥地利军队,奥地利人又请和,约定第二年2月,在路尼维尔(luneville)签定和约。

这一仗,奥地利还是将以莱茵河西岸的土地还给法国,并且承认西萨尔宾为共和国。拿破仑出师不到一年的时间,督政时代所失去的土地,尽数都收复了回来。其他国家眼看着奥地利议和,也先后撤出同盟,各保平安。只有英国人不肯屈于人下,又多次打败了法国海军,取得埃及各殖民地。拿破仑想用军威振慑英国,便聚集了二十万兵力到蒲罗义(boulogne),又将军舰聚集到法国北海口,作出准备渡海的样子。英国人怕了,也请求和议。1802年(清嘉庆七年,民国前一百十年)3月,英法在鸦眠(amiens)订立和约,英国把所得部分殖民地划分给法国。

英国和法国既然已经达成和平协议,拿破仑也得以将全部精力放在内政上。法国以前的勋阀,很久前已经被贬为平民,拿破仑特下令设立勋位,用以笼络上流社会的人心。凡是致力于学术研究,在国家担有很大名望的,都可被受以勋位,承袭五等勋位称号。又兴复旧教,和罗马教皇和亲。但主教、大主教职位的升降,都全部由政府决定,教皇不得干预,也不得虐待新教徒。又创建大学,推崇学术研究,修复都会,开通道路河渠。每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赞颂他做得恰到好处。拿破仑又以法国封建时期遗留下来的制度,大多有失公平为由,设立法制编纂会编篡新法。编新律2281条并颁布实施,命名为《拿破仑法典》(code napoleon),秩序井然,毫不凌乱。后来的欧洲各国所成立的文献法典,大多以它作为范例。

【评论】

过去魏武帝曹操下令寻求人才,将名声卑鄙、被别人笑话的人,推举为典范(公元217年8月下令),而拿破仑也喜欢任用贪婪狡诈、有过失或恶行的人。成就霸业人,用人的准则都一样,因为小人工于心计,他们使疏远的人亲附、迎合于人的能力,用计的谋略,有时胜过君子之流。然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规矩和常理遭到破坏,这在国家政事上收到的效果很少,而贻乱祸害人心,破坏社会风气的效果却很明显了,因此魏国的命运不能长久,拿破仑也是本人在位时就亡国了。国家的执政领导人,必须明白其中的取舍利害。

拿破仑想用外患平息内乱,这实际上是专制君主操纵人心的秘术。然而军事上的失利,也是足以引起革命的媒介,如我国的隋炀帝、及英国的查理士一世(charles i)。谁说老百姓愚昧容易欺骗,就可以随意制定国家的政策路线呢?

拿破仑执政时,设立勋位,兴复旧教,大多与革命时期创立的宗旨相反。唯独编的法典,去除阶级的划分而推崇平等,成为了欧洲破旧立新的大关键之所在,功劳不在华盛顿、林肯之下。这也是他虽然创立了君王统治,但史学家们仍旧称他为平民主义英雄的原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