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环境
古代希腊(hellas,craicia)世界的地理范围,在最小的时候,也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的全部岛屿、克里特岛以及深入内地一定距离的小亚细亚西岸,因此它比仅包括希腊半岛、克里特岛及爱琴海中一部分岛屿的今日的希腊要大得多。
古代希腊世界,并不是一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时代不同,各地区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希腊半岛几乎完全是山地,许多小山脉交错纵横,沿海有许多天然的良好港湾,尤其在东部,海岸线极为曲折,在小亚细亚的情形也是这样,沿海有许多港口,稍入内地就是丘陵蜿蜒的山地。
山地、海岛和港湾可以说是希腊地理的基本形势,这种基本形势,在生产力较低的古代,对希腊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首先由于山地、海岛、港湾之间的互相隔绝,形成许多小的自然区域,各自独立发展,每一个山间原谷,每一个港口或海岛都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城邦,也就是一个小的国家,因此,在古代希腊历史上,较大的国家的出现,反倒是例外的情形。
自然地理的形势,对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有影响,因为只有在农业技术很高的时候,才能垦殖山地,所以古代希腊的农业并不占重要的地位,虽然山间原谷也有农业。但就其整个的经济来说,它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山地的牧畜业比较发达。
由于国内土地的贫瘠,加上希腊半岛东岸及小亚细亚沿海港湾曲折的地理条件,希腊人民很早就注意向外发展,在发展国内手工业的基础上,对外贸易日渐频繁,促使日后许多城邦成为重要的商业国家,例如雅典。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就其地理上的特征来说,可以分为南北二个不同的地区,北部主要是平原,半岛上唯一的较大的河流波都河(padus,今称波河po)灌溉着它。而南部是一个狭长地带,山脉交错。
意大利半岛的海岸线比较平直,东部几乎没有大的港口,少数的港口分布在半岛的西部及南部,重要的国家大都建立在这些地区,例如罗马,它就在半岛西岸的中部。
半岛经济发展的情况,正好和希腊相反,农业很重要,南部虽多山,但仍有许多较大的原谷,除农业外,畜牧业也很发达,但商业极不重要,因为人民的注意力可以集中于国内土地的开垦和发展牧畜上,同时半岛海岸线比较平直,不像希腊那样有向外发展的有利条件,所以商业不很发达,罗马帝国时代的商业虽然曾经一度繁荣,但它并非正常的商业,纯粹是掠夺性的。
意大利半岛附近有三个大岛,它们在历史上都和意大利有关联,这三个大岛是西西里、撒丁尼亚和科西嘉。
西西里岛在意大利与古罗马的历史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古代的航海技术下,意大利人从海路到非洲去,一定要经过西西里岛,因此西西里成了意大利和非洲航路间的天然桥梁,每当意大利或非洲方面有强大的力量出现时,它们十分重视对西西里岛的占领,这一方面是由于西西里在古代欧非海路上地位重要,另一方面西西里岛十分肥沃的土地,对其他国家的统治阶级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撒丁尼亚和科西嘉在上古时代并不重要,这二个岛没有良好的港口,岛上多山,土地比较贫瘠,不足以引起外来力量对它的剥削和统治,同时它们距离意大利较远,彼此间的交通不很方便,到共和国晚期,它们才成为罗马的领土。
二、人种
至今我们还没有在希腊发现任何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因此希腊在旧石器时代是没有人类的,发现的新石器很多,大概在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人类进入了希腊半岛。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是公元前三〇〇〇年到公元前二〇〇〇年左右,当地已发展到了氏族社会晚期的阶段,有了农业,并且形成了农村,但是它们自己的发展始终很慢。公元前二〇〇〇年以后,受了外地较高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克里特岛青铜器的输入,对希腊的影响极大,在此以前,希腊只有很少的红铜,而且极不重要,主要的还是使用石器。但不久被称为阿卡亚人(achaios)的部族从北方侵入,它们比土著更落后,入侵的阿卡亚人的一部分留在北部,一部进入半岛南部的丕娄波尼索(peloponnesos),与当地土著人民同化。这是希腊历史上第一批入侵的印欧人。
公元前一二〇〇年左右,另一批被称为铎利亚人(dorieis)的印欧人入侵,他们已有铁兵,很快地征服了当地的土人和阿卡亚人,不久南下入海,公元前一一〇〇年左右,占领克里特岛,他们的足迹到达了爱琴海中许多大大小小的海岛上,最后进入小亚细亚西岸的南部。
铎利亚人集中的地方是丕娄波尼索、爱琴海南部各岛及小亚细亚西部偏南的海岸,有一时期曾集中于克里特岛。
公元前一二〇〇年后,阿卡亚人及与当地土人同化以后的阿卡亚人,分成二支向外活动。一支称爱欧尼亚人(ionios),先达希腊半岛中部(后来的雅典地方),再向海外发展,在爱琴海中部的开克拉底群岛上最为活跃,帕娄、那克索、狄娄均为其占领。
爱欧尼亚人以后不断地有许多小的活动,它们大部分集中在希腊中部偏东、开克拉底群岛、小亚细亚西岸的中部,尤其集中在小亚细亚的浮其亚、埃弗索、米利陀一带,因此这些地方有爱欧尼亚地之称。
另一支是伊欧利亚人(aeolios),它们最先达希腊半岛东北之提撤利亚与比欧提亚,后至爱琴海东北的列斯博岛和开欧岛,又由此进入小亚细亚西岸北部的开密、斯美那等地。
公元前八〇〇年左右,希腊半岛、爱琴群岛及小亚细亚西岸的一般情况已形成为伊欧利亚人分布在北部,爱欧尼亚人和铎利亚人在中部和南部,这三种人在种族语言上很相近,它们在公元前八〇〇年左右已混称为希腊人(hellenes,graeci)。
意大利方面早期历史不详,公元前二〇〇〇年到公元前一〇〇〇年以后,种族和文化线索都很复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重要的种族有二种:一种是在意大利半岛东北部的伊楚斯科人(etruscus),大约在公元前一〇〇〇年左右进入意大利,它们来自何处,属于何种种族,都不知道,虽然他们留下许多铭刻,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读;另一种是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和西南部的古意大利人(itali,在古代历史上,所谓意大利人就是指居住在该半岛中部及西南部的人),撒姆尼提人(samnites)、拉丁人(latini,包括罗马人)都是古意大利人。
三、王制时代的社会
由于外来部族的入侵,希腊在公元前一二〇〇年以后数百年间语言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来的土著方言完全消灭,因为外族进入希腊以后,彻底破坏了当地原有文化。半岛在克里特岛影响下,曾经建立了许多城邦,工商业很发达,现在都成了一片丘墟,一部分的土人被杀,剩下的大都与希腊人同化,它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存在,替代以希腊人落后的氏族社会生活方式。在旧的政治社会基础遭受彻底摧毁的情况下,古语的存在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此除了少数的地方仍沿用古名外,古语完全消灭。
希腊人定居以后,希腊世界政治社会的发展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状态,维持了数百年之久。最初他们处于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社会阶段。定居以后,氏族内部出现了不同的组织层次,是为下阶段的发展基础。到了王制时代,由于定居后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土地开垦面积扩大,人口不断增加,氏族的血缘组织逐渐分化,每一氏族形成了若干支族,这是氏族发展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若干氏族联合了形成宗族,这种宗族在罗马也有。宗族的组织是否有血缘关系,这是很成问题的,当然在那个时候人类的概念中除了血缘的结合外,很难想象有其他的组织基础,但血缘关系在宗族组织中已不像在氏族组织中那样占重要地位。
若干宗族再联合起来就形成了部落或部族。部落或部族比起宗族来是更扩大的发展,从表面上看来这只是政治组织的发展,但任何政治组织的发展,都有它经济的根源。当时战争已经出现了,而且日益频繁和剧烈,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别的民族的剩余生活品,后来更进一步开始掠夺其他氏族中已经开垦了的土地,这些归根结蒂是生产力提高、剩余生产品增加的结果。
随着政治组织范畴的扩大,其组织性质也逐渐起了变化,社会开始有分化的趋势。
就希腊来讲,各地发展是不平衡的。半岛的西部、西北部与中部地方发展较慢,仍然停滞于原始社会阶段。小亚细亚西岸、希腊半岛东岸发展比较迅速,已逐渐转入了农村公社的阶段。农村公社与氏族社会组织,特别是与初期氏族社会的组织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形式上看来,二者之间没有多大差别,例如农村公社完全保存旧的血缘组织,公社内部的人都是平等的,在理论上尚无阶级之歧异,全部财产均属于公社所有等等。但实际上农村公社内部逐渐地起了质的变化,公社的土地,除了一小部分仍然公有,在氏族的头目管理下,大家共同经营外,其中很大一部分土地是分给个人单独经营和使用的,所以实质上土地私有在公社中已开始出现。
农村公社是希腊先进区域氏族制度破裂后的发展,后来许多公社联合起来,成为一州。最初主要是因为政治的目的,因为这样可以增加自卫或对外侵略的力量。这一发展在希腊也是不平衡的,先进地带在州的基础上发展为城市,在城市上组织成为一个国家——即城邦,一些落后的地区仍然停滞在农村公社的阶段。
城邦的出现有二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比较和平的发展,在州的基础上建立国家;一种方式是由于战争的征服,一个农村公社或一个州用武力来征服其他公社或州,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国家。每一个城邦的出现并不一定只采取二种方式中的一种,有的城邦例如雅典的出现与上述二种方式皆有关系,而斯巴达是在第二种方式下建立起国家(这是根据传说来断定的)。
国家的出现与阶级的分化是不可分开的,只有在氏族社会内部有了阶级的分化,才有国家的出现。在希腊方面,这段历史是比较清楚的。
远在氏族社会时,氏族内部就有选举一人或数人出来领导作战和处理公共事务的办法,在农村公社时期,情形也是一样。被选出来的头目——我们可以称它为酋长,在处理公共事务各方面最重要的是管理公有土地,因为公社中的土地虽然大部分都分给了个人单独经营,但还有相当可观数目的一部分属于大家所有,公社中的人除了经营自己一小块的土地外,必须在酋长的领导下,轮流在公有土地上劳动。最初土地属于大家所有,因此其生产品也归大家所有,酋长在支配公有生产品时一定要按照惯例或者征求大家同意。后来由于土地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公共事务的复杂化,许多事情酋长不再在事先征求大家的意见,而是随机应变,按照自己的主意来处理。一步步的发展和变化,最后在形式上土地虽然仍然是公有的,酋长仍为大家服务,但实质上土地渐渐为酋长私人所占有,大家在公地上的劳动也变成为酋长个人而劳动了。在形式上公社中的人和酋长仍然是平等的,而实质上他们变成最初为酋长所奴役的人。在这种内部分化的基础上,经过对外的战争而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最早的时候战争中的俘虏都处死,有极少不杀的人,吸收为本氏族的成员,但并不加以奴役。后来不再杀死俘虏了,将俘虏全部或一部留下,强迫他们替自己劳动。有的时候,将俘虏留在原地经营土地,每年将收获之一部分生产品入贡给征服者,实际上这批贡品大都落入酋长及其随从者的手中。被征服者有时成为酋长及其随从者的奴隶,他们在最初基本上不参加劳动生产,只是在家庭中服役。从事生产者的奴隶最早并非战争俘虏,而是在土地经营基础上出现,换言之从自己居民内部出现。(因为生产力提高促使交换频繁,商业发达,渐渐有了借贷的现象,公社内的人向酋长及其随从之人或者教士借债,因为他们都是协助酋长来统治人民的人,比一般人有较多的土地和钱财。)当负债的人不能偿还债务时,债主就没收其土地,失去土地的人无法生活,只好替债主耕种,变成佃户或雇农,还有一些人变成了流浪者。而如果自己所有土地都给债主尚不能偿清债务时,负债人只好卖身为奴,终身为债主劳动。在这种内部剥削的基础上,酋长及少数人才注意到用俘虏来的奴隶从事生产。
总结以上,我们可以知道奴隶的出现是氏族社会逐渐分化的结果,最早被奴役的人都是自己氏族内部的人,但当初他们在法律上仍然是自由的。这时候国家开始萌芽了,酋长为了压制这些人的反抗,就借口为了大家利益建立了国家机构,实质上只是为了达到少数人奴役多数人的目的。
在希腊,稍晚在意大利,特别在罗马的国家出现以后,社会上有四种阶级。
(一)贵族、酋长及其周围的随从者。在法律上奴隶的身份肯定以后,他们就是奴隶主。他们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土地,在全国范围内占领了大量的土地和奴隶,掌握了政权。
在海岛及海岸上的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完全是由于土地的关系,商业的活动和海盗的掠夺也成为剥削和统治的基础。这些地方很早就开始经营商业,不过最初手工业发展很低,因此商业并不算发达。贵族一方面靠土地剥削人民,一方面作海盗。据当时的记载,做海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突出地看到统治阶级的剥削本质。
(二)平民。在一般城邦里平民和贵族是主要组成者。平民就是一般氏族的成员,城邦出现后他们在法律上仍然是自由的。他们大部分为小农,有随时丧失土地之可能性。
(三)手工业者。任何地方的手工业者最初都是为本地制造工具和日用消费品,当时人数很少,还不能形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产品愈来愈大的部分是作为商品对外交换。手工业者也要向国家纳税,由于他们比较集中,很利于联合起来向贵族交涉,有时甚至反抗,故一般来讲王制时代的手工业者的地位,虽在法律上无明文规定,但实际上要比农民高些,可以说介乎贵族与平民之间,他们还不是统治阶级主要的剥削对象。
(四)奴隶与佃农。王制时代的奴隶主要是在贵族家庭中服役,而且数目也不多。佃农是丧失土地的自由人,在一定的契约下替贵族经营土地,最初数目也不多,但愈来愈增加。
四、希腊文学
文字 今日考古学家发掘出了许多古代希腊的铭刻,上面有许多文字,但无人能读,这种希腊的土著文字是随着土著语言的消灭而消灭了的。希腊有很长一个时期因为这种文字的消灭而无文字,直到纪元前几百年左右,由于商人和海盗的介绍,在腓尼基人那里学来了字母。腓尼基人的字母,只有子音没有母音,希腊人加以修改,在子音中抽出几个字母来作为母音。最初这种文字,大都为商人记账和交易所用,公元前七〇〇年左右才应用于政治上,至于学术文化上的应用,是更晚的事情了。希腊人将他们的字母带入在地中海各地发生影响最大的意大利,后来罗马人全部吸收过来,将写的方法略加简化,形成拉丁字母。今日东欧一部分国家所用的字母也是从希腊字母中蜕化出来的。西欧各国和一部分东欧国家都采用拉丁字母,因此欧洲的文字直接或间接的都与希腊字母有关联。
文学 王制时代的希腊文学都是口传文学。文学中分贵族文学和平民文学。最重要的一个文学家是荷马,他的二大史诗《伊利亚》和《欧底西亚》,是反映贵族生活的作品,也是歌颂贵族英雄的,但间接地也反映了人民的生活。
二大史诗中的《伊利亚》诗描写迈其尼与特娄亚二大城战争的故事。特娄亚城又名伊利昂,他与迈其尼都是以陶业著名,彼此因商业上的竞争引起了竞争,迈其尼联合了希腊半岛上的各城邦的力量打败了特娄亚,并毁灭了特娄亚城。这是希腊早期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故人民口传了这次战争的许多故事。这些故事愈传愈广,经过了许多年代,它的内容日益丰富,后来穿插了许多神话,附会了许多其他故事,加上由氏族社会阶段到国家出现后经过一代代的积累,战斗经验日益丰富,这些也都加插在二城战争的故事中,形成了《伊利亚》诗。
《欧底西亚》(odyssea)诗是歌颂英雄欧底西奥(odysseus)的。诗的内容是描写欧底西奥在外流浪二十年,经过许多惊险,欧底西奥用智慧和勇敢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回到家乡。它可以说是古代希腊各地神话之汇集。
关于这二首诗的作者荷马(homeros),是否实有其人,各国学者曾有热烈的争辩,有些研究家坚持荷马实有其人,有的则否认此说,认为二大史诗乃流浪的行吟诗人集体的创作。今日大多数的专家都同意后面的说法。
荷马这人大概是没有的。希腊早期经济文化发展最高的是小亚细亚沿岸之城邦,当时有许多流浪的行吟诗人在各城的王宫中演唱,演唱的内容大都是古代英雄的故事,其中穿插和影射一些当时王公的事迹,加以歌颂以取得王公的欢心。这些行吟诗人彼此经常交换演唱故事之心得,因此演唱的内容日益丰富,到公元前八〇〇年左右,有了比较固定内容的二首诗。因此事实上二大史诗并非一人所写,也非一人所汇集整理。二大史诗的最后编成年代是王制时代以后较晚的事情,至于说荷马在公元前八〇〇年前后写成是旧的说法。
另一个有名的文学家是赫西欧铎(hesiodos)。他是王制时代末期(公元前七〇〇年左右)比欧提亚(boeotia)地方的人,关于他的事迹知道的不多。他留下的《神谱》和《劳动日历》是希腊最早的二本个人的作品。《神谱》将各种神的故事及谱系写了出来,在神话中它占的地位很重要,这是研究希腊神话必要的出发点。《劳动日历》完全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情况,尤其对一年中各个季节农民的生活情况,有很多的描述,并且将农民世世代代积累的经验总结了出来,并发挥了自己的意见,故《劳动日历》一方面是现实的描述,一方面是吸取过去农业经验,介绍给农民供他们参考。在世界历史上,除希腊外,只有中国在这样早的时候有这一类的书。
宗教 希腊人的宇宙观,我们可以从赫西欧铎的《神谱》中了解到。他们认为宇宙最初是混沌的,没有固定的形式,从混沌中生出了黑暗与黑夜,黑夜又分上气与白昼,这时宇宙才渐渐的从混沌局面变成固定的形状。其次是大地(gaia)出生了,大地出生以后才有阴阳的概念。大地是阴性的神,这是希腊第一个近乎人性的神。后来大地生了阳性的星天(ouranos),它就是后来想象中天神居住的地方。大地与星天生了许多的子女,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子克娄诺(cronos)与巨人。克娄诺在后来是代表时间的神,巨人是半人半神的。克娄诺是丢斯(zeus)的父亲,丢斯在希腊神话中占的地位很重要,他是世界最高的主宰。至于丢斯的故事很多,他生在克里特岛。当时宇宙是克娄诺和巨人的世界,这是二个破坏性很强的力量。丢斯成年后,先后战败巨人及其他妖物,最后把自己的父亲克娄诺也打败了,作了天王,管理世界,主持天地之间的大事,并且大封群神。各神均有自己的专职。这样世界才有了固定的秩序。
古代希腊人关于宇宙形成及天地开辟的想象,是在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对自然没有认识能力的古代人类所产生的一种必然的概念,在当时这种概念还是合乎理性的,人们只能从自然界的表面现象来肯定从无秩序进入有秩序的过程,丢斯的出现更进一步象征了人类社会秩序的产生,这种人世间一切秩序制度的安排,在人对自然控制力薄弱的古代,只能假定由神来安排和完成。
希腊诸神中以天帝丢斯为最重要,天帝是天上最高之神,所有的天神都居住在天上,但还有地下的神宫,希腊人想象它是在希腊北部的欧林普(olympos)山上。
第二大神是骊亚(rhea),她是星天的女儿,是所有大神的母亲,丢斯、嬉拉、波赛荡、哈狄斯都是她的孩子,实际上骊亚是一个繁殖神,象征着自然界繁殖力量。
第三个大神是嬉拉(hera),她是天后,丢斯之妻。除此以外还有智慧神之一的雅典娜(athene),她是天女,后来成为雅典最崇拜之神。波赛荡(poseidon)是海王,是海的主宰。哈狄斯(hades)是冥王,是死后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太阳神亚波郎(apollon),在希腊神话中他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后来成为贵族男子各种美德的总汇,他会射箭,预知未来,又是医药神,并且是精通诗词音乐的文艺神。
死后信仰 人死后仍然有生命,这是原始社会留下的意识,希腊也不例外,无论恶人、善人死后都入冥间——哈狄斯。希腊人想象中的冥间所在地,最初并没有很清楚的概念,早期一般人认为它在遥远的西方,后来又倾向于地下说。总之,并无一固定的说法。
冥间生活是暗淡无趣的,后来认为有少数为神明所优待的人可以进乐园,乐园在遥远的西方,乐园里的生活比人世间的生活更有乐趣。这种新的意识,是阶级出现后的反映。
希腊的宇宙观和神话,几乎全为罗马所接受。罗马的宗教大体上与希腊一样,天神茹庇特(jupiter,又称犹菲,jovis)就是丢斯,天后茹娥(juno)相当于希腊的嬉拉,敏娥娃(minerva)相当于雅典娜,涅普图诺(neptunus)即波赛荡,普鲁图(pluto)即狄哈斯,亚波罗(apollo)即亚波郎。除此之外,罗马有一个特奉的神马斯(mars),它是最大的农神和战神,又是罗马的神祖。希腊虽有战神,但地位不重要,罗马很早就向外侵略扩充领土,故战神特别受到崇拜,这是罗马历史发展的反映。罗马农业重要,故农神地位也重要起来。
罗马宗教的家族性很强,这方面较希腊发展为高,有几个神特别围绕家庭生活来活动,例如阳神(genius),它象征着男子和家长,阴神又称茹娥,象征女子及女子的生力。门神(janus),它是一个二面神,象征着每家之间的隔离。此外还有电神、仓神和农神(lares,这是管理各家农事的小农神,不能与马斯混同)。以上的神,除了围绕家庭外,大都围绕农业来活动,反映了农业在罗马历史上的重要性。阳神是这些神里面的主宰,它反映了当时家庭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在祭祀的时候家长主持礼拜,家族在罗马社会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希腊也有很丰富和复杂的神话,其中重要的有巨人故事,耶孙(jason)与金羊毛,波西沃(perseus)与戈而苟(gorgo),赫拉克力(heracles)与其十二神功等。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当时人类不了解自然现象,而给以神话的解释,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我们从这里面可以意识到古代希腊社会的情况。后来罗马人吸取了希腊全部的神话。
教士阶级 中国与希腊、罗马除外的所有古代国家中,教士阶级都是统治阶级中的特殊阶层。统治阶级中基本上有这样二种人,一种是直接掌握政权和军事的,另一种就是教士,靠掌握宗教信仰、礼节、仪式来控制人心,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以上二种人基本上是合作的,但他们内部为了争夺统治权力和剥削机会,经常有纠纷。一般地说,希腊以前,除中国以外的古国,这二种统治阶级地位都重要,但各时代都不同,有时是军政方面的统治阶级占上风,有时是教士方面占上风,但希腊教士地位很不重要,他们虽然也属于统治阶级,但其地位与国家的下级官吏差不多,等于是一种宗教的技术人员,因此他们不能垄断宗教,每一个人民都可以不通过教士直接来祭祀。
罗马情况比希腊更为突出。希腊只是没有一个特权的教士阶级,而罗马根本就没有教士,并没有专管宗教事务的一批人。最初罗马的国王就是国家最大的教士,主持国家重大的祭祀,一般国家的官吏附带都有教士身份,都可以向神祭祀。直到公元前六世纪,罗马受了北方民族的影响,才有教士出现,但他们并无特权。教士团体中的头目,等于古代中国的大宗伯,他在政治上没有地位,不能干涉政治。
教士阶级无特权对后世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在王制时代就很显著。拿希腊罗马的神话来说,它是当时人类对自然不了解,就其表面现象给予的一种解释。他们把自然现象人格化,但和其他国家相比较,可以说并没有什么迷信成分在内,这在有强大教士阶级统治的地方是不可能的。古代宗教分析到最后,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士阶级为了实现其愚民政策,是不许人观察和研究自然的,这样阻碍了人们智力的发展,希腊哲学之产生,与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