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货利篇第二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货利者人之所同欲,而最能陷溺人者也,故昔人以利为大戒。然虽戒之,人仍趋之,则以人之于货利犹水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个人可以忍饿,不能置父母妻子不顾也。故鲁褒有《钱神》之论,韩愈有《送穷》之文,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矣。虽然,人非水火不生活,水火而过剩,亦足为灾也。今天下攘攘者,果为生活而已乎?抑尚有无厌之求乎?胡身之目击当时好货之习,不可嚮迩,故其注《通鉴》,于唐德宗及五代时事,寄慨特多,亦乱极思治之意也,故《表微》以是终焉。

晋海西公太和五年,燕太傅评,为人贪鄙,鄣固山泉,鬻樵及水,积钱帛如丘陵,士卒怨愤,莫有鬥志。燕主惧,遣侍中兰伊让评曰:“王,高祖之子也,当以宗庙社稷为忧,奈何不抚战士,而专以货殖为心乎?府库之积,朕与王共之,何忧于贫。若贼兵遂进,家国丧亡,王持钱帛欲安所置之!”

注曰:山者樵之所仰,泉者汲之所仰,障固山泉,使军士不得樵汲,而鬻薪水以牟利。郦道元曰:“评鬻水与军人,绢匹与水二石。”(一〇二)

亲贵牟利,不始于晋,前此者注所未及,故今讬始于慕容评。评,廆之子,廆庙号高祖,故兰伊云然。郦道元语出《水经注》十“浊漳水”条引范亨《燕书》,此绝好史料,《胡注》能引之,《晋书斠注·慕容传》不能引,知其未尝充分采用胡《注》也。水二石易绢一匹,利不可谓不厚,然国亡钱帛何用?《宋季三朝政要》载:“景定三年,京城大饥,马光祖尹京,知荣王府积粟。一日往见,辞以故,次日往,亦如之,三日又往,卧于客次,荣王不得已见焉。马厉声曰:‘天下谁不知储君为大王子,今民饥欲死,大王不以此时收人心乎?’王以廪虚为辞,光祖探怀出片纸曰:‘某仓几十万。’王辞塞,遂许三十万石,活饥民甚众。”事并载《宋史·光祖传》。荣王,度宗父。景定当元之中统,时宋家天下已岌岌,而荣王犹欲保存积粟,其庸愦不在慕容评下也。

宋明帝泰始二年,刘胡以南运米未至,军士匮乏,就借襄阳之资,不许,曰:“都下两宅未成,方应经理。”

注曰:两敌相向,胜负之决,存亡係焉。袁乃欲留襄阳之资,以经理私宅,子勋既败,都下两宅,岂哉!(一三一)

袁佐子勋举义,殉节寻阳,尝于《生死篇》论之。生命且不惜,何有田宅,尚未能免俗也。《癸辛杂识》续集下“张世傑忠死”条,言:“世傑蹈海後,所有宝玩及供军金帛数十船,尽为敌所有,自在意中,岂复有留恋之价值哉!”

泰始六年,是时魏百官不给禄,少能以廉白自立者。

注曰:前言“魏主拔清节,黜贪污,魏之牧守,始有以廉洁著闻者”。此言“魏之百官,少能以廉白自立”,盖法行于州郡,未行于朝廷也。(一三二)

後魏百官无禄,惟取给于民,《廿二史劄记》十四详言之。前言者,本卷泰始三年八月条也。因贪受罚,悉州郡小吏,在朝有力者则莫敢谁何,恶足以服天下之心耶!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魏以司空澄领尚书令,澄奏“安定公宜出入禁中,参谘大务”,诏从之。

注曰:人之老也,戒之在得。任城王澄,血气衰矣。(一四八)

安定公者胡国珍,灵太后父也。任城王澄历事孝文、宣武,具謇谔之节,在後魏不失为贤王。及灵太后临朝,乃竟希旨取容,教猱升木,殆耄及之矣,人所以重晚节也。全谢山论陈同甫“始有不见曾觌之勇,不可谓不贤,及垂老对策,乃言不必一月四朝,以为京邑之美观,附和光宗不朝重华之恶,则丧其生平矣”。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注盖为同甫言之。

天监十八年,魏宗室权倖之臣,竞为豪侈。高阳王雍富贵冠一国,一食直钱数万。河间王琛每欲与雍争富,顾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融素以富自负,归而惋叹三日。京兆王继闻而省之,谓曰:“卿财货不减于彼,何为愧羡乃尔?”融曰:“始谓富于我者独高阳耳,不意复有河间。”

注曰:物盛而衰,固其理也。史言魏君臣骄侈,乃其衰乱之渐。(一四九)

雍、琛、融三人鬥富,可谓无聊极矣。琛欲希踪石崇,曾思崇临终之言乎?崇之被收也,叹曰:“奴辈利吾财耳。”收者曰:“知财为祸,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呜呼!琛等头脑龌龊如此,乌足延夷狄百年之运耶!后魏自太平真君元年,统一河北,与刘宋分立,至是凡八十年,果也九十五年而北朝复裂为东西矣。

唐太宗贞观三年,司空裴寂免官,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

注曰:上皇闻帝此言,其心为如何?(一九三)

货赂公行,乃乱世普通证状,不独武德为然。天下澄清,恶习自戢,望治者不必徒抱悲观也,可以贞观之事证之。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宇文融性精敏,应对辩给,以治财赋得幸于上,始广置诸使,竞为聚敛。由是百官浸失其职,而上心益侈,百姓皆怨苦之。

注曰:史言唐玄宗时,开利孔自宇文融始。(二一三)

宇文融、韦坚、杨慎矜、王,皆玄宗时言利之臣,《新、旧书》并同卷,然始作俑者融也。四人皆不得其死,史以为积怨之报,理或然哉。《困学纪闻三笺》三谓:“宋理宗时弊政,始于赵与、岳珂之聚敛,继而为史宅之、赵汝楳之履亩,又继而为贾似道之公田。”亦宇文融之俦也,注盖有感言之。

唐代宗大曆十一年,马璘家富有无筭,治第京师,甲于勋贵,中堂费二十万缗,他室所减无几。子孙无行,家赀寻尽。

注曰:史言殖货无厌者,适以为不肖子孙之资。(二二五)

子孙贤者,不必藉父祖之财;子孙不肖,财适足为造孽之具。语曰:“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殖货者可以少休矣。

唐德宗建中元年,代宗之世,每元日、冬至、端午、生日,州府于常赋之外,竞为贡献,贡献多者则悦之。武将姦吏,缘此侵渔下民。

注曰:自代宗迄于五代,正、至、端午、降诞,州府皆有贡献,谓之四节进奉。(二二六)

美其辞曰贡献,曰进奉,直贿赂耳。以天子而开门纳赂,唐政所以日衰也。始于代宗,盛于德宗,而极于五代。後世沿其陋习,纳贿者犹以是为名也。

建中三年,马燧击田悦军,大败之,悦悉出府库所有,及敛富民之财,得百馀万,以赏士卒,众心始定。

注曰:田悦善败不亡,所谓盗亦有道。(二二七)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田悦盖知此道乎!

建中四年,军士扬言曰:“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

注曰:玄宗时,王为户口色役使,徵剥财货,每岁进钱百亿,宝货称是,入百宝大盈库,以供人主宴私赏赐之用。则玄宗时已有大盈库。陆贽谏帝曰:“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聚敛之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国贡献,所合区分,赋税当委于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于天子,以奉私求。’玄宗悦之,新置是二库,荡心侈欲,萌祸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则库始于玄宗明矣。宋白曰:“大盈库,内库也,以中人主之,至德中,第五琦始悉以租赋进入大盈库,天子以出纳为便,故不复出。”(二二八)

此有感于元初之姦臣日事封殖,府库充盈也。至元二十五年八月,分万亿库为宝源、赋源、绮源、广源四库。九月从桑哥请,营五库禁中,以贮币帛,陞宝钞总库、永盈库并为从五品。二十六年五月,罢永盈库,以所贮上供币帛入太府监及万亿库。二十七年十二月,又立提举富宁库,秩从五品。凡此皆见《元史·本纪》。固在禁中原有内藏、右藏、左藏三库之外而特设者也,唐之琼林,大盈,不足道矣。

又,朱泚至长安,据府库之富,不爱金帛,以悦将士。公卿家属在城者,皆给月俸,神策及六军从车驾及哥舒曜、李晟者,泚皆给其家粮,加以缮完器械,日费甚广。及长安平,府库尚有馀蓄,见者皆追怨有司之暴敛焉。

注曰:以此观之,赵赞辈不足责也,杜佑判度支,安能逃其罪乎!(二二九)

范祖禹曰:“德宗欲刬灭藩镇,故聚天下之财,因师出为名,而多殖货利,以为人主可欺天下而莫之知也。夫匹夫匹妇犹不可以家之有无欺其邻里,况人主内有馀富,而可以不足欺天下乎!得财而失民,将谁与守矣,其失国宜哉!而向之所积,反为盗资,货悖而出,犹不能竭。先王不以利为利,而以义为利,盖以此也。”语见《唐鉴》。《唐鉴》全部皆对当时君主立论,与《胡注》不同,故《表微》采者甚少。此条《唐鉴》责德宗,《胡注》责杜佑,亦不同,而讥其资盗粮则一,故特采以示例。

唐德宗贞元八年,窦参阴狡而愎,恃权而贪。每迁除多与族子给事中申议之,申招权受赂,时人谓之喜鹊。

注曰:窦参每迁除朝士,先与申议,申因先报其人,以招权纳赂。时人谓之喜鹊者,以人家有喜事,鹊必先噪于门庭以报之也。(二三四)

此有感于郑清之之事也。清之端平初相宋理宗,声誉翕然。及淳祐再相,政事多出其侄孙太原之手,公受贿赂,有作诗讥之者曰:“先生自号为安晚,晚节胡为不自安?”语见《癸辛杂识》别集下。《宋史》本传亦谓其“暮年再相,政归妻子,闲废之人,或因缘以贿进,为世所少”云。盖常有本人负清名,而子弟招权纳贿者矣,不知其果不知乎,抑知之而故纵之也。

贞元十年,裴延龄奏:“左藏库司多有失落,近因检阅使置簿书,乃于粪土之中,得银十三万两,其匹段杂货,百万有馀。”

注曰:匹段杂货,使在粪土之中,已应腐烂不可用,虽甚愚之人,亦知其妄诞也。德宗不加之罪,延龄复何所忌惮呼!(二三五)

姦臣之结主知,自有其術。《元史·姦臣传》,言:“万亿库有旧牌绦七千馀条,桑哥言岁久则腐,宜析而他用,世祖甚然之,其以小利结知如此”云。

贞元十三年,宫市抑买人物,率用直百钱物,买人直数千物。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钱。

注曰:进奉门户者,言进奉所经由门户,皆有费用,如汉灵帝时所谓导行费也。脚价谓僦人负荷进奉物入内,有雇脚之费。(二三五)

导行费见《後汉书·宦者·吕强传》。时灵帝多蓄私臧,收天下之珍,每郡国贡献,先输中署,名为导行费。此後汉衰亡之政也,岂可尤而效之。然德宗时之宫市,则专以豪夺农工商贾为事,不止与民争利而已。

贞元十五年,宣武节度使董晋薨,以其行军司马陆长源为节度使,长源性刻急,判官孟叔度,轻佻淫纵,军中皆恶之。故事:主帅薨,给军士布以制服。长源命给其直,叔度高盐直,下布直,人不过得盐三二斤。军士怨怒,杀长源、叔度,脔食之,立尽。

注曰:史言陆长源之死,唐朝用违其才耳。若孟叔度,则死有馀罪。(二三五)

董晋宽柔,陆长源严刻,二人皆性有所偏。宽而以严继之,自当出之以渐,结之以恩,示之以公,然后足以服众,长源未知此道也。孟叔度少年新贵,轻佻淫纵,已足取死,况又与军士争利乎!孔子曰:“倣于利而行,多怨。”少年新贵其鉴诸!

贞元十六年,湖南观察使河中吕渭,奏发永州刺史阳履赃贿。履表称所敛物皆备进奉,上召诣长安,命三司使鞫之。上悦其进奉之言,释之,但免官而已。

注曰:德宗之猜忌,如杨炎、窦参位居宰辅,皆以归过于君,不置之地上。阳履以赃败,而表称进奉,谓非归过于君可乎?德宗悦其进奉之言,而释其罪。夫好货非美名也,人虽有好货者,苟加以好货之名,则必怫然而不受,德宗果何为而安受此名也!余意阳履于赃贿既败之后,必有所进以求免于罪,德宗不徒悦其言而已。(二三五)

此诛心之论也。唐德宗敛财以进奉,元世祖敛财以籍没,二主可谓曲同工,而籍没之名更美。试检《元史·世祖纪》,以赃败籍没者累累,人心每为之大快,甚矣天下人之易欺也!夫以大贪为执政总其成,而佈满贪吏于天下,民或不堪其虐,则籍没一二以悦之,若天下之势仍洶洶,则并大贪戮之而不惜,天下于是歌颂圣明矣。曾不知其所籍没者并未还之民,而实悉归内库也,此何异禦盗而夺其所有,复得弭盗之名乎!《世祖纪》至元二十八年正月,载尚书省臣桑哥以罪罢,二月即徙万亿库金银入禁中富宁库,五月复增置异珍御带二库,并设提点使副各一员,其情可见矣。野谚所谓“宰肥鸭”者是也,而天下之人昧之,甚矣民之易欺也!然帝之于赃吏,犹时欲曲全之:二十八年七月,桑哥伏诛,十一月监察御史言:“沙不丁、纳速剌丁、灭里、乌里儿、王巨济等,皆桑哥党与,受赃肆虐,使江淮之民,愁怨载路。今或狱,或释之,此臣下所未喻。”帝曰:“桑哥已诛,纳速剌丁、灭里在狱,唯沙不丁朕姑释之耳。”此唐德宗释阳履故智也。二十九年二月,月儿鲁等又言:“纳速剌丁、灭里、忻都、王巨济,党比桑哥,恣为不法,衔命江南理算,皆严急输期,民至嫁妻卖女,祸及亲邻。淮扬钱塘,受害最惨,无故而陨其生者五百馀人。其初士民犹疑事出国家,今乃知天子仁爱元元,而使民至此极者,实桑哥及其凶党之为。莫不愿食其肉,乞依条论坐,以谢天下”云云。呜呼!善则归君,过则归己,反于桑哥之徒见之,似与阳履之归过于君者异矣,实则籍没之法比进奉之法为巧耳。

又,刑部员外郎严绶,尝以幕僚进奉记其名。

注曰:史言德宗好货,惟进奉者则牢记其姓名。(二三五)

《注》屡言德宗好货,不啻为元世祖言之也。世祖好货,甚于德宗,而《元史·食货志》不见其痕迹。《食货志》盖悉取材于元人所撰之《经世大典》,于稗政芟夷殆尽,独岁赐一项占一卷,微露其滥,犹可见其竭中华之物力,藏富于勋戚,以厚其根本。而于掊克暴敛之事,则以“元初取民未有定制,世祖立法一本于宽”等语涂饰之,所谓盗铃而掩其耳者也。惟《姦臣传》及《世祖纪》尚略存真相,可钩稽而察见之。《廿二史劄记》三十,有“元世祖嗜利黩武”条,言:“世祖嗜利黩武之心,根于天性,终其身未尝稍变。中统三年,即以财赋之任委阿合马,专以掊克为事,史天泽、安童等争之,崔斌等劾之,皆不能胜。以理算陷江淮行省平章阿里伯、右丞燕铁木儿于死。有秦长卿者,欲发其奸,反为所噬,毙于狱。以其子忽辛及抹速忽分据财赋重地,并援引奸党郝祯等,征敛愈急,内通货贿,外示刑威,为王著所击杀,奸始上闻,而流毒海内已二十年矣。阿合马既死,又用卢世荣,亦以增多岁入为能。盐铁榷酤,商税田课,凡可以罔利者,益务搜括。奏用阿合马党,皆列要职。凡肆恶二年,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尽发其奸,始诏诛之。未几又用桑哥,恃其得君,尝拳殴参政杨居宽、郭佑及臺吏王良弼,皆诬奏至死,遂以丞相领尚书,奏遣忻都、阿散等十二人,理算六省钱穀,天下骚然。又奏笞监察御史四人,臺纲尽废,由是以刑爵为贩卖。至元二十八年,为也先帖木儿所劾,始伏诛。统计帝在位三十馀年,几与此三人者相为终始,此其嗜利贪得,牢固而不可破也。”明张溥论阿合马、桑、卢之乱,亦云:“世祖至元十七年混一天下,十九年而戮阿合马尸,二十二年而诛卢世荣,二十八年而诛桑哥。三凶速殄,中外鼓舞,然究其始用,莫非以利动也。世祖于利,直性好之,非以国势为缓急也。故一奸死,一奸入,凡至元一统之年,皆小人聚敛之日。古来人君好利,未有过于元世祖者也。”语见《元史纪事本末》七。元世祖黩货之日,正胡身之注《鉴》之时也。

唐宪宗元和六年,上问李绛:“故事户部侍郎皆进羡馀,卿独无进何也?”对曰:“守土之官,厚敛于人以市私恩,天下犹共非之。况户部所掌,皆陛下府库之物,给纳有籍,安得羡馀!若自左藏输之内藏,以为进奉,是犹东库移之西库,臣不敢踵此弊也。”

注曰:自玄宗时,王岁进钱以供天子燕私,至裴延龄而其弊极矣。(二三八)

唐德宗之裴延龄,元世祖之桑哥也。《旧唐书·延龄传》,言:“延龄死,中外相贺,唯德宗悼惜不已。”群臣请诛桑哥,元世祖迟迟不决,亦犹是也。

唐穆宗长庆二年,德州刺史王稷,承父锷馀赀,家富厚。横海节度使李景略利其财,密教军士杀稷,屠其家,纳其女为妾,以军乱闻。

注曰:李景略当作李全略。又曰:象有齿而焚其身,贿也。王锷仅能免其身,而祸锺其子,君子是以知守富之难。(二四二)

王锷曾刺史广州,节度岭南,擅市舶之利凡八年,家赀富于公藏,谚所谓“发洋财”者也。卒也以财贾祸,乃不于其身,而于其子,亦足为积财以贻子孙者戒。

唐僖宗中和四年,义昌节度使王铎,厚于奉养。过魏州,侍妾成列,服御鲜华,如承平之态。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之子从训,伏卒数百于漳南高鸡泊,围而杀之,及宾僚从者三百馀人,皆死,掠其资装侍妾而还。

注曰:史言王铎以承平之态处乱世,至于丧身亡家,诲盗诲淫,自取之也。(二五六)

唐自僖宗乾符以后,王仙芝、黄巢相继而起,政府威严不复能保护特殊阶级,身之所谓乱世也。王铎以上台元老,功盖群后,骄侈自恣,一如平时,庸劣至此,死何足惜!两《书》悲之,《纲目》独贬之,宜哉!《旧书》本传谓铎死于光启四年,遇害者十馀人,今系之中和四年,谓死者三百馀人,从《本纪》也。

唐僖宗文德元年,张守一与吕用之同归杨行密,复为诸将合仙丹,又欲干军府之政,行密怒而杀之。

注曰:张守一之死宜哉,嗜利而招权,弗可改也已。(二五七)

嗜利由于贪,招权由于骄。骄之始念为自尊,贪之始念为进取,本美德也。人无自尊进取之心,则社会永无进化矣。然不有以节制之,则进取之极,必流于贪,自尊之极,必流于骄,美德遂变为恶德,所谓习相远也。至于嗜利而复招权,则适足以杀身而已。故君子对德性,贵有修养,节制即修养功夫之一也。

唐昭宗天復元年,车驾之在华州也,商贾辐凑,韩建重征之,二年得钱九百万缗,至是全忠尽取之。

注曰:史言自古聚财者,率为他人积。(二六二)

《庄子》言:“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此世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之不固也。然则嚮之所谓智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後唐庄宗同光元年,康延孝帅百馀骑来奔,帝问延孝以梁事,对曰:“梁朝地不为狭,兵不为少,然迹其行事,终必败亡。官之高下,唯视赂之多少。”

注曰:如温昭图以纳赂而得名藩,段凝以纳赂而得大将之类。(二七二)

温昭图即掘陵贼温韬,入梁后更名。贿赂公行,通五代如此,不独一梁。盖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也。

同光二年八月,以副使卫尉卿孔谦为租庸使,谦自是得行其志,重敛急徵,以充帝欲,民不聊生。癸未,赐谦号丰财赡国功臣。

注曰:记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而以是为功臣之号,以宠孔谦,唐之君臣,不知其非也。民困军怨,其能久乎!为明宗诛谦张本。(二七三)

此为桑哥言之也。至元二十五年,桑哥专政,谀佞之徒,讽都民为桑哥立石颂德。世祖闻之曰:“民欲立则立之,仍以告桑哥,使其喜也。”于是翰林製文,题曰“王公辅政之碑”。二十八年三月,桑哥败,乃仆之。语见《元史·姦臣传》。冯子振告词臣撰碑,引谕失当,帝曰:“词臣何罪,使以誉桑哥为罪,则在廷诸臣,谁不誉之,朕亦尝誉之矣。”语载《世祖纪》二十九年五月条。可见桑哥虽诛,世祖犹庇护之也。

又,帝及皇后如张全义第,全义大陈贡献。酒酣,皇后奏称:“妾幼失父母,见老者思之,请父事全义。”帝许之。全义惶恐固辞,再三强之,竟受皇后拜,复贡献谢恩。

注曰:刘后利张全义之财,此如倡婢屈膝于人,志在求货耳,恶可以母天下乎!(二七三)

五代时好货之习,无间上下,身之以“倡婢”斥刘后,特欲为妇女好货者警耳!

後唐明宗天成元年,仓储不足,军士流言益甚,刘后出妆具及三银盆曰:“人言宫中蓄积多,所馀止此耳,请鬻以赡军。”

注曰:呜呼!刘后囊金宝马鞍之时,能尽将内库所积而行乎!(二七四)

昔子张问从政,孔子告以“尊五美,屏四恶”。五美之首曰惠而不费,四恶之末曰出纳之吝,刘后殆未闻此也。身之于此有感焉,《元史·世祖察必后传》,言:“至元十三年平宋,帝以宋府库故物聚置殿庭上,召后视之,后曰:‘宋人贮蓄以遗其子孙,子孙不能守而归于我。妾闻自古无千岁之国,毋使吾子孙及此,幸矣!’”察必后与刘后度量之相越,抑何远耶,此兴亡所以异致乎!

又,帝乃出金帛给赐诸军,枢密宣徽使及供奉内使景进等,皆献金帛以助给赐。军士负物而诟曰:“吾妻子已殍死,得此何为!”

注曰:事已至此,帝及嬖倖始知财物之不可守。(二七四)

《庄子·外物篇》,言车辙中有鲋,及时而救之,则斗升之水可以活;过时而救之,虽西江之水无济也。庄宗及嬖倖亦未闻此。

後唐潞王清泰二年,以房暠为刑部尚书,充枢密使;刘延朗为南院使,仍兼枢密副使。于是延朗等居中用事,暠随势可否。每幽、并遣使入奏,枢密诸人,环坐议之,暠多俛首而寐,比觉,则使者去矣。启奏除授,一归延朗。诸方镇刺史自外入者,必先赂延朗,后议贡献,赂厚者先得内地,赂薄者晚得边陲,由是诸将帅皆怨愤。

注曰:为刘延朗受诛于晋,房暠获全张本。然二人皆帝之亲臣也,延朗之好货非也,暠之避事亦非矣。(二七九)

房暠与刘延朗为清泰帝五臣之一,《欧史》附《延朗传》,而目无名。延朗以好货杀其身,而暠以消极免祸,可谓智矣,然不可谓之忠,故身之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暠既尸其位,而不能竭其忠,则应洁身而退,应退而不退,其有难言之隐乎!

後晋高祖天福元年,曹州刺史郑阮贪暴,指挥使石重立因乱杀之。

注曰:因乱者,因中原之乱也。史言贪暴之人,不唯难免于治世,亦难免于乱世。(二八〇)

此为阿合马言之也。元初,阿合马挟宰相权为商贾,网罗天下大利,厚毒黎民,困无所诉。有益都千户王著者,素志疾恶,因人心愤怨,密以所铸大铜锤伺杀之,碎其脑,立毙,挺身请囚。临刑大呼曰:“王著为天下除害,今死矣,异日必有为我书其事者。”时至元十九年三月也。事见《元史·姦臣传》。如阿合马者,治世不容有此人,乱世亦自有人治之,所谓“难免于治世,亦难免于乱世”也。

天福五年,太子太师致仕范延光,请归河阳私第,重载而行。西京留守杨光远兼领河阳,利其货,且虑为子孙之患,奏:“延光叛臣,不家汴洛而就外藩,恐其逃逸入敌国。”请敕居西京,从之。光远使其子承贵,以甲士围其第,逼令自杀。

注曰:呜呼!财之累人如此!秘琼以是而杀董温琪之家,范延光复以是而杀秘琼,杨光远又以是而杀范延光,而光远亦卒不免。财之累人如此夫!(二八二)

劫杀取财之事,在五代时屡见,而人不之悟者,非不悟也,如传染病然,其来势凶者,不能以骤止,必历若干时而后渐渐消灭。罹病于其间者,皆时代之牺牲者耳!

又,李崧奏:“诸州仓粮,于计帐之外,所馀颇多。”

注曰:计帐谓岁计其数,造帐以申三司者。仓吏于受纳之时,斛面取赢,俟出给之时,而私其利。此皆官吏相与为弊,至今然也。必般量而後知其所馀,而般量之际,为弊又多,窃意李崧亦因时人既言而奏之耳。(二八二)

“官吏相与为弊,至今然”者,慨元世兹风未改也。

天福七年,闽主曦以侯官余廷英为泉州刺史。廷英贪秽,献买宴钱万缗,曦悦,谓曰:“宴已买矣,皇后贡物安在?”廷英复献钱于李后。自是诸州皆别贡皇后物。未几,复召廷英为相。

注曰:史言闽主曦之好货甚于昶。(二八三)

中华民族淳朴,易为姦豪所武断,故极不宜分立诸小国,使窃据者得鱼肉其人民,观五代十国时君相之贪暴可证矣。大抵皆敲剥多数人之脂膏,以供少数人之享受者也,闽主曦叔侄之好货其一例耳。

後晋齐王开运元年,朝廷因契丹入寇,国用愈竭,复遣使者三十六人分道括率民财。河南府出缗钱二十万,景延广率三十七万,留守判官卢亿言于延广曰:“公位兼将相,富贵极矣。今国家不幸,府库空竭,不得已取于民,公何忍复因而求利,为子孙之累乎!”延广惭而止。

注曰:景延广增率十七万,欲以入己。史言景延广差愈于杜重威。(二八四)

景延广虽粗暴轻率,然攘夷卫国之心,并不後人。其豪侈好利,特囿于时风众势,不能自拔耳,故一闻卢忆之言,即抱惭而止。非若杜重威之顽钝无耻,不知是非顺逆,唯利是视者也。《欧史》以重威置杂传,而延广仍入晋臣,有以夫!

又,泰宁节度使安审信,以治楼堞为名,率民财以实私藏。大理卿张仁愿为括率使,至兖州,赋缗钱十万。值审信不在,拘其守藏吏,指取钱一囷,已满其数。

注曰:史言晋之藩镇,利国有难,浚民以肥家。(二八四)

此谚所谓“发国难财”也。

开运二年,冯玉每善承迎帝意,由是益有宠。尝有疾在家,帝谓诸宰相曰:“自刺史以上,俟冯玉出乃得除。”其倚任如此。玉乘势弄权,四方赂遗,辐辏其门,由是朝政益坏。

注曰:窦广德有贤行,汉文帝以其后弟,恐天下议其私,不敢相也。冯玉何人斯,晋出帝昌言于朝,以昭亲任之意。临乱之君,各贤其臣,其此谓乎!史言晋亡形已成。(二八五)

此为贾似道言之也。《宋史·姦臣传》,言:“似道以贵妃弟,赐第葛岭。虽深居,凡臺谏弹劾,诸司荐辟,一切事不关白不敢行。吏争纳赂求美职,其求为帅阃监司郡守者,贡献不可胜计。一时贪风大肆”云云。亡国君臣所为,抑何相似也!

又,殿中监王钦祚权知恒州事,会乏军储,诏钦祚括籴民粟。杜威有粟十馀万斛在恒州,钦祚举籍以闻。威大怒,表称:“臣有何罪,钦祚籍没臣粟。”朝廷为之召钦祚还。

注曰:杜威恒州之粟,岂非前者表献之数乎?使其出于表献之外,亦掊克军民所积者耳,举而籍之,夫何过!朝廷之法,不行于贵近,第能虐贫下以供调度,国非其国矣。(二八五)

杜威即杜重威,避晋主重贵名,去重名威,见《避讳篇》。威为晋出帝姑夫,即石敬瑭妹婿,故曰贵近。此少数人者,大权在握,垄断天下之货利,日以殖产为事,于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国非大乱不止。

後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帝还至晋阳,议率民财以赏将士,夫人李氏谏曰:“陛下因河东创大业,未有以惠泽其民,而先夺其生生之资,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宫中所有,请悉出之以劳军,虽复不厚,人无怨言。”帝曰:“善。”即罢率民,倾内府蓄积以赐将士,中外闻之大悦。

注曰:妇人之智及此,异乎唐庄宗之刘后矣。鄙语有之:“福至心灵,祸来神昧。”二人者各居一焉。(二八六)

二后不同,在一能达观,一不能达观;一明大义,一不明大义。二人者盖修养不同耳。

又,汉人尝事麻答者,再荣皆拘之以取其财,恒人以其贪虐,谓之白麻答。

注曰:言其贪虐似麻答,特姓白耳。然再荣以贪虐殖财,郭威入汴,竟以多财殒其身。天道好还,盖昭昭矣。(二八七)

麻答契丹帅,尝蹂躏镇州,民不堪其虐。白再荣与诸将共逐之,民方以为重睹天日也,而再荣之贪虐,不减于麻答。所谓以暴易暴,镇民何贵有此“光复”耶!郭威入汴,军士乃围攻再荣于第,尽取其财而斩之。贪人之下场,往往如此,亦何益矣。

又,重威每出入,路人往往掷瓦砾诟之。

注曰:以其历藩镇则贪黩无厌,为将则卖国殄民也。为杀杜重威市人噉其肉张本。(二八七)

此在契丹入汴,重威降虏之後。得势时耀武扬威,失势时则垂头丧气,小人状态类如是,不独重威然也。

後汉高祖乾祐元年,初,高祖入大梁,太子太傅李崧在真定,高祖以崧第赐苏逢吉。崧第中瘗藏之物,及洛阳别业,逢吉尽有之。及崧归朝,常惕惕谦谨。而二弟屿、嶬,与逢吉子弟俱为朝士,时乘酒出怨言,云:“夺我居第家赀。”逢吉由是恶之。十一月下诏诛崧,兄弟家属,皆陈尸于市。

注曰:苏逢吉取李崧之家赀,又从而夷其家,曾未期年,逢吉亦身死而家破。天道不远,人犹冒货而不顾,可哀也哉!(二八八)

《两史·苏逢吉传》,言:“周太祖起兵,逢吉夜宿金祥殿东阁,谓司天王处讷曰:‘昨夜未瞑,已见李崧在侧,生人与死人接,无吉事也。’周太祖至北郊,逢吉自杀。及定京师,枭其首,适当李崧被刑之所”云。《册府元龟》四九一采其事入“殃报门”,足为好货者当头一棒也。

徵引书目略

温公修书前例 陈仁锡评本通鉴

通鉴考异 史记

通鉴释文辨误 汉书

通鉴纲目 李邺嗣西汉节义传

续通鉴长编 後汉书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三国志

通鉴地理通释 晋书

通鉴前编 晋书斠注

通鉴纪事本末补后编 宋书

宋元通鉴 南齐书

王船山读通鉴论 梁书

严衍通鉴补 魏书

陈景雲通鉴胡注举正 魏书考异

钱大昕通鉴注辨正 北齐书

赵绍祖通鉴注商 周书

熊罗宿通鉴校记 隋书

章钰通鉴校记 南史

元刻本胡注通鉴残帙(北平图书馆藏) 北史

南北史表

旧唐书 宋会要辑稿

唐国史补 宋宦官参军考

新唐书 宋元学案

新唐书纠谬 宋元学案补遗

唐六典 契丹国志

唐鉴 金史

旧五代史 刘豫事迹

新五代史 黑鞑事略

五代史阙文 元史

陆游南唐书 元名臣事略

宋史 元史续编

东都事略 元史类编

南宋书 元史纪事本末

宋史新编 元书

宋史纪事本末 元秘书监志

宋史翼 元典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元典章校补释例

三朝北盟会编 元文类

四朝闻见录 元诗选

宋季三朝政要 明文衡

三朝野史 史通

朝野类要 读史管见

宋季忠义录 世史正纲

宋遗民广录订误 读史商语

宋诗纪事正续 读史兵略

史讳举例 赤城新志

廿二史劄记 道光新会志

十七史商榷 光绪宁海志

二十史朔闰表 开元释教录

新序 一切经音义

申鉴 崇文总目

飞燕外传 郡斋读书志

皇甫谧高士传 直斋书录解题

夏侯玄乐毅论 焦竑国史经籍志

世说新语 千顷堂书目

水经注 清河书画舫

洛阳伽蓝记 佩文斋书谱

通典 玉虹鉴真帖

通志 式古堂书考

文献通考 四库提要

王圻续文献通考 张宗泰鲁岩所学集

艺文类聚 铁琴铜剑楼书目

太平御览 皕宋楼藏书志

册府元龟 仪顾堂题跋

玉海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

舆地纪胜 藏园群书题记续集

高丽史 古今姓氏书辨正

高丽图经 万姓统谱

元丰九域志 佛祖统纪

浙江通志 古今纪要逸编

台学统 饔牖闲评

宝祐四年登科录 考古质疑

王深宁年谱 项氏家说

袁桷师友渊源录 二老堂诗话

谢铎尊乡录 老学庵笔记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庶斋老学丛谈

因话录 却扫编

乐府杂录 泊宅编

涑水纪闻 鸡肋编

龙川别志 梁谿漫志

后山谈丛 清溪寇轨

梦溪笔谈 避戎夜话

碧鸡漫志 鹤林玉露

铁围山丛谈 玉照新志

野客丛书 东轩笔录

爱日斋丛钞 山房随笔

习学记言 桯史

靖康湘素杂记 仇远稗史

庆元党禁 春明退朝录

朱子语类 东京梦华录

容斋随笔 梦粱录

黄氏日钞 癸辛杂识

学林 遂昌杂录

纬略 齐东野语

鼠璞 武林旧事

钱塘遗事 韩昌黎集

西臺恸哭记 柳子厚集

冬青树引 白居易集

月泉吟社 温飞卿集

困学纪闻 司空表圣集

刘祁归潜志 司马温公集

隐居通议 李纲梁溪集

敬斋古今黈 胡寅斐然集

玉堂嘉话 朱子文集

事林广记 杨诚斋集

至正直记 吴泳鹤林集

辍耕录 陈耆卿筼窗集

草木子 刘克庄後村集

井观琐言 元遗山集

蔗山笔麈 中州集

日知录 王深宁集

黄侃日知录校记 陈著本堂集

群书疑辨 舒阆风集

群书校补 文文山指南录

十驾斋养新录 谢叠山集

陔馀丛考 汪梦斗北游集

援鹑堂笔记 汪元量湖山类稿

癸巳类稿 方回桐江续集

越缦堂日记 刘静修集

观堂集林 姚牧庵集

袁清容集 方孝孺逊志斋集

道园学古录 白沙子集

王逢梧溪集 升庵外集

黄溍金华集 文徵明甫田集

僧大圭梦观集 紫柏集

宋濂学士集 曝书亭集

王祎忠文集 鲒埼亭集

徐一夔始丰稿 潜研堂集

高启凫藻集 曾国藩奏稿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