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二篇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古史年代之困难|史料之由来|民族之庞杂

印度先于公历纪元前七世纪之历史,无可推定其比较能信之年代。其古史纪年,类似我国,胥以历朝在位之王为本位。其与我国不同者,我之历朝记录,中未遗失,推算年月,尚不甚难;而印度则多佚亡,其中事实年代,不相连续,史载某王“在位八年而崩”,学者固不知其距今若干年前,而又无从推定也。其纪年之法,较之西方,不如远甚;吾人苟见一九一四年,则知其在耶稣之后而近于吾人也。印度古史年代之解决,乃借外史之助,例如马其顿王亚列山大,侵入印度,其时为纪元前三二六年,既而印度独立,时间相去不远。夫以可信之年,而证其同时之事,学者研究印度古史之方法也。其所根据者,中国、希腊、锡兰关于印度之记录也。

印度之古史佚亡,其材料之困难,可以推想。今能取材者凡六:(一)碑石。石碑刻有文字,或纪名王之功迹,或载政治家之言行,或记政府之法令,以及租税之多寡,商业之情形。其所刻之碑石,立于民间,使众周知。夫既公布,则其所述之事实,自属可信,极有价值之史料也。阿育王之石柱,高者数丈,立于通衢,中载格言,劝民为善。南方之碑,种类尤多,其文字较长。所可惜者,碑石记录,未有先于纪元前三世纪者。(二)古钱。印度古钱存于今者,数逾十万,而种类不一。其金质轻重,形状大小,可觇当时之政治状况。钱面载有年号,附记王之事功。亚列山大侵入印度之后,其将建立小邦于西北,所铸之钱,一面希腊文字,一面印度文字,有助于历史学者之整理年代。其流入外国,或外币传至印度者,则可推知其商业。古钱之重要若是,而困难如之,今为专门学术。(三)古物。古物指古城废址、建筑遗迹、雕刻、美术等。古城则指其地位,面积之大小。遗迹或为皇宫,或指圣地。建筑或为公共寺观,或为私人住宅。其砖、石、木料、建筑形状,能觇其文化程度。美术作品,可见作者天才。其表现之思想,足能代表一时之好尚。其关系于美术史者固深,然亦有助于历史焉。(四)传说。印度古代文学之丰富,学者竭其毕生精力,或犹不能一一读之,婆罗门教、佛教、皆因教(或作耆那教)jainism之记录,虽多关于教义之宣传,而其所载之故事,风俗,习惯,固古代之传说,而当时之环境也。纪元前三二六年前之史料,取材于史诗祭神之歌曲。其中地名、神名、王名,可推古代社会之状况。南方太密楼文学,传说亦富。(五)历史。婆罗门为印度之学者,偏重文学,鄙弃历史,然不可谓无历史也。古代历朝,设有史官,专录朝廷之政事,民间之风俗。所不幸者,印度之害虫繁夥,尤以白蚁为甚。白蚁生殖滋众,专食纸属,书籍为其所毁者,不知凡几。今日科学时代,印度政府,保其公文,犹觉困难,斯见其为害于古代大矣。一二古史存于今者,遂为学者重要之历史根据。(六)外人记录。外人入印度者,时或记其所见所闻。亚列山大诸将之在西北者,尝有报告,其全部虽已遗失,间有引见于他书者。希腊人美葛生斯megosthenes尝入印度为使,记其在朝所见之事实,大部分今犹存在。我国高僧留学求经者,法显玄奘负有盛名;法显之《佛国记》,玄奘之《大唐西域记》,皆有助于印史。

其后回人侵入印度,回教徒之学者,与婆罗门之所好相反,喜著历史书籍,以波斯文写之。凡求回人之入印始末者,须与波斯史相对照。学者阿本立那alberuni著名之数学家及天文家也。幼入印度,精通梵文,竭其志力,研究学术;其所著之《印度访闻》,极有价值之考证书籍也。同时,回人旅行或贸易于印度者渐众,或有述其所见,著之于书。十六世纪葡人自海上而入蒙古儿帝国,教士随之。教士年有报告,且为学者,其记录甚富。既而法英诸国,各设东印度公司,其后英人之势大伸,统治印度;其详细记录,今皆保存,此印度史之材料大略也。近者西方学者,搜集古史之材料,多能有所贡献;二十余年之前,求一通史,实不可能,今有印度通史者,多赖西方学者之力。

最初之民族,无文字记录。哲学家,诗家,多谓其朴实自然;社会学者,研究社会之原始及野蛮部落。其结论则谓古代无黄金时代,近日民族进步者,皆由野蛮人演进而成。演进故为文化之母。其在野蛮时代,初人民日在恐惧之中,上畏鬼神,下惧酋长,其饮食、行动、言语、礼节,皆有一定之习惯,惴惴然而不敢违,无所谓自然自由也。印度之初民亦然。现代其在南方之部落,甚有未脱野蛮时代之风俗。初民器具,以石为之;磨擦粗细,器具拙巧,可分旧、新石代二期。旧石代之器具,尚存于麻打拉萨;新石代之器具,南方北方皆有发见。石代而后,南方民知用铁,制造刀剑器具,北方则知用铜,最早之铜器,造于纪元前二千余年。然其未用青铜。青铜者,铜锡熔合而成者也。此其异于他国之点。

今日之印度民族果为旧新石代人之后裔乎?曰:此类疑问,无人知之。所可断言者,三万万之印民,为多数种族之血统混合而成。其先至者,数千年前;其后至者,数百年前。既入印度之后,互通婚姻。其种族特性,今多遗失。人类学者,尺量头颅,以分种族,其于印度所得之结果,则有可疑之点;例如一家之中,兄弟二人,其头一或甚长,一或甚短,其长短悬殊,由于遗传,尺量之推论,固不能适用于种族混杂之国也。其以言语分族者,亦不可靠。盖言语为社会之产儿,人民习学而能雅利安言语。其后演成梵文,而与波斯、希腊拉丁文相近。北部印人,或非雅利安人之后,亦用梵文。是故体颅言语,皆非印度种族分类之根据。吾人之所能者,因其容貌之不同,可分其民为二:(一)身材高大,皮肤皙白,鼻梁伟长,印度阶级高者属之。其在南方者,自北方迁入。(二)短小丑陋,皮色黧黑,鼻尖塌平,南方野蛮部落,及北方阶级低者属之。前者为雅利安族;后者多达罗维安人。

雅利安族自印度西北面入,其由何地而来?学者之理论虽多,然难得其共同之点。其可信者,则雅利安为其自称之名,而原义亲属也,其人容貌类近波斯人。其入印度,时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羡印得斯河流域,而入于五河汇流之地曰旁加普,居住其地,渐从事于耕种,其东迁时代,据学者推定,约当纪元前三千至前二千年之间。其至也,为小部落,若浪相继。其原有之居民,曰达罗维安,其义谓南方之人也,种族杂甚。其来自何地?推论纷挐,要皆近于揣想。其入印度,先于雅利安人,故称土著。地质学者,则谓古代印度半岛连接非洲。非洲之黑人,或得移入,南方印人之容貌颜色,多似黑人。比种推论,属于理想,固不能认为事实也。

除上二族而外,又有蒙古族,居于希马拉亚山之附近,孟加拉,缅甸。其人与华人同种,面多无须,皮色微黄,盖自西藏而入印度。及其与印人通婚,久则失其特性。史诗所记之制度、风俗、习惯,有属于蒙古族者,例如兄弟数人共娶一妻。此种多夫制度,西藏俗也。其俗影响于雅利安诗歌,斯可见其势力矣。历史学者斯密斯v.a.smith谓其人数多于今日蒙古族之在印度者。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生于尼泊尔附近,其祖亦蒙古族也。

上述种族于有史之前侵入印度,其继之而至者,则有波斯人。初,纪元前六世纪,波斯征服印得斯河流域,而县其地,重税虐民。其东迁之波人,渐同化于印人。纪元前三二六年,亚列山大深入印得斯河流域,而开东西交通之路。希腊人始贸易于东方。亚列山大之部将,分守亚洲西部;及其主将死后,自立国于印度西北。其后野蛮部落,东掠旁加普;印人称之曰塞盖saka。塞盖者,外人居于印度边境外之总称也。史家未尝明指其部落种族,吾人殊难推定其为蒙古族,或土耳其族也。纪元后一世纪,大月氏并取印度北部。先是,大月氏为游牧民族,败于匈奴,而至中亚细亚,会其势盛,南入印度。后匈奴侵入;匈奴之名称亦泛,婆罗门著书,尝称葡萄牙人为匈奴。其入欧洲者为蒙古人,盖败于汉族而逃也;其入印度者,后裔类近土耳其人,故有白匈奴之称。凡此野蛮部落,其入印度之数,少于印人,而文化又低,故皆为其同化。

回人继白匈奴而入,其种族庞杂,内有蒙古族、阿拉伯人、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借其宗教信仰之力,团结坚固,势力雄厚,征服印度北部。初,回教始祖谟罕默德生于麦加mecca,幼贫,牧羊,自信其为上帝之使,参酌犹太基督二教,别创回教。回教者,谟罕默德之教也,自谓其高于一切宗教,族人恶之。谟罕默德知其害己也,远逃,而教徒日增,以其兵力,战胜麦加,乃为阿拉伯之先知。其教义则曰:“上帝唯一,谟罕默德其先知也。”文义简单,深入信徒之心。信徒有传教之责任;其因传教而死者,得入天堂;阿拉伯人游牧善骑,勇敢能战。回教复煽其势,故能轻身,视死如归,所向无敌。其处置征服之地,凡改信回教者,待之平等,其不服从者,杀之无赦。其入印度,初以劫掠屠杀为事,强取印度之妇女为其妻妾,后乃占据其地,管治其人。最后至者,则为欧人。其中葡萄牙人先至,葡人住于沿海贸易之要地,与印人通婚。但其后裔数少,今多堕落。英人初入印度者,多为欲望奢甚之少年,专求利者也。及其富厚,将即回英,购买田产。其后英王直接统治印度,委任官吏,优秀分子,服务于印度者始多。其久在其地者,则谓其气候不宜于白人,而遣其子女至英读书。印度虽见治于英,而印人英人,固未发生血统关系也。

印度数千年中,外人侵入其境,而杂乱其种族者,无虑数百万人。其堪称异者,则雅利安人之思想、制度,影响于全印,而为印度之特种文化也。塞盖、大月氏、白匈奴仅为历史上过去之民族,求其风俗、习惯于印度,实不可能。盖久为雅利安人所同化矣。回人因其宗教热忱,尚能保其固有之风俗。其势终不能与雅利安人相抗。印度文化,固雅利安人之文化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