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十篇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来介泊得|印度与邻国之关系|来介泊得之强国|回人始寇掠于印度|南部强国

自戒日王崩之后,王玄策得吐蕃之援,而报其旧恨,印度北部入于混乱之状况者,垂四百余年,历史学者称为中世纪,或作过渡时代。国王多属于来介泊得rajput,亦称来介泊得时代。其名称之原义,梵文犹言葛决亚,即所谓武士也。古代初无此名,其后外人之侵入印度,或土著之部落,渐同化于雅利安人,而以战争为职业,自成战士阶级者也,其为社会之有组织之团体,与种族血胤无关,吾人可以推知其种族之复杂矣。盖外人入印者,多无妻女,妇人不能助其战争,而反为累;其败逃而至者,妇人亦不能从之故也。迨其既抵印土,唯有婚娶印妇;妇人之性情,偏于守旧,而喜保其宗教、习惯、风俗,自必以之教其所生之子女。其夫远离家乡,受其家庭环境之影响,而遂同化于印人。既为印度教徒,则必议定规则;若敬重婆罗门,不杀耕牛,及不与其他阶级通婚共食等。其治民者,则为武士;普通人民,则分属于盖斯亚、苏加。婆罗门利用此机,借保其特殊之地。初,婆罗门武士之关系甚切,互通婚姻,婆罗门尝佐国王,理治政事,而为其相。其夺位称王者,例亦繁多。其种族之杂,与来介泊得相同,例如外人固有之祭司,既入印度之后,则亦自称婆罗门也。

来介泊得人(印度北方一部分专操军职的人,自称是古印度武士种姓刹帝利)

来介泊得之势渐盛,建立小国,于是印度北部及西部之国林立。其领土之大小,随势强弱而变。其初也,除旁加普而外,回人未尝深入,来介泊得乃自互相攻击,和平之时期甚少。其朝廷之生活,极其奢侈,王好雄伟之宫殿、美丽之雕剑,美术因之尚有进步。诗人学者之作品,皆以梵文写之。德干高原之强国,尝因北方纷扰,出兵暂据于恒河流域肥美之地;北部之王,未有侵入南部者。太密楼地之诸国,时与德干、锡兰之军相战而无其他活动,盖自独立而另成一世界也。南方之历史,近赖学者研究之结果而得,然不免于肥肉加于枯骨之弊。其国名、王名,鲜闻见于吾人之耳目,且其事实冗长,而吾人限于篇幅,不能详述。于此扰乱期内,小国林立,而无一代继续之历史,吾人又不能于同时叙述二国之史迹,是以难得满意之著作,作者仅能分叙强国而已。于述诸之先国,当略言其有关系之邻国如下:

王玄策尝赖吐蕃之力,战败印兵,吐蕃遂据印度北部一隅之地。后唐高宗大伸势力于“西方”;波斯诸国皆遣使入贡;及八世纪,玄宗臣服克什米亚,其王受唐之封册,此印度与中国关系之大略也。吐蕃介于中国、印度之间。先是赞普在位约六十年,其势甚强,臣服尼泊尔而妻其王女,又数求婚于唐,太宗妻之文成公主。赞普信佛,佛教始盛于西藏;十一世纪之初年,摩揭陀之高僧数人应吐蕃王之请,而入其国中说法。高僧改革大寺之组织,是为喇嘛教成立之基础。尼泊尔属于吐蕃,已如上述;古代其国甚小,曾属于阿育王;大月氏极盛时代,似未侵入其国;散流嘉歌那在位,尼泊尔王当或朝聘;迨及戒日王时,已臣于吐蕃矣。七〇三年,始叛而独立。其最引人注意者,则其宗教也。国人奉信腐败之佛教,僧侣可以娶妻生子,其所藏之经典,多为佛教最早成立之梵文本,殊有价值,常供学者研究佛教及其哲学之材料。其地连接山麓,行路困难,而又严其关禁,故未受印度北部割据之影响。其美术类近西藏,而现代雕刻,则多仿中国状式。

克什米亚、阿萨密二地,今属于印度;一在西北,一在东北,吾人固当略知其历史也。克什米亚之历史纪录,其可凭信者,起于七世纪。其书著于十二世纪,内容极详;唯其无关于印度之通史,而不能述之也。其地自大月氏衰后,乃自独立。其国远邻大山,外寇不易侵入,当歌泊那朝及戒日王时,犹能自主。其民不与外界之思想接触,卑陋愚拙,怯弱贪生;其在上者,利用民之心理,而重其担负,以为一人一家淫乐之费,其残民之甚,不啻我国桀纣也,民终不能有所反动。其后复受迫于回人,十九世纪之中叶,尚无良善之政府,其民诚陷于苦海矣。其宗教文学,影响于印度者甚巨;阿育王后,其地之梵文,大为发达,又为印度文化传入新疆之所,婆罗门教佛教之圣地,古寺极多,皆负盛名。阿萨密之地势,类于克什米亚,山势险阻,敌不得入。其王未尝臣于刘尔安朝、大月氏。当散流嘉歌那势盛之时,其王遣使入聘。七世纪之初,国王闻玄奘之名,召之入朝,然而佛教终未盛于阿萨密也。王受戒日王之命,亲自入朝,及其病殁,乃自独立。其后回人入寇者二,几皆全军覆没。十七世纪回教之历史学者犹曰:“阿萨密为野蛮可怖之国,危险极多……入其境者,犹就死路也。”回人虽不能侵入,然当十三世纪之初,上缅甸之野蛮部落侵入,统治其国。其人,蒙古族也。于是阿萨密之宗教观念,合蒙古族、印人之思想而成;研究宗教派别者,常求材料于其地。

印度纷扰之甚,已略述之于前,北部诸国统于来介泊得。其出于例外者,则为信德。七世纪,婆罗门王于其地,及八世纪之初,阿拉伯人侵入。其民为游牧民族,体壮善战,及其信奉回教,亟欲扩张领土,宣传教义;其势锐甚,兼并俾路支,而邻信德。七一二年,深入其国;婆罗门王统大军拒之,战败而死,王之二女被俘。二女痛其父死,诉于回教主,谓灭信德之将辱之。教主大怒,命赐将死;俄而二女被害,信德遂属于回人。回人据有其地,而未进攻者,共三百年。故无影响于印度之北部;北部之小国林立,其重要者凡三:一曰曲女城,二曰裴赖pala,三曰简地娄chandel。

(一)曲女城王之祖,先为外人,六世纪,建国于剌日不得拿之南部,玄奘游历其地,王已同化于印度风俗,而为武士阶级矣。八一六年,进据曲女城,故有曲女城国之称。初,戒日王死之后,京都纷扰,而又迫于强邻。七三一年,其王遣使朝贡中国,以求援兵;使者不得要领而归。七四一年,王为克什米亚王所杀,其嗣位者,又复败死。八一〇年,孟加拉之裴赖王干涉其内政。及至此时,来介泊得逐之而据其地。迨波加·比力那bhoja parihar即位,扩地甚广,几与戒日王之领土相等,是为曲女城国极盛时代;然其内政、制度,今不可考。(二)东部孟加拉之历史,自戒日王后,不得详知;八世纪之初,益入于混乱状况。人民不堪其苦,约于七五〇年,群推过裴赖gopala为王,其族住近海边,而其事之本末,亦不可知。其子大麻裴赖dharmapala继之为王,而王英武能战,版图广大。相传其子即位,国势益张。其称裴赖朝者,王名之末音,悉有裴赖故也。其王皆信佛教,建立大寺。其地乃为佛教之中心。(三)简地娄在今中印度地,而要塞甚多,其势固不敌二国也。其他国名,作者不愿一一举之,以成记帐式之历史,无宁缺之。唯吾人所当知者,其王皆独立专制;国中政事,从其所欲,无敢忤其命者,民之痛苦,亦复增加。十世纪之末,回人深入印度北部;其宗教、社会、思想、战术,大异于印人。于是来介泊得,入于危险时期矣。

初,土耳其人尝为奴者,迨九六二年,自建国于介不娄之附近,传位于其子。其奴赛不刻铁金sabuktigin亦自立国于简那ghazni,兵势强盛,回教主赐以尊号。九八六至九八七年,赛不刻铁金侵入旁加普,而败其地之来介泊得,大掠而归。既而强国皆泊娄王jaipal报复前耻,率兵侵入简那,大败逃归,乃献要塞,出财物,大象以和。未几,王复败盟;赛不刻铁金统军讨之。皆泊娄惧甚,而乞援于诸国,曲女城王亦遣兵往。皆泊娄会军十万,帅之出战,复败,回人陷白沙瓦。九九七年,赛不刻铁金病殁,子麻牛德mahmud继之而称萨流顿。印度回王之称萨流顿sultan者,始于此时。麻牛德年方二十有六,热心于铲灭异教,而又好掠财物。其入印度也,自信神圣战争,而上帝假手于其军队,以屠杀敬拜偶像之异族也。其东侵之数,及其年月,古史未尝载明;近之学者谓其每年一行,共十七次。其往也,常于十月气候渐寒之时,历三月,而入于肥美之恒河流域,屠杀壮丁,及于老幼、妇女,火焚僧侣,并毁印度教、佛教、皆因教之大寺,而尽取其珍宝。残虐之甚,尝出吾人意想之外。印度之小国,不能御之;其连合以拒战者,则步兵战象,迥非马队之比,故终为其所败,如入无人之境,其归也,多在春季,重载“百万”之财物。萨流顿无久据印度之心,不过贪于劫掠财物;其据有之土地仅旁加普之大部分而已。

麻牛德一世画像

麻牛德之东掠也,凡有一技之长者,俘之为奴,令其作工,乃大其都城,建筑美丽之王宫,又以其财物厚赐学者。萨流顿之朝廷,诗人甚多;学者阿本立那尤负盛名。阿本立那生于九七三年,后入简那;及麻牛德进据旁加普,遂徙居于其地,习学梵文,后能了解最古之书籍,而又殚其精力,研究印度之哲学、科学。于是本其见闻,叙述印人之历史特性、生活、习惯等;治印度史者之极有价值之书籍也。作者于焚寺、毁城、杀异教徒之时,而能平心静气,研究印度之文化;其所发之议论,毫无成见武断,尤其难得者也。阿本立那尤长于“天文,数学,地理,年代学,物理学,矿物学”,读其书者,莫不认为世界之大科学家也。其所知者,范围广大,而所写者,文又深奥。普通学者难于读之,此其所以无译本也。一〇三〇年,麻牛德死,国内纷扰,势渐衰微,仅能保其已得之旁加普,而不入寇矣。

回人虽尝深入印度,然未据其内地。及其退兵,来介泊得之强者收合余烬,而自立国称王。其国数甚多,皆自独立,吾人不必一一举其名也。王已忘其前痛,治理其国,一如昔日。每当和平之时,大兴土木,建筑王宫大寺,府库乃空,时或自相攻击,终无称霸一方而驾于诸国之上者。连结之机殊少,非入于危险万状之时,则不可能;其偶尔连合者,则军队复杂,命令不一,而以之拒战回人之骑兵,乃无往而不败,此回人所以不久而复至也。

南方诸国之历史,类近北部,其困难已如前述。安哈亚朝灭亡之后,吾人唯有嘉流刻亚之史料。六世纪之中叶,嘉流刻亚国于今之孟买区域。七世纪之初,戒日王南征,适其王补赖刻兴第二pulakesin 2在位,兵势甚强;戒日王进攻不胜而归。六四一年,玄奘入其境内,谓其兵精势强,臣下乐于奉公。未几,玄奘游历西高止山,而行路甚难,盗贼伏于林中,以劫旅客之财物。国中佛寺百余,僧侣五千,民众多不信佛。王为印度教徒,可见其容异教矣。王之声威,闻于外国,与波斯之邦交甚善。二国时相报聘,王既胜敌,意大骄傲。六四二年,太密楼地之强国派赖外pallava攻之,王遂败死。十三年后,其子收合余烬,恢复祖国,而败派赖外,于是二国战争不已,互有胜负。七五三年,土酋崛兴,而夺其王位,共传二百余年。英主则推阿麻害那夏王amoghavarsha,王在位六十二年(815—877),战败邻国,扩张领土。阿拉伯之商人,谓其为世界第四大王,其三,则回教主、中国皇帝、东罗马帝也。王奉皆因教,尝厚赐云衣派之僧侣。其后数传国衰;九七三年,嘉流刻亚复兴。迨及回人侵入,高原诸国,未有能御之者。

高原之南,太密楼地之三国历史,除齐来衰微,及盼德亚王尝杀皆因教之僧侣而外,无他可纪。其势强者,则推求赖。九八五年,王子来嘉那介rajaraja即位,王败盼德亚兵,而以属国待之,又败齐来、锡兰诸国,领土益广。王之海军亦强,并灭小岛,遂雄霸于一方。王殁,其子继之,遣海军北渡孟加拉湾,侵入裴赖之领土。王纪其功,建筑大寺王宫。子孙赖其余威,国势犹强;十三世纪始衰。其政治组织,以乡村为单位;其人数少者,或合数村之人,共同组织。议会会员,由民公选管理一村或数村之一切事务,而受官吏之监督。政府收入以田税为大宗,正税约当农夫收入六分之一,而杂税甚多,尝及三分之一。政府极重水利,常兴大工,建筑河岸。求赖之美术,亦有进步,且无外国影响之可寻。除上三国而外,派赖外国崛起于二世纪,奠都于堪切kanchi。六世纪及八世纪之中叶,为其最盛时代,战败其邻三国及锡兰,又遣兵攻德干,杀补赖刻兴第二。玄奘尝游堪切,谓其地肥农盛,民有尚勇奉公好学之精神。近人发见佛教古物于其地者甚多;初,佛教大盛于堪切,而皆因教亦渐得势也。

来嘉那介雕像

综观印度最初迄于来介泊得时代之历史,可知其外患内乱之多矣。兹略举吾人之感想或其特点数者,以作古史之结论如下。一,印度历史,不啻一外寇侵入之记录也。自雅利安人、蒙古族入印之后,波斯、希腊、塞盖、大月氏、白匈奴、回人恃其兵力,相继而至。其人虽多同化于雅利安人,然其思想习惯,自必互生影响。二,印人居于气候炎热之地,身体或稍柔弱,不堪战斗,而其境内小国林立,阶级繁杂,无坚固团体之组织,而又墨守古代之战术。夫以若此之军队,拒战强敌,宜其无不败也。三,外人侵入,尝能刺激人民之思想。夫终身居于一地者,知识常陋;印度外寇侵入之数,不知凡几。其种族言语虽极庞杂,然其激动人民之思想,而生比较之心,固不可讳者也。四,印度之思想、宗教、文学、科学、美术,皆发达于国内和平之时,其从事于战争者,则民无暇时,以研究深思,而能有所贡献或创作也。五,印度教渐为社会制度。于是根深蒂固,虽当纷扰革命之时,而亦不能将其推翻;其势转强,皆因教佛教因之反衰。其后回人复至,而佛教遂绝于印度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