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一章 [4] 四周为可耕原野的孤立国与工资和利率的关系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节 自然工资概念含糊不清

(本文写于1842年)

我在研究国民经济学时总想回答这么一个问题:现在几乎到处的一般手艺工人收入微薄,他们的工资是否就是合乎自然的工资,或者问,这种工资是否由于工人遭受无法摆脱的剥夺而形成的?

低工资的原因在于,资本家和地主将工人产品的大部分占为己有,因此,上面的问题立即引出另外一个问题:

劳动产品在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之间合乎自然的分配所依据的规律是什么?

研究这一规律不仅对国民经济学有重大影响,而且涉及很严肃的道德观。

如果不知道和不认识职责是什么,虽然有十分良好的意愿去尽其责,然而也可能得出很不公正的结果。

工人的职责是什么,工人应得的工资是多少,工人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可予以拒绝,凡此种种,定概念是很任意的,任何人可以按各自的方便回答问题,因为科学关于这些问题除了下列解释外,也还没有别的解释:“工资的高低决定于工人的竞争,决定于劳动供求的比例。”按此解释,由于概念的混淆,实际情况被认为是所发生的情况的解释,被认为是现象的原因。确实存在着这么一种观点,工人除了生计所必需的物品之外,不应再得到其他东西,似乎工人为维持其生活及其工作能力所必需的给养的总额,就是自然工资,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已经深入人心,只要工人没有遭受真正的饥馑,人们也就无动于衷了。

一旦真正的饥馑明显暴露出来,慈善的宗教感情,基督教的济贫职责也随之而起;但是,贫困的根源并不因此而消除。

关于自然工资的观点模糊不清,反映在税收负担上最为严重。

宪政国家的各等级代表大会竭尽全力抑制君主专政,然而各等级代表大会的成员全部属于社会的知识和富有阶级,而人数最多的阶级,即普通的工人阶级到处没有代表,因此本来是强有力地制裁君主专制的这种代表大会,本身也可以对民众实行专政,通过税收和新的法制等成为工人的压迫者。这里并不需要怀有恶意,并不需要自私自利的动机,只要具有这样的观点——工人除了生计所必需的物品之外,不应再得到其他东西——,就能导致这样的后果。

一旦民众觉悟,提出并试图实际解答这一问题:“工人在自己的产品中占有合乎自然的份额应该是多少?”那么就可能发生野蛮蹂躏整个欧洲的战争。

颇为糟糕的是,这一问题甚至在科学上还未曾解决,任何派别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出于私利的、非纯正动机的斗争不会因认识到职责和真理而停息。

一些国民经济学家——大多数企业家出于直觉赞同他们的观点——把工人不可或缺的生计所必需数量的生活资料解释为自然工资,另一些国民经济学家则认为工资决定于无秩序和无规律的竞争,因此,这里所作的解释无非是实际发生的事情。

反之,如果工人断然认为,既成的事实是不合理的,那么前面被误认的规律就失去了基础,经验不能依靠了,建立于理性基础上的规律必须有待证明。

现在的法国是动荡波及整个欧洲的策源地,在法国,共产主义者的观点和学说已经表明了方兴的、目前尚未流血的斗争的迹象。

这一问题还有另外极为严重的性质。

在世界史上我们发现,任何伟大的思想数百年之久终将深入人心,世界史在这些时期只不过是这种思想的发展和逐渐实现的过程。

但是,伟大思想的实现总是伴随着巨大的战斗,整个国家的破坏或没落。

宗教战争震撼世界几乎达一千年之久,给千百万人带来不可言喻的痛苦。

现在,自法国革命爆发以来,宪政自由的思想动摇着世界。宪政自由的思想兴起已经经历了二十三年的战争,战争连续不断地蔓延到整个欧洲。

虽然目前出现暂时的宁静,但是这也许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因为酝酿尚未停止,这种思想的实现为期尚远,未来的风暴究竟怎样,现在还难预料。

在这些战争的一侧已经潜伏着另一战争,在要求实现宪政自由的斗争中已包含着它的萌芽,这种战争的毁灭性和破坏性可能比以往任何战争还要严重一些。

历史的一个令人忧伤的结果是,每有谬误,通常不是以真理予以矫正,非正义行为通常不是以理智、正义予以克服,而是通过另一非正义行为与之斗争,直到双方经过无数个回合以后,真理和正义才能得以实现。

亚当·斯密说过:要想将一曲杖弄直,不能仅将其向笔直方向矫正,而应将其向反方向弯过去。

共产主义者也是如此,他们为实现工人的要求,并不以争取合乎自然工资为满足,他们好高骛远,他们的要求与理智背道而驰。

然而,夸张的宣传颇具吸引力,能够鼓动民众,而中庸之道和实实在在却不为民众所喜爱。

所以,共产主义者的观点的流传和深入民心,加上那些善言能辩的、但又没有什么根底的作家对这些观点的宣传,推广,这是颇为令人担忧的事。

在较远的将来,如果不幸共产主义者在法国取得统治,他们的既有武装又有宣传口号的军队,向我们的士兵宣传共产和均产,越过我们的边境,那么我们准备怎样抵抗呢?革命和破坏的界限在哪里呢?

人类发展中每有进步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倒退之后才实现的,是通过若干代人的流血牺牲和痛苦换来的,当然这并不是世界精神或神的本意。在认识到真理和正义,克制利己主义以后,如果占有优越地位的人能自愿将自己不正当的占有归还公众,那么人类和平地和欢欣地趋向发展和迎接更高使命的办法也就有了。

世界史告诉我们,凡是谬误和利己主义占统治的地方,执司正义的女神必起而进行可怕的报复。高尚和神圣的科学使命乃是不靠经验,即历史的过程,而是靠理智,以研究和认识我们所追求的真理和目标。

第二节 关于工人的命运

(重要内容的梦想。写于1826年)

在世界所有的国家,即使是实行代议制的国家,国民中人数最多的阶级,即普通的手艺工人,完全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这是一大弊端。

工业企业家(例如工厂主、承租人及单纯的管理人员)所得的报酬,与手艺工人的工资相较,非常不合比例。

既然存在着自由竞争,最熟练的手艺工人为什么不能进入企业家阶级以平衡这种比例失调呢?

因为工人缺乏学校教育,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尽管精明能干也不能成为企业家,不能成为管理人员。

工人们为什么缺乏这种学校知识呢?

因为工人的工资非常微薄,不能为他们的孩子提供获得这些知识的费用。

为什么他们的工资如此微薄呢?

因为这个阶级早婚,繁育很快,以致工人几乎总是供过于求,因此工资降到很低,仅仅够满足最必需的生活品的需要。仅仅从这个阶级中一部分人的痛苦处境看,加速繁育应予节制,这确实是无可奈何的事。

由此可见,工人劳动所得如此微薄,是自己的过错。

怎样予以补救呢?

除非改变民众的习性,否则别无其他办法。

中等和上等阶级的人士,如果他拥有数千塔勒的资本,或者有数百塔勒的收入,他在收入足以维持一个家庭并为他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以前,他通常是不会结婚的。通常婚娶不在三十岁之前。如果他仿效雇佣工人生活,不承担让子女受教育的责任,那么他结婚也许会早得多。但是他牺牲暂时的婚姻幸福(并非任何婚姻即为幸福),因为在他看来,贫困的生活和子女不能享受适当的教育是如此不幸,这种不幸是闺房乐趣所不能补偿的。

反之,工人如果能获得一个住所,只要一过二十岁,有一双手养家,他就会结婚。对他说来,婚姻的诱惑力很大,而可以不顾背后等待着的一切痛苦,听凭子女成长而没有受满意的教育。只要子女身体成长,他就满足了,对他说来,子女的精神培育是无关紧要的。

如果国民习性得到改变,工人像中等阶级一样,重视防止生活的不足,把子女的精神培育视为当务之急,在这些条件有了保证之前,他决不结婚,试问结果将会怎样呢?

第一个直接的结果将是工人的供给减少,工资上升。

如果雇佣工人自己觉得并无发展智力的要求,那么他怎么会把对自己子女的精神培育视为人生必需的事情呢?只要工人缺乏这种要求,那么他将把节省下来的金钱用于满足肉体的嗜好,而不会用于子女的受适当的教育上。

如果我们想请工人为自己的子女能受较好的教育着想,在未来作出牺牲不实行早婚,那么必须唤醒现在年轻的一代,使他们感到精神培育的必要。然而这一点唯有改善学校教育才能达到。由于工人既无财产,又无支付接受较好教育所需费用的愿望,因此,教育设施必须靠国家的经费建立和维持。

如果上述这些都能办到,即工资有了提高,工人获得了工业企业家必须具有的学校教育,那么历来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界限就消除了。工业企业家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工人子弟习惯于刻苦生活,他们起来与前者竞争,工业利润将下降。工业企业家中(包括管理和辅助人员)能力较差的部分,将被迫转变为手艺工人阶级,手艺工人中能力较强的部分因报酬微薄而抛弃自己的职业,改求学问,谋求当国家官员和公务人员,因此在这一领域也将出现激烈的竞争,结果是这些人员的薪俸下降,节省了国家行政费用的支出。

社会处于这种状态,只有少数非常富有的人才能不工作而生活;那时手艺劳动报酬很高,手艺工人、工业企业家和公务人员的报酬的差距远比现在要小。

现在一部分人几乎难以忍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几乎没有生活乐趣;另一部分人则以劳动为耻,遗忘使用体力,因而缺乏健康的体魄和愉快的身心。但是,到那时也许大多数阶级把它们的时间用于从事精神工作和适度体力劳动,人们重又回到合乎自然的状态,恢复人的使命——发展体育和智育。

虽然社会处于这种状态并没有消除人类的一切痛苦,但是,为饥寒贫困所迫铤而走险,侵犯财产和犯罪行为总是少了,甚至可能完全绝迹了。

如果我们设想,智育训练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人才必将辈出,他们在机器和农业方面有能力创新,每有发明便能提高劳动效率,获得更多的产品,亦即是说,随着人类精神文化的提高,十分艰辛的体力劳动将逐渐消失,于是可以得出结论,数千年之后人类将能进入天堂乐土,那时人们不会游闲无业,那时只有适度地活动,身心得到锻炼,因此体格健壮,精神焕发。

由此可见,天堂乐土乃是人类经过长期奋斗及努力所能达到的目的,但传统力量一定会阻碍第一批人进入天堂。

上文写于1826年秋,当时我在读萨伊和李嘉图的经济学著作,我感到他们所谈的工资问题不能令人满意。

我把上文称作“梦想”,因为在当时的学术界和实际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与我是背道而驰的,人们觉得我的文章没有实际意义,无异于海市蜃楼。它无疑是一种空想,尽管如此,这种空想对我的人生观和我的行为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为有产者天生就有的关于工人似乎天生应该担负重活、辛勤劳动所得似乎仅为维持生存所需的这种观点,从此永远发生了动摇。

田庄主和城市中的工业企业家以及面包商,由于必须与他们的雇工和仆人作不息的斗争——因为他们把雇工和仆人为改善命运所作的斗争和努力,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总而言之他们必须竭尽全力予以制止——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生活感到困苦不满。

然而,人在犯错误行为时,决不会比他把错误误认为正确,并把全力维护和贯彻错误认为是自己的职责时,更为坚决和更能坚持的了。

良心在这里并不起缓和的作用,因为错误的行为不是出于意愿,而是由于缺乏认识。然而,执司正义的女神并不考虑有此区别 。所以,愚昧无知和误解结出的果实便是充满痛苦、战争和仇视的生活。

误解和愚昧无知到处都有祸患,但没有比这个问题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了,因为在这里千百万人的安宁和幸福因此而遭到破坏。

谈到这里,我心中又浮现出另一种想法。

我在梦想中所述的观点与公众舆论的观点是非常对立的,所以我很担心,由于这一梦想的发表我将被认为是幻想家,或者甚至被认为是革命党人。我不敢相信,这样的人能找到知音,能提供帮助。所以我将这一梦想仅仅告诉个别友人,仅仅为作学术探讨才决定披露。

此后还不到二十五年,在这一暂短的时间内,关于这个问题舆论和国民的观念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为增进最贫穷和人数最多的阶级的福利,社会党人要求废除遗产权,共产党人要求共产,平均主义者甚至要求摧毁城市和诛杀富人,在这些主张出现之后,上述梦想中的要求显得是多么温和,多么平淡无奇!

如果说,公众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在暂短的时间中能够发生如此迅速的变化,那么再经二十五年,哪种见解将占统治地位,这种见解将如何深入下层国民阶级的内心,将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些谁又敢预言呢?

包含在我梦想中的关于人类未来的见解,与我们的命运是妥协的,在不息进行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人类颇愿接受的天意,这种见解对人类的感情会带来不少安慰。然而梦想实现的可能性未经证实之前,这种梦想毕竟只是空想。

然而,人类组织中在必然发展的东西,总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提高工资,发展工人教育事业,如果不能证明两者与人类天性和能力是协调一致的话,那么尽管有这样的善良愿望,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我们没有看到,工资一有增长,工厂随即停业,工资一有提高,整片稍不肥沃的土地即放弃不耕吗?这类土地便任其荒芜,如果如此,工人的命运能不比现在更槽吗?

科学能向我们阐明发自人类本性的各种规律,唯有作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解答上述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关于与人类命运有如此密切关系的问题,那么我们必须献身于科学的研究,即使科学的道路是并不优美,而是荆棘遍地,我们无所顾忌。

现在,我们首先要向国民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请教,看看上述这个问题他解决了多少。

第三节 亚当·斯密关于工资、利率、地租和价格的见解

首先我们必须回答这么一个问题:亚当·斯密的学说是否足以解答我们在上节中所提出的问题。

经过这么一问,我们的问题也就更明确了。

在亚当·斯密的书中,如果删除插入语和偶尔混杂的回顾,那么他的见解是很容易理解的,是很清楚的,为便利读者我将亚当·斯密《国富论》 [5] 第一卷中关于本节标题所述各点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话依次汇集如下:

工资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卷中说道,

第60页 [6] “资本所有者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劳资间的协议。”

第63页“使劳动工资增高的,不是现有的国民财富量,而是不断增加的国民财富。”

第65页“无论用来支付工资的资金,或全体居民的收入和资本,数额有多大,如果这个数额若干世纪不变,或几乎不变,劳动者的增加会超过需要雇佣的人数。简而言之,由于雇主的自私和谋求工作者的竞争,劳动工资下降到仅仅够满足最不可或缺的自然必需的水平。”

第72页“贫困虽不能阻止生育,但很不利于子女的抚养。我常听说,苏格兰高地一母常生子女二十个,而存活的还不到两个的实例。”

第73页“各种动物的增殖,自然和它们所占有的生活资料成比例。没有一种动物的增殖能超过这个比例。然而,在文明社会,只有在下等人中间,生活资料不够才限制人类进一步繁殖。生活资料的不足造成多子女婚姻所生的大部分子女死亡,以此限制人类繁殖,此外没有其他方法。”

第73页“像对其他商品的需求必然支配其他商品的生产一样,对人口(工人)的需求也必然支配人口的生产。”

“要是劳动报酬在某一时期过分优厚,就会引起人手(工人)的过剩,人手过剩立即引起竞争,从而劳动报酬重又回到中等的水平。”

第74—75页“无疑值得指出,不是在社会达到绝顶富裕的时候,而是在社会处于进步状态并日益富裕的时候,贫穷劳动者,即大多数国民,似乎最幸福、最安乐。在社会静止状态下,境遇是艰难的;在退步状态下,是困苦的。”

第79页“根据对劳动的需求,劳动或是增减或是不增不减,亦即是人口或是增减,或是不增不减,对劳动的需求决定着必须给予劳动者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数量。”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工资量取决于劳动供求的竞争或劳动的供求关系;而对劳动者的需求量则以国民财富的增减,或是不增不减的情况为转移。

前面我们提出过探求市民社会处于静止状态时劳动工资量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供求处于平衡状态;两者似乎相互抵消,看来是静止不变的。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存在另一个决定工资量的原因。

在静止状态下,按亚当·斯密所说,工人生活很可怜,工资被压到工人仅够满足最不可或缺之需,因此造成所生婴儿的大多数无法成活。

由于缺乏生活必需品而造成死亡,这确实是残酷的遭遇,如果今后数百年间人数最多的国民阶级仍遭受这样的命运,这岂不骇人听闻。不可忽视,世界各地的人口在增多,肥沃土地都已有主,有益于生产和制造的新的自然力的发现则越来越少,因此我们距离静止状态更加近了。

总而言之,亚当·斯密及其大多数后继者的隐隐约约的意见是,工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的总数就是自然的劳动工资。

然而李嘉图敢于率直说出:“劳动的自然价格就是工人能资以生存及繁育后代的价格。”

利率

亚当·斯密把投于工业的资本的利息和企业家的工业利润都称之为“资本利润”。这一点对斯密关于利率的见解是颇有害处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卷中说,利润大小可以从货币利息大小判断,亦即两者有一定的比例,因此,从斯密关于利润量的见解中也可以推导出利率的高低。

亚当·斯密关于资本利润的研究,虽然关于各国不同时期的资本利润量有不少宝贵的记载,然而决定利润量和利息量的规律却谈得很少,很不详细。这一方面最重要的论述可以摘录如下:

第80—81页“我们知道,资本的增加,提高了工资,因而减低了资本的利润。在同一行业中,如果有许多商人投资,他们的相互竞争,自然会降低这一行业的利润;同一国家的各种行业的资本,如果全都同样增加,那么同样的竞争必对所有行业产生同样的结果。”

第87页“一国所获的财富,如果已达到它的土壤、气候和相对于他国而言的位置所允许获得的限度,在这个国家的福利停止不前的情况下,它的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也许都是非常低的。一国人口的繁殖,如已完全达到其领土所能维持或其资本所能雇用的限度,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寻求工作者的竞争必然非常激烈,使劳动工资低落到仅仅足够维持现有劳动者人数,而且由于人口已经非常稠密,也不可能再有增加。一国的资本,如与国内各种必须经营的行业所需要的资本相比,已达到饱和程度,那么由于资本的竞争,资本的利润便小到不可再小。”

第89页“资本家最高的普通利润率,也许是这样一种利润率,它在商品价格中占有应当归于地租的那一部分的全部,留给工人的仅仅是够维持生存的那一小部分。工人在任何地方得以从事工作,总需要维持他们的生活。但土地所有者则不一定非收地租不可。”

第88—89页“出借资金,有受意外损失的可能。所以,最低的普通利息率必须略高于最低的普通利润率。如果无此剩余,那么经营钱业则全无好处,出借资金的动机,就只能是友情和慈善心了。”

由此可见,亚当·斯密满足于划出利润和货币利息可据以升降的界限,并说明了在这一界限之内两者的大小取决于现有的资本量和资本竞争的强弱。

然而,斯密描述的现象,只不过是我们目前所见的现象而已。工资和利率在这里仍是两个彼此完全无关的、受竞争调节的因素,关于证明两者之间关系的规律则到处未曾谈及。

地租

亚当·斯密关于地租的起源和解释说道:

第44页“一国土地,一旦完生成为私有财产,有土地的地主,像一切其他人一样,都想不劳而获,甚至对土地的自然生产物,也要求地租。森林地带的树木,田野的草,大地上各种自然果实,在土地共有时代,只需出些力去采集的,现今除出力外,却需付给代价。劳动者要采集这些自然生产物,就必须付出代价,取得准许采集的权利;他必须把他所生产或所采集的产物的一部分交给地主。这一部分,或者说,这一部分的货币价格,便构成土地的地租。于是商品价格中有了第三个组成部分。”

第137页“在决定租约条件时,地主都设法使租地人所得的土地生产物份额,仅足补偿他用以提供种子、支付工资、购置和维持耕畜与其他农具的农业资本,并提供当地农业资本的普通利润。这一数额,显然是租地人在不亏本的条件下所愿意接受的最小份额,而地主决不会多留给他。生产物中分给租地人的那一部分,要是多于这一数额,换言之,生产物中分给租地人那一部分的价格,要是多于这一数额的价格,地主自然要设法把超过额留为己有,作为地租 。”

第138页“只有这样的土地生产物,才能经常送往市场售卖,即其普通价格足够补还产物上市所需要垫付的资本,并提供普通利润。如果普通价格超过这一限度,其剩余部分自然归作土地地租。”

第138页“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 ,而地租的高低,却是价格高低的结果 。”

这里会出现两种责难:

1. 土地所有者有收取地租的意向,但不能向其他人要求缴纳租金;

2. 亚当·斯密把出租田庄所得的收入称之为“地租”(参阅第一卷第五节(一)详述),所以在亚当·斯密的地租中是把土地本身的收入同投入田庄建筑物等的资本的利息混为一谈,因为这两种责难不属于我们目前考察的对象,所以这里不予讨论。

然而我们在这里必须十分注意,亚当·斯密关于地租的高低及地租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土地产品的价格的理论。

价格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卷第50—51页关于市场价格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商品通常出卖的实际价格,叫做它的市场价格。

2. 每一商品,每一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及运往市场的出售量和购买者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3. 如果运往市场的商品量少于实际需求量,那么有些购买者决心宁愿支付超过通常的价格而购买,通过购买者的竞争,市场价格便超过通常的市场价格。

4. 反之,如果运往市场的某种商品量超过实际需求量,那么全部数量不可能按历来的通常的价格出售,那些原来节制消费这种商品的人,或者说有限地消费这种商品的人,只是由于价格低廉才受诱惑前去购买。因此这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低于通常价格。

这种解释取自生活,这是事实。 [7] 现在我们要问,这番解释在科学上有什么可取之处?

竞争,供求关系是非常不稳定的,是多变的,犹如暴风雨的天气。

一个如此不确定的、变化多端的因素,怎么能用来作为学说结构的基础呢?

亚当·斯密无疑也有这种感觉,所以他试图以下列几点来解释统治竞争的规律。

第49页“在任何国家或一国的任何地方,劳动工资和利润都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规定,在通常和平均情况下工人的劳动能得多少,资本家的投资能得多少。”

“任何国家,任何地方,国家对于地租都征以一定的税收。”

“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在某地、某时通常的 那个标准,可以被视为当地、当时自然的 标准。”

第45页“在任何文明社会中,任何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可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或其中之一或二。”

第49页“一种商品的售价,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产、制造这种商品乃至运送这种商品到市场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那么这种商品按这种价格出售,我们就可以称这种价格为自然价格 。”

第52页“这样,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各种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时会把商品价格抬高到这中心价格之上,有时会把商品价格强抑到这中心价格以下。可是,尽管有各种障碍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固定在这恒固的中心,但商品价格时时刻刻都向着这个中心。”

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我青年时代初读亚当·斯密这些论述时的喜悦感受。斯密的著作给我带来了光明,理清了一个历来是杂乱无章的问题,现在观察无规则的竞争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生产费用被视为是自然价格的调节者,市场价格始终向着自然价格,因此竞争也是有限度的。

然而,这种喜悦好景不长,在对这个问题作了更深入的研究以后又出现了烦恼。

商品的自然价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自然劳动工资、资本的自然利润和自然地租规定的。

然而,如果试问,自然劳动工资又是什么规定的,那么回答是:由竞争规定的。如果问资本的自然利润是什么规定的,那么回答仍然是竞争。

由此可见,从规定自然价格的原因中摒弃竞争的说法,这岂非虚伪,岂非幻想 。

价格和地租的关系

如果商品售价刚好能偿付生产该商品时所耗用的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的通常标准的数量,那么这就是商品的自然价格。

从土地产品的售价中扣除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和生产该产品时所耗费的其他费用,剩余之数,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地租。

现在我们提问:“谷物的自然价格是多少?”

根据斯密的定义,得到的回答如下:

谷类的自然价格刚好等于生产谷类时所耗用的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的通常标准量的总和。

如果我们再问:“自然地租是多少?”

回答是:

农产品,亦即是谷类的售价中扣除劳动工资、垫支费用和租户的资本利润之后的剩余之数,这就是地租。

由此可见,亚当·斯密在规定谷物的自然价格时,地租是一个已知数;而在规定地租时,谷物的自然价格是已知数。

这是一个循环推论,初看时能使人聊以自慰,其实毫无所得,什么问题也没有说明。

如果y=a+b+x及

x=y-(a+b),

那么第二个方程式并不是一个新的方程式,而仅仅是第一个方程式的倒置,未知数y和x仍然没有确定。

不幸这种循环推论和上述关于从规定自然价格的原因中摒弃竞争的幻想,恰恰动摇了亚当·斯密全部学说的基础。

按斯密的学说,如果地租取决于农产品的价格,而农产品的价格取决于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这两个因素的量是竞争决定的,那么地租也应取决于竞争。

由此可见,在斯密看来竞争是劳动工资、资本利润、价格和地租的最终调节者。

对斯密的学说作了这样的概括以后,我们不得不问:这对解决我们的问题有什么帮助呢?

我们在前面最初提出的问题是说:

工人在自己的产品中应得的合乎自然的部分为多少?或者问,自然规定的属于工人的工资应为多少?

根据斯密的学说,工人所得取决于竞争,是现状支配的。

斯密在《国富论》第一卷第49页说道:“劳动工资在某地、某时通常的 那个标准,可以被视为当地、当时自然的 标准。”

然而,在时间的变迁中,现状总是要不断变化的,所以人们必然要问:

什么现状是公道的,亦即是合乎自然的呢?

斯密的学说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经过仔细的探索,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成为斯密探讨的对象。

斯密满足于把他所看到的各种事实,各种现象汇总起来,便于概观。然而仅是这一点,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已是一大功绩了。研究各种现象的原因,在当时的情况下还不是他的任务。

当前,工人对于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日益觉悟,未来他们将以不可抗拒之势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组织。现在提出国民收入的分配如何合乎自然,这个问题成了国家和社会兴亡的问题。

我在这里以及本卷中着重谈论亚当·斯密的学说——他的学说已经李嘉图、萨伊、劳(rau)、赫尔曼、内贝尼乌斯等人加以发展、校正和系统阐述——,之所以这么做有下列两个原因:

1. 我的研究的基础在斯密的著作之中,当我的研究工作开始之初,上述五位学者的著作尚未出版,或虽已出版而我还未见到。

2. 斯密的著作在大多数重要之点上仍然是国民经济学的基础。

我的研究是直接步斯密的后尘的,我发现了斯密学说有疏漏,于是开始了我的研究,所以在研究中我对斯密的学说自然常常要加以评议和矫正。另一方面,斯密的许多学说我是赞同的,这里就不再提及,因此很容易给人一种假象,我不予承认,甚至被我抛弃了。

然而,这并非我的本意,人们对这位天才的景仰都不至于超过我。我认为矫正和补充斯密的学说是对科学的促进,是我研究的课题,我对斯密怀有的高度尊敬的证据恰恰就在这里。

如果欧几里得由于未能证明他的第十一定理而没有将他的要义传下来,那么后世将会蒙受很多损失,几何学的发展将会晚得多。

如果斯密觉察到他的关于劳动工资、利率和地租的学说,本来只是对现状的说明,而不是对确定这些因素的规律的解释,于是继续深入这一研究,那么他的不朽作也许毕生不能完成了。

通过赫舍尔制造的巨大望远镜观看,肉眼所见的天空星云成了一群群星星,认为这就是宇宙体系,但是又出现了别的迄今尚未见到的星云。通过今天设计制造的更大的望远镜,赫舍尔见到的星云又成了一群群星星,但同时又发现了赫舍尔所看不到的星云。

通过巨大望远镜所能见到的界限之外,还有多少宇宙体系呢?!

宇宙无边无际,科学也是如此。加强视力是为了揭开新的天体,然而又出现新的奥秘,依靠科学上的新发现,智慧的眼睛将能洞察迄今未曾预料到的新问题。

斯密的智慧阐明了资产阶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他为后辈的研究节省了时间和劳力,虽然我们的天赋不及斯密,但补其疏漏,发现新问题,我们也是责无旁贷的。

第四节 工资

如果我们看到,世间享乐品的分配很不公平,又考虑到,工人的不可或缺的辛勤体力劳动所得如此微薄,那么每一个有自由思想的人必定思考自幼所获的这些印象和研究这些现象的原因,他自然会问:

1. 土地所有者为什么能不劳而得地租?工资为什么不能提高到使历来的地租全部分配给看来要求是很合理的工人呢?

2. 在各行各业中手工劳动的报酬如此微薄,这合理吗?这合乎天意吗?或者说,现在的状态是工人备受不可避免的强权压迫造成的吗?

采取各种考察的方法,我们有希望弄清这一问题,在这些考察方法中,研究“提高工资将会带来怎样后果?”的问题,是最合乎目的的。

然而,各行各业中的情况实际上非常错综复杂,要认清提高工资的后果,极非容易。要回答上述的问题,我们必须先求之于孤立国,因为那里的情况一切都极为简单。

在孤立国可耕平原的边境,土地不产生地租,田庄的收入限于补偿投入建筑物等方面的资本的利息,在那里工资的提高,地租将成负数,亦即是降到零以下。

所以,如果土地耕种者长期亏损,他一定不愿再建立新屋,一旦旧的建筑有倒塌危险时,他将放弃田庄。于是土地荒芜,土地的耕作逐渐向城市靠近,因为那里的地租可以抵偿提高的工资额。

被荒弃土地上的工人必将迁往靠近城市的一带,以谋求工作和生计,那里地租较高,能支付较高的工资。然而这些地带的田庄,已有许多人求业,最后被雇佣的工人的劳动产品仅仅够抵偿他所得到的工资。如果雇佣更多的工人,必将采用减低收益的耕作方法,那么就无法维持原来的工资。所以,外来的工人只有愿意降低工资才能找到工作。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工资,由于竞争,那里居住较久的工人的工资也受影响而下降。

由此可见,增加工资的尝试适得其反,工人的处境每况愈下。

由此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低工资在各行各业中是有根据的,提高工资是不可能的。

我们通过别的许多途径和别的推论,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因此认为工人所得不应多于他生活必需的观点,便广泛传播,甚至在学者心目中也根深蒂固,这就清楚了。

布朗基(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史》 [8] 第2卷第162页中)评论萨伊说:

“他追随同时代人的偏成,认为工资并不是为了让人生活,而是为了让人免于死亡,这样就足够了。”

如果我们不倦地思索,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见解,而是深究结论(通过这些结论我们已经获得了那样的结果)的原因,那么就可知道,我们所获得的这种结果是由于我们把利率的高低——它是孤立国结构的基础——看作是不容侵犯和一成不变所造成的。

如果利率降低,资本家从自己资本所得减少,那么工资甚至在孤立国可耕作平原的边境也能提高,土地的耕作不会停止,工人不会失业,也不会失去面包。

因此,上述结论便没有基础,完全没有根据。

由此可见,改良工人生活的问题最简单地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

为了使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产品中多占一些份额,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难道不能将利率降低一些吗?

然而,利率的高低不能任意调节,不是偶然确定的,而是受规律支配的。

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结论,合乎自然的工资的规定,取决于对决定利率高低和利率与工资的关系的规律的认识。

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困难而复杂的研究。

1826年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利率的短论,该文进一步阐述了上面提出的问题和谋求解答的另一些问题,现在我将这篇短文刊载于后。

第五节 关于利率高低的对话

甲: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里现行的利率为5%,为什么不是2%或10%呢?

乙: 利率同一切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目前利率为5%,这证明在利率这么高低时,供求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由于偶然因素利率上升到10%,那么供给将增长,需求将减低,结果利率将下降。如果利率暂时下降到2%,则出现相反的情况。

甲: 这一答复与如今国民经济学论述这一问题的著作如出一辙,但我还没有感到满意,因为这一答复讲的只是现象,而不是原因。如果利率已经固定,例如为5%,那么供求可以平衡,这是不言而喻的事。然而我想知道,为什么供求恰恰在利率5%,而不是在2%,或10%时保持平衡。

乙: 这一点取决于现有国民资本的数量。一个国家越富,利率则越低;反之,一个国家越穷,利率则越高。所以财富不断增长,利率则下降;财富不增不减,利率则固定不变;财富不断减少,利率则上升。

甲: 这种答复系经验之谈,这些话本身固然具有价值,但是它们只说明现象,而不说明现象的原因。为什么利率在富国较低,而在穷国较高呢?

乙: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正如商品过多会使价格下降一样,资本过多利率也会下降。

甲: 按这样说法,我们将永远兜圈子了。为了切断循环推论,我不得不向你提出这样的问题:商品和资本究竟什么原因会出现过剩?

乙: 节俭、勤劳和熟练技能会使商品过剩,从而产生资本过剩。

甲: 那好,我得把人的这三个特点视为国民财富的源泉。然而我要问,如果两个国家的民众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完全相同,那么财富和利率也总是相等吗?

乙: 不,那倒不是。同样的力量使用于肥瘠不等的土地,气候恶劣或气候温和的地带,使用于暴君压迫百姓、横征暴敛的地方,或自由和法制占统治的地方,其结果必然是很不相同的。人的精神特点使用于物上,人的精神特点和物的本性共同对产品的数量发生作用。

甲: 假定英国和北美的民众性格相同,土地、气候和制度两国也相同,那么能不能得出结论说,两国的相对财富,即全国财富按人口平均计算,以及利率必定都相等呢?

乙: 不,因为英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已有数百年之久,而北美则在近代才有文明的民族聚居,北美还拥有大片未开垦的沃土,可以广泛而有益地利用资本,所以北美的利率必然比英国高。

甲: 由此可见,不仅仅是人的精神力和精神力作用其上的物决定相对国民财富量和利率的高低,在两国的两种因素相等的情况下,还有第三种调节利率的因素,即两国民众定居的久暂性在起作用。

如果两国的气候、土地和居民的情况都相同,只是一国民众定居的时间长些,另一国民众定居的时间短些,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两国之间的区别,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前者不仅肥沃的土地,而且沙地和收益较少的丘陵地也都耕种,而后者则只耕种肥沃的谷地,在那里花费同样的人工,所得的产品远比从沙地和丘陵地得到的要多。

从这一实际情况的考察我们可以作出推论:

1. 如果劳动所得报酬越高,即劳动提供的产品较多,利率也就上升;

2. 相等的国民资本分配给1平方英里或2平方英里,利率的高低有很大差别,亦即是说,国民资本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与耕种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相比的国民资本对利率的高低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作这些讨论,目的无非是为了说明,利率因之升降的各种情况。

如果你熟悉某国的一切情况,你能不能不依赖经验而用数字确定,那里的利率应该为多少?

乙: 利率的高低决定于投入农业和其他行业的资本的利用情况。投于开垦肥沃土地的资本,可能获得10%或更高的利息。一旦肥沃的土地都被占有,人们转而开垦次等的土地,那么所用资本的利率将逐渐下降到5%,4%,甚至3%。

这就是说,利率的高低,以数字表示,取决于未开垦土地的性质,以及对已经开垦的土地的改良情况。

甲: 这一解释系出自目光敏锐的李嘉图的著作,它切合普遍情况,实际上也有用,但是还不足以成为一个规律。

今设想有一广袤的迄今尚未开垦的平原,那里土地的肥沃程度完全相等,还没有所有主,现在要问:“如果开发这块平原,那么利率与工资之间的关系将会怎样?利率应为多少呢?”

李嘉图根据一种土地优于另一种土地的解释,在这里——土地的性质完全相等——完全不适用,因此它无法满足人们对普遍规律所提出的要求。

除了这一缺陷之外,李嘉图的解释还有一个不足之处。

亦即是,我们在应用他的解释时必须借助于经验,从经验中求知识。然而,我们不想知道已经出现的情况,而想知道已经出现的情况的原因。

乙: 我还没有完全了解你说的意图。

甲: 举一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人们说,任何产品,任何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如果有人对这一解释感到满意,那么一切有价值的物品的价格都不外乎得之于经验,他就无法科学地确定任何一种产品或制造品的价格了。他已把价格的确定归之于不清楚的力量,无须深究为什么价格恰好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原因了。细心洞察问题的人便会知道,供求关系只是一种深奥原因的外表现象。市场商品充斥,这不仅仅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一种说明以往支付价格过高的标记,因为较大量地供应这些商品有利可图。由此可见,以往过高的价格是商品过多的原因,商品过多则造成过低的价格。于是市场价格始终处于波动之中,亚当·斯密说得很确切,生产价格是始终吸引着市场价格的中心。一旦市场价格和生产价格相符合,那么就不再有导致生产过多或生产过少的原因,于是供求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生产价格就是市场价格的调节者,市场价格虽然变化无穷,然而从长时间平均看,它与生产价格是相合的。

我的问题是:

资本的价格,即利率的高低,有没有像商品价格那样,以生产费用来进行调节?如有,那么资本的生产费用的尺度是什么?

乙: 这一点我无法回答,我觉得国民经济学迄今所作出的一切成就,都不能令人满意地回答这一问题。

甲: 然而,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不明白这一问题,我们就不能科学地阐述商品的生产价格。因为规定商品价格的各因素中,也包括投资的利息。如果我们对利息的认识只来自经验,即外表现象,那么我们势必把外表现象作为理由掺入我们想科学地解释和论证的问题之中。这样我们就会导致循环推论,得不出结果。

乙: 然而问题在于,你所希望的规定利率的因素是否可能存在,利率和工资之间是否确实有联系。

甲: 无论何处我们都可以看到,利率和工资都以一定数字表示。已经形成的利率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由一种不清楚的力量决定的,而是由人们合作产生的,人们受聪明的自私性所驱使,共同地——像群蜂营造蜂房一样——完成一项巨大的事业。由于这里的自私性产生于智力,因此凡是由自私性造成的一切,又可以通过智力去理解。所以问题不在于发现新规律,而在于理解已经发生的现象,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无数人的智力所造成的伟大事业——这是每个人的智力参与建设的,每个人只了解他自己工作的部分——应当由各人的智力去理解,每个人的智力应该能予认识。

第六节 各种规定和前提条件

一、 价值标准

通常的习惯是,田庄的收益和与务农有关的费用都以货币表示,虽然支出的一部分,例如籽种、牲畜饲料等物从来未经贸易,没有与货币交换。然而现在,农民将出售谷物等产品而得的货币的大部分,购买其他必需品,例如建筑材料、铁器和皮革制品等。本来这些必需品是与谷物交换的,农民只能以自己的产品换取他所需求的商品。货币在这里仅仅起交换手段的作用。

一年之内出售谷物所得的货币,与出售谷物的总量相比,如果一切谷物都折合成黑麦,则得黑麦每斗的价格。为交换必需品,例如铁器,所支出的货币总量,除以黑麦每斗的价格,便得出为获得这些必需品所必须支付的黑麦的斗数。依此类推,一个田庄的收支完全可以用黑麦的斗数计算。附带提一下,这种计算方法会产生下列一些问题:一眼就能看清,如果谷物价格下跌,国家征税不变,税收将占有田庄收益的更大一部分,实际上是税收提高了;此外,如果谷物价格下跌,工人的货币工资不变,工人将获得田庄收益的更大一部分,等等。

我们的研究以黑麦为价值标准,以黑麦一个柏林斗为单位。

二、 劳动的报酬

自由的劳动者通常拥有一些畜禽,例如一头乳牛、几头猪和一些家禽,一些必要的家具和一部分用以劳动的工具,例如铁锹和斧头等。所以他所获得的报酬,不仅是他的劳动的报酬,而且又是他使用自己拥有的资本的报酬,亦即是说包括劳动本身的报酬和资本的利息。

然而我们在这里要努力探求的是劳动本身的报酬,后面我称之为劳动工资 ,即报酬中扣除资本利息以后所剩余的那一部分。

判断一个劳动者的收入量,劳动者的计日工资并不是正确的尺度,因为

1. 按日计算的工资往往以四季气候及工作性质不同而不同,通常是夏季高于冬季,收获劳动的工资高于耕作劳动;

2. 常年工作和短工对劳动者的收入有巨大影响;

3. 工人除了得到按日计算的货币工资以外,往往还有津贴,如居屋、园圃、乳牛场、柴薪等,或无偿取用,或只支付低价;

4. 按日计算工资的劳动者,其妻子和未成年子女是否有或在多大程度上有劳动进益,这对他的收入有很大影响。

为了对劳动工资的问题求得一个比较确定的标准,我把一个工人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未满14岁的子女在一整年中 所得的货币工资和津贴加在一起,从中扣除投于家具、工具等资本的利息,把所剩余之数称为“工人一家一年劳动的工资”。为缩略起见,后文中我称之为“一人一年的工资”。

这样计算所得的工资额,根据其值折合成若干斗(柏林斗)黑麦,以黑麦斗表示,我称之为“a ”。

三、 劳动产品

如果从田庄的毛收益中扣除种种耗费,如维修房舍和设备,种子和饲料,管理费用和企业家的经营利润,以及为维持经营所必需的、既不属于田庄主出租田庄的收入也不属于工人得益 的一切费用,所得的剩余,在田庄主和工人之间分配,我称之为劳动产品。劳动产品除以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的人数,便得出每个工人的劳动产品量,我称之为“p ”。在营业中,在企业家扣除了管理费用和经营利润之后,所剩余的纯劳动产品将在投于营业的资本的所有者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

四、 工人

在一个田庄或一组田庄中,将投入的劳动和全部劳动产品除以工人的数量,就可得出一个工人的平均 成绩,根据这一平均成绩就可以进行估算和计算。在这类估算和计算中,关于个人的能力、成绩的差别都不作为考察的对象。全体人员的成绩以平均效果表示,这就是计算的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认为工人之间的不等性消除了,同一种类的全体工人在体力、技术、勤奋和责任性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后面的探讨都以这一假定为根据。

五、 必需的生活资料

一个工人家庭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取决于它扶养其子女的人数,如果这一点都不能肯定,那么就无法确定必需品了。

我们的目的是研究资产阶级社会处于稳定状态时调节劳动工资和利率的各种规律,所以我们必须把工人的数量视为是不变的,认为工人家庭从总体上说所生育的子女,足以补充由于年老和死亡不断减少了的工人数。因此,劳动力看来也是一个不会折旧的、不会变化的量。

一个工人家庭——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维持劳动能力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总数,我根据其价值定为每年a斗黑麦。

以“a”为表示的这些必需的生活资料,我们认为是一个由经验得来的已知数。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不允许与布朗基的术语“免于死亡的”工资相混淆,因为这里所讲的生活必需品不仅能维持工人的生活,而且还能维持其劳动能力。然而,各种享乐用品并非维持生活所绝对必需的,我们称之为“a”的必需品中不包括这些。

设劳动工资=a,从中减去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a,则工人所得的剩余为a-a,我们以y代之。因此a=a+y。

六、 资本

我所说的“资本”是指在自然力的辅助下通过人类劳动所完成的产品,使用这种产品可以提高人类劳动效率,可以与土地相分离,虽然树木和建筑物还具有毁灭的形态。

七、 利率

在借贷资本所得的利息中通常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

1. 借方为了能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资本,以归还同值资本为条件所支付的报酬;

2. 资本出借就有可能蒙受损失,较长期出借经常可能蒙受损失,为此所支付的保险金。

本书中我所称的“利率”仅包含这两个组成部分中的第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的利率,实际上只反映第一种假设中支付给不会遭受损失的出借资本的利息。

这样规定的利率,我称之为“z ”。

八、 地租

地租的概念在本书第二版第一卷第五节(一)中已作详细讨论。

为了免除读者翻阅之劳,我在这里扼要叙述如下:

我所说的地租不同于亚当·斯密、萨伊等人的田庄收入,我指的是从田庄收入中扣除建筑物、树林、围墙以及不从属于土地的有价物品 的利息之后所剩余的土地租金。

第七节 企业家利润、勤奋的报酬、营业利润 [9]

一、 企业家利润

从一个企业家所得之中如果扣除:

1. 所投资本的利息;

2. 船只保险、火灾保险、冰雹等保险费用;

3. 担任业务领导的、安排和监督的办事人员和经理人员的报酬,

通常还有剩余留给企业家,这就是企业家利润。

资本的使用得到计划中的利息的补偿,经营的风险由扣除的保险金担保,业务领导的辛劳由经理人员的酬报补偿,那么企业家获得利润的理由是什么?企业家的利润通过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没有被消除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如下:

任何保险公司都不担保一切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风险;风险的一部分总是由企业家自己承担的。仅仅是产品、制造品和交易的商品的价格的下跌,就可以使田庄的租赁者、工厂主和商人失去自己的全部财产,任何保险公司都不担保这种风险。

但是有人会反驳说:

一个人在开始经营时把估算定在产品或商品的原来平均价格上,由于价格下降到原来的平均价格之下,他就可能遭受损失;然而常常,也许更经常由于物价上涨使他得益,风险可以从利润的展望中得到补偿,因此不必要求赔偿。

保险公司可以按此原则办事,但是个人却不能。因为公司中每个股东只拿他的一部分财产 冒险,而企业家则是拿他的全部财产 孤注一掷,企业家利润何以必须存在的原因就在于公司和企业家个人两者之间的不同上。

拥有10,000塔勒资产的人,以1塔勒下注,不会危及他的幸福;赢钱时的喜悦可以补偿输钱时的不快。然而,如果他将全部资产10,000塔勒孤注一掷,那么在最好的情况下他的财产能增加一倍,这带给他的幸福绝不能抵偿他在最坏的情况下由于失去全部资产因而享受与生活全无着落时的痛苦。

一个拥有资财能担负获得国家官员必备知识的费用的人,他就能选择,或者献身于公务,或者成为企业家,担任这两种职业的能力是相等的。如果他选择前者,那么在他被任用以后他毕生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如果他选择后者,那么不良的商情可能立即使他破产,他的命运将令他成为工资劳动者。

对未来的展望是如此不同,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去当企业家呢?如果得利的可能性不比损失的可能性大得多的话,谁愿这么做呢?

丧失一部分资产或全部,人们感到被夺走的幸福和愉快比增加一部分资产或全部所增添的幸福和愉快多些;那么在各行各业的经营中,得利的可能性必然也以同等程度大于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亚当·斯密及其同时代的英国学者都把投资的利息与企业家的利润混为一谈,称之为“利润”。

将来源如此不同的两个因素融合在一起,因此要认识劳动工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几乎不可能了。就我所知,萨伊最早发现斯密体系中这一缺点。

二、 勤奋的报酬

企业家营业,对于业务的安排和领导,对于雇佣工人的监督要收取一定的报酬,初看起来这种报酬与他所雇用的分担其辛劳的经理人员、会计或督察人员应得的薪水是相同的。

然而,企业家自负盈亏的工作和雇用的经理人员的工作是很不相同的,虽然两者的能力和知识相同。

由于商情变化不定,在企业蒙受损失,企业家的财产和声誉发生危机的时刻,企业家必须处心积虑设法避免灾祸临头,绝不能高枕无忧。

在这种情况下,受雇用的经理人员的处境则不同。他白天已经切实工作,晚上疲乏回家,则自觉已经尽了职责可以安然入睡了。

然而企业家却有不眠之夜,这是徒劳无益的。

企业家制订计划,设法避免遭受不幸,唯有高度集中全部精力,计划才能制订出来,受雇用的经理人员虽然会认真地尽自己的职责,但是对计划的关心则是隔了一层。

困难是发明之母,由于窘困的处境,企业家也就成了他所在部门的发明家和发现家。

使用新机器比使用旧机器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新机器的发明者有权得到多余的部分,多余的部分作为发明的报酬为发明者所享用;同样,企业家由于付出较大的精力,作出了比受雇的经理人员更多 的贡献,超出的部分理应作为企业家勤奋的报酬。

为实现自己计划而工作和自己承担风险的企业家,如果资格与受雇用的经理相同,尽管经理很忠于职守,但企业家所发挥的效率就比那个经理高,企业家除了得到管理费用以外,之所以还应得到我们称之为“勤奋的报酬”,原因就在这里。

在一般的手工劳动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形。工人包工装土,如果他意识到,每一铲都对自己有益,能增加自己的收入,他就能增强自己的力量;而忠于职守的雇佣工人 则不得不依靠自觉的道德观念去战胜辛劳,尽管力气相等,能力相等,工作效率就比前者低,而且容易疲劳了。

工人按计日工资的工效远不如包工制的工效,经过这一考察,我们对工人的评论也就温和了,因为我们不能把工效低单纯归因于懒惰和玩忽职守(人们往往有这样的看法),而应把这一点部分地归因于不同的、不以工人意志为转移的效率。

三、 营业利润

企业家的收入超过 投资的利息和管理费用的部分,即为企业家利润和勤奋的报酬,为表述的简化起见,我统称之为“营业利润”。

资本投于生产,才能提供好处,这是狭义概念的资本。资本的收益决定于资本出借时的利率的高低。

投资生产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企业,这个企业的存在又必须有一个企业家为前提。

企业在扣除一切有关的垫付和费用以后还能向企业家提供纯收益。这个纯收益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营业利润和资本收益。从纯收益中扣除营业利润,便得出资本收益,从资本收益中能计算出利率的高低。

投于营业的资本按这样方法分析可求得资本的收益,那么在下列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不顾企业家身份,把他视作资本家以营业利润雇用的经理人员;但是,企业家由于受自身利益的驱使,总在谋求最高的资本收益。

(根据第六节三的解释,劳动产品中不再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已被扣除,所以在劳动产品的分配问题上只有工人、资本家和地主参与。)

第八节 论由劳动形成的资本

原始人类来到大地,如果大自然没有提供丰富的野生植物,没有提供果实以维持他们的生命,他们肯定早已饿死。

如果我们想探明资本的起源和没有资本的、仅仅靠自己的劳动为生的、可以自己创造资本的人们的社会状况,那么我们只需想象一下热带诸国的情况,那里芭蕉、椰子、面包树果 [10] 以及甘薯、玉米等南方果实足以养活人类;那里每年用树干搭一次小屋,上面覆盖着芭蕉叶,足以提供保护,芭蕉叶还可用以遮体。

洪堡在他的著作《自然观》(ansichten der natur )中写道:“自从人类最初从事耕作以来,只要存在传说和历史记载,我们发现热带地方都种过芭蕉。”

上述三种树木都是天然产物,无须人力帮助种植。但是甘薯、玉米则需要翻耕土地。然而在肥沃而松软的土地,用一根棍儿就可以将覆盖在地上的植物清除掉,掘开表土进行播种,不必使用需要投资的器具。

移居热带的民族的逐渐发展的情况,我们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1. 我们认为这个民族不仅没有资本,而且没有知识,对于我们今天已大大推动生产的发明和发现一无所知。

因此资本的形成只能十分缓慢地进行,资本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劳动,而且取决于才智的发展,因而是两种不同因素的产物。才智的发展是文化史上的事,对于我们的研究目的关系不大。

2. 我们设想,有一个其能力、知识、技术与欧洲文明民族完全相同的民族迁往一个热带国家,这个国家既无资本,又无工具,现在试问,在民族的才智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将怎样形成?

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况:

(1)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交往,可以将自己收集和节约下来的果实与其他物品,特别是工具和机器相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将是劳动本身的产品与其他的包含工资、利息和地租三因素的产品相交换,关于我们试图研究的问题,这里我们没有得到启发。

(2)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没有贸易往来,它与外界隔绝,资本的形成由内部进行,不受外来影响。

下面的研究我们是以第(2)种情况为根据的,此外我们还假定:

(1)这一国家山区蕴藏着欧洲工业制造产品所需的一切金属。

(2)这个民族的人口很充足,一旦具备了必要的资本,就可以像欧洲那样实行劳动分工。

(3)这个民族的聚居地,土地到处都一般肥沃,同时又非常辽阔,任何居民都可以无偿地占有土地。

这一民族不拥有资本,那里的土地没有交换价值,在这个民族中没有主仆关系,人人都没有区别,都是工人,都必须以劳动为生。

这里我们所谈的是最简单的状况,如果加以考察,我们首先就有希望得到关于劳动工资和利息两者关系的解释。

由于我们将考察的场所系设想中的热带国家,那里不产我们所食用的谷物,谷物在那里不是最主要的粮食,黑麦在这里不可能是价值尺度,不是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标准。

这里我们必须假定,一个劳动者一年内所需的生活资料作为产量的单位或标准。

我把这些生活资料称之为“s”,s的1%称之为“c”,因此s=100c。

假设劳动者能克勤克俭,一年内通过双手的劳动能生产多于他生活必需的10%,亦即是1.1s,或者说110c,那么产品在扣除他必需的生活消费以后还剩:110c-100c=10c 。

因此,他在十年之内便能贮存 [11] 供他一年生活之需,这一年里他不必劳动,或者在一整年中可将他的劳动使用于制造有益的工具,亦即是创造资本。

现在我们来考察他的创造资本的劳动。

他用破碎的火石加工木材,制成弓箭,用鱼骨制箭头。用芭蕉树干和椰子外壳的纤维制成绳索和细线,绳索用作弓弦,细线可以织鱼网。

第二年他又从事食物的生产,现在他有了弓箭和鱼网,使用这些工具他的劳动所得大大增加了,劳动产品丰富多了。

假设他的劳动产品——在扣除他的工具损耗以保证他的工具完好的条件下——因此由110c增加到150c,那么他在一年之中就能剩余50c,现在他只需两年时间用于生产生活资料,第三年又可用于制造弓箭和鱼网。

从这时起他自己已不需使用新制成的工具了,因为以前生产的已足够满足他的需要,然而他可以将工具出租给至今还没有资本的劳动者。

这第二个劳动者历来每年产量为110c,如果他借得资本,这项资本中包含着生产资本的劳动者一年的劳动,那么在所借得工具与归还时的工具保持价值不变的条件下 [12] ,他的产品为150c。依靠资本增产为40c。

由此可见,第二个劳动者借用资本可支付40c 的租金,生产资本的劳动者付出一年的劳动可持续地 获得这笔租金。

这里说出了利息的来源以及利息与资本的关系。

资本与利息的关系正如劳动报酬与该劳动所生产的资本的租金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情况,一年劳动的报酬=110c;一年劳动所生产的资本的租金为40c。

因此两者的关系为110c∶40c=100∶36.4,利率为36.4%。

然而有人会反驳说,40c的租金并不是一年劳动的结果,因为这个劳动者花了10年时间生产出他在创造资本时所消耗的生活资料。所以租金是10+1=11年的结果,每年平均仅为40c/11=3.64c。

对这个问题可以这么回答:

没有资本的劳动者每年劳动所得的产品报酬为110c。其中他必须扣除生活消费100c,他的辛勤努力 仅得10c的报酬。

所以我们必须将劳动者的报酬分成两个部分,即:

1. 劳动者为维持劳动能力必须消费于生活的部分;

2. 劳动者辛勤努力 所得的部分。 [13]

根据上面假定的数字,这个劳动者一年辛勤努力,如果用于生产食物,可得10c,如果用于资本生产,则可得3.64c 的租金。

两者的比例亦即为10∶3.64,或100∶36.4。

这一结果与资本和利息的比例相同,我们可以取年劳动或年辛勤努力为尺度。

如果在某一时间,全民族的每个工人都有一年劳动生产出来的资本,那么资本生产是持续下去呢还是就此停止呢?

现在将两个劳动者作比较,其一拥有弓箭和鱼网等工具,另一备有铁锨、斧子和铁钉,尽管资本也很少,后者翻地用铁锨,不似前者用棍杖,后者用斧加工木材,前者则用破碎的火石,我们发现,同样的熟练程度,同样勤奋努力,同样的体力,两人劳动所得的结果是很不相同的。第二个用铁锨和斧子的劳动者在一年以后所获的产品一定大大超过第一人。

铁锨和斧子本身是人类劳动的产品,这些工具提供了高度的效益,因此促进人们生产这些工具,从而扩大了资本的生产。

个体劳动者制造弓箭等物不需依靠他人。然而炼铁和加工铁则必须实行分工,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把生产资本的劳动者视为一个团体,它有共同目标,共享自己劳动的全部收益。

现在假定,整个民族逐渐都备有铁器,每个劳动者所使用的铁器系一个从事资本的生产者两年劳动的产品,那么现在每个人都拥有两年劳动的资本。

提高人类劳动效率的工具,在资本积存只有如此程度时,是非常不完善的。所以资本的生产将不断发展,国家不断用3年、4年、5年或更多年劳动生产的资本装备每个工人,每人的劳动产品由于资本的不断增长也逐渐增长。

这里不禁要问:

劳动产品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是否保持同步,亦即是否保持正比例的关系,例如使用3年劳动生产的资本是否能带来一年劳动生产的资本的3倍租金,亦即是40c×3=120c ?

我们知道,并非每一项投于工具、机器、建筑物等的资本对促进劳动的程度都是相等的,比较有效的。

建造一座磨坊,并将它投入使用,它能使磨研谷物的人增产,至少20倍;或者说,一个人使用磨坊磨谷,数量能超过20人用手工磨研,而且质量更好。

一人用两匹马驾犁,翻耕土地的面积能超过30人用铁锨翻地。

由此可见,生产资本的劳动在兴建磨坊和制造耕犁上得到有益的、报酬很高的使用。一旦这两者的数量满足了需要,继续制造耕犁和兴建磨坊不仅得不到像最初那样高的租金,而且完全得不到租金。

工具或机器,无论怎样有益,其数量总有一个限度,超过限度便不再有益,而且也无租金可得。

一旦达到这一界限,生产资本的劳动应从事生产其他有价值的物品,即使这些物品得益少些,带来的租金比以前少些。

生产资本的工人考虑到和为追求自身的利益,首先将自己的劳动用于生产最能发挥自己的力量、最能收效的那些工具和机器,然后,如果这些产品的数量已经足够,则将自己的劳动用于生产非常有益的、然而促进工效则不如前者的工具和机器,因此在出借这些物品时只能收取较少的租金。

后面研究中有一个颇为重要的现象,它的原因在这里已有表露。这个现象是:新投于企业或营业中的追加资本,所得的息金不如原先投入的资本。

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到处都可见到,但资本的尺度不是以年计算的劳动,而是货币。使用资本改良土壤,这一现象颇为明显,在那里为改良土壤第一次投资1,000塔勒能带来15%之利,第二次1,000塔勒也许只有10%,第三次仅仅还有5%。如果继续不断投资,例如用于深翻表土层,那么超过一定程度只能获得3%,2%,甚至只有1%的利息。

一个零售商或一个工厂主,他在自己住所附近销售商品,营业中拥有10,000塔勒的资本,收利5%,如果他的销售额增加,他的商品在住所范围之外更远的地方销售,那么就需追加资本。

如果情况不变他要推广销路,唯有降低他的商品的价格才能做到,然而结果是最后投入的资本的效益减少。

第九节 工资和利率的形成

如果以年劳动量为单位计算资本量,那么生产资本所需的人力的消耗就成了计算的尺度。如果以货币表示资本,货币本身就是人类劳动和资本的产品,那么劳动产品就是资本的尺度。不论使用哪一种尺度,一如上面所述,新追加资本所能增加的人类劳动产品在程度上少于先投入的资本。

现在不禁要问,资本效益的递减可用何种系列数字来表示。

如果系列数字所必需的条件较为完备,那么资本和劳动产品关系的研究将成为一项特殊研究的对象。这里自然就有需要求出一个不断递减的系列数字,与这里要求相适应的是几何系列数字,它的基数是一个分数,如9/10,(9/10)2 ,(9/10)3 ,(9/10)4 ……

为了将以后的研究与一定的数字相连接,便于继续叙述,我暂时假定,一个劳动者

使用第1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40c

第2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40c×9/10=36c

第3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36c×9/10=32.4c等等。

继续作上列的计算可得下表:

全部劳动产品

一个劳动者不拥有资本,可提供 110c

使用第1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40c 150c

使用第2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40c×9 / 10 =36c 186c

使用第3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36c×9 / 10 =32.4c 218.4c

使用第4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32.4c×9 / 10 =29.2c 247.6c

使用第5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29.2c×9 / 10 =26.3c 273.9c

使用第6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26.3c×9 / 10 =23.7c 297.6c

使用第7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23.7c×9 / 10 =21.3c 318.9c

使用第8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21.3c×9 / 10 =19.2c 338.1c

使用第9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19.2c×9 / 10 =17.3c 355.4c

使用第10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17.3c×9 / 10 =15.6c 371c

使用第11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15.6c×9 / 10 =14c 385c

使用第12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14c×9 / 10 =12.6c 397.6c

使用第13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12.6c×9 / 10 =11.3c 408.9c

使用第14批投资(一年劳动量)增产11.3c×9 / 10 =10.2c 419.1c

资本的增长对工资的影响

在我们这里所谈的民族内还没有雇用别人为自己劳动的资本家,而是每个人都为自己劳动。劳动者分成两类,一类从事资本生产,另一类使用借来的资本为自己劳动。

属于第二类的成员,我称之为“工人”,没有给予其他同义语。他们的劳动产品在扣除借用资本的利息以后,其剩余是他们的劳动报酬,即工资。

如果社会处于繁荣阶段,每个人都有一年劳动所生产的资本,这一资本的出借者可收租金40c。

如果资本的生产持续不断,而且能使每个工人分得两年劳动量的资本,那么第二批资本的出借者便不能得到40c,而仅能得到36c,因为工人使用第二批资本的效益不能高于36c,如果要求高于此数,人们对这批资本便不屑一顾。

试问现在工人对第一批借资是否继续愿意支付40c的租金,或者亦如第二批借资只愿支付36c呢?

如果某一生产资本的工人,已经生产完毕第二批资本,并且将它以36c的租金借给另一工人,后者以前所借的一年劳动量的资 本向债权人支付租金40c,现在他一定会退回这一高息资本,而愿接受低息资本。生产资本的工人收回了他以前贷出的资本,这时第二批资本的生产已经完成,现在他有两批资本需要贷出。如果他不打算勉强接受36c的租金而贷出一年劳动量的资本,那么这两批资本都不可能有人问津。这两批资本对他本人毫无用处,所以他不得不将两批资本都以36c的租金出借。

虽然有人会责难说,第一批用一年劳动量生产的资本即器械,在形式方面不同于第二批用一年劳动量生产的器械,两种形式不能相互替代,因此一种不可能成为另一种的尺度。

然而问题并不在这里,而在于因资本的增加从事于资本生产的劳动的报酬正以40∶36的比例在下降,从事于资本生产的劳动,不论是用于生产弓箭,还是生产斧铲,所得租金均为36c,因为如果一个劳动部门所获的报酬比另一个高,那么必将有许多工人转向这一劳动部门,结果又恢复平衡。

商品的价格不会因购买者不同而不同,商品的价格不是根据商品对个别购买者的个别价值而定,它对所有的人都是划一的,同样,资本的价格,即出借资本所得的租金,并不根据全部 资本对借方提供的效益而定。或者说,等值的商品,含有等量劳动的资本,在同一时间不可能有两种不同的价格。

全部资本在出借时提供的租金是由最后投入的那部分资本的效益决定的 。这是利息学说要义之一。

根据上列表格,借得两年劳动量的资本的工人,

劳动本身所得…………………………110c

使用第一批资本得…………………… 40c

使用第二批资本得…………………… 36c

因此劳动产品为………………………186c

其中必须向资本所有者支付两批资本

的租金,每批为36c…………………… 72c

因此所得为……………………………114c

这个工人如果借用一年劳动量的资本,他只能得110c的收益。

如果他借用三年劳动量的资本,那么他的收益为

劳动本身所得……………………………110c

使用第一批资本得…………………………40c

使用第二批资本得…………………………36c

使用第三批资本得………………………32.4c

总计218.4c

其中必须向资本所有者支付三批资本

的租金,每批为32.4c=………………… 97.2c

工人所得为………………………………121.2c

由此可见,资本增加则租金降低,这对工人有好处:提高了劳动的报酬。

欧洲的工人阶级处境困苦,人们往往归咎于机器的使用日益增多,而目前我们所讨论的社会状况则是,随着资本的增长,机器使用的广泛,工人的生活蒸蒸日上,处境越来越光明。

事实上,由于有益地利用自然力及能大大提高工效的机器,社会上人数最多的阶级,他们的劳动效率越来越高,创造越来越多,然而却越受压迫,这是反自然的矛盾现象。

下面我们必须来探讨这种矛盾的原因。

第十节 资本增长对利率的影响

上文已经指出,利率等于使用等量劳动(例如一年劳动)的资本所得的租金与等量劳动所得的报酬(工资)之比。

这里工资和租金的比例与投用的资本和由此所得的利息的比例相同。

如果使用一年劳动量的资本,那么在一年中劳动可得报酬110c,租金为40c;比例为110∶40,利率=40/110=36.4%。

在使用两年劳动量的资本时,劳动报酬为114c,租金为36c,利率为36/114=31.6%。

使用三年劳动量的资本时,劳动报酬为121.2c,租金为32.4c,利率为32.4/121.2=26.7%。

使用四年劳动量的资本时,劳动报酬为130.8c,租金为29.2c,利率为29.2/130.8=22.3%。

在资本不断增长时工资、租金和利率的比较

工资 租金 利率

1年劳动量的资本 110c 40c 36.4%

2年劳动量的资本 114c 36c 31.6%

3年劳动量的资本 121.2c 32.4c 26.7%

4年劳动量的资本 130.8c 29.2c 22.3%

在资本不断增长时,利率降低的速度比租金大得多,因为工资同时在上升,租金除以工资等于利率。

资本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在这里是资本的尺度。实际上资本通常以货币表示,以货币计算。用雇工的年劳动计算资本量——人们需要以这样计算的资本来支配或购买雇工的年劳动,——虽然对某一资本的价值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比以货币计算更为明确,但毕竟不大寻常。

此外,在确定利率时,资本如不以年劳动量而以货币表示,这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以c=1塔勒,那么一年劳动的工资=110塔勒,一年劳动量的资本也=110塔勒,这一资本带来的租金=40塔勒。租金除以资本等于利率,亦即是40/110=36.4%。

同样可以求得使用两年劳动量的资本的利率,应该为31.6%,用上述方法不会得出别的结果。

第十一节 资本的增长对于生产资本的劳动所收取的租金量的影响

我们知道,生产资本的工人每有新资本产出,如果资本超出当前所需,收取的租金则越来越少,如果新资本影响原有资本的收入,降低了原有资本的价值,那么人们要问:是什么推动他继续生产资本呢?

我们应当记得,资本是劳动的产物,资本只能是劳动者所生产的多于他所消耗的那部分东西构成的。

如果工人的剩余越少,积蓄资本的时间则越久,如果我们考虑到工人是处身于社会之中,那么为了积累足够一个人一整年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以便他创造狭义的资本,即制造器械,建造房屋等等,就必须要有数量更多的工人。

建造一所房屋如果需要10个人一年的劳动,如果一个工人一年的努力能获得供两年的生活之需,那么获得这所房屋,他就需付出20年的努力。例如年工资为200c,工人生活所需为100c,年剩余为100c,那么建造这所房屋的费用为200c×10=2,000c,为了积攒2,000c,就必须2,000/100=20人花一整年的劳动。亦即是说,获得这所房子需耗费20人一年的努力。

反之,如果工资仅为110c,剩余为10c,那么建立这所房屋需耗费110c×10=1,100c,这所房屋必须通过1,100c/10c=110人的一年努力才能获得。

由此可见,资本的生产费用可以根据获得资本所需的努力年限计算求得。

工人的剩余越少,或者消费不变,工资越少,则资本的生产费用越高。

工资的增长会增加商品的生产费用,但是会降低资本的生产费用。

生产资本的工人的目的是为了使他的年劳动获得尽可能多的租金。现在一方面资本增长,同时利率降低,因此资本的收入也降低;然而另一方面工资与资本同时增长,工资增长,又降低了资本的生产费用。

由此可见,生产资本时存在两个相互制约的因素——由此大概可以推论,资本扩大达到一定程度,生产资本的劳动能得到最高的租金。

下面举几个数字例子加以说明。

使用两年劳动量的资本,劳动产品为

劳动本身生产…………………………110c

第一批资本生产…………………………40c

第二批资本生产…………………………36c

总计186c

工人借用两年劳动量的资本,一年劳动量的资本必须支付

36c,两年共计……………………………72c

留给工人的为……………………………114c

如果生产资本的工人自己拥有资本,用以进行生产,那么他也应由收入中扣除利息,因为他出借资本也能获得这么多的收益。

生产资本的工人从上面114c的剩余中为生计消费100c,他一年的努力还剩余14c。

为积聚等于一年工资量的资本,他需要花费114c/14c=8.14年的时间。亦即是说,8.14人共同从事资本的生产,一年劳动所产出的资本。这批资本如果出借,可得36c的租金。36c被8.14人除,每人可得租金4.42c。

使用三年劳动量的资本

劳动产品为110+40+36+32.4=218.4c

其中扣除利息,一年劳动量资本

的利息为32.4,三年为97.2c

留给工人的为…………………121.2c

扣除必需的生活消费后剩余…………21.2c

为积聚等于一年工资量的资本,需要121.2c/21.2c=5.72人花费一年的努力。一年劳动量的资本可得32.4c的租金。亦即是一个工人一年努力可得32.4c/5.72=5.66c的租金。

使用四年劳动量的资本

劳动产品为110+40+36+32.4+29.2=247.6c

其中扣除利息,一年劳动量资本

的利息为29.2,四年为…………………116.8c

留给工人的为……………………………130.8c

扣除必需的生活消费后剩余……………30.8c

为积聚等于一年劳动量的资本,需要130.8c/30.8c=4.25人花费一年的努力。一年劳动量的资本可得29.2c的租金。亦即是一个工人一年努力可得29.2c/4.25=6.87c的租金。

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一年所得的租金,在使用两年劳动量资本时只有4.42c,使用三年劳动量资本时上升到5.66c,使用四年劳动量资本时为6.87c。

由此可见,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在资本增长、利率下降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劳动比在资本短缺、利率增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租金,亦即是说,他们受本身利益所驱使而增产资本,尽管他们的劳动产品即资本由于利率的下降,价格也有所下降。

如果有人反驳说,固然生产资本的工人由于增产资本获得了较多的租金,但是,他们的利益要求多产的资本只留作己用,不让其他工人从中得到好处,于是利率可以保持在以往的高度,那么我们必须考虑,生产资本的工人并不占有垄断地位,如果生产资本的劳动所得的报酬高于其他劳动,其他工人将立即转而从事资本的生产。

第二类工人向第一类工人的转移将持续到报酬出现平衡时为止,亦即是两类劳动的报酬相等时为止。

这里又产生一个问题,两类劳动的报酬,一类报酬为永久性租金,而另一类为产品本身,哪一种标准是两类报酬的共同尺度呢?

这里的回答是:如果工人将自己的剩余出借以求取得利息,那么他一年努力的报酬就变成了永久性利息,它可以与生产资本的工人所得的租金相比较,可以根据这一标准——例如以若干塔勒或以若干斗黑麦——进行计算。

假定两类工人使用不等量的资本,第一类工人拥有三年劳动量的资本,第二类工人拥有两年劳动量的资本。

如上所说,生产资本的工人所得的租金为5.66c。使用两年资本的可得报酬为114c,剩余为14c,利率等于36c/114c=31.6%。所以第二类工人的剩余可以获得14c×31.6%=4.42c,而第一类的工人可获得5.66c。

如果两类工人都使用三年劳动量的资本,那么报酬=121.2c,剩余=21.2c,利率=32.4/121.2=26.7%,出借剩余所得的利息为21.2c×26.7%=5.66c,由此可见,此数与生产资本的工人所得的租金恰好相等。因此,投资之数相等,两类劳动的报酬也均衡,于是一类工人向另一类转移的原因也就不存在了。

生产资本的工人,如果使用下列资本量,可得的租金为:

2年劳动量资本 租金4.42c

3年劳动量资本租金5.66c 差距1.24c

4年劳动量资本租金6.87c 差距1.21c

由此可见,租金随资本的增长而增长,但是这一增长本身或者两个相邻资本的租金差距则在下降。这种现象证实了前面所作的推测,即这种租金不会持续地同资本一起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最高点。为了深入阐明这一问题,现在继续进行已经开始了的计算,其结果列表如下:

表 a

推论 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出借每年劳动所得的租金,随着资本增长而增长,尽管利率同时却在下降,然而投资达到8年劳动量时租金最高,此后租金又加速下降。

工人受自己利益的驱使,不断增产资本,直到他的劳动得到最高租金的报偿时为止,根据这里的计算,每个工人应有8年劳动量的资本。

在这里,劳动能得到最高租金的报偿时,工资为184.5c ,利率为10.4%。

第十二节 地力和气候对工资和利率高低的影响

如果由于地力的减低,拥有等量资本的工人获得比表a所示少1/4的劳动产品,那么利息及工资也将降低1/4,如果将制订表a所依据的计算方法应用到这里,那么一个工人如不拥有资本,他的劳动产品为110×3/4=821 / 2 ,使用一年劳动量资本,增产量为40×3/4=30。

在这样情况下,即使使用一年、二年、三年,甚至四年劳动量的资本,工资仍不足以达到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额。因此指望劳动创造资本更无可能了。直到相对资本增长到五年劳动量时,劳动得到报酬为142.4×3/4=106.8,这时才有剩余6.8,才能积聚资本。

由此可见,人类要生存,资本必须先行。

现在整个欧洲的情况就是如此,因为即使在意大利和希腊的南方气候最温和的地方,一个民族如果毫无资本,亦即是没有衣着、没有住所、没有器械等,它必将因贫困而灭亡。

然而,资本并不是(如费尔巴哈所说的世界)由本身及内部必然性产生的,而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条件,然而并不是从原始时代起就已存在,而是由尚未拥有资本的人的劳动生产的。

这里出现了一个循环推论,一个看来无法解决的矛盾。

如果我没有误解的话,在科学中,例如在讨论工资和利率时,到处也存在着矛盾,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很不充分的原因,也许就在于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事实上,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作努力,谋求发现一个关于资本和劳动产品之间关系的规律,由此解决上述矛盾,然而总是徒劳无益。

虽然为较高程度的相对资本设计一张比较符合实际的、说明资本和劳动产品关系的表格并不困难,然而,这样形成的排列直到资本较低程度,或者说到零,即到资本的起源点,那么同样的矛盾又将展现在眼前。

如果q代表投资量,劳动产品p是q的函数,然而我几乎用遍了代数的一切形式建立的方程式,都没有能说明这里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

后来,过了很久,由于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这一问题未能解决的原因我在下列考察中发现了,于是我也就清楚了。

人类的发祥只有在大自然非常慷慨,无须人类费力就能提供芭蕉和椰子的地方才有可能,只有在气候温暖,衣着和房屋都非绝对必要的地方才有可能,只有在那种地方劳动本身才能变成资本。

资本在这片乐土上积聚以后,同时人口也增长起来,由于肥沃的土地为个人占有,土地范围就显得狭窄,一些部落便相互脱离而外迁,依靠资本——牲畜、粮食和器械等——也能在那些没有资本便不能生活的地方获得丰富的生活资料,数量并且能超过原来地方的收获。

在新的居住地资本又积聚起来,人口继续繁殖,土地又觉狭窄,拥有足够资本的移民可以迁至不毛之地生活,在那里找到充分的生活资料,那里本是需求很少的野人也不能生活的、无人居住的地方。

是的,我们还可以推论,一切不肥沃的或气候不良的、目前还被认为是无法殖民的土地,一旦资本继续增长,价格更加低廉,它们同样能够耕作,养活人口。资本越廉价,即资本的利息越低,那么可以殖民的土地范围就越广阔。

欧洲是属于拥有资本的人才能迁入定居的地方之一。

上列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显然是由于:

原始的资本不是在欧洲创造的,而是来自外地,

那里资本形成的规律不同于欧洲。

欧洲最初的资本是由外地移来的,它并不遵循我们在这里看到的规律。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不会再想为原始资本和高级资本的产生寻找概括两者的规律,于是矛盾也就消失了。

在其他方面及更高级方面,有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不也类似这种情况吗?因为我们想用一个统一的规律来解释和理解原因完全不同的事物,这些事物仅仅部分属于我们的视界范围,另一些不仅属于别的洲,而且还可能属于另一个世界。

应用

在这个问题上,我感到有必要在这里再作一些探讨,虽然部分地与前面所讲的有些重复,我想也是允许的。

人类发祥地只能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例如在印度南部、非洲中部和秘鲁等芭蕉和椰子丛生的地方。

在这些大自然给予丰厚馈赠的地方,不断增长的居民只要能找到无主的土地,他们就都能安居生活而有剩余。然而,在所有肥沃的土地都被占有并成为个人财产以后,在继续增长的人口中有一部分人必须受雇于人,为工资而劳动。这种工资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直到人们迁往较不肥沃的、自然条件较差的但还无人占有的地方,依靠已经获得的、同时携往的资本进行垦殖,觉得更为有利时为止。

这种发展过程,从人的精神素质和人的天性所具有的、为促进自身幸福的努力来看,以及从物质世界的性质来看都是合理的,合乎自然的,因此我们可以把人类通过迁移遍及整个地球这件事看作是符合天地本意的。

然而,如果我们观看一下那些有移民出境的国家,移民出境对这些国家说来是很不愉快的,国家因此而损失了移民的生产力,白耗了用于教育他们的资本,损失了移民所带走的资本。

如果居民长期不断地外迁,那么这个国家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有益设施和机构,也只是为别的国家而劳动了,其实力和财富都不会增长。

如果移民采取建立国家的方针,他们同母国就可能发生敌视的接触,上述的危害也就更大了。然后母国甚至准备必须同这个国家打仗。

但是,迁移是无法阻挡的,因为受过现今教育的人不允许剥夺自由迁徙的权利,如果政府可能制止这一点,那么人口过剩、饥馑、暴动等也将相继发生,没有穷尽。

如果地球上最强大的专制暴君想阻止天地本意的实现,那么他也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国家与天地精神相对抗,国家只能处于屈服的地位,只能不妥协地与统治自己的命运搏斗。

我们也不得不问,这一矛盾是否合乎自然?因此是否不可妥协?

个人也是被迫服从国家制定的法律的。如果个人放弃专门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能以国家福利为目的,如果个人较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较高的使命,自愿地 遵守国家为全体人福体而制定的法律,那么个人也就有力量摆脱束缚,达到自由的境地。

试问,如果国家及其执政者像个人一样不同命运作妥协,而起来争取自由,那么国家及其执政者是否必须继续被迫同天地本意作斗争?

国家只需不把自己看作是地球的中心,不把其他民族视为供它利用的工具,这种妥协的实现可能并不困难。

各国如果能以人类福利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如果对人类的态度能像那些已经获得自由的个人对待国家的态度,那么这种妥协是能够而且将会实现的。

要作这样的改变,肯定需要坚强的勇气,开始时还需作出牺牲。然而,正如根据自己使命行动的个人不意地获得报酬一样,国家也是如此。一国政府如赢得了其他国家的信任——它将坚持走这条道路——它将会使它们心悦诚服 ,从而它的影响和力量将比增加人口、增长财富或扩大疆域所得大得多。

英国执行这种方针的迹象,例如在解放奴隶、坎宁 [14] 的改革努力、与中国的议和 [15] ,以及近期的贸易政策方面已经显示出来。如果英国能够放弃一切利己主义的、损害他国的行为,永远走目前所走的道路,那么它的物质优势,更重要的是精神优势将能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现在言归正传,我们再回到本来研究的题目,下列表b提供了这样的概况,即那里的劳动产品为表a所列数字的3/4时的概况。

表a和表b结果的比较

劳动分得租金的最高报酬,在表a为8年劳动量的投资时,表b则为10.5年劳动量的资本。

在劳动报酬的这一最高点时,表a的工资为184.5c ,表b则为167c ,利率在表a为10.4%,而表b为6.65%。

土地肥力降低的作用如下:

表b

1. 为达到上述的最高点,必须增加资本;

2. 不仅工资下降,而且利率也下降,利率下降比工资下降大得多。

还应注意的是,劳动和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的劳动产品的减少,不仅是土地肥力减低引起的,而且国家向产品征税,征收从量税也可以有这样的结果。

第十三节 以劳动为尺度对资本效益的折算

我们的考察现在由热带转向欧洲,人们在欧洲如果没有资本的协助,将不能从事生产,不依靠资本将难以生存。

这里任何产品都是劳动和资本的共同作品,现在要问,这两种因素在这共同的产品中各占多少份额,能否识别,能否区分得开。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试作下列考察。

我们设资本为q,以若干斗黑麦或塔勒或任何其他价值尺度计量,设工资为a+y,也以同样的价值尺度表示,认为是已知数,如果我们以a+y去除q,则可得以一户工人一年劳动量所表示的资本有多少,或者说一个资本所有者所提供的资本q等于一户工人若干年的劳动量。

如果设这一工人数量为nq,则q/(a+y)=nq,q=nq(a+y)。

现在,如果资本所有者将这一资本借给企业家,企业家将它投于工业或在没有地租的地方经营农业,他雇用n名工人,每个工人所用的资本为 nq/n=q年的劳动量。

如果从工业的毛收益中,或者从不生地租的土地上经营农业所得的毛收益中,扣除企业家的垫支,不包括工资和支付给资本所有者的利息,再在剩余中扣除企业家的经营利润(根据第七节),收益还有一部分剩余,这一部分我们(在第六节三中)称之为劳动产品 ,按每个使用q年劳动量资本的工人分之,我们称之为p。

使用哪种价值尺度计算p,用黑麦或货币等等,均无不可,只需与计算q和a+y所用的同一价值尺度就行。

这一项劳动产品系劳动和资本的共同产物,因为一切经营支出都已扣除,所以应在资本所有者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应怎样进行呢?

经营中雇用了n名工人,生产出np的产品。其中n名工人所得的工资为n(a+y)。np减去这项工资,留给资本所有者的租金为n〔p-(a+y)〕。

投资额为nq(a+y)。

租金除以投资额即得利率,我们称之为z。

所以z=n〔p-(a+y)〕/nq(a+y)=[p-(a+y)]/q(a+y)。

利率的这一表式(我们用p,q和a+y符号表示的概念)是普遍绝对有效的。从这一方程式作数学上的推导,得出的结论也必定是有效的。

因为z=[p-(a+y)]/q(a+y),

所以qz(a+y)=p-(a+y),

以及(1+qz)(a+y)=p,

所以a+y=p/(1+qz)。

由此可见,工资等于劳动产品除以1+以年劳动量表示的资本×利率。

从劳动产品中扣除工资,即得资本所有者所获的租金,租金的数量为:

p-p/(1+qz)=(p+pqz-p)/(1+qz)=pqz/(1+qz),

因此,劳动报酬与资本报酬的比例亦即是:

p/(1+qz)∶pqz/(1+qz)=1∶qz

如果设工人的工资=a,那么资本所有者所得的租金=aqz。

由此可见,q年劳动量资本的租金即等于qz名工人的工资,一年劳动量资本的租金等于z名工人的工资。

下文指出,在生产同一产品p时,资本的一部分可以为增加的劳动所取代,劳动的一部分可以为追加的资本所取代,因此,资本显然是个协作者,与雇佣工人处于竞争的地位。然而企业家却能以资本q雇用工人n为其劳动,通过增减n,任意支配每个工人用以劳动的相对资本q。企业家熟悉自己的利益,追逐自己的利益,必定使相对资本q的增加刚好达到这样的程度,即资本劳动和人力劳动的费用与两者的效率在生产中成正比。

资本的效率必须是资本所得报酬的尺度,因为如果资本劳动比人力劳动低廉,那么企业家必将解雇工人,反之则增雇工人。

因此,资本的效率与人力劳动的效率正如两者的报酬之比,即z∶1。由此可见,资本所得的报酬,亦即是利息,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不公正的。

于是我们的研究获得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认识,亦即是如果资本和人力劳动以同一尺度计量,即以一个工人一年劳动计量,那么利率就是这样一个因素,通过它可以看清资本的效率与人力劳动效率的比例 。

因此我们能够将在生产交换品时的资本作用折算成劳动。

通过这样的折算,人们就可将产品的生产费用,只要不包括地租,都完全以劳动来表述,于是劳动真正成了交换品的价值尺度。

反之,我们也能将以产品(例如黑麦)计量的资本折算为年劳动量,我们只需将这一资本除以年劳动工资,这一工资就是劳动价值,即p/(1+qz)。如果p是一个农业工人以黑麦表示的劳动产品,那么资本q=q∶p/(1+qz)=q(1+qz)/p的年劳动量。

如果资本q以白银计量,那么改用年劳动量表示资本,同样只需将q除以p/(1+qz),这时p是银矿所雇用的一名工人的以白银表示的劳动产品。

如果资本以年劳动量计算,那么这个资本就是过去完成的、凝结在物品中的劳动。如果这一资本使用于新交换品的生产,如上所述,那么z就表示过去所完成的、凝结劳动与现在劳动的效率之比。过去的劳动已凝结在其产品——资本——之中,现在的劳动总是在继续着。

亚当·斯密早就把劳动称之为交换品价值的本来和原始的尺度。然而,亚当·斯密同时提出了一个限制条件,他说,这一尺度只适用于人类社会初期,那时仅有少量资本,甚至没有资本,而土地还没有地租。

然而李嘉图——以及其后的麦克库洛赫——则把劳动视为交换品价值唯一始终有效的尺度。按李嘉图的观点,交换品的价格中,既不包括资本的效益,也不包括地租,而只有劳动一项。

李嘉图把房屋、机器等所包含的资本视为劳动的产品,由于资本的效益不计在内,所以需要计算的仅仅是,通过现在的劳动,从固定耐久资本中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部分有多少,以确定产品中所含的包括现在劳动在内的劳动量。

李嘉图思想非常敏锐,然而却忽视了下列两点:

1. 固定资本的生产不仅仅使用了劳动,而且也使用了资本的效益;

2. 在机器的使用中不仅有折旧,还必须偿付购买机器的价格的利息。

一般说来,李嘉图著作中论价值一章非常难以理解。经仔细分析发现,原因在于李嘉图自己都不一贯坚持自己的主张,因为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 [16] 第21页在确定交换品价格时完全不提资本利息一事,只承认劳动是唯一的价值尺度,而在第28页应用他的原理时,则为机器的使用设立了年金,年金中不仅包括对折旧的补偿,而且还包括投资的利息,这样,他不作声明,似乎是不自觉地放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尺度的观点。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李嘉图在论价值一章的最后一页上承认,他所论述的仅仅在社会的最初原始状态下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他作为普遍规律提出来的观点,又自行否定了。

由此可见,资本效益可据以折算为劳动的尺度,在李嘉图的著作中是根本不谈的。只要营业利润和资本利息混淆不清,只要劳动工资中不能区分劳动本身的报酬和工人应得的购买衣着、家庭器械、住所等所耗财力的利息,想谈也没有可能。

为说明上面论述的内容,现在补充一个数字例子似乎更有益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现在想违背一下以前的先决条件,为此暂时假设,孤立国内的银矿散布在全境,为了满足需求,产量最低的银矿仍必须开采,它位于可耕作平原的边境。现在设想,如果同样的、产量更低的银矿是在荒野,这些矿没有被开采,那么没有被开采的原因不外是,采矿所得的白银的价值还不足补偿开采费用。

所以,采矿事业的发展如同种植谷物一样,有一个条件,即产品的价值必须与该产品的生产费用相平衡。

因此,最后开采的矿如同最后种植谷物的田地一样,不可能有地租。

假定在这一地带,没有国家垄断,国家不加阻拦,资本和劳动可以投于采矿,也可以投于务农,那么资本和劳动的使用必将获得同样的效益。

公式a+y=p/(1+qz)表明,劳动工资已包括在产品的一部分之中。在一种场合产品是白银,另一种场合则是谷物。如果工人所得的白银的数量,能够抵偿他务农所得的谷物的数量,那么这两项的量必定具有相同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这里就是白银和谷物形成交换价值的场所。

现在假定,矿工一人的劳动产品=7.5磅白银,务农工人一名的劳动产品=240斗黑麦,那么工人所得的部分,即他们的工资,在第一种场合为7.5/(1+qz)磅白银,在第二种场合为240/(1+qz)斗黑麦。

利率z,在资本的两种使用场合必须一致,为1/20,或5%。

行业不同,要求投资的数量也不相同,所以不同行业的工人所使用的资本q是不等的。假定q在务农中为12,采矿为20,那么劳动工资在采矿为7.51+20×5%=3.75磅白银,在务农为2401+12×5%=2401.6=150斗黑麦。 [17]

由此可见,这里3.75磅白银为150斗黑麦的等价物,这就是说,工人利用3.75磅白银通过交换可以满足自己许多需求,利用150斗黑麦也完全一样。因此,3.75磅白银的交换价值与150斗黑麦完全相等。人们通常把以货币或贵金属表示的产品的交换价值称之为该产品的价格。据此,一斗黑麦的价格=3.75/150=0.025磅白银。

在可耕作的平原的边境地带所形成的白银和谷物的价值比例,是孤立国全境决定谷物价格的基础。除此基础之外,还另有一个因素在共同起作用,因此孤立国各地谷物价格完全不同于边境地带。这一因素便是白银和谷物的运输的难易程度。

贵金属的运输,即使远至30英里,与其价值相比,费用很小,我们可以称它为零。

反之,运输谷物至30英里处,与价值相比,费用则极为可观。

本书第一卷第四节论述了运费计算的规则,现在将这些规则应用于这里可得下列的结果。

一车可装黑麦2,400磅,折合为柏林斗需除以84,即2,400/84=28.6斗。根据第四节所述,距离x英里的运费为41x斗黑麦+26x塔勒80-x。

根据第一卷第二十三节所述,在距离城市31.5英里处,土地的耕作即告终止。现在将31.5代入上式的x,那么一车装载28.6斗黑麦的运费为

(1,291.5斗黑麦+819塔勒)/48.5=25.14斗 [18] +16.89塔勒。

根据这一计算,150斗黑麦运往31.5英里处,运费为131.9斗 [19] 黑麦+78.6塔勒 [20] 。

所以总的耗费为150+131.9斗 黑麦=281,9斗黑麦,以及78.6塔勒  。

黑麦的生产费用在产地为每斗1/40磅白银。

黑麦281.9斗合……………………7.05磅白银

78.6塔勒值…………………………3.93磅白银

总计10.98磅白银。

所以,向城市供应150斗黑麦,费用为10.98磅白银,为了满足城市的需要,距城31.5英里地方产生的谷物仍属不可或缺,因此谷物的市价必须与所耗费用相适应。

由此可见,150斗黑麦在边境只值3.75磅白银,在城市里则值10.98磅白银。

如果现在以白银为价值尺度,那么城市中谷物的价值几乎等于在边境的3倍。如果将谷物作为价值尺度,那么城市中白银的价值几乎下降到边境的1/3。

如果人们像洛茨一样,以谷物价格计量各国的贵金属,那就错了。在莫斯科用一磅白银购买谷物无疑可比在伦敦多许多。但是在伦敦用等量的白银可以购得比在莫斯科更多的海外产品,工厂和手工制品。在孤立国境内,也有同样情形,在城里以白银计算的大多数工厂制品的价格就比边境低廉。

上列运费的计算是以当时梅克伦堡很坏的道路情况为依据的。当然在平坦的公路、铁路和运河上运输,费用要低廉得多。但是问题不在于运费的多少 ,而在于白银和谷物比值所据以产生的原则。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交通工具日臻完善,各地白银和谷物比值的差别日趋缩小。

论述价格理论的书籍有很多,但观点并未因此而统一。 [21]

由于上面假设,商品产生费用是产品交换价值尺度的原则,所以这一问题在这里还需作进一步的讨论。

亚当·斯密把相当于生产费用的价格称之为自然价格。

萨伊则相反 [22] ,他说斯密所作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区别纯系空想,他认为,竞争或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唯一的调节者。

如果我们在市场上观察价格的形成,当然能看到某种商品匮乏,某种商品过剩,以及与此有关的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决定的作用。商品的生产费用在这里很少被考虑,如果有人提及这一点,只会引起卖者的取笑。

然而,竞争只不过是深奥原因的外表现象,我们不能像萨伊那样,以把握外表现象为满足,而必须努力研究原因。

试问,市场在某一时期充斥着某种商品,其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是,在前一时期这一商品的生产有超额利润可图,因此生产得到扩大。

那么,市场某种商品供应不足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回答是,前一时期这一商品的生产有亏损,因此生产受到限制。

市场价格的涨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各个生产者难以预测未来的需要,只能通过市场价格本身才能知道,他们的商品是短缺还是过剩。

这种说法对于不受数量限制的、随时能生产的商品是适合的。谷物的情况就不是如此。谷物的短缺或过剩决定于年成的丰歉。然而,我们从较长时期来看,如果气候对植物的影响是一个固定因素,那么平均市场价格超过生产费用,也能使谷物增产,使供给增加;反之,市场价格低于生产费用,会使谷物减产。

综观上述种种理由,企业家出于自己的利益,市场价格必然有一种接近生产费用的趋势。亚当·斯密关于这个问题有很精彩的描述:

“自然价格犹如中心之点,变化多端的市场价格始终受这一点吸引。”

所以,从较长一时期的平均值来看,市场价格与受成本调节的生产费用是近于一致的。

商品价格和该商品的生产费用之间,如果从事这种商品生产的行业,既无亏损也无超额利润的话,便出现了平衡。

现在必须提问,得益和亏损根据什么尺度计量?

我的回答是:由于商品价格的关系,如果一切行业内等质的劳动必定得到等量的报酬 ,那么就出现平衡,这项平均报酬就是生产费用、得益和亏损的尺度。

大多数商品中也包括资本效益和地租这两项价格成分,但这一情况并不能根本改变我的论点,因为,如果将地租和资本利息视为垫支,从商品价格中予以扣除,那么就能得出结果:生产者的劳动得到多少报酬。

然而,“生产费用决定商品的平均价格”之说,只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有用性至少与其生产费用等量齐观时,才是正确的。

有人将自己的劳动用于娱乐消遣,例如在一只桃果壳内雕制一只钟表,或用金银等制造精致工艺品,那么他就不能指望劳动的报酬,因为他的制品的使用价值远低于制造费用。这种珍品绝不会源源不断供应市场,唯有那些其使用价值至少与生产费用相当的商品,才能成为经常的贸易品。

商品和器械,如果费用不变是可以无限制地扩大生产的,大多数制品都属于这类产品,这类产品虽然使用价值可能远远超过生产价格 ,但其市场价格绝不可能长期处于生产价格之上。

耕田的犁就是一个明显例子。如果没有这一农具,如果翻地必须使用铁锨,那么欧洲大概只能供养现在居民的半数。购买者并不是为耕犁所提供的效益支付费用,而仅仅为区区制造成本付费。

然而,在那些唯有增加费用才能增加产量的产品中,例如谷物,其价格一直上升到生产费用与使用价值达到平衡时为止 。

附带说一下,随着居民人数的增长,谷物的交换价值与工厂制品比较必然要增长的原因就在这里。

就这一方面而论,金银矿与谷物同属一类。因为,如果没有发现新的富矿,如果对金银的需要只能仰给于久已开采的旧矿,那么采掘必定越来越深,获得这类贵金属的费用也将越来越多。采矿与种植谷物一样,必定也有自己的限度,限度就是,这些贵金属的开采费用正好达到由购买者支付能力所决定的使用价值。

前面曾设先决条件为,孤立国边境产量最低的银矿已经开采,这证明这个矿所产的白银的生产费用尚未超过它的使用价值,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白银的生产费用为白银使用价值的尺度。白银的交换价值不可能高于生产费用,否则位于更荒僻地带矿藏不会没有人去开采。

这种尽可能简单的关系就是我们进行考察的基础。这里采矿和务农都不交地租,白银和谷物的生产费用和使用价值保持平衡。

通过上述的考察,关于利率和工资的本质我们已经明白一些了,同时

1. 还认识到,利率z就是资本的效益与现在所完成的劳动的效益两者之比;

2. 为劳动工资找到了一个普遍有效的公式,即

a+y=p/(1+qz).

至此我们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因为在上述方程式中,a+y与z有关,如果我们想确定a+y,必须先设z为已知。然而现在p也不是常数,它随着q增减,所以与q相关。再则y和z值又与p值相关,因此,p、y及z都是q的函数。于是问题成为:在已知q的情况下,求p、y和z的值。

在大多数科学领域中,研究总是从个别固定的和视为已知的原则着手进行,然而,我们这里所研究的却是处于相互变化关系中的各种因素,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允许假定为已知。

由此可见,我们的研究是如此困难复杂,现在不禁要问,是否能找到那么多的方程式,供确定各种未知数之用。

第十四节 孤立国边境是工资和利率标准形成之地

为了研究工资和利率的相互关系,为了阐明不依附于利率的工资,我们必须将尽可能简单的情况,作为我们考察的基础,在那里全部劳动产品在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分配,决定价格的第三因素,即地租,撇开不谈,以免问题更加复杂化。

这一情况出现在孤立国可耕平原的边境,在实行三区农作制的圈境的外边,那里土地肥力与可耕的平原地带相等,可以不出地租使用土地。

在耕作的平原外边,在从事畜牧业的圈境,土地固然有一些地租,但数量很少,微不足道。因为考虑这一问题会使研究复杂化,而结果却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完全略去不谈,设三区农作制圈境外边的地租等于零。

在可耕平原的边境,工人可以自己选择,或者为工资劳动;或者依靠积蓄开垦一块土地,兴修房屋等,建立自己的田庄,未来在自己的产业上为自己工作。

如果有人劝阻居留在这里的工人兴办移民村或规模较小的田庄,并动员去为他们的旧主人劳动以获得工资,那么他们各人的工资,除了为兴办移民村所投资本而应得的利息之外,必须等于一户工人家庭在移民村从事耕作所能获得的劳动产品。

如果工资………………………………=a+y斗黑麦,

劳动产品…………………………= p斗黑麦,

兴建小田庄所需资本……………=q年劳动,

该资本折算为黑麦………………=q(a+y)斗,

利率………………………………=z%,

那么,如果这里要出现平衡,必须

a+y+q(a+y)z=p,于是a+y=p/(1+qz),z=[p-(a+y)]/q(a+y).

这里a、p和q一定,y和z为不定数。

现在问题在于在y和z之间求得一个方程式,因为工资和利率之间关系的决定取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下列各节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下文讨论,为了避免经常和过久地中断,我不打算对方法是否正确提出疑问和责难,我想预先提出并试图排除在与现实比较中所产生的疑虑。

前面曾经说过,在孤立国边境形成的工资和利率是全国的标准,这一说法需待论证。

1. 工资

孤立国全境的实际工资(不是货币工资),即工人以其工资所能获得的生活必需品和享乐品的总和,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如果一地的实际工资高于别处,那么工资较低的各地的工人将蜂拥而至,不久平衡又建立起来。

在孤立国可耕平原的边境,无主的土地取之不尽,那里的工资量不是由资本所有者的意志、工人的竞争和必要生活资料决定的,而是劳动产品本身是劳动工资的尺度。亦即是说,这里就是自然工资形成之地,这一工资成了孤立国全境的标准。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看到工资量存在着巨大差别,例如波兰和北美的情况就是如此。

由于语言不通,风俗习惯、法律、气候对健康等的影响不同,迁移去远地费用昂贵,所以工资的差别不能消失。

反之,在孤立国全境阻碍工资均衡的原因是不存在的。

2. 利率

在孤立国边境形成的利率必定成为全国的标准,因为很易流动的资本总是趋向于能获得最高效益的地方,因此利率到处都是等同的。

实际上,各国利率的差别几乎与工资一样巨大。

英国和荷兰通常的利率为3%—4%,而俄国和北美一些国家的利率为6%—7%。为什么这一差别没有通过资本国际流通而自行消失呢?资本所有者不很情愿将自己的货币输往下列这样的国家,因为那里缺乏法律保护,偏见很大,法官完全可以贿赂,在那里正当的放款收利,到期还本都得不到保证。如果人们考虑到这一点,那么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引人注目而又值得细加探讨的一件事是,在同一国境之内通行同一法律,司法严正,而各省的利率可能很不相同,普鲁士国家的情况就是如此。在勃兰登堡和福波默恩利率跌至3.5%—4%,而在东普鲁士私人间的借贷,利率仍高达5%。

东普鲁士利率较高是不是那里资本利用的效益较高,或债权人较不安全所致,如果不是抵押债券行市公布情况,这个问题是难以判断的。1846年7月13日《普鲁士汇报》(allgemeine preuβische zeitung )刊登的柏林交易所行市如下:

东普鲁士抵押债券………………………………96.37%

波默尔抵押债券………………………………96.87%

库尔马克和诺伊马克抵押债券………………98.25%

这三省的抵押债券计息相等,即为3.5%。

对于债券的可靠性,所有加入信用协会的田庄共同担保。各田庄只能根据产值的一部分作为第一次抵押发行抵押债券。所以这些抵押债券的可靠性远远大于私人的借贷。

东普鲁士和库尔马克省的抵押债券在利率相同时,债券的行市和价值差别不大,不过为96.37%和98.25%,而私人借贷的利率与此有很大差别,由此可以推论,东普鲁士利率高是由于那里的田庄借款不安全引起的。

东普鲁士私人借贷与其他省相比较不安全,是不是由于居民的民族性格,或田庄价格波动较大(东普鲁士的收入几乎完全取决于谷物贸易的行情),或战祸殃及危险较大等原因造成的,或是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这一问题我得留给读者去判断和回答,然而,除了这些原因以外,距离柏林——大资本家聚居地——较远,也会促进利率的提高。因为那里以土地抵押借款并不可靠,信用更多地建立在借户的人格担保上,所以资本所有者总是愿意借户处在他的目光之下,如果遇到危险,便解除借约,收回资本。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所有者将货币贷给他住所附近的借户,利息将比贷给远处的要低些。

不管怎样,抵押债券和私人借贷之间利息的差别,总是可以视为在第二种情况下将资本出借难免会有危险的保险金。

在孤立国中我们把“利率”理解为在扣除保险奖金以后所收的利息的百分数,所以在一个国家内各省借贷资本的利息额很不相同的事实,不足以攻击孤立国各地利率均衡的论点。

我们从事研究,是以孤立国处于静止状态为前提条件。因此,孤立国的幅员和开拓不得有所变动。然而我们现在想象,在畜牧圈境建立一些新的田庄,这样我们的行为似乎违背了自己的前提条件。

今有单独一个田庄,它对全部田庄来说仅仅是微乎其微的一个小点;尽管建立新田庄,如果我们仍能把全部田庄视为是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我们的方法与分解无尽的方法是相似的,可以由此而得到证实。

如果x变为x+dx,此数的值仍然等于x,那么dx可以算作为零。微分dx,当它作为因子与另一有尽的数连接则始有意义。在抛物线中,它的横坐标=x,参数=a,纵坐标=y,y2 =ax,y= 。如果这里的x增长了dx,那么面积的因素,或面积无穷小的增长=dx 。在这一因素中反映了图形据以构成的规律,从这一因素的积分=2 / 3 x =2 / 3 xy得出图形的面积。dx在这里重又消失了,我们通过这一计算得出的内容不是其横坐标=x+dx的抛物线,而是横坐标=x的抛物线的内容。

即使不依靠微分计算,显然这一方法也能得到证明是正确的。

如果设想,由于工资过低,不是个别的工人,而是许许多多工人使用自己的积蓄建立新的田庄,大大扩展耕种的面积。然而由于工人的数量,根据我们的前提条件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原有的田庄便感到劳动力不足,为了阻止工人继续向荒野迁移,田庄主必将提高工人工资,以使迁移无利可图。如果垦殖的平原已大有扩展,那么将有比以往更多的谷物运往城市,由于消费者的数量并没有增长,所以城市中谷物价格,从而全境耕地的谷物价格必然下降。因此新建田庄的地租降到零以下。地租降至零以下的最后结果是,在房屋倒塌之际,移民重又离开那里。

于是平原的耕作面积又限于以前的范围,静止状态重又出现。

然而,只要田庄主试图将工资降低到一定限度,即低于工人垦荒的得益,那么旧戏又将重演。田庄主考虑到工人迁移将造成劳动力短缺,从而会带来损害,所以,只要工人有向荒野迁移的可能性,在见于行动之前 ,足以迫使田庄主提高工资,即相当于工人通过迁移和劳动能够获得之数,于是两者处于平衡。

由此可见,唯有在如此形成的标准工资出现时,静止状态才能出现。

我们下文关于劳动生产资本的研究有一个假定,即工人将自己的剩余,或者说在扣除必需的生活资料以后所剩余的那部分工资,用于一定的目的。

对照一下实际情形,有人可能会指责说,欧洲极大部分地方的工人的工资并不多于养家糊口所需,工人的剩余等于零,工人生产资本一事并不存在。

然而,这一指责由于下列两种原因对目前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

1. 在设计孤立国时,设定工资是允许工人有所积余。

2. 在最近几十年,欧洲各国的人口几乎每年增长约1%。在劳动阶级人口的增长按比例至少与小康阶级相等。工人的工资虽然微薄,但也足以养育增添的子女之用,而不是仅仅够维持同等数量人口的必需的生活。

然而,我们的研究的前提条件是人口已进入静止状态。在这种条件下,工资即使像今天那样微薄,工人也能有剩余用于资本的生产。

本节第一段中我们看到,为了防止向新移民地投资,为了防止工人迁移至新移民地,必须使a+y+q(a+y)z=p。用语言表述即是:工资加上移民地投资的利息必须等于工人用q年劳动量的资本所得的产品。

如上文所述,在这个方程式中,a、p和q为定数,y和z为不定数,y和z可以很不相同的值满足方程式的要求。

为了以数字举例说明,今假设

q,资本=12年劳动量,

p,劳动产品=3a,

a,生活必需品=100c,

工人的生活必需品以黑麦斗表示,c表示1%的a。

代入上述方程式,则得下列式子:

100c+y+(1200c+12y)z=3a.

今逐渐改变y的值,则得下列的结果:

1. 设 y=20c

则120c+(1440c)z=300c

z=12.5%.

2.设y=60c

则160c+1920cz=300c,

z=7.3%.

3.设y=100c

则200c+2400cz=300c,

z=4.2%.

经上列方程式的演算,工资和利率的比例仍然未能决定。

然而,这一比例对工人说来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如果雇佣工人以自己的剩余y求息,他总是力图为自己的剩余y取得最高的租金。

租金=yz,它因y和z的值不同而不同,

设 y=20c, z=12.5%, 则 20c×1 2.5%=2.50c,

y=60c,z=7.3%,则60c×7.3%=4.38c,

y=100c,z=4.2%,则100×4.2%=4.20c.

现在我们转而探讨劳动生产资本的问题,以求解决,如果工人想为自己劳动所得获取最高的租金,那么y和z必须处于什么比例的问题。

第十五节 劳动生产资本的问题

我们设想,有若干工人结成一伙,在孤立国可耕平原的边境,建立一所新的田庄,规模与孤立国原有的田庄相同。

以此目的结合在一起的工人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从事开垦土地,兴建房屋,制造器械等等,但另一部分暂时仍为工资劳动,以自己的用黑麦斗表示的剩余,提供生活资料,供从事兴建田庄的工人消费。

在这种情形下,兴建田庄并不消费现有的国民资本。这些有价物品的总量,在田庄建成之后与建成之前完全相等。

新建田庄仅仅耗费劳动,此外别无其他。

田庄所得租金,由此可见应完全归于生产资本的工人,这些工人以自己的劳动建立了田庄。这项租金就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从事资本生产的这群工人,在田庄建成以后,需要一定数量的雇佣工人以耕作和经营新建的田庄。这些工人的工资不可能任意规定,或根据旧田庄一般工资确定。确切地说,他们的工资必须高到工人存放剩余所得的租金,亦即是yz ,等于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所得的租金,因为,如果情况不是如此,那么雇佣工人——我们假定工人的体力、知识和技能相等——显然会改行从事资本的生产。

由此可见,劳动与资本之间有两重关系:一、劳动直接产资本;二、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现在站在与雇佣工人相对立的资本所有者的立场。

这里的情况极为简单,没有第三种因素地租引起混淆作用,这里的工资和利率的关系是明朗的,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能获解决。

这里规定工资的事操在工人自己手中,上文已经证明,工人规定的工资就是孤立国全境的标准。

工人在确定自己工资时,除了考虑自己的利益,没有其他限制。

工人在从事资本生产时,除了为自己的劳动收取尽可能多的租金外,没有其他目的。

能收取最高租金的那种劳动工资,必定有一种奋斗的目的,因为这种奋斗不可阻挡,所以这种劳动工资也将是现实的。

于是产生这么一个问题:在劳动工资达到多高时,工人的勤奋才能获得最高的租金?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假定下列原则:

耕作新建田庄,要求有工人n户长期工作。

建设田庄耗费了nq人(亦即nq工人户)整年的劳动。创立田庄无疑需要耗费劳动,而且也需要投资。根据第十三节所述,我们可以将资本的作用折算为劳动,所以投资费用完全可以以劳动计算。

每个从事耕作的工人,都具有q年劳动量(即一个工人家庭q 年的劳动)的资本。

拥有q年劳动量资本的工人,每年可获得产品p(斗黑麦)。

因此n名工人的总产品=np。

工人为维持自己的劳动能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为a斗黑麦,或其等价物。

一年之内从事田庄建设的nq名工人,消费anq(斗黑麦)。

这群工人中从事粮食生产的那部分人,每人所得的工资扣除自己消费以后尚有剩余y斗黑麦,或其等价物。

所以,兴建田庄时所消耗的anq斗黑麦,需要anq/y名工人从事粮食生产。

因此,共同建设田庄的工人家庭的户数为:

nq+anq/y=nq(a+y)/y.

从事耕作的n名工人中每人获得工资为a+y(斗黑麦)。所以全部工资的支出为n(a+y)。

如果将总产品np减去这一支出,那么剩下的田庄租金为np-n(a+y)。

这项长期性的田庄租金是nq(a+y)/y名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的财产。

所以,从事资本生产的一名工人的年劳动所得的租金为:

n〔p-(a+y)〕∶nq(a+y)/y=〔p-(a+y)〕y/q(a+y).

在这一计算租金量的程式中,z并不存在,而y还是个未定数。

备注: 在这一计算租金量的公式中,n已经消失,所以我们以后也只需注意田庄上分配给一名 工人的部分和一名 工人用以进行劳动的资本。然而我们总不应忘记,这里所谈的不是一个家庭所能经营的移民村,而是一个规模与孤立国其他田庄相等的田庄。否则田庄规模不一将对劳动产品和田庄租金产生影响,在我们的研究中会掺入妨碍和混淆的因素。

在y值为多少时,则上述计算租金量的函数达到最高程度?

为求近似的研究,同时为探明y在不同值时对租金量的影响,我们想先举一数字的例子如下:

假定a=100c,p=300c,q=12年劳动量。

1. 今设y=20c,

从事田庄兴建的工人消费aq=1200c。

因为从事粮食生产的每一名工人提供剩余y=20c,所以生产在兴建田庄时消耗的粮食,需要1200c/20c=60名其他的工人。

由此可见,建立田庄耗费了12+60=72人的一年劳动。

从事耕作的工人的产出为…………………………300c

扣除劳动工资………………………………………120c

田庄部分的租金为…………………………………180c

这项租金以72人分之,生产资本的工人每人可得180c/72=2.5c租金。

2. 设y=50c,

从事田庄兴建的工人所消费的粮食为1200c,生产这些粮食需要1200c/50c=24名工人。

建立田庄只耗费了12+24=36人的一年劳动量。田庄部分的租金为:300c-150c=150c。这项租金以36人分之,生产资本的工人每人可得150c/36=4.16c租金。

y的不同值按上列计算所得的结果,兹列表如下:

随着工资的增长以及与此有关的剩余的增长,创立田庄所需的工人人数便见减少,因为在兴建田庄时所消耗的粮食可以较少的工人生产出来。亦即是资本生产的费用下降。然而,随着工资的上升,田庄租金却在下降,因为从事耕作的工人在其劳动产品中所得的部分增加了。

由此可见,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所得的租金虽然最初随着工资上升,然而,在工资继续上升以后,却又下降,如果工资占有产品的全部,租金甚至为零。

由此可见,工资无节制地增长也绝不符合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的利益。

每人分得的租金起初随工资增长而增长,然后随着工资增长而租金下降,由此可见,工资在一定高度时,租金达到最大限度。

通过持续试验,人们可以接近这一高度,然而很难达到绝对准确之点。虽然有可能达到,然而也难由此认识这里的支配规律,如果数字情况有变,就得重作计算。

然而,微分学是一种工具,靠它不仅在数学上能精确地解决问题,而且对这里所探求的工资能找到一种适应于一切数字的普遍有效的公式,它本身就说明是一种规律。

生产资本的工人所得的租金=〔p-(a+y)〕y/q(a+y).

y值为多少时,这一函数值为最大?

为了求y的这一值,大家都知道必求与y有关的函数的微分,必须设微分=0。

d〔p-(a+y)〕y/q(a+y)=d(py-ay-y2 )/q(a+y)

=q(a+y)(p-a-2y)dy-(py-ay-y2 )qdy=0

亦即是:(a+y)(p-a-2y)=py-ay-y2

ap-a2 -2ay+py-ay-2y2 =py-ay-y2

ap-a2 -2ay-2y2 =-y2

y2 +2ay=ap-a2

+a2 = +a2

(a+y)2 =ap

即:a+y=

这项不是由供求关系形成的、不是由工人的需要计算出来的、而是工人自己自由决定的工资 ,我称之为合乎自然的工资或自然工资。

这一公式用语言来说是:只要将工人的不可或缺的需要(用谷物或货币表述)乘以工人的劳动产品(以同样尺度计算),再将乘积开方,便求出合乎自然的工资。

因为a∶ = ∶p

所以自然工资就是工人的需要及其劳动产品之间的中项比例数,即工资超过需要的程度,等于产品超过工资。

兹举一数字例子如下:

假定a=100c,p=3a=300c,q=12,

那么 = = =173.2c

租金为300c-173.2c=126.8c。

从事资本生产需要12×173.2/73.2=28.39人。

租金126.8c以28.39人分之,每人得4.4664c。

在工资173.2= ,生产资本的工人所得的租金应达到最高程度,所以工资为174或172,租金必定比这里求得的要少些。

检验:1. 假定工资=174

则租金300-174=126,

从事资本生产则需要:

12×174/74=28.22人,这些人得租金126,

每人分得租金126/28.22=4.4645 [23] 。

2.假定工资=172

则租金300-172=128,

创建田庄耗费劳动:

12×172/72=28.67人,

每人分得租金128/28.67=4.4646 [24] 。

第十六节 利率在多少时,雇佣工人工资的剩余可得最高的利息

租金产生于资本,租金除以资本便得利率 。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田庄部分所收取的租金为p-(a+y)斗。

在这一田庄部分中包含的资本,在工资为a+y=q(a+y)斗时,为q年劳动量。

利率z因此=[p-(a+y)]/q(a+y).

由z=[p-(a+y)]/q(a+y)可得

qz(a+y)=p-(a+y)

(1+qz)(a+y)=p,

即a+y=p/(1+qz),正如第十三节所示。

由此可见,剩余y=p/(1+qz)-a.

贷出这一剩余,可得利息

yz=pz/(1+qz)-az.

z值为多少时,这一函数达到最高限度?

现将这一函数的微分定为零,则得

[(1+qz)pdz-pqz dz]/(1+qz)2 -adz=0

亦即p+pqz-pqz=a(1+qz)2

p=a(1+qz)2

(1+qz)2 =p/a;1+qz=

qz= -1=( -a)/a

因此z=aq-aaq.

现将z的这一值代入a+y=p/(1+qz),

则a+y=p/[1+(ap-a)/a]=ap/(a+ -a)= .

由此可见,雇佣工人的工资等于 时,他的剩余能得最高的利息,他的利益与生产资本的工人的利益是相符合的。

今以数字举例。

设 p=3a=300c,q=12,

1.y=80c,

则z=p-(a+y)q(a+y)=12012×180=118=5.555%.

今剩余y=80,则利息80×0.0555=4.44.

2.y= -a=73.2,

z则为(300-173.2)/(12×173.2)=126.8/2078.4=6.1%,

yz=73.2×0.061=4.465.

3.y=60,

则 z=(300-160)/12×160=1401920=7.29%,

yz=60×0.0729=4.37.

然而,工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其他形式表述,我们不能以这里获得的结果为满足,在确定证明从别的立场进行考察毫无结果,而这里获得的结果又无可指责之前,我们不能将此结果视为确凿的真理。所以,我们在继续探讨之前,必须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第十七节 资本替代劳动

今假定某田庄有产泥煤泽地一块,每年须排水才能挖掘泥煤,排水工作需要一人一年的劳动量。

如果开一条沟渠将产泥煤的泽地的水排干,那么开沟渠的投资可以替代一人年年不息的劳动。

由此可见,资本可以节省劳动,现在资本干了原来由一人所干的工作。

如果开一条沟渠譬如需要20年劳动,则投资的利率应为5%。

这里资本的效益,不是以若干斗黑麦或若干塔勒的货币,而是以若干年劳动量表示的。

这里计算所得的利率不以工资的高低、土地的肥瘠及与此有关的劳动产品量为转移。

如果说这里的工资和劳动产品量对利率不发生影响,那么不禁要问,利率的形成难道除了至今所考察的几个决定因素之外,就没有别的因素了吗?

农业中有许多改良办法,在这上面投资年年可以重复节省劳动,例如逢造谷仓取代露天堆谷,清除妨碍耕作的石块,购置脱粒机等等。这些办法的效益并不完全相等。有一些办法,以10年劳动量的投资已能取代一人年年重复的劳动;另一些办法,需要20年、30年,甚至50年劳动量的投资才能取得这种效果。

于是又产生一个问题,田庄主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改良,试问什么情况下应当从事改良,什么情况下应当放弃改良,回答是:一切有利的改良都应从事,亦即是改良的效益与投资相比,大于他所能借到的资本的利率。如果这一利率,例如为5%,他将从事一切这样的改良,即以15、16、17、18、19年劳动量的投资取代一人每年的劳动;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而需要花费21、22、23年或更多劳动的那些改良,必须放弃。

由此可见,资本的应用是以利率已知为前提条件,利率的形成地点不应在这里,而应到别处去寻找。

资本一方面具有替代劳动的特点;另一方面资本又是人类劳动的产品。这一相互作用是怎样统一的,怎样解释清楚?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将使用资本节省劳动与使用劳动生产资本两事联系起来。

假定使用k年劳动量的资本可以替代一人每年重复的劳动。某一田庄进行耕作历来需要n名工人,每人劳动需q年劳动量的资本,在增加了k年劳动量的资本以后,可以解雇工人一名,由此可以节省工资a+y斗。于是田庄的全部投资为nq+k年劳动量。以前n名工人的总产值为np斗,现在仍然不变,等于np。

于是田庄的租金为np-(n-1)(a+y);以资本=(nq+k)、(a+y)除之,得利率z=[np-(n-1)(a+y)]/(nq+k)(a+y).

生产资本的工人所得的租金为yz。

以前yz={n〔p-(a+y)〕}y/nq(a+y)=〔p-(a+y)〕y/q(a+y)

由于这里的问题是,如果资本替代人力劳动无利亦无弊,那么k必须是多大,所以我们必须设yz的两个数值为等量。即:

〔p-(a+y)〕y/q(a+y)=〔np-(n-1)(a+y)〕y/(nq+k)(a+y)

npq-nq(a+y)+kp-k(a+y)=npq-nq(a+y)+q(a+y)

kp-k(a+y)=q(a+y)

k=q(a+y)/(p-(a+y)).

由于z=[p-(a+y)]/q(a+y),

所以k=1/z.

这里我们重又获得第十三节中所发现的结果,即:利率 z表示一年劳动量资本的效率与不断重复的年劳动之比 。

在开筑沟渠时,由于同样的改良总可获得同样的百分比的好处,于是产生一种假象,似乎不论工资高低和土地肥瘠都无关紧要,然而现在从k=q(a+y)p-(a+y)=1z这一方程式中可以看出,k与p和y都有关系,至于以节省劳动为目的的、有效益的改良能推进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由p、y和q所规定的利率。

在创办新田庄时,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根据本身的利益要求增加雇佣工人,直到最后雇用的一名工人所增产的产品,刚好等于他所得的工资时为止。同样,增加投资可以直到增加的资本不再能增加租金时为止,这是符合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的利益的。由于一部分工人可以由资本取代,反之,一部分资本也可以增雇工人来取代,所以在利用资本和劳动取得效益的范围内,人力劳动的费用必须与利用资本取代劳动的费用相平衡。当k=1z时,这一平衡刚好实现。

上节中设q=12,p=300c,y=73.2c,得利率z=6.1%。以此数代入k=1z=10.061=16.4。在这种情况下,以12、13、14、15到16.4年劳动量的投资可以节省一人的劳动的各种改良都是有利可图的,在创办田庄时必须合理地予以实现。亦即是这些改良的费用已经包括在田庄的投资nq年劳动量之中。反之,以17、18……年劳动量的投资取代一人的劳动的各种改良,将会减少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所得的租金。

我们的研究已经获得这样的结果:如果原有资本nq加上k年劳动量,则以前需要n名工人生产的总产值np,现在有n-1名工人就能生产了。

k年劳动量的资本,连同因解雇一名工人而空出的q年劳动量的资本,两者提供的产品为p斗,这与一名工人使用q年劳动量的资本所提供的产品相等。

由此可见,使用一年劳动量的资本可以生产p/(k+q)斗的产品。

这里资本本身无异于工人。资本自身在这里是没有生命的,但通过人们的手能发挥作用。当资本提高人的效率时,资本就似合作者。

这里以及下文所谈的资本作出的劳动,就是这种含义。

第十八节 最后投入的一小部分资本的效益决定利率的高低

在前文关于资本形成的研究中已论述了这一原理。那里已经证明,在扩充资本时,凡是后投入的资本带来的效益比前投入的要小些。

最后投入资本的效益体现在使用该资本的工人的劳动产品的增值上。

相对国民资本的增长不会是跳跃式的,例如由6年劳动量增至7年劳动量,而总是逐步地经过许多中间阶段。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假定,最后形成的或最后投入的一小部分资本 ——其利率应当由其效益决定——是很小的,确切地说是无限的小。

根据这一假定,我们将一年劳动量的资本分成n部分,n在这里可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而将资本增长1/n年劳动量看作资本的一小部分,利率就是受这一小部分资本与一名工人因而劳动增产的比例支配的。

今使用q年劳动量资本,劳动产品为p

如果使用q-1/n年劳动资本,劳动产品为p-β

前者扣除后者得:1/n年劳动量资本增加劳动产品=β

1/n年劳动量的资本得租金β,由于全部资本的租金以这一部分租金为标准,所以一年劳动量资本所得的租金=nβ。现在设nβ=a,则全部q年劳动量的资本可得租金aq。

至于p,正如在前文中详述过,我们理解为总产品减去各种营业、管理费用以及营业利润后的剩余部分,由资本所有者和工人进行分配。

工人使用q年劳动量的借贷资本从事生产,获得产品p,

其中他需支付利息……………………………………aq,

其余为他的劳动所得………………………………p-aq。

因此工资有了一个新的表述方式,即a=p-aq。

在工资为p-aq,则资本的值为q(p-aq)斗,这项资本产生租金为aq斗。租金用资本除之即得利率。

因此z=aq/q(p-aq)=a/(p-aq).

这里我们需要考察,我们所发现的两种方法,根据其一,工资= ,根据其二工资=p-aq,两种方法是否一致,或有没有矛盾。

在讨论通过劳动创办新田庄时,我们曾把q和p(资本和产品)视为一定的量,我们仅仅问工资应为多少时,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以其q和p的值可获得最大限度的租金。在那里我们对q和p的相互关系是撇开不谈的,在计算时把它们视为常数,以 算式表示工资,这一算式对q和p为任何值时均有效,不论q和p的比例如何,也不论q和p代表什么值,工资为 时租金为最高。

在工资的算式为 时,q也已完全消失。然而,唯有利率为( -a)/aq时q又有意义。

由于p值随q值升降而升降,所以工资 也与q值有关。

虽然,当工资达到 值时,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所得的租金在q为任何值时都能获得最大值,但是这一最大值也是有条件的,即随着q值的变化,租金数额也发生变化。

即使我们不清楚q和p之间的方程式,但我们也能知道,租金数额并不随q的增长而无限增长。否则,在原有的田庄上增加每个工人所使用的资本量,譬如增加到100年或1,000年劳动量,将比新建田庄更为有利。显然这么做是不可能的。

如果工资永远为 ,q值不断增长,那么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所得的租金也不断增长,但到达某一点以后则又开始下降,唯有在这一点上租金才是绝对的最大值。

在创办新的田庄时,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可以任意规定相对资本q的量。他们除了为自己的劳动追求最大报酬之外,不可能有别的目的。所以租金的最大限度也就是决定q量的原因。

创办新田庄需要资本生产,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一项假设,即工人都具有符合实际的意识,知道q量为多少时最为有利。在这一前提条件下,q是一个确定的不变的量,在工资为 时所得的租金为绝对最大值。

这个问题通过我们迄今的研究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解决,为了完全解开这一问题,我们还需认识q、p和α之间的方程式。

在还未达到这项认识时,如果我们把α视作变数,而把p和q视作常数,通过计算进行研究,如果劳动租金 [25] 为最高时,a与q和p必须是什么比例。

工资a+y………………………………p-αq

剩余y………………………………p-αq-a

利率z…………………………………α/(p-αq)

所以劳动租金yz………………(p-αq-a)α/(p-αq)

试问α值为多少时劳动租金达到最大值?

将函数(p-αq-a)α/(p-αq)对α微分,并设微分等于零,则得:

(p-αq)(p-2αq-a)dα+(αp-α2 q-αa)q dα=0

即p2 -αpq+2α2 q2 -ap+αaq

-2αpq

+ αpq- α2 q2 -αaq

p2 -2αpq+ α2 q2 -ap=0

(p-αq)2 =ap

p-αq =

在劳动租金达到最大值时,同时工资=p-αq,亦即等于 。

虽然工资p-αq在q值发生变化时偏离 ,但是,当q达到一定高度,即劳动租金达到最大值时,两者是相等的。

根据第十二节表b以数字举例如下:

今将公式p-αq和a 提供的结果作比较,可以知道:

1. 在投资程度较低时,工资和劳动租金根据后一公式比前一公式计算高许多;

2. 投资增加,则这一差别逐渐减少;

3. 在上例中,根据两种公式计算,在投资在10和11年劳动量之间,劳动租金是相等的;

4. 当劳动租金相等时,工资p-αq等于 ;

5. 如果资本增长超过这一点时,劳动租金不论根据哪一个公式计算都将下降;

6. 劳动租金在工资为p-aq时,如果工资大于或小于 ,总是小于工资为 时,如果我们设想q总在不断增长,则只有一瞬间,即当p-aq= 时,两种公式可以得出相等的劳动租金。

现在我们需要研究,决定工资的这两项原因是怎样协调的,从而探明决定相对资本量,即每个工人平均分得的资本量的方法。

为求明了起见,我们想先用数字举例说明。

由于我们在后面才能对欧洲现状试作一个表格以说明资本和劳动产品的关系,所以我们现在只得再次取材于表b,虽然表b具备了一些条件,但并不具备这样的表格所应具备的一切条件。

这里考察中发现表b的缺点是,劳动产品差别a [26] 不是得自相近的两个极小的资本部分,而是从两个整整相差一年劳动量的资本计算出来的。

根据最后投入的资本的效益计算租金,这种方法我称为第一种方法,据此按表b计算,

资本q…………………………=6年劳动量

产品p………………………………=223.2c

由于最后投入资本增产a…………=17.8c

工资p-αq…………………………=116.4c

利率αp-αq…………………………=15.3%

工人所得的租金………………………2.51c。

根据第二种方法,则

资本q=6,产品p=223.2c

工资ap……………………………=149.4c

利率( -a)/ap………………………=8.23%

工人所得的租金……………………=4.07c。

由此可见,根据第二种方法计算,工人的工资和租金比第一种方法多得多,而利率则低得多。

如果我们设想,相对国民资本是如此微薄,每个工人仅仅拥有6年劳动力的资本;现在再假定,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在创办田庄时最初也只使用6年劳动量的资本设备,工人因为创造资本,所以有权规定工资,而且规定工资等于 对他们最为有利,于是工资从116.4c增至149.4c,利率则从15.3%,降至8.23%,原有的田庄则受到大的损害。

投资如此微薄,房舍的建造则不能要求坚固耐久,于是修缮和重建房舍会占去从事耕作的工人的大部分时间,因而减少了他们的劳动产品;此外,由于资本微薄,不能置办精良的农具和健壮的牲畜,因而劳动生产能力损失很多。

增加投资,由6年劳动量增至7年,则从事耕作的雇佣工人的产品数量必将大大提高。根据表格所列,增量为α,产品达到的增量为16c。

在第一个田庄建成以后,是再建第二个田庄,还是增加对第一个田庄的投资,这完全由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任意决定。他们的切身利益将会指导他们的行动,现在问题是,哪一种做法对他们最有利。

创立一年劳动量的资本需要一人a+yy年劳动,或者是a+yy人一年的劳动。这个一年劳动量的资本可得租金α。所以在创立资本时,一人一年劳动所得的租金为ay/(a+y).在上面这个例子中α=16c,a+y=149.4,y=49.4c。所以16×49.4/149.4=5.42c [27] 。

所以,在创立新的追加资本时,工人可得租金5.42c [28] ,而他如果以6年劳动量为资本兴办第二个田庄,每个雇佣工人只能得4.07c的租金。

由此可见,在原有田庄上增加资本比兴办第二个田庄有利得多。

凡是普遍有利的事,我们都应把它视为可以实现的,因此,资本由6年劳动量增至7年,工资也将根据增产的程度有所提高。

当q=7时,p=239.2c,

所以工资 为23,932……………………154.7c

利率( -a)/aq…………………………………7.81%

工人所得租金为………………………………4.27c。

由此可见,以每个雇佣工人具有7年劳动量的资本兴办第二个田庄,则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可获租金4.27c。然而这里又产生一个问题,如果将他的劳动使用于增加原有田庄的资本,这对他是否比较有利。

当q=8,p为……………………………………253.6c

q=7,p为……………………………………239.2c

增加资本,由7年劳动量增加到8年,因而劳动产品得到的增量α根据计算为14.4c。

(a+y)/y= /( -a)人一年的劳动生产出一年劳动量的资本。当ap=154.7c,则 /( -a)=154.7/54.7=2.83。这就是说,租金s=14.4c系2.83人劳动获得的;每人计得5.09c。

等量的劳动,投于创建第二个田庄,可得租金4.27c;用于增加原有田庄的资本,可得租金5.09c。所以,将劳动投于后者显然有利。

然而,增加资本增进收益并不是无止境的,而是有界限的。

那么界限在哪里呢?怎样决定的呢?

在创办新田庄时,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获得的租金为〔p-(a+y)〕y/q(a+y).如果这里将 定为a+y,则这一公式转化为

(p-ap)(ap-a)/q -(p -2ap+a )p

=(p-2 +a) /q =ap-2a +a2 /aq=( -a)2 /aq.

增加相对的、即每个工人所赖以劳动的资本,从事资本生产的工人可得租金ay/(a+y)=a( -a)/ .

在a( -a)/ 大于( -a)2 /aq时,增加相对资本必定比垦殖荒野更为有利。

反之,如果( -a)2 /aq大于a( -a)/ ,则创办新田庄比将劳动投于提高相对资本更为有利。

如果a( -a)/ =( -a)2 /aq,则劳动投于双方,得益相等。

由此等式可以得出aαq= ( -a)=ap-a ;

亦即是αq=p- ,

p-αq= .

这里的观察方法可能引起这样的疑虑和责难,在工人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相对国民资本由于产生新资本而增长,新增资本所得的租金则少于原先投入的资本,也可用数字加以说明,即当资本为q+1年劳动量时,所得租金的增量α小于资本为q年劳动量时。

如果相对资本突然增加一年劳动量,这一责难也许是有道理的。然而资本的增加进级缓慢,几乎不易被察觉,资本每有增加,工资也总有相应的提高,工资的提高又有利于新资本的生产。如果设想新增加的一年劳动量的资本分给n个工人,那么相对资本q便增至q+1/n年劳动量。由于n 可以是任何数字,亦即可以是任何巨大的数字,所以,劳动产品由于资本q增至q+1/n年劳动量而获得的增量,与前此最后增加的一小部分资本而获得的增量,非常近似,即β=α/n,或者说α/n就是邻界。

所以由n个工人分配一年劳动量的资本所得的租金,与α值无比接近,因此p-αq与 的值无比接近。

现在要问,由如此不同的途径所得的工资的种种方程式怎样协调,相对资本的量如何确定,这里的研究可以解答这两个问题:

当p-αq小于ap时,增加相对资本比创办新田庄更有利。

如果ap=p-αq,即q=(p- )/α时,劳动可得最大租金。

如果q超过这一值,劳动所得的租金则下降。所以将q的值恰好定在(p- )/α时,符合工人的利益,这一q值同时又是确定相对资本量的根据。

我很担心,使用代数计算方法已使有些读者缺乏耐心;我也不是不知道,许多人,甚至有些学者对代数式感到厌烦和不便。

然而,在非用数学不能求得真理的地方,使用数学是允许的。

如果人们在其他知识门类像农业和国民经济学一样有厌恶数学的倾向,那么我们现在仍处于对天文规律完全无知的境地。航海事业由于天文学的发展现在将世界各洲联系起来,否则它仍然局限于近海活动。

第十九节 工资等于在大规模经营中最后雇用的工人所增加的产品

今设想有一群田庄,那里有雇工一百多名。

经营这些田庄所要求的劳动并无定量。

田地耕作的细致程度有差别;谷物脱粒,马铃薯的收获是否干净也各不相同,因而需要的劳动量并不一定。

这里现在以马铃薯的收获为例:

如果单纯地在翻掘田亩之后拾取浮于表面的马铃薯,那么一人一天可拾30柏林斗。但是,如果用手锄细细地翻土,以求拾得更多的、原来被土覆盖的马铃薯,那么一个人的劳动产品将立即大幅度下降。要求将马铃薯捡得越干净,那么劳动的产品就越少。如果一个人想在100平方丈耕地上捡尽最后一斗马铃薯,那么最后一斗将需耗费许许多多劳动,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雇用的工人将无法以自己的劳动产品吃饱肚子,更不能满足其他需求了。

假设100平方丈土地上全部马铃薯的产量为100柏林斗,此外再假设实际收获量为:

如果雇用: 那么最后雇用者的增产为:

4人拾取马铃薯80 斗

5人……………86.6斗 ………………………6.6斗

6人……………91 斗 ………………………4.4斗

7人……………94 斗 ………………………3 斗

8人……………96 斗 ………………………2 斗

9人……………97.3斗 ………………………1.3斗

10人……………98.2斗 ………………………0.9斗

11人……………98.8斗 ………………………0.6斗

12人……………99.2斗 ………………………0.4斗

试问田庄主雇用工人拾取马铃薯怎样才算合理?

毫无疑问,应当以增产的价值抵偿为此所消耗的劳动费用为度。

例如,用作羊饲料的马铃薯的价值在某地如果每斗为5先令,工人每人每日的工资为8先令,那么受雇的第9个人,增产为1.3斗,每斗价5先令,共计6.5先令,而雇工费用为8先令,亏损为1.5先令。反之,受雇的第8个人,费用为8先令,增产为2斗,每斗价5先令,共计10先令,亦即剩余2先令。根据这一计算,为求最高纯收益,拾取马铃薯应当雇用一人工作8.6日,收成当以96.8斗为满足。

如果日工资涨到15先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迅速推广种植马铃薯,很可能吸引远地工人——,雇用第7个工人所得的增产刚够支付每天的工资,土地出产100斗马铃薯,合理经营只能收获94斗。

然而,如果马铃薯可作为马饲料、酿酒等工业原料,每斗值16先令,那么在日工资为8先令的情况下,雇用一个工人劳动11天还是值得的,这样,土地出产100斗马铃薯便能收获98.8斗。

如果日工资为15先令,马铃薯值16先令,那么雇用第11个工人,就不能完全得到补偿。

谷物脱粒应当达到怎样干净的程度,这与拾取马铃薯所遵循的原则相同。

收获谷物时常常有很大损失,这种损失如果增雇若干工人就能大大减轻,因为一方面可以及时收割、捆束、运输,加速收获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不用长把镰刀,而用短把镰刀收割。然而,工人人数只能合理地增长到工人所节省的价值能够弥补日工资的支出,或略有超过。

由此可以推论:

1. 工资增长而产品的价值保持不变,所起的作用是减少雇用工人人数,同时减少果实的采集量和脱粒量。

2. 产品的价值增长而工资保持不变,所起的作用刚好相反,多雇用工人有利,采集果实和脱粒可以仔细从事,所以产量增大。

3. 企业主,不论是田庄主还是工厂主,他们雇用工人的数量只能增长到这样的限度,即增雇的工人还能对他们有利,这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因此,增雇工人的界限就在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增产量能够弥补他所得的工资;反过来说,工资等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增产量。

工人的人数不能以分数增减,所以在小规模经营中 难以确切指出得失相抵之点;然而这种个别的不均衡,在整个大范围中是能均衡的,因为某一场合比纯收益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多雇了工人,在另一场合则少雇了工人。

小规模经营的这一弊端不仅表现在工人人数上,而且还表现在所需要的牵引牲畜以及使用的工具和机器上,顺便一提,这一点正是大规模经营有利条件之一。

虽然上面的例子仅仅谈及如何提高土地已有产量的收获,但是,由此得出的结论,对于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收成为目的的劳动是完全有效的。

由于增添了劳动力,土地得到精耕细作,除草和排灌能仔细从事,播种能不失时令,因此土地的平均产量更有保证,平均收益将能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土地施以腐土、灰泥土以及土中所缺少的其他成分,土地的生产力也能大大提高。但是,所有这些改良措施都有一个共同之点,即效用与施肥量的增加并不成正比,效用的增长是递减的,最后甚至可能成为零。

现在我们举施加腐土的例子。

假定在某块田亩上施以半英寸厚的腐土,产量提高0.5柏林斗(每100平方丈面积),那么再施以半英寸厚的腐土,产量的增长不是0.5斗,而是0.375斗左右,第三次施以半英寸厚的腐土,大约能增产0.25斗,等等,直到继续增施腐土产量完全不再增加,最后甚至出现有害的效果。

由于劳动费用与施加腐土成正比,而效果却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所以,这里与上文所举农务一样,必然有一个定点,在那里劳动的费用恰好与改良以后所得的价值相等,这一点就是施行合理改良措施的止境。

不仅在各种农务上,而且在较低的农作制或较高的农作制——付出较多劳动能获得较高收益的农作制——的选择时,以及在回答劣质的土地——在那里劳动所得的产品比优质土地少——是否值得种植时,关键之点就是看劳动费用和劳动价值的比例,决策完全取决于这一点。

确实人们可以说,合理经营农业的任务就是,为农业的一切部门在增加劳动和提高产品 的两行数据中找出对应数据,以求确定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费用保持平衡的一点,因为增添工人达到这一点时,纯收益为最大。

实地的田庄主能否取得发展,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近乎解决这一任务的智力。这种智力在受过单纯理论训练的田庄主身上通常是不具备的。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改变,因为农业科学在这一方面还完全没有人进行研究,在农业学教科书中这一对整体有深切关系、与一切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几乎没有提及。

关于这一问题,将德国和北美作一比较是颇有兴味的。

在德国,如果日工资为12先令,黑麦每斗价格为1塔勒 [29] 12先令,凡是一人一日劳动仅得1/5斗黑麦的地方,工作就可以进行,不良的土地就可以耕作。

在北美,根据最适中的报告,一人一日劳动至少值32先令,而1柏林斗黑麦的价值在中部地区几乎还难以达到1塔勒。因此,那里任何农业劳动,如果一人一日劳动的产品达不到2/3斗黑麦,则必然有亏损。

仅这一点两国农作情况就有巨大的差别!

北美某报刊登过一篇谈论移民最佳发展的文章,文章说:

“学府出来的经济学家在这里最不幸运,因为在我们这里关键的问题不是向土地多索取百分之几的产品,而是要节省宝贵的劳动。”

这一批评对目前的农业学是很中肯的。因为真正的科学的研究应当有能力正确地判断一切情况,防止这类错误。如果科学研究在目前情况下效果刚好相反,那么这就证明科学的不足。

人们历来有这么一种幻觉,以为人类社会有一个对一切发展阶段都适用的农业理想,似乎任何较低级的农作制,即粗放的、节省劳力的农作制就是实地的田庄主知识贫乏的证明,这种观点在我们的农业著作中总也不能避免。

俄国政府近年来常常派遣一些多半没有实际农业知识的年轻学者来到德国学习经济,在农业学院听课。他们获得的是在每平方英里拥有3,000—6,000人的人口稠密的土地上如何合理地经营农业的知识。如果学院的讲课不涉及劳动的价值和费用的关系,那么这些年轻人对这一问题仍然一无所知。在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以后,如果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辽阔的土地,那里每平方英里仅500—1,000人,谷物通常需运输30英里才能销售(而欧洲其他国家遇歉收才有这种情形),那么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只能导致他们的破产,他们的例子不会诱人仿效,却成为所谓合理经营农业的一种可怕的情景。

即使在德国,急于实行轮栽作物制而以失败告终的也不乏其人。

“最后雇用的那个工人的劳动的价值也就是他的劳动报酬(工资) 。”

从上面考察所得出的这一命题对社会生活非常适用,所以我们可以中断我们研究的系统过程,可以暂时舍弃拥有可耕荒原和人口处于静止状态的孤立国,而从事实际的考察。

实际生活中企业家普遍地在做努力,使他们雇用的工人的数量不断增长,直至继续增长他们觉得无利可图时为止,这就是说,这时工资等于劳动的价值。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就是事物的本性,根据就是企业家的利益。

最后雇用的这名工人所得的工资,必然是同等技术和同等能力的全体工人的标准,因为同等工效不能付以不等的报酬 。

如果现在工资实际上已经达到劳动的价值,而国民仍然处于困苦境地,那么怎么样可能予以救济呢?

公证人起草一小时文件所得的报酬相当于雇工12小时繁重的劳动,蒲鲁东(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哲学》一书中)对此感到很不乐意。此外,这位著者还认为,工厂的监工的报酬高于搬运工人也是不公平的。

我们要问,工厂主为什么给监工以较高的报酬。这么做是不仁慈、不友爱的。如果工厂主可以不要监工,如果监工带给工厂主的效益从最低限度说还不能抵偿监工的工资,那么工厂主会立即把他们解雇。由此可见,工效的价值就是报酬的标准。

如果不谈劳动的价值,而愿意将劳动时间的长短作为工资的标准,这就是幻想。

如果工人在他的工资中得到的是他的劳动价值,那么,工人的困境就不是地主和工厂主唯利是图造成的,因为地主和工厂主——这里不谈慈善布施——不可能对劳动支付超过劳动价值的报酬,所以劳动阶级困苦的原因必须到别处,到更深的地方去寻找。

然而有人可能提出下列责难:

“虽然最后雇用的那些工人的生产不能超过他所得工资,但是以前雇用的工人却能为企业家提供一个非常可观的剩余,这一剩余使企业家有办法支付较高的工资,企业家不这么做,只不过是缺乏改善工人命运的善良意愿而已。”

然而,这一责难是把道德责任与营业责任相混淆了。

从国民经济角度看,任何劳动,如果不能抵偿费用,都不允许进行,因为劳动本应创造国民财富,否则将会减少和耗尽财富 。由于国民资本的削减,国民将越来越贫困。

富人所负的缓和穷人困苦的道德责任,不能以这种办法,而只能以其他办法见诸行动。

工厂主从事得不偿失的工作,如果别人不这么做,他将徒劳无益地牺牲自己的财产。即使是集合全国所有的工厂主为追求这一目的,也是办不到的,因为工厂需向国外销售产品,或者在国内需同外国人竞争,从事得不偿失的工作将使工厂倒闭,工人将完全失去面包。

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现在我们来考察工资涨落的必然作用。

假定工资上升而工人的数量并不减少,那么最后雇用的那些工人从地主和工厂主那里所得,将超他们劳动的所值。于是地主和工厂主根据自己的利益——这不能说不公平,经营上非得如此不可——开始解雇工人,一直解雇到最后留用的那名工人的产值刚好等于提高了的工资。经过这么一番周折,许多工人失去了面包。为了免于饥饿,这些工人不得不决定重新为原有工资而工作,这就是说,在上述情况下提高工资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如果劳动阶级的人口增长,而耕作的土地和资本维持原状不变,那么后来增加的工人即使愿意接受原来的工资也没有人肯雇用。因为这一工资已为最后雇用的一名工人所得,以后雇用的工人只能提供较少的产品,所以,如果以原来的工资额雇用新增的工人,企业家势必有亏损。唯有这些工人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企业家才能雇用他们,让他们工作,因为他们的生产力等于已经降低了的工资。

尽管工资在下降,如果工人人数仍在不断增长,那么工资必将继续下降,因为能够给予他们的工作的产值越来越低。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如果劳动的对象越来越不丰富,劳动的土地越来越贫瘠,试问工资的下降有没有止境?

工资下降的最后限度在于:劳动的生产力低到劳动产品恰好等于a ,即恰好等于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为工资如果低于工人必需的生活费用,则无人能为之劳动。

然而,实际上每个人的体力、健康和技能并不像孤立国所假设的那样,是完全相等的,而是一切方面都不相等。因此要问,这些工人中哪些人的工资可以下降到等于a 。这一问题的回答又取决于谋求工作的人数。如果人数过多,那么只有体格最健壮、体力最强的人才能得到雇用,其余的人则失去糊口的面包。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体力是不等的,在老年体力衰减,所以,最有技术的工人唯在青壮年时期为人雇用,到了老年则为人摒弃。

然而宗教和人道主义以及各国政府,都把救济失业者以免饥馑死亡一事,视为自己的职责,因此凡是其劳动产品不足以弥补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那些人必将仰给于济贫所。需要救济的人数最后将不断增加;多到富有的人感到不堪负担。

当前 [30] 爱尔兰的情况就是如此,尽管英国民众慷慨向兄弟民族提供5,000万至6,000万塔勒的巨大援助,然而仍有成千人死于饥饿。

爱尔兰目前的灾难是由于马铃薯和谷物同时歉收造成的。但是肯定可以预见,如果人口毫无顾忌地持续增长 ,几十年以后,虽有不小的丰收,这种灾难仍将出现,那时将无可救治。

出现这些观念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是在人口增长的同时资本和耕作面积保持原状不变。即使资本和耕作面积也有增长,但是如果不及人口增长迅速,那么同样的灾难只不过晚些时候出现而已,这一点要求得证明并不困难。

和平带来小康生活,小康生活造成人口过剩,人口过剩则带来贫困。

人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魔境呢?

我们不得不问,在每次经历短期的和平、养息和欣欣向荣的生活以后,人类的增殖是否必定要再次遭遇贫困呢?

难道造物主就是这样安排的:地球上人口越来越多,前景就越来越暗淡,痛苦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避免吗?

当然不是。

那么造物主造福人类的条件又是什么呢?

这实在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我们仅仅是在这里提了出来,还未能深入进行研究。

只要正确理解这里所讨论的问题,就能驳斥社会党人建议中的一些谬论。社会党人乐意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倾注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上,如果能办到的话,他们将真正改善工人的命运。

但是我们不可忽视,这里所说的劳动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与其他因素无关联的,因为劳动价值取决于劳动对象的收益性。劳动对象在收益阶梯上所处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力供给的多少。劳动力供给多,劳动价值和劳动报酬可能下降,直到仅够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这一数量的界限。

所以劳动的价值、劳动的供给和工人的生活必需品之间有一个连锁关系。

比我们略早的一些国民经济学家仅仅看到这一锁链的最后两个环节,因此对混淆工资概念却起了不少作用。 [31]

这些经济学家在下列问题上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即把三个因素中只看到的两个因素所构成的劳动工资,视为合乎自然的工资,由此得出结论说,在造物主除了给工人以生存所必需之物以外,别无其他等等。

社会主义者所理解的使命比较高,他们提出工人不仅能生存,而且还应有生活享受和受教育的机会。

施泰因在他的思想很丰富的著作《今日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书中关于社会主义和国民经济学的关系。说了下列一段话:

“国民经济学本来的任务仅仅是认识产业和劳动之间的现存关系,甚至深究这种关系的原因和规律;国民经济学能预言这种关系的未来情况,但不能予以规定,因为国民经济学并不具备不服从其他原则的最高原则。然而社会主义则在人类命运的思想中提出这一点,从而把自己置于国民经济学之上,并想利用及控制它;国民经济学本质上是可以掌握的,社会主义目前正在形成之中。”

这里对国民经济学所作的责难,我不能认为毫无理由。然而它只限于经济学的现状,而不是经济学的本质。因为任何东西都阻碍不了经济学吸取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据为己有。我发现——下文将详细讨论——深究“什么是合乎自然的工资?”这一问题,最后必将直接引向关于人类命运的问题。

在我看来,我们唯有将两种学术的研究融合在一起,才能接近真理。经过这样的融合,社会主义者的幻想,以及他们的由于不认识国民经济学的规律而提出的建议,便不攻自破了。

蒲鲁东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哲学》一书中也持这样的观点,他希望通过改造国民经济而解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任务。

现在言归正传,我们再来讨论孤立国。

资本本身是个无生命的东西,如果没有人的努力是不会产生什么东西的。

在欧洲的气候条件,一个人仅拥有一些衣着、粮食和器具等小资本是难以从事生产的。

劳动产品p是劳动和资本的共同产物。

这两项因素在其共同产物中各占多少比重,应怎样计量?

资本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因使用的资本增量从而获得劳动产品的增量中求得。这里劳动是常量,资本是变量。

如果我们仍用这项方法,反之把资本视为常量,而劳动人数视为增量,那么即使在大规模的经营中,劳动的作用可以从因增加一名工人从而总产品获得的增量中求得,亦即是在产品中求出劳动所占的比重。

假定某一企业使用资本等于nq年劳动量。企业经营者根据他的利益将不断增添工人,直到最后雇用的工人所增加的产品等于他的工资数量时为止。

试问最后雇用的这名工人的产品有多少?

如果雇用工人为n名,每名工人使用q年劳动量的资本工作。每名工人的产品=p,他的工资=a,雇用n名工人的企业经营者所得的租金,亦即是n(p-a)。

如果解雇一名工人,那么还有n-1名工人,其中每名工人使用[n/(n-1)]q年劳动量的资本工作。我们把这一资本称为q′,这里的q′大于q。使用q′年劳动量的工人的劳动产品,我们称之为p′。工人劳动所使用的资本有了增长,他的劳动产品也将增长,所以p′同样大于p。两者之间的差别,或者说p′-p=γ;亦即是p′=p+γ。于是总产品=(n-1)p′=(n-1)(p+γ)

工资的支出,如果工人人数为n-1,则=(n-1)a。

因此,企业经营者所得的租金为(n-1)(p+γ)-(n-1)a。

如果企业经营者合理地不断增雇工人,直到最后被雇用的一名工人的生产还能抵偿他的工资,那么企业经营者雇用n名工人或n-1名工人,他所得的租金必定相等。因此

np-na必定=(n-1)(p+γ)-(n-1)a,

或np-na=np-p+(n-1)γ-na+a,

即0=-p+(n-1)γ+a,

即a=p-(n-1)γ。

现在设n为无穷大,那么1相对于n来说微不足道。于是

a将=p-nγ。

如果令n无穷增长,则资本n/(n-1)q=q(1+1/n+1/n2 +1/n3 …),与q+1/n q值可以任意相近。然而我们在第十八节中说过,因资本发生1/n年劳动量的变化,产品便有β的变化。这里我们发现,资本如有1/n年劳动量的变化,那么劳动产品的变化便为p′-p=γ。如果资本很小,仅为1/n年的劳动量,产品的变动为β,那么这种变化在微小资本为q时即为βq,亦即是γ=βq,由于我们在上节假设nβ=α,所以nγ=αq,因此a=p-nγ=p-αq。

在上节中我们也曾获得同样的结果。

这就是说,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我们求得了:

1. 增加投资所得的增产的租金量,

2. 总资本不变,最后雇用的这名工人所增加的产品决定的工资量。

两种方法求得的工资都有一个相同公式,即a=p-αq。

然而,我们在上节中看到,只有在p-αq= 时,投资创办新田庄的利益才能与增加相对的国民资本的利益相均衡,稳定状态才能实现。

因此,根据这里应用的方法所求得的劳动工资p-αq,在四境为可耕的荒野所包围 的孤立国,必然同样= 。

第二十节 资本和资本租金的生产费用

在第五节中曾经提问,资本的生产费用和资本的价格(即获得借贷资本的利率)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类似交换物品的生产费用及其价格之间存在着的比例关系。

在第十三节中阐述价格构成的规则时曾将交换物品分成两类,第一类交换物品生产的量可以任意增长而生产费用不变,反之,第二类扩大生产必须增加费用。

属于第一类的有工具、机器等某些物品。这一类物品,不是按它们提供的效益支付价格,而生产费用却是价格的调节者。这里看来使用价值和生产费用已不存在任何联系。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请见下文的考察。

在第十三节中,我们曾举耕犁为例,它属于使用价值很高而价格很低的物品;在目前的考察中,我们仍想把这一农具作为依据。

耕犁的使用价值超过它的由生产费用调节的价格许多倍。试问,耕犁的增加限量为多少?例如在一所拥有24匹马的田庄应备置多少具耕犁?

这里备置10具耕犁已足够了,因为在少有 的情况下才会将全部马匹用于耕犁,但是为了应付这种少有的情况也可以购置12具耕犁,如果为了避免由于耕犁损坏而耽误工作,也可以准备14具耕犁。

尽管最初购置的耕犁可能效益很高,然而最后增加的第14具耕犁不但收效甚微,而且连购买价格的利息和每年的折旧也不能得到弥补。

关于增添耕犁的限量的问题,可以这么答复:

耕犁可以增添到最后购置的那具耕犁仅能补偿制作和维修费用为止。

耕犁的使用价值或效益一般说来虽然很少会影响它的价格,但是增添耕犁的限度却是由耕犁的效益规定的。

凡是单位制造费用不变而可无限增产的各种商品,其情形与耕犁相似。

如果五谷的增加需求唯有靠耕作较贫瘠的、位置不便利的土地,或者在同一块土地上实施更费劳力、更费成本的农作制方能满足,那么五谷就属于第二类交换物品。此外,各种金属,如果没有发现新的矿藏,入地开采必然越来越深,这些金属也属于第二类交换物品。这类经济物品的增产从其使用价值看一开始就受到限制。

现在试问,什么在限制资本的增长,什么是资本生产费用的标准?

前面多次指出,资本的应用可以促进人们劳动生产的效率。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也增多;剩余增多,因此资本生产就容易。由此可见,资本生产越来越廉价,资本就越来越多。在这一方面,资本与属于第二类的交换物品正相反,因为前者越增产越廉价,而后者则越增产越昂贵。

资本越来越廉价,它便逐渐取代了人的劳动,资本就是这样得到广泛应用。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因为资本的增加而同时资本的效益下降,那么资本的生产必将是无限的。

效益下降有两个原因:

1. 如果由效率极高的工具、机器等构成的资本已很充分,那么正如第十节所详细讨论的,继续生产这类器械资本,效益将减低。

2. 在农业中,如果增加的资本要得到使用,就得用于产量较低、位置较为不便的土地,或者用于更费劳力、更费成本的农作制,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投入的资本所带来的租金将比先前投入的资本要少些。

资本具有这种两面性,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很困难。由此可见,资本既不属于第一类也不属于第二类交换物品,而是自成一类。

劳动所提供的剩余可以有两种命运,即可以有两种用途:

1. 积存起来,以备将来可以不劳动而生活;

2. 用于农业或其他行业的投资。

在前一种情况下,资本无限地增长对工人有利,因为工资和剩余也同时增长,工人在较短时期内获得积蓄,以备将来可以不劳动而生活。

然而积蓄还不是资本,只是资本的原料,如果积蓄而无补充,积蓄终归消耗殆尽,它没有作为资本这个概念所必具的持久性。

积蓄还缺乏资本的另一重大特点,即资本用于生产能促进人工效率。

商人手中的用以经商 的积蓄,自然就是资本,这种资本能便利消费者的需要,并提供廉价商品,能促进国民福利。反之,商人的积蓄如果存放着,以备将来悠闲生活的需要,这类积蓄则不属于资本。

如果能区别不以生利为目的的积蓄和资本,如果把资本仅仅理解为收取租金的财产,那么我们的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因为渴望得到的对象不是资本本身,而是资本的结果,即租金 。

于是我们又产生下列这么一个问题:

什么是租金的生产费用,怎样才能以最低的费用生产租金?

资本是劳动的产物,但这种产品又能取代人的劳动,再生产资本。因此,资本和劳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稳定的似不可分的相互关系。

然而,原始资本 (见第八节)纯由人力劳动产生,把资本的效益可以用于劳动尺度进行折算(见第十三节),因此劳动就是资本的创造者,劳动就是资本的生产费用和租金的唯一正确的标准。

商品的价格受最低限度的生产费用调节,商品的价格中如果由于不善于使用和不正确地使用资本和劳动因而增加了费用,这是得不到补偿的,所以这里最低限度的、能带来租金的劳动,必定就是生产费用的标准。

然而,工资的高低对于要求生产一定数量租金的劳动量,有极重大的影响,现在我们任务是要:

探索这么一种工资量,在这种工资量时能使用最少的劳动耗费生产租金。

我们现在选择工资的公式为a+y,其中y为完全不定数。

今以若干年劳动量创办一所新田庄以生产资本,根据第十五节所述,可得租金为:

〔p-(a+y)〕y/q(a+y).

现在假定所要求的租金为ar,

生产这项租金ar所要求的工人人数为:

ar:〔p-(a+y)〕y/q(a+y)=arq(a+y)/〔p-(a+y)〕y.

例如:如果r=1,所要求的租金=a=100c;p=300c,q=12,那么上列式子则变为

1,200c(100c+y)/〔300c-(100c+y)〕y

在生产100c租金时,如果

y= 20c,则要求工人人数为40人,

y= 60c,……………………22.8人,

y=100c,……………………24人。

由此可见,需要的工人人数并不随着工资提高而下降,因为在工资=a+y=200c时,生产100c租金所要求的工人人数,比工资=160c时要多些。

因此y应有一定的值,在这一值时生产租金需要耗费的劳动最少。

如果我们从上列函数中取其微分,而定微分等于零,便可得y的值。

arq(a+y)/〔p-(a+y)〕y的微分

=arq〔p-(a+y)〕ydy-(a+y)(p-a-2y) dy

=py-ay-y2 -ap+a2

-py+2ay+2y2

+ay

(y2 +2ay+a2 -ap=0

所以y2 +2ay+a2 =ap,

即a+y= .

如果p=300c,则 =173c,

则y= -a=73c。

上文假定q=12,则生产100c租金需要工人人数为22.4人。

所以,工资 能够满足以最低限度的劳动力生产租金的条件。

如果耗费最低的劳动生产租金,那么这时利率为多少?

利率的一般公式为:z=[p-(a+y)]/q(a+y).

这里如果以 代替a+y,则

z=(p- )/q =( - )/q =( -a)/aq.

在剩余y= -a时,则利率z得出一个简单的式子:y/aq=1∶a/qy。

如果人们以黑麦斗为标准取代a、p和y,那么aq表示q名工人通过创办新田庄在产生资本时所消耗的黑麦量,或它的等价物。由于每一名工人都有剩余y斗,因此为了生产这aq斗时,就需要aq/y名工人。

由此我们得出一项值得注意的结果:

利率等于1除以在创造资本时生产供消耗的必需生活资料的工人的人数。

应当注意,这句话只是在工资= 以及剩余y= -a时才有效。

第二十一节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规律

劳动产品在工人和资本占有者之间应按怎样的比例分配?工人应得多少工资?

雇佣工人有权提出下列两项要求:

1. 用以生产资本的劳动,按年劳动计算,所得的租金不应超过雇佣工人年工资在扣除必需的 生活资料之后的剩余用以放息所得之数。换句话说,两种劳动,其一包含在资本之中,另一则为工资工作(假定质量相等),应能提供相等的租金。

2. 工资必须有一定的量,这样方能以最低的劳动耗费生产资本租金。

第二项要求,如上节所述,如果工资=ap,才能实现。

这一工资是否也能满足第一项要求,下列计算可以作出判断。

根据第十五节所述,在工资=ap时,生产资本的工人所得的租金为:

(p- )( -a)/q =( - )( -a)/q

=( -a)( -a)/aq=( -a)2 /aq.

在剩余为 -a和利率为( -a)/aq时,雇佣工人所得的租金为:

( -a)( -a)/aq=( -a)2 /aq.

所以,在工资= 和利率=( -a)/aq时,包含在资本中的劳动和雇佣劳动所得的报酬是均衡的。

如果工人要求资本家支付超过 的工资,那么这种要求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应当予以拒绝,因为工人是以等质的劳动要求不等的报酬。而且这种要求也是与想通过积聚资产以改善处境的工人的本身利益背道而驰的,因为如果工资超过 ,一旦普及,由于利率必然下降,工人所得的租金则不是增长,而是下降,正如第十五节所论述的。

在上节中曾经提问:“什么在限制资本的增长”,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投于生产消费品的行业和工厂的劳动,所得的报酬超过投于资本的生产,那么资本的增长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也就停止了。

为确定工资和利率的关系,我们已经探索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和观点:

1. 研究了劳动生产资本的问题;

2. 把资本看作替代劳动;

3. 由最后投入的微小部分的资本决定利率;

4. 认为最后雇用的工人所增加的产品是工资的标准。

从这些研究中得出,工资= 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认为,如果人们把合乎人类组织和物质世界的工资称为合乎自然的工资,那么现在可以提出这样的命题:

合乎自然的工资等于 。

第二十二节 土地的肥沃程度对工资和利率的影响

我们已经求得合乎自然的工资= ,然而我们还应再问,现在是否可向工人保证,他的工资将不会更微薄,因为工资取决于p的大小,而p的值又取决于资本和劳动使用其上的土地的肥沃程度。

的值,如果p越小,它也越小;如果p=a,工资便下降到等于a,下降到生活必需品的总数。

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地肥沃的程度的影响,我们想把p的值逐渐加以改变。

1. 假定p=300c,则a=100c,q=12,

工资a= =173c,

利率z=( -a)/aq=6.1%.

2.假定p=200,

则a= =142,

z=( -a)/aq=3.5%。

3.假定p=150,

则a= =122,

z=( -a)/aq=1.83%。

4.假定 p=a=100c,

则a= =100,

z=( -a)/aq=0.

由此可见,工人和资本家的共同利益在于提高生产 。如果生产下降,双方都蒙受损失,如果生产增长,双方都受益。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z=2%,试求p的值。

由于z=( -a)/aq=( -100)/1,200=2100,

所以100p-100=24

100p=124

100 p=1242 =15,376

p=153.76

a= =124。

利率如此之低,新的资本就很难筹集了,因为从资本家方面说,这无异强使他们放弃享受。如果只能获得2%的利息,那么没有一个资本家会愿意将资本投于企业。如果有这种情况,那么工资却超过工人生活所需的24%。

只要工资始终=ap(这个公式极端重要),那么工人终始不会遭受贫困和饥馑。

我们欧洲的情况完全与这不同,欧洲已不再存在无主的土地,工人已无可能去垦殖至今尚未垦殖的土地,以摆脱雇主提供的低工资。

这里是竞争决定工资的高低,这里的工资=a+y,而y是完全不定的,这里的利率z=p-(a+y)q(a+y).

y越小,z则越大,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假定a=100,p=200,q=12,

则y=50,z=2.77%。

y=25,z=5%。

y=10,z=6.82%。

y=0,z=8.33%。

由此可见,不断压低工资是符合企业家和资本家利益的。当工人的工资只换得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时,资本家则享有81 / 3 %的厚利。

这里资本家的利益和工人的利益不仅是分离的,而且是背道而驰的。

只要无产者和有产者利益的冲突不曾消除,那么这一对抗的利益就是双方敌意对立和始终不可妥协的原因。

工人不仅对雇主的福利漠不关心,而且对国民福利也是如此。

由于工厂制的发现,公路和铁路的修筑,贸易联系的建立等等,国民收入每日每时在急剧增长。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制度下,工人觉得与此无关,工人的处境一如既往,收入的增长完全落入企业家、资本家和地主手中。

1836年梅克伦堡土地的平均租金,良田一拉斯特(6,000梅克伦堡平方丈 [32] )约为新币100塔勒。此后每拉斯特的租金上升到新币150至200塔勒。

国民收入如此急剧增长,但工人阶级却未得到什么好处,在我们的社会制度下工人阶级也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

社会组织只需让工人获得其中五分之一的利益,千家万户就会感到欢欣和满意,如果这样,那么1848年春工人要求提高工资而举行的暴动就会中止,从前存在于主仆之间的美好的宗法纽带也就不会撕裂了。

使工人阶级向有产阶级转变,这可能是和解协调的办法,如果不把实现这种转变的阻力归于低工资率,那么还有下列两个原因:

1. 在现行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工人或者根本不可能积贮资本,或者只能积贮一些微不足道的资本,因此新资本的积聚几乎为企业家、资本家和地主所垄断。

2. 由于工资微薄,工人无力供其子女上学,以获得经营企业或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攀登较高地位所必需的知识。

因此,工资低微的持续原因就在于低微的工资。怎样才能摆脱这一循环呢?

欧洲社会的所有这些弊病,如果工资=ap,即能消除。

在公式ap之中,工人的工资是与他产品的价值成比例的;而我们目前的情况却是,工人的工资与他的劳动产品完全无关。

工人与产品相分离是弊病的根源。

包工就比日工有很大的优越性,因为工人的所得取决于其勤劳程度,工人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为自己劳动,所以对从事的工作较有兴趣。然而,实行计件工资制,通过工人间的相互竞争,工人所得将大大下降。

实行包工制,只按劳动量 ,而不按包含在产品中的劳动价值 付酬;但在工资=ap时,工人直接参与他的劳动价值 的分配。

试问工资=ap对我们欧洲现状是否可以实行,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行呢?这一问题我们迄今为止的研究还不能给予答复,它将成为本书继续研究的对象。

然而现在可以得知,即使不可能恢复合乎自然的工资,但是,如果工人工资中包含其劳动产品的一部分,那么困境也可缓和得多。

现在我们来看北美合众国的情况。

那里正像孤立国的情况,肥沃的土地无穷无尽,可以无偿或以极少代价获得。

那里正像孤立国的情况,唯有与市场的距离才是扩大垦殖的阻碍。然而,这种阻碍由于河道通航轮船,由于开凿运河和修筑铁路而越来越小。

因此,那里工资=ap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事实上已经实现;因为我们发现美国的工资和利率的关系很像我们计算肥沃土地所述的公式。

由于工人和资本家有这样的关系,所以北美普遍过着美好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还蒸蒸日上;在那里,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和睦相处,即使国民中低贱阶级,也普及初等教育——阅读、写作以及计算——,非欧洲可以比拟。

最初聚居于得天独厚的地带的那些人们,必定有类似的处境,也许因此这种境况有天堂乐土之称。

难道这种境况与人口繁育格格不入吗?难道这种境况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吗?

人类通过较高的精神力量的训练,以理智克制欲望难道不能恢复这种境况吗?原始的人们靠自然的恩赐不劳所得的东西,人类的使命也许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获得它,并把它当作是自己运用智慧而得的财富。

第二十三节 所求得的各项公式的具体应用

前面的研究,对劳动产品、利率和工资都用字母公式表示。字母代表任何数值,所以以字母表示的公式具有普遍意义。

在具体场合,字母则有一定的数值,如果公式正确不误,那么以数字表示的结果也必然符合规律性。

在下面关于工资和地租关系的研究中(这两者正是本卷第二部分的研究对象),在具体场合我们当将a、p、q、y和z化成数字进行叙述。

然而,这些数字不允许任意假定,而必须取自实际,因为实际是正确与否的试金石。

因其他资料缺乏,我只能介绍取自特洛田庄的数值,并把有关情况的计算附于书末。

雇工需要多少收入才能过适度的、不觉匮乏的生活,这个问题在当前至关重要,现在我把1833至1847年14年中特洛田庄雇工一户关于生活费用和收入的计算陈列于下面附录一中,供探讨之用。

凡是能知道什么是工人权利的人,他就负有道德上的责任尽力去实现工人的权利。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怀有热忱的愿望,想把我的田庄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津贴 分给我的雇工,但是这项津贴不能由他们任意支配,我用以为他们积聚一笔资本。

当时实现我的愿望有两点障碍,即

1. 对我的家庭的责任,

2. 担心实行这样的措施以后可能引起邻近田庄工人的不满和骚扰。

但是,当我觉得第一个障碍不成问题,并在1848年春天由于国民的暴力运动几乎所有的田庄都对工人作了重大让步之后,我便不再有任何顾虑去实现我的宿愿。

有关这一情况的规定,详见附录二。

在实行这种措施时首先必须注意最终的结果。

现在举一例子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田庄主担负每户雇工的医药费每年平均为新币3塔勒。

如果与雇工协议,田庄主每年给雇工3塔勒,以雇工得病时自理医药费为条件,那么田庄主的支出没有任何增减。但是,雇工家庭的境况和幸福却有很大变化。如果一个工人患长期重病,需要负担大笔医疗费,那么他就很难再尽自己养家的义务了。

工人所得的医疗津贴,通常不贮存备用,而是将它花掉,但日后遇到急难,他就会束手无策。

凡是在历来工资能满足工人实际需要和正当愿望的地方,继续提高雇工工资以为津贴,也能获得类似的后果。雇工的享受品与他们的必需品很相近,几乎难以划分界限,因此人们不能期望他们能够牺牲眼前的享受以备将来的急需,这一点甚至富人也办不到。工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耗尽所增加的收入,不为晚年储蓄,但是工人已习惯于较多的、而以后又不能满足的需要,一旦老年贫困,则更觉痛苦。

增加工资而不附加任何条件,并不能调解雇主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对立,我们社会状况的这种根本弊病依然十分严重,采取这种措施,情况将更糟。

* * *

[1] 本卷原书编排上,有第一章而无第二章。——译者

[2] 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译者加尔弗的德文版系根据英文第4版译出,布雷斯劳1794年出版。

[3] 系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该书的页码,下面的页码同此。商务印书馆系根据《国富论》第2版译出,有些内容与这里的引文略有出入。——译者

[4] 一位友人在我告诉他这些话时说,这些只是生活的写照,其中并无理性。

[5] 德文本系布斯所译,书名为die geschichte der politischen konomie 。

[6] 关于这个问题就我所知,赫尔曼的《政治经济研究》(staatswirtschaftliche untersuchungen )第145—265页中阐述最详细,最有价值。慕尼黑1832年出版。

[7] 把面包树果丰厚的果肉放在窖中,让它发酵,可用以烘焙面包。这种酸面包是塔希蒂人(tahitier)最喜欢的食物,也是旅行用的干粮。然而人们还是更经常吃新鲜的面包果,在完全成熟之前采下果实,去其外壳,裹以树叶,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烘焙。面包树长到两年或三年,从树干上取下皮心之间的柔软部分,可以编制东西,或织成粗布。面包树叶可用来裹面包果,利于烘焙,在进餐时铺在地上充作地毯。落地的雄蕊可以用作火绒。将树干割开,便有浆汁流出,与椰乳一起煮,可熬成捕鸟胶,放入西谷面粉(sagomehl)、糖和蛋白可以制造坚硬的糕。

[8] 试问这些贮存物不会霉烂吗?如果他每年将他的贮存用于制造工具,那么在十年后也可以做到将一年劳动用于制造工具。我们撇开贮存困难不谈,是为了便于研究和看清问题。

[9] 借出的工具到归还之际,怎么能够保持性能不变、价值不变呢?这在个别工具借还之间是不可能的,然而在一个国家中从全部出借的物品来看,却是可以的。如果有人出租100所房屋,借期100年,条件为租赁者每年建新屋一所,那么尽管100所房屋年年有折旧,但价值不变。在作这样的研究时,我们必须注意整体。本文叙述的仅为两个人之间的行为,这仅仅说明一个概况,由此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整个国家的运动情况。

[10] 区别劳动报酬和辛勤努力的报酬,这对正确评价实际生活中的关系,不无意义,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假设一个按日计酬的工人,年收入为100塔勒,他的一头价值20塔勒的乳牛突然死去,现在将他的损失与他的年工资比较,损失似乎并不很重,因为他可以用一年的五分之一劳动予以弥补。然而试想一下,为了维持劳动能力,他只能消费他的报酬中的90塔勒,他一年的辛勤努力只能得到10塔勒的报酬,这就是说,死去一头乳牛等于他两年辛勤努力的果实,因此他的损失值得痛惜,应予同情和救济。

[11] 乔治·坎宁(1770—1827年),英国政治家,1807—1809年、1822—1827年任外交部长,1827年任首相。——译者

[12] 本卷发表于1850年。推测这里是指鸦片战争(1840—1842年)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译者

[13] 此书附有萨伊的评注,德译本系施密德所译,魏玛1821年版。

[14] 必须注意,根据第六节中所说的先决条件,这里的工人应具有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技术和能力,他们在采矿和务农时同样能干。

[15] 应为26.6斗。——译者

[16] 应为139.5斗。——译者

[17] 应为88.6塔勒。作者在下面的计算有相应的错误,这里不再一一更正。——译者

[18] 赫尔曼:《国家经济的研究》(staatswirtschaftliche untersuchungen ),慕尼黑1832年版,第66—136页,“关于价格”的论述颇有价值。

[19]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原理》,施密特德译本,魏玛1821年,第95页,萨伊的评注。

[20] 应为4.4649。——译者

[21] 应为4.4664。——译者

[22] 即劳动剩余y所得的租金。——译者

[23] 根据本卷第六节之五所述,a代表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十二节表b中并没有涉及a的内容。这里的a,疑是c之误。根据本卷第八节所述,一个工人(包括其家庭)一年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为s,s的百分之一为c。——译者

[24] 应为5.29c。——译者

[25] 应为5.29c 。——译者

[26] 1塔勒=48先令。——译者

[27] 系写作于1846年。

[28] 据我所知,劳是弥补这一缺陷的第一个人,他在他的《国民经济学原理》(die crundsätze der volkswirtschaftslehre )一书中说:“劳动的价格取决于价值、费用和劳动力征募者。”

[29] 1梅克伦堡平方丈约=21.74平方米。——译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