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回 托遗言续编现形记 述情话剖说厌世心
话说甄阁学看见他大哥昏晕过去,自己大远地跑来,见着面,一句话也没有得说,不由得伤心,泪如雨下,“ 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嫂子、侄儿见他如此,知道病人是不中用了,急的喊“老爷”、喊“爸爸”呜呜咽咽,那里喊得清爽,只有一片号啕哭声,闹得个惊天动地。还是向来伺候的一个老妈子上前去,摸了摸病人的胸口,忙叫:“ 二老爷,太太,少爷,快别捣乱,老爷胸口子上还是热的,决不至怎么样。据我看来,八分是见了二老爷,一阵欢喜,一阵伤感,一喜一悲,岔着了一口气,昏晕过去,静一静,包管会转过气来。但是,病久了的人,神是虚的,切不要大声哭喊,防着惊吓他老人家,到反不好。” 甄阁学听老妈这两句说话很有道理,点点头,止住哭声。袖筒内拿出绢子来,揩干眼泪,挨近床上,伸手在胸口上摸了一摸,又用手在自己鼻上、嘴上试了一试,轻轻喊了一声:“ 大哥。” 约莫半刻工夫,见他大哥蠕蠕的微动。又有半刻工夫,出了半口气,睁开眼睛,朝他望了一望,仍合上了。徐氏太太也就赶着凑上来,连声的叫:“老爷,你醒醒,定定神,看二叔站在这里呢!”只听见喉咙里头的痰,呼呼家响。慢慢又把手伸出被来,似想要挣扎起来的样子。徐氏太太急忙双手趁着势抱他起来,回头叫老妈子赶着把被折叠起,垫高了枕头,顺着身子靠紧。又叫儿子爬到床里去,用手在背上轻轻捶了几下,哇的吐了一口浓答答的痰出来。气喘呼呼,又似乎下气不接上气。老妈子早把参汤炖好了,用茶盅盛好。徐氏太太接过手来,拿银匙送到口边,叫他呷了两口,仍旧扶着躺下,迷迷沉沉的睡去。
甄阁学方才走出房来,徐氏太太又叫儿子出去,周旋一回黄二麻子,说:“你父亲病着,人家是客,从北京跟你二叔来到咱家,不要怠慢了人家。” 他儿子答应着,朝外头去了。甄阁学究竟手足情切,一个人在堂屋里踱来踱去,不时的在房门口问他嫂子:“此刻怎么样?” 徐氏太太走近门口,一只手掀开门帘,向甄阁学道:“还睡着未醒,睡的,觉得很香,不怎么样。二叔可以请歇歇罢。路上受了辛苦,一进门就吃这一惊,现在总算是菩萨保佑,转过气来,大约不要紧。”甄阁学道:“惟愿不要紧就好。大嫂也可歇歇。但是身边不要离开人。”徐氏太太答应着:“是”,转身进去。甄阁学又叫侄儿来,把向来看病的一位葛古辛葛大夫请了来。他侄儿答应说:“已叫家人请去了大半天,这个大夫向来要掌上灯才来的。”按下慢表。
且说黄二麻子,一个人坐在厅上,忽听里面哭声大震,心里想道:“不好了,一定是大大人去货了。我们老大人来得真巧,赶上见一面。但不晓得他老兄弟俩可能说句话没有?”自言自语地,正在出神。忽见大大人的少爷从里头走了出来,向他深深一揖,口称:“黄二哥,远道惠临,现在一家人都因为家父的病,一切简慢,实在不安得很。家母特命小弟在二哥前告罪,尚求原谅。” 黄二麻子究竟是在世路上阅历久了的人,若是别人在那里想的出神辰光,忽然来了一个人向他作揖,说这一套谦恭的话,必然要牛头不对马嘴,胡乱一回。这黄二麻子虽然是心里在替甄阁学想他老兄弟俩多年不见,今日老远的来仅见一面,一句话没有得说,岂不是一件大缺恨!还算赶着送终,也可少慰友爱。心里只管这么想,他眼光却不住地四面八方地射,甄大少爷刚走出屏门,他早已一眼瞥着。这甄大少爷气宇轩昂,举止大雅,料定必是甄老大人的侄少大人。不等大少爷走近,他已满面堆下笑脸,站起身子,趋抢上去,恰与大少爷对作一揖。听大少爷说完了话,忙答道:“ 不敢当。” 大少爷让他上座,黄二麻子歪着身子坐下。看大少爷满面带着愁容,虽然相对谈笑,终是出之勉强,随意寒暄几句。外面报道:“葛大夫来了。”大少爷便欠身向黄二麻子道:“二哥请坐,小弟暂且失陪。”黄二麻子道:“少大人尽管请便,晚生不是外人,如有什么事,尽可呼唤。晚生身受令兄大人天高地厚之恩,应该报效的。”大少爷说了两句:“岂敢。”葛大夫已经踱了进来,大少爷迎着上去,便邀他向东边书房里去。
黄二麻子仍然是一个人坐在客厅,心里又想:不知道这位大大人的病得好不得好?倘若是出了岔子,咱们老大人自然是要把他身后一切大事办完了方能回京,至少也得两三月。若是像这样绵着下去,要死不活的,他们老兄弟情义很重,必要在这里等着,三月五月似不能定的。就是老大人要走,也恐怕大太太、少爷们不肯放他去,这全是天理人情上必然之事。但是我原要想借这一趟苦差回去得个劳绩,有老大人几句话说,不是马上得个优差,吃他一注。若是像这样耽搁下去,倘或那边大人交卸了济南道,我的差事不是又要挂在粉牌上了,岂不白受一回辛苦。想到这里,就如热锅的蚂蚁,周身不自在起来。耳边忽听一阵脚步声响,不由得站起身来,在隔扇窗子里一望,原来是大少爷送葛大夫出去。便两步走到花帘门口站着,候大少爷送了大夫进来,抢上前去问道:“ 少大人,方才大夫诊了脉怎么说法?开的什么药?”大少爷道:“ 据葛大夫所说,家严的病是用心过度,气血双亏。”随口又叫家人取了药方来,一只手遂给黄二麻子。黄二麻子双手接过,从头至尾看了又看,又用手指头在药方上东点西点,口中不住的咕哝。大少爷在旁看他看药方如此认真,料想他懂得医道的,便道:“黄二哥想来歧黄是高明的。这个方子开的怎么样?请教吃得吃不得?” 黄二麻子赶紧接口道:“晚生那里配说‘高明’两个字,不过从小儿随着先父读熟些《内经》、《素问》、《 伤寒论》,阴阳虚实,君臣佐使,这几个字,算讲得明白。后来,到了山东,有些旧相好的朋友,知道晚生是世代以医学传家,问病求方,闹得个整日家不得闲。就是令嫂夫人那年产后血崩,危险到极处,群医束手,还是晚生轻描淡写,拟了一个方子,服了一剂,便好了。后来人家取笑晚生叫做‘ 黄一剂’。说也可笑,从此之后,人家无论伤风咳嗽,大小病症,一剂见效。令嫂夫人一连两胎均是平安无事,现在常服丸药,体质很是健旺。” 大少爷道:“不错不错。记得家兄从前有信回来说起家嫂产后几乎不起,后来请一位亲戚诊视,一帖便愈,想来就是二哥了,真是华、扁重生。但不知二哥与舍下是由那一支叙起来,怎么个亲戚?小弟一向随侍保定,敝族丁繁,又分在各处,所有近的亲戚,虽然晓得几处,若在外头,就算弄不清楚了。” 黄二麻子开着笑口道:“ 不敢,不敢。少大人若问寒舍与贵府的亲戚,实在惭愧得很。就是在山东这位令嫂夫人,若由寒舍支派算起来,与晚生是姊弟排行,嫁在贵府。令兄现任济东泰武临道,晚生在山东候补,是他老人家的下属。照官例,要称宪太太是不能够认亲的。多蒙令兄大人赏脸,屡次吩咐说:‘大家至亲,不要拘这些俗套。’在晚生做此官,行此礼,丝毫规矩是错乱不得的。但是大人之命,又不敢违拗。晚生很费了几夜的心思,想出个两便的法子。在场面上的称呼仍是大人、宪太太,若是在私宅见了令兄大人,不过于大人之上加‘ 姊丈’ 两个字,见了令嫂夫人,便直称呼‘姑太太’,要像从前在寒舍姊姊的旧称。此时就是把一把钢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敢再叫了的。”大少爷听黄二麻子叙起亲戚,才知是山东大哥的舅爷。后头半段说话忽然触动他老子常说给我们听的:“你们小孩子羡慕人家做官,做官这样事到了现在时候,实在是个最坏人心术的一种毒药。凡人中了这个毒,比鸦片烟还厉害,是无药可医的。只要一颗顶珠在头上一压,立刻利欲熏心,伤天害理的事全做得出来。心中目中只有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司,什么人都可不认,就是父母妻子,不是要借他亲老丁出四个字的题目来,做求差求缺的文章,也可以不必认了。最恨是平时什么金兰交谊,到了有一个做大官的,这个官小一点的便要缴销兰谱,把昔日的车笠同盟,今日来化作一天风雨。”大少爷把这一片义方之训,来参合着黄二麻子不敢认姊弟的一番妙论,颇露出感触的神情,向黄二麻子道:“二哥也过于客气,既是至亲,家兄又屡次奉告,何必这样拘泥呢!”黄二麻子道:“侄少大人虽然如此说。” 大少爷急拦道:“ 我们至亲,快别这样称呼,反叫小弟肉麻。”黄二麻子道:“这是各尽各道。”又接着说道:“官家例是这样定的。不见当今皇上的皇后也是臣下的女儿,一人大内,做了皇后,连自己老子都不敢认,这兄弟还算什么东西。有时遇着恩典,传了进去,仍旧是女儿坐在上头,老子趴在地下跪着,头都不敢抬一抬,不问不敢对。像晚生蒙令兄大人、令嫂夫人天恩,准其常常进府,坐着说话,比较皇亲国戚,荣耀多了。”大少爷听着,实在有些讨厌起来,不去驳他,即说:“二哥斟酌这个药方,到底可以服得么?” 黄二麻子道:“ 据晚生看这方子,拟的很有道理,脉象是怎么样,未曾开出脉案。大约这位葛大夫,时常看熟了的,总该有把握。可以服得。” 大少爷道:“家父服葛大夫的方子也服疲了,虽不见坏,总没有见大功。二哥精通医学,欲奉求为家父诊视,不知肯赐诊否?” 黄二麻子道:“晚生本有这个心,但是医不自荐。既然少大人吩谕,敢不从命。但是现在时候已将晏了,姑且把葛大夫的方子检来服他一剂,请老大人安息一宵,明早晚生再去诊脉。似乎早晨有清明之气,看脉较晚上准些。”大少爷回道:“ 是极。” 又闲谈了一回,开出晚膳,大少爷陪黄二麻子吃过饭,安顿在西书房住宿,便进上房,向徐氏太太说黄二麻子明早进来看病的话,徐氏太太答应道:“是。”大少爷又道:“他原来是山东大哥的舅爷,接二叔到山东去,因二叔要来看爸爸,所以跟着同来的。”徐氏太太道:“你也去歇歇罢。爸爸这时候看见觉得很清爽,才喝了一口稀米汤,又迷糊着睡了。上半夜有我在这里招呼,到了下半夜,你再同你兄弟接班。” 大少爷答声:“是。”回房自去安息不题。
甄阁学看见他大哥白天气决过去,心内又是伤感,又是着急,在书箱里搬出许多的药书,堆在桌上,带起老花眼镜,查症选方。又把葛大夫开的方子,一味一味地查对本草上注释,那一味药治那一样病。对来对去,还是不能味味对症。叹了口气,皱着眉头,来到他大哥房门口,先叫声大嫂。徐氏太太答应着走到房门口,说:“请二叔进屋里坐。”甄阁学慢步进房,在窗前方桌旁边一张椅子上坐下,说:“这位葛大夫是常来看病的吗?”徐氏太太道:“咱们家里的人有病,全是他看。老爷逢人便说他的医道很稳当,不会闹岔子的。”甄阁学道:“方才开的这个方子,我费了许多事,把药书对了好几部,内中有几味药竟是万万不能用的。” 徐氏太太道:“这么不要煎把他吃。你侄儿才进来说,跟二叔同来的一位黄老爷是大侄儿的舅爷,会看病,在山东有个绰号叫‘黄一剂’,医道自然是顶好的。约定明天大早进来看脉。横竖老爷刚才又吐了些痰出来,这一阵睡的很安稳,率性等黄老爷看了再服。二叔看好不好?” 甄 阁 学 点 头 道:“这黄二麻子人很漂亮,他会行医,我却不知道。若论亲戚,不过是你侄儿媳妇的同宗的兄弟,并不很亲。就是这样,等明天看了,再吃罢。” 又谈了些家常事情,回房安寝。一夕无话。
等到第二天,东方发亮,黄二麻子赶着披衣起来,洗了脸,专候上房呼唤。家人揣上点心来,黄二麻子就问:“大少爷起来了么?”家人道:“昨晚下半夜,是两位少爷当班,还没睡呢!说:‘黄老爷用过点心,就请上去,上房都预备好了。’”黄二麻子道:“点心用不用不要紧,烦你老上去回一声,乘着早上清气,先替老大人看看脉。” 家人放下点心,便转身跑进去,一霎时出来,说:“ 请黄老爷。” 黄二麻子便跟着进了屏门,转一个弯,一片大院子,又进一重门,方是上房。只见朝南的长七间上房,全是嵌着五彩玻璃。东西两边厢房,廊檐下陈设多少应时盆花,很是幽雅。家人把黄二麻子带到中堂门口,大少爷兄弟两个出来迎接进房。黄二麻子抬头看见,甄大大人银丝须发,挨靠着枕上,一双半睁半闭的眼睛,似乎招呼不招呼的情形。黄二麻子屏气息声,放轻脚步,走近床前,在一张方杌上坐下。大少爷已把他老子的左手抬着放在小枕头上面。黄二麻子把三个指头用兰花式按在大大人左手,合了双目,歪着头,慢慢的切脉。约有一点多钟,换诊右手,又看了舌苔,然后方退出来。甄阁学早在堂屋中间候着,用手一约,请他屋里坐。黄二麻子用着蟹行法,慢腾腾进了屋子,向甄阁学请了安。甄阁学回了半个安,说:“费心。” 让他坐。黄二麻子只好把半个屁股挨着椅子边上歪斜着坐了。甄阁学开口便问:“方才诊家兄的病象如何?” 黄二麻子道:“据卑职看,大大人的贵恙是心阳耗损,营阴暗伤。多半是幼年用心过度,现值耄耋年岁,元真多亏。木乏水涵,怒阳横肆莫制。土遭木伐,中宫不主默运。饮食积湿,停留酿痰,痰火上升,灼肺为咳。咳久,震动元海,浮阳上腾。浊阴盘踞阳位,气机亦不宣布,则为厥逆喘促。似宜用培补脾土,镇逆纳气一派的药,方见功效。” 甄阁学听了,连连点头:“ 说的有道理,说的有道理。家兄自从十六岁下场起,一直到四十八岁。三十年里头,连正带恩,下了十七八场,把一个举人不得到手,把一身心血反耗尽了。老兄所说他的病原,一点也没说错。就请开个方子,叫他们检了来,煎好就吃。只要家兄病得好,老兄将来到了山东,要什么差事,什么缺,包在兄弟身上。”黄二麻子道:“这也当得起说。”一面赶即起来,请了一个安,仍旧归座位。提起笔来,在砚台上填了又填,想了又想,便恭恭敬敬用楷书一行一行地写来:
诊脉左寸浮漒,关部均见弦劲;右寸细滑,两尺虚大无力。症延岁月,迭更寒暑,病机变幻,难以窥测。徒进偏寒偏热,防伤胃败食减。据证按脉,不外郁劳内伤,五脏互相戕贼。
治法:当建中宫参合,镇逆纳气,冀其中土渐旺,四维均受其德,根本不拨,枝枯自能回泽。但是草木功能,不过如斯,证由情志而起,还须内观静养,庶几寿衍百龄。订方于右,敬求钧鉴。
大人参一钱,炙甘草,四分;紫衣胡桃霜,三钱;灵慈石,二钱;野白术,二钱;蛤蚧尾,一对;补骨脂,一钱五分;细菖蒲,五分;野茯苓,三钱;左牡蛎,三钱;白蒺藜,三钱。
白石英三钱为引。
写完了,反复看了数次,又在纸角上添写了“ 各色戥足”几个字。抬起身来,双手将药方送与甄阁学道:“请老大人教训。”甄阁学看了一看,笑着道:“这脉案开的便与他们开的不同。” 回头叫他侄儿道:“你快去检了来,煎好送与你爸爸吃。” 大少爷答应:“是,” 接着药方,便走出房门。甄阁学又叫他回来道:“这大人参药店里恐未必有真正的。我箱子里却带的有一枝,就把这枝拿去 用 罢,不 必 再 买了。”大少爷道:“是。”这边黄二麻子也就起身告辞,出来站着对甄阁学道:“侄少大人如把药检回,可就交给卑职,煎好了再送进来。” 甄阁学道:“已经费了神,煎药就叫老妈子去照料,怎么敢当老兄呢!” 黄二麻子道:“ 老大人到不要如此。这煎药的功夫却是要讲究的。第一加水要有个分量,不能随意多少,第二便是火候,最要匀称,如火大了,恐怕煎干汁,火小了,又怕时候久了,走失药性。必定须水火停匀,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服之方有功效。卑职讨这差事,就是恐防贵纪们不晓得煎药的法子,不得其法,虽有仙丹,服之也是无益。” 甄阁学道:“ 老兄体贴真入微了。令愚兄弟感激不了。” 黄二麻子挺着腰一站,让甄阁学转过身子,自己才低着头走出上房。
在屋子里坐下,默了一回神:这个药方虽然是费尽苦心开了出来,究不知道这位大大人吃下去受不受?如其受了,那就可以大着胆子用这一路的药去,没有医不好的病。我黄二麻子,升官发财全靠着一钱大人参身上。设或吃下去不受,还得另想别的法子。费心劳神,到还是小事,只恐怕大人们的狗脸一翻,那我这一条狗命,确活不成了。胡思乱想,反没了主意。外面家人送了买的药进来,就摊在桌上。一包一包的拆开看过,药品是不错的。又拿出一个小戥子,一味一味的称过,分量也还不差。又把澄清的泉水,称了四两一钱一分,将药料浸入紫沙罐内。然后扇起风炉,较准不大不小的火色,将药罐放在火上,在怀中拿出表来,记定时刻,一点二十分工夫,恰恰煎好。又用新毛巾把一只建窑杯子里外揩得干干净净,隔着纱漏,把药倾了个八分满,盖上纱罩,盛在朱漆盘内,叫家人送到上房去。
且说甄阁学看黄二麻子说他大哥的病由,很是对路,巴不得这一剂药吃下去,立起沉疴。也是黄二麻子官运亨通,教他碰上了这个当口,头一剂药下去,安然无事。甄阁学问他嫂子说:“大哥是病久了的,只要这一剂药下去对症,再叫他慢慢的调理,自然会好。”徐氏太太道:“托二叔的福,凑巧有黄老爷,这个天医星降临,老爷能够转危为安。再烧香还愿,谢谢老天爷。” 叔嫂二人正在谈天,见他大哥在床上翻转过身子,叫拿茶来吃。徐氏太太送上茶去,甄阁学也走进床边,问:“大哥吃了药觉得怎么样?”他大哥道:“不怎么,胸口上的气,不过觉得喘的松些。” 甄阁学道:“ 这就是效验。据黄老二说:大哥的病确是郁劳内伤。服药调补,还须要静心调养,慢慢的会痊愈的。” 他大哥说:“ 我何曾不晓得我的病根呢!” 说了这句话,歇了一刻,又叹了一口气,还想再说。甄阁学恐怕他话说多了伤神,连忙止住他道:“大哥才吃了药,静养养,等你全好了,谈天的时候多着呢!”徐氏太太在旁边扶侍着睡下。甄阁学也就出来,找黄二麻子商订药方。
这位大大人本是久困场屋,积郁成病。到了暮年,精血衰耗,所以渐渐的发作出来。今日黄二麻子先与他开了建中镇气的药方,吃了对症,接连进了几剂,培补滋养的药散,居然一天轻似一天。甄阁学与徐氏太太终日陪着谈天解闷,不上十天,也就痊愈了。黄二麻子看见大大人的病已经好了,乘便催着老大人回京,便好前去山东,免得大人在那里盼望。甄阁学与他大哥是多年不见面了,此番因为儿子要迎养他到任上去,所以抽这个空儿来在保定。一来看看他大哥的病,二来因他大哥迷信科名,自误一世,要来商量,替他的两个儿子,筹个出路。偏偏到了保定,他大哥的病正在垂危,那里还有空说这些话。现在他大哥的病已好了,自己也要打算回京,料理料理,好赴山东去,不得不把原来的意思一层一层的说给他大哥。谁知这位大大人虽然与甄阁学是一母同生,天性却迥然不同。若按着现行的新名词说就成了个反对派,闲言少叙。且说他大哥听了甄阁学的一派说话,带笑不笑的,手拈着胡须,摇摇头道:“在贤弟替愚兄筹划却也不错,但是,士各有志,趋向不同,你我均这么大的年纪,今日分手之后,若要想再见,恐怕也就难了。” 说到这句,不由得老眼一红,欲落下泪来。复又勉强忍住道:“自我十六岁那一年,初次观光,却是兴高采烈,自己以为拾青紫如草芥,一个举人还不到手擒拿吗?盼到放榜,题名录上,竟没有我的名字,有些知己朋友见我未中,便多方的安慰。那时我惟有内省自咎,总是工夫不到。等到第二科又去,就不同第一次那样的草率,聚精会神地把三场熬过。回到家中,老爷子还叫我把场稿抄出来,送与几位老前辈看过,俱说今科一定要高中的。谁知发榜仍没有中。后来买了闱墨来看所取的五魁文章平淡无奇不过腔调圆熟点。那时心中虽然耿耿,终究自己火候尚欠。便埋下头来苦苦地磨练了三年,以为此次必可出售。榜后赎取落卷,连房都没有出,自怨自艾。人家工夫越练越深,怎么我会越练越退呢?一直气了五七天,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我那泰水看见我那难过情形,便劝我保重身体,不要气坏了,若梁灏八十二才得功名,你若比起梁灏来年纪差一半呢!俗言说得好‘ 留得青山在,不怕莫柴烧’,又说‘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有的是家私,老婆儿女全不要你养,不愁吃,不愁用,今科不中,下科再来,没有不会中的时候。若因为今科不中,气坏了下科的举人,等着谁来中呢!叨叨嗦嗦的话我实在不耐烦听他。恰巧我一个老友文心龙来看我。这文心龙也是与我同病相怜的人,正是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不尽的牢骚,尽可倾吐。不料文心龙见了我,一句牢骚不发,到比榜前的神气开展了许多。我以为他故作旷达,前来慰藉我的,我亦只好勉强为他抱屈:功名迟早自有定时,下科我们再作同年罢。文心龙听我说完这句话,哈哈大笑。倒把我笑的僵住了。他说:‘我看你举到没中,怎么中了魔了。明白点,像你我这样,就是下一百回、一千回、一万回我敢说:包不中。我们做同年的这句话,奉劝今生今世永远不必讲了。’我听他说的奇怪,便道:‘心龙,我看你这样旷达的人,这几 句 话 说 出 来,似 乎 有 点 魔 气。’ 心 龙 不 服 道:‘你自己被了魔,反怪我的话有魔气。’ 伸手在书桌上把一本新科闱墨翻开前几篇刻的文章叫我看问我:‘ 做的好不好?’我说:‘中举的文章自然是好的。’他又叫我把眼睛揩亮些再仔细的看。我见他如此,说:‘这几篇文章里头必有经纬之作,到不好走马看花。’ 凝了神看了又看,实在看不出特色来。心龙一把手抢了过去,说:‘你凡眼那里见得到这绝妙好辞呢!’乃用着指头在这几篇闱墨的破承起讲上点出几个字来,叫我牢记着这几个字眼。又把同门录翻开,在廉官的名字下指给我看,道:‘这一个字同这一个字是一样的不是?这一个字同这一个字是一样的不是?把这两个字拼起来对这两个字,是不是一样的呢?’ 我依着他指的地方对着这本同门录,对了几遍,拼起来,恰恰嵌着两个名字不是!廉官便是新举人。我到不解起来,问他怎么有这样凑巧的字眼?他对我又是哈哈地大笑:‘ 我说你没中举中了魔,你还不服,我说像你我们这样再下一百回、一千回、一万回包不会中的话,就是不明白嵌字的道理。你且不要纳罕,我讲给你听罢。现在的世界真花样越出越奇,昨日早上在某家的门口过,看见哄了许多人在那里。我以为是什么变戏法的,也便挤身进去,并没有看见什么变戏法的,只见墙上贴了一张无奇不大的黄纸报条,上写着捷报贵府老爷,蒙钦命大主考取中银子科第几名举人。我看见着报条有什么稀奇,也值得拥这么多人。再下细一看,才看出壬子科的壬字,写别了一个银字。看的人七言八语,有的人说:怎么这个字都会写别了呢?有的人说:你还不知道,这个户头是咱保府数一数二的,因为想着中个举人,很费了些心血,好容易走路子,拜着了一位苦即用的门,偏偏今科这位苦即用委了帘差,就送了一个关节把他,后来因传递的事在场里被巡绰官捉住了,敲了一竹杠。未出榜之前我就听见人说:前街漆匠店里做了一块文魁的匾,说是某家预定的,不到三五天,果然就中出来了。他拜门要银子,送关节要银子,敲竹杠又要银子,这不是银子中的举人!不知那个尖刁鬼写了这张报条贴在他墙上。有的人说:你这个解释还是个人的解说。据我们听见些街谈巷议,都说今科实在有些不干不净,主考卖关节不卖关节,我却不知道,不敢说,我只晓得是从监临一直到看栅栏门的人为止,没有一个不捞摸几个,故大家说今年那里是壬子科,是个银子科。那个时候,我正一肚子不是味,听他们东一句、西一句,倒把我听的乐起来了。既然照这样说法,不中倒是我们的幸福。” 我听文心龙说了一大段的闲话,并不干涉几个字,急急要明白这嵌字的事,便叫他不要吊葫芦扯长线,快把这个嵌字的巧处说给我听。心龙叫我不要忙,你且往下听着:“你要晓得这嵌名字的缘故,便叫做通关节。凡是考生要想中举,须先得花些银子,打通帘官,拜了他的门。等到临场的时光,就预先约定,或是在破承题上暗嵌自己名字,或是在起讲头上暗嵌帘官的名字。并且还有比这个巧的,暗中约定几个字,分嵌在领题处,因为科场墨卷,考官是看不见的,必须由誊录用朱笔誊过一道。这誊录也是第一会做鬼的,就像我们回回做誊录,不是很要花几串钱。原要买他个不要乱誊,这个事是你晓得的,不必尽说了。就是那本朱卷到了帘官房里,姓名是弥封的,笔迹是誊过的,那里辨得出谁是谁做的,所以想出这个嵌字方法,只要翻开一看,就明白这本卷子是某人的。无论他的文章好不好,总得昧起心来,替他多圈几个靛青连圈,加一个好批词。你想这一本白纸卷,写着鲜红的字,旁边加上许多又圆又大的蓝圈点,怎么会不好看呢。荐上去了,主考是凭帘官的荐条,只要批语好,圈儿多,也就可以备取了。那里还耐烦再去一篇一篇的看过,这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习惯语了。你想他们全是这个办法,我们可不是下一百回、一千回、一万回也不得中。我从此次发誓不再下场,另寻别的生路。所以倒觉得地阔天空,一无障碍。就如你这两分家财,不要〔说〕拿来中个举,就是会进士、点翰林也有余。试问你有的是好货,还肯去贴钱求售吗?既然不肯贴钱求售,也是我那句话:一百回、一千回、一万回不得中。不如把这个想头丢开罢!’ 我听见心龙的话,是然而然,但是抡才大典,照科场律例定的很严,难道他们既做了官,连例都不知道吗?心龙又驳我的这句话:‘ 就是因为科场例太严,所以才有人去干犯。我这句话,你必须又要驳回,说是既然是严,人又怎么敢犯呢?你却不知道现在做官的最怕的是担处分,虽然是一点风流小罪过,他总要绕着弯儿,想出规避的法子。科场定律这么严,设或闹出一点岔子来,你想这些官还担得起吗?故拿定一个一概弗得知的主意,由他们去,以致把这一般热心科名的人,酿得越闹越不像样了。’ 当时文心龙与我说的这些话,我尚以为他是一时愤激之谈,那里真能到这个田地。后来又下过几次科场,连阅历代调查,更有甚于心龙所说的离奇古怪。我的科名思想从此已淡了一半。自从那年废去八股,改试策论之诏下来,我以为从前积弊从今可以一洗而净。我那科名思想不由得死灰复燃,怦怦跃动起来。”
这回书是从第五编甄阁学的大哥害了病,甄阁学去看他续起来的。甄阁学的大哥病好了之后,甄阁学便要往山东当老太爷去。老兄弟两个临别各有各的赠言。在甄阁学,是以官兴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 官” 字,故自己筹划,代旁人家筹划,自始至终不离一个“ 官” 字。似乎世界上除了这一个“ 官” 字,再也想不出第二字来可以谋生活的。在他大哥,从小儿在书堆里打滚,初意也原想在书堆中寻一个黄金屋出来,及到中年以后,困顿场屋,阅历了多少牛鬼蛇神,方做醒这黄粱大梦。故把功名思想付诸大海汪洋,一心想在教育实业上栽培后辈。这是他兄弟两个的志趣不同处,咱们也不去管他。现今他大哥看见文字改革,怦然心动,以后还有什么说话,听书的且容小子吃口茶,慢慢的演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