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茵陈蒿汤方第七十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茵陈蒿(六两味苦微寒) 栀子(十四枚擘苦寒) 大黄(二两去皮苦寒)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复减。黄从小便去也。

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茵陈栀子之苦寒。以逐胃燥。宜下必以苦。宜补必以酸。大黄之苦寒。以下瘀热。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内经曰。血并于下。乱而喜忘。此下本有久瘀血。所以喜忘也。津液少。大便硬。以蓄血在内。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黑也。与抵当汤。以下瘀血。

王海藏云。初便褐色者重。再便。深褐色者愈重。三便。黑色者为尤重。色变者。以其火燥也。如羊血在日色中。须臾变褐色。久则渐变而为黑色。即此意也。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

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下后心中懊 而烦者。虚烦也。当与栀子豉汤。若胃中有燥屎者。非虚烦也。可与大承气汤下之。其腹微满。初硬后溏。是无燥屎。此热不在胃而在上也。故不可攻。

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不大便五六日者。则大便必结为燥屎也。胃中燥实。气不得下通。故绕脐痛。烦躁。

发作有时也。

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虽得阳明证。未可便为里实。审看脉候。以别内外。其脉实者。热已入腑为实。可与大承气汤下之。其脉浮虚者。是热未入腑。犹在表也。可与桂枝汤。发汗则愈。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大下之后。则胃弱。不能消谷。至六七日不大便。则宿食已结不消。故使烦热不解而腹满痛。是知有燥屎也。与大承气汤以下除之。

娄氏云。此大下之后。又下之也。反用大承气者。以津液渐竭故也。须审虚实用之。

不如栀子枳实稳当。

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小便利。则大便硬。此以有燥屎。故小便不利。而大便乍难乍易。胃热者。发热。喘冒无时。及嗜卧也。此燥屎在胃。故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也。与大承气汤。以下燥屎。

王三阳云。此证不宜妄动。必以手按之。大便有硬块。喘冒不能卧。方可攻之。何也。乍难乍易故也。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上焦主内。胃为之市。食谷欲呕者。胃不受也。与吴茱萸汤。以温胃气。得汤反剧者。上焦不内也。以治上焦法治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