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楞伽经纂

楞伽经纂卷第四(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楞伽后序

世疑。达磨西来。不立文字。以楞伽秘典。为非达磨所传。乃魏流支文妄。呜呼。是未尝知祖意。面壁九年。杜绝言句。门人得髓。不容以声。此西来之旨也。柰何后学智劣。世远师讹。无所折正。学者必待扬眉拭眦而尽得之。则达磨之教。得其传者几希矣。是故。我祖不免取上乘一心之典。并以传授。且曰。吾有楞伽四卷。是佛之心印。使法亡而典存。上根利器者。可由此而证道。传讹习异者。亦可由此而折正。虽历百千世。而宗风不坠者其有赖于斯乎。马祖尝曰。达磨自天竺来。传上乘一心之法。引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以无门为法门。其言着在方册。以达磨授经之言为非。则马祖亦诬人矣。夫马祖师让。让师六祖。其言必有师承。使楞伽果出于流支之伪滥。胡不折正于马祖。独于数百岁而下。折正于人乎。流支之说果何经据而云。以传灯为出于景德之后。今为此说者。果出于景德之前乎。若以二祖非人勿传之说为非。是未尝知先圣有醍醐上味。翻为毒药之语也。今楞伽无传则已。其文具存。试取而读之。有一言违先圣之旨乎。但恐其句读之难。非粗心者所能分别也。去圣时遥。邪说增炽。斯典备存。尚不知取而读之。以为之折正。况欲尽毁弃。以为非达磨所传。复如何哉。以为吾宗不立文字。一切断灭之。则三祖之信心铭。四祖之禅宗论。六祖之坛经。皆数千言。尽可焚置。而灵山所付特可委之迦叶。又何用阿难区区为之结集。殊不知面壁得髓之说。乃达磨之拈花也。楞伽四卷。乃达磨之一大藏教也。圣人立法。自有权实。安可执一而论。夫以八识二无我五法三自性。语楞伽之一二则可矣。究楞伽之意故。有尽竹帛所不能载者。此达磨所谓可惜后人以为名相去在。正今日之弊也。吾将纂述斯典。为之诠释。使文顺而义明。冀学者易于观览。以大阐扬达磨之宗。使有见闻者。概可成佛。遽得此说。诚可骇叹。因以为之辨云。

太姥野人杨(彦国)序

杨居士楞伽经纂后序

昔马祖谓。楞伽以佛语心为宗。以无门为法门。居士杨公谓。以心为宗。则心外无宗。以无门为法门。则有门非法。此楞伽之指要也。其所发明事相。专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故。又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又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又名言说妄想相心经。居士谓。心本无名。以现得名。故云言说妄想相心。此佛语心之大意也。云佛语心者。以其始终所论。不离妄想。以至论倒不倒妄想。起圣凡种性。虽圣种性。亦由不颠倒妄想而起。名为妄想。其实自心现量。大哉心量。虽十方虚空山河大地。不出其中。修行者。乃欲灭除妄想。而求真谛。殊不知心之有想。犹海之有浪。欲舍浪而观海。亦犹舍烦恼而求菩提。舍惑乱而求戒定。其可得乎。由此观之。唯能知妄想之可以凡可以圣。然后可与论楞伽大旨。呜呼。身心世界。居妄想中。不自知觉。乃欲灭想求真。去道愈远。此佛所以特假海浪。以谕大慧。至于大慧。问不实妄想。云何而生。则曰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论妄想生灭则曰。圣贤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以至反覆诘难。则告之曰。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独一静处。自觉观察。离见妄想。其告之深切着明如此。故居士叹言。迷此则生死河。悟此则涅槃乐。其有得于斯欤。后之学者。假此微言。求自觉悟。当如此经所指。独依于义。不依于文。要在默契幽深。回光返照。则楞伽印心之说。当自得于言说思惟之表。若或执此经文。以求心要。是犹刻舟求剑。其蹉过远矣。昔慧满尝云。诸佛说心。令知心相是虚妄。今乃重加心相。又增议论。深违佛旨。斯可谓善观楞伽者也。此经。虽以五法等事相为主论。然皆随而排遣。未尝泥于一法。自非深明义趣。已舍筌蹄。其能不滞于言说文字间乎。居士。福州长溪人。家于潋浦。余建炎间。作邑长溪时。居士已去世。三十余年矣。闻有是经纂。特趋潋浦。谒其弟(惇礼)察院。得其所藏之本。察院公。其言居士。自少为学。有隽声。一举不第。便有遁世之意。去参诸方。深造禅理。既而结茅太姥之下。遍阅内典。独于楞伽。自有所得。若夙缘所契。研穷咀味。凡数十年。乃作此论。临终戒其子。以亲书副本藏诸柩。仍建小塔于大姥左峰之巅。以净本置其中。岁久。塔顶夜有光。村人疑有物。遂穷之。唯有文字四秩。由是散失民间。察院公。宦游既归。乃复求访得之。观其分章作偈。顾虽诸禅老宿。皆瞪视而不敢眦睨。非大手笔。其谁能之。名经纂者。以明其非注释云耳。

绍兴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九日。左太中大夫。充敷文阁待制。知福州军州事。提举学事。兼管内劝农使。充福建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归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沈(调)记。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