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孝子爱日
人子于父母在时不思勉力奉养,及至殁1后,虽享祀2丰洁,一陌3纸钱值几文?一滴何曾到九泉耶?况又有一陌不烧、一滴不灌者也。
┃ 今译 ┃
为人子女者,父母在世的时候,应当尽心尽力孝顺供养,等到父母死后,虽然祭祀之物丰盛洁净,一百纸钱能值几文呢?一滴酒何曾到达九泉之下?何况还有的人一百纸钱也不烧,一滴酒也不洒。
┃ 简注 ┃
1 殁(mò):死。中国古人用沉没来比喻死亡。“没”是死的委婉说法,如曹操《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不幸早没。”后来易水旁为歹旁,亦作“殁”,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其身未殁,诸侯倍叛。”
2 享祀:祭祀。出自《周易·困》:“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
3 陌:通“佰”。指钱一百文。
┃ 实践要点 ┃
死后哀荣怎么能比得上生前实惠?父母在世时尽孝,才是真孝。陆陇其提出“孝子爱日”,提醒人们父母在时“勉力奉养”,不要等到他们死后,再去烧纸洒酒,聊表孝心。“爱日”一词出自《吕氏春秋·上农》 “敬时爱日,非老不休”,原意为珍惜时间。“孝子爱日”出自杨雄《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李轨注曰:“无须臾懈于心。”后来指儿女供养父母应当珍惜时日。《论语·里仁》篇中提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朱熹注曰:“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于爱日之诚,自有不能已者。”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赶紧尽自己的一份孝心,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子爱日”是陆陇其对为人子女者的谆谆告诫,也是我们应该主动做到的分内之事。
61. 逢忌举祀
每逢时节,定要备祭馔1、纸钱,且必荐2一二时物。切勿失礼,使先灵永作饿鬼,使逆子看样效尤3。
┃ 今译 ┃
逢年过节以及先人的生日、忌日等,都要准备祭祀用的食物、纸钱,而且必须祭献一两样应时的食物。务必不要缺失礼节,使先人的英灵永为饿鬼,使不孝逆子看到后仿效此种错误的行为。
┃ 简注 ┃
1 祭馔(zhuàn):祭祀用的食物。
2 荐:进献,祭献。
3 效尤:仿效坏的行为。
┃ 实践要点 ┃
逢年过节,如春节、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传统节日,或是碰到先人的生日、忌日,汉族民间都有祭祀先人的习俗。亲人们约集起来,或是去先人的坟上,或是在家中祠堂,甚至在街头巷尾,烧香、烧纸、供奉酒肉以及时鲜的瓜果,既是祭祀先人,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又是祈福活人,请祖先保佑平安幸福。陆陇其对祭祀看得很重,他要求人们“逢忌举祀”,在祭祀的时候“切勿失礼”。按照约定俗成的礼节开展祭祀先人活动,才是真正的祭祀。新时代,新风尚,我们既要继往,又要开来,祭祀先人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不要因祭祀先人而做出格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
62. 祭先主孝
祭先必虔诚恭敬。试看生者邀客不诚,尚遭嗔怒1,况属幽冥不测耶?或遇节或遇忌日,何可不主孝主敬,致我如在2之诚,反使冥冥殃责哉?阴阳之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故特揭而言之,以示孝子顺孙。
┃ 今译 ┃
祭祀先人必须虔诚恭敬。试看生者邀请客人如果不是诚心诚意,尚且会遭到别人的嗔怒,何况属于幽冥不测的事情呢?逢年过节,或是先人的生日、忌日,为何不能孝顺、恭敬,做到祭祀先人就如同先人在场一样,反而遭到幽冥之人的怪罪和责备呢?阴阳的道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此,我特意揭示出来,以让那些孝子贤孙明白。
┃ 简注 ┃
1 嗔怒:恼怒或愤怒的样子。
2 如在:祭祀先人时,就像对方在场一样。出自《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 实践要点 ┃
孔子信奉鬼神吗?在《论语》一书中,“鬼神”一词出现了三次:“敬鬼神”“事鬼神”和“孝鬼神”。“敬鬼神”出自《论语·雍也》:“敬鬼神而远之。”孔子敬鬼神即虔诚地信鬼神。虔敬鬼神却又“远之”,是对鬼神不可太过亲昵。孔子说这话,是在教学生樊迟用一种中庸而明智的态度对待鬼神:要信鬼神,祈祷时务必虔敬;却又不要过于倚赖,人的事情也去劳烦鬼神。这句话明确表明,孔子是信奉鬼神的。“事鬼神”出自《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也表明孔子是信鬼神的,因为信鬼神才谈论事鬼神。但孔子是个诚实的现实主义者,他根据人先生后死的生命次序和应先知生后知死的次序,提出事人与事鬼相通而又先后有序,强调鬼神与现实相切合,做人知生才知死,先事人后事鬼。“孝鬼神”出自《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以上三句话说明,孔子对鬼神是相当笃敬和虔诚的。他强调对鬼神要有敬畏心,主张生死相通,做人与敬神态度应一致。当然,由于鬼神“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非常人所能知,因此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论语》中还有两个地方能说明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是在讲孔子祭祀时的笃敬状态,好像神就在他面前一样。他总是亲自祭祀鬼神,认为别人代祭等于没祭,亲自祭拜才能显示诚意。《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这里是在讲学生请孔子祷告治病之前,他早就祷告过了。孔子有祷告治病的习惯,并一以贯之于始终。如此看来,孔子在他为数不多的关于鬼神的言论里,清楚地表明他是相信鬼神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陆陇其熟读《论语》,当然明白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他认为,“阴阳之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一种对鬼神之事存而不论的态度。以这种态度为前提,他才倡导 “祭先主孝”“祭先必虔诚恭敬”,以此提示孝子顺孙在祭祀先人时“主孝主敬”。
63. 虔诚祭器
要另备祭器。酒钟、碗箸,弗用家常器皿,使阴灵1不以吾为亵2。
┃ 今译 ┃
要另外准备祭祀用的器具。酒盅、碗筷等,不要用家常器皿,让祖先的神灵不觉得我们有亵渎他们的地方。
┃ 简注 ┃
1 阴灵:祖先的神灵。
2 亵(xiè):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 实践要点 ┃
祭祀有诸多讲究,祭祀之心要虔诚,祭器的使用也要表现出虔诚。陆陇其要求人们另外准备祭祀用的器具,不能使用家常的酒盅和碗筷等器皿。这么做,一是为了显示今人与古人的区别,表达对祖先的尊重;二是为了祭祀仪式的方便,有些器具只有在祭祀时才会用到,专门准备一套,用的时候立刻就可以拿出来,省得寻东找西,耽误时间。
64. 礼达分定
凡卑幼达1字尊长,定当楷书如一,带草便属不敬。若于敌体2,则不妨也。
┃ 今译 ┃
凡是卑幼者给尊长者写信,一定要用楷书整齐划一地书写,带有潦草笔迹就属于不尊敬。如果双方地位相等,那就无妨了。
┃ 简注 ┃
1 达:表达,送达。
2 敌体:指地位相等,无上下尊卑之分。
┃ 实践要点 ┃
“书,心画也。”书法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情、人品和学养。陆陇其特别强调“礼达分定”:晚辈给长辈写信、下属给上司写信,一定要用正楷工工整整书写,不能带有一丝一毫的潦草。这是出于表达恭敬礼节的需要,也是个人良好修养和渊博学识的表达。当下,人们普遍使用电子工具来交流,手写书信基本绝迹,手写汉字也基本丧失了交流功能,这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来说是一大损失。空闲的时候,不妨练练书法,工工整整写上几笔,毛笔、钢笔或铅笔皆可,一来可以传承汉字文化,二来又能品味汉字艺术,三来也能修身养性,还可以用来防备不时之需,一举多得,善莫大焉。
65. 父子无偏爱,兄弟弗疑猜
子有长幼,亦有贤愚。父母爱之,莫分长幼贤愚之见。但爱长子时,少者不闻不见,故少子不言父母之爱吾兄。爱少子时,长子习闻习见,故长子只疑父母之爱我弟。即父母所分家私1,亦不分长幼贤愚也。但贤子或自恃2而思厚,愚子或自歉3而怨薄。故兄弟间或不免有嫉妒心,不知父母爱子一如鸤鸠4饲子之均平也,何曾长幼贤愚异视哉?故必兄爱弟、弟敬兄、贤矜5愚、愚齐贤,则父母其安乐之矣。其斯以为孝乎!不然,兄残弟、弟贼兄、贤欺愚、愚侮贤,则父母之心终不安。父母之心不安,曾是以为孝乎?惟孝能友于兄弟,亦惟友于兄弟方全个孝子。
┃ 今译 ┃
子女有长幼、贤愚之分,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会因为他们长幼、贤愚而有所不同。父母关爱长子的时候,少子还没出生或还年幼不懂事,他们听不见也看不到,因此,少子不会说父母如何如何关爱兄长。父母关爱少子的时候,长子已经长大懂事,经常见到、听到,因此,长子只会怀疑父母关爱弟弟胜过自己。父母划分财产的时候,也不要因长幼、贤愚之不同而有所区别。贤惠的儿子自以为有所依靠而认为自己应该分得较多,愚蠢的儿子或许会自感吃亏而抱怨自己分得太少。因此,兄弟之间或许会因为厚此薄彼而产生嫉妒之心,他们不知道父母爱护自己的儿子就和布谷鸟饲养小鸟一样是平均分配的,哪里会有什么长幼、贤愚的区别对待呢?因此,必须做到兄长爱护弟弟、弟弟尊敬兄长、贤惠的怜惜愚蠢的、愚蠢的向贤惠的看齐,这样一来,父母就可以得享安乐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孝啊!否则,兄长残害弟弟、弟弟伤害兄长、贤惠的欺负愚蠢的、愚蠢的侮辱贤惠的,这样一来,父母内心深处终究得不到安宁。父母内心深处得不到安宁,难道这就是孝吗?唯有孝敬父母之人才会友爱兄弟,也唯有友爱兄弟之人才会成为孝子。
┃ 简注 ┃
1 家私:家庭财产。
2 自恃:自以为有所依靠。
3 自歉:自感吃亏。
4 鸤(shi)鸠:布谷鸟。
5 矜:怜悯,怜惜。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论述子女长幼、贤愚与父母关爱之间的辩证关系之后,提出了一条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的重要原则:父子无偏爱,兄弟弗疑猜。父母对所有子女的爱是没有差别的,财产也会平均分配,如此不偏不倚才会平衡各个子女之间的关系,做到“兄爱弟、弟敬兄、贤矜愚、愚齐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也可得其安乐。如果父母偏心,可能会导致兄弟姐妹之间产生隔阂,甚至发生“兄残弟、弟贼兄、贤欺愚、愚侮贤”的极端事件,一家人互为参商,父母之心难以安定。“父子无偏爱”是父母自上而下对子女的慈爱,“兄弟弗猜疑”是兄弟之间的友爱。父母无差别的慈爱引发兄弟之间的友爱,在这个意义上,“父母无偏爱”是“兄弟弗猜疑”的前提,也即爱是悌的前提;“兄弟弗猜疑”,兄弟友爱,关系和睦,父母也得以心安,让父母心安就是子女最大的孝,在这个意义上,悌是孝的前提。因此,以父母之爱为纽带,孝悌互为因果,“惟孝能友于兄弟,亦惟友于兄弟方全个孝子”。计划生育的一孩阶段,各家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之爱只给这一个孩子;当下,计划生育已经进入二孩阶段,父母之爱要均分给两个孩子,陆陇其的“父子无偏爱,兄弟弗疑猜”对于如何处理好多子女家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孝悌互为因果,切记,切记!
66. 父在须知
凡人子,于父在时固当专心读书,然于世务1亦不可不知。如钱粮数目要知,上、中、下乡逐年每亩粮米银若干,白粮2银应若干,折粮田每亩应若干白银。区图3中人要接待有礼。不幸或自当家,便可井井料理。若茫然不知,无论被外人欺侮,即兄弟叔伯亦视尔如薰莸4,仆隶下人亦视尔如几上肉矣。可不猛省!
┃ 今译 ┃
凡是子女,于父亲在世的时候应当专心读书,然而对于谋身治世之事也不可不了解。如钱粮数目要知道,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每年每亩地要缴纳赋税银子多少,漕粮银子应该多少,折合成每亩田应该缴纳白银多少都要知道。住在一个区、一个图中的人要以礼相待。万一哪天父亲不幸去世,轮到自己当家了,便可以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如果茫然无知,不要说是被外人欺侮,就是自家兄、弟、叔、伯都有会把你们看作臭草,家中奴仆也会把你们看作几上之肉。能不猛然惊醒!
┃ 简注 ┃
1 世务:谋身治世之事。
2 白粮:明清时在江南五府所征供宫廷和京师官员用的漕粮。
3 区图:区、图都是中国古代行政单位。
4 薰莸(yóu):薰,香草;莸,臭草。比喻善恶、贤愚、好坏等。出自《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此处偏指臭草。
┃ 实践要点 ┃
父亲在世的时候,可以为家中子女遮风挡雨,等到哪天父亲不幸去世了,谁来撑起家中的一片天呢?针对这个问题,陆陇其提出 “父在须知”,要求为人子者应当通晓世务,知道赋税钱粮所交之数,懂得待人接物之道,如此,“不幸或自当家,便可井井料理”。陆陇其提出的儿子应当学会料理世务的建议,于古于今都很适用。为什么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呢?就是因为通常人家都是祖父创业、父亲守成、孙子败家,一代不如一代,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中,以致大好的家业渐渐毁于不肖子孙之手。陆陇其“于世务不可不知”的道理对“富二代”也有启发:不但要懂得资产管理,还要懂得人际交往,如果只是贪图享受,忘记了祖辈父辈创业的艰辛,早晚有一天是要败家的。如此直言不讳的评说,确实让人警醒。
67. 亲睦三族
父族、母族、妻族,义固并重,情当并隆。每见人情偏于妻族亲厚,而于父母两族若近若远焉。不知夫为妻纲,此岂妻独用事1耶?盖亦未之思耳。父族母族,夫何远之有?
┃ 今译 ┃
对于父亲、母亲、妻子所属的三个家族,情谊上应当同等看待,感情上应当同样深厚。每每见到人们对妻子家族的人亲近厚重,而对父亲家族、母亲家族却若即若离,不很亲近。难道他们不知道夫为妻纲,家里的事情怎么能让妻子一人做主呢?大概是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吧。对父亲家族、母亲家族,和妻子家族同样亲近,哪里有什么远近呢?
┃ 简注 ┃
1 用事:当权。
┃ 实践要点 ┃
结婚不是男女两个人的事情,而是涉及男女所属的两个家族的事情。结婚之后,男子就要同时面临三个家族——父族、母族(舅族)、妻族。如何与这三家族的亲属相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陆陇其认为“父族、母族、妻族,义固并重,情当并隆”,提醒人们“亲睦三族”,不能“人情偏于妻族亲厚,而于父母两族若近若远”。亲睦三族,可以淡化三族的区分;对不同家族的亲属一视同仁,可以消弭家庭矛盾,实现家庭和谐。这则格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下,大多数中国家庭与妻族联系紧密,与父族、母族关系较为疏远。导致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计划生育造成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的子女结婚之后,父族没有兄弟姐妹,就女方看来,母族与妻族比较起来,还是妻族关系较为紧密。然而,这种偏差很可能导致家庭矛盾,夫妻不和。因此,我们要牢记先贤陆陇其“亲睦三族”的训诫,对待“父族、母族、妻族”做到“义固并重,情当并隆”。
68. 非宗弗同,是宗弗外
吾人侥倖科第,不论疏,不论贫,联属1宗党。此极盛德2事,但非同宗,切勿冒认兄弟叔侄,辄轻联谱,抱惭上世祖宗,贻讥邻里乡党。盖举人、进士肯认我为同宗,其贫于吾者也。我要认举人、进士为同宗,必奉举人、进士者也。一贫一奉,遂称兄称弟称叔称侄,岂不赧颜3?且也庆吊必到,岁时必馈,称贷必从,恐失礼获愆4。若我贫贱,问他肯认否。吾恐真正同宗且闭之门不纳矣。言念及此,毋傍他人门墙牙爪也。
┃ 今译 ┃
我们侥幸科举登第,不论亲疏,不论贫富,连接起来都是同宗本家。这是祖上宣扬深厚恩德的事情,但不是同宗的,务必不要冒认兄弟叔侄,随意轻率地勾连族谱,否则会抱愧祖宗,遭到邻里乡党的讥笑。举人、进士肯认我为同宗,是因为他们家里比我穷。我要认举人、进士为同宗,必然会奉承举人、进士。一者贫穷,一者奉承,于是互称兄弟叔侄,难道不会感到羞愧而脸红吗?而且攀亲之后,庆贺吊唁之时必须到场,逢年过节定要赠送礼品,前来借贷也要听从,唯恐失礼而犯错。如果我家里穷、地位低,问问他还肯认为同宗吗。我想恐怕即使真的是同宗本家也会闭门不纳了。话说到这里,就不要去倚傍他人门墙,做人家的爪牙了。
┃ 简注 ┃
1 联属(zhu):连接。
2 盛德:深厚的恩德。
3 赧(nǎn)颜:因惭愧而脸红。
4 获愆(qiān):愆,罪过,过失。意为犯错。
┃ 实践要点 ┃
读书人考中举人、进士之后,获取了做官的资格,也得到了免税的好处,社会地位骤然提升,自然会有人前来攀亲联谊。清代作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中,穷困潦倒的老童生范进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之后,喜极而疯,待他醒来之后,乡绅张静斋前来与他联谊,送给他五十两银子和大街上一座三进三间的大宅子。自此以后,有许多人陆续前来奉承范进,有送田产的,有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希图荫庇的。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范进搬到了新房子里,家里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更是不消说了。范进中举是文学作品中的个案,但也算不得稀奇,此种情形在明清两代比比皆是。陆陇其这一则格言讲述的就是读书人考中举人、进士之后如何妥善处理攀亲联谊之事。他认为:“非宗弗同,是宗弗外。”一切以是否具有血缘关系为辨别标准,而不是看对方的社会地位高低和家庭财产多寡。如果有血缘关系,真的是同宗,不论亲疏、贫富,都要攀亲联谊,互帮互助;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真的不是同宗,那就不要冒认亲戚,免得抱惭祖宗、遭人讥笑。陆陇其还深刻分析了攀亲联谊的动机,他认为往往是贫穷的攀附富有的、低贱的攀附高贵的,从来没有富有的攀附贫穷的、高贵的攀附低贱的。如果自己贫贱,恐怕即便是同宗也会闭门不纳。因此,他提醒那些考中举人、进士的读书人,要认清世事,洁身自好,切勿攀附权贵,乱认同宗,自取其辱,自讨没趣。
69. 口过开罪
凡人言论易致差失,以口过开罪于人者不少,而后生辈尤易发泄1。故无论恩断义绝2,须慎尔言也。即我理直气壮,亦不可已甚说尽。异日傥或相见,自可无惭无悔。《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曷不三复3此言?
┃ 今译 ┃
人们只要开口说话就容易导致差错和失误,因为口头错误而得罪别人的不在少数,年轻人更容易把心里所想的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无论是夫妻之间恩爱断绝,还是朋友之间情义断绝,说话都必须谨慎。即使我理直气壮,也不可以欺人太甚,把话说尽。以后哪一天假如见到了,自然可以毫无愧悔。《诗经·大雅·抑》篇中说:“白圭的缺陷,还可以磨平;说话得罪人,就无法挽救了。”为什么不反复诵读这句话呢?
┃ 简注 ┃
1 发泄:显示,显现,表现。
2 恩断义绝:恩,恩情;义,情义、情分。指夫妻或亲属朋友之间恩爱情义完全断绝,从此不相往来。
3 三复:反复诵读。
┃ 实践要点 ┃
“口过开罪”,因说错话而得罪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何避免“口过开罪”呢?陆陇其给出了“慎言”的建议。他认为:“无论恩断义绝,须慎尔言也。即我理直气壮,亦不可已甚说尽。”陆陇其教人盛怒之下、道理在握时,也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余地,这样就有了回旋的空间,日后还有和好的可能,所以,“异日傥或相见,自可无惭无愧”。他还引用《诗经·大雅·抑》中的名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来提醒人们慎言。陆陇其的慎言观念来自于儒家宽恕思想。《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所说的宽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做人处事都要宽恕待人,推己及人。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上没有完美之人,但凡是人,犯错失误就在所难免。如果别人犯错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儒家君子之道要求人们以和为贵,宽以待人,恕以处事,即使理直气壮,也不能得理不饶人,不可锋芒毕露,痛打落水狗,让人狼狈不堪。当下,儒家宽恕思想以及陆陇其的慎言观念仍然有其存在价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宽恕待人,既是宽恕别人,也是宽恕自己,对人是好,对己亦好,何乐而不为呢!
70. 戒谈闺阃
经目之事1,犹恐未真。今人刻薄,喜谈淫乱,造言生事,妄议人闺阃2,供其戏笑。我一概勿听、勿信、勿传、勿述。非存厚道,理固然也。
┃ 今译 ┃
亲眼看到的事情都不一定是真实的。现在的人冷酷无情,喜欢谈论淫乱之事,造谣生事,妄议人家闺房隐私,以供众人取笑。对于这些言语,我们一概不听、不信、不散播、不转述。不是我们为人厚道,而是理所当然要这么做。
┃ 简注 ┃
1 经目之事:亲眼看到的事情。出自《水浒传》:“经目之事,犹恐为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
2 闺阃(kun):是指妇女居住的地方。借指闺房隐私。
┃ 实践要点 ┃
“经目之事,犹恐为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在这个基本判断的基础上,陆陇其从“今人刻薄,喜谈淫乱,造言生事,妄议人闺阃,供其戏笑”的社会现实出发,提醒人们“戒谈闺阃”,要求人们对于那些谈论男女关系的低级趣味的淫秽言论,“一概勿听、勿信、勿传、勿述”。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私下的言论,最能反映出他的志趣品行。陆陇其提醒人们“戒谈闺阃”,是站在社会道德教育的立场上,一是要求人们提高志趣品位,不要去关注乃至谈论闺房隐私;二是要求人们提高自我道德约束,不去听、信、传、述闺房隐私。没有人关注、谈论的事情,过一段时间之后,热度自然而然地就消退了,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地也就改良了。陆陇其以“戒谈闺阃”来提醒人们加强自我道德约束,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用心良苦,切中时弊,值得赞许。
71. 戒刺戒谑
语言切勿刺人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又不可攻发人之阴私。若者,俱使人怀恨。一时快口,终被中伤1。诗曰:“善戏谑矣,不为虐兮。”2又曰:“谑浪笑傲,中心是悼。” 3如之何4弗思?
┃ 今译 ┃
说话务必不要直接刺入人的骨髓,开玩笑务必不要击中人的心病。又不可以攻击、揭发人的隐私。如果这么做,会使人怀恨在心。说话图一时痛快,终究要受到别人的恶语中伤。《诗经·卫风·淇奥》说:“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经·邶风·终风》也说:“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为什么不反思呢?
┃ 简注 ┃
1 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2 善戏谑(xuè)矣,不为虐兮:谈吐幽默,言语风趣,开个玩笑别人也不会见怪。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3 谑浪笑傲,中心是悼:调戏放肆,真是胡闹,心中惊惧,非常烦恼。出自《诗经·邶风·终风》。
4 如之何:怎么,为什么。
┃ 实践要点 ┃
人际交往中,如何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是人们普遍关注却都很难做得好的问题。人与人之间适当说些幽默、风趣、诙谐的话题,可以活跃气氛、增加趣味、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是,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把握好度。陆陇其对此深有体会,他建议人们“戒刺戒谑”,确定做到“语言切勿刺人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不可攻发人之阴私”。如果说话过头,触人心病,发人阴私,既反映了说话之人品行低劣,不知道尊重他人,又有可能导致不欢而散,甚至结下仇怨,更甚者,说话之人还会遭到被说之人的打击报复,产生“一时快口,终被中伤”的恶劣后果。因此,陆陇其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善戏谑矣,不为虐兮”“谑浪笑傲,中心是悼”等经典诗句,提高道德修养,注意说话分寸,不可口无遮拦。
72. 密时谨言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1。虽当相知极密时,语极要谨慎。此亦利害2关头,切须记着。逢人且说三分话,作事宜存一点心。古人云,妻前只说三分话,况他人耶?
┃ 今译 ┃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虽然相知的时候关系极其亲密,说话也要非常谨慎。这也是利益与损害的重要节点,务必牢记。“逢人且说三分话,作事宜存一点心。”古人云,妻子面前也只能说三分真话,何况是其他人呢?
┃ 简注 ┃
1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2 利害:利益与损害。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连用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逢人且说三分话,作事宜存一点心”两句俗语,来说明“密时谨言”,提醒人们注意说话的分寸,“虽当相知极密时,语极要谨慎”。他还拿亲疏关系作比照,用“妻前只说三分话”来进一步提醒人们,不论对于什么人,即使是好朋友,甚至是妻子,说话也要谨慎,不能口无遮拦。陆陇其的这则格言提醒我们要把握说话的分寸,俗话说“祸从口出”,万事都有个度,话不可说尽,要留有余地。即使是面对关系亲密的人,也不能说损人利己的话,不能说损伤感情的话,更不能把话说尽。如果对方有过错,也应婉转劝导,而不是指斥鞭挞;如果是机密的事情,更要有意识地有所隐瞒,不能一股脑地和盘托出。时移世易,等哪天关系变了,东窗事发,就悔不当初了。当然,陆陇其的“密时谨言”更多的是提醒人们说话谨慎,注意分寸,把握好度,避免“祸从口出”,这在当下也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价值。
73. 称述得情
凡述人言语,必照其前后次第一一顺说,断不可颠倒其字而失其意旨1。尤不可揣摩2其言添出话头,致错怪了人。
┃ 今译 ┃
凡是转述他人说的话,必须按原话的前后顺序顺着说清楚,绝对不可颠倒次序,而改变原说话者的意思。尤其是不要揣度原说话者的话,添油加醋,以致错怪了人。
┃ 简注 ┃
1 意旨:也作“意指”,意之所在,多指尊者的意向。
2 揣摩:指悉心探求,揣度对方,以相比合。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就人际交往中如何转述他人的话提出了要求。他要求人们“陈述得情”,“照其前后次第一一顺说”,即要求转述者忠于原话,如实反映。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他在要求人们“断不可颠倒其字而失其意旨”的同时,还特意批评了那些别有用心者“揣摩其言添出话头,致错怪了人”。在此,有一点他是认可的,那就是如实转述,陈述得情。有两点他是反对的,一是颠倒次序导致意思错乱,这一点是无心之错,可以谅解;第二点是揣摩意思添油加醋,这是有心之过,必须批判。当下,我们在转述他人话语的时候,也要真实准确。为了如实转述,我们就要努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避免无心之错。更为要紧的是,我们要摆正心思,在转述他人话语的时候,用心要正,不能擅自揣摩。
74. 慎言无愧
凡开口,不定是借财,宜加谨。或托人谋事,或托人荐扬1,或自为人举荐2,谅3人必不从者,切勿轻言。令人取厌,且致笑我不达时务。
┃ 今译 ┃
凡是开口求人,不一定是为了借钱,应当更加谨慎。或者是托人谋求职业,或者托人推荐赞扬,或是自己举荐他人,如果推想别人必定不会听从,务必不要轻易说出口。否则会让人觉得厌恶,而且笑话我不懂得人情世故。
┃ 简注 ┃
1 荐扬:推荐赞扬。
2 举荐:古代指向朝廷、皇帝推荐人才。
3 谅:推想。
┃ 实践要点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求人办事,总是难以开口的。那些动辄向别人求助的人,容易遭到别人的白眼。为此,陆陇其提醒人们“慎言无愧”,对于“托人谋事” “托人荐扬”“自为人举荐”等需要求助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加谨”。如果料定了别人不会帮忙,那就不要轻易开口,以免“令人取厌,且致笑我不达时务”。不求人那又如何办呢?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多方筹措、多加努力,终究会有好的结果,何必去求别人、看别人的脸色呢?
75. 弗向人称能
人纵十分能事,犹当谦让未遑1,况吾涉历2未几3,尚不更事4,尤宜养辩于讷,藏锋于钝5。断不可议论风生6,向人前称能,使人鄙吾为油嘴猴子。
┃ 今译 ┃
做人即使有十分的本事,也应当低调谦让,何况我们人生阅历尚浅,还没有经历世事,尤其应该将辩才隐藏于讷讷不言之中,将锋芒藏于驽钝之中。务必不可以议论风生,在人前显摆自己能干,被人鄙视为油嘴滑舌的猴子。
┃ 简注 ┃
1 谦让未遑(huáng):遑,闲暇。意为谦让都来不及。指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推崇。
2 涉历:经过,经历。
3 未几:很少,无几。
4 更(gēng)事:经历世事。
5 养辩于讷(nè),藏锋于钝:讷,语言迟钝。木讷的表象中实际是雄辩的口才,生锈的表面隐藏着锋利的武器。
6 议论风生: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的是谦虚谨慎,“弗向人称能”。他认为,做人即使本事了得,也要知道谦虚谨慎,何况是涉世未深的毛头小子,更应当知道“养辩于讷,藏锋于钝”的道理,谦虚待人,谨慎处事,不能骄傲自满、得意忘形,决不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以至于露才扬己、遭人鄙视。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陆陇其“弗向人称能”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有助于让人养成谦虚谨慎的性格,也有利于人的修身养性。但是,当代社会竞争非常惨烈,你不表现自己,就有可能会被别人替代。如果需要你锋芒毕露、展示辩才,那就不必再守拙、藏钝,“该出手时就出手”,唯有如此,才能占得一席之地。当然,藏与露、守与放是辩证的,藏、守是常态,露、放是变态。善于藏、守,才会相机而露、放。如果一味藏、守,可能会被埋没、遗忘;如果一味露、放,也可能导致根基不牢、过早凋谢。陆陇其“弗向人称能”的观点,有些偏向于道家始祖老子所倡导的守弱,所谓“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两者内涵类似,道理相通,非大智慧者不能参透,非大毅力者不能运用。切记,切记!
76. 切勿离间人骨肉
凡父子、叔侄、兄弟、夫妻、姑媳、妯娌间,或以小事有言语偶乖1处。然风雷无竟日2之怒,亦即刻自消矣。断不可乘隙离间,搬是搬非,添说挑拨,使人家骨肉参商。此专为妇人之训,非对丈夫言也。
┃ 今译 ┃
凡是父子、叔侄、兄弟、夫妻、姑媳、妯娌之间,或许会因为一点小事以致言语上偶然有不和谐的地方。然而,风雷没有从早到晚都在怒吼的,事情过去,火气立刻就消失了。务必不可趁机离间,搬弄是非,添油加醋,挑拨离间,使人家骨肉分离。这话是专门说给女人听的,不是说给男人的。
┃ 简注 ┃
1 乖:不顺,不和谐。
2 竟日:终日,从早到晚。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深知,日常生活纷繁复杂,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矛盾,互相气愤,互不搭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趁机挑拨离间,矛盾可能就会扩大,以致不可收拾。因此,陆陇其严重警告某些奸邪之人:“切勿离间人骨肉。”陆陇其的这一则格言,揭露深刻,发人深省,表现了他对奸邪小人的极度厌恶。但是,他认为,“此专为妇人之训,非对丈夫言也”,则带有一定的性别歧视。的确,在日常生活中,女人更容易陷入家庭是非之中,我们也把某些喜欢播弄是非的女人称作 “长舌妇”,但是,“切勿离间人骨肉”这一训诫对男人和女人来说都是适用的,不能因为女人更有可能播弄是非而特意贬斥。
77. 切勿听人谗谮
人欲间离骨肉,间离朋友,使无端谗谮1,借景挑拨,默使人亲者疏,是者非。我一概勿听勿信,所以全骨肉2、敦友谊3者多矣。
┃ 今译 ┃
有的人想要离间骨肉,离间朋友,使人无端遭到言语中伤,从而借机挑拨事端,暗中使亲近的变得疏远、对的变成错的。我对这些离间言论一概不听不信,所以才能更好地保障家人平安,使朋友情谊更加深厚。
┃ 简注 ┃
1 谗谮(zèn):恶言中伤。
2 全骨肉:保障家人平安。
3 敦友谊:敦,深厚。意为使友谊敦厚。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切勿离间人骨肉”篇中严词针对的是挑拨离间的小人,在这一则格言中着意提醒有可能遭到离间的人“切勿听人谗谮”。陆陇其认为,生活中总有些小人喜欢播弄是非、挑拨离间,使亲者疏、是者非,从而趁机攫取好处。对于这些人,陆陇其是深恶痛绝的。然而,离间他人是出于人性之恶,陆陇其凭一己之力又不能禁绝。于是,他提出,对于谗言,“我一概勿听勿信”,只要人们不去听取、相信这些谗言,谗言也就不攻自破了。为了生活幸福,陆陇其提出“切勿离间人骨肉”“切勿听人谗谮”两点忠告,一是警告离间之人,一是提醒被离间之人,只要做到其中一点,离间之事就不会发生,就能“全骨肉、敦友谊”。陆陇其这两则格言用心良苦,可谓是防止离间的金玉良言。
78. 弗向富人言贫
富人极善愁穷,使穷人不得开口。故与富人相与,只宜淡交。傥或无东少西1,切勿仰面2道及。决然3不来济我,殊愧失言。若相知谈心,则又不妨。
┃ 今译 ┃
富人非常善于说自己钱不够花,让穷人即使想向他借钱也开不了口。因此,与富人交往,只适合淡交。假使家里缺这个少那个,一定不要觍着脸去找人家说。人家肯定是不会借给我的,结果就是自己特别羞愧说错了话。如果是相知朋友之间的谈心,那就无妨了。
┃ 简注 ┃
1 无东少西:指家中物资匮乏。
2 仰面:指抬脸向上。
3 决然:一定,肯定。形容坚决果断。
┃ 实践要点 ┃
穷人如何与富人交往?陆陇其认为,穷人“与富人相与,只宜淡交”。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穷人与富人之间,适合君子之交,适合精神交流,不要涉及财物。穷人“无东少西”的时候,不要向富人“仰面道及”,明知道富人不会接济,只会自找没趣;假使是“相知谈心”,说说也无妨,但是不要对结果抱太大的希望。因此,陆陇其提出,穷人“弗向富人言贫”,穷人要有骨气,自尊自重,自力更生,不要寄希望于得到富人的救济。陆陇其关于穷人与富人如何交往的言论,体现了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他对人的尊严的关注。
79. 弗向贵人轻言
举人、进士所悦者投献1,所乐者说事。有则满面添花,舍此则冷淡无情。虽属相知,切宜自重,弗得轻言。
┃ 今译 ┃
举人、进士向欣赏自己的人投献,找与自己相知的人说事。如果事情办成了,就会满脸笑容;如果事情没办成,就表情冷淡,相互之间的交情也就淡了。虽然属于相知朋友,也务必自尊自重,不要向别人轻易表达自己的诉求。
┃ 简注 ┃
1 投献: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 实践要点 ┃
这一则格言讲述的是举人、进士如何与达官贵人交往。明清时期,考中举人、进士之后,就有了做官的资格,但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得到任命。于是,举人、进士有门路的找门路,没门路的就要等待安排,说不定要候补很多年才轮到自己,甚至有的举人、进士因为无门无路不会钻营,一辈子都是候补,始终没有正式官职。因此,举人、进士想要做官,需要达官贵人举荐,他们就向“所悦者投献”,找“所乐者说事”,希图得到对方的帮助。陆陇其非常反对举人、进士为了做官而去“投献”“说事”,提出“弗向贵人轻言”,要求他们“自重”。陆陇其自己就是“弗向贵人轻言”的忠实执行者。他四十岁考中进士,曾任江南嘉定知县、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做官坦荡磊落,赋闲在家也从不找人举荐,权相明珠派人拉拢也不答应,忠实践行了“弗向贵人轻言”的格言。
80. 无烦言
家庭间有言语争论,说过便消,断不可效彼长舌1,反复再道,又动人气。
┃ 今译 ┃
家庭成员之间有言语上的争论,说过了,气便消了,绝对不可仿效长舌妇搬弄是非,反反复复翻出来说,又让人生气。
┃ 简注 ┃
1 长舌:指长长的舌头。比喻爱搬弄是非。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 实践要点 ┃
这一则格言讲述了口角问题。家人之间如发生口角,很难分清谁是谁非,也没有必要去追根究底,非得弄个孰是孰非,最好的选择便是“说过便消”,“无烦言”。这是陆陇其解决口角之道,为此,他还提醒人们“断不可效彼长舌,反复再道,又动人气”。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面的是是非非纷繁复杂,家人之间的感情“剪不断,理还乱”,因此,处理口角问题的最好选择就是假装糊涂。难得糊涂,糊涂难得,大是大非上要辨别清楚,小是小非上要装装糊涂,唯有如此,才会家庭和谐。
81. 莫述人浪说
浪说1人言语,断不可向妻孥前称述2,恐其认假为真也。
┃ 今译 ┃
妄说之人的言论,绝对不能在妻子儿女面前述说,以免他们把假的当成真的。
┃ 简注 ┃
1 浪说:妄说,乱说。
2 妻孥(nú):妻子和儿女。称述:述说,叙述。
┃ 实践要点 ┃
在这一则格言中,陆陇其主张“莫述人浪说”。他认为,妄说之人,言语荒诞不经,不适宜转述,更不应当在妻子儿女面前转述,“恐其认假为真也”。对于浪说之人的言论,我们该如何处置呢?其一,不听不信,置之不理,这是最好的选择;其二,姑且听之,不信不传,这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其三,如果言论过于荒诞不经,甚至涉及到敏感问题,那就要告知有关方面去处理了。谣言止于智者,同样,浪说也是止于智者。做一个智者,明辨他人言论中的是非,根据是非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这对自己有利,对家人更有利。
82. 留人情
怒人言,不可说尽,当思君子绝交,不出恶声1。
┃ 今译 ┃
发怒的时候,说话不能口无遮拦,应当想到君子即使绝交,也不会发出邪恶的声音。
┃ 简注 ┃
1 恶声:邪恶的声音。出自《孟子·万章下》:“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 实践要点 ┃
当人发怒的时候,往往会被怒火遮蔽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自以为真理在握,己是人非,还非常容易感情用事,一时冲动,说些不该说的话,干些不该干的事,事后回想起来,兀自懊悔不已。因此,陆陇其提出“留人情”,要人们学做君子,“不出恶声”。
83. 居家务要严肃
堂前弗闻妇人声。弗许六婆1入门。女子弗插戴首饰出门看戏、看灯、看会。弗结拜姊妹2往来。弗登山入庙烧香。弗听人劝化吃蔬。弗留尼姑僧道在家看经念佛。弗留唱曲道婆在家过宿。弗留僧人打坐门前化缘。
┃ 今译 ┃
正厅里不要听到女人说话的声音。不要允许六婆入门。女子不要插戴首饰出门看戏、看花灯、看庙会。不许结拜姐妹往来。不要登山入庙烧香拜佛。不要听人劝说吃斋念佛。不要留尼姑、僧人和道士在家里看经念佛。不要留唱曲子的道婆在家里过夜。不要留僧人在门前打坐化缘。
┃ 简注 ┃
1 六婆:常与“三姑”合称“三姑六婆”,原指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现在常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据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三姑六婆》记载:“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 尼姑是指披剃出家的女性;道姑是指女道士;卦姑是指专门给人占卜算卦的女性。“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牙婆,旧时中国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女性;媒婆,指专门为男女说亲事撮合双方的女性;师婆,又叫巫婆,指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女性;虔婆,指开设秦楼楚馆、介绍色情交易的女性;药婆是蛊药婆的简称,指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的女性;稳婆,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女性。
2 结拜姊妹:女子见与自己情趣相投的,便可以结拜,年龄不受严格限制。一般结拜的是单数,如七个叫“七仙女”。一经结拜,就经常写女书作品往来,加深感情。这种结拜要超过亲戚关系,还会延续两三代人。
┃ 实践要点 ┃
在这则格言中,陆陇其以妇女为训诫对象,提出了“居家务要严肃”的九则戒条,其中四则是直接针对妇女的,另外五则与佛道有关。“堂前弗闻妇人声”“弗许六婆入门”“女子勿插戴首饰出门看戏、看灯、看会”“弗结拜姊妹往来”四则戒条直接与妇女有关,对妇女的言行有所限制,剥夺了妇女主持家业、独立谋生、出外游玩、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诸多权利。“弗登山入庙烧香” “弗听人劝化吃蔬”“弗留尼姑僧道在家看经念佛”“弗留唱曲道婆在家过宿”“弗留僧人打坐门前化缘”五则戒条虽是训诫妇女,却与佛道有关。陆陇其是崇信朱熹理学的儒家学者,终其一生以“尊朱黜王,力辟佛老”为己任,他的思想中继承了宋明理学认为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诸多偏见,同时对佛教、道教一概排斥,因此才有了这九则带有男尊女卑、歧视妇女、排斥佛道性质的戒条。陆陇其的这九则戒条,对妇女来说是不公平的,体现了其思想的时代局限性,需要我们正确辨别并适当纠正;其中对于佛道的言论,虽有其时代局限,在当下也有一定的价值:佛道等宗教要在指定的宗教场所传道布教,不能深入民众家中,当下仍需如此。
84. 教子婴孩
子弟三两岁时便要教之孝悌。如叔伯兄嫂教之称呼,至长时自然依依1爱敬。尊长见之自然道好,闲人观之亦自然称赞。若孩提不知称呼,长大便觉礼文疏略2,情意冷淡,至亲如同路人。父母失教之故也。至有人少时爱之喜教骂人者,小儿认为真,习成自然,久而不觉。是教人以偷也。故古之贤母最重胎教3。
┃ 今译 ┃
小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便要教育他懂得孝悌。如教他学会称呼叔伯兄嫂,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对长辈、对兄嫂依依不舍,爱戴尊敬。尊长见了,自然说他表现很好;不相干的人见了,自然也会对他赞许有加。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称呼尊长,长大后便觉得礼节和文辞粗疏简略,对人的感情也很冷淡,关系最亲的人也如同不相干的路人。这是父母教育不到位的结果。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喜欢教他骂人,小孩子信以为真,不知不觉中习惯成自然,想改也改不掉了。这是教人盗窃啊。因此,古代的贤母最重视胎教。
┃ 简注 ┃
1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2 疏略:粗疏简略。
3 胎教:中国传统生育习俗之一。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受孕妇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认为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教育要从小孩子抓起。他以“称呼”为例,认为小孩子如果小的时候学会了称呼长辈、兄嫂,长大了就会孝亲爱亲、知书达礼,自然便会得到他人的赞许;如果小的时候不知道称呼长辈、兄嫂,长大了就会缺书少礼、情意冷淡;甚至有的小孩子在父母的教唆下学会了骂人,沾染上了不好的习惯,害人害己,贻害终身。因此,陆陇其大声疾呼:“子弟三两岁时便要教之孝悌”,“古之贤母最重胎教。”陆陇其在清初国民教育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已经自觉地将教育向下延伸,由私塾教育延伸到了幼教,甚至胎教,极力倡导胎教、幼教,从而形成了他关于胎教、幼教、私塾教育以及如何参加科举考试等一系列相对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陆陇其是思想家、政治家,更是教育家,他对胎教、幼教的倡导,体现了他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更体现了他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充分重视,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超越时代的思想价值。
85. 严以成爱
子女二三岁至十五六岁,虽极爱之,却要严声厉色,训之戒之。切勿少假颜色1,习成骄奢淫佚2,不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谦卑、逊慎。及长成,莫能禁止,此当责成3父母。
┃ 今译 ┃
子女在两三岁到十五六岁的时候,父母虽然极其关爱他们,却要声色严厉地教育他们,训诫她们。父母务必不能对他们稍微表现出温和的神色,以免让他们养成骄奢淫逸的生活习惯,不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谦卑、逊慎等良好道德品质。等长大以后再禁止就来不及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要由父母来完成。
┃ 简注 ┃
1 少假颜色:少,稍微;假,给予。意为稍微表现出温和的神色。
2 骄奢淫佚(yì):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出自《春秋左传·隐公三年》:“石碏(què)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3 责成: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
┃ 实践要点 ┃
在如何开展未成年子女的道德教育问题上,陆陇其提出了“严以成爱”的观点。他认为,父母内心深处虽然是非常关爱子女的,但在言语上、行动中却要非常严厉,时刻不能降低要求,促使子女传承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谦卑逊慎等传统美德,以免子女养成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生活习惯。陆陇其“严以成爱”的道德教育观点是建立在“父为子纲”的儒家道德哲学基础上的,“爱”是内在本质,“严”是外在表现,内在的“爱”表现为“严”,外在的“严”根源于“爱”,因“爱”而“严”,由内而外,有其合理性,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在未成年子女的道德教育过程中,一味的“严”也是不合适的,“严”要有所区分,纪律、要求要严,方法、态度却不能太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要比不假颜色、刻板生硬有效得多,如果过分强调“严声厉色”“切勿少假颜色”,反而容易激发子女的逆反心理。因此,“严以成爱”也要尊重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要尊重儿童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尽力做到本质是“爱”,要求是“严”,方法灵活、态度温和。
86. 防微格论
淫妇1、狡童2勿用服侍子女。盖不特3防其长4君之恶,尤严防其逢5君之恶。
┃ 今译 ┃
淫荡的女子、貌美的男子,务必不要用来服侍子女。不但是要防止他们助长子女的错误,尤其要防止他们逢迎子女的错误。
┃ 简注 ┃
1 淫妇:淫荡的女子,指着装裸露,言谈、举止、行为下流的女人,古代亦常指妓女。
2 狡童:貌美的男子,亦可指男妓。
3 不特:不但,不独。
4 长:助长。
5 逢:逢迎,吹捧。
┃ 实践要点 ┃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生活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为此,陆陇其提出了“防微”的标准言论,提醒人们不要让淫妇、狡童来服侍自家子女,防止他们“长君之恶”,更防止他们“逢君之恶”。原因在于淫妇、狡童等在思想、言语、行为等各方面均不端正,很可能会把未成年人带坏,挑唆、助长未成年人犯错,更有可能为了讨“小主人”的欢心,刻意逢迎、吹捧未成年人的错误,让他们价值观念错乱,以坏为好,甚至养成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生活习惯。因此,未成年人的教育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上抓起,防微杜渐,循序渐进。孟母三迁,就是孟母为了给少年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今天,我们也要透彻领会孟母三迁的道理,谨遵陆陇其关于“防微”的教诲,为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子女远离那些可能给他们带来不良影响的人。
87. 修身方始
男女早起便要梳头、洗面、拂桌、扫地,莫效村夫懒妇,半日蓬头1,令人心厌。
┃ 今译 ┃
男人和女人,早上起来便要梳头洗脸、擦桌扫地,不要仿效那些村夫懒妇,一天有半天时间蓬头垢面,让人见了心里非常讨厌。
┃ 简注 ┃
1 蓬头:头发散乱的样子,形容脏乱的头发。
┃ 实践要点 ┃
朱柏庐《治家格言》起句便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陆陇其在《修身方始》篇中要求“男女早起便要梳头、洗面、拂桌、扫地”,与朱柏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一日之计在于晨,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要梳洗打扮、洗除污垢,以清新面貌示人,同时把家里打扫干净,秩序井然,让自己有个好的生活环境,进而有个好的心情去迎接新的一天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陆陇其对“梳头、洗面、拂桌、扫地”等的强调,还在于他认为这些小事是修身养性的起步动作,小事认真,一丝不苟,才能养成勤劳的品格。
88. 训女纺织剪衣
富贵家女孩学挑花刺绣。若贫人家女孩,只消纺织为主。纺得一斤纱,织得一匹布,或卖几多钱,或做一身穿,岂不受用?不然,则习成懒惰,身无检束1,吾不知其可2也。又须学精裁剪,以成自己衣衫裙袄,不向邻妇求教。若不学裁剪,必乞邻乞亲。纱缎布匹被人偷去两幅,茫然不知,是可哀也。
┃ 今译 ┃
富贵人家的女孩子可以学些挑花刺绣等技艺。如果是贫苦人家的女孩子,只要以学会纺织为主就可以了。纺成一斤纱,织成一匹布,可以卖几吊钱,也可以做成衣服自己穿,难道不是很有益的事情吗?不然,就可能养成懒惰的习惯,不懂得检点约束自己,我以为这是根本不可以的。贫苦人家的女孩子还要学会并善于裁剪衣服,以便自己做衣衫裙袄,用不着向邻居家的妇人请教。如果不学会裁剪衣服,必然要去乞求邻居或亲戚帮忙。自家的纱缎布匹被人暗中拿走两幅也茫然无知。真是很悲哀的事情啊。
┃ 简注 ┃
1 检束:检点约束。
2 不知其可:可,合宜,满意。出自《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实践要点 ┃
清代康熙年间,物质生活不太富裕,商品经济不很发达,贫苦群众普遍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陆陇其立足生活实际,倡导“训女纺织剪衣”,教育贫苦人家的女孩子要学会纺织裁剪,既可以养成勤俭持家的生活习惯,又可以赚些钱来贴补家用,还可以防止别人借裁剪衣服的机会偷工减料,一举而多得,可谓是金玉良言。陆陇其夫人朱氏贵为知县夫人,穿着朴素,勤俭节约,还亲自纺织裁剪,县衙里织布声从不停辍,成为嘉定民间女子学习的好榜样。陆陇其及其夫人朱氏立言又力行,以其言行影响了一代嘉定人,也为我们当下如何勤俭持家树立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此外,陆陇其的这则格言意在提醒贫苦人家教育女人纺织裁剪,着重于教育引导方面,这也提醒我们,尤其是提醒有女儿的家庭,不但要教导女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教导女儿学会如何持家、理家,处理家务,操持生活。如果天底下所有的家庭都教会女儿如何持家、理家,那么等女儿出嫁之后,所有人家的妻子都会持家、理家,那么家庭和谐,善莫大焉。
89. 膝前先意训诫
亲生子女,父母何忍有提防之心?或幼时无识,被亲邻及仆妇辈甜言善骗,遂瞒母亲以米粜1之。今日运去一升,母亲不觉;明日运去一斗,母又不觉。习以为常,值一两只要八钱。及至八钱未必真有到手,又不敢出声去讨。如此弊窦2,父母谁则知之?所当于膝前侍侧时,先意训诫,默杜其非。庶几3儿女不受人愚弄,不损坏人品,且家中亦免漏卮4也。
┃ 今译 ┃
对亲生子女,父母怎么忍心提防呢?或许是因为他们年幼无知,被亲戚、邻居以及仆妇等的甜言蜜语欺骗,于是瞒着母亲偷米出去卖掉。今日偷运出去一升,母亲没有发觉;明日偷运出去一斗,母亲还是没有发觉。长此以往,习以为常,价值一两银子的米只卖了八钱。甚至八钱银子也未必能拿到手,又不敢声张,不敢去讨要。这些漏洞,父母怎么会知道呢?所以,应当趁着子女在身边侍奉时,事先教育引导他们,不动声色地采取防范措施杜绝他们的错误。但愿儿女不受别人的愚弄,不败坏人品,而且家中也没有漏洞。
┃ 简注 ┃
1 粜(tiào):卖粮食,与“籴”相对。
2 弊窦:弊病,弊端;产生弊害的漏洞。
3 庶几:希望,但愿。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虽无旨酒,式饮庶几;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4 漏卮(zhi):有漏洞的盛酒器,比喻漏洞。
┃ 实践要点 ┃
如何对待有过失的子女呢?陆陇其以如何对待子女瞒着父母偷米去卖为例,详细说明了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弊端,提出了“当于膝前侍侧时,先意训诫,默杜其非”的解决办法,以及“儿女不受人愚弄,不损坏人品,且家中亦免漏卮”的美好愿望。“先意训诫,默杜其非”,既能防止过失继续扩大,又能维持家庭和谐,很有道理,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他的这种建议源自儒家中庸思想,也与明清之际的社会思潮有关。《菜根谭》中也有类似的提法,如:“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语,俟来日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先意训诫,默杜其非”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神奇功效,有子女者不妨效仿之。
90. 儿女大病
凡为儿女者,切勿私取家中钱米,阴托家人邻人买糕饼熟肉,瞒背父母而食,被外人伸嘴缩舌,百般笑话,父母毫不知觉。如此败行渐不可长,祸莫大焉。然能瞒父,终不能瞒母。须着实1严戒,弗得溺爱而宽假2。又怕淘气而且讳3,致终身之玷,并及父母。
┃ 今译 ┃
子女千万不要偷偷地从家里取出钱和米,私下里委托家人或邻居去买糕饼熟肉,背地里瞒着父母吃掉,被外人伸嘴缩舌,百般讥笑,父母对此毫不知情。这种败坏家风的行为不能助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祸患了。然而,偷取钱米之事,瞒得了父亲,终究瞒不了母亲。父母知道了,应当严厉训诫,不能因为溺爱子女就有所宽纵。又怕子女淘气而且隐瞒,致使名誉终身受到玷污,而且累及父母的英名。
┃ 简注 ┃
1 着实:(言语、动作)分量重,力量大。
2 宽假:宽纵;宽容。
3 讳:隐瞒。
┃ 实践要点 ┃
这一则格言与《膝前先意训诫》篇讲述的都是父母如何对待、处理子女的过失。陆陇其在前篇中提出了“先意训诫,默杜其非”的教育方法,这是针对事情不很严重,子女所犯过失尚在可控范围内的处理办法。如果子女过失很严重,影响到子女的声誉和父母的英名,又该怎么处理呢?陆陇其还是以子女偷取家中钱米为例,详细讲述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着重指出“被外人伸嘴缩舌,百般笑话”的严重后果,并说明了事件的恶劣性质,“如此败行渐不可长,祸莫大焉”。因此,对待此种“儿女大病”,陆陇其提出了比“先意训诫,默杜其非”更进一步的处理办法,即“着实严戒,弗得溺爱而宽假”,提醒人们须果断制止,杜绝后患。俗话说:“悬崖勒马,未为晚矣。”如果父母能及时纠正子女的过失行为,子女还是能够改正过来的,过失也不至于酿成大祸。为人父母者,应当分清楚状况,对不同的事情、在事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此才能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91. 正己正人
逢人劝读书,出口言孝悌。此谓正人1,亦曰正己2。
┃ 今译 ┃
遇到人就劝其诵读诗书,张嘴就劝其孝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使人正直,也是我们所说的培养自己正直的品格。
┃ 简注 ┃
1 正人:使人正直。
2 正己:培养自己正直的品格。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里讲述了如何正人正己。他认为,“逢人劝读书,出口言孝悌”就是“正人”,也是“正己”。“逢人劝读书,出口言孝悌”有两层意思,一是“劝读书”,二是“言孝悌”。陆陇其是读书人,在他看来,世上唯有读书高,读书是人的立身之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举人、进士后就可以做官,考中秀才后也可以跻身士绅阶层,终身不受刑辱,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他才说“逢人劝读书”。孝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陆陇其是儒家的信徒,他曾在《人所以异》篇中说:“非禽非兽,当孝当悌。不孝不悌,禽兽何异?”因此,他才说“出口言孝悌”。如何才能做到“逢人劝读书,出口言孝悌”呢?首先,自己要读书,自己要孝悌,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想要正人,先要正己,正己就是正人。
92. 恤人
我为家主,如下人效力于吾,务要体恤其饥寒劳苦。酒肉饭食,再弗吝惜。若于农工1,酒食尤宜加厚。不然,一味掂斤播两2,便非体统,且不近人情。
┃ 今译 ┃
我是一家之主,如果佣人为我效力,务必要体恤他们的饥寒和劳苦。酒肉饭食不要吝惜。如果是干农活的雇工,酒肉饭食尤其要丰厚一些。不然,一味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便是不成体统,而且显得不近人情。
┃ 简注 ┃
1 农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人。此处指做农活的雇工。
2 掂(diān)斤播两:掂、播,托在掌上试轻重。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里讲述了要体恤佣人。他认为,作为一家之主,一定要知道体恤佣人,学会嘘寒问暖,不要在吃喝方面过于计较。他指出,干农活的雇工要下大力气,更要特意照顾,吃喝应更丰盛些,让他们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好好干活。儒家说:“仁者爱人。”陆陇其提出对佣人要“成体统,近人情”,这充分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当下,人人平等,没有了家主和下人的说法,但是,企业主雇佣工人也需要有陆陇其在此篇中倡导的仁爱之心,对于工人“务要体恤”,对于特殊岗位上的工人“尤宜加厚”。这既是企业主仁爱之心的体现,更是工人效力于企业主的强大动力。
93. 默察仆妇
主母托使女淘米,被其做一袋子藏于袖中,逐日不论干湿必撮1袖半升三合2。主母不觉,或不知如此。即油盐柴草取出,暗藏一处,乘间运出。皆当默默稽察3,使其没得做出来,而后为善处两全4也。
┃ 今译 ┃
家里的女主人让女佣去淘米,结果女佣抓了一把米藏在袖子里的袋子中,每天不论干的或湿的必在袖子中藏上三五合。女主人没有察觉,或许还不知道女佣会这么干。时间久了,即使是油盐和柴草也会被女佣如法炮制地取走,藏在暗处,瞅准时机运走。这些事情都需要家里的女主人暗地里悄无声息地检查,让她们没法做成,然后再想办法妥善处理。
┃ 简注 ┃
1 撮(cuo):聚起。
2 半升三合:升、合都是中国古代计量单位。一合重三两,十合是一升。半升三合即三五合,约在九两到一斤半之间。
3 稽察:检查。
4 善处两全:妥善处理,使双方都能保全面子。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里讲述了如何妥善处理家里的丑事。他详细描述了女佣偷米的过程,“做一袋子藏于袖中,逐日不论干湿必撮袖半升三合”,还提到了偷取其他生活物品的过程,“油盐柴草取出,暗藏一处,乘间运出”。这些丑事,都是女佣在暗地里干下的,一时半会或许不会察觉,时间长了总会有些蛛丝马迹。如果察觉到了该怎么办呢?陆陇其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将损失降到最低,“默默稽察,使其没得做出来”,然后才是采取保全双方面子的方法,妥善处理此事,比如说寻个其他的由头将作案的女佣辞退。陆陇其“默察仆妇”的办法,既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顾全他人的脸面,可谓治家良策。然而,我们需要探究的是,陆陇其是如何知道女佣偷取主家生活物品的隐秘办法并提出解决之道的呢?陆陇其是读书人,按照惯例,陆家柴米油盐等家庭琐事理当由其夫人负责,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当家更不会知道家里隐藏的猫腻。陆陇其是如何知道的,现已无法考证,他提出的“善处两全”的解决办法还是可以借鉴的。
94. 男子不可陋
大丈夫若逐日在家庭动用间量柴头、数米粒、号1定升合,使其妻孥无所措手足2,此等人必无出息。
┃ 今译 ┃
大丈夫如果每天忙着在家庭日常事务中量柴头、数米粒、标记确定升和合,让他的妻子和儿女不知如何是好,这种人必定没有出息。
┃ 简注 ┃
1 号(hào):标记。
2 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不知如何是好。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里批评了那些看似聪明,实则懵懂的见识短浅的男子。他认为“男子不可陋”,“陋”即见识短浅,见识短浅的男子“必无出息”。什么样的男子见识短浅呢?陆陇其举例说明,那些“逐日在家庭动用间量柴头、数米粒、号定升合,使其妻孥无所措手足”的男子就是见识短浅的。《菜根谭》中提到:“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这句话批判的也是那些看似聪明,实则懵懂的见识短浅的男子。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才是真正的大聪明、大智慧。如何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呢?除了多阅读、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之外,装装糊涂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难得糊涂。”如果能够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做到“不偏不倚”,谨守中庸之道,那就是真正拥有大智慧的贤者了。
95. 戎氏自惩
从来妇性宜柔。女孩儿须教之温顺,务锄其暴气,戒其多言,如木鸡1然,方成妇德。切勿纵容任意,嫁到人家,乖戾2恣睢3,不孝翁姑,不敬夫主。或一言不合,动辄以投河吊死吓人为护身符,累人家不安,致归罪父母失教。如彼戎氏4之以强暴5训女者,可惩也。妇女贤而能,或不能而贤,定是夫主之利。若不能而不贤,或不贤而又能,断非夫家之福。
┃ 今译 ┃
自古以来,女性性格都宜柔顺。对女孩子,必须教导她性情温顺,务必除去她身上的暴戾之气,训诫她少说话,像木鸡一样,才能修成女人应有的德行。务必不要纵容她行事任意,导致她出嫁后悖谬、放纵,不孝顺公婆,不尊敬丈夫。或者是一言不合,就拿投河、上吊等吓人的事情当护身符,连累夫家生活不安稳,以致夫家怪罪她父母对她缺少管教。像西部边疆少数民族那样以强横凶暴为标准教育女儿的,应该受到惩罚。女人贤惠能干,或者虽不能干但很贤惠,必定是夫家的福气。如果既不能干又不贤惠,或者虽不贤惠却很能干,绝对不是夫家的福气。
┃ 简注 ┃
1 木鸡:喻指修养深淳以镇定取胜者。
2 乖戾(lì):(性情、言语、行为)别扭,不合情理,急躁、易怒。
3 恣(zì)睢(sui):放纵,放任。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4 戎氏:指西部边疆游牧民族。
5 强暴:强横凶暴。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的是如何训诫女儿。他认为,“戎氏自惩”,“如彼戎氏之以强暴训女者,可惩也”。陆陇其服膺传统儒家对女性需要“三从四德”(“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认定,认为“从来妇性宜柔”,把“柔”看作是女人的道德底色。由此出发,陆陇其认为,训诫女儿,“须教之温顺,务锄其暴气,戒其多言,如木鸡然,方成妇德”。“教之温顺”是正面引导,“锄其暴气”“戒其多言”是反面戒止,女子如能做到性情温顺,没有暴戾之气,少言寡语,呆若木鸡,也就修成了妇德。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不能教育女儿做到呆若木鸡,起码要教导她“切勿纵容任意”,不至于到了夫家后“乖戾恣睢,不孝翁姑,不敬夫主”,甚至“一言不合动辄以投河吊死吓人为护身符,累人家不安,致归罪父母失教”。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后,陆陇其得出如下结论:“妇女贤而能,或不能而贤,定是夫主之利。若不能而不贤,或不贤而又能,断非夫家之福。”这两句话中,贤、能都有所体现,贤放在第一位并起决定作用的,能放在第二位并起到辅助作用。贤“定是夫主之利”,不贤“断非夫家之福”,“贤而能”是妇德的最高境界,“不贤而又能”是妇德的最差状态。当下,我们应该否定传统儒家所提倡的女人“三从四德”的谬论,但也要看到陆陇其这则格言中的正面价值,比如说教导女儿做人善良、孝敬公婆、尊重丈夫、态度温和、举止有礼等,这些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其中最有益的部分是让女人自己认识到“妇女贤而能”,“定是夫主之利”,这是陆陇其对女人的殷切希望,也是这则格言的最终落脚之处。
96. 知敬必孝
妇道以敬夫为主。能敬夫者,必孝翁姑。若不孝翁姑,必由夫子薄视父母。《诗》不云乎“刑于寡妻”1,未之闻耶?不敬亲者,必非孝子。妻不敬夫者,必非端妇,亦必非孝妇。
┃ 今译 ┃
妇女之道以尊重丈夫为主。能尊重丈夫的妇女,必然孝敬公婆。如果不孝敬公婆,必然是因为丈夫与父母感情淡薄。《诗经》说,“刑于寡妻”,难道没听说过吗?不孝敬父母的,必定不是孝子。不尊重丈夫的妻子,必定不是行为端正的妇女,也必定不是孝顺的妇女。
┃ 简注 ┃
1 刑于寡妻:刑于,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出自《诗·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 实践要点 ┃
儿媳妇为什么不孝敬公婆呢?陆陇其认为,这可能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导致的:其一,“夫子薄视父母”,丈夫没有给妻子起到示范作用;其二,“妻不敬夫”,既然连丈夫都不尊重,那么何谈孝敬丈夫的父母呢?因此,陆陇其得出了“知敬必孝”的结论。这则格言要求妻子尊重丈夫,同时提出儿子必须孝敬父母,将妻子对丈夫的“敬”和儿子、儿媳妇对父母、公婆的“孝”结合起来,认为敬由孝而生,孝与敬共生,孝敬共同发挥作用,家庭才会和谐,生活才会幸福。
97. 媳妇系家成败
孝子顺孙,必由孝妇孝媳。若媳妇长舌,为鸮为鸱1,子孙便不成孝悌矣。兄友弟恭,须得妯娌和谐。若妯娌短见,搬是搬非,兄弟酿成参商矣。可见父子兄弟顺逆、乖和2之象机3操于媳妇之手。则凡未嫁处子,父母在家可不训之诫之也哉?
┃ 今译 ┃
孝子顺孙的背后,必然是孝妇孝媳。如果媳妇是长舌妇,在家里凶横霸道,子孙便做不成孝子贤孙了。兄友弟恭,必须得妯娌关系和谐。如果妯娌中有一方见识短,搬弄是非,兄弟之间就会彼此对立。可见,父子、兄弟之间是顺是逆、关系正常还是反常,关键要看媳妇如何去做。因此,凡是还没出嫁的女子,父母在家可不能不教导她们学做孝妇孝媳啊!
┃ 简注 ┃
1 为鸮(xiāo)为鸱(chi):鸮,猫头鹰;鸱,雀鹰。指猛禽类的鸟。
2 乖和:反常,不和谐。
3 象机:关键。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媳妇在家庭中的作用。他认为,“媳妇系家成败”,媳妇关系到家庭的成败,“孝子顺孙,必由孝妇孝媳”。如果媳妇品性好,贤良淑德,孝顺公婆,团结妯娌,家庭关系就会和谐,家业便会兴旺;如果媳妇品性不好,如“长舌”“为鸮为鸱”“短见”“搬是搬非”等,子孙便不孝顺,兄弟便不友恭,家庭关系便不和谐,家业便会败落。因此,他提出要加强对女儿的教育,“凡未嫁处子,父母在家可不训之诫之”。陆陇其的这则格言写在封建社会的清初,放在新时代的今天也有其实际价值,“孝子顺孙,必由孝妇孝媳”的见地非常深刻,对父母必须训诫未嫁女儿的强调也非常重要。
98. 佳妇忘言
夫妻口角,家庭之不幸。然或无东少西,触怒1争论,亦是常事,殊非稀奇。妻子见父母兄弟而隐讳者,定是良妇。若喋喋2称说不好者,心怀异念,决非佳妇。
┃ 今译 ┃
夫妻之间发生口角是家庭的不幸。然而因为家里物资匮乏而生气,发生争论,也是常有的事,并不稀奇。妻子见到父母兄弟后隐藏回避家里吵架的事情的,定然是良妇。如果喋喋不休地说家里的不好,甚至心怀异念的妇人,绝对不是佳妇。
┃ 简注 ┃
1 触怒:指令人发怒、生气。
2 喋喋:说话多。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实践要点 ┃
夫妻之间难免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发生口角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陆陇其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认为,“无东少西而触怒争论,亦是常事,殊非稀奇”。但是,发生口角之后怎么处理就体现了人的不同品性。俗话说:“夫妻没有隔夜的仇”,“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之间的很多争论,说过也就过去了,不会太在意。妻子回娘家后怎么处理口角的事情,更是体现了妻子的品性。陆陇其认为,“见父母兄弟而隐讳者,定是良妇。若喋喋称说不好者,心怀异念,决非佳妇”。陆陇其赞扬那些为了顾及两家的和谐关系,而宁愿忍受一时的委屈,不向父母兄弟倾诉的女子,而批判那些将家庭矛盾扩大化,甚至闹得两家不和的女子。陆陇其的态度是公平而且诚恳的,出发点是为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定。
99. 气杀人
凡妻不作家1,子不读书,为人夫为人父者真可气杀2。
┃ 今译 ┃
凡是妻子不擅长持家,儿子不勤读诗书,为人夫者、为人父者真是要被气死了。
┃ 简注 ┃
1 作家:治家,理家。
2 杀:表示程度深。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里讲述了两种不良现象:“妻不作家”“子不读书”,即妻子不懂得持家之道,儿子不知道勤读诗书。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读诗书是父兄对子弟的殷切希望。如果妻子不是勤俭持家,而是奢靡浪费,家里有金山银山也会败光;如果儿子不是勤读诗书,而是浑噩度日,这个家是看不到希望的,即使富贵之家迟早有一天也会败落。“不作家”“不读书”对居家过日子来说要很要命的,难怪陆陇其会说:“为人夫为人父者真可气杀。”如果碰到“妻不作家”“子不读书”,该怎么办呢,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只能呼喊“真可气杀”吗?当然不是,陆陇其在反对的同时也给出了积极建议,那就是“妻作家”“子读书”,为人夫者、为人父者应当引导妻子作家、儿子读书。至于如何引导,此处没有提供答案。当然,要求“妻作家”“子读书”,首先自己要做到“作家”“读书”,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引导方式。
100. 孝敬外有六德
不谈夫过,不怨家贫,不嫌夫丑,不厚1母家2,不放私债,不盛3修容。
┃ 今译 ┃
不谈论丈夫的过错,不抱怨家里贫困,不嫌弃丈夫长得丑,不厚待娘家,不放私债,不过分修饰仪表。
┃ 简注 ┃
1 厚:优待,重视。
2 母家:娘家。
3 盛:丰富,华美。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的是家庭主妇在孝敬之外需要具备的六种品德。古代社会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和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朱子认为,夫妻构成的家庭是人伦关系得以产生的基础,“夫为妻纲”对应的行为规范是“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正是这种行为规范的体现。陆陇其是朱子的信徒,他讲述的“不谈夫过”“不嫌夫丑”“不怨家贫”“不盛修容”以及“不厚母家”“不放私债”等,是对“夫为妻纲”的直接或间接的具体解释。陆陇其讲述的“不谈夫过”“不嫌夫丑”“不怨家贫”“不盛修容”四点,在妇女解放、人人平等的今天已不适用,必须弃之如敝履。“不厚母家”就是要求正确处理好夫家和娘家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不放私债”就是要求正确理财,不参与民间借贷。这两点,对于建构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文明仍然具有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101. 贤妻祸少
人当极气时,妻孥于中委曲1劝解,切勿高声助气。故曰:“家有贤妻,夫不遭横事2。”又曰:“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 今译 ┃
人非常生气的时候,妻子和儿女要婉转劝解,不可高声呼喊,火上加油。因此,有人说:“家里有贤惠的妻子,丈夫就不会遭受飞来横祸。”又有人说:“家里贤惠的妻子,犹如国家贤良的宰相”。
┃ 简注 ┃
1 委曲:委婉;婉转。
2 横事:飞来横祸,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妻子贤惠的重要性。他认为,“贤妻祸少”,并具体指出:“人当极气时,妻孥于中委曲劝解,切勿高声助气。”“委曲劝解”是贤惠的表现,有利于丈夫火气的消退和事情的解决;而“高声助气”则不是贤惠的表现,火上加油,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甚至还会惹出更大的麻烦,损人害己,得不偿失。因此,陆陇其提到了两句俗语——“家有贤妻,夫不遭事”和“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对贤惠妻子进行定位,对贤惠妻子的重要性作了概括。家有贤妻,是丈夫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家有贪妻,丈夫早晚要倒霉,家庭迟早要败落。事实也是如此。每一个清官的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每一个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个甚至是几个贪得无厌的女人。
102. 淡妆贤妇
世人但知办备衣饰,使夫愁肚拔肠1。一件未坏,又做一件,未可称之为贤。冬年时节淡妆自适2者,方为贤妇。
┃ 今译 ┃
世间的妇人只知道置办新衣服,让丈夫愁肠寸断。有的妇人一件没有穿坏,又做了一件新的,这种妇人不能称作是贤惠。冬天过年的时候,化着淡妆还怡然自乐的妇人,才是贤惠的妇人。
┃ 简注 ┃
1 愁肚拔肠:愁坏了肚子,拔出了肠子,形容非常忧愁。
2 自适: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女人的梳妆打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人,更喜欢梳妆打扮。陆陇其对女人梳妆打扮之事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站在一家之主的立场对人们说:“世人但知办备衣饰,使夫愁肚拔肠。”这句话一经说出口,不知赢得了多少男人的支持,又伤了多少女人的心。然而,陆陇其不是一味地反对梳妆打扮,他对女人是否贤惠有个基本的判断标准:“一件未坏,又做一件”的女人不能称作是贤惠,“冬年时节淡妆自适”的女人才称得上是贤惠。由此可见,陆陇其反对的是女人过度梳妆打扮,对于适度的梳妆打扮,他还是认可并支持的。据《陆清献公莅嘉遗迹》记载,陆陇其在担任嘉定知县时,曾看到一妇人长时间梳头不已。他就叫来妇人的丈夫,对他说:“汝小本营生,理当勤俭。吾去时见汝妻梳妆,回而未竟,懒慢至此。汝纵勤俭,岂能成家?且使幼辈相延习惯,何以裕后?”陆陇其还让他的夫人教导妇人如何勤俭持家。受到教育以后,这个妇人变得勤俭起来。
103. 戒刻薄
男女刻薄1者,必不长寿,且必无子。然惟妇人刻薄极2做得出。若男子刻薄,或有悔心。
┃ 今译 ┃
男女刻薄者,必然不会长寿,而且命中注定没有儿子。然而,只有妇人才非常有可能做出刻薄的事情。如果男子做了刻薄的事情,或许会有悔过改正的心思。
┃ 简注 ┃
1 刻薄:意思是指(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求。
2 极:副词,表示最高程度。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刻薄”。他认为,“男女刻薄者,必不长寿,且必无子”,刻薄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不长寿”“无子”,这是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无论短命还是无后,都是与性命相关的,因此必须“戒刻薄”。但是,陆陇其认为男女是不同的,“惟妇人刻薄极做得出”,男人一般不会做刻薄的事,即使一时冲动做了,“或有悔心”。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来说,陆陇其的这个看法是不足为奇的。对于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论,不过陆陇其“戒刻薄”的观点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适用的,说话尖酸刻薄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只有以诚待人、宽厚待人,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104. 三好三必
男子好闲者必贫;女子好吃者必淫1;男女好乐者必殃2。
┃ 今译 ┃
男子游手好闲的必然贫困;女子贪图吃穿的必然淫荡;男女喜好享乐的必然遭殃。
┃ 简注 ┃
1 淫:淫荡,指在男女关系上态度或行为不正当。
2 殃(yāng):祸害,损害。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节欲”。他提出“三好三必”,认为三种喜好必然导致三种结果。由此引出两种性别四对关系:对于男人来说,“好闲”导致“贫困”,“享乐”导致“遭殃”;对于女人来说,“好吃”导致“淫荡”,“享乐”导致“遭殃”。因为时代不同,我们对这四对关系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男子“好闲”导致“贫困”,这是必然的。女人“好吃”导致“淫荡”,今天看来,似乎没有那么严重。俗话说:“吃不穷,喝不穷。”女人吃吃喝喝与淫荡没有必然的关系。男人、女人“享乐”导致“遭殃”,殃及身体健康,殃及心理健康,甚至殃及生命安全,这是有可能的,但也不一定那么绝对。当然,就节制欲望的主题来说,“三好三必”是有道理的。三国时期桓范就说:“要莫大于节欲。”陆陇其的“三好三必”揭示了欲望太盛与不幸结局之间的必然联系,提醒我们要节制种种不正当的欲念,如“好闲”“好吃”“好乐”等。只有做到“人有所好,不为物诱”,下大力气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剪除不正当的欲念,才会既达成所“好”,又不“必”。
105. 妇辈应戒
凡姑媳、妯娌间,本是和谐,适遭不幸,尽有一人妒忌挑隙。或耳边聒闹1,或背后唧哝2,默使人认真闷气不解者,以吾四语黏壁解之,曰:“别人气我我不气,我若气时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不气不气真不气。”能听我解,三复此言,颇有益矣。
┃ 今译 ┃
婆媳之间、妯娌之间,本来应该是和谐相处的,如果恰巧碰到不幸的事情发生,很可能就是其中一人因嫉妒而挑唆闹事的缘故。或者是在耳边聒聒噪噪说闲话,或者是在背后嘀嘀咕咕说闲话,生了闷气又要默不作声以至于发不出来的,把我的这四句话贴在墙壁上就可以解气。这四句话就是:“别人气我我不气,我若气时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不气不气真不气。”能听得进去我的解气真言,反复诵读,是很有益处的。
┃ 简注 ┃
1 聒(guo)闹:说话琐碎,声音喧闹,令人烦躁。
2 唧(ji)哝(nóng):小声说话。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解气。他首先确定了姑媳、妯娌关系的原则:和谐。姑媳关系是父子关系的延伸,妯娌关系是兄弟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姑媳、妯娌之间也应该适用。因此,陆陇其认为,“姑媳、妯娌间,本是和谐”,如果“适遭不幸”,可能是因“妒忌挑隙”所致。“或耳边聒闹,或背后唧哝,默使人认真闷气不解者”,碰到这些个情况,碍于情面,又不好发作,只能忍着,生生闷气。如何纾解闷气呢?陆陇其提出四句话的“解气歌”:“别人气我我不气,我若气时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不气不气真不气。”陆陇其“解气歌”的归结点是“气出病来无人替”,即把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不能因为别人的问题而气坏了自己;出发点是“我若气时中他计”,即看透别人的挑唆闹事。如果做到保护自己和看透他人的统一,也就能够淡然处之,真的不生气了。当然,如果因嫉妒而去主动挑唆闹事也是不可以的,因此,本则格言的标题是“妇辈应戒”。当然,羡慕嫉妒、惹是生非,不单单是“妇辈应戒”,而是所有人都应该戒止的,不应该因性别不同而有所歧视。
106. 男子弗为赘婿,女子弗为养媳
赘婿1当以客礼2待之,养媳当以爱女抚之。只有教之诲之,岂有打之骂之?我见今之人家,打赘婿者有矣,骂养媳者有矣。人家子女,岂可赘婿,受人轻贱?毋为养媳,受人凌虐。
┃ 今译 ┃
上门女婿应当以招待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童养媳应当把她当做亲生女儿抚养。只有教导训诫,怎么能打骂他们呢?我见到现在的人家,有打上门女婿的,也有骂童养媳的。正常人家的子女,怎么可以当上门女婿,受到别人的轻视呢?也不要当童养媳,遭受别人的凌辱和虐待。
┃ 简注 ┃
1 赘(zhuì)婿: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指上门女婿。
2 客礼:招待宾客的礼节。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赘婿”和“童养媳”的问题。他明确反对正常人家的子女去当上门赘婿和童养媳,在这则格言的题目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男子弗为赘婿,女子弗为养媳。”虽然陆陇其明确反对,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当时社会上确实存在着赘婿、童养媳,而且确实存在着打骂赘婿、童养媳的现象,因此,他才退而求其次,强调“赘婿当以客礼待之,养媳当以爱女抚之”,要求相关人家礼待赘婿,关爱童养媳。陆陇其对赘婿、童养媳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怜悯之情。陆陇其年轻时,家里贫困,不得已“就婚于朱氏”,到朱氏夫人家里举行了婚礼,之后才回到陆家定居。就相关文献记载来看,陆陇其与朱氏夫人夫妻恩爱,似乎没有受到“就婚”的影响。当下,童养媳现象已经绝迹,赘婿还是较为普遍的,因赘婿造成的家庭纠纷也时常发生。因此,善待赘婿还是一个很有必要进一步讨论的社会现实问题。
107. 整旧维新
修补旧衣裳,收拾1旧鞋袜,雨天替换。
┃ 今译 ┃
修补旧衣裳,整理旧鞋袜,用于下雨天替换。
┃ 简注 ┃
1 收拾:整理;整顿。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节俭”。陆陇其认为“整旧维新”有益于生活,他以修补旧衣裳、旧鞋袜,用于下雨天替换为例,指出生活中要精打细算,注重节俭。陆陇其深入生活,对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清醒的看法,他更是将这些体验和看法变成文字,写在格言中,以简单明了的话语让民众看得明白、学得进去。他的殷切嘱托和谆谆教导体现了他的拳拳爱民之情,更体现了他对语言艺术的深入把握。如何将高深晦涩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文字,让民众看得明白,易于接受,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做了有益的探索。对此,我们除了可以学习这则格言中蕴藏的道理,这种艺术表达手法也是需要注意的。
108. 男女要学算法
帐目须记明白,如视诸掌1,宛然2如昨。此亦成家紧要处。
┃ 今译 ┃
账目必须记录明白,如同看自己的手掌般清楚,仿佛是昨天才记的。这也是居家生活的紧要之处。
┃ 简注 ┃
1 视诸掌:如同看自己的手掌般清楚。
2 宛然:仿佛;真切,清楚。
┃ 实践要点 ┃
这一则格言简单易懂,探讨的是学算法、记账目的问题,深入探究进去就会实现讲述的还是勤俭持家。陆陇其认为,“男女要学算法”,“帐目须记明白”。学会算账并把账记清楚,才会清楚了解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才好安排家庭生活,量入为出,才能保持家庭的正常运转,这的确是“成家紧要处”;不然,寅吃卯粮,日子就没法过了。当下,中国已处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男女皆懂算法,即使不刻意记账,各种移动支付平台也会把每一个月的账单计算清楚。所以记账、算账等方面是不成问题的,难的是我们要把握“量入为出”的尺度,继续保持勤俭持家的作风,如此才能把日子过得津津有味。
109. 救荒小补
居乡1要地几块,随时2种蔬果,或桃、梅,或橙、柿,兼种诸竹及瓜、茄、扁豆、萝卜、韭菜之类。此即生财之道,救荒之策。不结子花休要种,让于富贵家取乐焉。
┃ 今译 ┃
住在乡下要清理出几块空地来,随着时令种些蔬菜瓜果,或是桃子、梅子,或是橙子、柿子,同时种上竹子以及丝瓜、茄子、扁豆、萝卜、韭菜等作物。这是生财之道,也是救荒之策。不结果子的花草不要种,就让那些富贵人家种了去取乐吧。
┃ 简注 ┃
1 居乡:住在乡下。
2 随时:随着季节时令。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生长于江南水乡小镇泖口,从小就与“农”字结下了不解之缘。陆陇其熟读儒家《四书五经》,传承了儒家重农抑商的传统观点,对“农”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特殊的偏爱。这则格言名为“救荒小补”,其中的建议,比如说随着时令种些桃子、梅子、橙子、柿子等蔬菜瓜果,既体现了他未雨绸缪、防灾抗灾的长远眼光,又体现了他内心深处亲近土地、亲近自然的重农情结。陆陇其建议种植的蔬菜瓜果中,桃子、梅子、橙子、柿子等是家常水果,丝瓜、茄子、扁豆、萝卜、韭菜等是家常蔬菜,竹子既可观赏又可用来打造家具器物,这些瓜果蔬菜都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经济作物。至于那些“不结子花”,陆陇其的态度是“休要种,让于富贵家取乐焉”。可见,他的这则格言主要是面对穷苦人家的,至于富贵人家,家境殷实,物资充裕,种种花、养养草,观赏取乐似也无可厚非。
110. 储米买鸡
养鸡一只,供年节祭祀之需。若怕作践1污秽2,日逐3在吃米数内,尽我掌中握出一把藏在瓮内,至岁晚倾出买鸡。但不许出数外握出,自骗自己。亦不许厌烦日逐撮出,就一顿量出一升二升。若瓮恐湿气致烂,不妨倾出换进。若戒杀守得定,尤为善事。
┃ 今译 ┃
养鸡一只,以供年底祭祀之用。如果怕养鸡糟蹋粮食,弄脏环境,也可以每天按照一只鸡的吃米数量,拿一把米出来藏在瓮中。到了年底,把米倒出来去买鸡。但是不许每天多拿,自己骗自己,也不许觉得每天拿米有些厌烦,就一次性拿个一升两升出来。如果怕米藏在瓮中时间久了可能会潮湿腐烂,不妨藏一段时间后,就把旧米取出,换上新米。如果能够戒止杀戮又能守得住每天的定量,更是大善事。
┃ 简注 ┃
1 作践:糟蹋,浪费。
2 污秽:肮脏,不干净。
3 日逐:汉语吴方言词汇,表一日复一日的状态,相当于普通话的每天。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详细讲述了“储米买鸡”的缘由、方法及注意事项。年底需要用鸡祭祀,鸡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养鸡,一是买鸡。养鸡,存在着糟蹋粮食、破坏环境等问题,不如买鸡方便。买鸡,平时逐日储米,年底一次取出,以米换鸡,非常方便。储米买鸡,看似繁琐,实际上是一种零存整取、化零为整的理财方法。储米买鸡,既可以满足祭祀所需,又可以通过每日固定取、藏一定数量的米而让人养成每日固定做同一件事情的习惯,培养人的细心、耐心,还能避免直接杀掉喂养一年的鸡的不忍,确实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然而,养鸡除了祭祀、吃肉,还有鸡蛋可用。储米买鸡也就没有了母鸡生蛋的优惠,没有了零存整取的利息。如果仅仅需要一只鸡用于祭祀,那还是储米买鸡吧;如果顺便多养几只,除了祭祀,还可以吃肉和吃蛋,那就自己养鸡。因此,这件事情没有定论,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两相权衡,各取所需。
111. 姻缘前定
姻缘事,富贵、贫贱、美丑、寿夭、妻财子禄、克夫克妻、一娶再娶、子息多少、地远地近、年长年幼、或迟或早、或悍1或顺、或贤或愚、或爱或否2、或始合或终离、或正或妾、或为元配或为继室、或男有疾或女有病,皆五百年前默定3,非人家父母所得拣择去取,亦非将两家八字所能配合。其为夫妇也,不过借一媒妁之言4,合二姓之缘。此为种好歉,早已分定。感谢神祇5,不得怨天尤人,不得今之议亲每每择婿择家,求全责备6。不知皆由天定,非假人合。虽曰谨慎,实是痴呆。更有论男家财礼者,又有望女家陪嫁者。我谓既属婚姻,何须论财?我不多费,即是陪嫁。此要识得透。
┃ 今译 ┃
姻缘一事,富贵或贫贱,美或丑,长寿或夭折,妻子、财富、子嗣、俸禄,克夫或克妻,一娶或再娶,子孙多少,距离远近,妻子年长或年轻,娶亲的时候早或晚,妻子蛮横或顺从、贤惠或愚笨、可爱或鄙陋,夫妻两人白头到老或劳燕分飞,娶的是正房或小妾,娶的是原配还是做继室,夫妻两人是男的有疾还是女的有病,这些都是五百年前行善积德而暗中注定的,不是人家父母根据各自喜好选择去娶,也不是男女双方八字相匹配就能结合。结为夫妇,不过是凭借媒人的介绍,合成两姓的缘分。婚姻中的好与不好,早已命中注定。感谢众神,不得怨天尤人,不得在商议婚姻嫁娶的时候总是挑拣女婿或婆家,求全责备。不知婚姻之事皆由天定,不是通过人的选择而结合的。这样的人虽然说起来是谨慎,实际上却是痴呆。更有贪图男家财礼的,又有奢望女家嫁妆的。我说既然是男女双方结成婚姻,何须衡量钱财多少?我不在婚姻一事上花费过多,就是女方的陪嫁了。这个事情要看得透彻。
┃ 简注 ┃
1 悍:凶狠,蛮横。
2 否:通“鄙”,鄙陋。
3 默定:暗中注定。
4 媒妁(shuò)之言:媒人的介绍。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5 神祇(qí):“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
6 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出自《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婚姻”。他认为,“婚姻前定”,诸如富贵、贫贱、美丑、寿夭等婚姻中可能出现的事项,“皆五百年前默定”。陆陇其对婚姻的看法明显带有宿命论色彩,带有封建社会的时代烙印。中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结婚不能自由组合,更不能私奔,正如陆陇其所言,婚姻“非人家父母所得拣择去取,亦非将两家八字所能配合”,而是要借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合二姓之缘”。当下,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嫁娶皆由男女双方商定,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实施,早已超越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范畴。因此,陆陇其对婚姻的看法,已经不符合现在的社会现实,很难得到诸人的赞同。然而,陆陇其对男方财礼和女方陪嫁的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认为,“既属婚姻,何须论财?我不多费,即是陪嫁”,提醒联亲姻家不应计较男方财礼、女方陪嫁,而是要根据约定俗成的规矩和各自的经济状况合情合理地商议财礼和嫁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112. 及时成婚
丈夫1生而父母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父母愿为之有家。故儿女少时,看得人家好,便该凭媒妁以茶、圆、钗、环谢允。待其长大,相时度势2,即为毕姻3。断不可使男女老大,致兴怀春闺怨,甚有鼠牙雀角4者,又甚有钻穴逾墙5者。
┃ 今译 ┃
男孩子生下来,父母就希望给他们早日娶亲,女孩子生下来,父母就希望把她们早点嫁出去。因此,孩子小的时候,看着好的人家,便该凭借媒妁之言,用茶、桂圆、钗、环等把亲事定下来。等他们长大了,观察时势,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婚礼成婚。万万不可使男孩子、女孩子年龄很大了还不结婚,以至于他们或怀春或闺怨,甚至因为强暴欺凌而引起争讼,又甚至是干出钻穴逾墙的偷情行为而为人所不耻。
┃ 简注 ┃
1 丈夫:男子。
2 相时度势:审时度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3 毕姻:长辈为晚辈完婚。
4 鼠牙雀角:鼠、雀,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出自《诗经·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5 钻穴逾墙: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出处见上节注4。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继续讨论婚姻问题,劝导适龄男女“及时成婚”。陆陇其认为,“丈夫生而父母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父母愿为之有家”,无论是男孩子的父母还是女孩子的父母,都有希望子女有家有室,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由这个普遍愿望出发,陆陇其列举了父母为儿女操办婚姻的两个步骤:一是定娃娃亲,“儿女少时,看得人家好,便该凭媒妁以茶、圆、钗、环谢允”;二是举行结婚仪式,“待其长大,相时度势,即为毕姻”。儿女结婚之后,父母也就完成心愿,等着抱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外孙女,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这是理想的状态。如果“男女老大”还未结婚,那就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轻则“怀春闺怨”,重则“鼠牙雀角”,甚至“钻穴逾墙”,生出事端。陆陇其提倡适龄男女“适龄成婚”,要求父母“相时度势,即为毕姻”,体现了他对青年男女的关怀。至于他说的“定娃娃亲”,反对“钻穴逾墙”等,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也没有必要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
113. 良贱弗姻
贫富不同,贵贱有体。良家子女,仍当良家联姻。断不可疾贫贪利,一时失算,误与臧获1,谬托丝萝2。财钱有尽,遗臭万年。
┃ 今译 ┃
贫穷和富裕有所不同,高贵和低贱有所区分。家境富足人家的子女,应当与同样家境富足人家的子女结婚。不可嫌弃贫穷,贪图小利,一时失算,误嫁小人,误托终身,以致酿成婚姻悲剧。钱财总有花尽的时候,恶名则会遗臭万年。
┃ 简注 ┃
1 臧获:古时候对奴婢的贱称。
2 丝萝:菟丝与女萝。菟丝、女萝均为蔓生,缠绕于草木,不易分开。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结为婚姻。《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婚姻嫁娶的对等原则。他认为,“良贱弗姻”,“良家子女,仍当良家联姻”。陆陇其的这一看法延续了中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传统思想并有所突破,他除了要求“良家联姻”,还要求“良贱弗姻”,尤其强调了“断不可疾贫贪利,一时失算”,着重批判了女方父母贪图男方财礼而导致女子“误与臧获,谬托丝萝”的恶劣行为,体现了他对品性善良却囊中羞涩的青年学子求偶需要的关怀。据记载,陆陇其在任嘉定知县时,有富家翁因嫌弃未婚婿家道中落而贿赂陆陇其请求他帮助解除婚约,陆陇其很愉快地接受了贿金,并把贿金交给了富家翁的未婚婿,改善了未婚婿的家庭经济状况,最终促成了这一桩婚姻。陆陇其成人之美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114. 继娶正论
后生家不幸遭鼓盆1,此极不堪事,安得不再娶?然断不可娶再醮2妇,伤心疑虑。尤不可私昵3仆妇婢女,致倒乾坤。必须择人家闺女,娶之方一心一路,且无凌虐前子之事,亦无漏卮之虞。但年纪太小者,亦不可卤莽娶之,恐其少不更事,未必能持家也。
┃ 今译 ┃
年轻人不幸死了妻子,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怎么能不再娶一房呢?然而,务必不可娶寡妇,免得让人伤心疑虑。尤其不可私下里亲近家里的仆妇和婢女,以致乾坤颠倒,上下失序。必须选择良家女子,娶回来后才会一心一意地过日子,而且不会发生凌虐前妻子女的事情,也不用担心家庭利益外泄。但是,年龄太小的,也不可以鲁莽地娶回家,恐怕她少不更事,不能勤俭持家。
┃ 简注 ┃
1 鼓盆:指丧妻。出自《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
2 再醮(jiào):醮,指古代男女婚嫁时,父母为他们举行酌酒祭神的仪式,后来指结婚。再醮即第二次结婚。后来专指寡妇再嫁。
3 私昵(nì):私下亲近。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年轻人丧妻后继娶的标准问题。陆陇其认为,“后生家不幸遭鼓盆”,可以继娶,但是“断不可娶再醮妇”,“不可私昵仆妇婢女”,而是要“择人家闺女”,还不能“年纪太小”。以此看来,陆陇其为年轻人继娶设立的标准是:良家适龄女子。陆陇其肯定了丧妻的年轻人重建家庭的必要性,说明他不仅关心年轻人的品格和学业,还关心年轻人的生活,体现了他的长者情怀和导师风范。陆陇其为年轻人考虑得比较周到,继娶良家适龄女子,既可以“一心一路”,又无“凌虐前子之事”,还无“漏卮之虞”,又能“持家”,省去诸多后顾之忧。当然,就现在社会的观点来看,陆陇其“断不可娶再醮妇”的说法有性别歧视的嫌疑,涉嫌在男女再婚问题上设置双重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
115. 纳妾善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傥正妻无子,有身家1者安得不纳妾为后嗣计?然妇女多疑、多险亦多诈,又最多言、多刻、多忍。直拙者直言不许,诈者口许心违。纳妾一事,不能容者十有八九;即容矣,不能相和者亦十有八九。然夫为妻纲,何计其容不容?要在我处之有道,勿作溺爱色相,勿听谗言,严戒使女搬是搬非。每日必共桌而食,同室而处。弗得各房自膳,先启一适己自便之局,各怀一参商疑忌之心。犹是言笑晏晏2,同作同止,步亦步,趋亦趋3,我无诈,尔无虞4。妻道自宜宽裕温柔为主,妾道惟谦卑逊慎忍耐为心。诚如是也,安得有争长竞短5之事?安得有析居各爨之嫌?宜家宜室6,非特妾或有,于妻亦宜。男生养蕃息7,绵延祖宗一脉血食,非孝子之事乎?若夫贱妨贵、少凌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此非夫人之过,妾实开之罪耳,夫子亦不免焉。
┃ 今译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假使妻子没生儿子,身家丰厚的人怎么能不为了子孙后代考虑而纳妾呢?然而,女人多怀疑、多阴险而且多狡诈,又最多话、刻薄、隐忍。性子直拙的女人直接说不允许纳妾,允许纳妾者也是口是心非。纳妾一事,正房妻子不能容纳的十个里面有八九个;即使容纳了,正房妻子和小妾不相和的十个里面也有八九个。然而,“夫为妻纲”,丈夫何需考虑妻子容纳不容纳?关键在于,我要有处理的方法,不被色相所淹没,不被谗言所迷惑,严格训诫婢女搬弄是非。丈夫和妻子、小妾每天都要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个院子里生活。不能让各房各自做饭,事先开启一个自得自便的局面,各自怀有互为参商、互相疑忌的心思。由此一来,妻子和小妾说说笑笑,和柔温顺,同时做事,同时休息,亦步亦趋,没有尔虞我诈,关系非常和谐。为妻之道,自然应当以宽裕、温柔为主;为妾之道,唯有在谦卑、逊慎、忍耐上用心思。如果这么做了,怎么会有计较细小出入、争竞谁上谁下的事情发生呢?又怎么会有分家居住、各自开火做饭的事情呢?家庭和顺,夫妻和睦,不只是对小妾的要求,也适用于妻子。作为男子,生养繁衍子孙,绵延祖宗一脉香火,不也是孝子应该做的事情吗?如果低贱的妨碍高贵的、年少的欺凌年长的、血缘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来的离间先到的、年幼的超越年长的、淫贱伤害道义,这些不是妻子的过错,而是小妾冒犯正妻而产生的罪过,做丈夫的也不能免除罪责。
┃ 简注 ┃
1 身家:家财,家产。
2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出自《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 步亦步,趋亦趋:步,走;趋,快走。即亦步亦趋,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4 我无诈,尔无虞:虞,欺骗;诈,欺骗。尔虞我诈,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
5 争长竞短:计较细小出入,争竞谁上谁下。
6 宜室宜家: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出自《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7 蕃息:滋生,繁衍。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立足于旧中国旧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围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为妻纲”“宜室宜家”等儒家观念,深入浅出地讨论了为何纳妾、如何纳妾、如何协调妻妾关系等问题,言之凿凿,分析透彻,确实有其道理,也能够为他所处时代的家庭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确实可以称之为“纳妾善道”。陆陇其希望一夫一妻多妾多子女的封建大家庭以团结协调为主,“每日必共桌而食,同室而处”,维持和谐有序的家庭关系。他要求做丈夫的“处之有道,勿作溺爱色相,勿听谗言,严戒使女搬是搬非”,要求做妻做妾的“言笑晏晏,同作同止”,亦步亦趋,没有尔虞我诈。由此,他提出为妻为妾之道——“妻道自宜宽裕温为主,妾道惟谦卑逊慎忍耐为心”,如此才能“宜室宜家”,“生养蕃息”,延续祖宗血脉。然而,新中国新社会实施一夫一妻制,陆陇其所说的“纳妾善道”已经不合时宜,也就没有现实指导价值了。陆陇其对“纳妾”一事的看法,是他的时代局限性导致的,我们不必求全责备;但是,对于他的一些错误言论,尤其是他所说的“妇女多疑、多险亦多诈,又最多言、多刻、多忍”等,带有明显的性别偏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古之圣贤,囿于时代,圣贤之言也不都是金科玉律,我们应当有所鉴别,不能全盘接受,更不能全部遗弃,而是要选择性继承,创造性转换,这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应有态度。
116. 快乐事
无事静坐,随意检书,遇喜随笔1,是亦快事。或时临法帖,学几行真草字2,亦是乐事。
┃ 今译 ┃
没事的时候,安静地坐下来随意翻检图书,遇到喜欢的地方就随手记录下来,这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或者随时临帖写字,学上几行楷书和草书,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
┃ 简注 ┃
1 随笔:随手下笔。
2 真草字:真,真书,即楷书;草,草书。
┃ 实践要点 ┃
什么是快乐的事情?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就是快乐的事情。陆陇其认为读书和临帖是让人快乐的事情。读书让人知识丰富,临帖让人心安神定。如果无目的的读书、无安排的临帖,“随意检书,遇喜随笔”,“时临法帖,学几行真草字”,抛却现实功利,往往能达到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让人身心更为愉快。如果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临帖是为了完成任务,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往往是不那么快乐的。因此,如何才能快乐呢?除了身心愉悦,还要淡忘功名利禄,审美的愉悦才是真正的快乐。
117. 君子成美
人有好事,切勿插入破句1,自坏心地2。
┃ 今译 ┃
别人如有好事,不要在背后非议、阻挠,自己败坏自己的胸襟和器量。
┃ 简注 ┃
1 破句:指在不是一句的地方断句。此处比喻背后非议、阻挠等羡慕嫉妒恨的行为。
2 心地:器量,胸襟。
┃ 实践要点 ┃
俗话说:“君子有成人之美。”君子胸襟宽广,气度慷慨,乐见他人成功,乐于分享他人的快乐和喜悦。陆陇其在这则格言中也倡导“君子成美”,他还特意提醒人们不要在背后非议、阻挠,坏人家好事。他认为,“插入破句”,坏人好事的同时,也是“自坏心地”,于人于己都不利,何苦来哉!古人云:“有容乃大。”做一个宽容的人,成就别人的成功,也成就自己的胸襟,这既是宽容他人,又是宽容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118. 尊师重傅
处馆先生多半是贫儒。请先生训子弟,宾主师生四拜1之后,是以子弟一生学术付托先生矣。先生亦以子弟之才不才任为训教矣,岂不与父母一般心肠?为主人者,决不可欺先生是一个贫人,随意简慢,务要致敬尽礼。朱墨笔砚、铺陈床帐、梳藏牙刷、镜刡灯台、面锣手巾、脚桶脚布、草纸、寒天脚炉、暑天浴桶,陈列在房,锁钥俱备。日逐面汤、脚水、水果、点心,不致苟且2。粥饭必时,酒肴须检点。净衣裳、晒被席,督馆僮旁及周到。冬夏巾服鞋袜亦须照顾。日间或偶有时新果色,不拘时进。所馈束脩3,不必四季时节,破格从重,或一起或二起,一顿送足。使先生无忧内顾,并可做一件正经事。间或随时随意送折席一缄,出自先生意外,使之铭感。此亦请先生者皆所必有。但要留心检察,不得始勤终怠。先生自然不肯轻率走动,加意训诲讲解,百般启发引导学生出息,亦如父母之教儿子一般亲切。虽终其身,一个先生足矣。父母在家庭间,又须朝夕训诫,要听先生训诲。如此内外夹攻,必定成器。傥不率教4,我偶然迁怒,或有不适意先生处,断不可使厨灶人知觉,以生慢怠,便觉参商。师弟5一不相得,虽诲尔谆谆,听我藐藐6矣,则何益哉?此请先生者不可不知。又不可逐日稽功察课,又不可年常轻易易师。只要我尊师重傅为主,一概教法、心思俱不必参用。
┃ 今译 ┃
在私塾中教书的先生多半是家庭贫困的儒生。聘请私塾先生教导子女,宾与主、师与生行过四拜礼之后,子女一生的学问和功业就托付给私塾先生了。私塾先生根据弟子的才能,因材施教,难道有和父母不一样的心肠?主人家绝不能欺负私塾先生是穷困人,随意敷衍,招待不周,务必要恭敬,礼节周到。朱墨笔砚、铺陈床帐、梳藏牙刷、镜刡灯台、面锣手巾、脚桶脚布、草纸、寒天脚炉、暑天浴桶等物件,一一摆放在房中,锁和钥匙配备齐全。每天提供面汤、洗脚水、水果和点心,不能敷衍马虎。粥和饭必须按时供应,酒水和菜肴必须谨慎。洗净衣裳、晾晒被席,督促馆僮服务周到。冬天和夏天的巾服鞋袜也要到位。每天家里如果有新鲜的水果,可以随时提供。送给私塾先生的酬金也不一定按季上交,应该破格从重,或是一次给付,或是分两次给付,每一次都要给足。这样做能让先生没有后顾之忧,并且会把教书当做正儿八经的事情来做。有时候也可以随时随地随意赠送一个红包,使私塾先生有意外之喜,让他心存感激,铭记在心。这也是聘请私塾先生的人家必备的礼节。但是需要留心检查自己的言行,不能开始的时候照顾很周到,最后却很懈怠。这些事情做到了,私塾先生自然不会轻率地离馆而去,还会特别注意训诲和讲解,想尽办法启发引导学生求学上进,就和父母教育子女那样亲切。终其一生,接受一个私塾先生的教导就足够了。父母在家里,又必须朝夕训诫子女,教育他们要听从私塾先生的教导。如此一来,内外夹攻,子女必定成器。假若子女不遵从教导,主人家偶尔也会迁怒于私塾先生,或许会说些不利于私塾先生的言论,务必不可让厨房里烧菜做饭的师傅们知道,做出慢待私塾先生的事情来,这样一来就会彼此隔阂。先生和弟子一旦不能互相投合,虽然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却若无其事,徒费唇舌,有什么好处呢?这是聘请私塾先生不能不知道的事情。又不可每天都去检查功课,也不可常年轻易更换私塾先生。只要我们在对待私塾先生一事上以尊师重傅为主,什么教法、心思都可不必参考使用。
┃ 简注 ┃
1 四拜:即四拜礼,中国传统礼仪中最隆重的礼仪。明代《童子礼》记载:“凡下拜之法,一揖少退。再一揖,即俯伏,以两手齐按地,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即起。先起右足,以双手齐按膝上,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后拜。其仪度以详缓为敬,不可急迫。”行四拜礼时每一拜均要起身行揖礼,再下拜。明清时期,四拜礼是对父母、师长所行之礼。
2 苟且:指只顾眼前利益,得过且过,马虎,敷衍。
3 束脩(xiu):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
4 率教:遵循教导。
5 师弟:老师和弟子。
6 诲尔谆(zhun)谆,听我藐(miǎo)藐: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形容徒费唇舌。出自《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讲述了为何要尊师重傅以及如何尊师重傅。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授业、解惑看作是教师的职责,认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传承儒家道统,传授学业知识,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如此看来,教师职责重要,责任重大,尊师重傅也就是必然之义了。中国古代历来有尊师重傅的传统,陆陇其基于儒家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传统,结合他长期坐馆执教的经历,总结出了论点清楚、论据充实、论证严密的尊师重傅论,既具有理论说服力,又具有现实操作性。陆陇其详细描述了主人家聘请私塾先生的礼节和对待私塾先生的态度,尤其是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需要给私塾先生准备的物品,可谓是“事无巨细,一一代为之筹”。在这则格言最后,陆陇其认为,“只要我尊师重傅为主,一概教法、心思俱不必参用”,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做到“尊师重傅”,厚待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必然会善待学生。当下,教育体系非常完善,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专门的学校,各种课外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已经不再需要聘请私塾先生,陆陇其说的诸种实际做法已不合时宜;但是,他所倡导的尊师重傅的精神还是需要我们继承的。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尊师重傅正是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庭重视教育的集中体现,仍然需要我们提倡和弘扬。
119. 弗责备先生
天下不读书之主人,专责备先生。天下惟赖束脩之主人,专责备先生。又或家本贫穷,自愧不能尊师重傅而反责备先生。噫!先生何可责备哉?盖读书一事,要涵育1薰陶,俟其自化2,不可欲速。但可责子弟之不率教,不可责先生之不善教。但自愧主人之不诚,不可责先生之不诚。子弟自然成器矣。切勿归罪先生,使先生笑我午出头3也。
┃ 今译 ┃
天底下那些自己不读书的家主,只知道责备私塾先生。天底下那些赖着束脩不给的家主,只晓得责备私塾先生。又或者是家里原本就很贫困的家主,自愧不能做到尊师重傅所以反过来责备私塾先生。噫!私塾先生怎么可以责备呢?大概读书这件事情,关键在于涵养化育、濡染熏陶,待其自然化育,不可性急求快。只可以责备弟子不接受教导,不可以责备私塾先生不善于教导。只可以自愧作为主人态度不诚恳,不可以责备私塾先生态度不诚恳。子弟自然而然就会求学上进,成就一番事业。务必不要归罪于私塾先生,使私塾先生笑我蠢笨。
┃ 简注 ┃
1 涵育:涵养化育。
2 自化:自然化育。出自《老子》:“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3 午出头:即“牛”字,笑人愚笨的用语。
┃ 实践要点 ┃
在这则格言中,陆陇其反复劝谕主家“弗责备先生”。陆陇其首先分析了可能导致主家“责备先生”的几种情况:一种是“不读书之主人”,一种是“赖束脩之主人”,一种是“家本贫穷,自愧不能尊师重傅”。前两种是主观因素导致的,不可原谅;第三种是客观因素导致的,情有可原,但也不能提倡。陆陇其认为,“读书一事,要涵育薰陶,俟其自化,不可欲速”,指出孩子读书是一个涵育熏陶的过程,要耐心诱导、循序渐进,使之养成自主自觉的习惯,不可拔苗助长、盲目追求速度。同时,他要求主家遵循教育规律,做到尊师重傅,“但可责子弟之不率教,不可责先生之不善教”,“但自愧主人之不诚,不可责先生之不诚”,协助私塾先生管教好自家子弟,反思自己对待私塾先生的态度等等,由此可以看到陆陇其对私塾先生的偏爱。陆陇其对“弗责备先生”话题的深入探讨,反映了他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他提醒人们,教育子女,欲速则不达,要注意培养子女的学习兴趣,教会子女学习的方法,让其自然发展,自然成器。这些,在当下也是适用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120. 砚田恒产
我辈读书不博得一科第1,便无治生2之策矣。惟恃砚田聊取脩金安家。傥处3得一富贵人家,自然尊师重傅,受益不浅。即处得一乡村句读4,各家轮流供给,每日必有酒肉,时刻以先生为念,亦可苟安。常见寒士馆苟不就,而辄借店面,行龟课5者有之,行星命者有之,行医道者有之。自谓身无拘束,究竟生意不堪,复归处馆。则知馆之一途,天厚借以赡我辈寒儒,略报一生读书苦志。是亦谓天之未丧斯文处。所以吾辈舍馆而外,未见他道之有成者。故肄业6贵有常耳。人而无恒,不免江南望江北好矣。我夫子以得见有恒7为可,殆8欤为是?
┃ 今译 ┃
我们这些读书人,如果不参加科举考试获取一个功名,便没有谋生的方法了。唯有凭借笔墨纸砚做私塾先生,收取束脩安身立命。假使受聘到一个懂得尊师重教的富贵人家,收益就会很大。即使受聘担任乡村中教授句读的私塾先生,各家轮流供给财物,每天必然有酒有肉,各家也时刻把私塾先生放在心上,也可以苟且安生。经常见到家境贫寒的儒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受聘坐馆,而是立刻就去租借一个店面,有的用龟甲给人算命,有的用星象给人算命,有的行医坐诊。自我标榜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最终还是维持不下去,只好又回去应聘坐馆。由此可知,坐馆是上天厚待,借以赡养我们这些家境贫穷的读书人,以此来稍微回报一下我们终其一生勤读诗书的坚定志向。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上天还没有毁灭这种文化。所以,我们这些读书人除受聘坐馆外,从没见过在别的行当有所成就的。因此,修习课业贵在有常。人如果没有恒心,不免江南望着江北好啊。孔夫子所说的“能够见到始终保持良好品德的人,这样才是可以的”,大约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 简注 ┃
1 科第:指科举考试,因科举考试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
2 治生:经营家业,谋划生计。
3 处:受聘用。
4 乡村句读(dòu):乡村中教授句读的私塾先生。
5 龟课:用龟甲来给人算命。
6 肄(yì)业:修习课业。古人书所学之文字于方版谓之业,师授生曰授业,生受之于师曰受业,习之曰肄业。
7 得见有恒:能够见到始终保持良好品德的人。出自《论语·子张》:“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8 殆:大概。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认为读书人应当以参加科举考试为己任,以考取功名为目标,如果“不博得一科第”,则“惟恃砚田聊取脩金安家”。他认为,教书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得一富贵人家,自然尊师重傅,受益不浅”;一种是“得一乡村句读,各家轮流供给,每日必有酒肉,时刻以先生为念,亦可苟安”。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可以靠坐馆得来的束脩维持家计。读书人如果没有考取功名,又不去坐馆,只能另谋生计,常见的是租借一个店面,“行龟课”“行星命”或“行医道”,最终结果只能是“生意不堪”,有伤斯文。陆陇其比较了教书和其他谋生手段后,得出结论:“馆之一途,天厚借以赡我辈寒儒,略报一生读书苦志。”因此,陆陇其说:“吾辈舍馆而外,未见他道之有成者。”由此,他认定教书最适合读书人,并鼓励读书人以私塾先生为职业,坚持教书育人,做一个孔老夫子赞许的“有恒者”。陆陇其谈论“砚田恒产”,除了给未能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谋出路,还在于弘扬“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乐教观念。正是由于有大批读书人守着“砚田恒产”,坚持耕耘教育园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得以世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才能作为文明古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