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天下味

天寒岁暮忆腊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每年冬季一过冬至,转眼之间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当年在内地,所有信佛教的人,对于腊月初八都称之为佛腊,又叫腊八节。自古相传,那一天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证道的佛日。依据佛典的记载,释迦牟尼是周昭王在位十六年,生于中印度拘萨罗国的一位皇子,生下来就有超人的智慧。到了他二十九岁时,禅心一点,忽然悟道,以皇子之尊,毅然悄悄溜出王城,千辛万苦,跋涉险阻,云游到了蓝摩国,遇到一位先知圣哲,就皈依佛门,落发为僧了。

印度历法是建子的,释迦皈依那天,印历是二月八日,拿中国建寅的夏历来推算,恰好是夏历的十二月初八,于是中国佛教徒众,就把腊月初八定为佛祖证果成道的吉日良辰了。

腊八粥源远流长,由来已久,据说起源于印度。佛祖涅槃,佛门弟子用豆果黍米熬粥供佛,说是喝了佛粥,可以上邀佛祖庇佑。自从佛教传来中土,各大禅林寺院都在腊月初八那天清晨熬粥供佛,因为粥里不但有五谷杂粮,为示诚敬,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珍贵干果,所以又叫七宝五味粥。凡是当天来庙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僧众,都会请到斋堂尝尝供佛余馂的腊八粥,香敬加倍布施,香客带福还家,彼此皆大欢喜。

东亚国家泰国是纯粹佛教国家,腊月初八也有煲粥供佛的习俗。有些香客来庙添汶(泰国人到庙里烧香礼佛叫添汶),也可以啜到腊八粥,不过他们不叫腊八粥,而叫国粥。名虽不同,同源异流,其意义是如出一辙的呢。

中国民间喝腊八粥,始于汉武帝时代,到了盛唐过腊八节啜腊八粥的风气,曾经盛极一时。清朝康熙中叶,因为天下承平已久,于是由皇帝颁赐有功臣僚腊八粥供佛,以示荣宠。雍正即位之后,并且让官窑特制白地青花瓷粥罐,遍赏亲贵近臣。后来有人无意中发现,这种瓷罐如果注入清水养植芍药,比起一般瓶罍,可以耐久三四天。这一传说不要紧,倒是这些平常被人漠视的粥罐,都变成琉璃厂古玩铺的珍品了。

熬制腊八粥的习俗,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各省好像都很普遍。依我个人喝过的腊八粥,以北平最为考究,拿粥料来说,糯米、小米、玉米糁、高粱米、大麦仁、薏仁米,都是必不可少的。拿粥果来说,干百合、干莲子、榛瓤、松子、杏仁、核桃、栗子、红枣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要把红枣煮熟剥皮去核,把枣子皮再用水煮,澄出汤来倒在锅里一块熬粥,取其枣香。百合、莲子也要跟粥料一齐下锅,至于其他粥果如红枣、栗子、榛瓤、核桃一类粥果,都是剥皮去核另外放着,等粥上桌,各种粥果要多要少自己来放。所有供佛祭祖的腊八粥,照老妈妈论说,没有用碗盛的,一律用粥罐,粥里只准放头贡、二贡(白糖的种类名称)。同时因为粥罐面积大,粥面一绷皮子,有的巧手小姑娘,用山里红、荔枝、龙眼,配上松子仁、瓜子仁,做出各式各样的花鸟虫鱼,仿佛蒸凫炙鸠,鳞鬣宛然,放在粥皮子上,真是啜风流,令人叹为观止。

供佛祭祖完毕,凡是廊前槛外,古树柔枝,都要在虬干花根浇上一勺浓浓的腊八粥,据说献岁发春,不但茎干挺茁,而且叶茂花繁。是否真有此事,也就没人去理会了。

腊八那天,近支王公、椒房贵戚家中所熬的腊八粥,除了供佛祭祖之外,还要呈献内廷。进贡的粥也用罐装,另外还要陪衬两菜两点,含意是供佛的供尖儿(佛前供品可以得福),所以菜点全用净素。高华门第,戚属之间还要互相馈赠。有的交游广阔,熬粥都是初七午夜开始,一大锅跟着一大锅,要熬到天亮才算大功告成,连粥带点分送亲友,差不多要忙一整天,才能分送完毕。人固然是筋疲力尽,而这笔开支,也确实不菲呢。

谈到皇宫里赏粥给王公贵戚,一直到宣统出宫之前,在街上还能看见太监送粥的镜头。谈起宫里赏粥,是由太监一名,率领苏拉一名,一清早就到各王公府邸送粥。虽然一直用瓷罐盛粥,可是后来所用的瓷罐不外是天官赐福、三星拱照、如意吉祥等类图案,比起雍正白地青花,质地粗细,花式俗雅,简直就无法相比了。

民国初年,太监到各宅送粥,太监车敬是一元二角一份。苏拉使力是一百二十枚一份,举家大小,不论男女每人敬使一份。所以当时走红的太监,专挑人口众多的人家去送。至于人少口薄的人家,那就归不太走红的太监去辛苦啦。至于粥送到人家,把粥供奉中堂,举家大小依序磕头谢恩,太监直挺挺地站在一旁,等礼成之后,要是彼此相识,寒暄两句,再恭送如仪。如不相熟,行礼已毕,立即告辞上车而去。

至于御赐的腊八粥滋味如何,除了荣膺上赏、粥出御膳房之外,论滋味恐怕比一般豪富之家还不如呢。来到台湾近三十年,虽然偶或也喝过几次似是而非的腊八粥,因为此间不出产红枣,粥里没有枣香,总觉得腊八粥里似乎缺点什么似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