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收力的心灵》是蒙台梭利最受欢迎、最能体现她富有改革意义的教育思想著作。这本书在全球以多种语言文字不断再版,充分表明她的声音终于在有关教育和人类潜能的辩论中受到世人关注。她对儿童发展和传统教育的研究,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及所有研究儿童和社会的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书是根据她在印度艾哈迈德巴德授课时的意大利语讲稿而完成的,“二战”期间她曾作为意大利人在那里逗留。《有吸收力的心灵》再现了蒙台梭利后期的部分教育思想。在这一时期,她已经预见到自己的儿童理论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关注。令人吃惊的是,蒙台梭利的思想大大超前了她的教育界和心理界同行。例如,“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自然发展的结果。它不是通过聆听词汇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内汲取经验而得到的。”
以上理论可以作为当前结构主义教育学家的理论依据。他们的理论正在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像蒙台梭利的影响力一样,结构主义教育已经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对小学教育产生巨大冲击。初中或高中教育是否会在它的影响下放弃以内容为中心、排斥引导、不加区别的教育模式,还有待观察。
如果说什么理论比蒙台梭利的“关注儿童及其行为(而不是教师)”这一理论更接近她的理论核心的话,那就是她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设置课程等活动中仅仅考虑课程本身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一目的,而忽略儿童个体的发展水平。在阅读有关教育改革的文章时,你就会发现,在标准化考试中成绩优秀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蒙台梭利说:“教育不应该再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教育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需求。”
马克·伯恩斯坦的著作选集《发展的关键时期:跨学科视点》等书的出版再次证明,蒙台梭利所坚持的观点现已得到社会学家的广泛支持。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但·斯罗宾也写了一些有关儿童语言学习关键时期的文章。他认为语言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使“儿童的大脑是以某种预先确定的方式依据人类语言的结构特点进行工作”的假设变得似是而非。他进而认为这一过程的间接证据来自于“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似乎是由其生物特性所决定的”这样一个事实。
斯罗宾这本著作的一个重大主题就是儿童的语言学习。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经过长期的细心观察和清晰思考,形成了一种非常接近当前互动理论的模式。她的思想不同于当时的行为主义和模仿学习理论,与20年后诺姆·乔姆斯基的观点也截然不同。
蒙台梭利在谈到语言的发展(而非语言的教授)时说,语言的发展对于所有孩子来说都遵循固定的法则。她觉得每个孩子都在他们各自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句法和语法规则,不管它们是简单还是复杂。因为包括成年人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准确地阐述语法规则。我们必须假设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们在说话时好似他们已经理解了语法规则。
她同时表示,幼儿时期的语言学习影响我们区别发音的能力。例如,如果西班牙语中s和z的区别在语言规则上像英语一样重要,儿童就会学习区分它们,并最终学会这两个字母的发音。但是,一个在西班牙语环境中长大的成年人可能会混淆这两个发音。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行为并非是有意识的,而是儿童的心理生来就具有无意识地在环境中学习语言的能力。将来研究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中提到的理论及她的其他理论的学者,可以研究早期的语言学习是如何,并且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心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研究。
蒙台梭利也用她的观点论证了她对儿童语言学习的描述。对于蒙台梭利来说,主动促使儿童学习语言是荒谬的。另外,她的观点与结构主义理论非常相似,而与行为主义学者则完全不同。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任何语言(他们生活环境中的语言)的能力。儿童不是生来就具有学习某种特定语言的能力。依此推理,她在考虑上述观点的同时,认为儿童肯定对发音特别敏感。因此,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很早就具有认知能力。这比当时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认知能力的年龄早得多。她认为,儿童在能够发声和模仿他人说话时的嘴形时就已经进入了这一时期。不管是这种能力还是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都已经在婴儿时期形成了。
蒙台梭利对有关语言的各种行为及其表现分阶段进行了描述:最早阶段,也就是孩子大多不足8~10个月时,语言对于他们来说还处于初始阶段;1周岁时,孩子非常想让别人知道他的需要和感觉;当孩子长到18个月时,他们发现每一件事物都有其名称。不久之后,他们就已经能够使用“一个单词的句子”或“一些不规范的单词”了。蒙台梭利举了下面的例子:
孩子看到晚饭准备好了就会说“mupper”,意思是说“妈妈(mummie),我要吃饭(supper)”。这种语言的典型标志是单词被孩子改变了原样。这些单词通常由一些拟声发音组合而来,如狗叫的“汪汪”,或其他一些孩子自己发明的单词。
蒙台梭利对“阶段”以下的划分似乎还没有得到多少事实经验的支持。但正如斯罗宾在他的著作中讲的那样,蒙台梭利的直觉好像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蒙台梭利把2岁称作“词汇爆炸期”。在此之前,儿童有一个词汇量的激增期。2岁之后,儿童运用句子的能力快速增长,并且能把一些新学的单词有序地进行排列。此时,他们已经掌握了运用句法的能力。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接受两种语言,比如父母各说一种语言,儿童心理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就会允许他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也就是他分别与父亲和母亲讲一种语言。
斯罗宾同他在伯克利的同事于1970年进行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跨学科实验——对儿童学习语法进行研究。这些儿童中有黑人也有白人,有来自贫困阶层的,也有来自中产阶级的,并且分别来自德国、俄罗斯、芬兰、肯尼亚和萨摩亚等不同国家。实验中,斯罗宾将“语法”一词定义为“与发声和语义有关的工具”。他的报告显示,语言通常的发展阶段与蒙台梭利所提出的阶段非常相似。也就是说,对参与实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来说,咿呀学语时期在18个月左右结束。他还对说“一两个单词”的阶段进行了界定,称“两个单词”阶段大概在18~24个月开始。研究发现,说“两个单词”的阶段时间非常短,但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一时期。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两个单词”时期的普遍存在说明“语言学习工具”的成熟有一个“相当固定的阶段”。
斯罗宾像蒙台梭利一样,认识了语言复杂而又独特的过程及其对文明传承的重要性。他认为,是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对语言进行了更新。蒙台梭利说:“如果儿童没有这种对语言的特殊感觉能力,无法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那么人类所做的工作就全是无用功。文明传承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从这一真实的视角来看待儿童,这非常重要。他使我们的一切行为变得有意义。儿童的行为是以人类文明为基础的。”
蒙台梭利不同意儿童像成年人一样学习语言。那些持成年人“刺激——反应”式语言学习理论观点的人目前仍然有一定的反响,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已变得越来越少。
诺姆·乔姆斯基可能会同意蒙台梭利的“语言并非以行为主义的认知方式来学习”的观点。他在1965年的著作中写道:“语法结构知识不能以从语言学、心理学或哲学等学科发展来的任何一种逐步诱导的应用方式来获得。很显然,语言学习看起来好像以儿童领会了他所学语言的生语语法为基础,通常这一理论看起来深奥而又抽象。它的许多概念和原则仅仅与长时间错综复杂的多种无意识的、类似于推理的步骤而得出的经验有些许联系。
研究实验也证明了语言“爆炸”的观点。阶段划分和非连续性发展的观点似乎也是对儿童语言发展最恰当的描述,尤其是在词汇量方面。另外,蒙台梭利也对她的整个转换语法观点进行了阐述,她说:“我们必须明白儿童是自己学习语法知识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对他们说话时可以不遵循语法规则的理由,也不能成为我们不帮助他们学习句子的理由”。总之,蒙台梭利早期语言学习的理论已经成型。如果你说这一理论还不够详细的话,那是因为它正处在逐步完善之中。
蒙台梭利的著作提出了一个仍将争论不休的话题:政府在支持家庭和教育孩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诸如犯罪、暴力、吸毒以及学校教育的失败等,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家庭。蒙台梭利对于这些问题也明确表明了她的立场:“社会机器必须适应‘保护生命’这样一个新的观念的固有需求,动员所有人提供帮助。父母必须负起他们的责任。如果家庭不能负起这样的责任,社会就应该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指导,并对儿童的抚养提供帮助。
总之,《有吸收力的心灵》是一本颇具可读性的书。这本书明确地展示了蒙台梭利的观点与她的同行相比是多么超前。本书将她对儿童发展的研究,和她有关“如何确立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以取代旧有方法”的论述结合了起来。今天,她的这一观点必将与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新理论继续共同发展和变化,同时保持她对儿童的关注和喜爱。
---约翰·查汀-麦克尼寇尔博士
---(美国蒙台梭利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