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七章古典小说的高潮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下)第三节红楼梦

《红楼梦》的中心故事

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中心故事,而歌颂目由恋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之一。这部长篇小说,具体描写宝黛爱情发展过程。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矛盾斗争的全部过程,成为中国爱情小说中最深刻动人的一部。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三角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但是这部书中人物众多,包罗万象,就以爱情故事而论,围绕这个中心故事,又有其他的若干插曲。《红楼梦》并非才子佳人小说,它的主题也不局限于爱情与婚姻上。《红楼梦》以爱情故事为线索而描写了一个贵族家庭的生活,一个贵族家庭的形形色色和各个角落。作者深刻地批判了这个贵族家庭生活的糜烂,指出这个家庭没落与崩溃的必然性。

《红楼梦》的开始,叙述大荒山的一块顽石,变成通灵宝玉,在尘世间经历一番。它由一僧一道带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红楼梦》全书就在批判这“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之柳繁荣地,温柔富贵乡”。

“昌明隆盛之邦”,指中国而言。此书虽不借汉唐名色,但作者不能跳出他的时代。所谓“昌明隆盛之邦”就是康雍乾时代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所谓的太平盛世,从作者笔下的例证可见一斑。例如,江南姑苏(苏州)可以算是繁荣的地区了。但是像甄士隐那样的小地主,遭一场火灾后,便无立足之地。想回到田庄上去住,偏值近年水旱不收,盜贼蜂起,官兵剿捕,田庄上也难以安身。甄士隐只能卖去土地,依靠岳家,最后跟着一个唱《好了歌》的跛足道人出家而去。这里指出“昌明隆盛之邦”的阶级对立、土地兼并的情况。甄士隐的形象是小地主走向没落的典型。

像刘姥姥家是住在京都附近的一个庄农人家的典型。住在天子脚下,“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刘姥姥家却穷得不能过冬了。而乡里尽有良田千顷的富户。这也可见当时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的情况。

“诗礼簪缨之族”以荣、宁两府为典型。“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指贾府,指大观园。这个贵族家庭糜烂奢侈的生活是建筑在残酷的剥削制度上的。作者借冷子兴的话,一开始就说贾府主仆上下,安富尊荣。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竟一代不如一代。当然富贵人家的纨绔子弟,游手好闲,多是不肖子孙,这是封建剥削家庭由盛而衰的必然命运。

作者着重描写贾府的奢侈糜烂的生活。例如借刘姥姥眼中看出,饮膳的讲究。吃茄子要用十几只鸡去配;吃一顿螃蟹费十几两银子,竟够庄稼人一年的吃喝;用庄农人家想做衣裳也不能的料子去糊窗户。老爷们都纳妾,夫人、小姐甚至少爷们都有好几个丫头服侍,婢仆成群。势利铺张,死了一个媳妇秦可卿,倾家荡产地大出丧。棺材是用一千两银子都买不到的好木材。捐五品官用去一千二百两银子。荣国府为了贾妃省亲,特地翻造了一座大花园,特地到苏州去买女伶。

这样奢侈的生活靠什么收入呢?靠田地的收入。五十三回点出贾府收入的来源。荣、宁两府多有八九个庄子。宁府的一个庄子,借庄头乌进孝的一个单子,说明地租的收入。那还是年成坏的一年,有鹿、獐、狍、猪、羊等十二项三百十头;各色鱼数百斤;鸡、鸭、鹅,活的六百只,风干的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鹿筋、海参、鹿舌、牛舌、蛏干各数十斤(条);干果各二口袋;对虾、干虾二百斤;炭,上等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百斤;各种米一千余担。外卖粱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这是庄园收入的一个单子,折合银两的不过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实物地租。这样多的收入,贾珍还嫌少,说“真真是别叫过年了”。

多少农民的血汗,维持这样一个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

同时,还靠高利贷剥削。像薛家是皇商而兼开高利贷的典当。像王熙凤好弄私房,把月钱倒来倒去放债,一年弄上千两银子。抄家时王熙凤就有一箱子放债的借票。

此外,倚仗官宦势力,包揽词讼。王熙凤受银三千两,勾结平安节度使,强迫张金哥前夫退婚,害死了两条人命。単只一件事如此,书中明写。其余只说一句:“自是风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像大观园那样的“花柳繁华地”,荣、宁两府的“温柔富贵乡”,只是少数人极度的享受。维持这少数人的极度享受,不知害死了多少人命。这少数人能够永远享受吗?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向这封建家庭的是必然崩溃的命运。

曹雪芹写这家庭的奢侈生活,剥削收入是明写的。至于饱暖思淫欲,这个家庭,外面是礼义之家,内里是荒淫腐朽,用曲笔暗写。借焦大的破口大骂,说明了贾珍与秦可卿、凤姐与贾蓉的暧昧乱伦的关系。正如柳湘莲所说,宁、荣两府除了两个石狮子以外,没有干净的!

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借薛宝琴眼光中看出这个祭祀的大排场。御笔的“慎终追远”的匾额,“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的对联。贾敬主祭,贾赦陪祭,其他献爵的献爵,献帛的献帛,焚帛奠酒,济济满堂。读者已经熟悉了这些子孙的平素行径,那样肃穆雍容的景象,是一个绝大的讽刺。尤其就在贾赦想要鸳鸯做妾的那件事后,像贾赦那样的一个人也就被人看透了。

所谓诗礼之家,内情如此!正所谓衣冠禽兽。作者用艺术形象具体地表现了礼教的虚伪。

像贾赦、贾珍、贾琏、王熙凤等是声色货利的角逐者。像贾政、王夫人,表面上似乎是正派人,但是中封建毒害最深。贾政庸俗(溺于赵姨娘那样一个恶俗的人,也就不堪),道貌俨然而不近人情,对宝玉灭绝父子的天性,一无生趣。王夫人懦弱无用,而一个巴掌把金钏打到井里。偏听袭人,把晴雯驱逐出去害死了。金钏与晴雯实断送在王夫人之手。最后又分开了宝黛两人,为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凡此,可见礼教的残酷杀人!

节选自浦江清《浦江清讲明清文学》

第七章古典小说的高潮(下)第三节红楼梦

《红楼梦》的艺术性

(一)《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的特点:真真假假,虚实相融

《红楼梦》在结构上有虚实两条线索:写贾府兴衰,众多女子的悲剧命运,此为实;说太虚幻境,预示着十二金钗的结局,此为虚。曹雪芹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描写贾府的腐朽、没落,以“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的故事为基础,描写了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的众多女子的悲剧,此现实主义手法之体现;而整个故事又以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为开场而展开,太虚幻境册子中的诗和曲子中的词成为预示十二金钗命运遭遇的纲领,且始终以梦幻般的虚线而存在着。虽虚,但总揽全局。虚实相融,成为结构一大特色。而讲爱情故事,又披上“因缘”外衣,当然内里也包含着作者的出世思想。因缘故事,设想之奇,超出了以前诸作。说太虚幻境,讲因缘故事,不免有宿命论色彩,但作者实为弥补现实描写之不足,借太虚幻境中诗、词、曲,更多加入主观品评。

小说之要,在创造一 imaginary world (虚构的世界),给人illusion (幻觉),也属于 poetry (诗意),此 imaginary world 必须半真半假。半真方能使人信,如太属离奇,读者认为荒诞不经,亦不能移情其中,此写实派之立场也;半假则可使读者感觉人生通常所要感而不能感之部分,如此方与刻板、枯寂之人生有异,而提取人生之菁华以享受之,使读者能 enrich life experience (丰富人生经验),此理想派之立场也。最好之小说为陶熔两种,此《红楼梦》设真假、人世与太虚幻境两地,实为最高之艺术。

小说必须讲unity(统一性、整体性),无数小故事缠绕于一主要之故事上,而对于主要的故事是有帮助的,是推进的。《红楼梦》叙尤三姐、柳湘莲、鸳鸯、司棋、秦可卿各个故事,均于宝黛之主要故事有益,不虚设也。写小红之梦、贾瑞之梦境,以及宝玉之梦甄宝玉、梦黛玉,均与太虚幻境一梦有关。

大小说之大情节,必须预为计划好,如《红楼梦》十二支曲子,即包括十二金钗之结局,预为注定,是作者的整部机轴,但零碎情节却宜随处点缀、敷色,任许多char-acter(事情的特性)自己develop(逐步发展),还有看cir-cumstance(情况、形势)之需要者,如赏中秋、赏芍药之类。

(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红楼梦》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贾府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秩序的代表的贵族之家,是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它又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表现出来。以宝黛钗的恋爱与婚姻为中心线索,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各种有典型性格之人物塑造出来。贾府日常生活从表面看风平浪静,但矛盾冲突的暗流也在慢慢汇聚和发展,矛盾冲突的结果是发生了以宝黛爱情为代表的种种悲剧,非常真切。

当然,平静的水流遇风也会翻起浪花,点滴的矛盾的积累也会爆发激烈的冲突。《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是矛盾冲突激化的两大事件,是故事发展之转折点。前一件“不肖种种大受笞挞”,贾政欲置宝玉于死地,震动贾府,其结果是宝玉清醒感到环境的不相容,而坚定与“仕途经济”决裂之心。如果说这前一件是由宝玉而起的话,那么,“抄检大观园”则是各种矛的集中爆发,引发了更多悲剧,也预示着贾府的彻底走向没落。

前面在谈及《红楼梦》中女性形象时曾说过,各个不同性格的女性典型在小说中是空前的。《红楼梦》中写了二百多位女性,出身于各个阶层,生长在不同环境,但都真实,都写得栩栩如生。

就思想性格而言,《红楼梦》里的女性,维护封建思想的和反抗封建思想的有明显的两路人,宝钗、袭人、麝月为一路,黛玉、晴雯、柳五儿为另一路,迥然有异。此外,紫鹃与鸳鸯同类,尤二姐与迎春相似。虽为姐妹,尤二姐与尤三姐的懦弱和刚烈形成鲜明对比。凤姐、探春、李纨相同之点是都管过家,而性格与思想品位明显不同。

总体而言,《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可以作为男性的一面镜子。

(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前面谈《红楼梦》的自传性问题时,说到曹雪芹的《红楼梦》超过以往小说创作的成就,就在于他深切地体验生活,用“按迹循踪”的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尽管《红楼梦》中有作者的影子,尽管作者在写作中有留恋与幻灭的矛盾心理。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封建贵族家庭的腐朽与没落,众多人物的悲欢际遇,全赖现实主义手法一一展现。前已分析,此不赘述。

从中外现实主义作家创作实践来看,“形象大于思维”者不乏其例。现实主义的作家,甚至违反自己的主观的企图。尽管巴尔扎克宣称“在王权和示教这两种永恒真理的照耀下写作”,但是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亦如此。

苏联的中国文学专家波茲聂也娃在谈到《红楼梦》时说:“作者的观点和他的小说的现实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矛盾的,正如列宁所指出,托尔斯泰和他的作品的矛盾一样。”“这一类矛盾,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所固有的,丝毫不能减低这一部小说的巨大的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

(四)精彩的心理描写

《红楼梦》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也异常精彩。“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使黛玉始而“感慨缠绵”,继而“心动神揺”,最后“如酔如痴”,流露出对自由恋爱神往的心绪;而在听了宝玉“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的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喜、惊、悲、叹,深切地表达了黛玉此时此境复杂的心理过程。《红楼梦》中还写了诸多梦境,解读出来也是奇妙的心理篇章。

长篇近代小说(novel)是资本主义时期的产物。曹雪芹和英国的社会人情小说家henry fielding(亨利·非尔丁)差不多同时,和法国的自由民主思想家voltaire(伏尔泰)和rousseau(卢梭)也是同时代的人。可是明代嘉靖年间中国已经有手工业工场的发展,这资本主义的萌芽,一经被封建统治者所遏抑,清代统治更延缓了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所孕育着的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到了康雍乾时代,是封建经济发展到烂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它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的时期。《红楼梦》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景,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说:“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盖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运终数尽不单是属于贾府,第四回说:金陵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是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曹雪芹并非历史家、哲学家,他是艺术家。通过他的形象思维,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封建社会趋向崩溃的这个社会现实。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

吴敬梓和曹雪芹同时,他们都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艺术家,同样反映社会现实。不过吴敬梓的思想最集中表现在反对科举制度,讽刺知识分子的庸俗无聊上,而多少保留了儒家思想,提倡礼、乐、兵、农的实学,也颂扬了孝道。曹雪芹把封建社会作了另外一个剖面,攻击了宗法社会,反对忠孝,反对儒家思想。贾宝玉说:“说了半天,并没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人可不是个禄蠹么?”在贾宝玉看来,礼、乐、兵、农也属于经济文章之类。《红楼梦》的反封建,更加彻底,也达到更深广的程度。

宗法社会和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支柱,在旧社会里是更加不道德的。

贾宝玉的出走,走出了这个大家庭是有革命性的。

至于出走以后,作者实在不曾写下去。做和尚和成仙成佛乃是虚写。太虚幻境也是似有若无的。

我们不能把曹雪芹这样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世界观看成是完全唯心论的。曹雪芹不见得是全信佛教哲学的。太虚幻境是小说中浪漫主义的手法。要是真的是色空思想,他也不写小说了。

《红楼梦》也有不足之处。作者反抗礼教,反抗庸俗,追求艺术的生活、性灵的生活,追求个人自由主义,超脱了封建社会的功利主义。作者批判了封建社会,但不彻底。一方面忏悔,一方面还有不自觉的留恋心情。如写秦可卿临终托梦给凤姐,虑及家族盛衰荣辱,要凤姐懂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要有由盛而衰的退步思想,多置祭祀产业,“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产业,亦可以常保永全”。而凤姐乃至贾府并没有这样做,以致一败涂地。这临终遗言的退步观念也多少反映了作者对封建家族衰败的惋惜心理。

作者深刻地描写了封建社会的悲剧,否定了封建社会,但作者没有能够想象出另外一种社会,没有找到出路,于是否定了人生,产生一切是“命运”的命定思想、人生如梦的消极观念。

节选自浦江清《浦江清讲明清文学》

第七章古典小说的高潮(下)第三节红楼梦

全书完

* * *

1 因篇幅限制,删节了版本真伪考证部分,标题改为“水浒传”。——编者注

2 因篇幅限制,删节考证部分,标题改为“西游记”。——编者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