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七 近代都市化的背景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近代社会与中古或上古社会的差异,当然是很多的,其中最可注意的一点,便是人口的都市化。所谓人口的都市化,至少包含两种意义。第一,从人口的地理分配上看去,以前的人口,除了极少数之外,都是住于乡村中的,但从19世纪以后,住于乡村中的人口,其百分数有下降的趋势,而住于都市中的,却逐渐加增。第二,从人口的职业分配上看去,以前的人口,除了极少数之外,都是在农业中谋生,但从19世纪之后,从事于农业的人,逐渐减少,同时在别种实业中谋生的人,却逐渐加多。这种现象,给他一个简单的名词,便是“都市化”。

虽然都市在古代便已有了,但数目并不很多。就拿人口满10万以上的都市来说,在16世纪初叶,欧洲只有7个,到19世纪初叶,也不过22个。但在19世纪的末年,便有146个了。1920年,便加至202个。【68】中国同样的都市,在16世纪到底有几个,惜无统计可考。在1873年,根据海关的报告,有9个商埠,人口在10万以上。1930年的报告,表示这样的商埠,便有24个。实际中国的都市,人口在10万以上的,当然不只此数。托格雪夫(boris p. torgasheff)在1930年4月3日出版的《中国评论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估计中国都市,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112个。【69】哲佛生(mark jefferson)曾在美国的《地理杂志》上,做了一篇论文,讨论全世界都市人口的分布。据他说,世界上的都市,人口在10万以上的,共有537个,其中有112个在中国。他的材料,不知是怎样得来的,但与托格雪夫之说相吻合。【70】无论这个数目,是否可靠,有一点大约是真的,便是中国近来也慢慢走上都市化的路了。

我们假如分析百万人口以上的都市,更可看出都市化的趋势。世界各国,在19世纪以前,是否有百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很是一个问题。埃及及巴比伦的都市,其人口数目,今已不详。希腊的都市,人口在10万以上的,屈指可数,但没有一个达到百万的。关于罗马的人口,在他最盛的时代,是否达到百万,各家的估计并不一致。有人说他在1世纪时,人口不过75万,也有说他已有125万的。【71】汤姆生(w. s. thompson)以为在汽机没有发明之先,因为运输不便的缘故,人口集中到百万以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很怀疑罗马在他最盛的时候,是否有百万人口。【72】维白(adna f. weber)也说当年的罗马,大约有60万或80万人,决不能超过百万。【73】但是罗马后来衰微了,在14世纪中叶,人口还不到2万人。假如把罗马除开,我们可以说是在19世纪以前,历史上没有满百万人口的都市。中国历史上的都市,如两汉之长安洛阳,如六朝之金陵,如隋唐之扬州,如南宋之苏杭,其人口是否超过百万,我们不得而知。虽然诗人与史家,对于中国古代的都市,有铺张很盛的,如唐人咏金陵,便有“金陵百万户”之句,但这种数目字,我们决不能把它当统计看的。

在1800年,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是伦敦,那时他的人口,只有95万余。巴黎当时还不到55万。1850年,伦敦与巴黎都超过百万了。1900年,世界上百万以上的都市,约有11个。近来世界上满百万人口的都市,大约在30左右,其中有三个在中国;便是北平、天津、上海。【74】

近代都市发展的情形,已如上述。现在我们要讨论的,便是最近100余年,都市发展的原因。换句话说,我们要寻求都市化的背景。关于这个问题的材料,自然是欧美的历史中最丰富,因为欧洲有好些国家,其都市化的程度,比较他国为深。中国虽有三个10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120个1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但这些都市中的人口,合起来不过全体人口6.4%。如与英国相比,英国满1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虽然只有42个,但这些都市中的人口,却占全体人口44.2%。美国满1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虽然只有93个,但这些都市的人口,却占全体人口29.6%。【75】由此可见中国不过刚走上都市化的路,比较英美等国,相差的程度很远。因为如此,所以这些国家的经验,很可以作我们的参考。

(一)

普通的人,谈到都市化问题,都知道他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其实都市的发展,与农业革命也很有关。农业革命这个名词,在各国的历史中,意义并不完全一致,但其结果却都相仿,便是农业革命之后,农业中容纳不下以前那样多的人口,于是很多的人,便都离开了乡村,到都市中去谋生了。这种现象,是使都市膨胀的最大原因,因为都市的生育率,较之乡村中为低,假如他们只靠自然的加增,不借助于外来的移民,他们决不会膨胀到现在这一步。纽约在1790年,有49401人,到了1920年,便有5620048人。假如纽约在过去130年中,其自然加增率,与1920年一样,那么原来的49401人,在1920年,只有190000个子孙,所以纽约之成为美国第一个大都市,得利于移民的力量不少。这些移民,一部分是美国的乡村中去的,一部分是他国的乡村中去的。【76】别个都市的历史,如加以分析,其结果一定与纽约相仿佛。

所以我们可以说农业革命,是近代都市化的主要原因。农业革命的方面很多,最可注意的一点,便是生产技术的改变,机器代替了人工。泰娄(carl c. taylor)对于此点,曾举数例如下:

1830年,在美国如欲生产一蒲式耳的麦,需人工三点三分钟。在1894年,只要10分钟就够了。……1855年,如生产一蒲式耳的玉米,需时四点三十四分。但在1894年,只要四十一分钟就够了。1860年,生产并收割一吨干草,需要三十五点半钟。可是在1894年只要十一点半钟。1844年,生产一磅籽棉,需时十三分钟有奇,一八九五年,便减至四分钟有奇了。【77】

昆亭史(h. w. quaintance)曾以美国新英格兰数州为例,证明在这些地方,因为采用农业机器的缘故,生产品的价值虽然增加,可是农人的数目却减少了。他说:

在1880年,新英格兰数州,十岁以上的人,从事农业的,计有304679人;1900年,只有287829人。农业人数的减少,并非因为这些地方农业的衰败,因为新英格兰在1900年所出的农产品价值,较1880年,约高50%。(1880年的农产品价值,为103343566元;1900年,为169523435元。)这种情形,一定是农业机器的采用所造成的,只看新英格兰的农业机器,在1880年,每英亩只分得1.68元,1900年,加至4.49元,便可了然了。【78】

其实美国不但是新英格兰数州,农业机器的采用,减少了农民的需要,别的地方,凡利用农业机器的,都有同样的情形。美国的农业人口,自1910年以后,便没有加增过,但美国全国的人口,却年年加增,美国的农产品,也在那几年年加增,近来且受了生产过剩的痛苦。以逐渐减少的农民能够满足逐渐加增的需要便是因为美国的农民,充分利用机器的缘故。【79】

这种农民减少,农产加增的现象,在以前的历史上是没有的。以前农业技术不良,决不能以少数人的力量,来解决大多数人的衣食问题。所以多数的人,非从事于农业不可。假如多数人抛弃农业,一定会造成田野荒芜,五谷不登的危险。所以古代的思想家,都提倡农业,而鄙弃其他的职业。此点在中国的思想史中,表现得最明显。他们都怕“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他们都提倡“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这种思想深入于人心,所以农业的技术变了,许多人的重农思想还未改变。便在欧美,现在也还有人提倡归农运动。他们以为人口集中于都市,是一件危险的事,最好一部分人,还是回去种田。他们不知农业机器的采用,乡间已没有他们的地位了,只有都市中还有谋生的机会,所以他们到都市中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不是劝他们回去,而是在都市中,替他们找一条生路。

农业革命的第二方面,便是科学知识的利用,最显著的,便是利用化学知识以改良土壤,利用生物学知识以选种。中国农夫所采用的,虽然是集约耕种方法,但每亩的出产量,远不如人,便是因为中国的农夫,没有经过科学洗礼的缘故。今以小麦及玉米的生产量为例。小麦在英国,每英亩可产32.9蒲式耳,在德国可产27.3蒲式耳,在丹麦可产41.0蒲式耳,但在中国只能产10.8蒲式耳。比起生产量最多的丹麦来只有四分之一。玉米在美国每英亩可产27.8蒲式耳,在西班牙可产24.0蒲式耳,而在中国,只能产11.7蒲式耳,比较美国,还不到二分之一。【80】所以耕种及选种的方法改良,可以不加增耕地而加增生产。以前如想加增农业的生产,非多辟耕地不可,多辟耕地,便是对于农民的需要加增,所以古代农产品的加增,与农民的加增成正比例。现在一个利用科学知识的农民,可以不扩充他的农场,不加增他的雇工,便可加增他的生产,所以生产的加增,并不与农民的加增成正比例。不但在耕种方面加增生产不必多添工人,就在畜牧方面也有同样的情形。美国近年来育种学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他们改良畜种,可以做到不增加家畜数目而加增家畜产品的地步。如以1917至1921的5年,与1922至1926的5年相比,美国的乳牛,在后5年比前5年只加增了4%,但牛乳的产量却加增了22%。食用牛在后5年比前5年减少了8%,但牛肉却加增了9%。猪的数目前后两期,相差无几,但猪肉及猪油,在后期却加增了25%。【81】这种统计,表示从事畜牧的人,可以不变或减少,但畜产品还可加增。所以农业(畜牧业包括在内)的科学化,可以使乡村中容纳人口的力量停滞或减少,但农村中的人口,依旧是猛烈的加增,这些过剩的人口,只有向都市去。

美国农业的机器化,科学化,不但使本国的农民减少,都市的人口加增。它的势力伸张出去,使别的地方,特别是欧洲东部的国家,受其影响,也走到都市化的路上去。这种变动,我们须从美国的农产品生产过剩说起。美国从事于农业的人,近来虽然不到全体有业的人四分之一,但他们的出产品,在本国还消费不完。这些过剩的农产品,只有望国外的市场推销。美国的农业专家贝克耳(o. e. baker)曾说过:

美国与加拿大的700万农民(十分之九在美国,十分之一在加拿大)靠比他们的数目要少得多的雇工帮助——总数不过占全世界农夫及农工的4%——生产了世界上70%的玉米,60%的棉花,50%的烟草,40%的雀麦及干草,30%的糖(假如把古巴,檀香山,泡多利科的生产也算入),25%的小麦及亚麻子,10%的番薯,6%的裸麦,但是不到1%的米。假如把美国所生产的谷类总和起来,大约有全世界所生产的谷类总量四分之一,如把加拿大所产的也加入,便占全世界产量30%了。【82】

但是美国与加拿大的人口,只占世界上人口的十五分之一,当然消费不了世界上农产物的三分之一,所以这些剩余的农产物,便销售于外国。同时南美及澳大利亚等处,也因农业机器化及科学化的缘故,有过剩的农产品出售。这些农产品的最大市场,便是欧洲。欧洲的农民,特别是东部的,因为生产方法落后的缘故,其出产品便不能与美国等相竞争。结果只好放弃农业,加入都市。那些站得住的农夫,竞争而仍能生存的农夫,对于生产方法,都经过一番改造。改造的结果,当然是对于农民的需要减少,利用机器及科学知识的地方加多。因此在乡村中失业的人民,只好往都市中去。所以新大陆的农业革命,不但使新大陆的国家都市化,同时也使欧洲好些国家,不得不走上都市化之路。【83】

以上所述,偏重于美国的情形。英国的农业革命,在美国之前。从我们的眼光看来,英国的农业革命,最可注意之点,不在他的生产方法的改良,而在田制的改变。此种田制的改变,在英国史中,称为圈地运动(enclosures)。英国的圈地运动,最重要的共有两次,一次起于15世纪,一次起于18世纪。【84】在18世纪以前,英国的可耕地,有一半已经圈起。从1700年至1845年,被圈之地,约有1400万英亩。第二次的圈地,影响于农村人口最大,所以我们格外对他注意。圈地的职务,在将一村的土地重行分配。圈地的目的,在集合小农场而成为一大农场。英国一个村中的土地,在没有圈起之前,共分数种。第一种是耕地,其大小不等,但一个农夫或佃户的耕地,每每分散在各处,并非集于一起的。所以耕种的时候很不方便。第二种是草地,第三种是牧场,第四种是林地。后三种的土地是公有的。凡是村中的人,都可利用他。假如一个村子的人,认为农场的分散,是一件不经济的事,便可请求国会,通过一个特许他们圈地的法律,他们便可将村中的土地,重行分配。譬如一个农夫,在圈地之前,有三块分散在各处的耕地,圈地之后,便可得一整块的耕地,面积与三块分散的相等。在那整块的耕地四围,他可筑起篱笆来,因此大家都称这种运动为圈地。不但耕地可圈,便是草地与牧场,也可经多数之同意而分派,而由各人圈起。

在圈地的过程中,大地主每得到很多的利益,而小地主却处处吃亏。在分派土地的时候,有时小地主得不到土地,只得到一些金钱,作为赔偿。有时在分派之后,小地主以生计艰难,只好将土地出卖。他的生计艰难的原因,就是在圈地之前,他可充分地利用公地,养猪养羊,以畜牧的所得,来补充他的收入。圈地之后,这点好处,他是得不到了,所以他的进款便见减少。同时因为都市中工业发达的缘故,他的家庭工业,也不能维持,所以这些在乡村中站不住的人,只好加入都市。我们应当记得,英国第二次的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是同时的。圈地的结果产生出一批无产农民,同时工业革命的结果,工厂勃兴,需要许多的劳动者。于是乡村中的农民,便入都市为劳工了。这些无产的农民,既然加入都市,留在乡村中的,比较都是一些大地主,他们的农场大,资本充足,改良的计划,易于举行,以后英国的农业进步,可以说是圈地运动间接造成的。

美国在农业革命的过程中,并无圈地的必要。一因美国是新辟的土地,占据一个大农场是很容易的事,二因各州及联邦政府的法律,都给农夫以获得大农场的方便。只有在大农场上,才可用最经济的生产方法,便是用人少而收获多的方法。中国的农业,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为人口繁殖的缘故,每个农场是很小的,平均只在25亩左右,比25亩还小的农场也很多。在这种农场上,决不能采用机器的方法生产,而且农民因为进款低下,无受教育的机会,所以也不能利用科学知识去加增生产。在这种情形之下,扩大农场,乃是最要的办法。农场扩大之后,农业的技术可以改良,以少数人的生产,就可解决多数人的衣食问题,如美国一样。同时因为农业已经改良,所以农村中过剩的人口,加入都市,也决不会有古人所谓“一夫不耕或受之饥”的恐慌。但是如何可以扩大农场呢?吾国的历史与英国不同,当然不能直接抄他们的圈地办法。但是他们的经验,也有可给我们参考之处。如吾国人的农场,有从他的祖宗遗传而来的,有由自己购置的,农场虽小,还是分散各处,圈地的办法,不是集合小农场成为一个较大农场的一条可行之路吗?此外如俄国之集合农场制度,也有可以采取之处。俄国近年的农业革命,不但是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田制的革命。【85】中国在这两方面,也是需要改良的。只有这两点都做到了,然后都市化才有好的结果,否则都市化无新式农业做基础,一定要发生饥荒的问题。我们认清楚这一点,所以敢说近代欧美的都市化,农业革命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二)

都市化的第二个重要原因,便是工业革命。我们如想知道工业革命何以促成都市化,不可不知工业革命以前的工业状况。英国在工业革命以前,工业的组织,经过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可称为手工工业时期,第二个时期,可称为家庭工业时期。在手工工业制度之下,工业的单位是很简单的,一个老板,一个或数个伙计,一个或几个徒弟,合拢起来,便可从事于制造的工作。制造品的原料,制造的工具及地点,制造时所需的劳力及管理,制造品成功后的出售,一切都由这个小单位负责经营。老板与伙计,共同操作,感情是很好的,并没有近来资本家与劳动者中间所有的隔膜。手工工业如何转变为家庭工业,我们暂不必管。所要注意的,就是在家庭工业制度之下,制造的步骤,不完全在生产者的手中了。起初有一些商人,对于市场很有研究的,出来担任销售的工作。家庭工业的产品,不必由生产者自己去找市场,制成后便有商人来收,从商人那儿,便可得到售价。后来商人不但收买已经制成的货品,还要在各家庭中定货,在定货的时候,他可以供给原料。工业演化到这个阶级,生产者对于制造所必需的手续,已经不能完全担任了。他所担任的,只是制造的工具及地点,以及制造时所需的劳力及管理。【86】

中国今日,正在工业革命的初期,大都市中已可以看到工厂工业,但乡村及市镇中,还留着手工工业及家庭工业的痕迹。中国各市镇中的手艺店,便是手工工业的代表。这种手艺店,在都市中也还找得到。譬如:

南京铜匠店,铁匠店,锡匠店,盆桶店,竹货店,棕床店等业本地皆谓手艺店。此等店之老板,即为各该店之主要工人。其店之生意少者,店中或仅有店主及学徒一二人。生意甚盛稍有资本之手艺店,则有伙友三四人至八九人。此种伙友在作工上为完全工人,不过手艺店之伙友,须兼代店主卖货。【87】

家庭工业,在吾国各地也很发达,今以江苏省常熟县之放机制为例。

所谓放机者,乃将布机放与工人之家。例如布厂以布机一百架,招女工一百人,具保将厂中之布机领去,而置之自己家中,随时织布,随时交货。故当地之布厂有采放机制者,仅一小事务所,已足办理,并无厂屋亦不见布机。如工人停止工作,不愿继续时,该项布机,须交还原主。在工人请领布机时,一切原料,均由布厂供给,并由厂家发给凭折一扣,借此可以取原料,计工资焉。是项收支,月给一次。厂内支取之纱,重量须与交还之布匹相符合,如有短少,须在工资内扣除。【88】

家庭工业,当然不限于织布。别的例子我们再举一个。

家庭工业,普通系由一家家属,制作一种商品,有时家主受雇于工厂或工场,其妻室子女则在家中工作如织制花边发网及编织物之类。家庭工业之作工人数,当然不多,但戚友时或加入,而使家庭不啻成为一小工场。家庭工业之工作,有由承揽而得者,有自行办理者。承揽之工作,系由工厂或经纪商,将原料发给工人,令在家中依式制造,造成时向该厂或该商领取工资。例如装储火柴之盒,通常由火柴厂将材料发给工人,在家糊制,制成后交厂换领工资。此种办法,于无须监视之工作,颇为相宜。自行办理之工作,由工人自备资本及材料,从事制造,物品出产后,自赴市场或沿街出售,或售与批发商人。沿街叫卖之玩物,及其他简单物品,即属此类。【89】

这些都是中国现在的情形,但是我们读到这些记载,便如读英国18世纪以前的历史一样。这些手工工业及家庭工业,在英国18世纪以前,也曾盛极一时,但现在却都消灭了。中国这些手工工业,及家庭工业将来恐也难免步英国历史的后尘。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便是工业革命之后,为何手工工业及家庭工业便难于立足。手工工业家庭工业的衰微,以及工厂工业的勃兴,又与都市化有何关系。

工业革命,所以能打倒手工工业及家庭工业的原故,乃是因为工厂的出品,较旧式工业的出品,价钱要便宜得多。陈令(e. p. cheyney)告诉我们,机器纺出来的纱,比手工纺出来的纱价廉物美。在1786年,某种重量的棉纱,售价要38先令的,10年之后,到1796年,只售19先令;1806年,便跌至7先令2便士,一直到1832年,价钱只有3先令了。跌价的原因,一部分因为棉花价钱下降,但最要的原因,是因为机器纺纱,花费较少了。织布方面,情形与此相似。手工织布的人,在1800年,要拿25先令一星期的,1810年,只拿19先令6便士,1830年,只能拿5先令6便士了。别种手工业的人,遭遇到同样的结果。对于这种减少工资的抵抗,完全是无用的。手工与机器不能竞争,旧式工业中人的出路,只有放弃旧的,加入新的工业中去。【90】新式工业的出品,所以便宜,因为新式工业的出产方法,是大规模的生产方法,所以也是最经济的生产方法。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据维白所说,共有五点。第一是动力及工厂设备的经济。建筑一个大工厂,比建筑两个小工厂要便宜得多。第二是机器的经济。近代的工业,可以说是机器的生产,但是机器越来越复杂,越花费。机器的改良及发明,是日日常有的事,只有大规模的生产者,资本雄厚,可以利用这些改良及发明,在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第三是工资的经济。大规模的生产,分工可以分得很细,粗工细工,都用得着。只有在这种大工厂里,才用得着有特别才干的人,小工厂中的工作,不够维持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而且也只有在大工厂里,方可以请一些专家,研究工业的各方面,以为改良的预备。第四是副产物利用的经济。副产物有好些须有大量才可利用,小量的副产物,只有抛弃。中国的屠场中,遗弃的东西甚多,但在芝加哥的大屠场中,据他们的经理说,所有猪牛羊身上的东西,只有他们在宰割前的一声哀鸣,是用不着的,其余的一切,都可以利用。这便是大规模的工业,充分利用副产物的一个好例。第五是买卖的经济。大规模的生产者,有雄厚的资本为其后盾,所以购买原料,可以在最便宜的市场中举行,而且因为他们是大宗的进货,价钱比别人还要上算。制造成功的货物,也可堆存起来,等待善价而沽。简单的一句话,他们大规模的生产,每件货物的成本已较轻,而且他们还取薄利多卖主义,小规模的手工业者,自然不能与之竞争而淘汰了。【91】

我们已经明了工厂工业何以战胜旧式工业,便可进而讨论工厂工业与都市化的关系。新式的工业,为什么要集中于都市呢?这是由好几种原因造成的。第一,都市的交通方便,所以一种工业如需要各色的原料,而这种原料,不是一个地方所能供给的,那么在都市收集这种原料,最为方便。第二,近代的工业,是大规模的生产已如上述。大规模的生产,便要大规模的市场。都市人口众多,便是消费制造品的好市场,而且都市与他处,都有运输上的联络,制造品由都市运至各处,可以畅行无阻。第三,工厂需要各色的工人甚多,乡村中只能供给少数的工人,如需要很多的工人,便须求之于都市,因为都市是各地过剩人口的集中点。第四,都市的金融组织较为完备,制造者建筑工厂,收买原料,购办机器,发给工资,处处都要金钱,在都市中举办工业,金钱的通融,较为顺便。有此四利,所以设立工厂的人,多选地点于都市。不过最近一部分的工业,又有由都市外移的趋势,其原因大约也有四项。第一,都市的生活费高,所以工资也较高。第二,都市中工人组织严密,工潮难于驾御。第三,都市中的公共事业发达,所以租税较重。第四,都市中地皮的需要甚大,故地租甚昂。这四种原素,都可以使制造的成本加高,因而制造家每想将工业由都市外移。【92】可是那些已经移出的工业,其新选的地点,每每离都市甚近,以便可以利用都市所能给予的好处,同时还可避免在都市中所受的害处。这些工厂的所在地,每每成为工业小镇,环绕于都市的四围,像许多行星,环绕着一颗恒星一样。虽然如此,有许多工业,还是离不开都市,像英之伦敦,美之纽约,至今还是工业的中心。这些都市之所以膨胀,工业要负一大部分责任。

在各种工业之中,哪种工业,离不开都市,又有哪种工业,可由都市外移或者从来未入都市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加以简单的讨论。【93】先说那不能在都市中建设的工业。第一是原料的重量,与产造品的重量相差甚大的。这种工业,如设立于都市中,势必花很大的运费,把原料运至都市。但这些原料,大部分是废物,运往都市,不但花钱,而且处置这些废物,在都市中也是一个难问题。炼铜工业,便属于这一类,一百吨的矿石,只能炼出一吨纯铜,所以炼铜工作,每在铜矿附近举行,没有将矿石运往都市中的。第二种不能在都市中建设的工业便是原料容易败坏的货物。譬如制造粗糖,他所需的原料,便是甘蔗。但是甘蔗割下来之后,如在24小时以内,不将糖汁榨出,便容易腐败。所以制造粗糖,非在原料出产地点举行不可。粗糖是不容易坏的,所以从粗糖炼成精糖的工作,便可在都市中举行,所以纽约虽然不制粗糖,但今日还是提炼精糖工业的中心。

再谈那从都市外移的工业。这种工业,有好几种特点。第一,他需要大块的土地,在都市中占据大块土地极不经济。第二,在制造的过程中,他需要大量的燃料及水,都市中对于此两物的供给,比较取价较昂。第三,他的废物处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都市中比较难于解决。第四,制造品无时间性,搁置几天或几个月,不成问题。第五,这种工业,每具令人讨厌的特征,如大声,怪味,或富于危险性,设立于都市人口众多的地方,每易引起他人的非议。

但是我们最要注意的,还是那些离不开都市的工业,因为只有这些工业,是使都市的人口加增的。这些工业也有好几种特点。第一,这种制造品是有时间性的,过了一定的时间便失其效用。最好的例子,便是新闻纸的印刷。新闻纸假如移到市外去印刷,送回都市来销售,所有的新闻,便都成为明日黄花了。第二,这种制造品的重量或所占的面积,因为在制造的过程中,加了许多的水或空气,每比原料的重量加增,或占面积较广。这种制造品,当然要在消费最大的都市中制造,以节运费。最好的例子便是面包、箱盒以及化学品中的硫酸等。第三,这种制造品,带有时髦性质,在市外制造也许不合时式,如妇女的衣服,便是一个好例。第四,这种制造品,需要技术高深的工人,在都市中,这种工人的供给,可以不成问题,移出市外,便招集不到相当的工人了。如制造仪器、制造珠宝等工业,属于此项。第五,凡是季节性的工业,在某一季需要工人甚多,而在另一季则不需许多工人的,只有在都市中设立,才可以解决他的工人问题。如印刷贺年片、制造冰淇淋等工业,属于此类。最后还有一些工业,并无设立于都市中的必要,当初也许是设立在都市的边际,但是后来都市膨胀,以前的边际成为都市的中心,原来设立在此的工业本想搬家,可是搬运的花费太大,因而逗留于都市中的。芝加哥的屠宰工业,便是一例。以上这些工业的总和,在工业的全体中,便占一重要的位置。这些工业既然非在都市中不可,于是便为都市加上很多的引诱力了。所以乡村中的旧式工业衰败,都市中的新式工业崛起,乃是造成人口离开乡村加入都市的第二个重大原因。

这些经过工业革命的国家,不但摧残了本国的旧式工业,使本国的人口都市化,他们的影响,还达到别的国家,使别的国家,也起重大的变化。新式的工业,既是大规模的工业,所以他的市场,并不限于本国,连别国也包括在内。他们用机器制造出来的货,送到别国的国境内,于是别国的土货,也经不起压迫而衰落了。中国土布的消沉便是一例。别种土货,只要是用旧法制造出来的,迟早都要遭遇同样的命运。旧式的制造品,既不能行销,于是靠此为生的人,非改行不可。乡间既无他们的机会,只有往都市去。所以美国英国的工业革命,间接也促成中国的都市化,正如新大陆的农业革命,间接促成东欧各国的都市化一样。但是英美各国,因为有新工业代替旧工业而兴,所以在旧工业中绝了生路的人,可以投入都市的新工业中谋生。可是摧残中国旧工业的势力,并非来自上海,也非来自天津,乃是来自伦敦,来自纽约,或来自横滨与大阪。所以中国在旧工业中失了位置的人,虽然跑到都市中去,但是都市中的新兴工业,还在幼稚时期,不能收纳乡村中投往都市的人口。因此造成中国今日,乡村与都市的普遍失业现象。假如工业的先进国,肯容纳中国的过剩人口,未非是中国人民的一条出路。可是这些国家,早就不肯容纳华工了。【94】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只有努力工业化,使中国的新兴工业,来吸收以前靠旧式工业谋生的人,然后以新工业的出产品,来抵制外国制造品的侵略。所以中国的都市化,如建筑在新工业的基础之上的,真是解决中国经济破产问题的一剂起死回生的妙药。

(三)

都市化的第三个重要原因,便是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出现,是很早的,他是分工合作的自然结果,但是世界贸易的总值,如用金钱表示出来,近代要比以前加增许多倍。便拿最近几十年的变迁来说。在1874年至1875年,全世界贸易的总值,不过270000万镑,1859年,加至250000万镑【95】,1913年,加至830000万镑,1927年,便有1290000万镑了。【96】商业的发展,又可从商人阶级的膨胀看出。在原始时代,虽然也有交易发生,但当时的交易,都是生产者与生产者直接交易,并不假手于中间人。商人阶级,据格拉斯教授告诉我们,是到市镇经济出现时才发生。由市镇经济转变为都市经济,商人的需要加增,所以商人的数目也比以前加多了。【97】美国当1820年,在商业与交通业中谋生的人,合起来不过占全体有职业者2.5%,可是100年之后,便是1920年,已由2.5%加至24.9%了,英国在商业与交通业中谋生的人有22.4%,澳大利亚有24.5%,德国有16.5%,法国有15.8%。那些都市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国人在这种职业中谋生的便较少,如印度人在商业与交通业中的,只有6.9%,保加利亚只有4%,俄国只有3.7%。【98】商人的地位,在都市中尤为重要。试以纽约1920年的统计为例。1920年,纽约有职业的人,在253万左右。其中以在工业中谋生的为最多,占全体37.6%,商业次之,占全体31.4%。假如商业加上交通业,便占全体40.9%了。【99】

我们现在先要问为什么近代的商业,较以前为发达,然后再问为什么商业要集中于都市。近代商业的发达,其最要紧的关键,便是交通业的进步。近代的交通,如与以前的比较,有两点是大不同的。第一,近代的交通,速度比以前为快。关于此点,哈特教授(hornell hart)曾给我们一些很好的统计。他说,在新石器时代以前,人类还没有知道利用马的时候,交通最速的工具,还是人类自己的两条腿。世界上一英里赛跑最快的记录,是4分6秒。依照这种速度,人类每点钟可跑14.6英里。但步行最速的记录,一点钟不过9.4英里。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以前,交通的速度,每点钟不过自5英里至15英里。自从马类成为家畜之后,交通大有进步。根据1922年的记录,马在疾驰的时候,一点钟可行30.9英里,但如飞奔,一点钟便可行37.8英里。自从新石器时代起,至1825年火车的发明为止,马的速度,没有一样东西可以超过。1825年,火车初用的时候,一点钟不过行15英里,但是4年之后,火车的速度,已经达到一点钟44英里,超过骏马的速度了。此后火车的速度还有进步,20世纪开始的时候已经达到一点钟走120英里的成绩了。这个记录,后来又给汽车所打破。汽车在1895年初发明的时候,不过走14.7英里一点钟,与1825年的火车速度相仿佛。但是他的进步很快,1910年,便已超过火车的速度,走131英里一点钟。1931年的速度,是245英里一点钟。但是最快的汽车,还不如最快的飞机。飞机是20世纪的产品,在1905年,速度只有33英里一点钟。1929年,已能行358英里一点钟。他的前程,还是未可限量。据专家的估计,将来飞机的速度,也许一点钟可行500至1000英里呢。【100】

交通速度的加增,使商业也起了革命。以前的交易,只限于易于保存的货物,现在交通便利,所以那些容易腐败的货物,如菜蔬,如水果,如鲜花,如兽肉,也可以做交易的对象了。贮藏方法的改良,使这些容易腐败的货物,更可以从容地流入市场。近代商业的发展,这些货物的加入,要负一部分责任。

近代的交通,还有一个特点,便是运价较以前为廉。关于此点,我们也可以举一些统计来证明。从前中国铁道部的顾问贝克耳(j. e. baker)曾替我们算过:

中国的铁路在军人没有干涉路政之前,取价是很廉的,每运1吨货物行1启罗米突,只要1分5厘钱。当然,如运比较贵重的东西,价目是要高些,但运不很值钱的东西,价目还要便宜。在有些路线上,运某种货物,只要5厘钱,便可运1吨,行1启罗米突。假如用担夫运,或者用大车运,价目每看天气的好坏,路的平坦与否,及路上危险性之大小,而有高下之不同。大约运1吨货物,行1启罗米突运价总在1角5分至5角之间。平均起来,我们敢说大车的运费,高于火车约10倍;担夫的运费,高于火车约20倍至30倍。【101】

瓦克(g. m. walker)对于这个问题,也有类似的见解,他说:

中国一个挑担的,挑80磅的东西,一天可走25英里,工资是1角大洋。照这种价目计算,运1吨货物行1英里,要1角1分钱,两个人用一架江北车,可以载重350磅至400磅,一天走18英里至20英里。他们的工资,是2角6分。计算起来,运1吨货物行1英里,需洋8分。骆驼或者别种驮货的兽,运价也许要便宜一点。我们可以拿这种情形,来与美国的运价比较一下。美国的大铁路公司,譬如圣保罗铁路,运货1吨行1英里,平均只取费6厘半。纽约线与本薛维尼亚线,运货1吨行1英里,只要6厘钱。美国铁路的平均运费,运1吨货物行1英里,约在1分以下,有些铁路,运价还不到3厘。【102】

机械运输与筋肉运输,代价的一贵一践,于此可见。在筋肉运输的时代,因为运价太昂,所以交易的商品,特别是要运往远地的商品,一定具有一种特性,便是占的面积小,物轻而价昂。笨重的东西,不能运往别处出售,因为这种货物,加上运费,没有人可以买得起。在现在这种机械运输的时代便不同了,运价既然这样便宜,所以笨重的货物,如五谷,如煤铁,也都成为国际贸易的商品了。近代商业的发展,这些货物的大量加入,也要负一大部分责任。

交通的速度加增及运费减低,不但使以前不大成为商品的东西,现在也成为商品了,同时他还使这些交通方便的地方,分工合作的程度加增。在许多农业的社会里,因为通行的是筋肉运输,所以一个村子的人,对于日用的一切货物,大部分都由自己供给,小部分才由市场中购买。譬如一个农夫,他所种植的东西,样色是很多的,以满足他各方面的需要。他种玉米,同时也种小麦,他种豆,同时也种菜子。他不能只种玉米,同时向他人购进小麦。因为他的玉米,假如挑到四五十英里以外出售,运价加到货价上面,便没有人买得起那样贵的玉米。同时他与其向几十英里以外的人买小麦,不如还是自己种较为便宜。在这种情形之下,大部分的分工,都是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而起的分工。分工合作的范围,比较的也很狭窄,只有住在几十里之内的人,才可收分工合作之效。在机械运输之下,情形便大不然了。因为交通的方便,所以分工的程度就趋越细。种小米的人,可以不种小麦,种菜蔬的人,可以不种豆子。他可以把自己的盈余售出,以所得的钱,来买别人的盈余。这样,他可以专攻一业,在精力上最为经济。可是货物流通的数量,也因分工细密而加增了。近代商业的发展,这又是一个原因。【103】

我们已经知道近代商业发展的原因了。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再问,为什么这些商业,要集中于都市?在都市没有发达之前,无论哪一个国家,不是都有许多市镇么?这些商业,为什么不分散于许多市镇中,而要集中于少数都市呢?市镇经济,为什么要转变为都市经济呢?理由是很多的,但我们可以提出下列数点。第一,商业集中于都市,从堆存货物的立场看去,是很经济的。现在的人,对于货物有三种需要,便是质要好,量要多,样色要有变化。把这些货物分存于各个市镇中,需要堆栈是很多的,堆栈的建筑费及保存费,加起来一定大有可观。但是把这些货物堆存于都市中,便不必建筑许多小堆栈,只要建筑少数的大堆栈,雇用少数的看管人便行了,这是第一层经济。第二,假如各项商业都分在市镇中举行,那么,铁路、汽车路、运河等等交通的组织,一定要采取棋盘式。反是,假如集中于都市,交通的组织,便可采蛛网式。从工程一方面看来,自然是蛛网式较为经济。第三,假如商业分散于市镇中,那么剩余的资本,也一定是分散于各市镇中。这些资本,分开便没有什么很大的用处,但如聚于一大都市中,成一巨数,便有很多的用处了。这是从经济方面着想,论商业何以要集中于都市。【104】此外我们从地理方面着想,我们便可看出近代商业的举行,一定要在一个环境适宜的地点,而这种环境适宜的地点,并不很多。譬如近代的国际贸易,多以轮船为媒介。大轮船的行驶,有时需要40尺深的港道,而这种港道,并非沿海岸都可找到。在美国的东部,只有纽约够得上这个资格。所以欧洲与美国的贸易,不得不假道纽约。又如美国中部的货物,运往国外出售,在铁路没有发明之先,水运自然较陆运为廉。只有纽约,有一天然的赫得孙河,与人工造成的伊利运河相连,由伊利运河通大湖,再由大湖通美国的中部,有一条不断的水道。别个沿大西洋的都市,未尝不想造一条运河,使内地与他们自己的海港相连,但是中间有一座大山为阻,沿山找不到一个适当的溪谷,把运河穿过去。因此美国内地的货物,多由纽约出口。商业的集中纽约,真是环境逼之使然。【105】中国的上海,处境与纽约相似。外国来的轮船,所运的货物,如行销于扬子江流域,非在上海卸货不可,因为中国的中部海岸,只有上海的港道,可以容得下较大的轮船,别处都没有30尺深的港道。而且在上海卸货,便可换长江轮船,运往扬子江各埠。假如在宁波、杭州等处卸货,便没有这样的方便了。所以上海的繁盛,是有他的地理背景的。扬子江流域的国际贸易,真有非集中于上海不可之势。别处即使有与上海争雄的志愿,但因天生没有适当的地理环境,只好对上海甘拜下风了。

我们既已知道近代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加多,而商人及商业,又多集中于都市,我们便可以说,近代的商业发展,是都市化的第三个重要原因了。

(四)

以上提到的三种原因,农业的改良,工业的革命,商业的发展,乃是近代都市化的主要原因。此外次要的原因还多,如政治的原因,文化的原因,娱乐的原因等。我们只须把他们提出来,不必细细讨论。

最后,假如我们由这次讨论,得到一个教训,那便是:一个国家里面,乡村与都市的人口分配,一定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然后国家可以富强,人民的生活程度可以提高。这个适当的比例,是不容易定的,我们都要承认。但如以中国与欧洲各国相比较,中国乡村的人口太多,而都市的人口太少,乃是不能不认的事。中国的穷,中国人的贫与弱,这种不合式的人口分配,要负一大部分的责任。中国今日,需要更深的都市化,乃是想提高中国生活程度的人,所一致承认的。如欲达到此点,并无别条新奇的路,只有步先进国的后尘,改良我国的农业,提倡新式的工业,发展机械的运输,供给贸易的便利,行之数十年,中国自然也有像德国或美国那样都市化的一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