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五行连环
[一]
我们先看后天八卦各宫的五行生克特征。
[图,后天五行连环相生破缺图]
后天八卦的五行连环相生对称破缺图,我们可以看出,从震三宫起,五行按顺时针方向连环相生,即:“震巽木”生→“离火”生→“坤土”生→“兑乾金”生→“坎水”。但到了艮八宫。连环相生的圆环就破缺了,顺时针五行相生变成了逆时针相克,即:“震木”克→“艮土”克→“坎水”。
如果我们把洛书数字所属的五行替换成河图数所属之五行,则先天八卦之五行则呈另一种破缺之图象。
[图,先天五行连环相克破缺图]
图注:前文中把先天八卦与河图数归入同一种手征性范畴的,故洛书数改配河图数所属五行后,是等价于先天八卦的,故先天五行是逆时针方向连环相克旋转,为阳手征;而后天五行是顺时针方向连环相生旋转,为阴手征;即便是破缺之奇点处的生克也遵循同一规律。这也正好体现了先后天手征性逻辑的对待相反性。
显然,上图从“一宫”起,逆时针方向依次相克--即:“一六宫水”克→“二七宫火”克→“四九宫金”克→“三八宫木”。相克环流到八宫之后,逆时针相克环破缺了,变成了顺时针的“一宫水”克→“八宫木”了。
不仅如此,后天八卦的对待之宫,其中有三组对待之宫皆为五行相克,但唯有“二、八宫”的是五行比和;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先天八卦的“二、八宫”俱为木〔即震、巽木〕,而后天八卦的二八宫俱为土〔即坤、艮土〕;若先天并入后天则“木土同体”〔即“木遁于土”〕。
[二]
现在,我们把前面两种五行生克连环圈合绘在一起来研究,就会对遁甲术实质上是一种“补圆术”的论点更有所领悟。
图,先天五行与后天五行的生克互补图
图注:在先后天五行生克合图中,我们如果把两种对待的逻辑系统的奇点──“八宫”所类的五行进行互易操作〔相当于把先天奇点并入后天〕,于是奇性消失,先后天都各自恢复了完美的对称性──五行生克环流“补圆”了。
在图■中,我们是把二者当成是平等的逻辑体系来分析的。而在天地雷图的遁甲术中,则是站在优选手征性逻辑〔即后天八卦〕角度来完成补园工程的。
第二节 蝴蝶效应
[一]
我们对前文中震卦反相纳干支可能还有困惑--即,震卦能不能不反相纳干支?对此,我们可以按天地雷图来进行震卦不反相的纳支,再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就能发现新问题。
震卦不反相,而震三宫无阳支,故逆行一宫取寅木。我们可按反相与不反相两种方法纳支作下图以进行比较:
[图,两种纳支法对比图]
图注:1左图为震卦不反相“纳支法”;右图为震卦反相纳支图。图中被纳的地支用“●”圈起。显然,左图没有明显的对称性,而右图则以“子”为中心形成一种放射状的对称关系。2奇点的搅动可以引起系统的巨变,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被称之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3八宫的寅木与二宫的未土被连纳了两次。
[二]
[待续……]
第三节 时空转换
[一]
所谓奇点,是一个物理定律在该处失效的“那一点”。
杰里米·伯恩斯坦曾指出:“奇点十分寻常地意味着的是……一些定律正在被外推到到它们不再适用的场所。”
在宇宙大爆炸学说里,宇宙的原初状态即时空和物质创生的最密集凝缩之点,被称为宇宙创生的奇点。在现今所发现的宇宙时空的特异现象──黑洞里,据认为其中亦有奇性发生。黑洞的中心是奇点之所在。
艾略物·弗里蒙物──史密斯说,有“那么一点或一条线。在那儿,所有的事物,所有质量,所有信息,都无限地压紧、熔化,而且阻塞了。或者,都被弄得彻底地混乱了。正是由于奇点的本性,关于‘原因’、‘时间’、‘混乱’等等的定义,连同可以辨识的自然法则,都不再具有意义。”
奇点所对应的黑洞曾被当作是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理论结果。
史瓦西在爱因斯坦著名的e=mc2方程中发现了一个解,方程解明确指出质量可使空间弯曲的曲率在某有限半径处变得无限大,因此空间把自身的某个区域封闭起来,切割了它跟外部宇宙的联系。
后来对爱因斯坦的方程式的奇异性进行研究,得出更惊人的结论,爱氏方程有两种解,而非单一的一种解。其中的一种解表示空间曲率在一个极大密度下同另一种解相连通,反之亦然。
[图,时空隧道图]
图注:有的科学家指出,“时空隧道”有超光速的信号传递,这在相对论中又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一来,爱氏方程导出了一个二律背反的佯谬。但是,作者认为,可以存在某种信息超光速传递,而又不破坏因果关系,这种信息作者称之为“类量”。
空间通过极大曲率形成一个通向另一个空间的管道,用现在常用的说法则叫“时空桥”或曰“时空隧道”。后来又证明,时空桥并不一定非导致通向其他宇宙不可,但可能把我们宇宙中很远的两个时空区域连接起来。如果有飞船通过时空桥作星际航行,其间从a地到b地似乎无需时间。
[二]
“时空桥”如果变换到易学中就是先后天逻辑的相互转换现象。
的确,在任何一种手征性逻辑中,都有奇异性。如后天八卦的奇异性就在震卦上。一切纳爻规则在震卦上都不被遵守,它是一致性逻辑的盲点。
但是,奇异性在本书中不一定指奇点震卦。本书中的奇点有两个,一个是震卦属先天,一个是艮卦属后天。即后天八卦有两个奇点,一个是本逻辑系统的艮卦,一个是来自外界逻辑的先天震卦。为了便于论述,我们可以称后天的震三宫为“太乙震宫”,艮八宫为“甲戊艮宫”。
后天八卦的奇点在震三宫震卦上,是因为它是先天八卦的逻辑奇点。当太乙震宫和甲戊艮宫同体时,就形成所谓的时空桥,正如图3.6中所描绘的一样。
从信息论或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后天八卦的对称性破缺在艮卦,艮卦处似乎有信息或能量从此口输入或输出,故奇门遁甲称艮八宫为生门;《易经》也曾指出:“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故曰成言乎艮”、“终万物始万物莫盛乎艮”。所谓“始终”即“产生、终止”或“开始、结束”之意,这同信息或能量的输入输出概念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后天八卦的运动环流,由于艮宫这一破缺,显然已不是自洽、自足的运动了,而对这种运动破缺的唯一修补手段就是遁甲术,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有论述。但遁甲修补术本身的运动规则并不在后天八卦的逻辑之内,是由后天八卦不明其来意的先天震卦的规则所给出的。
震卦规则之所以不同于后天,是因为它的逻辑是先天八卦给出的,它是先天的奇点,是先天八卦信息与能量进入后天八卦的输入输出口。艮卦是后天八卦的奇点,是后天八卦本身信息与能量的输入输出口,甲戊同体或曰甲遁入戊后,两个奇点相通,成了先后天逻辑相互转换交流的通道,这种关系正如上面所绘的时空桥图一样。在此,我们顺便指出:在不同时空区域看待“桥”之形态,也正好是相反的,故“震”卦翻覆之象是“艮”卦,反之亦然。
第四节 开闭盲点
[一]
在根据天地雷图遁甲以后形成的超对称系统里,太乙震三宫和甲戊艮八宫都是奇点。为了区分它们,我们可以称震三宫为太乙奇点,称艮八宫为甲戊奇点。有时,如果需要,奇点一词可由盲点来替代,其中太乙奇点为闭盲点。甲戊奇点为开盲点。〔按:这是站在后天逻辑范畴内定义的〕。
一闭一开两种奇点性质,前文中对人眼的分析中,我们已有初步的了解。可为什么在系统中会出现两种盲点呢?分析这个问题相当费力。我们虽然已尽可能地用清晰的手法去描述它,可混淆肯定还是存在。读者最有可能不明白的就是本书为什么有些情况下只讨论太乙奇点,而对于甲戊奇点则好像是避而不谈。
本小节打算针对这一疑难,重新换一个思路来回答。
既然我们已知一切自然系统都是--或者说应当是遁甲系统。那么,进一步还可以这样认为,在一切自然系统中根本不存在什么“先天与后天相互并入”的现象;在任何一个具体事物中本来就是两种对待逻辑共存的,无须我们再去“遁甲”。
奇点的双重性之所以极难理解,有两个原因作障碍:
其一、我们认为后天的奇点在后天的艮八宫,而先天的奇点则在先天的震八宫。但由于我们的优选逻辑是后天逻辑,震卦先天在四宫而后天在三宫,故先天的奇点跑到了后天正东方的震三宫,并且由于遁甲系统建立的需要〔也就是先天并入后天的需要〕震奇点〔太乙奇点〕优先于艮奇点〔甲戊奇点〕,所以纳甲时以震卦为统摄。这一处理从逻辑上来说并没有错。但我们要知道,自然事物的真实面貌本来就是遁甲系统,并非人为地进行遁甲〔指震卦颠倒反相〕以后才成为遁甲系统的。
换言之,在自然事物中本来就具有两个奇点互作补充〔正如人眼中本来就有黄斑区和视神经盘互作补充〕。我们在分别讨论先后天八卦时,说它们各自只有一个奇点,这是有边逻辑本身带来的缺陷;我们在后天八卦纳甲时讨论先天奇点震卦最多,也是由于对逻辑进行解释的需要。
其二、当我们没有先入为主之见的时候、在不分别不归类的情况下,那么,此物即此物,彼物即彼物,破缺的圆即破缺的圆,形式与内容绝对地吻合统一。比如,如果我们把某一破缺的圆称之为“a”,那么,在不比较的情况下,“a”物体就只是“a”物体,而不是什么破缺的“a”物体--形式与内容绝对地吻合统一。
[二]
虽然“自然本体”无优先逻辑存在,但我们若要分析系统的变化时还是离不开逻辑;因为分析需要比较,欲比较就得有逻辑,故我们分析系统的变化时还是要以作基础。
在“开闭盲点”中,“闭盲点”才是系统变化的决定点。
比如,我们有一个自然景象的大离散系,内部包括有八个子离散系,它们是:天空、大地、高山、沼泽、流水、长风、阳光、雷霆。显然,此八个子离散系可由一个更高的母离散系来统一,即“自然景象系统”。由于“自然景象”是一个有机总体,从逻辑的角度看,必然有一个类象的一致性逻辑起始点。于是问题就出来了,“自然景象”系统的“类的性质”是由谁决定的?我们可以认为是太乙奇点即震卦给出的;我们规定震卦类雷,则其余七种类象则由此推衍而出。
而甲戊盲点则不同,它由于是“开盲点”,是同外界信息联系的出入口,如果有外界刺激导致艮卦的类象层次改变,那么整体也会同时作出反响,以适应这种改变。比如说,各地的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我们的行踪一变则自然景观亦随之而变。显然,这两种反应是本质不同的变化。
太乙奇点与甲戊奇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太乙奇点的变化是自为的变化,无因可求;而甲戊奇点的变化是外界刺激所引起的,是“他律的变化”。故闭盲点即太乙奇点是系统本质变化的决定点。
[三]
如何理解这种“自为变化”与“他律变化”?我们可以用更具体的事物──人眼来比较这两种变化的异同,将会发现更深刻的道理。
我们可以把人眼的视神经盘〔即感光盲点〕看成是太乙奇点,即闭盲点;把眼底中央凹即感光最敏感的黄斑区看成是甲戊盲点,为开盲点。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之所以称奇点为盲点是因为在此二处的变化我们不可知〔也可称不可由逻辑推出〕,一个是内在自发的变化,另一个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变化。
闭盲点即视神经盘是人眼的“能见区”,人眼能接收并引起反应的光波频段由它决定;开盲点即黄斑区是人眼的“所见区”,具体所见的光波信号由此接收。由于“连山”的作用,能见功能与所见功能是等价的。开盲点接收信息,传到闭盲点,闭盲点就“看见”了外物。
但是,解剖学告诉我们,闭盲点即视神经盘仅仅是神经信号传递装置,它必须把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觉功能定位区后人才可以视物。显而易见,大脑视觉功能定位区也可能是一个遁甲系统,而且是高于人眼的另一个层次的离散系,大脑视觉功能定位区也有自己的开盲点和闭盲点;这时大脑视觉功能定位区的开盲点〔它还是人眼的闭盲点〕也接收相对于自己的外界刺激,它也会通过自己的闭盲点传递到整个大脑感知的“开闭盲点”区域,这样层层相摄,以至于无限扩大传递链,将会追溯到整个的特定时空片断的整个宇宙,使传递链回到了外界物体本身。也就是说,你所见的外界物体与你的能见区自我相关、自我缠绕;外界物体的变化,也就是能见区的变化,或反过来说,能见区的变化也就是外界物体的变化。
可是,按照常识来说,我们却是以为是外界事物的变化导致了所见区的变化,并由所见区的变化导致了能见区的变化。而上面的控制论则表明,外界物体的变化是你人眼能见区的自发变化,也就是说你的能见区的自发变化导致外界事物的变化,或者说是能见区的自发变化导致所见区的变化,而非所见区的被动变化导致能见区的变化。它表明,你所看见的正是你想看见的;能见与所见是同时运动的,也是同外界事物同时变化的〔太乙奇点的自发变化与甲戊盲点的被动变化是同时间的、同内容的,这由同在性关系也可推出,详见《金花左道》〕。
人眼的能所之见的同在性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我们可以认为,五官所感知的东西虽然都是频率〔如声波频率、光谱频率,故从更彻底的意义上讲,五官所触皆为频率〕,但就算是相同的频率导致五官所感知的主观感觉也是各自不同的,因为五官各自的太乙奇点所规定的质〔即特定离散系的质〕是不同的。
第五节 象外之象
[一]
在天地雷图中,共有三个互变同构映射体,即:天干盘、地支盘、八卦盘。其中的“八卦盘”可借遁甲原理形成一种新的卦图--即太乙八卦图。见图。
[图,太乙八卦图]
图注:在地理中,“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有一个夹角,我们认为,“八卦错位”之理是这类现象是的数理描述〔与此理相关的“夹角”现象其实还存在很多,在此不提〕。
此图之所以称之为“太乙八卦图”,是因为此图“八卦移位错动”之理也就是前文中“太乙进宫之理”的引伸。此图之象反映的是在纯粹的后天八卦中呈现“先后天合并之象”。实际上,此“太乙八卦图”在各种三式之书中早有记载,如《奇门五总龟》、《太乙金镜式经》,不过它们对此图的解释很牵强,但也有可能是故意不讲清楚。现选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解释转录如下:
西晋郭璞在《太乙灵曜经》中曰:“地缺东南,九宫数多者,无出于九,故差九以填之”。
东晋乐产曰:“太乙经天道明人事,王候得之,以一统天下,故差一宫以就乾。”〔按:乾者,乾卦也。其意是把乾卦配在第一宫。〕
唐王希明曰:“太乙统人事而知未来之道,故圣人特差一宫以明先知之义。”
在《太乙神数》中曰:“太乙者,极也;乙者,数之始也。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引一函三,以乾为首。”
在《奇门五总龟》曰:“昔黄帝命风后作太乙、雷公或九宫法,以灵龟洛书之数,而错一位……。”〔按:风后者,实则指“巽风”之后也;“风之后”即为“雷公”,即为“太乙”。〕
……
各类附会之解释举不胜举,皆因不明原始之故。
太乙八卦图之所以能合并先后天逻辑,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此图来自于“太乙进位之理”;其二、太乙八卦有先天震巽易位之象,但其所在之“宫数”却是后天之数。见图。
[图]
图注:洛书二八移位后,洛书数“一、二、三、四”与阳卦相配;洛书数“六、七、八、九”与阴卦相配。此中奥妙,我们参见《风雷激荡·变自外来》一章就会领悟。
太乙八卦图如果发生“对称性自发破缺”事件,那么,此图可以“一变为八、八变为六十四……”,它的变化标准我们可以由“震卦”得出:
巽卦与震卦比较为三爻全变,故巽卦可以看作是震卦三爻全变而显现出来的卦象。以下类推;
坤卦与震卦作比较为第一爻变;
兑卦与震卦作比较为第二爻变;
乾卦与震卦作比较为第二、三爻变;
坎卦与震卦作比较为一、二爻变;
艮卦与震卦作比较为一、三爻变;
离卦与震卦作比较为第三爻变;
震卦与震卦作比较为不变爻。
我们再把这个具体的爻变规则抽象出来,使之普适化,即能针对所有的卦有效,於是又有下例规则--紫微变象法,即:
规则一、初爻动变则化坤;
规则二、二爻动变则化兑;
规则三、三爻动变则化离;
规则四、一二爻动变化坎;
规则五、一三爻动变化艮;
规则六、三爻皆动变化巽;
规则七、三爻不动变化震;
规则八、二三皆动变化乾。
之所以可以把震卦变爻的方法普适化,是因为震卦是太乙奇点,该奇点具备浓缩所有信息的功能,也就是说,所有的卦都是太乙奇点所幻变出来的。明白紫微象变法的理义後,我们就以每一个单独的太乙八卦为象变中心进行变象操作,即成图■。
[图,紫微变象图]
图注:1紫微变象本质就是把此自指系统进行中心破缺处理,以形成八种不同的运用格局。事实上,四柱运算中也存在与此类似的手法,即,四柱中的地支化干、大运排列、命元定位等等,都是破缺自指系统的手法。2紫微变象图,我们可以用在风水术中,具体方法见《风水原理》一书。3凡不能变其自身者,我们只能以“中”名之。
既然我们可以用“太乙进位”来构造新的遁甲图式,那么,我们就还可以用“甲退位于戊土”来构造另一种遁甲图式,此二者一进一退,但理本一致。新的遁甲图式见图■。
[图,紫白遁甲图]
图注:1“紫白遁甲图”的遁甲结构是以“数”为主体,而“太乙八卦”的遁甲结构是以象为主体。2洛书数反相偏转一格,其中“数”的结构就出现了对称形式--如果各类遁甲图没有出现新的对称形式,那么,此遁甲图肯定会是错误的。
紫白遁甲图可以“相变”成九种等价形式,即成图■。
[图, 紫白遁甲相变图]
后天八卦可直呈“先后天合并之象”,那么与后天八卦同构的地支也应如此,因此图与太乙八卦图之理类似,故可称之为“太乙地支图”。
[图,太乙地支图]
图注:1图3.12.1中的“亥、子、丑、寅、卯、辰”位于太乙八卦图的四阳宫;“巳、午、未、申、酉、戌”位于“太乙八卦图”的四阴宫,这是偏重五行阴阳的遁甲图。此图可以解释在四柱命理中为何“巳亥为阳”而“子午为阴”等现象,我们后文中会重新解释它们潜藏的奥秘。2图3.12.2中地支关系却偏重于数理,它的数理含义我们将在后文的“六十甲子纳音”中得到运用。
遁甲结构并不是只有上面例举的这几种;事实上根据不同需要以及不同的具体环境,我们还能发明的遁甲结构,比如,后文中的“六十甲子飞宫”遁甲结构〔我们可以在里面发现新的对称结构存在〕,它也是一种。故大家在文后还会看到这类形式的各种变体,并且每一种纯数理上的超对称性结构形式的研究,都将有可能在今后的自然现象中发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