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造至深之理者虽居浊世。与净土何以异哉。故此卷载至深之理名净浊如一。然亦不可恃此而不修净土之业。恐易涉于空谈。又若参禅者之弊故也。

情说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为善。灭情为圣。甘其饮食。美其衣服。大其居处。若此之类是谓养情。饮食若流。衣服尽饰。居处无厌。若此之类是谓纵情。犯之不校。触之不怒。伤之不怨。是谓折情。犯之触之伤之。如空反生怜悯愚痴之心是谓灭情。悟此理则心地常净。如在净土矣。

即是空说

佛言。受即是空。受谓受苦受乐及一切受用也。如食列数味。放箸即空。出多驺从既到即空。终日游观。既归即空。又如为善。事既毕。其勤劳即空。而善业俱在。为恶。事既毕。其快意即空。而恶业俱在。若深悟此理。则食可菲薄。无过用杀害之冤债。出可随分。无劳心苦人之烦恼。游观可息。无放荡废事之愆尤。善根可勉为。无懈怠因循之失。恶可力戒。无恣纵怨仇之罪。予喜得此理。故欲与人共之(及一切受用。即所谓不苦不乐受者是也)。

六根说

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之耳。沉檀脑麝只为两窍之鼻。食前方丈只为三寸之舌。妙丽娇娆只为臭腐之身。随顺迎逢只为狂荡之意。若能识破此理。便是无烦恼快乐之人。佛言。众生无始以来认贼为子。自劫家宝。谓惑六根之贼。而丧真性也。孟子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盖不惑于此矣。有氵㸒女得道。文殊问云。如何不嗔。答云。见一切众生不生。又问。如何见十八界。答云。如见劫火烧诸世界。妙哉言乎。盖谓一切众生本来无有。唯因妄想中生。又何嗔之有。十八界谓六根六尘六识。因有此种种故。生无量事。造无量恶。是故如劫火烧诸世界。若悟此理。虽未生净土。已如生净土矣。

真性说

金刚经二十七段。其大意不过言真性皆无所有如虚空。然此虚空谓之顽空。顽空者真无所有。而真性虽如虚空。而其中则有。故曰真空不空。顽空则可以作。可以坏。若此地。实掘去一尺土则有一尺空。掘去一丈土则有一丈空。是顽空可以作也。若此器本空。以物置之则实矣。此室本空。以物置之亦实矣。是顽空可以坏也。若真性之空。则不可作不可坏。本来含虚空世界。乌可作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未尝变动。乌可坏乎。真性中俱无所有。无得而比。故不得已而以顽空比之。是般若心经云。是诸法空相。谓诸法皆空之相乃真性也。继之以空中无色以至无智亦无得。谓真性中皆无所有。如顽空中皆无所有也。既皆无所有。然有一切众生者。乃真性中所现之妄缘耳。大概言之。真性如镜。一切有生者如影。是真性中所现之影也。影有去来。而镜常自。若众生有生灭。而真性常自若。生灭既除。真性乃现。盖生灭者妄也。真性者真也。故楞严经云。诸妄消亡不真。何待此性。上自诸佛下至蠢动含灵。初无有异。其异皆妄也。

心乃妄想说

楞严经第一卷。佛与阿难七次论心。终之以寻常。所谓心者乃妄想耳。非真心也。真心即性也。圆觉经谓。众生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是寻常所谓心者乃六种尘缘之影耳。谓此心本无。唯因外有六种尘缘故。内现此心。若外因有色。内则起爱色之心。外因有声。内则起爱声之心。外因有香味触法。内则起爱香味触法之心。盖真性如镜。六种尘缘如形。此心如影。若外无此六尘。则内亦无此心矣此心岂不为六种尘缘之影乎。形来则影现。形去则影灭。而性镜则常自若。故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三心皆谓妄想心也。故有过去现在未来。若真心则无始以来未尝变动。乌有过去未来现在乎。不可得者谓无也。若饥而思食。得食则此心过去矣。正食而知味乃现在心。未思食则此心未有。故为未来心。此三心皆随时坏灭。故云不可得。

五蕴皆空说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谓色受想行识也。色谓色身。受谓受用。想谓思想。行谓所行。识谓辨识。此五者蕴积不散。以壅蔽真性。故谓之蕴。又谓之五阴。谓阴暗真性也。色身终归于坏。受用随时即过。色受岂不空乎。且如思想一物。既得之则无想矣。想岂不空乎。所行之事回首尚如梦幻。行岂不空乎。识尽千种事物。再生不复能识。识岂不空乎。一切苦厄皆从五者生。若能照见色身为空。则不泥于色身而畏死亡。是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受用为空。则不泥于受用而贪奉养。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思想为空。则不泥于思想。而意乃无所著。又度过此一种苦厄。照见所行为空。则不泥于所行。而可以息迹。是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辨识为空。则不泥于辨识。而可以坐忘。是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故照见五蕴皆空。则度过一切苦厄。此五者皆不是真实。乃真性中所现之妄缘也。若六根六尘六识十二缘四谛。皆此类也。

废心用形说

列子谓。孔子废心而用形。谓心已不养于物而废之矣。唯用形以应物。予深爱此语。故虽劳苦憔悴而不以为失意。荣华奉养而不以为得意。盖心不著于物也。因念菩萨了生死。乃托生于一切众生中以设教化者。以心不著于物。唯用形以应之耳。然则孔子于此菩萨之徒也。

用形骸说

天人礼枯骨偈云。汝是前生我。我今天眼开。宝衣随念至。玉食自然来。谢汝昔勤苦。令吾今快哉。散华时再拜。人世莫惊猜。又饿鬼鞭死尸偈云。因这臭皮囊。波波劫劫忙。只知贪快乐。不肯暂回光。自业锱铢少。黄泉岁月长。真须痛棒打。此恨猝难忘。此言化俗则可以为诚然则不可。何则人神托于形骸之中。所以用形骸者皆神也。譬如匠人用斧斤。用之而善则为善器械。用之而不善则为恶器械。故为天人者前世善用形骸者也。为饿鬼者前世不善用形骸者也。其得其失皆在当时。及其受报而鞭之亦何益。

齐生死说

想右脚大指肿烂流恶水。渐渐至胫至膝至腰。左脚亦如此渐渐烂。过腰上至腹至胸以至颈顶。尽皆烂了唯有白骨。次分明历历观看。白骨一一尽见。静心观看。良久乃思看。白骨者是谁白骨是谁。是知。身体与我常为二物矣。又渐渐离白骨观看。先离一丈。以至五丈十丈乃至百丈千丈。是知。白骨与我了不相干也。常作此想。则我与形骸本为二物。我暂住于形骸中。岂可谓此形骸终久不坏而我常住其中。如此便可济生死矣。况我去此则往净土乎。日日作此想。更别有所得。如人饮水冷热自知。不假于言传也。

我说

我之所在不可以无我。无我则逐物矣。理之所在不可以有我。有我则蔽理矣。孔子无我菩萨无我相能至于此。则与虚空等矣。岂复有净浊之辨乎。但恐不易到耳。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此卷后附周大资刘侍制大慧杲禅师题跋三段)

龙舒王虚中学力深至。所解六经语孟老庄要为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字其用志勤矣。一旦弃去专修西方之教。作净土文。精粗浅深且有条理。以是印施有缘奔走于江浙诸郡。又将亲往建安刊版于鬻书肆中。汲汲然若不可一日缓者。我闻。无量寿经。众生闻是佛名。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不退转者。梵语谓之阿惟越致。法华经谓弥勒菩萨所得报地也。一念往生便同弥勒。佛语不虚。应皆信受。

绍兴壬午闰四月七日 唯心居士荆溪周葵跋

状元刘侍制跋

昔六祖与韦史君说西方相状。其言甚简。其旨甚明。既无间于东西。何相状之可述。及观王虚中净土文。何其谆谆也。盖闻。法无顿渐。根有利钝。六祖为上智说第一义。故移西于东。在刹那间。言下便领。不容拟议。虚中将以开悟下根。泛为是论。惟西方之归。故汲汲于刊行。而恐行之不广。其爱人之心可谓勤且切矣。有能因虚中之文而悟入者。岂不为鱼兔筌蹄乎。

绍兴壬午六月六日 木讷翁刘章书

妙喜老人跋

龙舒王虚中日休博览群书之余。留心佛乘。以利人为己任。真火中莲也。佛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予嘉其志。为题其后。若见自性之阿弥。即了唯心之净土。未能如是。则虚中为此文功不唐捐矣。

庚辰八月二十日。书于刘景文懒窠云。双径妙喜宗杲 跋。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