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十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天主教在文化上的贡献

谁都承认中国固有的文化,向来专注重在形而上方面的;初期天主教教士们,他们在宣扬基督教道之外,并介绍西洋的科学进来,基督教便做了中西文化接触的介绍人。很显然的事实,自中西文化接触以后,不但使固有的伦理思想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感觉到物质文明的落后,有迎头接受科学的必要。安常习素的中国,将一变而为革命进取的中国,推本溯源,天主教教士的介绍功勋,是不容抹煞的。现在先把那些耶稣会士的著述,作一个概括的介绍,然后来看一看从他们的著作所发生的影响。

在清初的时候,曾有韩霖、张赓著过《圣教信证》一书,其附录则历叙当时教士们的著作。继有费赖之(louis pfister)以十余年的收集,编纂《耶稣会士之传记及书录》一书,自1868至1875年撰成于上海。其自序中有云:

吾人现在刊行之书,并非完全新作。先有进士韩霖、张赓二人,曾用汉文撰有《圣教信证》。序题顺治丁亥,适当西历之1647年。其书之旨趣,乃在证明基督教之真实,而传教者之离其祖国,并非为欺骗华人而来也。……吾人之目的,即在尽吾人之所能,补足此种缺陷,遗者补之,阙者续之,止于旧耶稣会最后会士之死,而于各人之传记书录,务求完备。

其书中所辑录的教士传记,约有五百人,中有华籍者七十人,篇帙之巨大,殆数倍于韩、张氏所作。兹经冯承钧氏节译为汉文;当时比较著名的教士,其著作与重要事迹,略具梗概。

费书原序中,把当时诸传教士的事业,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时代,始1580年,终1672年,约一世纪间,为不少汉文著述撰刻之时代。在此开始时代,必须驳斥偶像崇拜,说明真正教旨。……顾欲得君主之保护,须用学术方法而获取之。由是最初传教师撰有数学、天文、物理之书甚多,与所撰关于宗教及辩论之书相等,或且过之。

第二时代,始1672年,终雍正(1736)初年,是为北京及诸行省法国传教会产生发展之时代。中国礼仪问题在是时辩争甚烈,时常超过限度,后在本笃十四世(benedict xiv)时始完全解决。此种刺激问题发生曾有不少文字;传教信札即在此时代开始刊布。……科学在是时仍在培植。

此后则为第三时代,这时代教会在蒙难牺牲之中,而非撰述的时代了。换言之:即在1580年至1736年之间,大约一百五十年,天主教教士大都努力于著述,此种著述的影响中国文化,实在非常之大。且略举之:

开著述之先的,要算罗明坚,他在1584年所著成的《圣教实录》,是欧洲人以华文写成的第一部叙述基督教的纲要。

著述更多的,便是利玛窦,有二十余种,大半都用华文写成的。如:(一)《天主实义》,一名《天学实义》,共二卷。1603年初刻,后屡有刻本,有若干刻本前有李之藻、徐光启、冯应京等序文。(二)《交友论》一卷,1595年刻于南昌,1599年刻于南京,1603年刻于北京,前有冯应京序文。(三)《西国记法》一卷,1595年刻于南昌。(四)《二十五言》一卷,1604年刻于北京,前有冯应京、徐光启序文。(五)《畸人十篇》二卷,1608年刻于北京,1609年刻于南京及南昌,1847年上海有重刻本。是书设为问答,大抵驳释氏之说。(六)《辩学遗牍》一卷,1609年刻于北京,有李之藻跋。因《畸人十篇》引起杭州僧人袾宏作论以攻天主教,后人复作说辟之而成此书。1915年天津《大公报》有活字版本,1919年有英敛之刻本,前有陈垣、马相伯序。(七)《西琴八曲》一卷,以利氏献品中有小琴,庞迪我善音乐,以授中官,乃成此书,附刻于《畸人十篇》之后。(八)《斋旨》一卷,后附《司铎化人九要》一篇。(九)《畸人十规》,是利氏在1584年刻于肇庆的第一部教义纲领。(十)《奏疏》,是1601年利氏入教进贡物品请许留居北京的奏章。(十一)《几何原本》六卷,徐光启笔述,是译自欧几里得(euclid)的西文的,1605年刻于北京,前有利、徐二氏序文。康熙帝命转译满文。同治四年两江总督曾国藩重刻于南京并作序。欧几里得原书凡十五卷,利氏仅译前六卷,后由伟烈亚力与李善兰合译后九卷,1857年刻于松江,板在太平天国时焚毁,后重刻于南京。(十二)《同文指算》十一卷,李之藻笔述,是应用的算术,1614年刻于北京,著录于《四库全书》之中。(十三)《测量法义》一卷,是应用的几何,又《测量异同》一卷,皆是徐光启所笔述。(十四)《勾股义》一卷。(十五)《圜容较义》一卷,李之藻笔述,1614年刻于北京。(十六)《浑盖通宪图说》二卷,李之藻笔述,1607年刻于北京。《经天该》一卷,为星经之类,亦李之藻笔述,1601年刻于北京,1800年有重刻本。(十七)《万国舆图》,1584年作于肇庆,1598年刻于南京。1609年帝命仿绘八幅。按《明史》卷三二六《意大里亚传》云:“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舆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第二曰欧罗巴洲,凡七十余国,而意大利居其一;第三曰利未亚洲,亦百余国;第四曰亚墨利加洲,更大,以境土相连,分为南北二洲;最后得墨瓦腊泥加洲为第五,而域中大地尽矣。”(十八)《西字奇迹》一卷,1605年北京刻本。(十九)《乾坤体义》二卷,著录于《四库全书》之中。此外尚有许多信札,经后人辑录而成书的,又有好几种。

郭居静曾与利玛窦合撰《音韵字典》,并自著有《灵性诣主》与《悔罪要旨》各一卷。

苏如望著有《天主圣教约言》,1601年初刻于韶州,并撰《十诫》一书。

龙英民遗著有:《圣教日课》、《死说》、《念珠默想规程》各一卷,《圣人祷文》、《圣母德叙祷文》、《急救事宜》、《圣若瑟法行实》、《地震解》、《灵魂道体说》等。又有《答客难十条》一卷,乃与儒士辩驳天堂地狱童贞等问题,1642年刻于定州。此外有若干禀帖信札,经后人辑录而成的几种。

罗如望著有:《天主圣教启蒙》、《天主圣像略说》二书。

庞迪我遗著有:《七克大全》七卷,1614年刻于北京,收入《四库全书》。《人类原始》、《天神魔鬼说》、《受难始末》各一卷,《庞子遗诠》二卷,又有《实义续编》一卷,乃继利玛窦的《天主实义》而作,《辨揭》一卷,乃对于仇教时所上的辩论。又曾为中国皇帝绘四大洲地图,每洲一幅,附以说明。

高一志(即王丰肃)著有:(一)《圣教解略》第二卷,1626年初刻于绛州。1914年重刻于土山湾。(二)《圣母行实》三卷,1631年刻于绛州。(三)《天主圣教圣人行实》七卷,1629年刻于绛州,后在1888年土山湾重刻第一卷,题曰《宗徒列传》,编入《道原精粹》第七册中而成为八册。(四)《四末论》四卷。(五)《终末之记甚利于精修》,凡六页,1675年刻于北京。(六)《则圣十篇》一卷,1626年后刻于福州。(七)《十慰》一卷,刻于绛州。(八)《励学古言》一卷。(九)《西学修身》十卷,1630年刻于绛州。(十)《西学治平》四卷,一名《民治西学》。(十一)《西学齐家》五卷。(十二)《童幼教育》二卷。(十三)《寰宇始末》二卷。(十四)《斐录汇答》二卷。(斐录即philosophy今称哲学)(十五)《譬学警语》二卷。(十六)《神鬼正纪》四卷。(十七)《空际格致》二卷。(十八)《达道纪言》一卷。别有《推验正道论》一卷,未置撰人名,冯承钧谓属高一志著。尚有若干信札,记述南京教案情形。

熊三拔遗作有:《泰西水法》六卷,前五卷言水法,第六卷为诸器之图式,1612年刻于北京。后1640年徐光启奉敕撰《农政全书》六十卷,曾将此本采入。《简平仪说》一卷,1611年刻于北京,前有徐光启序。《表度说》一卷。三书皆收入《四库全书》。据白笃利(bartoli)神甫说熊氏曾与徐光启、李之藻共译关于行星说书籍数种。又据毕嘉(gabiani)神甫谓熊氏曾撰有《上帝说》,写以汉文,题年1614,撰于北京;熊氏以为上帝之称不足代表真主,立说与龙华民相同。

阳玛诺著有:(一)《圣经直解》,1636年北京刻本十四卷,1642年1790年北京刻本八卷,1866年土山湾重刻本八卷,1915年刻本二卷。19世纪初宁波亦有刻本。别有官话节译本,题曰《圣经浅解》。(二)《天主圣教十诫直诠》二卷。(三)《代疑编》一卷,1622年北京刻本,似出杨廷筠手笔,杨氏并撰有代疑续篇。(四)《景教碑注》一卷。(五)《圣若瑟行实》一卷。(六)《圣若瑟祷文》。(七)《天主祷文》。(八)《经世全书》二卷。(九)《默想书考》。(十)《避罪指南》一卷。(十一)《天门略》一卷。尚有《天学举要》与《袖珍日课》,及《受难记》诸书。

金尼阁著有:《推历年瞻礼法》一卷,《西儒耳目资》三卷,《况义》一卷,及《基督教远被中国记》、《宗徒祷文》等书。

毕方济著有:《灵言蠡勺》二卷,《睡答》、《画答》等书。

艾儒略著有:(一)《天主降生言行记略》八卷,1642年北京刻本,后几次重刻。(二)《出像经解》一卷,即前书初刻本的附图。(三)《天主降生引义》二卷。(四)《弥撒祭义》二卷。(五)《涤罪正规》四卷。(六)《悔罪要旨》一卷。(七)《万有真原》一卷。(八)《三山论学记》一卷,与叶向高论学之篇。初刻于福州,1923年土山湾重刻本,前有苏茂相、段袭二序,段序有“《三山论学书》,艾先生既刻于闽,余何为又刻于绛,从余兄九章命也”等语。(按九章名衮,绛州人,尚有弟名扆,皆奉天主教)(九)《圣梦歌》亦题《性灵篇》一卷。(十)《利玛窦行实》亦题《大西利先生行迹》一卷。(十一)《张弥克遗迹》一卷。(弥克,张赓子,名识字见伯)(十二)《杨淇园行略》一卷。(淇园乃杨廷筠别号)(十三)《熙朝崇正集》四卷,编辑天主教之文字若章疏序跋之类,福州刻本。(十四)《五十言》一卷,卷首有张赓序,题作《五十言余》,刻于福州。(十五)《圣体要理》一卷。(十六)《耶稣圣体祷文》。(十七)《四字经》一卷。(十八)《性学觕述》八卷。(十九)《玫瑰十五端图像》。(二十)《景教碑颂注解》。(廿一)《西学凡》一卷。(廿二)《几何要法》四卷。(廿三)《西方答问》二卷。(廿四)《职方外纪》六卷,前有李之藻、杨廷筠、瞿式穀等序文。先是利玛窦进《万国图》,庞迪我、熊三拔奉命撰为图说,迪我卒,艾氏增补以成此书。此外有《1612年11月8日日蚀之观测》等书。

邓玉函著有:(一)《崇祯历书》一百卷,康熙时乃改名《西洋历法新书》,《四库全书总目》改题曰《新法算书》,而以属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汤若望等,阮元《畴人传》以属汤若望,其实诸人皆与其事。全书分三编:首西洋天文学理,次行星、恒星、日月蚀之说,与夫测算之方法,次便利测算诸表。(二)《人身说概》二卷,首有东莱毕拱辰序,称译于武林李太仆家。李太仆即之藻,是玉函此书之作,当在居杭州时。(三)《奇器图说》三卷,玉函口授,王征笔述。1627年北京刻本。(四)《大测》二卷。(五)《测天约说》二卷。(六)《正球升度表》一卷。(七)《黄赤距度表》一卷。(八)《浑盖通宪图说》三卷。

傅泛际著有:《寰有诠》六卷、《名理探》十卷(即论理学),二书皆为李之藻所笔述,刻于杭州。

费乐德著有:《圣教源流》四卷、《总牍念经》二卷、《念经劝》一卷。

汤若望著有:(一)《进呈书像》,是篇乃进呈天主事迹图与慕阇王朝觐像的说明。(二)《主制群征》二卷,1629年初刻于绛州。(三)《主教缘起》四卷,1643年刻于北京。(四)《真福训诠》一卷,解释圣经八福之义。(五)《浑天仪说》五卷。(六)《古今交食考》一卷,1633年刻于北京。(七)《西洋测日历》一卷,1645年奉阿玛王所修之日历,清廷得之甚喜,以之颁行全国。(八)《学历小辩》一卷。(九)《民历补注解惑》一卷,1683年南怀仁刻于北京。(十)《新历晓惑》一卷。(十一)《大测》二卷。(十二)《远镜说》一卷,1630年刻于北京。(十三)《星图》。(十四)《恒星历指》四卷。(十五)《恒星出没》二卷。(十六)《恒星表》五卷。(十七)《交食历指》七卷。(十八)《交食表》。(十九)《测食说》二卷。(二十)《共译各图八线表》。(廿一)《测天约说》二卷。(廿二)《奏疏》四卷。(廿三)《新法历引》一卷。(廿四)《新法表异》二卷。(廿五)《历法西传》。(廿六)《赤道南北两动星图》。(廿七)《西洋新法历书》三十六卷,与徐光启、罗雅各等合撰。其子目有:《日躔》表、《月离》表、《交食》表、《原叙目》、《五纬表》等。此外有《崇一堂日记随笔》、《艾儒略四字经要略》、《则克录》以及其他书札。

伏若望著有:《助善终经》、《苦难祷文》、《五伤经规》等书。

罗雅各著有:《斋克》二卷、《哀矜行诠》二卷、《圣记百言》一卷、《天主经解》、《圣母经历》一卷、《求说》一卷、《周岁警言》一卷、《测量全义》十卷、《比例规解》一卷、《五纬表》十卷、《五纬历指》九卷、《月离历指》四卷、《月离表》四卷、《日躔历指》一卷、《日躔表》二卷、《黄赤正球》一卷、《筹算》一卷、《历引》一卷、《日躔考》、《昼夜刻分》等书。

郭纳爵著有:《老人妙处》、《教要》、《原染亏益》上下二卷、《身后编》上下二卷等书。

孟儒望著有:《辩敬录》、《照迷镜》、《天学略义》等书。

利类思著有:《超性学要》四卷、《天神》五卷、《六日工》一卷、《万物原始》一卷、《天主体性》六卷、《三位一体》三卷、《灵魂》一卷、《首人受造》四卷、《主教要旨》、《不得已辨》、《昭事经典》、《司铎典要》、《七圣事礼典》、《司铎课典》、《圣教简要》、《正教约征》、《狮子说》、《进呈鹰论》等书。

潘国光著有:《圣礼规仪》、《十诫劝论》、《天神会课》、《圣教四规》、《未来辩论》、《天阶》等书。

卫匡国著有:《灵性理证》、《逑友论》。

柏应理著有:《百问答》、《永年瞻礼单》、《圣玻而日亚行实》、《四末真论》、《圣若瑟祷文》、《周岁圣人行略》。

鲁日满著有:《问世编》、《圣教要理》。

殷铎泽著有:《耶稣会例》、西文《四书直解》三卷。

南怀仁著有:《仪象志》十四卷、《仪像图》二卷、《测验纪略》一卷、《验气说》、《坤舆图说》二卷、《熙朝定案》二卷、《历法不得已辩》一卷、《坤舆全图》、《教要序论》一卷、《康熙永年历法》三十二卷、《告解原义》一卷,《圣体答疑》一卷、《赤道南北星图》、《简平规总星图》等书。

陆安德著有:《真福直指》、《圣教略说》、《圣教问答》、《万民四末图》、《默想大全》、《圣教撮言》、《圣教西理》、《默想规矩》、《善生福终正路》等书。

上列根据韩霖、张赓所辑《圣教信证附录》,与费赖之《耶稣会士列传》,举其重要者略为介绍,以证初期天主教教士努力于著述。六七十年间,数量不可谓不多:半为发明教义,半为介绍科学;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上,不无重大的影响。最显著的,如破除迷信,排斥偶像,足以引起中国人民生活习惯上的不安;间接影响到固有的伦理思想。尤其在科学方面,至少放大了中国人对世界的眼光,从万国地图知道世界之大,与向来所想象者不同。影响最大的,莫如在天文历算方面,从利玛窦译著《几何原本》、《同文指算》、《勾股义》等以后,要以龙华民、熊三拔、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的贡献为最大,他们对于那方面都有若干著作,足以引起朝廷的注意,而得参与修历的工作。

自南京教难发生之后,一时教士们本不能在中国内地立足,只因精通历算之故,方得重回中国,恢复其地位。先是在崇祯时钦天监因推算日月蚀,屡有错误,乃受皇帝的谴责。徐光启、李之藻便乘机进言:

本朝钦天监,惟依旧法推算,旧法疏阔,元朝时,已屡屡错误,无怪今日之失验。惟西法精密,悉合天象,历试不爽。昔年天学臣利玛窦最称博洽,其学未传,遽婴疾弃世,至今士论惜之。今尚有其徒侣邓玉函、龙华民等,居住赐宇,精通历法天文,宜及时召用,饬令修改。

皇帝照准,命徐光启为监督,李之藻为副,设历局于京师“首善书院”,又召西洋教士汤若望、罗雅各,偕同邓玉函、龙华民等译书修历,从此教士们又得寄居京师,其他散居各省之传教士,亦得所庇荫。后来徐光启因病疏请辞职,推荐李天经代管历局。徐光启既去世,汤若望独得皇帝宠眷。因闻汤若望不但精通天文,且长于制造,并令铸炮造械。先铸成铜炮二十尊,帝派大臣验放,果然精利可用,令更铸大炮五十尊,并赐“钦褒天学”匾额,悬挂天主堂中,于是汤、罗、龙三教士得出入禁中,与太监等往来,乘机宣传救道,渐感化太监庞天寿、溥乐德以及嫔妃宫女等进教者数十人,禁内设立教堂二所,屡次举行弥撒,十余年中,禁中信教者达五百四十人之多。汤若望又曾上疏劝皇帝信教,事虽未成,而崇祯帝鉴于国家多难,常默祷上帝,并毁宫中金银佛像以充军饷,可见崇祯帝对于教道亦颇具信仰,惜乎为时不久,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攻入京师,崇祯自缢。吴三桂借兵满洲,清兵遂得入关。在当此剧变之时,教会未有遭大害,端赖汤若望等维持,但清兵既入北京,饬内城一切人士,限三日内迁至外城,以内城将专为旗人所居的缘故。汤若望乃具呈摄政王,请求仍留内城,得蒙允许。

汤若望本奉崇祯命修历,成历书百余卷。清摄政王知其能,爰命进呈顺治二年历书,书面印有“依西洋新法”五字,乃招旧历官的妒忌。汤卷算得顺治元年八月初一日“日食”,明年正月十五日“月食”,详载亏蚀时刻分秒。摄政王欲折服旧监官之心,叫他们照样推算;至期,派大臣登台验看,验得旧法不符,新法密合不差,遂命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汤氏固辞不获,不得已遂就职;从此西人之任钦天监官职者,直至道光中叶为止;中间教会虽屡遭反对,终未被消灭,端赖汤若望能取得朝廷信任。顺治对于汤氏治历之功,深加褒奖,在十四年《御制天主堂碑记》中,有曰:

奥稽在昔,伏羲制干支,神农分八节,黄帝综六术,颛顼命二正。自时厥后,尧钦历象,舜察玑衡,三统迭兴,代有损益。见于经传者,非不彰彰也;然其法皆不传。若夫汉之太初、唐之大衍、元之授时,俱号近天,元历尤为精密,然用之既久,仍多疏而不合。……自汉以还,迄于元末,修改者七十余次;至于明代,虽改元授时为大统之名,而积分之术,实仍其旧。洎乎晚季,分至渐乖,朝野之言,佥云宜改。西洋学者,雅善步推,于时汤若望航海而来,理数兼畅。被荐召试,设局授粲;奈众议纷纭,终莫能用。岁在甲申,朕仰承天眷,诞受多方,适当正位。拟命之时,首举治历明时之典;仲秋月朔,日有食之,特遣大臣督率所司,登台测验,其时刻分秒,起复方位,独与若望豫奏者,悉相符合,及乙酉孟夏之望,再验月食,亦纤毫无爽,岂非天生斯人,以待朕创制立法之用哉!朕特任以司天,造成新历,敕名时宪,颁行远迩。

这是对于汤氏治历的褒扬,然又因治历之故,而兼及其所传之教,在汤氏等本以传教为目的,以学术为手段,而朝廷却以佩服其学术,乃信仰其宗教,故其在碑文中又曰:

若望素习泰西之教,不婚不宦,只承朕命,勉受卿秩:洊历三品,特赐以通玄教师之名,任事有年,益勤厥职。都城宣武门内,向有祠宇,素祀其教中所奉之神,近复锡赉所储而更新之。朕巡幸南苑,偶经斯地,见神之仪貌,如其国人,堂牖器饰,如其国制,问其几上之书,则曰:“此天主教之说也。”若望入中国,已数十年,而能守教奉神,肇新祠宇,敬慎蠲洁,始终不渝,孜孜之诚,良有可尚;人臣尚此心以事君,未有不敬其事者也。朕甚嘉之!因赐额名曰“通玄佳境”,而为之记。

其得顺治帝的宠眷,于此可见,甚至授以光禄大夫封诰。祖先三代皆赐一品封典,并以潘尽孝之子士宏立为汤氏义孙,以荫入国子监读书,这实是从来未有旷典。当汤氏七十大寿的时候,举朝大臣,咸为祝嘏;此皆由于修治历法与人格感召之故。后来汤氏请于朝廷,召南怀仁入京,帮同修历。溯自徐光启主开历局,而引荐汤若望等教士参与修历之事,三十多年来,教士们在这方面的贡献,实在非常之大,尤其是汤若望。清代时宪历的推算,都是他们的成绩;这可以说天主教教士在中国文化上第一步有价值的贡献。此后在康熙时,继续修历工作的,有南怀仁以及闵明我(grimaldi)、纪理安(kilian stumpi)等人,其贡献亦甚大,在修历之外,又有一大贡献,即在康熙时,诸神甫奉派赴各省测量地势,绘成了一幅精密的全国地图。这些后话,当于下文补述。

惜当时顺治去世,康熙以冲龄(即位时只八岁)承大统,一切政权都操他人之手,而向来对汤氏怀恨的钦天监旧官吏,乃得乘机报复,便有杨光先发动的教难。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