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藏要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尊者勝友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與減年者受近圓學處第七十二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尊者大目乾連與十七衆受近園已.不能忍

饑遂便啼哭.由近圓事[一]攝受門徒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知年未滿二十與受近圓成苾芻性者.波逸底迦。此非近圓.諸苾芻得罪。

言知年未滿二十者由其年小饑渴逼時不堪忍故。言與近圓者謂能授.所授.進止

威儀。

所有行法咸可知之。言能授者謂鄔波馱耶.阿遮利耶.幷餘僧伽。有二種鄔波馱耶.

一初與出家二爲受近圓.滿足十夏方住師位.復須成就五法.一知有犯二知無犯

三知輕四知重五於别解脫經廣能開解.於諸學處創結隨開.若遇難緣善知通塞.

注:

[一]原刻作攝衆煩惱.今依麗刻改.

********************

常誦戒本能決他疑.戒見多聞自他俱利.威儀行法無有虧犯.具如是德名親教師.

由其親能教出離法故。若苾芻雖近圓已於諸學處不識重輕.設六十夏仍須仗託

明德依止而住.若師小者唯除禮拜自餘咸作.此卽名爲老小苾芻.然不得與他出

家及受近圓也。阿遮利耶有其五種.一求寂阿遮利耶謂授三歸五十學處.二屏教

阿遮利耶謂於屏處問其障法.三羯磨阿遮利耶謂近圓時秉白四法.四依止阿遮

利耶乃至一夜依之而住.五教讀阿遮利耶下至授彼四句伽他.此之五人並當師

位能生軌範總名軌範師也。言僧伽者有二種.一十人謂在中方.二五人謂居邊地.

若於其處有十人可得取五人者名善近圓衆得越法罪.若但有五人斯名善受。若

衆數不足不得以佛而足衆數.由佛陀僧伽寶體别故.若狂聾人及天授部等將足

衆數不成近圓。言所授者有多種相.謂意樂損壞.所依損壞.丈夫損壞.白法損壞.繫

屬他人.及有醜惡不端嚴相。言意樂損壞者謂臨死時或怖來逼或爲活命而求出

家.言所依損壞者謂身有難療之疾欲投三寶望得除差。丈夫損壞者謂半擇迦此

********************

有五别.一生半擇迦謂生來不男.二半月半擇迦半月男半月不男.三觸抱半擇迦

他抱觸時生支方起.四嫉妬半擇迦見他行婬妬而根起.五被害半擇迦謂遇病傷

或被刀割.此五黄門出家近圓悉皆非分.後一不定.若近圓已被傷損者若性行不

移還依舊位.若性改變應滅擯.初一黄門亦名扇侘。白法損壞者謂諸外道崇重邪

教無正信故.諸外道中除釋迦種及事火人.自餘外道四月供住食大衆食著親教

師衣供承作務一同求寂.若不捨舊見卽應遣去.若捨舊見應與出家。污苾芻尼者

謂尼不犯八他勝法.若以不淨行污此苾芻尼時.若俱有染心先觸尼身後污不淨

行不名污尼.由尼已犯觸男他勝故。言賊住者不依師主輒自出家共清淨苾芻經

二三長淨乃至同作白四羯磨.摩納毘迦中說未近圓人與他淨衆同爲白二或白

四法長淨隨意.幷共衆差十二種人幷名賊住。歸外道者謂有外道投佛法內.雖著

法衣愛外道見而還本處不捨於戒.脫去法衣經明相出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惡心

出佛身血破僧伽.諸助伴人知天授言是其非法作非法想亦是破僧。先曾犯戒者

********************

謂於五學及十學處破其重戒.若四他勝中曾犯其一。此黄門等未受不應授.已受

應滅擯。又有二種異住之人.一從法黨向非法黨.二者與作捨置羯磨.若已還俗重

來受戒亦不應授。言繫屬他人者謂奴婢負債及王大將.若父母不聽者不得.若遠

方者無犯.前母生已卽便棄擲餘母收養者若出家時應問養母.若殺前母得無間

罪。言不端嚴相者謂是非人及傍生等變形爲人而來受戒.或擎旗大賊若減二十

歲.若過分青黄赤白狀異人形.若身生象毛若無髮.若大腦若匾[匚@虎].若多頭若凸眼.

若盲若瘂.若象牛等頭若馬猿豬形.若無耳鼻若象馬耳牙若無牙齒.若項短若太

長若太短.若傴肩若曲脊.若無生支及卵若下墜.若身極麤極細.若被截手足跛躄

聾瞎若膝行.若被打傷若房室過度無所堪能.若氏族卑下.此等咸皆非出家相。旣

近圓已爲說二頌.汝於最勝教具足受尸羅至心當奉持無障身難得.端正者出家

清淨者圓具實語者所說正覺之所知。[一]言進止威儀者.若有俗人求出家者應隨彼

心詣一師處.其師卽應問於障法.若清淨者應攝受之.觀其意趣有堪能者應授三

注:

[一]藏本卷十二.

********************

歸幷五學處。次請親教師.又請苾芻爲白僧者.彼受請已問本師云已問此人諸障

法未.若不問者得惡作罪。衆若和集應白僧伽.若不集者巡房告知.若不白衆犯惡

作罪。當白之時衆咸語言若清淨者應與出家.若不問者皆得惡作。次令剃髮人剃

髮.剃將了時應留頂髻而問之曰除朱塗不.若言留者遣隨意去.若言除者應盡剃

之。應適時候爲其洗浴.洗浴旣訖爲著下裙.方便檢身莫令其覺.恐有二根及無根

故。次著僧腳崎後授縵條.令頂戴持方爲披著。請一苾芻爲受三歸及十學處。應畜

鉢盂.若無鉢者不應出家。次教請教白事同大苾芻.若年滿二十師爲辦六物資緣.

若自無者應爲假借.幷爲請羯磨師及屏教師諸證人等。若壇場中若大衆中受.旣

入壇中安置衣鉢.先教請鄔波馱耶.卽令三徧一一禮僧.次令捧鉢巡行呈現大衆.

一一觀已咸云好鉢.不道者得惡作罪。卽對衆前本師爲守持衣鉢.次令其人向眼

見耳不聞處合掌而立虔仰大衆.欲近圓人不應遠使.不上高樹恐有損傷。於屏障

處其屏教師問障法已.次喚入衆乃至令其蹲踞合掌在羯磨師前一心領受.旣羯

********************

磨竟卽應量影.折四指籌名爲商矩.隨四指影皆號一人.應告日時及五時差别。應

卽爲說四他勝法.次說四依及四聖作法.若不說者皆得惡作罪.若先說四依者得

越法罪。有其五事不成近圓.一不稱鄔波馱耶名二不稱己名三不牒僧伽四不作

羯磨五羯磨減少.翻此五非卽名善受.正近圓時轉根爲女此亦成受應送尼寺.尼

近圓時變爲男者遣向僧寺.各依自戒。又苾芻苾芻尼二衆互秉羯磨.若不問障法.

若無親教師若有而不請.若不受十戒若不秉羯磨.咸非近圓。無親教師衆得越法.

得名善受.若知親教師是破戒者不成近圓.如不知者得名善受。實有障法而自言

無.實無障法而自言有.前不成受大衆無犯.後得近圓衆得越法罪。正受近圓時云

我捨學處或云我不樂受.皆非近圓。若耳聾若懱戾車.但解語者成受近圓.翻此不

成.衆僧得罪。若鄔波馱耶及餘足數人作法之時根轉成尼.若聞白方轉此成近圓.

異此不成。互居空地.亦不成受。問曰.齊何處所復齊幾人名受近圓。答曰.一界三人

一時授與.乃至四界人各一二三同時授與.若更多界皆成近圓。總有十種得近圓

********************

法.云何爲十.一者無師謂佛世尊.二者證智謂五苾芻.三者問許謂鄔陀夷.四者歸

依[一]謂大迦攝波.五者五人謂是邊國律師爲第五.六者十人謂在中方.七者受敬法

謂大世主.八者遣使謂達磨陳那.九者二衆謂兩部俱集.十者善來謂大師親命.是

名爲十。世尊旣開羯磨受已.餘法皆止惟除善來.由是最後生故。

旣近圓已所有行法次下當說。小苾芻等應禮大者.若初相見應問夏數及以受時。

時有五别.一謂冬時四月.二謂春時四月.三謂雨時一月.四謂終時一日一夜.五謂

長時三月少一日一夜。有四種應禮.一是如來一切人天並應致敬故.二出家者不

禮俗人是彼所敬故.三已近圓苾芻皆應禮敬先受近圓者惟除尼衆彼敬亦爾.四

未近圓者應禮近圓。有十種不應禮.行徧住等四人.授學人三種.被捨置人諸在家

人及未近圓.是名爲十。若一羯磨與二三人同時近圓者.便無大小之别互不致敬.

衆使巡來任他差遣。禮敬之儀有其二别.一謂五輪著地二謂執捉腨足口云畔睇。

有說禮大師時五輪至地.若尊及尊類應手膝至地.或時曲躬低頭合掌.或捉腨或

注:

[一]此二字原刻作許太.今依麗刻改.

********************

蹲踞合掌.自餘所有同梵行者若但合掌或復低頭或口云畔睇。若知他身有穢觸

而爲禮敬.或自身有穢觸而禮他者.俱得惡作.有二種穢觸.一食竟未澡潄穢觸二

便利未洗淨穢觸。出家苾芻不應懷恨.設有嫌隙者小近大時卽須唱畔睇而禮拜.

大者見禮卽云願無病惱.如兩不言者俱得惡作。若大苾芻懷恨而死墮毒蛇中.小

欲懺時應念宿形而行敬法。若惟著下裙無上衣者不合禮他.亦不受禮.違而行者

俱惡作罪。大者啑時小云畔睇.小者若啑大云何路祇.若不言者俱得惡作.然不應

云願得長命.若俗老母及莫訶羅願長夀者道時無犯。闇中禮拜不應至地.口云畔

睇卽是致敬。

已辯出家受具禮敬法式.其攝受門徒共相依止今次應說。旣近圓竟滿十夏已來

在親教師邊受學律藏及餘經論等.若親教師有緣不及自教者應令别仗明德可

委付人依之而住。次明受依止法.凡欲受依止時當觀彼人性行温恭有慚有愧是

可信用於諸善品樂修習者應攝受之。請依止時應整衣一肩禮敬訖.以兩手按彼

********************

雙足作如是說.大德存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爲依止.願大德爲我作依止.我依大德

故得安隱住.如是三說.師云爾.弟子云善或云極好。若無依止師.不應輒向餘處人

間遊行。若滿五夏五法明解識犯非犯知重知輕别解脫經善知通塞.得離本師及

依止師遊方習業。所到之處經二三日且自停息.次當觀察誰可爲師應就依止.若

無依止不應停住.設阿羅漢亦須依止況復異生。若所到處五夜已來求依止師求

心不息者.現前利物應與其分.異此不應。有五法不與依止.一無敬信心二出麤惡

語三親近惡友四性恆懶惰五心無恭順.翻此應與。應捨依止不捨依止.於前二五

如次應知。有五事捨依止.一決捨去出界外二謂還俗三親教師至四從此黨向餘

黨五捨依止事.若見鄔波馱耶時卽失依止.若道行時師有心住仍須供侍更相囑

授。若依止師及以弟子須出遊行中路而返.若經多時意擬重來者還依舊位而作

依止.由心不捨故.設於中間别依止餘人亦不失前依止師位。若於其處依止師死

更無依止.不應住經第二長淨.亦復不於此處若前若後而作安居.後安居內師命

********************

過者應自防心住經兩[一]月.過此已後更不應住。若住處去阿遮利耶鄔波馱耶有兩

踰膳那半.應當半月半月就其禮問.若五拘盧舍經六七日應往禮問.若去五里日

日應往.若居界內日别三時而爲禮問。若阿遮利耶鄔波馱耶於衣鉢等所有營務

皆應先作.此之二師及教授師皆應如法供侍.若依止師及教授師二俱有病應看

何者.若有力能兩處俱看.若無力能應看依止.所以然者若無教授在處得住.若無

依止卽不應住。若教授師多有弟子應爲番次而作供侍.阿遮利耶有嫌隙處不往

親附.應恭敬心給侍師長.若不請白洒掃等事及料理衣鉢幷教授他皆不應作.若

有客來先不相識者不應卽與按摩解勞。以要言之在本師邊及依止師處於一切

事不問不作.惟除五事.何謂爲五.謂飲水嚼齒木大小便利於同界中齊四十九尋

內制底畔睇。如前所說行法軌式一一不依者咸得突色訖里多罪.此等諸罪皆有

不敬教波逸底迦及方便罪。其請教白事晨旦問安各各别陳不得合作.若事促者

併諮無犯。諮問之法.晨朝早起自嚼齒木.次往房中爲師按摩身體.師既起已供水

注:

[一]原刻作日.今依麗刻改.

********************

齒木.安置坐處授拭巾等.應自禮尊像次來禮師.一拜低頭虔誠合掌作如是白.鄔

波馱耶若阿遮利耶存念.我今請問不審鄔波馱耶等尊體起[一]居宿夜安不.師可隨

時而答其事。如有病患.問知所須隨時供侍。次應隨心自修善品.欲食之時還須致

禮而請白言.鄔波馱耶或阿遮利耶存念.我今請白我洗手足及鉢欲食粥.或云我

洗手足及鉢欲中食.但是所有吞咽之物飯餅果等乃至乾薑半片胡椒一粒飲非

時漿曛黄洗足敷設臥具眠息等事咸須白知.設無白事若至午時若在午後皆須

禮拜。若至晡時行禮制底.日欲暮時還應禮師.每日三時常行是事。若欲出寺皆須

就禮白云.我今有如是緣欲往某處.師應量宜隨意遮遣。此乃略陳常行儀式.凡是

弟子應勤檢察.不應恣其慢情不爲白事不修善品.如無韁馬非法自居.如世尊言

汝諸苾芻寧作屠兒爲殺害業.不與出家受近圓已捨而不問令我正法速時滅壞.

是故苾芻於弟子處極須檢察.如不順教隨事訶責.若不可教驅令出去。

已辯餘義當釋本文.言諸苾芻得罪者謂得越法罪。

注:

[一]原刻作房.今依麗刻改.

********************

此中犯相有其多種.若有人年未滿二十爲不滿想或復生疑.當問之時並依實說.

此二並不成近圓.諸苾芻衆皆得越法罪.是人不應共住。有人年未滿二十作定滿

想或復生疑.當問之時並依實說.若有人年未滿二十不識其年或復生疑.當問之

時默而不答.斯之[一]二類非受近圓.若共清淨苾芻經二三長淨便成賊住。若有人近

圓時年實未滿而作滿想.後有親屬報云不滿.應數胎月閏月.若滿者斯名善受.若

不滿者退爲求寂應更與受近圓.若不爾者同前賊住。若有人年滿十九作二十心

而受近圓.後經一年親屬來見報云不滿.或自憶知不滿.或年十八而受近圓.後經

二歲同前憶知.斯等皆名善受.正教難逢是開聽故。若有人其年雖滿而相貌不滿

應爲四句.相貌滿者謂形狀事相幷成熟相.何謂形狀.謂其形狀及以言聲非小兒

狀.言事相者於腋等處皆已生毛.言成熟者觀其意思及以性行不同幼年.於四句

中初三無犯.二四有狀。若疑年不滿者.應須方便密檢隱相方授近圓。若年滿十五

應與出家度爲求寂.若異此者得惡作罪。又下至七歲能驅烏者.應爲僧伽守護榖

注:

[一]原刻作三.今依麗刻改.

********************

麥以驅烏鳥.合與出家應授三歸并十學處.若異此者得惡作罪。若八歲不能由七

應與.六歲能者非七不應度。然苾芻不應畜二求寂.若知其人能順教者.與出家學

處已應付餘人.其所付人不得因此卽授近圓.須問本師方與圓具。

壞生地學處第七十三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六衆苾芻手自和泥斵掘生地.由作鄙業妨廢正修.因

壞地事[一]鄙業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

言地者有二種.一生地二非生地.生地者謂未曾掘若曾經掘被天雨濕若餘水霑

時經三月是名生地.若無雨濕及水霑潤時經六月亦名生地.異此非生.

此中犯者.若苾芻知是生地不被火燒未經耕墾.自掘教人掘.若打橛若剗削堅鞕

地皮崩岸隤牆著地堅泥舉令相離.若土多沙少者.咸得墮罪.若地皮等不堅鞕處

剗舉之時得惡作罪。生地生地想地爲地想各有六句.並同前說。無犯者.若純沙石

注:

[一]原刻作作鄙業故制斯學處.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處.或營事苾芻得好時日無驅使人須定屋基拼繩打橛深齊四寸者.無犯。

過四月索食學處第七十四

佛在劫畢羅筏窣覩城多根樹園.時六衆苾芻受莫訶男四月供養.過此已後更從

彼索.[一]由重請事過限廢闕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除餘時.波逸底迦。餘時者.謂别請更請慇懃

請常請.此是時。

此開四月.過不應受。别請者謂别别施主請諸苾芻興其供養.元由尊者畢隣陀跋

蹉開受王請.後更受王妹夫請食。更請者謂諸苾芻後至王家不敢受食.王問知已

重受請食。慇懃請者或云王家事多我當乞食.王更至心請彼受食。常請者四月旣

滿世尊受食.諸餘苾芻皆行乞食.王曰不限時節恆常請食。

四月未竟請食麤食更求好者得惡作罪.食便得墮。請食好食更索麤食.索時惡作.

食時無犯。

注:

[一]原刻此句作由他施事多求煩惱制斯學處.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遮傳教學處第七十五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世尊欲制共學處.時二部僧伽並皆詳集.制前四月戒尼不

現前.佛告阿難陀令半託迦苾芻往報尼衆.時半託迦奉教而去.是時六衆見而問

之.時半託迦具以其事答.是時六衆便出惡言共相遮障.[一]由輕學處事輕毁煩惱制

斯學處。

若復苾芻聞諸苾芻作如是語.具夀仁今當習如是學處.彼作是語.我實不能用汝愚

癡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說之言受行學處.我若見餘善閑三藏當隨彼言而受行者.波

逸底迦。若苾芻實欲求解者.當問三藏.此是時。

此中言愚者思其惡思說其惡說.癡者謂不持三藏.不分明者謂不了其義.不善解

者不能如理善爲決擇。

說愚等時便得墮罪.若說實者無犯。

默聽鬬諍學處第七十六

注:

[一]原刻作由遮止事嫉妬煩惱.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十七衆得捨置法有所論說.六衆苾芻便往屏處默然

而聽.由鬬諍事不忍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知餘苾芻鬬諍事生.求過紛擾忿競而住.默然往彼聽其所說.作如是念我

欲聽已當令鬬亂以此爲緣者.波逸底迦。

言鬬諍事生者謂見不可意事初始評論.言求過紛擾者求覓過失更相道說.言忿

競者情不含忍發舉其事.謂將此言說入鬬亂諍中自結朋黨共相扶扇也。言默然

往聽者謂在屏處聽彼評論.言令鬬亂者小事始生令成大諍紛紜不息。

若知諸苾芻在於上閣有所論說須欲往者.應彈指或謦欬作聲者無犯.若默而去

聽彼言說初聞聲時便得惡作.若解其義卽獲墮罪。若於中閣若在簷前若經行處.

隨彼而聽咸得本罪。鬬諍鬬諍想六句如前。有說實非鬬諍作鬬諍想亦得墮罪。若

情無向背.若忽遇聞.若聽其言欲令銷殄者.此皆無犯。

不與欲默然起去學處第七十七

********************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十七衆旣被六衆分離朋黨心生不忍.便與鄔波難陀

作捨置羯磨.時鄔波難陀自惟無力恐被治罰.遂將毛緂聚置座上默爾而出.由[一]評

論事不寂靜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知衆如法評論事時默然從座起去有苾芻不囑授者.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如法事者謂三羯磨.言默而去者謂從座起至離聞處不囑餘苾芻者。若病看病授

事人等有緣須去者應與欲.若輒去者未離聞處得惡作罪.若離聞處波逸底迦。

如法如法想六句.有說實是非法作如法想亦得墮罪。若大小便事訖還來.若不離

聞處.若衆欲作非法羯磨默然而去.悉皆無犯。

不恭敬學處第七十八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質呾羅苾芻在大衆中見他如法殄諍之時心生違逆或

起瞋忿不肯隨順.由評論事及[二]不敬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不恭敬者.波逸底迦。

注:

[一]勘藏本此卽前第二卷所標之論議事.

[二]藏本作輕毁譏嫌煩惱.

********************

言不恭敬者有二不恭敬.一不敬僧伽謂見大衆有所論說.二不敬别人謂阿遮利

耶鄔波馱耶。

若苾芻在僧伽中評論事時.或衆遣立或勿於此坐或時遣去或不聽來或遣取褥

或不令取.如衆所說不依行者得波逸底迦.若阿遮利耶鄔波馱耶所有言教不依

行者得突色訖里多。若於二師順理告白.或餘耆宿作非法言欲令止息者.無犯。復

更有餘說不敬之事謂法事佛事若尊人若弟子若人主若流俗.於如是等不生恭

敬若語若默.有如法言不相順從.若身語心隨其所應不敬之時各依輕重而得其

罪。言法事者先觀自身戒淨不淨.若讀誦若教授若受施法式靜慮作意隨所應作

而不修習.若於外書應合學者若讀若聽隨時當習若不作者得墮罪.若復嬾墯不

修善品多眠飽食說無益言作不應作皆得惡作。言佛事者謂於尊像雖復供養不

生敬重.制底香臺不時掃拭.若見隤落有力能爲而不修補.所應作事懈慢不爲。言

尊人者尊及尊類皆名尊人.凡到尊處行住坐儀不高不下.不通肩披衣不豎膝蹋

********************

足.不直努身不背面坐.不聞尊命不應輒坐.不以[月*坒]重[月*坒]放身慠慢.不令語時不應

輒語.尊人所說不應遮止.有所言教不應違逆.但應默然恭敬而住.不嫉不恚除罪

惡心恆爲敬養.若不修敬者咸得墮罪。弟子事者非時非處輒爲訶責.於小過失不

能容忍.於[奨-大/(弄-王)]訓事不善開喻.若有疑悔不爲除殄.心無哀愍出麤獷言.不以法食共

相攝受.不存濟拔有惱害心.皆得墮罪。言人主者謂是國王王子並諸臣佐遣來去

等不用其言.由此因緣情生不敬.或爲殺害作無利益。言流俗者於世俗人不相瞻

顧.自隨情好以致譏嫌.不於道路大小便利令俗所呵.亦不應與俗人違競.若作輕

慢心欲惱他者凡有所爲咸得惡作。若大衆評論作評論想不生恭敬有六句.初二

墮罪.四皆惡作。

飲酒學處第七十九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莎揭多苾芻於俗人家得非時漿和酒而飲.遂便大醉

委臥街衢.由[一]受請事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注:

[一]原刻作乞求事.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若復苾芻飲諸酒者.波逸底迦。

酒者若以飯麴或用米粉烝熟釀作.復有雜酒謂根皮葉及以華果少安米麴醖釀

成酒.飲者謂吞咽也。

凡作酒色酒香酒味或闕一闕二而飲咽者.能令人醉皆得墮罪.若不醉人飲得惡

作。若體非酒而有酒色.飲之無犯。若用器飲若手掬飲乃至酒糟咸得墮罪.若噉麴

若噉華果能令人醉並得惡作.境想六句.後二無犯。有說非酒酒想亦得墮罪.如佛

言曰汝諸苾芻依我爲師而出家者不應飲酒.不與他不貯畜乃至不以茅端滴酒

置於口中。不犯者.若酒被煎煑飲不醉人.若口有病醫令含酒若酒塗身.此皆無犯。

若苾芻先是躭酒人不得酒時遂便瘦弱者.取造酒物麴及樹皮幷諸香藥擣簁爲

末布帛裹之.以杖横繫懸於新熟酒瓮之內勿令霑酒.經一二宿以水和攪.時與非

時飲之無犯。又無犯者.酒變成醋飲不醉人.澄清見面水解爲淨.以羅濾之同非時

漿隨意應飲。

********************

非時入聚落不囑苾芻學處第八十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非時入村爲賊所殺.由入村事[一]煩惱同前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非時入聚落不囑餘苾芻.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言非時者有二種分齊.一過午二明相未出.言聚落者俗人所居有街巷處.餘苾芻

者若無苾芻者無犯。除餘緣者謂身有病.若寄衣鉢在村被火燒舍須往村看.若命

難淨行難.並皆無犯。

非時非時想疑波逸底迦.時非時想疑得惡作罪.後二無犯。村作村想六句同前.若

住阿蘭若苾芻須入村中.或道由村過.若路在兩村中間.若乘空入.若無苾芻囑餘

俗人者.無犯。

第九攝頌曰.

食.明相.今知. 針筒.牀脚量. 貯華.幷坐具. 瘡.雨.大師衣。

注:

[一]原刻作招俗譏謗制斯學處.今依麗刻改.藏本作不待緣煩惱.

********************

食前食後詣餘家學處第八十一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親友白衣敬信三寶於自家中廣設供養.以

鄔波難陀爲首請苾芻衆.時鄔波難陀報親友曰我有緣事須向某家要待我至方

可行食.旣往餘處久待不來.遂令大衆多不得食.由[一]詣俗家事[二]過限廢闕煩惱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受食家請食前食後行詣餘家不囑授者.波逸底迦。

食家請者謂受俗家請食.若婆羅門及餘俗家.食前者謂中前也。不囑授去.行過兩

家便得墮罪。食後者謂中後也。

行過三家亦得墮罪。若語施主我設不來應與僧食勿令廢闕.若施主不以此人而

爲先首去.並無罪。

入王宮學處第八十二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有緣須詣摩利迦夫人處.侵早入宮彼臥未起.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二]藏本作廢缺譏嫌煩惱.

********************

聞尊者來遂便驚覺.著常宮內細薄之衣以見尊者[一]其事同前譏嫌待緣煩惱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明相未出剎帝利灌頂王未藏寶及寶類.若入過宮門閫者.除餘緣故.波逸

底迦。

剎帝利者謂剎帝利種.設非斯種若得灌頂亦名剎帝利王也。明相未出者相有三

别.一者青相謂青色現.二者黄相謂黄色現.三赤銅相謂光如赤銅色。未藏寶者謂

於宮內未藏其寶。言門閫者有其三種.一城門閫二王家門閫三內宮門閫.入初二

門得惡作罪.入內宮門便得墮罪。除餘緣者如憍閃毘城王與瞿師羅舍王教通爲

一處者無犯。夫教勑者有其五種不得虧違.何等爲五.一者國王二如來大師三衆

中上座四阿遮利耶五鄔波馱耶。

未曉未曉想等六句.如上說。若入四天王門揭路荼宮亦得惡作。凡入王宮有十過

失.一宫人有娠便疑苾芻行不淨行二宮中失物三密言出外四王子有損五王身

注:

[一]原刻作由詣王宮幷譏染煩惱.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有損六舉大臣七黜國相八國人苦害九往征餘國十輒聚軍師.如是等事咸疑苾

芻.故不應往。

不攝耳聽戒作不知語學處第八十三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六衆苾芻於半月說戒經時不用心聽.作如是說我今始

知是法是善逝說.[一]由輕學處事慢法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半月半月說戒經時作如是語.具夀我今始知是法戒經中說.諸苾芻知是

苾芻若二若三同作長淨況復過此.應語彼言具夀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應

如法說悔.當勸喻言具夀此法希奇難可逢遇.汝說戒時不恭敬不住心不殷重不作

意不一想不攝耳不策念而聽法者.波逸底迦。

不恭敬者是總標句.不住心等是别釋句.顯六過失.謂無信心失無敬心失無樂欲

失緣外境失心惛沉失生勞倦失.如其次第而配屬之。

若苾芻已曾再三聞說戒經.於長淨時作不知語.若由煩惱或由忘念若睡眠若亂

注:

[一]原刻作由不敬事亂心煩惱.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意隨一一戒不聽聞者皆得墮罪。若聞苾芻尼不共學處作如是語得惡作罪.若共

學處便得本罪。若老耄無所識知依實說者無犯。長淨之時應令純熟.善誦戒經者

爲衆誦之。先鳴健稚時諸苾芻應自憶罪如法說悔然後赴集。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

********************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