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藏要

大乘密嚴經卷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二]我識境界品第七〈此品談我執爲害而礙生密嚴〉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徧觀十方.從髻珠中出大光明照諸世界及他化自在天宮

幷密嚴中諸佛子衆.放斯光已卽告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言.仁主雪山之中有一惡

獸名爲能害.[三]百千變詐以取諸獸應可食者殺而食之.若見[四]牝獸名能之者卽須便爲

呼子之聲害而食之.若時或見有角之獸便現有角與其相似而往親附令無所畏殺

而食之.見牛羊等種種諸獸悉同彼形而肆其害。仁主如彼能害現種種形以殺諸獸.

一切外道亦復如是.於阿賴耶所生我見執著我相.猶如惡獸變種種形.亦如彼彼自

類計我各各差别乃至極小猶如微塵.仁主是諸我執依何而住不住於餘但住自識.

計我之人言我與意根境和合而有識[五]生.本無有我如華與衣合卽有香氣若未和合

注:

[一]舊譯分卷與今同.

[二]藏譯自了别境界品第八.舊譯自識境界品第七.

[三]原刻作有.今依麗刻及藏譯改.

[四]原刻作壯.今依舊譯藏譯改.

[五]藏譯次有句云.然離我等和合因緣無我.舊譯同.

********************

衣卽無香是故當知但惟有識.心及心法若離於識.心心所法則無有我如器中果如

燈照瓶如伊尸迦文闍之草而可得者.但以因緣心心法生此中無我.亦無有生.微妙

一相本來寂靜.此是覺悟勝觀行者自證境界。如彼惡獸多所傷殺.然諸外道亦復如

是.養育增長世間惡見無知法智而彊分别執有執無若一若多我我所論.所以者何.

由不覺悟惟識性故思渴邪慧往來馳騖生死輪轉.遠離諸佛菩薩善友違背解脫動

搖正慧不能修持八支聖道於彼三乘乃至一乘都無所證.由[一]取執著不見聖諦於密

嚴名號尚不得聞何况其土而能得入。仁主諸深定者咸於此識淨除我見.汝及諸菩

薩摩訶薩亦應如是旣自勤修復爲人說令其速入密嚴佛土。

[二]阿賴耶卽密嚴品第八〈此品以生身卽是刹土而談賴耶密嚴無別〉

[三]爾時金剛藏 爲明此藏識 卽密嚴之義   告如實見言.

如磁石吸鐵 常能自轉動. 如藴車性[四]空 轉動由習氣.

注:

[一]原刻作起.今依舊譯藏譯改.

[二]藏譯第九品.缺品名.舊譯阿賴耶微密品第八.

[三]舊譯缺此一段四頌.藏譯缺爲明此藏識二句.

[四]原刻作定.今依藏譯改.

********************

草木土竹等    及繩以成舍    和合而可見    身藴亦如是.

起屍磁石鐵    轉動如有情    一切皆亦然    如是藴無我。

[一]時寶手菩薩  白衆色王言    王今應請問    金剛藏定者.

一切諸世間    所有於衆識    無覺離於覺    遠離諸言詮

[二]相應不相應  二種之名字.   彼世間所有    自性云何住.

此會諸佛子    專心咸願聞。   衆色最勝王    卽隨義而問.

名[三]想等境界  一切世間法    爲惟是分别    爲離分别有.

如其所立名    是名依何住    [四]金剛藏聞已  卽告色王言.

一切惟有名    亦惟想安立    從能詮異故    所詮不可得.

四藴惟名字    [五]是故說爲名  如名[六]摩納婆  但名無有體。

諸佛及佛子    說名惟在相    離相而有名    不可得分别.

注:

[一]此問辭五頌.舊譯錯作長行.

[二]藏譯此二句云.離名與有名.而如彼和合.今沿舊譯錯.

[三]原刻作相.今依舊譯藏譯改.

[四]此半頌舊譯錯作長行.

[五]藏譯此句云.餘分别唯色.今沿舊譯錯.

[六]慧琳音義.摩納婆正翻爲勝處我.毗紐天外道常觀心中我長一寸.智論如芥子.如豆麥.爲淨色.按此是絕無之事也.

********************

是故依於相  分别有諸名  如[一]匿兔未勿  假名不可得.

於相無所有  愚夫妄分别  世間亦如是    離相無有名.

瓶衣車乘等  名言所分别  色相雖可說    體性無所有.

世間衆色法  但相無有餘  惟依相立名    是名無實事。

王應觀世法  離名無所有  但以分别心    而生於取著.

若離於分别  取著卽不生  無生卽轉依    證於無盡[二]法.

是故大王等  常應觀想事  但是分别心    離此卽無有。

形相體增長  散壞質與身  如是等衆名    皆惟色之想。

想名及分别  體性本無異  隨於世俗[三]義  建立名不同.

若捨離名字  而求於物體  過去及未來    此皆不可得.

但諸識轉變  無有所知法  所知惟是名    世間悉如是.

注:

[一]匿兔.舊譯作祑吐.亦絕無之物.

[二]藏譯次有二句云.無因故無名.依唯想分别.

[三]原刻作儀.今依舊譯藏譯改.

********************

以名分别法  法不稱於名   諸法性如是    不住於分别.

以法惟名故  相卽無[一]有體 相無名亦無    何處有分别。

若得無分别  身心恆寂靜   如木火燒已    畢竟不復生.

譬如人負擔  是人名負者   隨其擔有殊    擔者相差别.

名如所擔物  分别名擔者   以名種種故    分别各不同.

如見杌爲人  見人以爲杌   人杌二分别    但有於名字.

諸大和合中  分别以爲色   若離於諸大    體終不可得.

如德依瓶處  瓶依名亦然   捨[二]名而取瓶  瓶終不可得.

瓶不住瓶體  名豈住於名   二合分别生    名量亦非有。

住於如是定  其心不動搖.   譬如金石等    本來無水相

與火共和合  若水而流動.   藏識亦如是    體非流轉法

注:

[一]原刻作相.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二]原刻作者.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一]諸識共相應  與法同流轉.  如鐵因磁石  周回而轉移

二俱無有思    狀若有思覺.  賴耶與七識  當知亦復然

習氣繩所牽    無人而若有.  徧滿有情身  周流於險趣

如鐵與磁石    展轉不相知。  或離於險趣  而得住諸地

神通自在力    如幻首楞嚴   乃至陀羅尼  莫不皆成滿

讚佛實功德    以之爲供養   或現無量身  一身無量手

肩頭口及舌    展轉皆無量   往詣十方國  供養諸如來.

雨華及衣服    頭冠與瓔珞   種種寶莊嚴  積如須彌等

供養薩婆若    佛及諸佛子.  或作寶宮殿  如雲備衆彩

化現諸天女    游處於其中   妓樂衆妙音  供養於諸佛.

或與佛菩薩    游止常共俱   一切諸魔怨  自在而降伏.

注:

[一]藏譯此半頌意云.與七識俱起.常依業而轉.

********************

得自覺聖智  正定以莊嚴   已轉於所依   卽見法無我

五法三自性  及與八種識   能成就諸明   住定常供養.

或現身廣大  或現如微塵   種種諸色身   供養於諸佛。

或身納諸刹  刹入芥子中   大海爲牛迹   牛迹或爲海

其中諸有情  無有所逼惱   平等施資用.  如地及日月

如水及火風  如寶洲妙藥   普能作饒益   長養諸有情。

諸法不生滅  不斷亦不常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去

妄立種種名  是爲徧計性.  諸法猶如幻   如夢與乾城

陽燄水中月  火輪雲電等   此中妄所取   是爲徧計性.

由彼彼名詮  以名彼彼法   於彼不可得   是爲徧計性.

一切世間法  不離於名[一]色 若離於能詮   所詮不可得

注:

[一]勘藏譯不應有此字.今沿舊譯衍文.

********************

如是徧計性  我說爲世間。    眼色等爲緣     因三和合起

聲依桴鼓發  芽從地種生     宮[一]殿與瓶衣  無非衆緣起.

有情及諸法  此悉依[二]他性。  若法是無漏     其義不可捨

自覺聖智境  [三]此性名真實。 諸法相差别     已說其自性

若離自性門  諸法不明了.    如衆物和合     現作幻化形

衆色雖不同  性皆無決定     世事悉如是     種種皆非實

妄情之所執  徧計無有餘.    譬如摩尼寶     隨色而像現

世間亦復然  但隨分别有     體用無所[四]在  是爲徧計性.

如乾闥婆城  非城而見似     亦非無有因     而能如是見

世間種種物  應知亦復然。    日月等宮殿     諸山及寶山

煙雲相擊觸  未嘗有雜亂。    無共無自他     體性皆非有

注:

[一]原刻作寶.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二]原刻作地.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三]勘藏譯云法無我性.

[四]藏譯次有句云.如幻夢與雲.又陽燄水月.

********************

但是所分别    徧計之自性.  諸物非因生  亦非無有因

若有若非有    此皆情所執。 名依於相起  二從分别生

正[一]智及如如  遠離於分别。 心如相顯現  相爲意所依

意與五心生    猶如海波浪.  習氣無有始  境界亦復然

心因習氣生    境令心惑亂.  依止賴耶識  一切諸種子

心如境界現    是說爲世間.  七識阿賴耶  展轉互相生.

如是八種識    不常亦不斷  一切諸世間  似有而安布。

有計諸衆生    我等三和合  發生種種識  了别於諸境.

或有妄計言    作者業因故  生於梵天等  內外諸世間.

世間非作者    業及微塵作  但是阿賴耶  變現似於境.

藏識非緣作    藏亦不作緣  諸識雖流轉  無有三和合。

注:

[一]原刻作知.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賴耶體常住  衆識與之俱.    如輪與水精     亦是星共月

從此生習氣  新新自增長    復增長餘識     餘識亦復然

如是生死轉  悟者心無轉。   譬如火燒木     漸次而轉移

此木旣已燒  復更燒餘木.    [一]依止賴耶識  無漏心亦然

漸除諸有漏  永息輪回法.    此是現法樂     成就三摩地

衆聖由是生  從刹至於刹.    譬如微妙金     在礦不能見

智者巧陶鍊  其金乃明顯.    藏識亦如是     習氣之所纏

三摩地淨除  覺者常明見.    如酪未鑽搖      酥終不可得

是故諸智者  鑽酪而得酥.    藏識亦復然     諸識所纏覆

密嚴諸定者  [二]勤觀乃能得。 密嚴是大明     妙智之殊稱

佛子勤修習  生於此刹中.    色及無色界     空識非非想

注:

[一]藏譯此頌云.依賴耶有心.有漏無漏等.由習氣熏習.流轉或還滅.次有一頌說賴耶爲諸法因.又依於施設及無漏法.故爲境與有境.

[二]原刻作覲.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於彼常勤修  而來生是處.   此中諸佛子    威光猶日月

修行得正定  演說相應道   諸佛與灌頂    咸皆授其位.

如來所證法  隨見而轉依   雖處密嚴場    應物而變化

隨彼愛樂法  住空而演說。  [一]是時金剛藏  復告大衆言.

賴耶無始來  爲戲論熏習   諸業所繫縛    [二]輪轉無有窮.

亦如於大海  因風起波[三]浪 恆生亦恆滅     不斷亦不常.

由不悟自心  隨識境界現   若了於自心     如火焚薪[四]盡.

通達於無漏  則名爲聖人.   藏識變衆境     彌綸於世間

意執我我所  思量恆流轉.   諸識類差别     各各了自境

積集業爲心  徧積集名意   了别名爲識.    五識取現境

如翳見毛輪  隨見而迷惑   於似色心中     非色計於色。

注:

[一]藏譯缺此二句.舊譯以下錯爲長行.

[二]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三] 藏譯次有一頌.明賴耶相續不斷.如是諸識皆依賴耶.由習氣增.或起或滅.

[四] 勘藏譯次有二句云.藏識現衆境.由轉依無漏.今譯脫文.

********************

譬如摩尼珠 [一]日月光所照  隨其所應現    各雨自類物.

阿賴耶亦爾  如來清淨[二]藏 和合於習氣    變現周世間

與無漏相應  雨諸功德法。  譬如乳變異    成酪至酪漿

藏識亦如是  變似於衆色.   如翳見毛輪    有情亦復爾

以惡習氣翳 [三]住藏識眼中  [四]於諸非色處. 此所見諸色

猶如於陽燄  遠離於有無   皆賴耶所現.   仁者依眼色

而生似色識  如幻住眼中   飄動猶熱燄.   色皆是藏識

與色習相應  變似體非有   愚夫妄分别.   諸昏醉放逸

坐臥及狂走  頓起諸事業   皆是賴耶識.   猶如盛赫日

舒光照於地  蒸氣如水流   渴獸望之走.   賴耶亦復爾

體性實非色  而似於色現   惡覺妄生著.   如磁石吸鐵

注:

[一]藏譯次有句云.有其清淨相.與下文合.

[二]藏譯次數句云.無漏善相應.則因以轉依.如是隨所現.相成種種色.習氣相應故.賴耶遍住世.

[三]藏譯此句云.藏識爲有境.常起於眼中.

[四]藏譯此句云.由色似現轉.舊譯大同.

********************

迅速而轉移  雖無於情識    似情識而動.   如是賴耶識

爲生死所攝  往來於諸趣   非我而似我.   如海中漂物

無思隨水流  賴耶無分别   依身而運動。  譬如二象鬬

被傷者永退  賴耶亦如是   斷染無流轉.   譬如淨蓮華

離泥而皎潔  人天皆受用    莫不咸珍敬   如是賴耶識

出於習氣泥  轉依得清淨   佛菩薩所重.   譬如殊勝寶

野人所輕賤  若用飾冕旒   則爲王頂戴   如是賴耶識

是清淨佛性  凡位[一]恆雜染 佛果常寶持。  如美玉在水

苔衣所纏覆  賴耶處生死   習氣縈不現   於此賴耶識

有二取相生  如蛇有二頭   隨樂而同往   賴耶亦如是

與諸色相俱.  一切諸世間   取之以爲色   惡覺者迷惑

注:

[一]原刻錯烜.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計爲我我所     若有若非有   自在作世間.  賴耶雖變現

體性恆甚深    於諸無知人   悉不能覺了。  譬如於幻師

幻作種種獸     或行而或走   似有情非實   賴耶亦如是

幻作於世間    一切諸有情   體性無真實.  凡愚不能了

妄生於取著    起微塵勝性   有無異分别   及與於梵天

丈夫等諸見。   分别皆是意   分别於世間   此之分别見

本來無有實.    譬如畫中質   亦如虹霓像   及以雲中物

翳眼見毛輪    女人窺鏡容   如夢觀衆色   如帝弓谷響

樹影與乾城    熱時陽燄水   池中明月像   如是諸計度

於賴耶妄[一]取.  觀察是等時   諦了惟藏識   [二]卽達世間相

所依一切法    是諸分别見   卽皆而轉滅。  賴耶是意等

注:

[一]原刻作耶.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二]藏譯此句云.見世爲自心.爾時心則滅.舊譯意同.

********************

諸法習氣依   常爲於分别   心之所擾濁.  若離於分别

卽成無漏道   常恆而不變   猶若於虚空.  若於阿賴耶

獲得三摩地   則生無漏法.  如意定解脫  及以四無畏

十力幷善巧   自在與神通   如是諸功德.  起十究竟願.

意成微妙身.  永轉於所依.   識界常安住  體同虚空性

不壞亦不盡.  如來悉明見   世間無增減  無情復不生

涅槃者非滅.  此刹及餘刹   同於一法性  諸佛出於世

或不出於世   法性本常住   不常亦不斷.  又若解脫者

而有情界滅   卽壞於如來   一切之智性  三世諸佛境

不得於平等.  又若般涅槃   有情界滅者  是誰離於苦

得有餘無餘   降魔伏邪見   皆應是妄說.  是故應當知

********************

諸勝觀行者  若證於解脫  其身則常住   永離於取藴

滅除諸習氣  譬如以熱鐵  投之於冷水   熱勢雖已除

其鐵體無壞。 諸仁應當知  阿賴耶如海   常爲於戲論

麤重風所擊.  五法三自性  諸識浪相續.  所有於境界

其相如飄動  於無義處中  似義實無體.  若悟則皆空

轉依恆無盡  住密嚴如月  影現於十方。  應知賴耶識

行於藴稠林.  末那爲先導.  意識能決了   色等一切境.

及以五識身  與根境和合  了於現境界.  自境之所取.

皆是阿賴耶  藏識與夀煖  及觸和合性.  末那依此識

識復住於意  所餘五種識  亦住於自根。  心意及諸識

而安住於藴  爲業習繫縛  流轉無有窮   如是所有業

********************

皆由於貪愛.  旣以業受身    復以身造業    捨於此身已

更受於餘身  前後以依因    徐行如水蛭.   心及諸心所

相續生諸趣  更展轉積集    住諸藴稠林.   夀煖及與識

若捨離於身  身則無覺知    猶如於木石.   藏識是爲心

執我名爲意  能取諸境界    以是說爲識。   采集業爲心

意爲徧采集  意識能徧了    五識現分别.   [一]心能持於身

末那著諸趣  意識能徧了    五識緣自境.    藏識以爲因

從是生餘識  意意識所緣    無間而流轉    五識復更待

增上緣而生  同時自根事    是爲增上故.    是身如起屍

亦如熱時燄  隨行因緣轉    非妄亦非實    爲愛之所牽

性空無有我。 意等[二]諸轉識  與心而共生    五識復更依

注:

[一]藏譯以下第四卷.

[二]諸原刻作識.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意識而因起    如是一切時    大地而俱轉.   賴耶爲於愛

所[一]熏而增長  旣自增長已    復增於餘識    展轉不斷絕

猶如於井輪.    [二]以有諸識故  衆趣而生起   於是諸趣中

識復得增長    識與世間法    更互以爲因.   譬如河水流

前後而不斷    亦如芽與種    相續而轉生    各各相差别

分明而顯現.    識行亦如是    旣三和合已    而復更和合

差别相而生    如是而流轉    常無有斷絕    內外一切法

皆因此而起.    愚不了唯心    汝等勤觀察。   時衆色王等

復向金剛藏    而作如是言.   [三]金剛藏無畏  善入於密嚴

能演一切法    佛及諸佛子    正定而思惟    無比甚奇特

顯明於法相.    金剛藏無畏    垂見爲宣說    尊處摩尼宮

注:

[一]原刻作重.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二]藏譯此頌云.從諸識生起.賴耶種種色.卽爲諸識依.具相互因力.蓋說賴耶與諸識互爲因也.

[三]舊譯以下仍作頌文.

********************

居師子勝座   最勝子圍繞    [一]住於密嚴定   願爲諸佛子

說瑜伽勝法.  此是月幢佛    爲衆所開演     彼衆當來此

願說而無倦.  [二]此月幢如來  亦現多神變     於欲界宮殿

及於色界中  與佛子圍繞    諸天皆侍衞.    [三]所說勝理趣

密嚴無畏法  彼諸瑜伽者    聞說如是已     得自覺聖智

內證之境界.  怖於尼夜摩    及正位之樂     不住於實際.

定中互觀察  而皆各念言    誰已證實相     觀行之上首

願得見斯人  此衆咸一心.    復更重思惟     何者是於定

云何爲非定  復於何所定    又復以何法     爲定所待緣.

彼諸佛子等  復於[四]其所定  以三摩地力     見密嚴土中

清淨最勝子  菩薩衆之王    首戴於寶冠     具三十二相

注:

[一]舊譯次三句云.願爲諸瑜祇.說密嚴定法.

[二]舊譯自下錯作長行.

[三] 藏譯舊譯次三句意云.說密嚴中諸無畏者所修觀行實相之法.

[四] 原作何字.今按舊譯文意而改之.舊譯定緣所下文爲作是念已以三昧力見密嚴土中云云.是則除四問外之文是序事非問義也.若循原文.似涉問意.易啓回惑.

********************

及以隨形好    而作於嚴飾.  彼諸佛子等   悉皆從定起

挂微妙寶瓔    從無量佛土  而來於此會   同共以一心

瞻仰金剛藏    大智瑜伽尊.  彼等皆思惟   得法樂而請。

[一]金剛藏見已  周顧於四方  發於和雅音   微笑而告曰.

汝等諸佛子    一心咸諦聽.  瑜祇定境界   甚深不思議

非分别所知.    定及緣亦爾  遠離欲不善   及以諸散動.

有尋伺喜樂    寂靜入初禪  如是漸次第   四八至於十。

著我諸外道    常修習此定  聲聞辟支佛   亦復皆如是.

各知於世間    諸法之自相.  藴處如空聚   一切皆無我

無思無動作.    但三和合生  如機關起屍   本無能作者.

外道修是定    起於空性見  此人迷法相   壞於一切法。

注:

[一]舊譯此下仍爲頌文.

********************

若修佛妙定    善知藴無我   卽發勝福聚      滅除諸惡見.

一切皆唯心    無能相所相   無界亦無藴      一切皆無相.

分析至微塵    此皆無所住。  愚夫妄分别      彼地水等性.

不知其性者    取於如是相   妙色及惡色      似色餘亦然

如空中虹霓    雲霞等衆彩   思惟如骨鏁      徧滿於世間

及徧處想觀    觀於諸大等   身有色無色      定者常諦思.

若於緣一心    卽緣說清淨   如其所分别      卽彼成所緣

非定非定者    妄計以爲定.  定者在定中      了世皆藏識

法及諸法相    一切皆除遣.  獲於勝[一]定者   善說於諸定

破諸修定人    妄智所知法.  若人生劣慧      取法及於我

自謂[二]誠諦言  善巧說諸法.  計著諸法相      自壞亦壞他

注:

[一]勘藏譯作等持.次二句同.與前文以定譯瑜伽者異.

[二]原刻作識.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無能相所相  妄生差别見。   甜味能除熱     苦酸鹹止痰

辛味除於冷  鹹能去風疾.   黄痰變異故     共生於[一]疫病

或時但因風  或因三和合.   疾旣有差别     古仙設衆方

石蜜等六分  [二]沙糖及諸味 能除有情身     種種諸瘧病.

若法有自性  及以諸相者    藥無除病能     病者不應差

云何世咸見  服藥病消除。   定者了世間     但是賴耶識

變異而相續  譬如衆幻獸.   無能相所相     無藴及藴者

亦無支分德  及以有支分.   世間無能作     亦無有所作

無塵積世間  無方處往者.   無初最微細     漸次如一指

乃至三指量  實物轉和合.   [三]求那各差别  如是義皆無.

非勝性作世  亦非時能生    亦非愛樂性     及三法所作

注:

[一]原刻作瘧.今依藏譯改.

[二]藏譯此語作肉.音譯爲曼沙.今譯倒訛.

[三] 原刻作末.今依舊譯藏譯改.

********************

亦非無有因    自然而得有.  斯由業習氣  擾濁於內心

[一]依心及眼根   種種妄分别.  意及於意識  有情阿賴耶

普現於世間    如幻師造物.  若能入唯識  是則證轉依

若說於空性    則知相唯識.  瓶等本無境  體相皆心作

非瓶似瓶現    是故說爲空.  世間所有色  諸天等宮殿

變異而可見    皆是阿賴耶.  有情身所有  從頭至手足

頓生或漸次    無非阿賴耶  習氣濁於心  凡愚不能了。

此性非是有    亦復非是空.  如人以諸物  擊破於瓶等

物體若是空    卽無能所破.  我如妙高山  此見未爲礙

憍慢而著空    此惡過於彼.  自處爲相應  不應非處說

若演於非處    甘露卽爲毒.  一切諸有情  生於種種見

注:

[一]勘藏譯此語云依於心根分.謂肉團心也.今沿舊譯誤.

********************

欲令斷諸見  是故說空理.    聞空執爲實  不能斷諸見

此見不可除  知病醫所捨.    譬如火燒木  木盡火不留

見木若已燒  空[一]火亦應滅.  諸見得滅時  生於智慧火

普燒煩惱薪  一切皆清淨    牟尼由此智  密嚴而解脫.

不見以兔角  觸壞於大山    曾無石女兒  執箭射於物

未聞欲鬬戰  而求兔角弓    何有石女兒  能造於宮室.

一切法空性  與法常同體    始於胎臟時  色生便壞滅.

離空無有色  離色無有空    如月與光明  始終恆不異.

諸法亦如是  空性與之一    展轉無差别  所爲皆得成.

是身如死屍  本來無自性    貪愛繩繫縛  境界所牽動.

說微妙空理  爲淨於諸見    其有智慧人  應當一心學.

注:

[一]原刻作大.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譬如工幻師    以諸呪術力   草木等衆緣     隨意之所作.

依於根及愛    色明與作意   發生於[一]眼識   無實如幻燄.

是識無來處    亦不去餘方   諸識性皆爾     有無不變著.

如毛輪兔角    及以石女兒   本來無有體     妄立於名字.

師子虎熊羆    馬驢馲駝類   鼋龜與瑇瑁     彼等皆無角.

何故不分别    唯言兔角無   最勝談論人     云何不成立.

爲慧者顯示    但彼妄分别   外道衆迷惑     如瘖及聾瞽.

彼無[二]超度智  亦無內證法   但隨他語轉     何用分别爲.

若妄起分别    不生於密嚴   定者獲等至     及能生此國。

譬如天宮殿    明月及衆星   環繞妙高山     皆由風力轉

七識亦如是    依於阿賴耶   習氣之所持     處處恆流轉.

注:

[一]原刻作明.今依舊譯藏譯改.

[二]原刻作起.今依麗刻改.

********************

譬如依大地  能生卉木類    一切諸有情    乃至衆珍寶

如是賴耶識  衆識之所[一]依. 譬如孔雀鳥    毛羽多光色

雄雌相愛樂  鼓舞共歡游    如是阿賴耶    [二]種子及諸法

展轉相依住  定者能觀見.   譬如百川流    日夜歸大海

衆流無斷絕  海亦不分别    如是賴耶識    甚深無涯底

諸識之習氣  日夜常歸往.   如地有衆寶    種種色相殊

諸有情受用  隨福而招感    如是賴耶識    與諸分别俱

增長於生死  轉依成正覺。   善[三]行清淨行  出過於十地

入於佛地中  十力皆圓滿.   正住於實際    常恆不壞滅

現種種變化  如地無分别。   如春衆華色    人鳥皆欣玩

執持識亦然  定者多迷取.   如是諸佛子    無慧離真實

注:

[一]藏譯次有半頌云.心心所相應.如波濤生起.

[二]勘藏譯次二句云.種子如海住.爲一切法依.今沿舊譯誤.

[三] 此句第二字原刻作修.今依舊譯改.

********************

於義不善知  妄言生決定    非法離間語  誑惑於有情

諸法别異住  而别起言說.    譬如工幻師  善用於呪術

示現種種華  華果實無有。   如是佛菩薩  善巧智方便

世間别異住  别異而變現.    說種種教門  誘誨無窮已

決定真實法  密嚴中顯現.    六界與十八  十二處丈夫

意繩之所牽  有情以流轉    八識諸界處  共起而和合

從於意繩轉  前身復後身.    此流轉丈夫  隨世因示現

是一切身者  續生無斷絕.    六界與丈夫  及以十二處

十八界意行  說爲自在[一]者。 爾時金剛藏  菩薩摩訶薩

說於諸界處  丈夫之義已.    他化清淨宮  摩尼寶藏殿

諸無畏佛子  悉皆稽首禮.    他方佛菩薩  來居此會者

注:

[一]舊譯下四頌錯作長行.

********************

悉皆共同聲  而讚言善哉.  復有諸菩薩  諸天及天女

皆從本座起  合掌一心敬  遞共相瞻顧  而作如是言.

定中上首尊  善爲諸菩薩  說妙丈夫義  遠離外道論.

最勝子宣示  六界淨丈夫  但是諸界合  隨因以流轉.

譬如衆飛鳥  空中現其迹  又如離於木  而火得熾然.

空中見鳥迹  離木而有火  我及諸世間  未曾覩是事.

鳥飛以羽翰  空中無有迹  仁者說丈夫  與鳥迹相似.

云何於諸有  得有輪回義  而說界丈夫  常流轉生死

受諸苦樂果  所作業無失.  如農夫作業  功必不唐捐

此果成熟已  能生於後果.  身者於身中  而修於善行

前生後生處  恆受人天樂.  或常修福德  資糧爲佛因

********************

解脫及諸度  成於無上覺.  生天自在果    觀行見真我

若離趣丈夫  一切悉無有.  於業業果報    所作無虚棄

下從阿鼻獄  上至於諸天   謂有趣丈夫    流轉於生死.

內外諸世間  種現芽生果   此法似於彼    彼從於此[一]生.

若離趣丈夫  得有輪回者   如言石女子    威儀而進退

兔角有銛利  從沙而出油.  [二]會中諸菩薩  諸天及天女

說如是語已  供養應供者   卽金剛藏尊    及諸菩薩衆.

供養事畢已  同作如是言   法眼具無缺    因喻皆莊嚴

能摧於異論  外道諸宗過   旣降伏他已    顯示於自宗.

是故大勇猛  宜爲速開演   我等咸願聞    大慧者應說。

爾時金剛藏  菩薩摩訶薩   聞諸天殷請    卽時而告言.

注:

[一]原刻作中.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二]舊譯此二頌列衆發問.錯作長行.以次各段問答處皆然.

********************

汝等諸天人  一心應諦聽  此法深難思  分别不能及.

瑜伽清淨理  因喻所開敷.  我現於密嚴  今爲汝宣說

密嚴甚微妙  定者殊勝處。 爾時金剛藏  說如是語已

復告於大樹  緊那羅王言.  大樹緊那王  汝應當觀察

云何諸法性  性空無所有  如是見相應  於定不迷惑.

如飯一粒熟  餘粒卽可知  諸法亦復然  知一卽知彼.

譬如鑽酪者  嘗之以指端  如是諸法性  可以一觀察.

法性非是有  亦復非是空  藏識之所變  藏以空爲相。

大樹緊那王  卽時而問曰.  云何心量中  而有界丈夫

云何生諸界  堅溼及煖動。 爾時金剛藏  菩薩摩訶薩

聞其所說已  而告如是言.  善哉大樹王  能發[一]甚深問

注:

[一]原刻作其.今依麗刻改.

********************

願令修定者  得詣於真實   我今爲汝說   琴師應諦聽.

汝昔自他化  與諸眷屬俱   鼓樂從空來   乘於寶宮殿.

如是諸天侶  而同詣佛會   撫奏妙寶琴   其聲甚和雅.

聲聞在會者  各遞相謂言   我樂見樹王   緊那衆游戲

及所乘宮殿  妙寶以莊嚴.  汝奏琉璃琴   衆心皆悅動

迦葉聲聞等  不覺起而舞   由妙音和樂   不能持本心.

時天冠菩薩  告迦葉等言   汝等離欲人   云何而舞戲.

是時大迦葉  白彼天冠士   佛子有大力   譬如毗嵐風.

聲聞無定智  如黑山搖動   雖離惑分别   尚染習氣泥

分證於實際  未斷於諸習   若捨諸麤重   必當得菩提.

汝於微細境  巧慧具諸論   帝釋世間明   於彼法通達

********************

及緊那羅論  如來清淨理   善於諸地相   明了而決定.

端居寶殿中  眷屬共圍繞   光明淨嚴好   猶如盛滿月

觀行得自在  處衆能問答.  問我界丈夫   云何從心起

汝及諸佛子  咸應一心聽。  如其諸界內   心名爲丈夫

諸界因此生  是義我當說.  津潤生於水   炎盛生於火

動搖諸作業  因斯起風界   從於色分齊   有虚空及地。

識與諸境界  習氣能生身   眼及諸色等   相狀各不同

此無門作門  諸有恆相續。  時摩尼寶藏   自在之宮殿

持進大菩薩  與諸最勝子   俱時從座起   稽首而作禮.

各持妙供具  供養金剛藏   覆以寶羅網   同聲而讚佛

聖者善安住.  菩薩法雲地   悟入如來境   應現實難量

********************

能爲諸大士  開示佛知見. 時緊那羅王  幷諸采女等

供養而讚歎  金剛藏無畏  摩尼寶宮殿  嚴淨勝道場

爲我等開演  如來微妙法。

[一]爾時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慈氏菩薩摩訶薩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曼殊室利法王

子菩薩摩訶薩神通王菩薩摩訶薩寶髻菩薩摩訶薩天冠菩薩摩訶薩總持王菩薩

摩訶薩一切義成就菩薩摩訶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及餘無量修勝定者皆是佛子

威德自在決定無畏善能開示觀行之心.俱從座起互相觀察.向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而說偈日。

金剛自在尊  能示於法眼. 諸佛所加護  菩薩皆宗仰

善達於地相  巧能而建立. 佛子大力衆  同心皆勸請

定王願哀愍  顯示於密嚴  佛及佛子等  甚深特奇事.

注:

[一]勘藏此譯下仍爲頌文.今沿舊譯誤.

********************

此法最清淨  遠離於言說   化佛諸菩薩    昔所未開敷.

自覺智所行  見真無漏界   微妙現法樂    清淨最無比

具衆三摩地  無量陀羅尼   諸自在解脫    意成身[一]十種。

殊勝色清淨  照明於法界   善逝不思議    嚴刹亦如是.

佛及諸菩薩  身量如極微   乃至如毛端    百分中之一.

密嚴殊妙刹  諸土中最勝.  如是觀行者     咸來生此中

是皆何所因  佛子願宣說。  [二]爾時金剛藏  菩薩摩訶薩

身如師子臆  具三十二相   以隨好莊嚴    將欲廣開示

觀察彼大會  猶如師子王.  知衆堪聽聞    古先佛祕旨

我今演法眼  離於能所覺.  金剛藏卽發    清淨梵音聲

迦陵頻伽聲  廣長舌相聲   巧妙無麤獷    世間稱歎聲

注:

[一]原刻作七.今依麗刻及藏譯改.

[二]舊譯此下錯作長行.

********************

廣略美暢聲     克諧[一]鍾律聲  高韻朗徹聲    乾馱羅中聲

雄聲與直聲     罽尸迦哀聲    歌詠相應聲    急聲及緩聲

深遠和暢聲     一切皆具足    衆德以相應    聞之而離著

心無[二]有厭倦.  一切皆欣樂    悉能盡通達    所有音聲相

自然而普應.    無作無功用    金剛藏菩薩    口未曾言說.

所有諸音聲.    但由本願力    從[三]眉額及頂  鼻端肩與膝.

猶如於變化     自然出妙音    普爲諸大衆    開示於法眼.

勇猛金剛藏     住於自在宮    最勝子圍繞    清淨而嚴潔

如鵝王在池     羣鵝而翼從.    大定金剛藏    處於師子座

映蔽於一切     所有修行人    猶如月在空    光映於列宿.

如月與光明     而無有差别    金剛藏威德    與佛亦復然。

注:

[一]原刻作種.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所.今依麗刻改.

[三]原刻作肩.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爾時如實見  菩薩之大力   修行中最勝  住於瑜伽道

卽從座而起  觀察大衆言.  奇哉大乘法  如來微妙境

一切佛國中  佛子應頂禮.   無思離垢法  諸佛所觀察.

希有甚微妙  大乘清淨理   非惡覺境界  轉依之妙道.

八種識差别  三自性不同   五法二無我  各各而開示.

五種習所纏  生諸妄分别   見此微妙法  清淨如真金

得於真性者  則住佛種姓.  如來姓微妙  離聲聞外道

密嚴諸刹勝  證者乃能往.  尊者金剛藏  已得何等持

所說淨法眼  是何等持境。  時無量菩薩  復禮金剛藏.

大智金剛尊  願爲我開演   住何三摩地  而能說是法.

此諸佛子等  一切皆樂聞。  爾時金剛藏  處自在宮殿

********************

觀察於大會  自心而念言.  此法不思議  十力微妙境

由慧之所持  誰當堪聽受.  已見堪任者  皆諸佛之子

卽時而告言  汝等當諦聽  我今爲汝說  轉依之妙道.

我爲諸佛子  他化自在衆  以得三摩地  名大乘威德

住於此定中  演清淨法眼。 亦見億塵刹  所有諸善逝

那庾多塵億  在前而讚歎.  善哉汝所說  此是瑜伽道

我等悉皆行  如是三摩地  於斯得自在  清淨成正覺.

十方一切佛  皆從此定生  當知最殊勝  非思量所及.

若有諸菩薩  得住此定中  卽住不思議  諸佛之境界.

證於自智境  見三摩地佛  變化百千億  乃至如微塵

自覺聖智境  諸佛所安立。 此法無諸相  遠離於聲色

********************

名從於相生  相從因緣起  此二生分别  諸法性如如

於斯善觀察  是名爲正智. 名爲徧計性  相是依他起

遠離於名相  是名第一義. 藏識住於身  隨處而流轉

習氣如山積  染意之所纏. 末那有二門  意識同時起

五境現前轉  諸識身和合  猶如有我人  住在於身內.

藏識暴流水  境界風所飄  種種識浪生  相續恆無斷.

佛及諸佛子  能知法無我  已得成如來  復爲人宣說.

分析於諸藴  見人無我性  不知法無我  是說爲聲聞.

菩薩所修行  善達二無我  觀已卽便捨  不住於實際.

若住於實際  便捨大悲心  功業悉不成  不得成正覺.

希有難思智  普利諸有情  如蓮出淤泥  色相甚嚴潔

********************

諸天聖人等    見之生愛敬.  如是佛菩薩  出於生死泥

成佛體清淨    諸天所欣仰。 從初菩薩位  或作轉輪王

或[一]住乾闥婆  阿修羅王等.  了悟大乘法  獲於如是身

漸次而修行    決定得成佛.  是故諸佛子  宜應一心學。

所有雜染法    及與清淨法  恆於生死中  皆因賴耶轉.

此因勝無[二]比  證實者宣示  非與於能作  自在等相似.

世尊說此識    爲。除。諸。習。氣。  了。達。於。清。淨。 [三]賴。耶。不。可。得。

賴耶若可得    清淨非是常 如來清淨藏  亦。名。無。垢。智。

常住無終始    離四句言[四]說      佛說如來藏       以爲阿賴耶

惡慧不能知    藏卽賴耶識.       如來清淨藏       世間阿賴耶

如金與指環    展轉無差别.       譬如巧金師       以淨好真金

注:

[一]原刻錯匡.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此.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三]勘藏譯次三句云.與賴耶不異.賴耶若異淨.賴耶應非常.

[四]藏譯次出後頌云.展轉藏無别.猶手足釧位.諸界雜賴耶.卽如來淨藏.

********************

造作指嚴具     欲以莊嚴指   其相異衆物     說名爲指環.

現法樂聖人     證自覺智境   功德轉增勝     自共無能說.

現法諸定者     了達境唯心   得於第七地     悉皆而轉滅。

[一]心識之所緣  一切外境界   見種種差别     無境但唯心.

瓶衣等衆幻     一切皆無有   心變似彼現     有能取所取。

譬如星月等     依須彌運行  [二]諸識亦復然   恆依賴耶轉.

[三]賴耶卽密嚴   妙體本清淨  [四]無心亦無覺   光潔如真金

不可得分别      性與分别離  體實是圓成     瑜伽者當見.

意識緣於境      但縛於愚夫  聖見悉清淨     猶如陽燄等。

[五]爾時世尊說是經已.金剛藏等無量菩薩摩訶薩及從他方來此會者微塵數衆.聞佛

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乘密嚴經卷下

注:

[一]玄奘譯成唯識論卷七.引此頌云.心意識所緣.皆非離自性.故我說一切.唯有識無餘.

[二]原刻作識.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三]藏譯此句云.說賴耶是藏.

[四]藏譯此句云.非分别心境.

[五]藏譯下缺.

********************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