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一百二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二

京畿【文安县】

原文安县在州城南七十里【明一纯志】

【臣】等谨按文安元明皆属霸州

本朝改隶顺天府

增文安县在府南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五十八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大城县界四十里西至保定县界十八里南至河间府任邱县界三十里北至霸州界四十里东南至大城县治五十里西南至任邱县治七十里东北至东安县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保定县治四十里【大清一统志】

原文安汉县属渤海郡东汉属河间国和帝二年置瀛州以县属焉【清类天文分野之书】

原晋泰始元年分瀛州之东平舒文安章武东州置章武国县在古文安城至後魏太平十一年置瀛州以统章武县遂归瀛州北齐废章武入文安隋大业七年征辽途经於河口当三河合流之处割文安平舒三邑户於河口置丰利县隋末乱离百姓南移唐贞观二年以丰利文安二县相逼遂废文安城移文安民就丰利城置文安县即今理也【太平寰宇记】

原唐初属瀛州景云二年属莫州周显德六年属霸州【九域志】

原宋景佑元年省永清入文安移州治于此皇佑元年复徙治故地【清类天文分野之书】

原金大定中徙州治益津以县属焉【方舆纪要】

原元属霸州明因之【清类天文分野之书】

原汉县令赵夔创建土城明正德九年知县事王鼎重修翰林院侍读李时撰记【文安县志】

【原李时修城记 正德辛未河北盗起剽掠诸州县文安荼毒最甚生城之废故也岁癸酉齐东王君来尹是邑顾而叹曰民保于城城关于令城之废民不能生矣乃集耆老谕之并力交作兴役于甲戌三月閲明年乙亥秋讫工焉城周围九里列雉堞建楼橹题其门南曰来薰北曰拱辰东曰迎恩西曰永定由是文安之民欣欣焉赖以无恐君名鼎字公实相是役者县丞王景沂也 薇花堂藁】

【臣】等谨按县志明正德间知县王鼎修城计袤七里高二丈五尺城门五角楼四敌台警舖八濠池沿城周围一千二百七十丈外护以堤崇祯中知县张上春增高五尺添砌砖堞瓮城

本朝乾隆三十三年知县阮基领

帑加砖砌城添设门楼修桥濬池

原县治元皇庆元年知县事李佑修建明洪武初县丞邓士龙重修儒学创自宋大观八年元皇庆中知县杨润李佑重建泮池东北壁有大观碑宋徽宗手蹟也【文安县志】

【臣】等谨按宋徽宗碑今字蹟漫灭

【原尚野重修文庙记 文安庙学贞佑甲戌金主南渡焚荡殆尽仅存大观八行之碑再历周宋辽金祚终皇元受命肇开贡举优复中选草昧渐革世祖潜藩宾礼师儒务先学校至元三年勅上都建孔子庙用敦化源四方万里莫不知所振厉黾勉从事文安近在畿内无以应德意二仲释奠即其故基表以草幕曷简不恭观者恻然八年辛未县设教谕以邑儒董君荣为之董君素有兴复议而病未能也即言于县以国家方事襄樊为平宋张本不获所请庚辰以屋赁钱合若干缗伐木汤川往返千里三历寒暑衆材始聚瓦甓钉础黝垩丹漆各输所有以後为耻卜日其吉工力并作不期月礼殿四楹鼎鼎宏敞靓深先圣先师十哲像设显严章施可徵如一大府惟从祀之室大成之门经画井井未克备举所谓在易之地力尽而休今复七岁矣其在官者主簿姚元县尉张瑛县尹杨润今县尹李侯佑相继而辅成之二十八年两庑翼翼绘像七十二子明年大门言言清静董君既没子道清学正孙祯教谕承其事如君存焉大德辛丑後以讲堂前以?星至大四年以雀育庑瓦易版以?初讲堂有关至是户牖端朗阶址坚整灿然一新李侯伻来谓余曰文安庙学之废荆棘瓦砾者六十年董君父子祖孙勤苦四十余年卒成盛事请文勒诸石永资名教野既允佑之请且以庙学之本告之曰古者民以君为师书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孔子虽无其位而绥猷修道之统不忍絶也删定赞修之後理寓於六经六经即天天即圣人故自天子以至庶人无一不可以学孔子必反身思诚存心养性得大庙之制而不失其学之实非徒王安石所谓近世法者也邑令与董君父子祖孙之成学庙亦岂韩愈所谓不能修事者哉虽然学必久而後成野喜其民牧学官之克恊而将行又虑其始勤终怠而不继也因并附此以示无穷焉文安县志】

增後汉书度尚由上虞长迁文安令注曰文安县故城在今瀛州文安县东北【同上】

原旧文安城寰宇记在县东北三十里今柳河有古城正当艮隅即文安故城无疑矣上有汉县令赵夔祠【同上】增柳河镇有渠 【大清一统志】

原文安潭名潭在县北一十五里【郡县释名】

【臣】等谨按县志文安潭即急流口

原文安有狐狸淀【隋书】

原文安县狐狸淀俗谓之掘鲤淀【隋图经】

朱彛尊原按掘鲤之淀见左思魏都赋

增石城淀在文安东北四十八里又有慈老淀黑母淀落坡淀四角淀俱在县东北又赵家泊在东北六十里即太平寰宇记所谓滹沱河东溢为赵淀也 【大清一统志】原水纹淀在县西宋起塘泺东自信安军永济渠西至霸州莫金口合水纹得胜诸淀为一水今废【方舆纪要】原火烧淀在县东二十五里广四十余亩县境有石沟柳河急河三水皆聚流于此东入卫河逹于直沽元志河间府境有黄龙淀自锁井口开凿至文安县玳瑁口通泺水经火烧淀转流入海今湮废【同上】

原易水在县西自保定转流入境即沙河诸水下流也【同上】

增县西北遥堤自白家道口至上五各庄长八里明万历间筑 【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县志白家口又名河家口

原滹沱河水在县西北三十里又东溢为赵淀【太平寰宇记】原今川原改易滹沱经县东南不经县西矣【方舆纪要臣】等谨按滹沱之环文安者三支北支由河塘下白洋淀中支由晋州天宫口至河间下五官淀南支即子牙河也又最南一支由深州衡水清河单家桥下青县入御河後诸支俱淤惟子牙河一支会诸流滙三角淀今益改而东下流迳会清河逹西沽矣

原霸州苦水而文安形如釜底尤为诸水所滙其苑家口会同河与栲栳圈新挑河各东西相去约二十里北岸属霸州南岸属文安各筑高堤文安约六七十里霸州约五六十里屹如长城累年有秋实赖于此但筑堤愈高壅水愈甚故议者谓京师之南水害以霸州文安为之阻也【长安客话】

增子牙河自河间流入分二支一西北流入文安县石城淀一北流又分三支西支入文安县黑母淀东支入大小窝口中支入霸州文尔淀总滙于三角淀入白河【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通志子牙河总会南北二泊滏滹诸水而滹沱实为经流其性湍悍伏秋水发河间以北静海以南皆当其冲康熙三十九年

圣祖亲閲河工特授方畧於献县河间东西两岸筑长堤西接大城东接静海各二百余里又于东堤广福楼之焦家口开新河一道东北至贾口入淀特设分司一员董其事自是濒河之民咸获宁宇矣又按康熙四十年

圣祖廵视子牙河坝以

御临唐太宗所书汉文帝劝农诏

赐抚【臣】李光地同知【臣】杨朝麟勒石

圣祖仁皇帝御制巡子牙河建坝诗 暂别宫槐幸子牙近村处处少人家清河微暑浮畦麦緑树初隂接岸沙堤外草荒艰籽粒淀中水浅捕鱼鰕黄童白叟望霖雨霖雨先施莫自赊

增乾隆三十二年

御制恭依

皇祖閲子牙河诗韵【冇序】 子牙河滹沱下游也迳大城县之子牙村始得是名夫滹沱在昔即已着称而子牙之名则非古乃县志谓其地有子牙庙即钓台遗址所言无足据按史记载吕尚以鱼钓干周西伯西伯猎遇於渭之阳注引郦道元刘向之说以证虽磻溪渭渚钓迹不同而其地尚皆近岐西故文王出猎得遇之自为可信至此地距岐数千里安得有钓璜遇主事盖古蹟流传率多假借不特钓台说涉荒唐即以大城为东海之滨亦非确凿不移者纪载家傅会失实者多矣子牙村之钓台何独不然既閲河成诗并为序而正之滹沱至此号姜牙傅会从来纪截家北界地高南界下八分水带二分沙筹防沃土资堪黍庶免村人叹作鰕碑仰

行间将字里

爱民肫意?怀賖

增乾隆三十五年

御制再依

皇祖閲子牙河诗韵 谩议滹沱讹子牙【滹沱河以经大城县之子牙村遂有子牙河之名旧志因傅会其地有钓台遗蹟丁亥春廵閲河堤曾依  皇祖诗韵并于诗序辨吕尚钓璜不应在此以订其讹虽然天下一家奚分秦赵总在大地之内此一转语亦不可少也】一家秦赵讵殊家麦因淀润才出土柳偃堤风欲卷沙

筹画当年仰

疏瀹闾阎今日利鱼鰕观民要为【去声】安民计咫尺穹碑法岂赊

增乾隆三十八年

御制三依

皇祖閲子牙河诗韵 束溜沿河有锯牙经村因遂属姜家【子牙河本滹沱下游以经大城县之子牙村始得是名向曾於和韵诗序订正其误继复为转语解之然河因人得名且其说无稽究不足为正也】入清本是东归海隔运都缘西挟沙堤外资耕黍与稻水中任取蟹和鰕

屡廵总为苍生计绳继无遑企

蹟赊

【臣】等谨按子牙河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者恭载卷内余不备録

原苏家桥在县东二十里当往来之孔道靖难初燕王自固安县渡巨马河驻师苏家桥即此【方舆纪要】

朱彛尊原按苏桥县志谓苏明允故蹟载诗云苏公曾授文安簿河上苏桥自昔传然明允为文安主簿以修礼书授秩未尝赴州也

【臣】等谨按文安堤在霸州苑家口经苏桥堂头村至土桥村长九千余丈乾隆二十六年河水漫溢筑护月堤草坝三十二年自三滩里西接千里长堤筑格淀约二千余丈新旧堤岸各长一万一千余丈

增苏家桥恭建

行宫【文安县册】

增乾隆三十二年

御制苏桥杂咏四首 修礼予之主簿禄几曾赴任柳河厅长桥却说老苏建未读欧阳墓志铭 尸祝斯人理亦宜【河北岸有苏簿祠昔人建以祀苏洵】几间老屋水之涯眉山材品河干境伯仲虎邱短簿祠 劝农诏是汉文为唐帝书之念在兹

临赐抚臣示

明训【康四十一年  皇祖巡閲河堤  御临唐大宗书汉文帝劝农诏以  赐抚臣李光地建亭勒石苏祠侧】敢忘继序仰丰碑 碑亭左侧有书斋点缀轩窻致颇佳偶尔经过解缆去费如许为不纾怀

增乾隆三十五年

御制题苏桥二首 姚辟陈州洵霸州太常因革礼同修了知食禄弗任事宋史删文未细求 石桥不是建西湖却与长堤同号苏一实近修【轼】一远领【洵】尔家父子信贤乎 欧阳修撰苏洵墓志云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按志所言是洵止食主簿禄而未任事且二人同修一书而一在陈州一在霸州决无是理元托克托等修宋史删使食其禄句若洵实任文安主簿者然後世遂因而有桥与祠之附会夫以洵之文学即假借以羶芗其地尚无不可然史所以传信顾以删节之踈沿譌贻误使非欧阳之志又孰从而正其舛哉

增乾隆三十八年

御制苏桥杂咏苏桥苏建是耶非【河北岸有苏洵祠相传桥即苏建但洵主簿是带禄蹟涉附会是以丁亥过此诗有几曾赴任柳河厅之句】徒见长虹枕石矶便即传讹人固当往来利涉逹皇畿 碑亭贔屭泐宸章【苏祠旁碑亭恭泐  皇祖御临唐太宗书汉文帝劝农诏是康熙四十一年  閲河时  赐前抚臣李光地摹?】每过屏营敬读详绨几问谁副洒

笔只宜唐汉两文皇 左侧行斋有数间开窗緑水俯潺湲虞孤泛埽殷勤意小坐聊消片刻闲 安福御舻侯水滨鸣锣催纤发通津却嘉大吏悉予意排当繁文总未陈【先期申谕大吏今番所过顿次一切灯彩缀景并不许预备少涉靡文】

【臣】等谨按苏桥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者恭载卷内余不备録

增乾隆三十二年

御制閲文安堤工作 辛巳秋行潦风浪掀喧豗文安本大洼长堤报漫开清水向南泄百里遭沴灾蠲赈命妥为急堵决口培苏桥至马村加高益厚皆大工癸未就涸土耕犁排连年幸有收元气复田垓堤上兹临閲士民欣我来叩谢尔莫亟吾犹抱歉哉

增乾隆三十五年

御制閲文安堤工叠旧作韵 万民随两岸笑语任掀豗登岸罢清跸才容线路开閲堤乃要务釜底每被灾壬午始兴工卑薄一律培癸未告蒇事丁亥获收皆戊子复行潦己丑重瀹排兹焉观酾流田畧涸高垓洼地原汪洋治水慙斯来或曰田占水【文安洼形如釡底潦水易积难消上次廵视至此洼水尽涸盈望麦畴兹则旧时麦地尚有在水中者深以疏消乏策为厪或云洼本水地涸则民倍获利乃田占水非水占田即果如所言亦不若速令消涸让地於民之为愈也】其然岂然哉增乾隆三十八年

御制閲文安堤工再叠旧作韵 登堤望大洼银浪轰雷豗百里渺无极愁眉蹙难开缘因庚寅潦辛卯继受灾去岁堤始成卑增薄者培疏泄减大半尚未涸以皆大吏跽而陈非不竭力排稍待四月间或可耕田垓然则昨秋丰此地赋何来【文安洼惟丁亥春涸出种麦庚寅经此閲视洼仍为水占今尚一望汪洋为之轸念虽周元理云四月可以尽涸亦未能期其必然且此洼至今积水则上年之难施耕种可知昨岁畿辅既称普丰而文安洼尚有积水百姓岂能纳无田之赋然大洼之有无正供及赋额重轻不可不彻?稽核为民等久远计因勅军机大臣会同周元理核实以闻另取进止】吾当冇明诏蠲缓苏民哉

【臣】等谨按文安堤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者恭载卷内余不备録

增左家庄在县东北乾隆三十四年恭建

行宫【文安县册】

【臣】等谨按左家庄亦称左各庄

行宫内佛堂聨曰不见闻声羣鸟呗无尘有色衆花鬘书室东楹聨曰琴荐墨壶都妥贴天光水态尽冲容西楹聨曰波含素影澄心镜鱼跃清渊识道机及

湛观轩

涵监堂澄景楼环照斋诸额皆

御书

增乾隆三十五年

御制题湛观轩诗左各庄行宫中文轩临沼暎目澄心盖淀水易引事半功倍名之曰湛观而系以诗 讵必凿塘更穿土引来淀水便成池阶前流洁源清会座里天光云影披不啻十家费已惜居然半亩照相宜湛如对处非空寂斥卤民艰有所思

增又

御制涵监堂诗 溪堂俯映监光寒春淀生波曲注潭内澹澹如外澹澹前三三即後三三鸢飞鱼跃趣无尽芷嫩蒲新芳未酣设欲照他先自照虽知此理觉行慙

增又

御制登澄景楼诗 拾级楼栏上【上声】一层沧波墙外见空澄水村图问谁家好佳景王孙示我曾【石渠宝笈有赵孟頫水村图真蹟神品】

增又

御制环照斋诗 淀水易为引溪斋照若环澄怀孰是胜延步亦其间鱼鸟观人意琴书伴我闲如云寓精鉴实早识惟艰

【臣】等谨按

湛观轩诸处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録

增石沟村在县东北有琴高祠【文安县册】

【臣】等谨按石沟河即中南二派河合流处也村以河得名琴高祠乾隆三十八年重修

增乾隆三十八年

御制琴高祠诗 涿水今犹古淀祠是也非舍人弃以去龙子取而归邀月为窻牖令风司户扉惟应佺羡辈来往会依稀

【臣】等谨按石沟村琴高祠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録

原南北卢蒲城在县西二十七里齐侯放卢蒲嫳於此【城冢记】

原鲁昭公三年齐侯田於莒卢蒲嫳见泣且请曰余髪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髪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九月子雅放卢蒲嫳於北燕【春秋左氏传】

增褚少孙补三王世家云本始元年封广陵王胥一子为平曲侯正义曰地理志云平曲县属东海郡又云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里七十字疑倒今县北十七里有城曰广陵【文安县志】

原三角城在县西北二十里石勒筑以备燕【太平寰宇记

臣】等谨按三角城今废

原广陵城在县西北二十里与保定县接界宋时聚粮於此以守益津关【方舆纪要】

原安平砦在县西北三十里宋置今废【同上】

增县有刘家涡刀鱼涡阿翁雁头黎阳喜涡等砦政和三年改刘家涡曰平安【宋史志】

原武平亭在文安县北七十二里今名渭城【括地志】原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一年赵徙漳水武平西二十七年徙漳水武平南盖是时漳水北入大河也【方舆纪要臣】等谨按今胜芳河在县东北七十里会同滹沱漳水滙流於北即武平地也亭废

增狼虎庙镇在县西北二十里为南北通衢 【大清一统志】原文安有广陵赵君神【魏书】

原赵夔汉武帝时为文安县令好神仙值文安大旱乃自焚土人感慕因立祠焉【阙经】

原赵君庙今名仙公堂在近郭庄【文安县志】

原灵集寺在庄头村僧文淳撰记内有藏经阁阁後古桧二株传是汉时植【同上】

【臣】等谨按今碑记无考尚存古桧一株

原乐巨叔墓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乐毅代齐後从燕入赵毅生间间生巨叔毅封昌国君至汉高祖求毅之後封巨叔为华城君卒葬于此【太平寰宇记】

增汉谏议大夫韩延夀墓在文安县东南韩村 【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韩延夀墓今无考

原唐御史董甫墓石在城西南安祖店万历初土人掘得墓石乃裴晋公撰文【文安县志】

【臣】等谨按唐董甫墓石今无考

原相公庄唐工部尚书张仁宪故里有神道碑在庄北其东南道左有相公祠【文安县志】

原唐张仁宪神道碑幽州节度掌书记李俭撰幽州节度参军蔡陵八分书并篆额仁宪字仁宪官至太子中允其孙仲武为卢龙节度使追赠仁宪为工部尚书碑以大中二年立在文安县【集古録目】

【原李俭银青光禄大夫太子中允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公神道碑铭 天垂四序所以表岁成之功地别九州所以分代天之治寒燠之运行叶度河岳之感应有期是故体五常而承五福赞九德而着九功盛业克着於旗常佳名攸传于寰宇素行蕴蓄於至德积行必贻於後昆传曰明德若不当代其後必有逹人富哉言乎有大唐工部张公孕灵有道之邦怀抱纵横之畧宏图推於一德奇表出于万人操笔运六体之工弯弧倍六钧之力轻财重义急病攘敌然诺信于友人賙给行於州里不以一隅自束不以一节自持情怀久约常从结驷之游座列嘉宾遍受脱骖之惠视公家之禄於我如浮云顾金玉之藏比之於纎芥居如列□誉若置邮语默顺持浮沉自乐僶俛从事逍遥不羁尝仕本州历居右职贞元初勅授银青光禄大夫太子中允四年薨於昌平县之官舍春秋七十有五旋窆於文安县之西北安乐乡原夫人扶风郡太夫人鲁氏左厢兵马使太子詹事福之女行符箴颂礼具苹蘩後公二十二年而没至是祔焉礼也公讳仁宪字仁宪其先清河人五世相韩文成见称於汉代三台辅晋壮武克大於当时昭彰四表厌饫八极祖讳为瀛州刺史封清河伯遂永於燕王父讳佐明宣威将军幽州和政府右果毅都尉烈考讳元皎宣节校尉幽州润德府折冲都尉奕世戴德克广前修辉华阀閲之门错综崆峒之秀元子讳神寂无禄早亡嗣子讳光朝冠军大将军行左威卫大将军检校国子祭酒迁兵郎尚书训禀义方学该典礼出则摧锋镝居则筦韬钤珠履尝馆於五千铁衣时驱於十万勲铭彞器誉冠缙绅银黄坐致琴筑自娱膺福履以乐天坦襟怀以卒岁积庆垂范高朗令终诞生元臣为国巨镇嗣子讳仲武今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两番经畧卢龙兼元招抚回鹘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兰陵郡王食邑三万户星辰降祥而秉政清熙帝?立言而金玉王度严干戈以卫社稷推彖象以究天人侧席求贤劳心致理历阶清级夙奉鸿私洎受钺专征登庸任相和羹鼎鼐图治六卿之充为国干桢论道三台之列实生灵之藻镜为明主之腹心伯氏讳仲斌蓟州刺史永太军营团练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光禄大夫继续家实蝉聨国桢黄霸为列郡之雄关公乃万人之敌相国有子曰宜方国子祭酒兼御史丞蓟州有子长曰得辅国子祭酒兼侍御史次曰得平兼监察御史审州司马敬铉幽都主部敬殷幽州参军洎长房有子曰沛早亡琇兼监察御史有孙曰惠连兼殿中侍御史皆珪璋特逹冠盖相望丹青克绍於形容兰菊聨芳於英蔕所谓勲业卓冠儒史名家穆然清风高视羣品相国以逮事逾远聿修渐遥松楸既行琬琰永勒景行安仰思之罔宁是用伐石他山建碑立隧以俭居其家尝窥旧史窃熟华宗授简勒铭期於直笔盛德难名因扣弦而常思堕涙謏闻强绎嫓黄绢而德媿受辛铭曰自汴元黄郎垂载籍华宗上德奇谋异迹闻道赤松受兵黄石道着昭晰庆流辉赫当涂代汉典午承曹地分东西位列卑高为郎署笔作宰操刀国储俊乂代有英髦降及元魏清河速偶为郡临燕卜凤戴仆公卿窟宅德义泉薮史不絶书士无虚口惟唐八叶诞生尚书文章轨范礼义椎舆挥金满路载德盈车清风穆若待价沽诸泳游道德蕴籍儒史力荷千钧名驰万里不享眉夀不登贵仕道迈前修庆流後嗣克生令子实曰时英魁梧器宇性格恢宏爵位隆重度量襟虚业惟匡国惟怀永图持衡秉钧杖钺以壮龟鹤齐年山河北量籍籍羣从秩秩德音或台或阁如玉如金日星照地桃李垂隂雪霁崐岫花繁邓林着於梧檟刋之彜鼎金石既刻丹青重炳 文安县志】

原元平章政事王伯胜墓在县治东南二十五里岳村墓道有碑【同上】

增王仪墓在文安县北十八里张哥庄 【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县志明右副都御史王仪墓有中允杨维聪志

增孟母台台下有深洞相传为宋将孟良藏母处【文安县志】补王孝子原霸州文安县人父曰珣娶於张生原小字曰某时畿辅役事烦苛比屋流亡珣无所仰赖餬其口四方原稍长数问母父安之母告以故辄哀啼不自胜愿求父俱还母泣慰之既受室矣力请於母恸哭而出至燕至赵至齐粮尽行乞於市已渡海抵田横岛日夕风大作就道左土偶祠假寐梦游僧舍日当午僧炊莎米为饭推而食之一盂味殊苦复和以肉汁曰甘乎曰甘已复口诵偈授之曰如来如来真个来好去好去还须去忽闻剥啄声而寤则一老父拄杖逍遥来前类有道者原起立须之流涕白所以且告以梦老父沉吟曰日当午者南方也莎草者其根附子也和肉汁者附子脍也先苦而後甘子其南行乎必求诸兰若中乃得之原因南踰汶泗渡洺漳至辉县之山寺视其名为梦觉原心自喜会雨雪倚寺门而卧昧爽僧出问少年何所人何以至此原对以文安人为寻父来问父何状曰生数月而父出不识状僧引谒其师师分糜餟衆珣方为僧都养僧召珣指原示之曰此少年亦文安人珣曰尔父何人原曰王珣珣曰尔非小字某者耶原曰是也父子相抱而哭乃同归原竭力耕田以供子职珣年八十有四而後卒越数十年有司上其事闻於朝诏旌其门原年亦八十有四有子六人孙一十五人曾孙二十有二人应期应霖举进士【大泌山房集】

原燕王旦发民会围大猎文安县以讲士马【汉书】

增汉武帝卫太子败燕王旦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上怒削良乡安次文安三县文安始见於史【文安县志】原张茂者文安县大盗也家有高楼列屋深墙窖室招集亡命刘宸刘宠齐彦名李隆李鋭杨虎朱千户等又纳赂于豹房诸近侍太监张忠者号北坟张居与茂迩茂结之为兄因得徧赂马永成于经谷大用辈遂出入禁中尝侍上蹴鞠倚是益无忌惮庚午春夏间河间参将袁彪数败茂及诸贼茂窘乃求救於忠忠置酒私第招彪与茂东西坐举酒属彪字茂曰此彦实吾弟也今後毋相扼又举酒属茂曰袁参将今日与尔一面之好尔今後毋寇河间彪畏忠不敢谁何既而都御史甯杲欲擒贼立功有主簿李为巡捕承杲意伪作弹琵琶伶人入茂家具知乡道杲率骁勇数十人乘其不备入擒之斧折茂股车载以俘余贼相率至京谋出首逭罪忠与永成为之请於上且曰必献银万两乃赦之宠宸计无所出潜令杨虎刼近境冀以足数献会虎焚官署宠宸知事败乃逃去其徒日多参将桑玉受其赂不肯力攻尝相遇於文安村中宠宸匿民家楼上欲自刭玉故缓之有顷齐彦名持大刀胁官军败衂者数十人至楼下彦名曰呼诸败军皆呼彦名曰救至矣宠宸遂弯弓注矢以出射殪数人玉大败引还时辛未六月也及都御史马中锡奉命讨之中锡家在故城惧贼残其坟墓乃为招抚之计尝与贼会饮於桑园时已有诏旨刘六等不赦又悬赏格募能斩之者中锡酒中许以不杀宸曰无多言吾已知朝廷不赦吾辈矣中锡曰无之宸出诏旨於袖中拂衣挺刃而去盖京师动静悉先知之以貂璫为之奥主也【明武宗宝録】

补正德中文安县水忽僵立是日大寒遂成冰柱高五丈周围如其高中空而旁有穴数日流贼过文安乡民入冰穴中避贼得全土人谓之河僵【丹铅録】

补高松字守之号南厓子文安人不仕善书擘窠大字写灰堆山小景并梅菊兰松墨竹鈎勒甚佳【画史会要】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二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二举正

删定原书删讹作册今改【尚野重修文庙记】

士马原书马讹作焉今据汉书改【燕王旦发民会围条】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二举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