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一百二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六

京畿【东安县】

原东安县在府南一百五十里【明一统志】

【臣】等谨按东安县明洪武初州降为县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

增东安县东西距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武清县界十八里西至永清县界十二里南至天津府静海县界六十里北至大兴县界九十里东南至小直沽海口一百十里西南至霸州治一百里东北至通州治一百里西北至固安县治八十里 【大清一统志】

原东安古安墟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合符釡山即此【长安客话】

原安次汉旧县县东枕永济渠汉武帝以属燕国王旦有罪削以属渤海郡续汉书郡国志安次属渔阳郡【太平寰宇记】

原晋属燕国後魏仍属燕郡隋属涿郡【方舆纪要】

原唐武德四年徙置东南五十里石梁城贞观八年又徙今县西五里常道城开元二十三年又徙耿就桥行市南【辽史】

【臣】等谨按县志常道城在耿就桥今县城西北五十里常道郷即其故址至辽史所谓今县乃开元中所徙在耿就桥行市南者今谓之旧州头以元时曾改称东安州也

原辽金并因之元初属大兴府後属霸州中统四年升东安州属大都路洪武二年降为县【清类天文分野之书】

原县治旧在常道城东耿就桥行市南经浑河冲决洪武三年十一月主簿华德芳移治於常伯乡张李店即今治也天顺间始创土城弘治中始劵城东门正德六年流贼猖獗知县事周义急筑垣浚濠补建西南北三城门嘉靖十六年知县刘继先名其门北曰迎恩东曰曙海南曰通津西曰宗山二十八年知县成印僧修之次年甃以砖建角楼四天啓五年知县郑之城复修之给事中沈应时为作记【东安县志】

增东安县旧城周围七里二百四十步高二丈七尺广一丈五尺池深八尺濶一丈二尺

本朝康熙三十五年修葺乾隆九年勘估改筑土城十四年兴工十九年完竣【同上】

原县门谯楼钟太安二年铸【同上】

【臣】等谨按据明李光昭钟说为太安二年而原书引县志误加一金字又太讹作大直为金之大安矣今谨於卷内改正

【增明李光昭钟说 谯门晓钟为东安八景之一俗传前明农妇饷耕早起闻地下钟声隐隐乃掘得之悬於谯楼之上嘉靖间不撃自鸣邑令怪其不祥而弃之其鸣如故後令复建楼以悬之遂止不鸣山海经云丰山有钟九耳是知霜鸣应候而钟自鸣也然则物之相感理诚有之不足为怪自明迄今又数百年未尝复呜每日司阍者掌之暮撃晨撞其声清越而不杀顺风可闻二十余里盖器之精良者也欵鑴太安二年造考北魏文成帝与辽道宋时俱有太安年号玩其形制色泽亦不甚古疑为辽时物 东安县志】

原儒学在县治西学之南有泮池池南有高垒【同上】原元东安州庙学记国子监祭酒孔克坚撰文至正二十四年六月立石又州北邵家庄乡学记翰林检讨李继本撰文【同上】

【增元孔克坚东安庙学记 郡有程式者好义之士也至正乙酉间出赀创义学一区赡地一顷一十亩延师教其乡人泊四方之来学者一日慨然而兴曰义学建而圣庙未建是溯流而忘源也壬辰岁复捐赀若干立庙塑像并香案祭器咸备春秋二祀无缺州故有庙学地为浑河所冲而程君所建者迄无恙昔范文正公贵为参政舍宅为学割义田以恤贫族而式布衣耳其所设施亦能如是又其难焉者是宜书其事以劝式亲丧筑庐墓侧朝夕泣奠翰林承旨康里公扁曰慕亲时有慈乌百余巢於塚树浑河为之回澜人咸异之又分田以给婣族婚丧之贫乏者前太守牛德裕闻於朝旌其门荐除本州文学 同上增元李继本东安县邵家庄乡学记 乡学古也四代之制家有塾州有序以教其子弟材成则宾兴其贤能而官之於是内之辅相外之岳牧与凡小大臣工胥此焉出则乡之有学所系盖不细矣记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况齐民之子其可以不学乎东安古名邑风气浑厚民俗质直治得其道则妥顺以安非其道亦强忍慑服而不敢肆邑之北乡曰邵家庄邑长王侯建学於其地延李宗昭为之师宗昭前代衣冠家而能遵教条严训诲蔼然有邹鲁文学之风夫师之於弟教之以正自童蒙始盖所以谨夫始入之途而不为他岐所惑此朱子所以补订小学一书也小学既成由是而进於大学则内体外用税驾乎高明光大之域而可以兼善一世矣 同上】

原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郷西山东过范阳县南又东过容城县又东过安次县南【水经】

原易水在县南旧过安次县界为固安河今与扼马河同为一川矣【东安县志】

原圣水又东迳渤海安次县故城南汉桓帝中平二年封荆州刺史王敏为侯国又东南流注於拒马河【水经注】原白祀沟水出广阳县之娄城东东南流左合娄城水水出平地导泉东南流右注白祀水乱流东南迳常道城西故乡亭也西去长乡城四十里魏少帝璜甘露三年所封【同上】

原枯沟自安次西北东迳常道城东安次县故城西晋司空刘琨所守以拒石勒也【同上】

原卢沟河在县西自固安县流入境元皇庆初浑河水溢决东安境内黄埚堤一十七所是也又东南合霸州之拒马河【方舆纪要】

原卢沟水至东安过耿就桥一分东至界河入土楼东南一分西至界河入左奕西南今自卢沟桥下流从固安县经永清县北东注自孙家垡一分????永清之南一分????东安之西至隆庆末年分????於东安者又分为二一由韩村至管家屯迤东似有奔县之势然离县二十里即停不行止在本屯前後左右为害一从韩村东南下历衡亭左奕朱村马子庄至桃河头万历二年积雨水溢人畜漂没知县洪一谟力请筑堤堤成赖以无患万历六年马子庄堤口决渰骆驼湾知县韩景闵塞之九年旧口复决知县张汝藴修之自是屡修屡决至二十三年七月河徙於霸州泥河旧址尽成沃壤矣【东安县志】增明万历乙未间浑河南徙固永文霸一带常被冲突东安河患顿息嗣後下口日於壅遏清流

本朝雍正三年东行由氷窖武家庄经东安之狼城宋流口东沽港至王庆坨归淀乾隆四年河北出一趋武清之萧家西南等庄归沙家淀一西折逆流至东安之淘河复东折经葛渔城穆家口亦归沙家淀二三年後亦渐淤垫【同上】

【臣】等谨按县治南十里乾隆二十八年建筑越埝西接永清县辛立村东抵武清县八里桥村长二十三里一分乾隆三十八年

皇上閲视永定河下口改越埝为北堤其修防之要恭

御制閲视永定河记并

御制往閲永定河下口诗具详原委恭载卷内

圣祖御制察永定河诗 源从自马邑溜转入桑乾浑流推浊浪平野变沙滩廿载为民害一时奏效难岂辞宵旰苦须治此河安

御制閲视永定河记 永定河之本无定也此气数之可以授权於人事者也无定河之求永定也此人事之不可以诿其柄於气数者也自前岁夏秋濒河田庐被潦特命高晋裘曰修周元理等会勘利病所由发帑五十余万金大加疏筑浃岁讫功农臻倍稔遂俞所请以今春省成事而诏之曰河之工兹式集矣虽然朕能遽信为一劳永逸计乎昔之河故无工也惟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蒿目民艰为畿甸东南勤求保惠之政莫若兴建堤工溯自康熙三十七年始事迄今亿兆蒙庥沦浃肌髓中间偶值水旱不齐此滥彼淤迁流递易自安澜城而柳坌口而王庆坨而氷窖草坝而贺老营而今之条河头或北或复南凡六徙皆审时度势善为相导惟务顺小变以归大常而於

成谟罔敢稍斁斯诚

皇考世宗宪皇帝以暨朕躬数十年来继

志绳

武之苦心不容自已者何者在河固无一劳永逸之方在治河实有後乐先忧之责也或者耳食汉田蚡天事非人力及晋杜预请决诸陂之肤见谓弃地与水可听无定者之所之嘻何其戾耶夫以水故弃地犹可并地故弃人可乎子舆氏称神禹行所无事无事而曰行则必有无事之事所谓疏瀹决排者非耶以黄河证之积石龙门故蹟可按而商患五迁周移千乘即已世近而事殊厥後赴海南趋殆更燕齐与吴之境虽神禹复生亦难力挽以从其朔第更一境即治一境仍与当年导源之绩等耳岂竟以不治治之耶桑乾流经近圻势若建瓴非挟沙将一泄而无余惟挟沙又四出而莫遏运道民生无堤曷赖前此督臣孙嘉淦建议试开金门闸上游中亭河遂不能容所至村庄漫溢幸急饬堵闭民获安居尤近事之足为炯戒者且朕匪直为爱护已成之工起见也假令是河在今者尚无堤工而筹运道策民生朕亦必自为始事之举易地以观益知我

皇祖

皇考默鉴今日之发帑疏筑有

深许为後

先克绍者矣不然者恶劳惜费朕必大矫乎人情而甘为汲汲也哉是行也往复周谘既嘉大吏能体朕意犹虑其不克坚持定识勉继前功爰特揭大指锲之河上其他条具规制存乎神而明之者皆不书

增乾隆十八年

御制乘舟观永定河下口之作 夜雪忽已收朝雾未云歛策马遵遥堤永定全势览下口欲其畅浑流利泛滥前者叹行樯一綫奚归坎无已筹下策让地稍避险中处徙流移向南听如渐【乾隆十五年春閲永定河以下口宜畧更移令其易於趋下且於流涸时濬中泓引河而流民占居河中淤地者亦劝导徙就堤外年来次第修举下口益畅爰取道重閲倏已三载余矣】今来閲尾闾三岁惊荏苒舍陆命进舟恬波春淰淰虽逊洪泽濶微山已不减荡?有余地巨浸乃澄澹慰兹忧即兹积高车鉴俨补偏斯不无永逸则岂敢

增乾隆三十八年

御制往閲永定河下口舆中作 下河南北任流迁【永定河自康熙三十七年筑堤之始下口由安澜城後因原道渐淤至三十九年改由柳岔口雍正四年改由王□坨乾隆十六年改由氷窖草坝二十年改由贺老营三十七年改由条河头计前後迁流六度以氷窖草坝而论康熙间之北堤转为南堤雍正间之南堤转为北堤以今条河头而论凡康熙雍正间之南北堤又均在河之南矣】壅则伤多导使宣絜矩邱明别知惧防民之口慎防川

增又

御制閲永定河下口诗以示裘曰修周元理何煟 七十年间六度移【永定河下口初由安澜城复改柳岔口而王庆坨而氷窖草坝而贺老营及今之条河头或北或南凡六徙】即今下口实权宜便微盈酌虚剂者不过补偏救敝斯煟则扈舆资博采【何煟素习河务于行水机宜具有见解兹以河南巡抚至天津迎銮即命其扈随閲视下口以资询访】禹之行水在无为委源源委勘一再【此次初閲头工二工今复视其下口於全河首尾情形略悉梗概兹命裘曰修周元理何煟三人由此寻源而上至头工沿河再加讲求斟酌具议以闻】同事诸人共朂其

【臣】等谨按永定河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之篇恭载卷内余不备録增桃河泊在东安县南五十里浑河水所滙也流入三角淀 【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桃河泊亦名桃花泊即淘泊河今淤

原八丈沟水出安次县东北平地泉东南迳安次城东【水经注】

原凤河水一渠从西北流至凤窝村虽隆冬沍寒水亦不氷【名胜志】

原莲花泊在县治南三十里甄家庄南东流经葛城入武清【东安县志】

原白沟河在县治西八十里其源自栲栳园流入县境东南抵武清直沽港【同上】

【臣】等谨按县志巨马河易水沙水合流於定兴之河阳渡为白沟河故道久淤今河流经新城容城雄县入穿儿湾达王带河其分流亦自雄县西折入新安合四角河俱不入县境

【增文天祥过白沟河诗 昔时张叔夜统兵赴勤王东都一不守羸马迁就荒适过白沟河裂眦须欲张絶粒不遄死仰天扼其吭羣臣总奄奄一士垂天光读史识其地抚卷为凄凉我生何不辰异世忽相望皇阙遘阳九天堑漏飞艎引军诣阙下捧土障澜狂出使义不屈持节还中郎六飞狩南海金钺将遑遑武侯空感心出师惊四方吾属竟为羁世事吁彼苍思公有奇节一死何慨慷江淮我分地我欲投沧浪沧浪却不受中原行路长初登项羽馆次览刘季邦涉足河与济回首嵩与邙下车抚梁门上马指楼桑戴星渡易水惨淡天微茫行人为我言宋辽此分疆悬知公死处为公出涕滂恨不持束刍徘徊官道旁我死还在燕烈烈痛肝膓今我为公痛我死谁为伤天地垂日月斯人未云亡文武道不坠我辈终堂堂 吟歗集】

原东沽港在县南五十八里水自县西浑河分流而东入武清县三角淀【方舆纪要】

原垂杨渡在东沽港之北下通静海县夹岸垂杨凡数里【名胜志】

【臣】等谨按县志垂杨渡今淤

【原张继恕诗 柳色凝青曙莺声散晓霞微茫连水国迢递见村家緑满平田草红开断岸花流亡宜早复此地足鱼鰕名胜志】

原泥姑口昔人讲水战之具於此【同上】

原咸平二年诏听边民越拒马河塞北市何承矩上言曰缘边战櫂司自淘河至泥姑口屈曲九百余里此天险也太宗置砦一十六舖百二十五廷臣十一人戍卒三千余部舟百艘往来巡警以屏奸诈缓急之备大为要害今听公私贸市则人马交度深非便宜且砦舖皆为虚设矣疏奏即停前诏【宋史本传】

原自边吴淀至泥姑海口緜亘七州军屈曲九百里深不可以舟行浅不可以徒涉虽有劲兵不能渡也【宋史河渠志】

原咸平五年三月西京左藏库使舒知白请於泥姑海口复置海作务造舟令民入海捕鱼因侦平州机事异日王师征讨亦可由此进兵以分敌势先是置船务以近海之民与辽人往还辽人泛舟直入千乘县疑有乡导之者故废务至是令转运使条上利害既而以为非便罢之【同上】

原飞虹桥在故安次县南跨界河州相传汉元狩二年建晋刘琨留饮於此【名胜志】

原大石桥之流为东川西浮桥之流为西川八里迤西之流为南川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东安县志】

增通济桥在县西左奕堤之东亦跨浑河上 【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通济桥今地属大兴县

增济公桥在县北七十里东沽港 【大清一统志】

增安次故城在东安县西北汉置後魏改置安城县魏书地形志安城县有安次城盖已非故治也後汉书注安次故城在今县东乐史太平寰宇记县在幽州东南一百里本汉旧城东枕永济渠【同上】

【臣】等谨按後汉废益昌为安次县唐又析安次为永清县周世宗显德六年取益津关置霸州仍治永清盖东至安次南至霸州皆益昌故地

又按永济渠在霸州东顾祖禹方舆纪要云信安军有永济渠宋咸平中置塘泺以为边备今废

原土楼在县治东六里宋时为土儿卫台高丈二尺盘一百六十步【东安县志】

原奕台在县西八里宋为左奕卫其西有仓如土楼制【名胜志】

【臣】等谨按县志今县西十二里有左奕村

原安次废县在县治西北四十里今名古县【东安县志】增县北四十里有古县村即安次废县【同上】

原旧东安州在县西北四十里安次旧县之西浑河水次居民辏集名旧州头【名胜志】

原常道城在旧州头西五里三国魏燕王宇之子璜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司马昭迎立之北魏主宏封宇文英为常道乡公皆此城也【方舆纪要】

原安次县有故苌道城【魏书志】

原石梁城在旧州头东南五十里或云南北朝时所置戍守城也其地又有菘州城相传辽古拉王所置【方舆纪要按古唐古特语身也拉神也旧作古喇今译改】

【臣】等谨按县志石梁城在古县东南五十里按其道里即今灰城也菘州城在县治西北七十里今地有稽察王村

原卢王屯在常道乡东南二十五里汉卢绾屯兵在此与刘贾夹攻取燕今名卢村【东安县志】

【臣】等谨按县治西北十二里有民卢村军卢村当即卢王屯旧地

原葛城在县治南三十五里宋建屯守於此【东安县志臣】等谨按葛城在县南四十里今名葛渔城

原狼城在县治南四十五里亦宋时所建【东安县志】

【臣】等谨按狼城即信安军之狼城寨为永定河经由之地今名安澜城

原长庆宫旧在广平淀金天会三年移安次南五十里东接巴纳南通番汉有大石桥以受诸国之礼今次平屯乃其旧址也【东安县志 按巴纳满州语地方也旧作捺鉢今译改】

【增元库库长庆宫留题 迢嶤宫殿凌天表一脉洪涛入槛流势压晓山千涧落寒随野水半枫秋微才空抱长卿志滞迹还同王粲游北望燕台何处是五云缥缈凤城楼 同上】

原省抑宫在安次南辽会同中建【同上】

原留犊村在县西北六十里魏钜鹿时苖为夀春令及归留犊而行回经於此因以名里【名胜志】

原刘琨墓在东安县东二十里【明一统志】

【臣】等谨按刘琨墓在古县东二十里楼桑村今其地有南桑园北桑园

原辽中丞韩泽墓在县西北五十里更生村【东安县志】原广严寺始建於县西之郭外毁於兵英宗朝邑人孟士中舍己宅改创於县西之郭内【同上】

原常道乡定觉寺唐垂拱三年建五代毁於兵辽天庆间承直郎张铣复为建立至金天会四年成正隆间韩承彦重修大定元年奉直大夫杨俊卿复新之又有古营寺金明昌五年建团城寺明昌六年建俱有碑存【同上

臣】等谨按古营团城二寺今俱废

原大悲禅院在安次县西阎家垡金天会六年僧行进募民韩福林修有碑存【东安县志】

【臣】等谨按县志大悲禅院在阎家庄今地属大兴县不隶县界

原宁国寺在留犊里金大定三年村民曹瑛建有碑存【东安县志】

原广福寺元建在东安县治西北四十里【明一统志】

【臣】等谨按广福寺今地属大兴县

原广福寺在故县西北五十里金天会中建大定三年僧会颐请赐额【东安县志】

原广善寺在徐村里固城庄唐之灵应寺也洪熙元年太监何至渊重修景泰三年立碑【同上】

原净安寺在固城里惠化乡宣德三年太监张盛建正统四年赐额碑存【同上】

原灵岩寺在凤河南金大定五年僧洪宝建【同上】

原至正十八年三月东安漷州柳林日有警报京师备御四隅俱立大都分府【元史百官志】

原任风子成化中云游东安自谓得养生术而衣服垢敝又无容止人多不信颇以善奕为士大夫所邀一日在广严寺看奕又有人於城外见其西行未几人传其尸解西山岩中?其日则分身之日也平日无他异独冬月单衣体常沾汗而已【燕山丛録】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