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三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三十五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伤寒方

温疟第六论 方 灸刺法 禳疟法 符

论曰:夫疟者,皆生於风。夏伤於暑,秋为□疟也。问曰:疟先寒而後热者何也?对曰: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於寒,而後伤於风,故先寒而後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问曰:先热而後寒者何也?对曰:先伤於风,而後伤於寒,故先热而後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闷,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问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於何脏?对曰:温疟者,得之冬中於风寒气,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铄,肌肉消,腠理发泄,因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邪气先藏於肾,其气先从内出之於外也。如是则阴虚而阳盛,盛则病矣;衰财气复反入,入则阳虚,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後寒,名曰温疟。问曰;瘅疟何如?对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於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於皮肤之内,分肉之间,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於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故命曰瘅疟。夫疟之旦发也,阴阳之旦移也,必从四肢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气未并。先其时一食顷,用细左索紧束其手足十指,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过时乃解。

夫疟脉自弦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1,若脉紧数者可发汗、针灸之。脉浮大者吐之,瘥。脉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疟岁岁发至三岁,或连月发不解者,以胁下有痞也。治之不得攻其痞,但得虚其津液,先其时发其汗。服汤已,先小寒者,引衣自覆,汗出、小便利即愈。疟者,病人形瘦,皮上必粟起也。病疟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也。今不愈,当云何?师曰:此病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当治之,鳖甲煎圆主之方:

成死鳖十二斤,治如食法,《要略》 作鳖甲三两 半夏 人参 大戟各六铢#2 瞿麦 阿胶 紫葳一作紫菀 牡丹皮 石韦 乾姜 大黄 厚朴 桂心 海藻《要略》作赤硝 葶苈 蜣螂各十二铢 蜂窠 桃仁 芍药各一两 柴胡一两半 乌羽烧,一作乌扇 黄苓各十八铢 □虫 虻虫各三十铢,《要略》作鼠妇

右二十四味,为末,取锻竈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以酒渍灰,取酒煮鳖尽烂,泯泯如漆,绞去滓,下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未食  服七丸,日三。仲景方无大戟、海藻。

柴胡栝蒌根汤,治疟而发渴者方:

柴胡#3 黄耆#4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5 栝蒌根四两

右七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牡蛎汤,牡疟者多寒,治之方:牡疟,一作壮疟。

牡蛎 麻黄各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无以恒山代之

右四味,先洗蜀漆三过去腥,□咀,以水八升煮蜀漆、麻黄,得六升,去沫,乃内余药,煮取二升。饮一升,即吐出,复#6饮之。

蜀椒#7散,多寒者,牡疟也,治之方:

蜀椒 云母 龙骨各等分

右三味,治下筛。先未发一炊顷,以酢浆服半钱,临发服一钱。温疟者,加蜀漆半分。云母取火烧之三日三夜。《要略》不用云母,用云实。

有瘅疟者,阴气孤绝,阳气独发,而脉微,其候必少气烦满,手足热,欲呕,但热而不寒,邪气内藏於心,外舍於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也。

有温疟者,其脉平,无寒时,病六七日,但见热也,其候骨节疼烦,时呕,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名温疟,白虎加桂汤治之方: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右四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烂,去滓,加桂心三两,煎取三升。分三服,覆令汗,先寒发热汗出者愈。

麻黄汤,治疟须发汗方:

麻黄 栝蒌根 大黄各四两 甘草一两

右四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发前食顷一服,临发一服,服後皆厚覆取汗。

治疟,或间日发者,或夜发者方:

恒山 竹叶各三两#8 秫米一百粒 石膏八两

右四味,□咀,以水八升,铜器中渍药,露置星月下高净处,横刀其上,明日取药,於病人房中,以铜器缓火煎取三升。分三服,清旦一服,未发前一食顷一服,临发一服。三服讫,静室中卧,莫共人语,当一日勿洗手面及漱口,勿进食,取过时不发,乃澡洗进食,并用药汁涂五心、胸前、头面,药滓置头边,曾用神验。《救急方》 用乌梅二七枚。

又方:

先作羊肉臛面饼,饱食之,并进少酒随所能,其令欣欣有酒气,入密室裹,燃炭火,厚覆取大汗,即瘥。

又方:

烧黑牛尾头毛作灰,酒服方寸匕,日三。

恒山圆,治□疟,说不可具方:

恒山 知母 甘草 大黄各十八铢 麻黄一两

右五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五丸,日二,不知渐增,以瘥为度。《肘後》无大黄。

又方,治疟经数年不瘥者,两剂瘥,一月已来一剂瘥方:

恒山三两,为末,以鷄子白和,并手丸如梧子大,置铜碗中,於汤中煮令熟,杀腥气则止。以竹叶饮服二十丸,欲吐但吐,至发令得三服,时早可断食,而晚不可断食,可竹叶汁煮糜少食之。

栀子汤,治同前:

栀子十四枚 秫米十四粒 恒山三两 车前叶二七枚,炙乾

右四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发一服,发时一服,发後一服,以吐利四五行为瘥,不止,冷饭止之。

治老疟久不断者方:

恒山三两 乌贼骨 升麻 鳖甲 附子各一两

右五味,□咀,绢袋盛,以酒六升渍之,小令近火,转之一宿成。一服一合,比发可数服,或吐下。

治疟无问新久者方:

小便一升半 蜜三匕

右二味,煮三沸,顿服。每发日平旦时服,自至发勿食,重者渐退,不过三服瘥。

又方:

鼠尾子#9 车前子各一虎口

右二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未发前服尽。

又方:

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

又方:

捣莨若根烧为灰,和水服一合,量人大小强弱用之。

又方:

瓜蒂二七枚,捣,水渍一宿服之。

又方:

常以七月上寅日采麻花,为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

故鞋底去两头,烧作灰,井花水服之。

又方:

服翘揺汁。

又方:

桃花末,水服方寸匕。

治疟方:

鳖甲方寸,炙 乌贼骨方二寸 附子炮 甘草各一两 恒山二两

右五味,□咀,以酒二升半渍之,露一宿,明日涂五心手足,过发时疟断。若不断,可饮一合许,瘥。

蜀漆圆,治劳疟并治积劳寒热,发有时,似疟者方:

蜀漆 麦门冬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升麻各三+铢 甘草 鳖甲 乌梅肉 萎蕤各一两 恒山一两半 石膏二两 豉一合

右十三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再服之,稍稍加至二三十丸。此神验,无不瘥也。加光明砂一两。

乌梅圆,治寒热劳疟久不瘥,形体赢瘦,痰结胸堂,食饮减少,或因行远,久经劳役,患之积年不瘥,服之神效方:

乌梅肉 豆豉各一合 升麻 地骨皮 柴胡 鳖甲 恒山 前胡各一两 肉苁蓉 玄参 百合 蜀漆 桂心 人参 知母各半两 桃仁八十一枚

右十六味,为末,蜜丸。空心煎细茶下三十丸,日二服,老少孩童量力,通用无所忌。

治劳疟积时不断,众治无效者方:

生长大牛膝一握,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发前食顷,第二服取临发时。

大五补汤,治时行後变成瘴疟方:

桂心三十铢 远志 桔梗 芎藭各二两 茯苓 乾地黄 芍药 人参 白术 当归 黄耆 甘草各三两 竹叶五两 大枣二+枚 生枸杞根 生姜各一斤 半夏 麦门冬各一升

右十八味,□咀,以水三斗,煮竹叶、枸杞,取二斗,次内诸药,煎取六升。分六服,一日一夜令尽。

鲮鲤汤,治乍寒乍热,乍有乍无,山瘴疟方:

鲮鲤甲十四枚 鳖甲 乌贼骨各一两 恒山三两 附子一枚

右五味,□咀,以酒三升渍一夕。发前稍稍啜饮,勿绝,吐之,兼以涂身,断食,过时乃食饮。

乌梅圆,治肝邪热为疟,令人颜色苍苍,气息喘闷,战掉,状如死者,或久热劳微动如疟,积年不瘥方:

乌梅肉 蜀漆 鳖甲 萎蕤 知母 苦参各一两 恒山一两半 石膏二两 甘草 细辛各十八铢 香豉一合

右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饮服亦得。

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後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反寒多不甚热者方:

甘草一两 蜀漆三两 恒山 鳖甲各四两 石膏五两 香豉一合#10 栀子 乌梅各三十枚 淡竹叶切,二升

右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恒山圆,治脾热为疟,或渴或不渴,热气内伤不泄,令人病寒,腹中痛,肠中鸣,汗出方:

恒山三两 甘草半两 知母 鳖甲各一两

右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未发前酒服十丸,临发时一服,正发时一服。

恒山汤,治肺热痰聚胸中,来去不定,转而为疟,其状令人心寒,寒甚则发热,热间则善惊,如有所见者方:

恒山三两 甘草半两 秫米三百二十粒#11

右三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发时令三服尽。

又方,治肾热发为疟,令人凄凄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身掉不定,手足寒方:

恒山三两 乌梅三七枚 竹叶切,一升 香豉八合 葱白一握

右五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发令尽。

藜芦圆,五脏并有疟候,六腑则无,独胃腑有之。胃腑疟者,令人旦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治之方:

藜芦 恒山 皂荚 牛膝各一两 巴豆三十枚#12

右五味,先熬藜芦、皂荚色黄,合捣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日一服一丸,正发时一丸。一日勿饱食。《肘後》无恒山及牛膝。

刺灸法:

肝疟,刺足厥阴见血。

心疟,刺手少阴。

脾疟,刺足太阴。

肺疟,刺手太阴、阳明。

肾疟,刺足少阴、太阳。

胃疟,刺足太阴、阳明横脉出血。

凡灸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灸之。从头项发者,於未发前预灸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从腰脊发者,灸肾输百壮;从手臂发者,灸三间。

疟,灸上星及大椎,至发时令满百壮,灸艾炷如黍米粒,俗人不解取穴,务大炷也。

觉小异,即灸百会七壮。若後更发,又七壮。极难愈者,不过三灸。

以足踏地,以綫围足一匝,中折,从大椎向百会,灸綫头三七壮,炷如小豆状。

又,灸风池二穴,三壮。

凡一切疟,无问远近,正仰卧,以綫量两乳间,中屈,从乳向下,灸度头,随年壮,男左女右。

五脏一切诸疟,灸尺泽七壮,穴在肘中约上动脉是也。

诸疟血脉不见者,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

疟,刺足少阴,血出愈。

□疟,上星主之,穴在鼻中央直发际一寸陷容豆是也,灸七壮。先取论譩,後取天牖、风池。

疟日西而发者,临泣主之,穴在目眦上入发际五分陷者,灸七壮。

疟实则腰背痛,虚则鼽衄,飞扬主之,穴在外踝上七寸,灸七壮。

疟多汗,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脱,项如拔,崑仑主之,穴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灸三壮。

禳疟法:

未发前,把大雄鷄一头着怀中,时时惊动,令鷄作大声,立瘥。

治疟符:凡用二符:

疟小儿父字石拔,母字石锤,某甲着患人姓名患疟,人窃读之曰:一切天地,山水城隍,日月五星,皆敬竈君,今有一疟鬼小儿骂竈君作黑面奴,若当不信,看文书。急急如律令。

此符必须真书,前後各留白纸一行,拟着竃君额上,瓦石压之,不得压字上,勿令人近符。若得专遣一人看符大好,亦勿令灰土傅符上,致使字不分明出见。着符次第如後。若明日日出後发,须令人夜扫竈君前及额上令净,至发日旦,令患人整衣帽,立竈前自读符,使人自读,必须分明,读符勿错一字。每一遍,若别人读一遍,患人跪一拜,又以手捉患人一度。若患人自读,自捉衣振云人姓某甲,如此是凡三遍读,三拜了,以净瓦石压两角,字向上,着竈额上,勿令压字上。若疟日西发,具如上法三遍读符,至午时更三遍读如上法。如夜发,日暮更三遍读并如上法。其竈作食亦得,勿使动此符。若有两竈,大竈上着符;若有露地竈,屋裹竈上着;止有露竈,依法着之。仍须手捉符,其符法如後。若有客患,会须客经停过三度,发三度,委曲着符如上法,符亦云客姓名患疟,乞拘录疟鬼小儿如左。凡治久患者,一着符,一渐瘥,亦可五度着符如始,可全疟,又须手把符如左。

王良符,张季伯书之,急急如律令。

此王良符,依法长卷,两手握,念佛端坐,如须行动,检校插着胸前,字头向上。

右二符,各依法一时用,不得阙一符。万一不瘥,但得一发轻,後发日更读即瘥。一一仔细依法,若字参差即不瘥。

诊谿毒证第七

江东江南诸谿源间有虫,名短狐谿毒,亦名射工。其虫无目,而利耳能听,在山源谿水中闻人声,便以口中毒射人,故谓射工也。其虫小毒轻者,及相逐者,射着人影者,皆不即作疮。先病寒热,身不喜冷,体强筋急,头痛目疼,张口欠咳嗽,呼吸闷乱,朝旦少苏醒,晡夕辄复寒热,或似伤寒发石散动,亦如中尸,便不能语,病候如此。

自非其土地人,不常数行山水中,不知其证,便谓是伤寒发石散动,作治乖僻;毒盛发疮,复疑是瘭疽,乃至吐不去血,复恐疑蛊#13毒,是以致祸耳。今说其状类,以明其证与伤寒别也。方见别卷中。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三十五竟

#1之:原作『温』,据影宋刻本改。

#2各六铢:影宋刻本作『各八铢』。

#3柴胡:影宋刻本『柴胡】用『八两』。

#4黄耆:影宋刻本作『黄苓』。

#5二十枚:影宋刻本作『十二枚』。

#6复:影宋刻本『复」上有『勿』字。

#7蜀椒:影宋刻本作『蜀漆』。下同。

#8各三两:影宋刻本作『各二两』。

#9鼠尾子:影宋刻本作『鼠尾草』。

#10一合:影宋刻本作『一升』。

#11三百二十粒:影宋刻本作『二百二十粒』。

#12三十枚:影宋刻本作『二十枚』。

#13蛊:原作『虫』,据影宋刻本改。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