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五十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五十八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大肠腑方

痰饮第六论 方 灸法

论曰: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後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过多,水行归於四肢,当汗出而汗不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其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凡心下有水者,筑筑而悸,短气而恐,其人眩而癫,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於心,其人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而不欲饮。水在於肺,其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於脾,其人少气,身体尽重。水在於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於肾,心下悸。

夫病人卒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喜虚耳。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眠,加短气,其脉平也。留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食,脉沉滑者,留饮病。病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嗽转甚,其人咳而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掣瘲状。夫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其脉沉者,有留饮也。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病人肩息上引,此皆有溢饮在胸中,久者缺盆满,马刀肿,有剧时,此为气饮所致也。膈上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恶寒,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病人一臂不随,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此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荣卫气不周故也,冬自瘥。一本作久久自瘥。

病痰饮者,当用温药和之。

小半夏汤,病心腹虚冷,游痰气上,胸胁满,不下食,呕逆者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橘皮四两

右三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及心痛,内桂心四两;若腹满痛,内当归三两。赢弱及老人,尤宜服之。一方用人参二两。仲景无橘皮、人参。

又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三两 甘草一两

右四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甘草汤,治心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方:

甘草二两 桂心 白术各三两 茯苓四两

右四味,□咀,以水六升宿渍,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便当利。

十枣汤,治病悬饮者。若下後,不可与也。凡上气汗出而咳者,此为饮也。方见咳嗽篇中。

小青龙汤,病溢饮者,当发其汗。方见咳嗽篇中。范汪用大青龙汤。

木防己汤,膈间有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者用此方:

木防己三两

桂心二两 人参四两 石膏鸡子大十二枚

右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发则复与。若不愈,去石膏,加茯苓四两、芒硝三合,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下硝令烊,分二服。微下利即愈。一方不加茯苓。

厚朴大黄汤,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饮过度所致也。其脉虚者必冒,其胸中本有支饮。支饮胸满主之之方:

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两

右三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温服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治支饮不得息方。见肺痈篇中。

小半夏加茯苓汤,呕家不渴,渴者为欲解。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又有先渴却呕者,此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目眩悸方:

半夏一升 茯苓三两 生姜半斤

右三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再服,温服之。《胡洽》不用茯苓,用桂心四两。

五苓散,假令瘦人脐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癫眩,水也,此方主之。方见前第九卷中。

椒目圆,腹满口乾燥,此肠问有水气,此方主之:

椒目 木防己 大黄各三两#2 葶苈二两

右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数丸#3,日三,後稍增,口中有津液止。渴者加芒硝半两。

甘遂半夏汤,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于疾快#4;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以此方主之: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水一升,煮取半升 芍药三枚 甘草一枚如指大,水一升,煮取半升

右四味,以蜜半升,内二药汁,合得一升半,煎取八合,顿服之。

大茯苓汤,主胸中结痰饮澼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

茯苓 白术各三两 当归 橘皮 附子各二两 生姜 半夏 桂心各四两 细辛四两,一作人参

右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剂良。

茯苓汤,治胸膈痰满方:

茯苓四两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八两

右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四服。冷极者,加大附子四两;若气满者,加槟榔三七枚。此方与前卷呕吐篇方相重,分两、加减法不同。

大半夏汤,治痰冷澼饮,胸膈中不理方:

半夏一升 白术三两 生姜八两 茯苓 人参 桂心 甘草 附子各二两

右八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半夏汤,治痰饮澼气吞酸方:

半夏 吴茱萸各三两 生姜六两 附子一枚

右四味#5,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老小各半,日三。

乾枣汤,治肿及支满澼饮方:

大枣十枚 大戟 大黄 黄苓 甘草 甘遂各一两 芫花 尧花各半两

右八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为度。

当归汤,治留饮,宿食不消,腹中积聚转下方:

当归 人参 桂心 黄苓 甘草 芍药 芒硝各二两 大黄四两 生姜 泽泻各三两

右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痰饮,饮食不消,乾呕方:

人参 旋复花 橘皮 细辛 鱼两 泽泻 白术 杏仁 枳实各二两 茯苓 柴胡 生姜 半夏 芍药各三两

右十三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日三。

治胸中痰饮,肠中水鸣,食不消,呕吐水方:

槟榔十二枚 生姜 杏仁 白术各四两 半夏八两 茯苓五两 橘皮三两

右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吴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嘈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痛方:

吴茱萸三两 半夏四两 桂心 人参各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五两#6 大枣二+枚

右七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烦,或水鸣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胁肋急胀痛,不欲食,此皆胃气弱,受冷故也,其脉喜沉弦细迟,悉主之方:

半夏 生姜各五两 芍药三两 茯苓四两 旋复花 细辛 橘皮 桂心 人参 甘草 桔梗各二两

右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病先有时喜水下者,用白术三两,去旋复花。若欲得利者,加大黄二两。须微调者,用乾地黄。

治冷热久僻实,不能饮食,心下虚满如水状方:

前胡 生姜 茯苓 半夏各四两 甘草 枳实 白术各三两 桂心二两

右八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前胡汤,治胸中久寒澼实,隔塞胸痛,气不通利,三焦冷热不调,饮食减少无味,或寒热身重,外不欲起方:

前胡 人参 当归 甘草 半夏各三两 大黄 防风 麦门冬 吴茱萸 黄苓各一两 生姜四两 杏仁四十枚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深师方》云:若胁下满,加大枣十二枚。此利水亦佳#7。

旋复花汤,治胸膈痰结,唾如胶,不下食者方:

旋复花 细辛 前胡 甘草 茯苓各二两 生姜八两 桂心四两 半夏一升 乌头五枚#8

右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姜椒汤,治胸中积聚痰饮,饮食减少,胃气不足,咳逆呕吐方:

姜汁七合 蜀椒三合 桂心 附子 甘草各一两 橘皮 桔梗 茯苓各二两 半夏三两

右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姜汁,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三剂佳。若欲服大散、诸五石丸,必先服此汤及进黄耆丸佳。一方不用甘草。

姜附汤,治痰冷澼气,胸满短气,呕沫,头痛,饮食不消化方:

生姜八两 附子四两,生用,四破

右二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四服。亦主卒风。

撩膈散,治心上结痰饮实,寒冷心闷方:

瓜丁二+八枚 赤小豆二七枚 人参 甘草各一分

右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亦治诸黄。

断膈汤,治胸中痰澼方:

恒山三两 甘草 松萝各一两 瓜蒂二十一枚

右四味,□咀,以水、酒各一升半,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後服渐减之。得快吐後,须服半夏汤。半夏汤方见前篇。

松萝汤,治胸中痰,积热皆除方:

松萝二两 乌梅 栀子各十四枚 甘草一两 恒山三两

右五味,□咀,以酒三升,浸一宿,平旦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顿服之,亦可分二服。一服得快吐,即止。

杜蘅汤,主吐百病方:

杜蘅 松萝各三两 瓜丁三七枚

右三味,□咀,以酒一升二合#9 渍二宿,去滓,分二服。若一服即吐者,止;未吐者更服,相去如行十里久,令药力尽,服一升稀糜即定。老小用之亦佳。

蜜煎,主寒热方:

蜜五合 恒山 甘草各二两#10

右三味,取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内蜜五合。温服七合,吐即止;不吐更服七合。勿与冷水。一方用甘草半两。

又方:

蜜二合 醋八合

右二味,调和,平旦顿服,须臾猥猥然欲吐,值之。若意中不尽,明旦更服。无不大呕,安稳。

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其痛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即瘥方:

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二升,须臾值即吐,吐毕又饮,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乃止。不损人,而渴则瘥。

葱白汤,治冷热膈痰#11,发时头痛,闷乱欲吐不得者方:

葱白二七茎 桃叶一把,一作枇杷叶 真珠 恒山 乌头 甘草各半两

右六味,□咀,以水、酒各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珠,每服一升,吐即止。

大五饮圆,主五种饮: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僻饮,水澼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缢在膈上、五脏问;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夫五饮者,由饮酒後及伤寒饮冷水过多所致,方:

苁蓉 远志 苦参 藜芦 乌贼骨 白术 甘遂 大黄 石膏 栝蒌根 桔梗 半夏 紫菀 前胡 五味子 芒硝 桂心 芫花 当归人参 贝母 茯苓 芍药 大戟 葶苈 黄苓各一两 甘草 恒山 薯蓣 厚朴 细辛 附子各三分 巴豆三+枚

右三十三味,一为末,蜜和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稍稍加之,以知为度。

旋复花圆,治停痰澼饮,结在两胁,腹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呕,大小便或涩或利,腹中动摇作水声,腹内热,口乾,好饮水浆,卒起头眩欲倒,胁下痛方:

旋复花 桂心 枳实 人参各五两#12 甘遂三分 吴茱萸 细辛 大黄 黄苓 葶苈 厚朴 芫花 橘皮各四分 乾姜 芍药 白术各六分 茯苓 狼毒 乌头 誉石各八分

右二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二,後加,以知为度。《延年方》无白术、狼毒、乌头、誉石、细辛、黄苓、厚朴、昊菜萸、芫花、橘皮、甘遂,有皂荚、附子各二分,蜀椒、防葵、杳仁各三两,乾地黄四分。

中军侯黑圆,治澼饮停结,满闷目暗方。黑又作里。

芫花三两 巴豆八分 杏仁五分 桂心 桔梗各四分

右五味,为末,蜜丸如胡豆。每日服三丸,稍增,得快下止。

顺流紫圆,治心腹积聚,两胁胀满,留饮痰澼,大小便不利,小腹切痛,膈上塞方:

石膏五分 代赭 乌贼骨 半夏各三分 桂心四分 巴豆七枚

右六味,为末,蜜丸如胡豆。平旦服一丸,加至二丸。《胡洽》有藜芦、苁蓉、当归各三分。《范汪方》无石膏、半夏,有当归一分,茯苓三分,苁蓉二分,藜芦五分。

治停痰澼饮,结在两胁,腹满赢瘦,不能饮食,食不消,喜唾,乾呕,大小便或涩或利方:

旋复花 大黄 附子 茯苓 椒目 桂心 芫花 狼毒 乾姜 芍药 枳实 细辛各八分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饮下三丸,日三服,後渐增。

治风气膈上痰饮方:

不开口苦瓠,汤煮三五沸,以物裹,熨心膈上。

治结积留饮澼囊,胸满,饮食不消方:

灸通谷五十壮。

九虫第七论方

论曰:人腹中有尸虫,此物与人俱生,而为人大害。尸虫之形,状似大马尾,或如薄筋,依脾而居,乃有头尾,皆长三寸。又有九虫,一曰伏虫,长四分;二曰蛔虫,长一尺;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日肉虫,状如烂杏;五曰肺虫,状如蚕;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七曰弱虫,状如瓜瓣;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九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状。

伏虫,则群虫之主也。蛔虫贯心则杀人。白虫相生,子孙转多,其母转大,长至四五丈,亦能杀人。肉虫令人烦满。肺虫令人咳嗽。胃虫令人呕吐,胃逆喜喊。弱虫又名膈虫,令人多唾。赤虫令人肠鸣。蛲虫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剧则为癞,因人疮痍,即生诸痈、疽、癣、瘻、瘑、疥、龋。虫无所不为,人亦不必尽有,有亦不必尽多,或偏有,或偏无,类妇人常多。其虫凶恶,人之极患也,常以白筵草沐浴佳,根叶皆可用,既是香草,且是尸虫所畏也。

论曰:凡欲服补药及治诸病,皆须去诸虫并痰饮宿澼,醒醒除尽,方可服补药,不尔,必不得药力。

治肝劳,生长虫在肝为病,恐畏不安,眼中赤#13方:

蜡昊茱萸东行根皮各二两乾漆四两鸡子五枚,去黄梗米粉半斤

右五味,捣茱萸皮为末,和药,铜器中煎可丸,如小豆大。宿勿食,平旦饮服一百丸,小儿五十丸,虫当烂出。《集验方》无菜萸根,名鷄子丸。

治心劳热伤心,有长虫,名曰蛊,长一尺,贯心为病方:

雷丸 橘皮 桃仁一作桃皮 石蚕各五分 狼牙六分 贯众二枚 僵蚕三七枚 吴茱萸根皮七分#14 芜荑 青葙 乾漆各四分 乱发如鸡子大,烧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空腹苦酒#15下七丸,加至二七丸,日二服。一方无石蚕。

治脾劳热,有白虫在脾中为病,令人好呕,下虫方:

大麻子八升 东引吴茱萸根大者,一尺 橘皮二两

右三味,□咀,以水煎,临时量服。凡合,禁声,勿语道作药,虫当闻便不下,切忌之。

治肺劳热,生虫在肺为病方:

狼牙三两 东行桑根白皮切,一升 东行吴茱萸根白皮五合

右三味,□咀,以酒七升,煮取一升,平日一顿服之。

治肾劳热,四肢肿急,蛲虫状如菜虫,在肾中为病方:

芜荑 胡粉 槐皮各一两 乾漆二两 贯众三枚 杏仁四十枚 吴茱萸五十枚

右七味,治下筛。平旦井花水服方寸匕,加至一匕半,瘥止。

治蛲虫方:

以好盥末二两,苦酒半升,合铜器中煮数沸。宿不食,空心顿服之。

又方:

真珠二两 乱发如鸡子大,烧末

右二味,治下筛,以苦酒调。日一起顿服之。《肘後方》用治三虫。

靡芜圆,治少小有蛔虫,结在腹中,数发腹痛,微下白汁,吐闷,寒热,饮食不生肌,皮肉痿黄,四肢不相胜举方:

靡芜 贯众 雷丸 山茱萸 天门冬 狼牙各八分 雚芦 甘菊花各四分

右八味,为末,蜜丸如大豆。三岁饮服五丸,五岁以上,以意加之,渐至十丸。加雚芦六分,名雚芦丸,治老小及妇人等万病,腹内冷热不通,急满痛,胸膈坚满,手足烦热,上气不得饮食,身体气肿,腰脚不遂,腹内状如水鸡鸣,妇人月经不调,无所不治。

治蛔虫方:

雚芦末,以饮臛和,服方寸匕,不觉加之。《备急》以治蛲虫。

治热患有蛔虫懊浓方:

雚芦十分 乾漆 扁竹各二分

右三味,治下筛。米饮和一#16合服之,日三。

治蛔虫在胃中,渐渐赢人方:

醇酒 好漆《外台》作好盐 白蜜各一升

右三味,内铜器中,微火煎,令可丸,如桃核一枚,温酒中,宿勿食,旦服之,虫必下,未下更服。《外台》治蛲虫。

又方:

取楝实,淳苦酒中浸再宿#17,用绵裹,内谷道中,入三寸,一日易之。《集验方》用治长虫。

治蛔虫攻心腹痛方:

剉薏苜根二斤,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之,虫即死出。

又方:

鹤虱,苦酒空腹服方寸匕,佳。

又方:

七月七日采蒺藜子,阴乾,烧灰。

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即瘥。

治寸白虫方:

吴茱萸细根一把,熟捣 大麻子三升,熬,捣末

右二味,以水三升,和溺取汁,平旦顿服,至巳时,与好食令饱,须臾虫出。不瘥,明旦更合服之,不瘥,三日服。《肘後》治三虫,以酒渍取汁服。

又方:

芜荑六分 狼牙四分 白敛二分

右三味,治下筛,以苦酒二合和一宿,次早空腹服之。

又方:

胡麻一升 胡粉一两

右二味,为末,明旦空腹,以猪肉跃汁啖尽即痒。

又方:

榧子四十九枚,去皮,以月上旬平旦空腹服七枚,七日服尽,虫消成水,永瘥。

又方:

取吴茱萸北阴根,乾去土,切一升,以酒一升浸一宿,平旦分二服。凡茱萸皆用细根,东引北阴者良,若如指以上大,不任用。

又方:

用石榴根如茱萸法,亦可水煮。

又方:

研大麻取汁五升,分五服。亦治小儿蛔虫。

又方:

以好麻油二升,煎令熟,内葱白三寸,葱白黑便熟,冷,顿服之。

又方:

熬肠令十分燥,作末,以药方寸匕,内羊肉臛中服之。

又方:

桑根白皮切三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宿勿食,平旦空腹顿服。《肘後》云:卒大行中见,是腹中已多虫故也,宜速理之。

又方:

槟榔二七枚,治下筛,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内末,频服,暖卧,虫出。或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旦服之。

论曰:凡得伤寒及天行热病,腹中有热,又人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蚀人五脏及下部。若齿龈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裹有疮,四肢沉重,忽忽喜眠,当数看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唇内如粟疮者,心内懊侬痛闷,此虫在上,蚀其五脏。下唇内生疮者,其人喜眠,此虫在下,蚀其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蚀虫药,不尔,□虫杀人。又曰:凡患湿□者,多是热病後,或久下不止,或有客热结在腹中,或易水土,温冻气着,多生此病。亦有乾□,不甚泄痢,而下部疮痒。不问乾湿,久则杀人。凡湿得冷而苦痢,单煮黄连及艾叶、苦参之属,皆可用之。若病人齿龈无色,舌上白者,或喜眠,烦愤不知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部为意,下部生虫,虫蚀其肛,肛烂见五脏便死,烧艾於竹筒熏之。

治伤寒暨病方:

取生鸡子,小头叩出白,入漆一合,熟和搅令极调,当沫出,更内着壳中,仰吞之,食顷,或半日,乃吐下虫。剧者再服,虫尽热除病愈。

治湿□方:

黄连 生姜各十两 艾叶八两 苦参四两

右四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久者服三剂。

懊憹散,治湿蜃疮烂,杀□除蜃方:

扁竹半两 雚芦 雷丸 青葙 女青 桃仁各三两

右六味,治下筛。粥饮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亦酒服。

青葙散,治热病有暨,下部生疮方:

青箱子一两 橘皮 萹竹各二两 雚芦四两 甘草一分 狼牙三分

右六味,治下筛,米饮和,每服一合,日三,不知#18稍加之。《小品》无甘草。

姜蜜汤,治湿暨方:

生姜汁五合 白蜜三合 黄连三两

右三味,以水二升,别煮黄连,取一升,去滓,内姜、蜜更煎,取一升二合。五岁儿平旦空腹服四合,日二。

治□虫蚀下部,痒,谷道中生疮方:

阿胶 当归 青葙子各二两 艾叶一把

右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杏仁汤,治□方:

杏仁五十枚 苦酒二升 盐一合

右三味,和煮,取五合,顿#19服之。

小儿以意量服。

桃皮汤,治烧虫、蛔虫及痔、□虫食下部生疮方:

桃皮 艾叶各一两 槐子三两 大枣三十枚

右四味,□咀,以水三升,煮取半升。顿服之,良。

猪胆苦酒汤,治热病有□,上下攻移杀人方:

猪胆一具,苦酒半升,和之,火煎令沸,三上三下,药成放温。空腹饮三满口,虫死便愈。

治温病,下部有疮,虫蚀人五脏方:

雄黄 皂荚各一分 麝香 朱砂各二分

右四味,为末,蜜和捣万杵。初得病,酒服如梧子大一丸,日二。若下部有疮,取如梧子大,末,内下部,日二。

治下部生疮方:

浓煮桃皮煎如糖,以内下部;口中有疮,含之。

治湿□方:

取生姜,刮去皮,断理切之,极熟,研取汁一升半,又以水一升半,合和相得。平旦空腹服,仍削生姜二枚如茧大,以揪叶、苦桃叶数重裹讫,於炉灰火中烧令极热,内下部中食顷。若湿盛者,三旦作频服,无有不瘥。

又方:

青黛二两 黄连 黄檗 丁香各一两 麝香二分

右五味,治下筛。以小枣大内下部中,旦度。重者枣大,和车脂二三合,灌下部中,日二服。

雄黄兑散,治时气病□,下部生疮方:

雄黄半两 桃仁一两 青葙子 黄连 苦参各三两

右五味,为末,绵裹如枣核大,内下部。亦可枣汁服方寸匕,日三。

治病□虫方:

烧马蹄灰作末,以猪脂和,傅绵绳上,内下部中,日四五度。

治大孔虫痒方:

蒸大枣,取膏,以水银和捻长三寸,绵裹讫,宿内大孔中,明旦虫皆出。水银损肠,宜慎之。

治虫蚀下部方:

胡粉 雄黄

右二味,各等分,为末,着谷道中。亦治小儿。

治伤寒热病多睡,变成湿□,四肢烦疼,不得食方:

羊桃十斤,切,捣令熟,暖汤三斗,淹浸之。日正午时入中坐一炊久,不过三度瘥。

治热病蛄毒,令人喜寐,不知痛处,面赤如醉,下利脓血,当数视其人下部,大小之孔稷稷然一云搜搜然赤,则□疮者也,剧因杀人,见人肝肺,服药不瘥,可熏之之方:

以泥作小罂,令受一升,竹筒一枚如指大者,一头横穿入罂腹中,一头内人谷道中,浅入,可取熟艾如鷄子大,着罂中燃之,於罂口吹烟,令入人腹,艾尽乃止。大人可益艾,小儿减之。羸者不得多,多亦害人。日再熏,不过三作,虫则死下断。亦可末烧雄黄,如此熏之。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五十八竟

#1形:原作『人』,据影宋刻本改。

#2各三两:影宋刻本作『各一两』。

#3数丸:影宋刻本作『一丸』。

#4利于疾快:影宋刻本作『利者反快』。

#5右四味:影宋刻本『味一下有『□咀』二字。

#6五两:影宋刻本作『三两』。

#7佳:原作『生』,据影宋刻本改。

#8五枚:影宋刻本作『三枚』。

#9一升二合:影宋刻本作『一升五合』。

#10各二两:影宋刻本作『各一两』。

#11痰:原作『腋』,据影宋刻本改。

#12各五两:影宋刻本作『各五分』。

#13赤: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4七分:影宋刻本作『十分』。

#15苦酒:影宋刻本作『饮若酒』。

#16一: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7宿:原作『蜜』,据影宋刻本改。

#18知:原作『止』,据影宋刻本改。

#19顿:原作『须』,据影宋刻本改。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