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学云栖寺沙门 袾宏 述
△卷第一
画一之规
汉曹参代萧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百姓歌曰。萧何为政。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画。直也。明也。又整齐也。
陈隋
陈时。大师于瓦官寺开法华经题。讲大论等。于光宅寺讲仁王般若。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太子于金城殿从师受戒。
梦符手接
大师年十八。出家湘州果愿寺。一日梦岩崖万重。云日在侧。沧海在下。山顶一僧。招手唤上。接引令登。觉以语人。曰。此天台山也。师遂往。遇定光禅师。光谓师云。忆昔年招手相接时否。
瑞感钟鸣
又闻钟声满谷。众咸怪异。光谓师云。钟是召集有缘。尔当住此之祥也。
魑魅望德而消
师往华顶。独静头陀。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魍魉千群。一形百状。而能安心湛然空寂。又作父母师僧之形。师唯深念实相。寻复消灭。强软二缘所不能动。
梵僧从空而礼
师讲净名。忽见空中有三道宝阶。跨似虹桥。梵僧数十。皆手擎香炉。从阶而下。入堂敬礼。
弘经螺水
佛陇山北。螺溪之源。地平泉清。处所闲敞。师乃止焉。有神人具疏云。请师于此行道。
示寂石城
隋帝屡诏请。师不获已。行至石城。乃云大王召吾。吾不负言而来。今知命在此。不须前进也。于是示寂。
智者
大师为炀帝授戒竟。乃云大王纡遵圣禁。名曰总持。王曰。大师传佛法灯。称为智者。
委质虔恭
左传云。䇿名委质。委质。言屈膝也。委身也。豫让曰。既已委质为臣。孟子曰。庶人不传质为臣。质读曰至。质者当也。委其身以质当于君。非己有也。又质者贽也。执贽而奉君。是就臣列也。一说委其形质曰委质。
罗什法师
师在龟兹。前秦符坚。遣骁骑将军吕光伐龟兹请师。至凉州。闻坚已殁。后秦姚兴又伐凉。遂迎师至长安。师少时。日诵三万二千言。随母出家。遍游西域。淹贯群籍。尤善大乘。后居秦国。大阐经论。秦主师事之。优宠特甚。
指掌
论语云。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视诸斯乎。指其掌。指掌。言明且易也。
尸毗代鸽
昔有菩萨为大国王。号萨婆达。布施众生。恣其所索。帝释欲试之。乃命边王化鸽。己身化鹰逐之。鸽怖。投王足下。云大王哀哉。吾命穷矣。王曰莫恐。吾今活汝。鹰至。向王说曰。鸽足吾食。愿王相还。王曰鸽以相归。已受其归。吾自足尔。鹰曰惟欲得鸽。不以余肉。若王慈惠。必哀众生者。割王肌肉令与鸽等。吾欣而受。王即自割髀肉称之。令与鸽等。鸽肉逾重。割身肉尽。犹未与等。命近臣曰。尔疾杀我。称之令与鸽等。吾奉佛戒。济众生苦厄。虽有众邪之恼。犹若微风。焉能动太山乎。鹰照王怀。守道不移。各复本形。稽首于地。令天医神药傅王身疮。斯须霍然都愈。二王右绕三匝。欢喜而去(辅行叙佛昔作王名尸毗。天变鸽以试。按萨婆达即尸毗)。
普明全信
昔有国王曰普明。慈惠光被。十方歌懿。邻国有王名曰驳足。常好食人。誓取千王以赛山神。普明王出。察民苦乐。为驳足所执。王大啼哭。恨生来实语。许民救济。而今乖信。驳足放之。还国大施。王安立太子。仍往就死。驳足感悟。
歌利割截
昔有菩萨号忍辱仙人。山中修道。歌利王入山畋猎。疲倦而寝。妃共礼仙人。王觉。寻至仙所。问得四果否。皆答言不得。王乃割截菩萨支体。仙人忍受。略不起瞋。反生慈悯。
大施抒海
大施太子求如意珠。雨宝济贫。得珠堕海。抒海取之。曰。筋骨断坏。终不懈废。诸天助抒。海水减半。龙恐海干。送珠还之。
尚阇鸟巢
尚阇黎得第四禅。出入息断。鸟谓为木。于髻生卵。定起欲行。恐损其卵。即更入禅。鸟去方起。
分地息诤
劬宾大臣分阎浮提城邑山川为七分。平均各足。曾无缺欠。繇是息诤。
二中进位
中道二种。谓但不但。若见但中。别教来接。若见不但中。圆教来接。又受接人三根不同。若上根。三地四地被接。中根。五地六地。下根。七地八地。所接之教。真似不同。若似位被接。别十回向。圆十信。若真位受接。别初地。圆初住。
丽泽交滋
易兑卦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其象如此)。
止观诫勿领徒
摩诃止观云。若被名誉罗罥。利养毛绳。眷属集树。当早推之。莫受莫着。
台衡皆曰损己
天台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止登五品耳。南岳云。一生望入铜轮。领徒太早。祇获六根清净位耳。
三轨四行
入如来慈悲室。着如来忍辱衣。坐如来法空座。是名三轨。身行。口行。意行。慈悲行。名四安乐行。
饭犬
人有以饭上佛。佛分饭与饿狗。佛言此二功德平等不异。
投醪
越王伐吴。有馈醇醪者。命投于河。令军士下流饮之。一军皆醉。
边际智满
妙宗云。达无明底。到诸法边。名边际智。不思议权智也。今发隐另出一说。达无明源底边际为句。虽小不同。大意则一。
八念
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舍。六念天。七念入出息。八念死。
狄邑不能下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连。仲连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攻狄。三月不克。乃问仲连。连曰。将军之在即墨。坐别织篑。立则杖锸。为士卒倡。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所以破燕也。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也。
不能以天下取河北
神尧。唐高祖也。以一旅之小取天下。传至代宗时。河北叛。终不能平。故曰不能以天下之大取河北。言姑息不振也。
投身饲虎
昔有菩萨逝心。恒处山泽。专精念道。行索果蓏。道逢乳虎乏食。欲食其子。菩萨心悲。四顾无物可以饲虎。遂投身饲之。
破脊全鹿
昔者菩萨身为鹿王。普覆群鹿。牧人以闻。王率士众合围逼之。鹿王垂泣谓群鹿言。吾将没命。济尔群小。鹿王就索下前两足。云登吾踊出。群鹿如之。咸获免焉。鹿王身肉决裂。血流满地。
碎形饭民
昔有饥世。菩萨化为大鱼。令诸饥民割肉食之。谓诸人言。汝但勿断吾命。若断命者。身肉腐烂。难久济尔。不断命者。吾肉久存。可济尔等至禾熟时也。
△卷第二
南洲三事胜
一断淫力。二念力。三精进力。一云三佛皆生此故。
五十学易
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注云五十字似是卒字。盖孔子此时年已六十。
佛性种子
佛性虽含灵普具。繇戒发生。亦可称种子。如佛种从缘起是也。
地不相应
华严化乐不说。此经说。华严普光明殿说十忍。此经二禅中说。
前后异席定地参差
华严再会普光说十定。先地而后定。此经他化天说十定。先定而后地。
南中三教同异
南中诸师也。彼无渐教。以央掘六年即说大故。归不定。今不为此。以唯为大士。
境本定身
境本定者。不变不动也。什迦已证三身。重复现起报身。舍那说戒。而应身什迦受戒。则与此经舍那说什迦受不相违背(什。疑释。存考)。
八自在我
一能示一身多身数如微尘。二以尘身满大千界。三以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常居一国。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想。七说一偈经无量劫。八身如虚空。存没随宜不穷。
青帝慈仁
春属东方。其色青。主春生者名为青帝。
越人神圣
扁鹊。春秋时渤海郡人。姓秦。名越人。神圣者。医经云。望颜色而知之谓神。闻声而知之谓圣。问证而知之谓工。切脉而知之谓巧。
有山从四方来
涅槃云。如我昔告波斯匿王。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民。王设何计。王言世尊。设有此来。无逃避处。唯当专心持戒布施。我即赞言善哉大王。我说四山。即是众生生老病死。
罗刹乞浮囊
涅槃云。如世有人欲渡大海。得一浮囊。专心保守。有罗刹言。如是浮囊。可全乞我。彼人不从。乞半。乞如手许。乞如指许。乞一微尘许。皆不从之。比丘保守净戒浮囊亦复如是。乃至不与烦恼罗刹一微尘许破戒因缘。若有少损。则不能渡生死大海。
遮难重询
来受具足戒者。先问十三重难。十六轻遮。无者方授。
放下屠刀
涅槃云。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回心受戒。放下屠刀。自言我是千佛一数。
毁訾不轻
常不轻菩萨见诸四众常语之言。我不轻于汝。汝等皆当作佛。诸人闻已。轻毁骂詈。以是因缘。堕阿鼻狱。
奉养无方
礼记曰。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无方者。在在处处时时刻刻皆当奉养。有何方所。
简在
书曰。惟简在上帝之心(简。阅也。人有善。简阅于天心也)。
冥加
孝衡云。加护有二种。一显加。谓现身语赞。印其所作。二冥加。谓潜垂覆摄。不现身语。
[目*焱]魔救父
睒魔王子父有疚。医谓唯人目可许。遂割目救父。
慈心代苦
慈心童子偶断母发一茎。堕火轮地狱。见诸罪者受苦无量。即立誓言。彼之所受。我悉代之。发是誓已。火轮即灭。
曾参闵损
孟子曰。曾子养曾晰。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晰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无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衣以绵絮。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大舜莱子
虞舜。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蒸蒸又。不格奸。老莱子孝奉二亲。行年七十。恐亲以老为忧。乃身着五色斑斓之衣。作婴儿戏。尝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为小儿啼。弄雏于亲侧。欲亲之喜。忘其老也。
文王薛包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至寝门外。问内侍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
○薛包好学笃行。父娶后妻。憎包。分出之。包日夜号泣。不能去。至被殴杖。不得已。庐于舍外。旦入而洒扫。父怒。又逐之。乃庐于里门。晨昏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
赞孝
仲尼曰。先王有至总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曰。甚哉孝之大也。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性命孝悌为一事
论语云。夫子言性。不可得而问也。命者夫子所罕言也。然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性命之外无孝悌也。
四境
孝衡云。父母有生育之恩。故须孝顺。师僧有训导之恩。故顺孝顺。三宝有拔济之恩。故须孝顺。至道之法。真如法性也。离过契合。故名孝顺。故开四境。今不用。
下气怡声
内则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
定省周旋
曲礼曰。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深爱
曲礼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终慕
孟子曰。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子于大舜见之矣。
恐辱其亲
乐正子春曰。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思显其亲
孔子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拾椹回凶
汉蔡顺。少孤养母。值王莽乱。天下大荒。顺拾桑椹。赤黑二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乃感悟。
舍肉悟主
左传。郑庄公怨其母姜氏。幽置之。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颖考叔见庄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食。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也。曰。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
△卷第三
命根
唯识开蒙云。云何为命根。答。依业所引第八种子。连持色心不断功能。假立命根。
取长陵土
汉文帝时。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张释之奏当弃市。上欲致之族。释之言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高帝墓曰长陵。
结草护戒
昔佛在世。有诸比丘为贼劫掠。恐其追获。以草系之。佛制比丘不坏生草。繇此安坐不敢动作。王过见之。乃得解释。
折柳谏君
宋程颐为崇正殿说书。哲宗戏折柳枝。颐谏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
舜诛四凶
书云。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周公戮逆
周公居冢宰。以成王年幼。代王当国。南面负扆以朝诸侯。管叔蔡叔霍叔(皆文王子)流言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奄君武庚与管叔等同反。周公乃作大诰。奉王命讨武庚管叔诛之。
断死流涕
梁武帝断重罪。则终日不怿。或谋反事觉。亦泣而宥之。
三覆行刑
唐太宗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临刑三覆奏。无疑。然后行刑。
物诚何罪
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神享克诚
书曰。神无常享。享于克诚。
孔甘蔬水
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面为牺牲
梁天监十六年四月。诏以宗庙用牲牢。有累冥道。宜皆以面为之。
象人以葬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虎北渡河
汉刘昆为弘农太守。先是肴渑驿道多虎。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
鳄鱼远徙
韩文公知潮州。州有鳄鱼为害。公作文祭而遣之。鱼遂远去。
捕蝗斩蛟
唐开元间。山东大蝗。姚崇奏遣捕而瘗之。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姚崇曰。昔楚庄吞蛭而愈疾。叔敖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周处不修细行。州里患之。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稔岁丰。何为不乐。父老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为三害。曰。南山白额猛虎。长桥下蛟。并子为三害。处曰。吾能除之。乃入山射杀虎。投水搏杀蛟。遂励志好学。心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县交辟。
声闻三篇
说极重过犯僧残篇。说次重罪犯波逸篇。说轻罪犯恶作篇。
有誉不有毁过仁不过义
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古云。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义同三谏
四分律云。九戒初犯。余至三谏。书云。父母有过。三谏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去之。
秦皇贤逐客
秦宗室大臣谏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臣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王乃召李斯复其官。卒用李斯之谋兼天下。
汉主悦智囊
汉鼌错以才辩得幸。景帝号曰智囊。美其智之广也。
析石断命
若比丘犯非梵行。譬如有人刀断其头。终不得活。若妄语。譬如大石破为二分。终不还合。
△卷第四
公孤
书曰。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
受孔子戒
元廉希宪。世祖常令受帝师八思马戒。希宪对曰。臣已受孔子戒。世祖曰。汝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是也。
常啼
□□□□□□□□□□□□□□□□□□□□□□□□□□□□□□□。
律明十过
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目视不明。四现瞋恚相。五坏田业资生。六致疾病。七益斗讼。八恶名流布。九智慧减少。十死堕恶道。
伏地无知
佛世一罗汉能降龙。后因误饮如水色酒。醉卧于地。虾蟆戏于颐侧。如来与阿难游行见之。谓阿难曰。汝识此人否。能降恶龙。今不能搏虾蟆。酒不可不戒也。
诸戒尽丧
昔有优婆夷。因饮酒醉。邻有鸡至其家。攘而杀之。人为索鸡。又从而淫。复妄言不取。为一饮故。五戒尽丧。
牛饮灭宗
商王纣作酒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悬肉为林。男女相逐于其间。终至亡国。
漏言失事
宋寇莱公准。当真宗有疾。事决于后。准以为忧。一日请问曰。皇太子人所属望。愿陛下思宗庙之重。传以神器。择方正大臣羽翼之。丁谓钱惟演乃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帝然之。准密令杨亿草表。请太子监国。且欲亿辅政。已而准被酒漏言。谓闻之。竟以是罢。
弃酒不弃身
齐桓公饮管仲以酒。仲半弃。公曰。弃酒可乎。仲曰。臣闻饮酒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宁弃酒不弃身也。
末利饮酒
波斯匿王尝欲杀厨人。时末利后即办酒肉。沐浴庄严。将诸妓女来至王所。王见后饮宴。嗔心乃息。后遣人诈传王敕。勿杀厨人。明日诣佛忏罪。佛言如是犯者。得大功德。何以故。为利益故。
百拜祸弗侵
乐记曰。先王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所以备酒祸也。
无量乱不及
孔子惟酒无量。不及乱。
终身不醉
蔡文忠公少纵酒。登第后。友人赠诗云。圣君宠重龙头选。慈母恩深鹤发垂。君宠母恩俱未报。酒如成疾悔何追。公遂终身饮不至醉。
醉胜醒人
晋孔思远性嗜酒。居官常醉。而政事不废。时谓远一月有二十九日醉。胜余人常醒也。
九种
一不为己杀。二不见杀。三不闻杀。四不疑为己杀。五自死。六鸟残。七生干。八不期遇。九前已杀。
十种
人蛇象马驴狗狮子狐猪猕猴十不可食。
鸥去海翁之机
列子云。海上之人好鸥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之至者百数之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
鸽摇罗汉之影
昔有鸽为鹰所逐。趣避于舍利弗之影。犹载栗不已。迁于佛影。方乃释然。繇罗汉尚有杀之习气。未能如佛大慈悲也。
恶衣
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衣服。常服。黻。蔽膝也。以韦为之。冕冠也。智祭服也)。
晬盘
世俗孩子盈周岁。以百物列前。试其所取。名曰晬盘。
八斋
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坐高广大床。七不着香华鬘及香油涂身。八不自歌舞及往观听。八者助成不过中食之斋。
雪山殒躯
昔菩萨雪山修道。帝释欲往试之。化为夜叉。口说半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菩萨求说后之半偈。夜叉曰。我腹饥虚。何暇为说。菩萨问欲得何食。答曰。吾所食者。人血肉耳。曰。愿为说之。舍身供养。即敷座请说。夜叉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菩萨以偈遍书于山石树木之间。登树舍身。夜叉以手接之。复其本形。作礼而去。
南诟百郡
华严经。善财童子展转南行。求善如识。经一百一十城。今但举大数。
遍历千山
唐大随法真禅师。有僧问劫火洞然。这个坏也不坏。答云坏。僧云。恁么则随他去也。答云随他去。其僧疑之。寻师参叩。遍历山川。至于万里。古所谓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者是也。
三登九上
雪峰存禅师。为大事未明三登投子九上洞山。
窜身伍队
慈明。琅玡。谷泉。大愚。结伴参汾阳。当西北用兵。遂易衣混火队中。
行脚八旬
古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是也。
致诏曹溪
唐中宗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曰。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因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祖上表辞。愿终林麓。
手书明教
宋仁宗时。明教嵩禅师进传法正宗辅教篇。上览之大喜。手书赐号明教。
外道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说诸法不生不灭。二末伽黎拘赊黎子。说众住苦乐皆自然。三删阇多毗罗胝子。说众生时熟得道。如缕丸所投。极则停住。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说众生当受苦行。苦尽得涅槃。五迦罗鸠陀迦旃延。说诸法亦有亦无。六尼犍陀若提子。说皆繇业定无逃避处。
躬处疠坊
唐智岩。于石头城置疠人坊。为其说法。吮脓洗秽。无不曲尽。永徽中。终于疠所。颜色不变。异香经旬。
舆归病者
唐智宽。性慈惠。好赡病人。不计道俗。及路远近。无人治者。即舆来房中。躬自经理。有患痈。脓不能出。口为吮之。遂获痊可。
解网
商王成汤。出遇猎人布四面网。祝曰。从天来者。从地来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为去三面。止留其一。改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网。
折弓
许真君少好畋猎。一日射中一鹿。鹿母为䑛疮痕。良久不活。鹿母亦死。真君剖其腹视之。肠寸寸断。乃大恨悔过。折弓矢。入山修道。后证仙品。
德山棒
德王宣鉴禅师尝示众曰。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石巩弓
石巩慧藏禅师本以弋猎为务。因逐鹿。从马祖庵前过。闻祖开示。掷弓箭。投祖出家。师住后。常以弓箭接机。
各擅纵衡
公孙衍张仪苏秦苏代等。苏秦为合纵之计。合六国以拒秦。张仪为连衡之计。连六国割地以事秦。
谈仁义
宋牼曰。吾闻秦楚构兵。将说而罢之。言其不利也。孟子曰。何必曰利。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却献纳
宋富弼使契丹议增币。契丹曰。南朝既增我岁币。其辞当曰献。弼曰。南朝为兄。岂有兄献于弟乎。曰。然则为纳字。弼曰亦不可。契丹主曰。南朝既以厚币遗我。是惧我也。则于二字何有。弼曰。本朝兼爱南北。何名为惧。或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当以曲直为胜负。非使臣之所知也。契丹主不能夺。
飞锡止兵
邓隐峰禅师诣五台。路淮西。属吴元济阻兵拒命。官军与贼交锋未决胜负。师乃掷锡空中。飞身而过。两军将士仰视空中。斗心顿息。
占铃息难
石晋佛图澄。占殿阁铃声。能知铃语而占吉凶。赵王石勒奉事如神明。勒好杀。赖师保全甚众。
弃野易棺
周易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巫匠之诫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巫者为人祈祝。利人之生。匠者作为棺椁。利人之死。
三朝贵宠
南阳忠国师。历唐肃宗代宗德宗。靡不崇奉。
七帝尊崇
清凉国师讳澄观。会稽人。生于唐玄宗开元。示寂于文宗开成。凡历九朝。为七帝师。
洛党朔党
宋程颐为崇正殿说书。在经筵多用古礼。苏轼谓其不近人情。深嫉之。遂成隙。有洛党蜀党朔党之语。洛党程颐为首。而朱光庭贾易为辅。蜀党苏轼为首。吕陶等为辅。朔党刘光世为首。而辅者尤众。
圆悟高庵
妙喜曰。昔圆悟住云居。高庵退东堂。爱圆悟者恶高庵。同高庵者异圆悟。繇是丛林纷纷然有圆悟高庵之党。
不饱众夫
楞严云。佛告阿难。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否。阿难答言。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不分弟痛
宋太祖弟晋王尝病。医为之灸。王觉痛。帝取艾自灸。以分其痛。
噬指惕心
蔡顺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
斫像堕首
唐臣有与安禄山谋叛者。其人先为阆守。有像在焉。明皇幸蜀见之。怒。以剑击其首。时阆守居陕西。首忽堕地。
约始三章
汉高祖始人关。召诸父老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
答或人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讨陈恒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赵不讨贼
晋君被弑。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盾不服罪。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弑君非子而谁。
外道数论
演义钞云。梵音僧佉。此翻为数。数即慧数。数度从数起论。所谈二十五谛。
五明论
一声明。二因明。三医方明。四工巧明。五内明。
七毗尼法
四分律云。应与现毗尼(云云)。
僧物作僧堂
人天宝鉴云。湖南云盖山智禅师夜坐丈室。忽闻焦灼气枷锁声。视之。乃有荷火枷者。枷尾倚于门阃。智惊问曰。汝为谁。答曰。前住当山守某也。不合将供僧物造僧堂。故受此苦。望为估值僧堂。填设僧供。乃可免耳。智如其言为偿之。一夕梦颙谢曰。赖师力获免地狱。生人天中。三生后复得为僧。今门阃烧痕犹存。
△卷第五
黄钟大吕
礼记。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阳。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为阴。
清庙明堂
清庙以供先祖。明堂以朝诸侯。
昭德象成
乐记谓乐以昭德。指先王之德行也。又曰。夫乐以象成。指先王之治功也。
化民成俗
乐记曰。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之周观乐
周景王元年。吴使季子聘于鲁。请观周乐。鲁人为奏六代之乐。按六代乐。谓黄门。黄帝乐也。咸池。尧乐也。大韶。舜乐也。大夏。禹乐也。大濩。汤乐也。大武。武王乐也(黄帝曰云门。又曰咸池。尧曰大章。存以备考)。
令瞽诵诗
列女传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是。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
援琴解围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无何。将甲者进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鼓瑟春风
曾点言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玉树增悲
陈后主每饮宴。选宫女千余人。习新声而歌之。分部迭进。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因以亡国。
霓裳肇乱
唐明皇溺于声色。作霓裳羽衣曲。启安禄山范阳之乱。乘舆走蜀。几至灭亡。
郑卫忘倦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何也。
鹦鹉伤心
王淳妾善琵琶。淳击板。鹦鹉即呼琵琶。妾随呼而至。后妾死。偶击板。鹦鹉呼琵琶。公感伤为诗曰。鹦鹉言犹在。琵琶事已非。伤心汉江水。同度不同归。遂成疾而卒。
畜笛自娱
宋太微禅师扄门念佛。精进不怠。常纵步后山。忽闻笛声。豁然开悟。因畜一笛自娱。
投壶
礼记有投壶篇。又有射义。射义曰。射者进退周旋必中福。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此可以观德行矣。故投壶与射同意。
丹朱佚游
书曰。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
河图洛书
龙马负图而出于河。伏羲因之画八卦。神龟负书而出于洛。箕子以是陈九畴。
诗感白癞
可公耽于吟诗。老宿劝诵法华。可读竟。乃曰。此中惟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二句为佳耳。发是语已。遂感白癞。
画堕泥犁
□□□□□□□□□□□□□□□□□□□□□□□□□□□□□□。
贯休智永
唐贯休。姓姜氏。金华兰溪人。能诗。唐智永。王羲之远代孙。善书。号铁门限。
激发于座元
临济义玄禅师。初在黄檗会中。时睦州为首座。乃问济上座在此多少时。曰。三年。州曰。曾参问否。曰。不曾问。不知问个甚么。州曰。何不问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明日檗上堂。师依教而问。三度被打。后辞去。参大愚。于言下大悟。愚令嗣黄檗焉。
得入于侍者
韩文公问大颠曰。弟子军州事繁。佛法省要处乞师一语。师良久。公罔措。时三平为侍者。乃敲禅床三下。师曰。作么。平曰。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公乃曰。和尚门风高峻。弟子于侍者边得个入处。
临淄肩摩
苏秦说齐王曰。临淄之地。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
十室忠信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各三成九
大衣三品。九条十一条十三条为下品。十五十七十九条为中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条为上品。
六法尼
一不与染心男相触。二不盗人四钱。三不断畜生命。四不小妄语。五不非时食。六不饮酒。
约姓则鲁
鲁。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
开国则齐
齐。姜姓。出自太公吕望。佐周武王伐纣定天下。
七岁讲经
□□□□□□□□□□□□□□□□□□□□□□□□□□□□□□□。
二旬首众
灵树二十年不置首座。常云。我首座生也。我首座牧牛也。我首座行脚也。一日令击钟。三门外接首座。众出迓。乃云门也。遂充首座。
岳帝受戒
元圭禅师住嵩岳。一日有异人称谒云。我嵩岳神也。愿授以正戒。令我度世。师付五戒。付曰。汝能不淫乎。曰。我亦娶也。师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曰。能。师曰。汝能不盗乎。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师曰。非谓此也。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曰。能。师曰。汝能不杀乎。曰。实司其柄。焉云不杀。师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疑混也。曰。能。师曰。汝能不妄乎。曰。我正直。焉有妄乎。师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曰。能。师曰。汝不遭酒败乎。曰。能。师曰。如上是为佛戒。汝当奉持。
伤体犯逆
调达破僧。将五百比丘去。身子厌令眠熟。目连擎众将还。调达眠起誓报此怨。佛于灵山经行。调达捧三十肘石掷佛。山神手遮。小石迸伤佛足。出佛身血。堕阿鼻狱。
六物之名
邵康节渔樵问对。六物具而得鱼。谓竿纶浮沉钩饵。
垂任公钓
大鹏赋。任公见之而罢钓。任公事出庄子。任公以数石粟作饵。而钓吞舟之鱼。
匹雏之胜
孟子曰。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
攘冯妇臂
孟子曰。晋人有冯妇者。善抟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贼夫人子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十禅支
初禅五支。一觉支。二观支。三喜支。四乐支。五一心支。二禅四支。一内净支。二喜支。三乐支。四一心支。三禅五支。一舍支。二念支。三慧支。四乐支。五一心支。四禅四支。一不苦不乐支。二舍支。三念支。四一心支(四禅共十。重出者不论)。
分河异帜
西域性相二宗。分河饮水。异色立帜。
击芥操弋
华严钞云。昔人胜负气高。是非情厚。上古妙义用而不言。先贤小疪广申。破斥先师。在其译内。斧凿太深。纤芥在于珠中。何须击破。盖指静法苑公议其师也。
○操戈何休。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而伐我乎。
一夫不获
书曰。子弗俾厥后为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
饮牛
尧以天下让许由。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乃水洗其耳。樊仲父将饮牛。见巢父洗耳。乃驱牛饮上流。
荷蒉
夫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蛤生天
昔如来说法池边。有一蛤蜊自池而起。入于草中。听佛法。有农夫后至。以不知故。锄钁之。蛤死。生于天上。
鹏敬律
金翅鸟王常欲抟龙。龙披袈裟。则不兴害。
虎避地
唐怀空禅师得庵基。虎远避之。
蟒革心
□□□与一友同学。友先亡。为蟒神。颇着威灵。师往诣开导。神现形乃大蟒。垂泪如雨。明日。蟒殒后林。遂得度脱。
海鱼兴法门
昔智者禅师创放生池于海涯。其放之也。必为授皈戒。说大法。智者灭后。至唐末。中国天台之道寝息。而海东高丽新罗诸国盛弘此教。继忠法师云。智者缘在此方。而教敷于海东。此必放生池中诸鱼闻教报生者尔。
飞鸟为弟子
雉鸡听法师讲法华经。后死。托生人中。为师作弟子。
净名谈不二
维摩诘问文殊。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谓无言无说。离诸问答。是为不二。文殊复问维摩诘。维摩诘于是默然。
双林讲涅槃
傅大士降于双林。梁武帝请讲金刚经。士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志公云。陛下还会么。帝曰不会。公曰。大士讲经竟。
不说法
四分戒本云。人卧己立。不得为说法。不得为覆头人说法。人持杖。不应为说法。以上除病。
翘首高参
唐白居易守杭州。入山谒鸟窠禅师。问曰。禅师住处甚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居易作礼而退。
三诏不回
唐四祖道信大师。贞观癸卯岁。太宗向师道味。欲瞻丰采。诏赴京师。上表逊谢。前后三反。竟以疾辞。第四度命使曰。如果不起。即取首来。使至山谕旨。祖乃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异之。回以状闻。帝弥加钦慕。就赐珍缯。以遂其志。
沙汰改更
唐武宗会昌。沙汰天下僧尼。宋徽宗宣和元年。诏更佛号为大觉金仙。僧为德士。
戒疏发隐事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