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陶安 撰
○说
张诚之名字说【名有谅】
实理旡妄,浑全于心,诚之纯也。气与欲并,理未悉纯,杂乎诚也。求进于诚,必资于友,冝取友之贵乎谅也。夫五典之行,非诚不可,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各专其道,兼而明之,在乎友也。朋友有信,信即谅也。辅仁以求其纯,正过以去其杂,善之择而执之固,诚斯得也。
谅之与诚,小大若异,非谅莫由以诚也。然取友贵乎谅,处已贵乎虚也。谅可进于诚,虚可受夫实也。予窃恠1今之人,一有堕于末学,徇于小智,矜其技能,谓足以出乎(艹寺)伦,既害其诚,复不幸而亲狎柔佞,志益猥下。及闻忠言,肆然无怍容。友虽谅焉,不能用也,诚恶乎进。呜呼,虚已无我者友之,谅为己之益也。物欲室其心,自毁其诚者不能虗者也。虚以受之,实以践之,勉焉无弛,不容乎杂,诚之纯者,于是而得。友谅之益,奚可量也。
张诚之名友谅,来征予说。予雅与之友,故告之如此,盖以谅自期,将以诚望于君也。
旁批:1恠通怪。
徐伯仁字说
天地之徳莫大乎生,即其生物之无穷,知其仁之不息矣。人之有身,具是生理。徳全于心,仁之体也。爱周于物,仁之用也。人而不仁,得为人乎。
武林徐伯仁为芜湖县典史,请余衍其字之义,因告之曰:凡为县者,最亲于民。百里之地,朝令而夕可遍。典史纲总诸曹,簿书谋议,悉倡其始。茍行事适其宜,出言得其当,虽令簿不敢弃理而纵。其或苛刻贪暴,残民舞法,人将扰扰,丧其乐生之心,是何有于仁矣哉。彼市井贱氓,虽极昏蔽。介然之顷,而恻隠之真,犹勃乎其不可遏。矧居官赞理者,得以施其仁乎。盖生理具于吾身,哀矜之念兴于内,寛平之政敷于外,随事而愽其爱,使邑之民物阜安,咸被利泽,以遂所生,而仁之用行矣。因其用而求其体,则天地生物之心于是乎可见。故善为仁者无它焉,在乎扩而充之尔。充之足以保四海,岂止一邑而已哉。
黄氏三子名字说
番易黄徳辅医世先业,疗治輙验。逹官贤士乐誉其能,济物之心,蔼如也。其子三人,确守家学。长曰处礼,字以仁复。次曰处常,字以仁寿。又次曰处善,仁美字之。
嗟乎,天地溥其大生之徳,赋畀万物莫非不忍之真。人得之,而为仁爱之所施,油然而发,故儒者以求仁为先务。使可行志,则泽被天下。但穷逹不齐,反不若医家者流,得以施其仁也。然仁未易至,至必有其道焉。撤其气欲之梏,唯礼是处,蹈乎规矩准绳之中,而仁可复矣。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易》之言仁独见于复,处礼勉诸。茍外物扰攘于内,将变迁无恒,能处于常,止乎义理,安固弗摇,保其仁于永久,是之谓寿。先儒以仁者寿,为静而有常,处常勉诸。况仁为众善之长,譬犹安宅,当处而弗旷。或择术不精,如匠矢1役意于丧物,则自戕其性,故孟子引圣言明择仁为美,处善又勉诸。
盖仁道至大,而医者最近乎仁,若其趋富贵,弃贫贱,衒报甚而服饵不投其疾,药物不求其真,坐视危笃而不一动顾惜之情,犹手足痿痹而不仁矣。华其名而丰其实,余之所望于三子也。徒为美称而已尔,岂余所望于三子哉。
旁批:1匠矢,《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
程叔元字说【并铭】
天地之徳莫先于元,故曰大哉干元,至哉坤元,是以天下之民谓之元元。三才之道,亘古今而不易,以其有元也。人得是元以生,具于性为仁,发于情为恻隠,贵乎推而致之耳。新安程氏有名仁字叔元者,余友子舟乃其族人,求广其义而铭之。
夫元气流行,无物不在。君子之仁,随感发见。事亲之孝,事君之忠,待物之公,爱众之慈,无非仁也。因事而施其仁,犹一元之妙,贯通万物,必也致知以察其微,而絶外诱之私,力行以守其正,而全本有之善,则真理昭融,无适非仁,天地之徳在是矣。叔元勉乎哉。铭曰:
元统四徳,仁该五常。乾坤生生,赋性寔良。莫大于元,心体如天。
莫始于元,得之最先。人自小之,遂昧厥初。不忍之真,本然自如。
君子求仁,精察勇行。外邪必闲,内欲不萌。全体既莹,博爱斯盛。
形诸践履,大公至正。是曰善长,具此众美。万物一春,万事一理。
人为元元,含灵缊真。能存其仁,不愧为人。
张文道名字说【字用之】
道之显者为文,文与道,异名而同出也。夫礼乐典章,纪纲法政,焕然施于天下者皆文也。必有当然不易之理,可常行而无弊,是乃所谓道也。先王用之以为治,百姓用之以为生,顺之则理,悖之则乱,亘万古犹一日者,良以此也。
张文道字用之,幼肆儒业,长习吏事,谦谨可嘉。求予广其名字之义,予亦乐为之言也。且夫饰浮艳以为文,沦空寂以为道者,无用于世也。而世之为吏者,又往往昧夫大体,刻深其文,悖戾于道者多矣。予将以有用之才期之,故以道之显者为告。佐理于官,率是用之可也。
宋生彦中字说
宋彦中名徳瓉,言者亦既详矣,而复求余申其义。盖器之贵在乎瓉1,瓉之用在乎中。今也瓉必曰徳,因物而求其道,物岂徒美哉。中必曰彦以道而责诸人,道岂虚行哉。且瓉以圭为柄,黄金为勺,外青金而朱其中,体具众珍,诗人独表以玉瓉,疑若偏也。然良玉温润而栗然,有不偏之徳,不偏固为中之本。及夫黄流一注,美在其中,芬芳条畅,以荐诚敬,格神明,适有合乎人心之中焉,何者?当祀之际,心舍虚灵,肃然警敛,持守于内,而无敢放逸于外,念虑澄莹,私欲屏除,不偏之体于斯而存矣。
《易》曰:“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程子传曰:“在中,谓求得其中,摄其心之谓。中者,心之象”。是宗庙执瓉,即黄流之在中,而吾心之在中,又有以摄服天下之心,使皆归于中。则瓉之为功,其弗盛矣乎。学者存心常如执瓉灌地之时,言行动静将不失于过与不及,庶无负名字之义哉。
旁批:1瓉,《诗大雅文王之什旱麓》:“瑟彼玉瓒,黄 流在中”。《集传》:“玉瓒,圭瓒也。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青金为外,而朱其中也。黄流,秬鬯也。酿秬黍为酒,筑郁金煮而和之”。
髙忠名字说
保定学者髙忠字彦实,来谒予,请为名字之说。窃惟圣人四教1,贤者三省,一贯之道2,九思3之目,与夫《中庸》违道不逺,《大学》君子大道,《孟子》论天爵,《易文言》论进徳,其要悉在乎忠,他如主忠信,言忠信之云,不一而止。盖天之所赋,人之所守,师之为教,士之为学,皆重于忠也。
先儒曰:“尽已谓之忠4”,夫存乎中者,一念或不实,非尽已也。发乎外者,一事或不实,非尽已也。是知忠者,实而已矣。君子立心修行,凡动静语黙一皆出于真诚,而不杂于私伪,乃为得忠实之道。茍离于此,则入于虗诞。于是言渉乎妄,事渉乎谲,欲荡而理灭,所谓不诚无物者也。
彦实笃厚而不浮,其质类乎忠实矣。日用之间,事长敬贤,接人应务,以至坐作食息,必思所以尽乎已。而唯忠实之践,尚当始终不渝,表里一致,有以美其身心,岂徒美其名字而已哉。
旁批:1四教,《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2一贯之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九思,《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尽已谓之忠,朱子《延平答问》:“盖以夫子之道,不离乎日用之间,自其尽已而言则谓之忠,自其及物而言则谓之恕,莫非大道之全体”。
秋田说
润逺董翁号曰秋田,诸名流歌咏满轴,皆知田之有秋矣,亦知田之所以有秋乎?
夫所谓秋田者,据其成而言也。耕于春,耨于夏,种之美而生息不已,苖之茂而稂莠不杂,故至于秋而熟焉。其在人也亦然。徳之有成,若田之有秋也。天理明而生息蕃,则其耕也深矣。人欲消而稂莠去,则其耨也勤矣。由是方寸之田,其秋穰穰,愈获而有余,子孙尚亦有利哉。董翁之田,其殆托以谕徳邪。
耕养斋说
耕以养生,庶人之职。君子入官有禄为养,足以代其耕也。王君尚贤年七十余,名其斋曰耕养。以君平生学古穷经,宜有代耕之禄,乃藴其才美,不求知于时,自壮至老,嚣嚣1畎亩间,得无意哉。
盖君素志用耕为养,将示其子孙,务本抑末,以享美利,如《书》所谓“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古人有起自犂锄,致显爵者,安知不在其后也哉。反之于身,亦若是焉。以方寸为可耕之田,其种徳也如艺嘉榖,其去恶也如拔稂莠,计其所获,不特自养而已,又贻养于嗣人而无穷也。若《汉志》2所谓耕且养,三年通一经,则为年富未仕者言,余故不敢为期頥者勉焉。
旁批:1嚣嚣,《孟子尽心上》:“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赵岐注:“嚣嚣,自得无欲之貌”。
2《汉志》,《汉书艺文志》之《六艺略总序》:“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