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要做好任何工作,都要有调查,有研究。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学者,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就是因为认真做好了调查研究工作。

17世纪前期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以他的一生贡献给地理、地质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写的《徐霞客游记》不但科学性强,文艺水平也很高,是研究祖国自然面貌的最珍贵的遗产。

徐霞客(1586—1641),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江苏江阴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大地主,曾祖分家时分得田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七亩,到祖父时家道中落,父亲和母亲时又成为大地主。霞客因为家庭生活优越,才能和当时的许多名人学者结交,收藏很多书籍,旅行各地,专心做地理、地质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

霞客从二十二岁(1607)这年开始,便出外旅行,到过太湖、泰山、北京、南京、落迦山、天台山、雁宕(荡)山、白岳、黄山、武夷、九曲、庐山、仙游、嵩山、太华山、太和山、荆溪、勾曲、福建、罗浮山、盘山、五台山、恒山、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其中有些地方还去过多次,一直到死前几个月才因病从云南回家。概括地说,他的调查研究工作一直坚持了三十四年之久。

他有文学修养,文章和诗都写得好,但是,和一般地主家庭子弟不同,不参加考试,也不想做官。从儿童时起便喜欢读书,特别是地理书籍,心想到长大了便去游历名山大川,增长知识。到成年以后,认为过去的山经、地志,其中有些记载,由于没有经过实际调查,错误不少。特别是边疆地区,问题更多。要认识祖国的真正面貌,科学地记录地形地貌,一定要经过亲身观测考察。怀抱着这样的志愿,他开始了长期的艰苦的旅行生活。

他身体瘦长,面孔黑黑的,平时说话很少,但只要谈到山经、水脉、地理形势,便滔滔不绝了,像换了个人似的。有人告诉他什么地方应该去,他不说一声,第二天拔腿就走,过些日子回来,人家才知道他又旅行了一次了。在途中每天都写日记,详细记载这天所看到的事物,有时连续赶路,来不及每天写,也是抓住间息的机会补写。从他的游记看,五十二岁那年,还每天记千把字。当时著名学者钱谦益劝朋友印他的书,赞扬他:“闻其文字质直,不事雕饰,又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账簿,此所以为世间真文字,万万不可改换,失却本来面目也。”从游记的文字看来,确是文字质直,生动流利,够得上世间真文字的评价。至于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账簿,则不是事实。

潘耒序他的游记也说:“向来山经地志之误,厘正无遗;奇踪异闻,应接不暇。然未尝有怪迂侈大之语,欺人以所不知,故吾于霞客之游,不服其阔远而服其精详,于霞客之书,不多其博辨而多其真实。”精详、真实、实事求是地记录所见,是徐霞客研究学问最可宝贵的特色。

当时交通条件是很困难的,除了水路坐木船,陆路有时可以骑马以外,主要是靠步行。霞客身体好,很能走路。一根手杖,一副被服就上路,不一定走官路,只要有值得去的地方,便迂回屈曲去找,先看清山脉如何去来,水脉如何分合,了解大势以后,再一丘一壑,支搜节讨。登山不一定要有路,荒榛密菁,穿着过去;渡水也不一定在渡口,冲湍恶泷,走着过去;越是危峰,越要爬到峰顶;越是深洞,也不放过一个支洞,像蛇行猿挂那样,都要走到;走到没有路时也不害怕,耽误了时间不后悔;没地方睡就睡在树底下、石头边,饿了吃草木的果实;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不算时间,也不要伴侣;也能忍饿几天,不挑嘴吃,什么东西都可以吃饱。遇见困难不丧气,在西南旅行时,几次被强盗抢劫,跟的人也偷跑了,盘缠没有了,也不肯半途而废。同游僧静闻被强盗杀伤病死,遗嘱希望葬在云南鸡足山,不管怎样困难,他完成了亡友的志愿。沿途遇见正直的文人、官吏、僧侣都一见如故,政治品质不好的便拒绝来往。盘缠断绝了,接受朋友的馈赠,但是,有一个官僚要送他使用国家交通工具的邮符(免票),却毫不迟疑地拒绝了。

徐霞客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游雁宕(荡)山时,拿一根手杖,在深草中攀缘,一步一喘,爬到顶上。游黄山时,山上很陡,雪很深,背阴处结了冰,滑得无法上,他首先上去,拿手杖凿冰,凿了一个孔,容一只脚,再凿一个容另一只脚,就这样,一面凿孔一面上,终于上了最高峰。游武夷山时,看到一个岩山很奇怪,上下都是绝壁,只有一个横坳可以通过,他便伏身蛇行,盘旋而入,胸背都抵住岩石,毕竟爬过去了。游嵩山时,到了炼丹台,再上便是石脊,没有寸土,危崖万级,他手脚并用,爬了七里,才到主峰。游湖南时,为了调查潇郴二水的水源,上了三分岭石麓,峻削得站不住脚,只好攀缘深菁,不能抬头,也不能平行,爬了十里路,天快黑了,只好找棵松树,除去丛菁,开辟块巴掌大地方休息。山高没有水,有火也煮不了饭,只好砍除大木,烧起营火,到天黑时,吼风大作,火星飞舞空中,火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确是奇观,连肚子饿也忘记了。一会儿下雨了,雨越大,风越强,伞遮不住,幸亏火大,还受得住,一直下到快天亮,火也灭了。这一年霞客已经是五十二岁的人了。到云南游石房洞,远远看到层崖上面,有个东向的洞,想爬上去没有路,不上去呢又舍不得,还是决心仰攀而上,崖面陡削,爬了半里之后,士松站不住脚,就用手攀草根,过一会儿草根也松了,幸而有了石头,可是不扎实,踩着就碎,抓住也碎,费了好大事,爬上一块稍黏的石壁了,全身贴着,一动也不能动,要上抓不住东西,想下也下不来。霞客一辈子经历过多少危险,都比不上这次,因为别处有峭壁,却没有这样松的土,流土也有,却没有这样松的石头。紧张了好一会儿,试着两手两脚挨的石头都不动了,才悬空移一只手,跟着悬空移一只脚,再接着移一只手、一只脚,幸好石头不松了,但是,全身力气却使完了,要掉下来了,这时,霞客使尽全身力气,拼命攀登,最后,他上去了。

他不信神鬼,例如游茶陵麻叶洞时,找了向导,拿了火把,却没有人敢带路,说是洞里有神龙奇鬼,没有法术是进去不得的。最后用很多钱说服了一个向导,要脱衣服时,向导知道霞客是读书人不是法师,吓了一跳说:我以为你是法师,才敢领路,你不是,我这条命赔不起!又不干了。霞客不管,就自己拿火把进去,作了精密的观察。回到洞口时,火把也灭了,在洞口看的几十人都说奇怪,以为霞客好久不出来,准是被鬼吃掉了。霞客向众人道了谢,却认为这个洞入口虽窄,里面的情况,却好到从来没有见过,不知道本地人为什么这样害怕。游郁林白石山时,记载说山北有漱玉泉,靠晚时庙里敲钟打鼓,泉水就会沸腾起来,钟鼓声停,泉水就安定下来了。霞客认为奇怪,到了白玉寺,才知道寺里的人连漱玉泉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泉水沸腾了。

曲靖的白石江,流量少,只有几丈宽,霞客在亲身检验了以后,指出历史记载明初沐英在这里战败敌军,关于地势险要的描写是夸大的,不符合实际的。

在西南地区的考察,广西、贵州、湖南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的山都是纯质石灰岩,支水多潜流,山成圆锥形,他用“石峰离立,分行竞奋”来形容这种现象。从南宁到新宁的水路,他注意到:“不特石山最胜,而石岸尤奇,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迸出,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皆洞壑层开,肤痕縠绉,江既善折,岸石与山辅之恐后,益使江山两擅其奇。”说出了河流侵蚀的原理。

经过实地调查研究,他写了有名的《盘江考》,有了新的发现,改正了过去记载的若干错误。又指出腾越的打鹰山,山顶有潭,是火山的遗迹。

由于到云南丽江、大理等地的考察,他第一次发现礼社(红河)、澜沧、潞江是三个江,分道入南海。知道了金沙江的北源。订正了旧记载上许多水系的错误。特别是他的《江源考》第一次指出金沙江是扬子江的上游,是我国地理学地图学上最重要的发现。综合这些发现,他指出弄清水系的一条原理:“分而歧之名愈紊,会而贯之脉自见。”

徐霞客是个乐观主义者,在云南各地旅行时,曾两次绝粮,毫不着急,有朋友请他喝酒,他回信说,一百杯酒抵不上一升粮,还是送点吃的吧。爬石房山这一天,他只有三十个铜钱,只够一天吃的。不料爬山下来,钱丢光了。只好拿身上的褶、袜、裙三件东西,挂在寓所门口拍卖。等了好久,才有人拿二百多钱买了绸裙子去。霞客很高兴,立刻买酒买肉,吃饱了,又趁傍晚去探尖峰之胜了。

在云南鸡足山时,跟他多年的顾姓家人,突然把他的所有东西都卷逃了,有人劝派人去追,他说:“不必,一来追不上,二来追上了也不能强迫使其回来,只好算了。只是离家三年了,两人形影相依,忽然把我丢在万里之外,也未免太狠心了。”据游记的题记说,游记有一段缺了十九天,这些天的情况,曾经问过霞客从游的人。由此看来,这个顾姓是逃回家去的,徐霞客回去以后,看来也没有对这件事加以追究。

徐霞客的一生精力,完全用于地理、地质科学的调查研究上,他细心,认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走遍万里路,扩大了眼界,提高了当时这门科学的水平,正如潘耒所称赞的:“亘古以来,一人而已。”又说他在西南地区的考察,“实中土人创辞之事”。是前人所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

今年是徐霞客逝世的三百二十周年,我们纪念这个著名的学者,就应该学习他的献身于学术研究,认真做调查研究工作,实事求是,努力提高科学水平的优良学风,和文字质直、生动流利的文风。

原载《北京日报》1961年5月5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