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九(译经西秦北凉元魏高齐陈氏)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历代三宝纪卷第九(译经西秦北凉元魏高齐陈氏)

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

西秦北凉魏齐陈五录者。此亦乘时拯世利民宣化君也。乞伏国仁陇西鲜卑。世居苑川为南单于。前秦败后遂称秦王。仍都子城。尊事沙门。时遇圣坚行化达彼。仁加崇敬恩礼甚隆。既播释风仍令翻译。相承五主四十四年。为夏所灭。魏还吞夏。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世为匈奴左大沮渠。即官为氏因藉前凉。遂便自立。迁治姑臧。遇昙无谶法师译大般涅槃大集经等。二主四十三年。为魏所灭。拓拔圭字涉瑰。云中五原虏为秦护军。符氏败后遂即尊号称魏都恒。至第三主太武帝伏。厘世信纳邪言。毁坏佛法诛僧破寺。涉历七年恶疾灾身。薨后还复。四主在北。至孝文帝宏世。迁京洛阳。改姓称元。始服冠冕。至孝明帝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造永宁寺起九层木浮图。高九十丈。上有宝刹复高十丈。去地千尺。离京百里即遥见之。初欲筑基掘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二躯。太后信为法之祥征。是以营造穷极世工。刹上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轮郭。皆垂金铎。复有铁锁四道引刹向浮图角。四角锁上亦有金铎。大小皆如一石瓮。浮图九级角角皆悬金铜铃铎。合上下有百三十铎。浮图四面面别各有三门六窗。并皆朱漆扇。扇上各有五行金铃。其十二门二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铃。铃下复镂金镮铺首。穷造制之巧极土木之工。庶民子来匪日而作。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秋月永夜高风。宝铎和鸣声响谐韵。中霄晃朗昱[火*蘥]耀空。铿锵之音闻十余里。浮图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中有八丈金像一躯。等身金像十躯。编真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作工奇巧冠于当世。僧房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琐绮疏难得而言。栝柏椿松扶疏檐溜。丛竹香草布护阶庭。是以常景制寺碑云。须弥宝殿兜率净宫莫尚于斯是也。外国所献神异经像。皆在此寺。寺之墙院。皆施[打-丁+豆]椽以瓦覆之。状若宫墙。寺之四面各开一门。其正南门有三重楼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形制似今端门。图以云气画彩仙灵。列钱青锁赫奕华丽。挟门两傍有四力士四师子。饰以金银加之珠玉。庄严焕炳世所未闻。东西两门悉亦如之。所可异者唯楼两重。北门一道上不施屋。似乌头门。其四门外皆树青槐亘以渌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路断车盖。非由淹云之润。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而供养具与祇园等。四事给施七百梵僧。菩提流支为译经首。敕遣李廓撰经录云。至永熙主迁入关中。因成西东南北四魏。合一十六帝。世历一百六十一年。派入周齐高洋武川镇虏。受东魏禅称齐。仍即都邺。王四渎之三九州之五。洋实明敏迹见似狂。遣道士剃头。未从者遂戮。沙门二百余万。寺塔出三十千。相承六主二十八年。为周吞灭。三宝灵迹一时俱泯。陈霸先者。吴兴长成人。因藉侯景倾覆金陵。梁湘东王平景都楚。楚为魏并。先即建康以姓为国。四主三十三年绝嗣。开皇九年己酉六合两仪还一统矣。乞伏之王起晋孝武太元十二年星次娶訾。至今开皇岁在作咢二百三载。其诸译人华戎道俗凡二十七。所出经律论戒毗昙传记集录并及失译。合有二百三部八百五十五卷。总结以为二十七主五代七都世录云尔。

(乞伏西秦)沙门释圣坚 十四部(二十一卷经)

诸失译经 八部(十一卷经)

(沮渠北凉)沙门释道龚 二部(十二卷经)

沙门释法众 一部(四卷经)

沙门昙摩谶 二十四部(一百一十一卷经)

沙门僧伽陀 一部(二卷经)

安阳侯沮渠京声 一部(二卷禅经)

沙门浮陀跋摩 一部(六十卷毗婆沙)

沙门释智猛 一部(二十卷经)

沙门释昙觉 一部(一十五卷经)

诸失译经 五部(一十七卷经佛名)

(元魏北台)沙门释昙曜 二部(五卷经传)

沙门释昙靖 一部(二卷经)

沙门吉迦夜 五部(二十五卷经论)

沙门释昙辩 一部(一卷经)

(元魏南京)沙门昙摩流支 三部(八卷经)

沙门释法场 一部(一卷经)

沙门菩提流支 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经论录)

沙门勒那婆提 六部(二十四卷经论方)

沙门佛陀扇多 十部(一十一卷经论)

(元魏邺都)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 (十四部八十五卷经论)

越国王子月婆首那 三部(七卷经)

期城郡守杨炫之 一部(五卷寺记)

清信士李廓 一部(一卷经录)

(高齐)沙门那连提耶舍 七部(五十二卷经论)

优婆塞万天懿 一部(一卷经)

(陈氏)沙门俱那罗陀 四十八部(二百三十二卷经论疏传记)

王子月婆首那 一部(七卷经)

沙门须菩提 一部(八卷经)

(乞伏西秦)

·方等王虚空藏经八卷(亦云虚空藏所问经。或五卷。六卷第二出。与法贤所译罗摩伽经本同文异。见晋世杂录。出大集经)

·演道俗业经一卷(第二出与支谦译者小异)

·孛经一卷

·妇人遇辜经一卷(见始兴录)

·大子须大拏经一卷(于江陵辛寺庾爽笔受。见始兴录及宝唱录。应入晋世随人附秦)

·睒子经一卷(一名孝子睒经。一名菩萨睒经。一名佛说睒经。一名睒本经一名孝子隐经。凡六名。第二出。与罗什译者小异。见始兴录)

·无涯际持法门经一卷(一名无际经一名上金光首女所问经见始兴录)

·除恐灾患经一卷(第二出。与魏世白延出者小异见始兴及宝唱二录)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一名阿难分别经。一名分别经。与弟子慢多为耆域述经同本异出。见始兴录。已上九经并法上录载。亦云出别录未详)

·菩萨所生地经一卷(一名摩竭所问经。见赵录未知前后赵。逐人附西秦见始兴录)

·贤首经一卷(一名贤首夫人经。见始兴录)

·僮迦叶解难经一卷(第二出。与罗什译迦叶经同本异出。庾爽笔受。见始兴王宗宝唱支敏度等四家同载)

·灌佛经一卷(与别译摩诃刹头经大同小异。见始兴录)

·七女本经一卷(第二出。与支谦出者大同小异。亦名七女本心明经。亦名七女经。见支敏度都录)

右一十四部合二十一卷。晋孝武世。沙门圣坚于河南国为乞伏干归译。或云坚公。或云法坚。未详孰是。故备列之。依验群录。一经江陵出。一经见赵录。十经见始兴录。始兴即南录。或竺道祖晋世杂录。或支敏度都录。或王宗或宝唱。勘诸录名人似游涉随处出经。既适无停所。弗知附见何代。世录为正。今且依法上录总入乞伏西秦世录云。

·萨和萨王经一卷

·胡本经四卷(似是长安中出)

·阿多三昧经一卷(或作阿陀)

·陀贤王经一卷

·颰陀悔过经一卷

·沙弥罗经一卷

·方等决经一卷

·比丘二事经一卷

右八部合一十一卷。并是沙门僧祐出三藏集录释道安所记关中异经。今还附入三秦世录。总为失译时代处云。

(沮渠北凉)

·悲华经十卷(见古录似是先译龚更删改)

·宝梁经二卷(见竺道祖河西录)

右二部合一十二卷。晋安帝世。沙门释道龚。于张掖为河西王沮渠氏出。

·方等檀持陀罗尼经四卷(亦直云方等陀罗尼经)

右一部四卷。晋安帝世。高昌郡沙门释法众。于张掖为河西王沮渠氏译。见竺道祖晋世杂录。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第二出。与法护译善权方便经同。见始兴录。一名大善权经。一名大乘方便经。一名慧上菩萨经。凡五名本并同)

右一经二卷。晋安帝世。西域沙门僧伽陀。凉言饶善。于张掖为河西王沮渠氏出。见法上录。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玄始三年于姑臧出。至十年方讫。此经凡有三万五千偈。于凉减百万言。今所译者正万余偈。三分始一耳。见竺道祖凉录)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一卷(第三出与汉世支谶所出二十七卷。秦世罗什所出三十卷。广略小殊。或二十九卷。或三十三。不定者由初出未勘定。即抄写致本不同。今翻验矣见竺道祖录)

·悲华经十卷(第二出见竺道祖河西录。又古录亦载。此前道龚已出。虽处年不同等是凉世出。疑前译不善精故有两文异似再翻)

·菩萨地持经十卷(或称论亦八卷。见竺道祖河西录)

·优婆塞戒经十卷(承玄元年四月二十三日。于凉州城内出。道俗等五百余人同听。沙门道养笔受或六卷七卷大小不定)

·方等大云经六卷(一名方等无相大云经。一名大云无相经。一名大云密藏经。于凉州内苑寺出。见僧睿二秦及李廓录。吴录亦载)

·虚空藏经五卷(第二出。与西秦世圣坚译方等王虚空藏经同本异出出大集经)

·海龙王经四卷(玄始七年出。是第二译。与竺法护出者同本别译。见竺道祖河西录)

·菩萨戒经八卷

·佛本行经五卷(第二出)

·楞伽经四卷

·金光明经四卷(第一出。十八品。见竺道祖河西录)

·无为道经二卷(世注为疑)

·信善经二卷(或云善信女经。祐云疑)

·胜鬘经一卷(亦云胜鬘师子吼大乘大方便经)

·罗摩伽经一卷(第二出。与魏世安法贤者有三卷广略异)

·须真天子经一卷(见吴录。又云罗什出似再译)

·居士请僧福田经一卷(见别录祐云疑)

·文陀竭王经一卷

·功德宝光菩萨经一卷

·腹中女听经一卷(一名不庄校女经)

·决定罪福经一卷(世注为疑)

·菩萨戒本一卷(第二出)

·菩萨戒坛文一卷(亦云优婆塞戒坛文见宝唱录)

右二十四部合一百五十一卷。晋安帝世。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昙摩谶。或云无谶。凉言法丰。赍大涅槃前分十卷并菩萨戒等。到姑臧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枕之而寝。夜有人牵谶堕地上。惊觉谓盗。如此三夕。乃闻空中有声语曰。此是如来解脱之藏。何为枕之。谶乃惭悟。别安高处。果有盗者夜数提举竟不能胜。明旦谶持不以为重。盗谓圣人悉来拜谢。时沮渠蒙逊潜据凉土称河西王。闻谶德名呼与相见。一面交言礼遇甚厚。仍请宣译。凉土英俊沙门慧嵩亲承笔受。西州道俗将数百人。欣睹明能纵横问难。谶释疑滞清辩若流。仍出宝坊诸经戒等六十余万言。涅槃三分之一。前后首尾。来往追寻。涉历八年凡经三度。译乃周讫。虽四十卷所阙尚多。冀弘法王咸令满足。一睹圆教再隆化哉。凉译经竟。当宋武帝永初二年。

·禅法要解二卷

右二卷。晋安帝世。蒙逊从弟安阳侯京声。为人博识涉猎书史。因谶弘经乃阅意内典。奉持五禁守摄六情。读谶译经即能讽诵。西至于填从天竺三藏禅师佛驮斯那。凉言佛将。咨问道义。斯那天才聪朗诵半亿偈经明了禅法。故西方诸国号为人中师子。安阳从那受学禅经诸秘要术治病法用。口诵梵本通利东归。于凉土翻传以教示。因尔流行。

·阿毗昙毗婆沙论六十卷

右一部六十卷。佛灭度后六百余年。迦旃延罗汉弟子五百人造。见宝唱录。宋文帝世。西域沙门浮陀跋摩。或云佛陀。凉言觉铠。于凉州城内闲预宫寺。永和五年为逊子虔译。沙门道泰笔受。慧嵩道朗与名德僧三百余人。考正文义再周方讫。凡一百轴。沙门道挺制序。属魏灭凉经法被焚失四十卷。至今应有六十卷是。而王宗录云一百。此据本耳。今日见行有一百九卷。当是近代后人分之。

·般泥洹经二十卷

右一部合二十卷。宋文帝世。雍州沙门释智猛。游历西域寻访异经。从天竺国赍梵本来。道经玉门于凉州译。元嘉十四年流至杨都与法显同见宋齐录。

·贤愚经十五卷

右一部合十五卷。宋文帝世。凉州沙门释昙觉。一云慧觉。共威德于于填得此经梵本来。当元嘉二十二年。于高昌国天安寺译。见宋齐录。

·大忍辱经十卷

·不退转经四卷(一名不退转法轮经)

·金刚三昧经一卷

·金轮王经一卷

·贤劫五百佛名一卷

右五部合一十七卷。是沙门僧祐新集释道安凉土异经。今还附入凉世目录为失译源。庶知时代显译有无卷部少多出之处所。

·入大乘论二卷(坚意菩萨造)

(元魏北台)

·净度三昧经一卷(第二出。与宝云译二卷者同。广略异耳。见道祖录)

·付法藏传四卷(见菩提流支录)

右三部合七卷。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丙戌。是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太武皇帝信纳崔皓邪佞谄谀。崇重寇谦号为天师。残害释种毁破浮图。至庚寅年。太武遭病。方始感悟。兼有白足禅师来相启发。生愧悔心。即诛崔皓。到壬辰岁。太武帝崩。子文成立。即起浮图毁经。七年还兴三宝。至和平三年。诏玄统沙门释昙曜。慨前凌废欣今载兴。故于北台石窟寺内集诸僧众。译斯传经流通后贤。庶使法藏住持无绝。

·提谓波利经二卷(见三藏记)

右一部合二卷。宋孝武世。元魏沙门释昙静。于北台撰。见其文云。东方太山汉言代岳。阴阳交代故云代岳。于魏世出。只应云魏言。乃曰汉言。不辩时代。一妄。太山即此方言。乃以代岳译之。两语相翻不识梵魏。二妄。其例甚多不可具述。备在两卷。经文旧录别载有提谓经一卷。与诸经语同。但靖加足五万行。用石糅金致成疑耳。今以一卷成者为定。

·杂宝藏经十三卷

·付法藏因缘传六卷(或四卷。因缘广异曜自出者)

·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第三出。一名集华经。一名现在佛名经。一名诸佛华经。凡四名。与秦秦罗什宋跋陀罗译者本同出异)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一卷(第二出与晋世法护所出菩萨十地大同小异见始兴录)

·方便心论二卷(或一卷凡四品)

右五部合二十五卷。宋明帝世。西域沙门吉迦夜。魏言何事。延兴二年。为沙门统释昙曜于北台重译。刘孝标笔受。见道慧宋齐录。

·宝车菩萨经一卷(一名妙好宝车经)

右一部一卷。齐武帝世。元魏淮川沙门释昙辩出。后青州沙门道侍改治访无梵本。世多注为疑。见三藏集记及诸别录。

(元魏南京)

·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正始元年出)

·如来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景明二年于白马寺出。一名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诸佛境界经)

·金色王经一卷(正始四年出。出法上录云。菩提流支后更重勘)

右三部合八卷。齐梁间。南天竺国三藏法师昙摩流支。魏云法希。于洛阳为宣武帝译。沙门道宝笔受。

·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一名长者辩意经)

右一部一卷。梁武帝世。天监年中元魏沙门释法场。于雒阳出。见沙门法上录。

·佛名经一十二卷(正光年出)

·入楞伽经一十卷(延昌二年译。是第二出。与宋世跋陀罗四卷楞伽广说为异。沙门僧朗道湛笔受)

·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十卷(正光元年。于洛阳为司州牧汝南王于第二出。或七卷)

·法集经八卷(延昌四年于雒阳出。僧朗笔受。或六卷见法上录)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神龟元年。于洛阳译是第三出。与晋世法护六卷持心经。秦世罗什四卷思益经同本异出。见法上录)

·深密解脱经五卷(延昌三年。于洛阳出僧辩笔受。见法上录)

·奋迅王问经二卷(第二译。与秦世罗什自在王经同本异出)

·不增不减经二卷(正光年于洛阳译。或一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永平二年于胡相国第译。是第二出。僧朗笔受。与秦世罗什出者小异见法上录)

·差摩波帝受记经一卷(正光年于洛阳出)

·佛语经一卷(僧朗笔受)

·无字宝箧经一卷(僧朗笔受)

·不必定入印经一卷(觉意笔受)

·大方等修多罗经一卷(第二出。与转有经同本异译)

·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卷(与大乘要慧经同本别出。于赵欣宅译。觉意笔受)

·第一义法胜经一卷

·伽耶顶经一卷(第二译。与秦世罗什菩提经同本别出异名。僧朗笔受)

·文殊师利巡行经一卷(觉意笔受)

·一切法高王经一卷(与诸法勇王经同本异出别名)

·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一卷

·宝积经论四卷

·谤佛经一卷(第二出。与晋世法护决定总持经同本异出别名。亦直云决定总持经)

·十地经论十二卷(李廓录云。初译宣武皇帝御亲于大殿上一日自笔受。后方付沙门僧辩讫了)

·胜思惟经论十卷(普太元年。于洛阳元桃阳宅出。僧朗僧辩笔受)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十卷(于洛阳赵欣宅出僧朗笔受)

·实性经论四卷

·金刚般若经论三卷(永平二年。于胡相国宅出僧朗笔受)

·伽耶顶经论二卷(天平二年。在邺城般舟寺出一云文殊师利问菩提心经论僧辩道湛笔受)

·顺中论二卷(侍中崔光笔受)

·妙法莲华经论二卷(昙林笔受并制序)

·三具足经论一卷(正始五年译侍中崔光笔受)

·无量寿优波提舍经论一卷(普太元年出。僧辩笔受)

·宝髻菩萨四法论一卷

·转法轮经论一卷(昙琳笔受)

·十二因缘论一卷

·百字论一卷

·破外道四宗论一卷

·破外道涅槃论一卷

·译众经论目录一卷

右三十八部合一百二十七卷。梁武帝世。北天竺国三藏法师菩提流支。魏云道希。从魏永平二年至天平年。其间凡历二十余载。在洛及邺译。李廓录称三藏法师房内婆罗门经论。本可有万甲。所翻经论笔受草本满一间屋。然其慧解与勒那相亚而神聪敏。洞善方言兼工杂术。尝坐井口澡瓶内空。弟子未来。无人汲水。三藏乃操柳枝聊撝井口。密心诵咒才始数遍。泉遂涌上平至井唇。三藏即以钵盂酌用。傍僧见之并叹称圣。法师乃曰。斯是术法外国共行。此方不习乃言是圣。惧惑世人。因尔杂法。悉秘不为。

·毗耶娑问经二卷

·龙树菩萨和香方一卷(凡五十法)

·十地经论十二卷(初译论时未善魏言。名器世间为盏子世间。后因入殿斋见诸宿德。从弟子索器乃总授钵幞。因悟器是总名。遂改为器世间)

·宝积经论四卷(已上二论菩提流支并译。且二德争名不相询访其间隐没互有不同。致缀文言亦有异处。后人始合。见宝唱录载)

·究竟一乘宝性论四卷(亦云宝性分别七乘增上论。或三卷。于赵欣宅出。见宝唱录)

·法华经论一卷(侍中崔光笔受)

右六部合二十四卷。梁武帝世。中天竺国三藏法师勒那摩提。或云婆提。魏言宝意。正始五年来在洛阳殿内译。初菩提流支助传。后以相争因各别译。沙门僧朗觉意侍中崔光等笔受。

·金刚三味陀罗尼经一卷

·如来师子吼经一卷(上二经正光六年出)

·转有经一卷

·十法经一卷

·银色女经一卷

·正法恭敬经一卷(或无法字。亦云威德陀罗尼中说经)

·无畏德女经一卷(与阿术达菩萨经同本异出。昙琳笔受)

·无字宝箧经一卷(右六经。元象二年出)

·阿难多目佉尼诃离陀罗尼经一卷(与支谦无量微跋密跋持陀罗尼无量门持功德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舍利弗陀罗尼等五经同本别出异名)

·摄大乘论二卷(普太元年出)

右一十部合十一卷。梁武帝世北天竺国三藏法师。佛陀扇多。魏言觉定。从正光六年。至元象二年。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华寺译(元魏邺都)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兴和元年。于邺城大丞相高澄第译。昙林僧昉等笔受)。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兴和三年。于邺城金华寺出。与竺法护如幻三昧经同本异出别名昙林笔受)

·八佛经一卷

·金色王经一卷(上二经并兴和四年于金华寺出。昙琳笔受)

·无垢女经一卷(兴和三年出)

·无垢优婆夷经一卷(兴和四年出)

·宝意猫儿经一卷(于金华寺为高仲密出)

·菩萨四法经一卷(金华寺出。昙琳李义希等笔受)

·解脱戒本一卷(兴和二年出。僧昉笔受。出迦叶毗律)

·犊子道人问论一卷(于金华寺为高仲蜜出。李义希笔受)

·回诤论一卷(元象元年出。昙琳笔受)

·业成就论一卷(兴和三年。于金华寺出。昙林笔受)

·唯识无境界论一卷(亦云唯识论)

·伊迦输卢迦论一卷(上二论。并在金华寺出)

右一十四部合八十五卷。梁武帝世。东魏南天竺国波罗奈城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魏言智希。从元象初至兴和末。在邺都译。时菩提流支。虽复前后亦同出经。而众录目相传抄写。去上菩提及般若字唯云流支译。不知是何流支。迄今群录交涉相参。谬涉相入难得详定。后贤博采幸愿讨之。

·僧伽吒经四卷(元象元年。于司徒公孙胜第出)

·大迦叶经三卷

·频婆娑罗王问佛供养经一卷(上二经。并兴和三年出)

右三部合八卷。梁武帝世。东魏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魏言高空。于邺城译。僧昉笔受。

·洛阳地伽蓝记五卷(或为一大卷)

右一部五卷。期城郡太守杨炫之撰。其序述云。三坟五典之记。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无天外。至于一乘二谛之源六通三达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顷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毫眉之像。夜高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于晋室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云台比高。讲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元年中。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墙宇倾毁荆棘成林。野兽穴于荒阶。山鸟聚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始知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哀信哉周室。京城内外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众多不可遍写。今之所录止大伽蓝。其中小者取其祥异世谛俗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记远近。凡为五篇。余才非注述多有遗漏。后之君子详其阙焉。

·众经录目一卷

右一录一卷。武帝世。雒阳信士李廓。魏永平年奉敕撰。廓内外学注述经录甚有条贯。

·大世论三十论一卷(见唐内典录)

(高齐)

·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四卷(天统四年。天平寺出)

·月藏经一十二卷(天统二年。于天平寺出)

·月灯三昧经十一卷(天保八年。于天平寺出)

·大悲经五卷(天保九年。于天平寺出)

·须弥藏经二卷

·然灯经一卷(亦名施灯功德经。上二经并天保九年。于天平寺出)

·法胜阿毗昙论七卷(河清二年。于天平寺出)

右七部合五十二卷周明帝世。高齐沙门统北天竺乌场国三藏法师那连提耶舍。齐言尊称。于邺城译。昭玄沙门都瞿昙般若流支长子达摩阇那。齐言法智。传语。

·尊胜菩萨所问经一卷(一名入无量门陀罗尼经)

右一经一卷。周武帝世。高齐居士万俟懿于邺城译。懿元是鲜卑姓万俟氏。少而出家师事婆罗门甚聪哲。善梵书语工咒术医方。故预翻译焉。

(陈氏)

·佛阿毗昙经九卷

·无上依经二卷(永定二年。于南康净土寺出)

·解节经一卷(此经本有一十八品。今此一卷。止是第四一品。真谛略出以证义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第三译。与秦世罗什魏世菩提流支出者。同本文有广略耳)

·广义法门经一卷

·僧涩多律一卷(陈言总摄)

·修禅定法一卷

·俱舍释论二十一卷

·俱舍论本一十六卷

·立世阿毗昙十卷(永定三年出)

·摄大乘论一十五卷(天嘉四年。于广州制旨寺出慧恺笔受或十二卷)

·佛性论四卷

·四谛论四卷

·僧伽论三卷

·摄大乘论本三卷(第二译。与元魏世佛陀扇多出者小异)

·大空论三卷(于豫章栖隐寺出。唐内典录云十八空)

·中边分别论三卷(于临川郡出)

·金七十论二卷

·俱舍论偈一卷

·金刚般若论一卷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亦直云明了论)

·大般涅槃经论一卷

·遗教论一卷

·三无性论一卷

·反质论一卷

·堕负论一卷

·求那摩底随相论一卷

·宝行王正论一卷

·成就三乘论一卷

·正论道理论一卷

·意业论一卷

·执部异论一卷

·唯识论文义合一卷(第二出。与元魏般若流支译者小异。在临川郡翻)

·正论释义五卷(于晋安佛力寺出)

·佛性义三卷

·禅定义一卷

·俱舍论疏十六卷

·金刚般若疏合十一卷

·十八部论疏十卷

·解节经疏四卷

·无上依经疏四卷

·如实论疏三卷

·四谛论疏三卷

·破我论疏一卷

·随相论中十六谛疏一卷(于始兴郡出)

·婆蓃槃豆传一卷

·众经通序二卷

·翻外国语七卷(一名杂事。一名俱舍论因缘事)

右四十八部合二百三十二卷。周武帝世。西天竺优禅尼国三藏法师拘那罗陀。陈言亲依。又别云真谛。起陈氏永定元年丙子。至太建初己丑。凡十四年。既怀道游方随在所便译。并见曹毗三藏历传云。阇梨太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午时迁化。年七十一。遗文并付神足弟子沙门智休。领受三藏寺沙门法海。未集阇梨文本已成部轴云。阇梨外国经论并是多罗树叶书。凡有二百四十缚。若依陈纸墨翻写应得二万余卷。今之所译止是数缚多罗叶书。已得二百余卷。通及梁代减三百卷。是知佛法大海不可思议。其梵本华严涅槃金光明将来。建康已外多在岭南广州制旨王园二寺。冀不思议弘法大士。将来共寻。庶令法灯传照不隐辉于海隅。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右一部合七卷。周武帝世。月婆首那。生知俊朗。自魏达齐之梁逮陈。世学佛经尤精义理。洞晓音韵兼善方言。那先在邺齐受魏禅。诸有蕃客去留任情。那请还乡。路经江左。因尔遂被梁武帝留。敕总监知外国使命。太清二年忽遇于填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豁然授与。那得保持以为希遇。属侯景乱未暇及翻。携负西东讽持供养。到陈天嘉乙酉之岁。始于江州兴业伽蓝方果译出。沙门智昕笔受陈文。凡六十日。江州刺史仪同黄法[((木-(企-止)+昍)/大)*毛]为檀越。越州僧正沙门释慧恭三十德僧监掌始末。具经后序不广烦述。那虽一身而备经涉历魏齐梁陈。相继宣译。

·大乘宝云经八卷(第二出与梁世曼陀罗所出者七卷宝云同本异出)

右一部合八卷。周武帝世扶南国沙门须菩提。陈言善吉。于杨都城内至敬寺。为陈主译。见一乘寺藏众经目录。

历代三宝纪卷第九(译经西秦北凉元魏高齐陈氏)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